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

合集下载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

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大理!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探索大理古城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三塔。

三塔作为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大理地区多元宗教信仰的融合与发展。

在本次导览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大理三塔的宗教信仰,感受其真正的历史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大理三塔的背景。

大理三塔分别是崇圣寺三塔、神祠三塔和卧佛寺三塔。

这三座塔之间可以观察到佛教、道教和纳西传统信仰的融合现象,体现了大理地区多元宗教信仰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座塔的宗教背景及文化内涵。

首先是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位于大理城内南门附近,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崇圣寺内的三塔被誉为大理佛塔的代表,其中最著名的是主塔。

主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佛塔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佛塔。

在佛教信仰中,这座塔代表着佛陀的智慧与力量,是修行者们祈福的地方。

这座佛塔也是当地纳西族的信仰中心,每年佛诞节期间,香客们会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

接着是神祠三塔。

神祠位于大理古城中心,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道教寺庙之一。

神祠内的三塔被称为“青松三塔”,在道教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三座塔代表着道教教派中的三位重要神仙,分别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真人。

这些神仙在道教中被视为蓄力、炼气、成仙的三个关键阶段。

在传统的祭拜仪式中,当地居民会前来虔诚祈祷,以求获得神灵的祝福和庇佑。

最后是卧佛寺三塔。

卧佛寺位于大理城东郊,是大理地区最重要的纳西族传统信仰场所之一。

这里的三座塔分别代表着纳西族传统信仰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神灵。

最高的一座塔代表着天神,次高的一座塔代表着人神,最矮的一座塔则代表着地神。

这三座塔共同体现了纳西族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循环和宇宙秩序的理解。

通过对大理三塔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塔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内涵。

这些宗教信仰的融合与交融,反映了大理地区历史上多元文化的特点。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东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各个宗教的传播与交流。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全称: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简称或俗称:崇圣寺三塔,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总体概况: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

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建造情况: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建筑组成:崇圣寺遗址: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 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

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

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

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

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

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

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崇圣寺三塔的独特魅力。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也就是唐朝。

当时的南诏国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和佛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遭遇损毁,但三塔却奇迹般地留存至今,成为了我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高 6913 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千寻塔的外观简洁而庄重,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雄伟挺拔的感觉。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形成了优美的弧线。

塔身的每一层都设有佛龛,里面供奉着佛像。

千寻塔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

它的塔身由砖垒砌而成,砖块之间严丝合缝,显示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而且,千寻塔在建造时还考虑到了抗震的因素,它的塔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能够抵御较强的地震。

在千寻塔的两侧,还有两个较小的塔,建于宋代,叫做南北小塔。

它们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 4219 米。

南北小塔的造型与千寻塔相似,但更加秀美精致。

塔身的雕刻也更加细腻,展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南北小塔对称分布在两侧,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从远处望去,三塔犹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气势恢宏。

走近三塔,我们可以看到塔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青苔、斑驳的砖石,都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

然而,正是这些痕迹,让三塔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除了欣赏三塔的外观,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佛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见证了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三塔也是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人民对三塔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家乡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大理,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三塔历经了风雨的洗礼、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全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西安大雁塔有些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千寻塔高6913 米,共有 16 层,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塔的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千寻塔的旁边是两座小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9 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

这两座小塔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有所不同,更显得玲珑秀丽。

接下来,咱们仔细看看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塔身是用砖砌成的,砖的规格非常整齐,而且塔砖之间还用了糯米浆、石灰等材料黏合,使得塔身异常坚固。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逐渐收缩,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塔顶有金属塔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南北小塔的塔身则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花纹,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刻艺术。

小塔的造型独特,线条柔美,与千寻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除了建筑本身,崇圣寺三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象征着佛的智慧和慈悲,是佛教徒修行和供奉的重要场所。

而崇圣寺三塔作为大理佛教文化的代表,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三塔所见证的历史变迁。

在古代,大理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崇圣寺三塔见证了这两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大理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如今,崇圣寺三塔已成为大理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站在三塔前,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大理的繁荣与辉煌。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

