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b644fb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5.png)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大理!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探索大理古城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三塔。
三塔作为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大理地区多元宗教信仰的融合与发展。
在本次导览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感受其真正的历史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大理三塔的背景。
大理三塔分别是崇圣寺三塔、神祠三塔和卧佛寺三塔。
这三座塔之间可以观察到佛教、道教和纳西传统信仰的融合现象,体现了大理地区多元宗教信仰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座塔的宗教背景及文化内涵。
首先是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位于大理城内南门附近,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崇圣寺内的三塔被誉为大理佛塔的代表,其中最著名的是主塔。
主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佛塔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佛塔。
在佛教信仰中,这座塔代表着佛陀的智慧与力量,是修行者们祈福的地方。
这座佛塔也是当地纳西族的信仰中心,每年佛诞节期间,香客们会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
接着是神祠三塔。
神祠位于大理古城中心,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道教寺庙之一。
神祠内的三塔被称为“青松三塔”,在道教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三座塔代表着道教教派中的三位重要神仙,分别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真人。
这些神仙在道教中被视为蓄力、炼气、成仙的三个关键阶段。
在传统的祭拜仪式中,当地居民会前来虔诚祈祷,以求获得神灵的祝福和庇佑。
最后是卧佛寺三塔。
卧佛寺位于大理城东郊,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纳西族传统信仰场所之一。
这里的三座塔分别代表着纳西族传统信仰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神灵。
最高的一座塔代表着天神,次高的一座塔代表着人神,最矮的一座塔则代表着地神。
这三座塔共同体现了纳西族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循环和宇宙秩序的理解。
通过对大理三塔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塔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内涵。
这些宗教信仰的融合与交融,反映了大理地区历史上多元文化的特点。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东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各个宗教的传播与交流。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https://img.taocdn.com/s3/m/11429470f46527d3240ce0b1.png)
崇圣寺三塔[全称: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简称或俗称:崇圣寺三塔,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总体概况: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
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建造情况: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建筑组成:崇圣寺遗址: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 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
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
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
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
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
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
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271d3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0.png)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崇圣寺三塔的独特魅力。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也就是唐朝。
当时的南诏国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和佛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遭遇损毁,但三塔却奇迹般地留存至今,成为了我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高 6913 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千寻塔的外观简洁而庄重,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雄伟挺拔的感觉。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形成了优美的弧线。
塔身的每一层都设有佛龛,里面供奉着佛像。
千寻塔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
它的塔身由砖垒砌而成,砖块之间严丝合缝,显示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而且,千寻塔在建造时还考虑到了抗震的因素,它的塔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能够抵御较强的地震。
在千寻塔的两侧,还有两个较小的塔,建于宋代,叫做南北小塔。
它们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 4219 米。
南北小塔的造型与千寻塔相似,但更加秀美精致。
塔身的雕刻也更加细腻,展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南北小塔对称分布在两侧,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从远处望去,三塔犹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气势恢宏。
走近三塔,我们可以看到塔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青苔、斑驳的砖石,都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
然而,正是这些痕迹,让三塔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除了欣赏三塔的外观,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佛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见证了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三塔也是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人民对三塔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家乡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54750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3.png)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大理,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三塔历经了风雨的洗礼、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全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西安大雁塔有些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千寻塔高6913 米,共有 16 层,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塔的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千寻塔的旁边是两座小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9 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
