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物体热量的散失。

2、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物体热量的散失。

2、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并

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温度计;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师:今天老师带来3个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生:(不锈钢、陶瓷、塑料)

2.师: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用手体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手感觉变暖和了,不锈钢的最烫,塑料的最不烫。

师:杯子本来是冰,现在变热起来,这热量来自哪里?

生:是热水将热传递给了杯子。

师:那热水的热量是有限的,传递杯子越多的话,热水的热量会怎么样?

生:热水的热量会越少。

师: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热量流失的最多?

生:可以用温度计去测量,哪个温度越低,哪个杯子里的热量就流失越多。

5.检验学生的猜测

出示温度计(可让学生说说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平视、读数时不能离开测量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请三位同学同时上来测量。

6.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师: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希望它散热快一点,有时候希望它散热慢一点。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保温杯来让热水散热的慢一点。(揭题: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二、了解制作热水瓶的原理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可以让热水散热得慢一些?

生:热水瓶、保温杯。

师:请看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热水瓶,我们来看看的内部构造。

观看内部构造后,师:热水装入热水瓶后,它就不会产生热传递嘛?

生:它还是会的。

师:那它是如何传递的?

生:热水将热传递给内胆,内胆再传递到空气,由空气再传递到外面。

师:那刚才不锈钢杯子是怎么传递的?

生:它是热水直接通过不锈钢传递出去的。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热水瓶能保温了?

生:热水瓶是通过空气,间接传递出去的,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能保温。

师:很好,接下去老师提供材料给你们。请你们来制作一个保温杯。先请每组讨论出制作方法再进行制作,最后汇报一下为什么你们这样制作。

三、制作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展示每组的保温杯,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4.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3.要求美观有创意。(课外教师组织完成)

五、拓展:思考并解释。

1.夏天气温高,有时停电了,商店的工作人员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慢冰融化速度。

---棉被不容易传热,外面的热量被棉被阻隔,不易进去,所以棒冰融化得就慢了。

2.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衣服就不冷了。

---冬天衣服穿多了,能够有效地阻隔身体产生的热量往外传递,所以身体失去的热量少,就感觉到热了。

【作业布置】

能否用其他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一个保温杯。

【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又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有难度。我把难点分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渗透在实验环节中。

在教学设计上,第一次按照教材内容,采用的是“感受—认知—验证—得出结论”的授课模式。但是课程死板,学生兴趣不浓。第二次我添加制作材料,将原本的实验环节变为设计制作和验证保温效果2个环节,发散学生思维。但是时间不够,学生活动仓促,效果不理想。第三次,我在第二轮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将感受和认知环节用知识回顾的形式体现,将课堂时间侧重到学生动手实验上,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设计制作和实验验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在此过程中,我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对教材中的简单实验进行了扩充,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再说一下这节课我的得意之处:1、整堂课由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动手实验并归纳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2、学生的思维很发散,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教学效果令我很满意。3、巧用分组实验表和实物投影,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学生们有的脱下校服把制作好的杯子包裹起来,有的用胳膊和手捂住杯子,相互协作,想尽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温效果。这让学生不仅从实验过程中体验了动手的乐趣,更从实验效果上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勇于探索科学世界的信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多,没有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与记录的规范性,小学的科学课要为今后初中物理、化学课的实验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我想用上课的结束语来结束今天的说课,科学的世界充满无限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你们去解答,如果你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你将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