崇圣寺三塔旅游攻略
崇圣寺三塔是中国云南省大理市著名的景点之一,它包括南塔、中塔和北塔。

以下是崇圣寺三塔的旅游攻略:
1.游览时间:早上或傍晚是最佳游览时间,天气较为凉爽,同
时可以欣赏到日出或日落时的美景。

2.门票价格:崇圣寺三塔的门票价格为80元/人,可以购买套
票包括大理古城和苍山,价格为100元/人。

3.交通方式:从大理市区乘坐公交车可以到达崇圣寺,也可以
选择乘坐出租车或包车前往。

如果是自驾游,可以驾车沿着景区指示牌前往。

4.景点介绍:
- 南塔:南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高的一座,高约69.13米。

塔身呈圆形,飞檐翘角,造型独特。

登上南塔,可以俯瞰整个大理城和洱海风景。

- 中塔:中塔是崇圣寺三塔中间的一座,高约42.3米。

中塔
是建于明代,塔身砖石结构,保存较为完好。

塔内有佛像和经文雕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北塔:北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824年,
高约37.85米。

北塔是典型的木结构佛塔,体现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精湛工艺。

5.注意事项:
- 游览时,请尊重寺庙和佛像,不要随意触摸或破坏文物。

- 穿着得体,避免穿过于露肤的衣物。

- 崇圣寺是宗教场所,请注意遵守宗教礼仪和规定。

- 在攀爬塔楼时要小心,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以上是崇圣寺三塔的旅游攻略,希望对您有帮助。

祝您旅途愉快!。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

大理三塔的简单介绍大理三塔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三塔分别为南诏飞来峰塔、崇圣寺三塔和华藏寺三塔,它们共同构成了大理三塔群,成为了大理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南诏飞来峰塔是大理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唐朝初期。

它位于大理市区南郊飞来峰上,高45米,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

塔身上绘有大量的佛教图案和文字,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

登上南诏飞来峰塔,可以俯瞰大理古城全景,感受大理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区西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三塔分别为大雄宝殿、千佛殿和玉皇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佛教建筑群。

大雄宝殿是崇圣寺的主殿,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崇圣寺最重要的建筑。

千佛殿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高41.5米,是崇圣寺最高的塔。

玉皇殿是一座六角六层砖塔,高20.6米,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小的一座。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唐代佛教建筑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华藏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区东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三塔分别为大雄宝殿、千佛殿和普贤殿,是一座典型的宋代佛教建筑群。

大雄宝殿是华藏寺的主殿,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华藏寺最重要的建筑。

千佛殿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高41.5米,是华藏寺最高的塔。

普贤殿是一座六角六层砖塔,高20.6米,是华藏寺三塔中最小的一座。

华藏寺三塔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宋代佛教建筑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大理三塔群是中国佛教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还展现了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大理游览时,不妨来到大理三塔群,感受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位于云南中西部的苍山洱海之间,是一处花繁林茂、山川秀美的地方,拥有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自然美景,更拥有雄伟壮丽,被誉为“佛都”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城西北2公里处的应乐峰下,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又称“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相当于唐文宗时期,距今1100多年历史。

三塔的历史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

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就是古时的“塔桥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里记载道“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

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镇水患。

据古籍记载,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千寻塔三塔中的大塔叫千寻塔,塔的基座成方形,分两层,下层边长33.5米。

四周有石栏,石栏四角柱头雕有石狮。

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整中有石照壁。

塔高16层、69.13米,似玉柱擎天。

其中第一层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写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

南、北两座小塔两座小塔,均为10级,塔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八层以上是实心,八层以下是空心。

外观为阁楼式,每角有柱,每层出檐,翘角飞檐。

三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朝大理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但三塔又有与内地塔不同的特点:一是内地塔层多为奇数,而三塔为偶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千寻塔上下小中部大,外部轮廓呈曲线,雄浑壮丽,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云南三塔!

云南三塔!