这两座小塔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有所不同,更显得玲珑秀丽。
接下来,咱们仔细看看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塔身是用砖砌成的,砖的规格非常整齐,而且塔砖之间还用了糯米浆、石灰等材料黏合,使得塔身异常坚固。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逐渐收缩,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塔顶有金属塔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南北小塔的塔身则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花纹,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刻艺术。
小塔的造型独特,线条柔美,与千寻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除了建筑本身,崇圣寺三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象征着佛的智慧和慈悲,是佛教徒修行和供奉的重要场所。
而崇圣寺三塔作为大理佛教文化的代表,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三塔所见证的历史变迁。
在古代,大理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崇圣寺三塔见证了这两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大理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如今,崇圣寺三塔已成为大理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站在三塔前,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大理的繁荣与辉煌。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1fce6e1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8.png)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
崇圣寺三塔是中国云南省大理市著名的景点之一,它包括南塔、中塔和北塔。
以下是崇圣寺三塔的旅游攻略:
1.游览时间:早上或傍晚是最佳游览时间,天气较为凉爽,同
时可以欣赏到日出或日落时的美景。
2.门票价格:崇圣寺三塔的门票价格为80元/人,可以购买套
票包括大理古城和苍山,价格为100元/人。
3.交通方式:从大理市区乘坐公交车可以到达崇圣寺,也可以
选择乘坐出租车或包车前往。
如果是自驾游,可以驾车沿着景区指示牌前往。
4.景点介绍:
- 南塔:南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高的一座,高约69.13米。
塔身呈圆形,飞檐翘角,造型独特。
登上南塔,可以俯瞰整个大理城和洱海风景。
- 中塔:中塔是崇圣寺三塔中间的一座,高约42.3米。
中塔
是建于明代,塔身砖石结构,保存较为完好。
塔内有佛像和经文雕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北塔:北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824年,
高约37.85米。
北塔是典型的木结构佛塔,体现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精湛工艺。
5.注意事项:
- 游览时,请尊重寺庙和佛像,不要随意触摸或破坏文物。
- 穿着得体,避免穿过于露肤的衣物。
- 崇圣寺是宗教场所,请注意遵守宗教礼仪和规定。
- 在攀爬塔楼时要小心,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以上是崇圣寺三塔的旅游攻略,希望对您有帮助。
祝您旅途愉快!。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1e9e8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大理三塔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三塔分别为南诏飞来峰塔、崇圣寺三塔和华藏寺三塔,它们共同构成了大理三塔群,成为了大理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南诏飞来峰塔是大理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唐朝初期。
它位于大理市区南郊飞来峰上,高45米,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
塔身上绘有大量的佛教图案和文字,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
登上南诏飞来峰塔,可以俯瞰大理古城全景,感受大理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区西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三塔分别为大雄宝殿、千佛殿和玉皇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佛教建筑群。
大雄宝殿是崇圣寺的主殿,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崇圣寺最重要的建筑。
千佛殿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高41.5米,是崇圣寺最高的塔。
玉皇殿是一座六角六层砖塔,高20.6米,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小的一座。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唐代佛教建筑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华藏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区东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三塔分别为大雄宝殿、千佛殿和普贤殿,是一座典型的宋代佛教建筑群。
大雄宝殿是华藏寺的主殿,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华藏寺最重要的建筑。
千佛殿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高41.5米,是华藏寺最高的塔。
普贤殿是一座六角六层砖塔,高20.6米,是华藏寺三塔中最小的一座。
华藏寺三塔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宋代佛教建筑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大理三塔群是中国佛教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还展现了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大理游览时,不妨来到大理三塔群,感受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https://img.taocdn.com/s3/m/85c1978133d4b14e85246899.png)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位于云南中西部的苍山洱海之间,是一处花繁林茂、山川秀美的地方,拥有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自然美景,更拥有雄伟壮丽,被誉为“佛都”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城西北2公里处的应乐峰下,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又称“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相当于唐文宗时期,距今1100多年历史。
三塔的历史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
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就是古时的“塔桥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里记载道“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
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镇水患。
据古籍记载,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千寻塔三塔中的大塔叫千寻塔,塔的基座成方形,分两层,下层边长33.5米。
四周有石栏,石栏四角柱头雕有石狮。
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整中有石照壁。
塔高16层、69.13米,似玉柱擎天。
其中第一层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写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
南、北两座小塔两座小塔,均为10级,塔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八层以上是实心,八层以下是空心。
外观为阁楼式,每角有柱,每层出檐,翘角飞檐。
三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朝大理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但三塔又有与内地塔不同的特点:一是内地塔层多为奇数,而三塔为偶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千寻塔上下小中部大,外部轮廓呈曲线,雄浑壮丽,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云南三塔!