•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 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 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 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 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抗震史
• 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 • 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 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公元1056年(丙辰 年)农历五月初六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圯,中塔 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吉,安然无恙”)。 • 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 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 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 • 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间, 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 持。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古人有道 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圣一寺”,而寺中 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 大重器亦即五大宝物。
建筑结构
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 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千寻塔高度 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 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 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下, 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 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的全貌。
千寻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 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 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 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 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 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 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 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 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

崇圣寺三塔—搜狗百科千寻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

塔身高59.4米(台基上皮至塔顶铁圈盘上皮),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

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

塔基基础深度,基底至上层台面2.35米,至塔心地平4.55米。

基础底面积约190平方米,为塔身截面积二倍余。

地基红粘土夯实,深约1.4米,上铺河卵石一层,厚30厘米。

满砌基础砖七层后收台,外错三级,宽2.04米,高2.35米,平上层台基内收一级,宽48厘米,高4.24米。

塔心红土地基上有径2厘米圆孔一眼,深1.34米,是建塔定位标识。

按千寻塔座落在洱海冲积平原上,地基未见桩孔,塔身自重8000余吨,千余年经多次强震仍巍然屹立,基础的处理是成功的。

上层台基高1.85米,宽21米见方。

砖石混砌圭脚、上枋用青石,其余条砖砌。

束腰隐起问柱、壹门牙子。

压面石不甚规整,宽55厘米、厚15厘米。

无栏板、望柱。

台面三层条砖交叉斜铺。

下层台基随地势前高后低。

毛石砌,明成化年间增建青石栏板、望柱。

栏板高80厘米,宽120~150厘米不等,中间镂空作花纹,雕工粗糙,无地伏、寻杖。

望柱高1.2米,四隅望柱头圆雕坐狮,其余刻桃形。

塔门前矗立明代增建巨石照壁如屏,长8.23米,厚1.1米,高4米。

正面镌刻“永镇山川”,照壁两侧条石台阶各五级,宽1.5米。

塔身崇圣寺三塔塔身宽9.85米,约为塔身高的1/6。

第一层高12.04米,二层以上骤变低矮,层高仅66~110厘米。

据李元阳题记(嵌崇圣寺南塔上):“明正德甲戍地大震,城堞屋庐为摧,独三浮屠无恙,然已罅拆,嗣是风雨飘摇,日益剥泐。

嘉靖庚戍间六月六日余乃补甃甲塔,复作木骨,凡百十竣工,又三年,癸丑始克重葺左右二塔,秋初经始首尾历五月”。

2~8层塔身宽10.35米。

较第一层每面窳出25厘米。

2~14层塔身(不包括塔檐)贴面砖一层,砌法先自塔身下部与塔檐连接处包砌平座,贴塔身包砌顺砖一周,上顶菱角牙子,高度70~120厘米。

崇圣寺三塔实习报告

崇圣寺三塔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崇圣寺三塔位于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云南三大塔”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2021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 学习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崇圣寺三塔的历史与文化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公元九世纪,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圣地,由大塔、中塔、小塔三座塔组成。

其中,大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高69.13米,是云南最高的砖塔;中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高42.19米;小塔为方形密檐式砖塔,高30.8米。

三塔造型优美,气势雄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2. 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1)结构:崇圣寺三塔采用砖木结构,砖砌塔身,木结构塔檐。

砖与砖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塔身稳固。

塔檐采用斗拱结构,美观大方。

(2)工艺:崇圣寺三塔的建造工艺精湛,砖、木、石等材料加工精细。

砖砌塔身平整光滑,线条流畅;木结构塔檐雕刻精美,寓意丰富。

(3)装饰:崇圣寺三塔的装饰丰富多样,包括塔檐、塔身、塔顶等部位的雕刻、彩绘、佛像等。

其中,塔檐的装饰最为精美,有莲花、云纹、龙凤等图案。

3. 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以下任务:(1)对崇圣寺三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对塔身、塔檐、塔顶等部位的装饰进行拍照、记录、分析。

(3)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体会1. 崇圣寺三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厚。

2.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古代建筑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

介绍大理三塔里的寺庙作文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大理三塔里的那些寺庙,别担心,不会让你觉得像在读课本的。

大理三塔可是个大有来头的地方,咱们就一起去瞧瞧那里的寺庙都有什么好玩的吧!你们知道大理三塔吗?那可是大理最有名的地标了。

三塔的意思呢,就是那里有三座塔!对,没错,是三座。

我们要聊的重点是塔里的寺庙,它们可有意思了。

每一座塔都有自己的故事,不仅是砖石的故事,还有好多人的奇闻轶事呢。

首先说说那座最高的塔——崇圣寺三塔。

这塔呢,不仅高,而且还特别有历史感。

崇圣寺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气派的。

你们瞧瞧,那些塔的外观,白白的,像是涂了层奶油,挺清新的。

话说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小李一块儿去爬塔。

小李啊,号称“运动达人”,结果刚走到半路就喘得像破风箱一样。

没办法,咱们都得停下来休息了。

旁边有个小和尚,看我们累得不行,就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别急,塔是不会跑的。

”哎呀,真是个有趣的和尚,不仅话说得好,还能让人觉得轻松不少。

接着咱们再说说塔下的寺庙。

那个地方啊,古香古色的,有种走进了古代的感觉。

寺庙里面有一个大佛像,真是又高又大的。

我有一次去拜佛,想求个好心情。

结果没想到,碰见了一个大妈,她一边磕头一边还不停地念:“哎呀,今天有个小红包就好了。

”我心想,这可真是个实在的愿望啊,看来大家都是为生活打拼呢。

说到这儿,咱们就得提提大理的僧人了。

他们可不光是讲经说法那么简单,闲暇的时候还会聊聊人生哲学。

我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和尚:“师傅,您怎么看待生活中的小挫折呢?”他哈哈一笑说:“小挫折就像小石头,踩着它,走路才更稳。

”哎呀,这话听了真让人觉得舒服,感觉生活中的那些小烦恼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咱们得说说寺庙周围的风景。

那简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古老的寺庙旁边有个小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每次站在那儿,感觉就像进入了画里一样。

还有那迎面吹来的清风,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来说,大理三塔里的寺庙啊,不仅仅是宗教的圣地,更是人们交流、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崇圣寺三塔景点介绍
1、广播塔
崇圣寺三塔景点之一的广播塔位于崇圣寺的“高山脚下”,是集景观、
广播、旅游、招商、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景观塔。

该塔
具有西北方的巴洛克拱起的空中花园的设计,242米的高度犹如巨大的
金色烟囱,成为崇圣寺的一道靓丽长廊。

广播塔有几大主体部分:顶塔、特种电梯、观景层、赏景餐厅、对讲系统、展示厅、艺术品广场等,提供了完善的游览体验。

2、法轮塔
法轮塔是崇圣寺三塔景点中建筑体量最大的,高33.3米,宽13.88米,四周有188个檐孔,犹如一颗宝石,位于佛法兴文善惠殿西北侧,塔
顶有拱形的铜锡塔顶,施以金、铜、着色精饰,把黄金般璀璨的光芒
洒向四方,主体建筑是仿照巴洛克风格而具有印度典雅特色,是中国
唯一一座现存金铜塔。

3、妙音塔
妙音塔是崇圣寺三塔景点之一,位于佛法兴文善慈宝殿的西面,据记载,羊脂玉琴声瓣瓣,是古代佛僧童子贾灵在寺中弹的古琴,后来北京的慧芳寿僧给寺内捐赠了一座“妙音琴塔”,以此向玄奘大师礼拜表心意。

琴塔建筑八边形式,金铜覆盖,吊挂了玉琴两件,曾经的好音乐拂动着空中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佛缘和幽怨气氛。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

大理旅游景点之崇圣寺三塔介绍崇圣寺,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有三座塔楼,被誉为崇圣寺三塔。

第一座塔楼是最高的,称为宝塔。

宝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它是崇圣寺的主塔,也是整个寺庙群的标志性建筑。

宝塔共有十三层,每层都镶嵌着精美的佛像和佛教故事的浮雕。

登上宝塔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大理古城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座塔楼是中塔,也叫观音塔。

它位于宝塔的旁边,高度稍低。

中塔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因此也有很多信徒前来参拜。

塔楼内部有一尊观音菩萨的巨型佛像,庄严肃穆。

观音塔是一个祈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祈求健康、幸福和平安。

第三座塔楼是小塔,也叫藏经塔。

小塔是最矮小的一座,但也十分精致。

小塔内部是藏经阁,供奉着大量的佛经和经文。

这些佛经是僧侣们修行和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塔也是一个静心修行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默读经文,寻找内心的宁静。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这些塔楼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建筑技艺的精湛之处。

无论是从宏伟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精美装饰来看,崇圣寺三塔都是值得一游的文化瑰宝。