![云南三塔!](https://img.taocdn.com/s3/m/8e0a1848c850ad02de8041a8.png)
•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 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 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 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 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抗震史
• 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 • 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 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公元1056年(丙辰 年)农历五月初六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圯,中塔 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吉,安然无恙”)。 • 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 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 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 • 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间, 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 持。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古人有道 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圣一寺”,而寺中 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 大重器亦即五大宝物。
建筑结构
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 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千寻塔高度 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 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 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下, 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 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的全貌。
千寻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 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 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 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 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 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 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 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 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1830b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7.png)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千寻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
塔身高59.4米(台基上皮至塔顶铁圈盘上皮),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
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
塔基基础深度,基底至上层台面2.35米,至塔心地平4.55米。
基础底面积约190平方米,为塔身截面积二倍余。
地基红粘土夯实,深约1.4米,上铺河卵石一层,厚30厘米。
满砌基础砖七层后收台,外错三级,宽2.04米,高2.35米,平上层台基内收一级,宽48厘米,高4.24米。
塔心红土地基上有径2厘米圆孔一眼,深1.34米,是建塔定位标识。
按千寻塔座落在洱海冲积平原上,地基未见桩孔,塔身自重8000余吨,千余年经多次强震仍巍然屹立,基础的处理是成功的。
上层台基高1.85米,宽21米见方。
砖石混砌圭脚、上枋用青石,其余条砖砌。
束腰隐起问柱、壹门牙子。
压面石不甚规整,宽55厘米、厚15厘米。
无栏板、望柱。
台面三层条砖交叉斜铺。
下层台基随地势前高后低。
毛石砌,明成化年间增建青石栏板、望柱。
栏板高80厘米,宽120~150厘米不等,中间镂空作花纹,雕工粗糙,无地伏、寻杖。
望柱高1.2米,四隅望柱头圆雕坐狮,其余刻桃形。
塔门前矗立明代增建巨石照壁如屏,长8.23米,厚1.1米,高4米。
正面镌刻“永镇山川”,照壁两侧条石台阶各五级,宽1.5米。
塔身崇圣寺三塔塔身宽9.85米,约为塔身高的1/6。
第一层高12.04米,二层以上骤变低矮,层高仅66~110厘米。
据李元阳题记(嵌崇圣寺南塔上):“明正德甲戍地大震,城堞屋庐为摧,独三浮屠无恙,然已罅拆,嗣是风雨飘摇,日益剥泐。
嘉靖庚戍间六月六日余乃补甃甲塔,复作木骨,凡百十竣工,又三年,癸丑始克重葺左右二塔,秋初经始首尾历五月”。
2~8层塔身宽10.35米。
较第一层每面窳出25厘米。
2~14层塔身(不包括塔檐)贴面砖一层,砌法先自塔身下部与塔檐连接处包砌平座,贴塔身包砌顺砖一周,上顶菱角牙子,高度70~120厘米。
崇圣寺三塔实习报告
![崇圣寺三塔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16b2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1.png)
一、实习背景崇圣寺三塔位于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云南三大塔”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2021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 学习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崇圣寺三塔的历史与文化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公元九世纪,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圣地,由大塔、中塔、小塔三座塔组成。
其中,大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高69.13米,是云南最高的砖塔;中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高42.19米;小塔为方形密檐式砖塔,高30.8米。
三塔造型优美,气势雄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2. 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1)结构:崇圣寺三塔采用砖木结构,砖砌塔身,木结构塔檐。
砖与砖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塔身稳固。
塔檐采用斗拱结构,美观大方。
(2)工艺:崇圣寺三塔的建造工艺精湛,砖、木、石等材料加工精细。
砖砌塔身平整光滑,线条流畅;木结构塔檐雕刻精美,寓意丰富。
(3)装饰:崇圣寺三塔的装饰丰富多样,包括塔檐、塔身、塔顶等部位的雕刻、彩绘、佛像等。
其中,塔檐的装饰最为精美,有莲花、云纹、龙凤等图案。
3. 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以下任务:(1)对崇圣寺三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对塔身、塔檐、塔顶等部位的装饰进行拍照、记录、分析。
(3)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体会1. 崇圣寺三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厚。
2.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b3cd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e.png)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大理三塔里的那些寺庙,别担心,不会让你觉得像在读课本的。
大理三塔可是个大有来头的地方,咱们就一起去瞧瞧那里的寺庙都有什么好玩的吧!你们知道大理三塔吗?那可是大理最有名的地标了。
三塔的意思呢,就是那里有三座塔!对,没错,是三座。
我们要聊的重点是塔里的寺庙,它们可有意思了。
每一座塔都有自己的故事,不仅是砖石的故事,还有好多人的奇闻轶事呢。
首先说说那座最高的塔——崇圣寺三塔。
这塔呢,不仅高,而且还特别有历史感。
崇圣寺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气派的。
你们瞧瞧,那些塔的外观,白白的,像是涂了层奶油,挺清新的。
话说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小李一块儿去爬塔。
小李啊,号称“运动达人”,结果刚走到半路就喘得像破风箱一样。
没办法,咱们都得停下来休息了。