5 崇圣寺三塔(完)

5 崇圣寺三塔(完)

崇圣寺三塔各位朋友,大家好!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热忱欢迎你的光临!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大理各族人民精湛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崇圣寺,就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中写的三塔寺,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为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经历代的修缮扩建,到了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有“佛都”之誉,历史上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甚至把佛教奉为“国教”。

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为僧在此修行。

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崇圣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崇圣寺三塔,历史上崇圣寺的山门在三塔之后。

三塔前一后二,大塔居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南北对峙,相距9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布局为鼎足之势。

三塔历代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塔起源于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在《杂阿含经》中讲到,塔是由阿育王建造的,塔原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子的半圆形坟冢。

后来塔藏也从“生身舍利”演化为“法身舍利”。

中国古塔艺术极为丰富,有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花塔、覆钵式、宝箧印经塔、金刚宝座式塔……眼前的三座塔均为密檐式塔。

主塔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崇圣寺同时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也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

千寻塔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身矗立在三层高大的台基之上,共十六级,外形轮廓不是僵直的直线向上,而是上下向内微收,中部略凸的曲线,呈梭形。

每级四面都有龛,相对两龛供奉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有利于塔内采光通风,且增强塔的坚固性。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键入文字]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图)位于云南省西部高原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大理。

大理左顾苍山,右跳洱海,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是滇西南高原上一个美丽的都市。

大理是夷语“好渡”的意思。

五代时候,这地方有个大理国,为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 年)白族段思平所建。

1253 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始建云南省。

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管辖。

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

崇圣寺又叫三塔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

据《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三塔包括方形16 层的千寻塔一座和小塔两座。

千寻塔在前,双塔在后,前后相距约30 米。

三塔鼎足而立,都是用砖砌筑而成的密檐式塔。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塔,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

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时期(824-839 年)。

塔高69.13 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

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塔身。

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两边龛为窗洞,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问题。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

因此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地直线向上,而是微凸。

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

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记载:“多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塔下有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个大字。

文石凿成,每字纵横4 丈。

塔前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水镇山川”四字,是明黔国公沐氏的裔孙沐世阶所书,字体苍劲有力。

塔的底层高约13 米。

1。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历史故事
今天咱来唠唠大理崇圣寺三塔的那些历史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理这块地方可是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所在。

当时的大理国,那可是相当尊崇佛教的。

这崇圣寺三塔啊,就像是大理国的超级明星建筑一样。

这三塔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建起来的。

据说呢,是为了镇住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像神话里的定海神针一样厉害。

主塔千寻塔那可是最高大雄伟的,就像三兄弟里的大哥,稳稳地站在中间,两边的小塔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弟陪着大哥。

这建塔的时候啊,那可全是能工巧匠的心血。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建筑机器,全靠人力一点点把石头啊、砖块啊运上去。

你想啊,那么高的塔,这些工匠得多不容易。

就像蚂蚁搬家似的,一块一块地把塔给垒起来。

而且这三塔还经历了不少风雨呢。

在历史的长河里,地震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时不时地来捣个乱。

但是这三塔可硬气了,虽然被震得摇摇晃晃的,可就是不倒。

就像三个坚强的战士,守护着大理这片土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守岗位。

还有啊,这三塔周围也发生过好多有趣的故事。

以前有很多和尚在崇圣寺里修行,他们每天就在这三塔的陪伴下,念经、礼佛,过着平静又充满信仰的生活。

有时候啊,附近的老百姓遇到啥难事了,也会跑到三塔这儿来祈福,就盼着这三塔能像神仙一样显灵,帮他们解决困难。

这崇圣寺三塔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块石头、每一道裂缝都记载着大理的过去,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直到现在,它还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呢。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具体年代约在公元 824 至 859 年。

当时的南诏国国王劝丰祐崇尚佛教,于是修建了这座宏伟的寺庙和这三座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三塔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大理历史的重要见证。

这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它位于中间,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

千寻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 16 层,高 6913 米。

它的造型与西安的小雁塔相似,是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千寻塔的塔身线条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典雅的感觉。