旁边有个小和尚,看我们累得不行,就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别急,塔是不会跑的。
”哎呀,真是个有趣的和尚,不仅话说得好,还能让人觉得轻松不少。
接着咱们再说说塔下的寺庙。
那个地方啊,古香古色的,有种走进了古代的感觉。
寺庙里面有一个大佛像,真是又高又大的。
我有一次去拜佛,想求个好心情。
结果没想到,碰见了一个大妈,她一边磕头一边还不停地念:“哎呀,今天有个小红包就好了。
”我心想,这可真是个实在的愿望啊,看来大家都是为生活打拼呢。
说到这儿,咱们就得提提大理的僧人了。
他们可不光是讲经说法那么简单,闲暇的时候还会聊聊人生哲学。
我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和尚:“师傅,您怎么看待生活中的小挫折呢?”他哈哈一笑说:“小挫折就像小石头,踩着它,走路才更稳。
”哎呀,这话听了真让人觉得舒服,感觉生活中的那些小烦恼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咱们得说说寺庙周围的风景。
那简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古老的寺庙旁边有个小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每次站在那儿,感觉就像进入了画里一样。
还有那迎面吹来的清风,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来说,大理三塔里的寺庙啊,不仅仅是宗教的圣地,更是人们交流、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27b0d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1.png)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1、广播塔
崇圣寺三塔景点之一的广播塔位于崇圣寺的“高山脚下”,是集景观、
广播、旅游、招商、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景观塔。
该塔
具有西北方的巴洛克拱起的空中花园的设计,242米的高度犹如巨大的
金色烟囱,成为崇圣寺的一道靓丽长廊。
广播塔有几大主体部分:顶塔、特种电梯、观景层、赏景餐厅、对讲系统、展示厅、艺术品广场等,提供了完善的游览体验。
2、法轮塔
法轮塔是崇圣寺三塔景点中建筑体量最大的,高33.3米,宽13.88米,四周有188个檐孔,犹如一颗宝石,位于佛法兴文善惠殿西北侧,塔
顶有拱形的铜锡塔顶,施以金、铜、着色精饰,把黄金般璀璨的光芒
洒向四方,主体建筑是仿照巴洛克风格而具有印度典雅特色,是中国
唯一一座现存金铜塔。
3、妙音塔
妙音塔是崇圣寺三塔景点之一,位于佛法兴文善慈宝殿的西面,据记载,羊脂玉琴声瓣瓣,是古代佛僧童子贾灵在寺中弹的古琴,后来北京的慧芳寿僧给寺内捐赠了一座“妙音琴塔”,以此向玄奘大师礼拜表心意。
琴塔建筑八边形式,金铜覆盖,吊挂了玉琴两件,曾经的好音乐拂动着空中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佛缘和幽怨气氛。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e9b72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1.png)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崇圣寺,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有三座塔楼,被誉为崇圣寺三塔。
第一座塔楼是最高的,称为宝塔。
宝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它是崇圣寺的主塔,也是整个寺庙群的标志性建筑。
宝塔共有十三层,每层都镶嵌着精美的佛像和佛教故事的浮雕。
登上宝塔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大理古城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座塔楼是中塔,也叫观音塔。
它位于宝塔的旁边,高度稍低。
中塔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因此也有很多信徒前来参拜。
塔楼内部有一尊观音菩萨的巨型佛像,庄严肃穆。
观音塔是一个祈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祈求健康、幸福和平安。
第三座塔楼是小塔,也叫藏经塔。
小塔是最矮小的一座,但也十分精致。
小塔内部是藏经阁,供奉着大量的佛经和经文。
这些佛经是僧侣们修行和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塔也是一个静心修行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默读经文,寻找内心的宁静。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这些塔楼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建筑技艺的精湛之处。
无论是从宏伟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精美装饰来看,崇圣寺三塔都是值得一游的文化瑰宝。
5 崇圣寺三塔(完)
![5 崇圣寺三塔(完)](https://img.taocdn.com/s3/m/b06437b11a37f111f1855b15.png)
崇圣寺三塔各位朋友,大家好!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热忱欢迎你的光临!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大理各族人民精湛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崇圣寺,就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中写的三塔寺,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为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经历代的修缮扩建,到了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有“佛都”之誉,历史上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甚至把佛教奉为“国教”。
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为僧在此修行。
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崇圣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崇圣寺三塔,历史上崇圣寺的山门在三塔之后。
三塔前一后二,大塔居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南北对峙,相距9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布局为鼎足之势。
三塔历代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塔起源于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在《杂阿含经》中讲到,塔是由阿育王建造的,塔原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子的半圆形坟冢。
后来塔藏也从“生身舍利”演化为“法身舍利”。
中国古塔艺术极为丰富,有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花塔、覆钵式、宝箧印经塔、金刚宝座式塔……眼前的三座塔均为密檐式塔。
主塔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崇圣寺同时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也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
千寻塔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身矗立在三层高大的台基之上,共十六级,外形轮廓不是僵直的直线向上,而是上下向内微收,中部略凸的曲线,呈梭形。
每级四面都有龛,相对两龛供奉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有利于塔内采光通风,且增强塔的坚固性。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https://img.taocdn.com/s3/m/4ed752487fd5360cba1adbb5.png)
[键入文字]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图)位于云南省西部高原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大理。
大理左顾苍山,右跳洱海,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是滇西南高原上一个美丽的都市。
大理是夷语“好渡”的意思。
五代时候,这地方有个大理国,为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 年)白族段思平所建。
1253 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始建云南省。
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管辖。
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
崇圣寺又叫三塔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
据《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三塔包括方形16 层的千寻塔一座和小塔两座。
千寻塔在前,双塔在后,前后相距约30 米。
三塔鼎足而立,都是用砖砌筑而成的密檐式塔。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塔,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