塔基为上下两台四方形基座,上面的基座边长约 19 米。

塔身的第一层比较高,往上逐层收缩,到了塔顶,塔刹高耸,直插云霄。

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十级,高 4219 米。

它们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似,但又各具特色。

塔身的装饰更加精美,雕刻着各种佛教图案和花纹。

接下来,咱们再仔细瞧瞧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它的塔身厚重,线条简洁明快,展现出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

而两个小塔则显得更加轻盈秀丽,八角形的塔身和精美的装饰,体现了南诏国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

从建筑结构上看,三塔的基础非常牢固。

千寻塔的基础深入地下,采用了独特的建筑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塔身的稳定性。

而且,三塔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这在建筑力学上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也使得三塔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

再说说这三塔的文化内涵。

佛教在大理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塔身上的雕刻和图案,大多与佛教故事和教义有关。

漫步大理三塔

漫步大理三塔

漫步大理三塔大理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大理三塔。

这三座塔分别是崇圣寺三塔、贵音阁和白塔。

它们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和代表,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大理三塔简介】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市区北部的苍山脚下,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塔建于南诏时期,历经了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在的建筑完全保留了明代风貌。

这些塔分别代表了南诏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是大理历史的见证。

【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是大理三塔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大理市的标志。

它由大殿、东塔、西塔组成,整体呈“品”字形排列,非常壮观。

崇圣寺建于公元835年,是南诏国的皇宫内庙,供奉着文成公主和宣慰土地神的神像。

这座寺庙与大理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是大理人民虔诚信仰和祈福的地方。

登上崇圣寺的高塔,可以俯瞰到整个大理市区的美丽景色,是许多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贵音阁】贵音阁位于大理古城内,是大理三塔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

它建于明代,也是南诏时期的皇宫内庙。

贵音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中的钟楼。

这座钟楼高约20米,完全由木材建造,没有使用任何钉子。

钟楼正中悬挂着一口大钟,钟声清脆悦耳,可以远远传递出去。

每天早上六点钟,钟楼里会响起悠扬的钟声,宣告一天的开始。

这是大理古城的一大特色,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之一。

【白塔】白塔位于苍山的山腰上,是大理三塔中最早的一座。

它建于公元827年,比崇圣寺三塔还要早10年。

白塔高约42米,是大理地区最高的一座塔。

这座塔整体呈圆锥形,色白如玉,因此得名白塔。

白塔虽然年代较久远,但在历次的修缮中,保持得非常完好。

登上白塔,可以欣赏到苍山风光和大理古城的壮丽景色。

【总结】大理三塔是大理市的重要文化景观,也是大理人民心中的信仰之地。

这些塔不仅代表着南诏时期的宗教和文化,还展示了大理古城的古朴风貌。

无论是崇圣寺三塔、贵音阁还是白塔,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不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自然风景欣赏有兴趣的人,大理三塔都值得一游。

大理崇圣寺三塔.doc

大理崇圣寺三塔.doc

大理崇圣寺三塔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

塔的种类非常多,为建筑人士带来关于大理崇圣寺三塔的详细介绍。

崇圣寺三塔,简称大理三塔,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塔之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塔坐落在三文笔村北侧塔,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

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

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一大二小呼应耸立。

大塔名千寻塔,当地称之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千寻塔,密檐式方形十六层,塔基座分两层,底层边长三十三点五米,塔一层高十三点四五米,往上逐层收缩,通高六十九点一三米。

内壁垂直,可循木梯登塔顶,塔东面照壁上刻有明代沐世阶书永镇山川大字,笔力雄健。

千寻塔每级四面有拱形龛,相对两龛内供有佛像,另两龛作窗洞直通塔心。

而南北小塔,每级八方都有形状各异塔形龛,各层塔身有浮雕作装饰。

崇圣寺三塔级数都为偶数。

南北小塔为八角形十级密檐式中空砖塔,各高四十二点一九米。

三塔建设年代史籍记载不一,据出土文物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主塔当建于南诏劝丰时期,南北两座小塔建筑年代稍晚,为北宋时期建筑。

南诏中兴二年、大理国时期、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五十八年、1927年曾加修缮,1978年维修加固。

主塔塔顶原刹轴内清理出大理国时期金、银、铜、铁、泥、木质佛、菩萨、天王、法器六百八十余件,南塔二层佛龛有红沙石雕佛、菩萨等十尊,北塔有铜佛三尊,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历史、文化及大乘佛教密宗提供了实物资料。