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时期(824-839 年)。
塔高69.13 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
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塔身。
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两边龛为窗洞,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问题。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
因此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地直线向上,而是微凸。
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
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记载:“多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塔下有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个大字。
文石凿成,每字纵横4 丈。
塔前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水镇山川”四字,是明黔国公沐氏的裔孙沐世阶所书,字体苍劲有力。
塔的底层高约13 米。
1。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13d78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9.png)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
今天咱来唠唠大理崇圣寺三塔的那些历史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理这块地方可是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所在。
当时的大理国,那可是相当尊崇佛教的。
这崇圣寺三塔啊,就像是大理国的超级明星建筑一样。
这三塔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建起来的。
据说呢,是为了镇住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像神话里的定海神针一样厉害。
主塔千寻塔那可是最高大雄伟的,就像三兄弟里的大哥,稳稳地站在中间,两边的小塔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弟陪着大哥。
这建塔的时候啊,那可全是能工巧匠的心血。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建筑机器,全靠人力一点点把石头啊、砖块啊运上去。
你想啊,那么高的塔,这些工匠得多不容易。
就像蚂蚁搬家似的,一块一块地把塔给垒起来。
而且这三塔还经历了不少风雨呢。
在历史的长河里,地震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时不时地来捣个乱。
但是这三塔可硬气了,虽然被震得摇摇晃晃的,可就是不倒。
就像三个坚强的战士,守护着大理这片土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守岗位。
还有啊,这三塔周围也发生过好多有趣的故事。
以前有很多和尚在崇圣寺里修行,他们每天就在这三塔的陪伴下,念经、礼佛,过着平静又充满信仰的生活。
有时候啊,附近的老百姓遇到啥难事了,也会跑到三塔这儿来祈福,就盼着这三塔能像神仙一样显灵,帮他们解决困难。
这崇圣寺三塔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块石头、每一道裂缝都记载着大理的过去,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直到现在,它还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呢。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76262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2.png)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具体年代约在公元 824 至 859 年。
当时的南诏国国王劝丰祐崇尚佛教,于是修建了这座宏伟的寺庙和这三座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三塔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大理历史的重要见证。
这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它位于中间,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
千寻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 16 层,高 6913 米。
它的造型与西安的小雁塔相似,是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千寻塔的塔身线条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典雅的感觉。
塔基为上下两台四方形基座,上面的基座边长约 19 米。
塔身的第一层比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到了塔顶,塔刹高耸,直插云霄。
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十级,高 4219 米。
它们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似,但又各具特色。
塔身的装饰更加精美,雕刻着各种佛教图案和花纹。
接下来,咱们再仔细瞧瞧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它的塔身厚重,线条简洁明快,展现出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
而两个小塔则显得更加轻盈秀丽,八角形的塔身和精美的装饰,体现了南诏国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
从建筑结构上看,三塔的基础非常牢固。
千寻塔的基础深入地下,采用了独特的建筑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塔身的稳定性。
而且,三塔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这在建筑力学上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也使得三塔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
再说说这三塔的文化内涵。
佛教在大理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塔身上的雕刻和图案,大多与佛教故事和教义有关。
漫步大理三塔
![漫步大理三塔](https://img.taocdn.com/s3/m/f9e9c9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e.png)
漫步大理三塔大理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大理三塔。
这三座塔分别是崇圣寺三塔、贵音阁和白塔。
它们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和代表,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大理三塔简介】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市区北部的苍山脚下,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塔建于南诏时期,历经了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在的建筑完全保留了明代风貌。
这些塔分别代表了南诏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是大理历史的见证。
【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是大理三塔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大理市的标志。
它由大殿、东塔、西塔组成,整体呈“品”字形排列,非常壮观。
崇圣寺建于公元835年,是南诏国的皇宫内庙,供奉着文成公主和宣慰土地神的神像。
这座寺庙与大理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是大理人民虔诚信仰和祈福的地方。
登上崇圣寺的高塔,可以俯瞰到整个大理市区的美丽景色,是许多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贵音阁】贵音阁位于大理古城内,是大理三塔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
它建于明代,也是南诏时期的皇宫内庙。
贵音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中的钟楼。
这座钟楼高约20米,完全由木材建造,没有使用任何钉子。
钟楼正中悬挂着一口大钟,钟声清脆悦耳,可以远远传递出去。
每天早上六点钟,钟楼里会响起悠扬的钟声,宣告一天的开始。
这是大理古城的一大特色,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之一。
【白塔】白塔位于苍山的山腰上,是大理三塔中最早的一座。
它建于公元827年,比崇圣寺三塔还要早10年。
白塔高约42米,是大理地区最高的一座塔。
这座塔整体呈圆锥形,色白如玉,因此得名白塔。
白塔虽然年代较久远,但在历次的修缮中,保持得非常完好。
登上白塔,可以欣赏到苍山风光和大理古城的壮丽景色。
【总结】大理三塔是大理市的重要文化景观,也是大理人民心中的信仰之地。
这些塔不仅代表着南诏时期的宗教和文化,还展示了大理古城的古朴风貌。
无论是崇圣寺三塔、贵音阁还是白塔,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不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自然风景欣赏有兴趣的人,大理三塔都值得一游。
大理崇圣寺三塔.doc
![大理崇圣寺三塔.doc](https://img.taocdn.com/s3/m/145ca5d58762caaedc33d422.png)
大理崇圣寺三塔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
塔的种类非常多,为建筑人士带来关于大理崇圣寺三塔的详细介绍。
崇圣寺三塔,简称大理三塔,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塔之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塔坐落在三文笔村北侧塔,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
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
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一大二小呼应耸立。
大塔名千寻塔,当地称之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千寻塔,密檐式方形十六层,塔基座分两层,底层边长三十三点五米,塔一层高十三点四五米,往上逐层收缩,通高六十九点一三米。
内壁垂直,可循木梯登塔顶,塔东面照壁上刻有明代沐世阶书永镇山川大字,笔力雄健。
千寻塔每级四面有拱形龛,相对两龛内供有佛像,另两龛作窗洞直通塔心。
而南北小塔,每级八方都有形状各异塔形龛,各层塔身有浮雕作装饰。
崇圣寺三塔级数都为偶数。
南北小塔为八角形十级密檐式中空砖塔,各高四十二点一九米。
三塔建设年代史籍记载不一,据出土文物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主塔当建于南诏劝丰时期,南北两座小塔建筑年代稍晚,为北宋时期建筑。
南诏中兴二年、大理国时期、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五十八年、1927年曾加修缮,1978年维修加固。
主塔塔顶原刹轴内清理出大理国时期金、银、铜、铁、泥、木质佛、菩萨、天王、法器六百八十余件,南塔二层佛龛有红沙石雕佛、菩萨等十尊,北塔有铜佛三尊,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历史、文化及大乘佛教密宗提供了实物资料。
大理崇圣寺三塔气势宏伟,经历千余年风雨和几次强烈地震,仍巍然屹立,是白族古老文化象征,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能力和高超建筑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的结构
•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 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 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 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 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 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 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
•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 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 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 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 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 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 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砖即为一例。
• “叭追魂咒梵汉文塔砖”千寻 塔的遗物。砖高22cm,宽43cm。 砖心左上角写“叭”三字,其 余部分除梵文外,还分别以梵 汉文写成追魂咒符。此塔砖刻 文内容及形式,当为南诏密僧 阿吒力做法事时所常用之咒符。 此塔砖砌于塔中可能用于镇邪 奠土,以永保吉祥之意。
•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 积达10多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 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 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 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 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 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 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 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 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 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 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 等诸多方面。
•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 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 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 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 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内地塔 的两个特点:
• 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
• 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 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 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 建筑风格。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 1108年—1172年)。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 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这可以说是我们 大理的“斜塔” 奇观。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 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 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 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 般都是奇数。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 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 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 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 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 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 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 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 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 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 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 宝物。
•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 藏公路。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 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 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 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 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 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 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 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 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 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 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 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 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