大理崇圣寺三塔气势宏伟,经历千余年风雨和几次强烈地震,仍巍然屹立,是白族古老文化象征,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能力和高超建筑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的结构
•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 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 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 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 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 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 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
•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 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 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 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 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 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 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砖即为一例。
• “叭追魂咒梵汉文塔砖”千寻 塔的遗物。砖高22cm,宽43cm。 砖心左上角写“叭”三字,其 余部分除梵文外,还分别以梵 汉文写成追魂咒符。此塔砖刻 文内容及形式,当为南诏密僧 阿吒力做法事时所常用之咒符。 此塔砖砌于塔中可能用于镇邪 奠土,以永保吉祥之意。
•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 积达10多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 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 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 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 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 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 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 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 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 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 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 等诸多方面。
•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 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 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 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 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内地塔 的两个特点:
• 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
• 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 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 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 建筑风格。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 1108年—1172年)。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 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这可以说是我们 大理的“斜塔” 奇观。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 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 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 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 般都是奇数。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 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 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 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这对于没 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 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 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 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 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 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 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 宝物。
•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 藏公路。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 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 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 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 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 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 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 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 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 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 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 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 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
•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 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 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 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 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 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 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 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 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 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 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 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 好无损。
• “造塔陀罗尼咒梵汉文砖” 为千寻 塔维修时所拆出部分塔砖之一种,为 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4至859年) 的遗物。高20cm,宽37cm。砖心文右 行,左1行为汉文,2-11行为梵文, 12-18行为汉文。汉文皆直行楷书, 文为:“造塔陀罗尼曰接梵文11行, 偈曰:若造宝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 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 圆满。”
大理崇圣寺三塔
•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 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 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 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 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 称“佛塔”。14世纪以后, 塔逐渐世俗化。
• 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 教建筑窣堵波汉代时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的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 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 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 塔身的第一层,高 13.45米,是整个塔 身最高的一级。东塔 门距基座平面2米, 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 塔墙厚达3.3米。第2 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 大小相近。第16层为 塔顶。以第2层为例, 高约2米,宽约10米, 上部砌出叠涩檐,凡 17层砖,每层挑出 0.05~0.07米不等, 檐的四周上翘。
•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 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 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 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 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 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 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 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 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 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 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 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 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 孙世阶所书。
•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 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 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为 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 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
• “佛顶无垢净光陀罗尼咒梵文砖”此塔砖 为中塔即千寻塔门内塔砖,乃1978年维修 三塔时,从中塔拆出,为南诏时遗物。高 18cm,宽36cm。砖心右行为汉文,直行楷 书。左7行为梵文。汉文为:“佛顶无垢净 光陀罗尼”阮福《滇南古金石录大理塔砖 跋》曾说:“闻年长者言,中塔之门,四 周皆嵌梵经砖石,其文皆最佳之唐字,今 并无存者。”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中 曾说:“塔门已封,不详塔砖铭文。”今 存维修时拆出的部分塔砖,为研究者提供 了相关资料。
•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 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 米,南北对峙,相距97.5 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 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 均为10层,高42.4米,为 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 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 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 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 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 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 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 好似玉柱擎天。
• 简介
•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 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 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 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 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 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 859年),大塔先建,南北 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 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 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 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 “叭净螺旋文塔砖”砖高18cm,宽 36cm,砖心长方形框内有三个螺旋 形图案,中间各有“口牛叭净”三 字,图案外各有一“叭”字。“叭 净”为梵文咒语的汉文音译。南诏 时,大理盛行佛教密宗,一般所用 梵咒多直接书写梵文,此砖咒语书 写汉文似与中原佛教的影响有关。
• “梵文圆形佛符塔砖”砖高46cm,宽 23.5cm。砖心顶部中央为佛符咒,外 面由梵文组成的三层圆圈环绕。下部 为梵文经咒。南诏时,国主臣民俱崇 信佛,佛教密宗更融合白族传统的宗 教文化而得以盛行。其时密僧阿吒力 者均需释儒俱通,汉梵兼能,学养高 者往往兼任高官。在其时的佛教遗物 中,梵文经咒的应用较为普遍,此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