•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 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 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 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 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 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 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 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 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 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 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 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 好无损。
• “造塔陀罗尼咒梵汉文砖” 为千寻 塔维修时所拆出部分塔砖之一种,为 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4至859年) 的遗物。高20cm,宽37cm。砖心文右 行,左1行为汉文,2-11行为梵文, 12-18行为汉文。汉文皆直行楷书, 文为:“造塔陀罗尼曰接梵文11行, 偈曰:若造宝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 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 圆满。”
大理崇圣寺三塔
•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 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 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 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 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 称“佛塔”。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世俗化。
• 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 教建筑窣堵波汉代时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的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 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 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 塔身的第一层,高 13.45米,是整个塔 身最高的一级。东塔 门距基座平面2米, 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 塔墙厚达3.3米。第2 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 大小相近。第16层为 塔顶。以第2层为例, 高约2米,宽约10米, 上部砌出叠涩檐,凡 17层砖,每层挑出 0.05~0.07米不等, 檐的四周上翘。
•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 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 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 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 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 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 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 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 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 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 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 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 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 孙世阶所书。
•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 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 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为 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 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
• “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咒梵文砖”此塔砖 为中塔即千寻塔门内塔砖,乃1978年维修 三塔时,从中塔拆出,为南诏时遗物。高 18cm,宽36cm。砖心右行为汉文,直行楷 书。左7行为梵文。汉文为:“佛顶无垢净 光陀罗尼”阮福《滇南古金石录大理塔砖 跋》曾说:“闻年长者言,中塔之门,四 周皆嵌梵经砖石,其文皆最佳之唐字,今 并无存者。”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中 曾说:“塔门已封,不详塔砖铭文。”今 存维修时拆出的部分塔砖,为研究者提供 了相关资料。
•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 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 米,南北对峙,相距97.5 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 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 均为10层,高42.4米,为 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 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 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 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 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 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 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 好似玉柱擎天。
• 简介
•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 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 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 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 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 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 859年),大塔先建,南北 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 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 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 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 “叭净螺旋文塔砖”砖高18cm,宽 36cm,砖心长方形框内有三个螺旋 形图案,中间各有“口牛叭净”三 字,图案外各有一“叭”字。“叭 净”为梵文咒语的汉文音译。南诏 时,大理盛行佛教密宗,一般所用 梵咒多直接书写梵文,此砖咒语书 写汉文似与中原佛教的影响有关。
• “梵文圆形佛符塔砖”砖高46cm,宽 23.5cm。砖心顶部中央为佛符咒,外 面由梵文组成的三层圆圈环绕。下部 为梵文经咒。南诏时,国主臣民俱崇 信佛,佛教密宗更融合白族传统的宗 教文化而得以盛行。其时密僧阿吒力 者均需释儒俱通,汉梵兼能,学养高 者往往兼任高官。在其时的佛教遗物 中,梵文经咒的应用较为普遍,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