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精品医学课件
方法提取并在临床使用的血液成分;血站 ❖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精细物理和(或)化学,提
炼精制高度浓缩、纯化的,如白蛋白等
成分输血的优点
❖ 治疗效果好:浓度高、治疗好。 ❖ 成分血液保存质量好,保存时间长 ❖ 节约血液,一血多用 ❖ 更安全
分。
基本设备和器材
血液细胞成分手工制 备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备浓缩血小板要求在采血后6h之内进行,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保养液为ACD的血液应6h
内分离并速冻;保养液是CPD、CP2D、CPDA-1 的血液应在8h。 ❖血小板离心温度为22±2℃,冷沉淀离心温度为 2℃±2℃,其它血液成分在4-10℃条件下离心制备。
悬浮红细胞
存温度:2℃~6℃ 又称添加剂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90%)
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并向剩余物中加入 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应用最广泛 多联袋制备
洗涤红细胞
定义:将血液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绝大部分非红
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所制成的 红细胞成分
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存储温度2~6 ℃,保存期24小时
年轻红细胞
❖ 年轻红细胞:具有较多网织红细胞、酶活性 相对增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 。
❖ 保存温度与全血相同 ❖ 含ACD-B、CPD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期
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年轻红细胞保存 期35天。
辐照红细胞
定义:用射线照射灭活残存在红细胞中的淋巴 细胞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
子Ⅷ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治疗。有效期为 5年。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
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 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3.1.5 血液成分制备前的血液要求3.1.5.1 血液接收时,须核对血液数量,检查血液外观、血袋标签及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内容,确认符合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成分制备。
3.1.5.2 用于制备手工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应采集顺利、无凝血。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血液成分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分离和提取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以满足临床上的特定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并摆放好所需设备和试剂。
然后,核对所需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有效期限,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最后,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保证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健康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
2. 样本采集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和无菌要求进行采集。
首先,使用无菌方法消毒采血部位,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
注意遵循采血容器的配对原则,确保采集的血液与之后的操作要求相符。
3. 血液分离采集好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分离以获得不同的成分。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法和过滤法。
离心法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时间来分离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
过滤法则通过过滤纸或滤膜来分离血液成分。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血小板制备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血小板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取得血小板上清液。
接下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搅拌剂和保存液来处理血小板。
最后,将处理好的血小板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准备好供临床使用。
5. 红细胞制备红细胞是血液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携氧功能。
在红细胞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和洗涤等步骤来获得纯净的红细胞。
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外源性物质。
最后,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将红细胞进行保存和分装,以备临床使用。
6. 血浆制备血浆是血液成分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和抗体的液体部分。
在血浆制备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并将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液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各自扮演着重要的生理角色,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运转。
而在医疗领域中,血液成分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液成分的制备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措施。
一、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功能血液成分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类。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负责抵御病原体侵入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则是血液止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在血管受损时聚集起来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为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发挥关键作用。
二、血液成分的制备技术1.全血分离技术全血分离是最早被应用的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之一。
它通过离心将血液分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然后将这些成分分别收集。
该技术应用广泛,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需求。
2.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洗涤技术为了去除血液中的不需要的成分,获得更纯净的血小板和红细胞,洗涤技术被引入。
该技术利用洗涤剂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并反复冲洗,去除血浆和不需要的成分。
洗涤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可以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3.血浆的制备技术制备血浆的技术主要有冷冻沉淀和离心法。
冷冻沉淀法将血浆冷冻,然后通过离心将其中的冷冻沉淀层分离出来。
离心法则是通过离心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再将血浆收集出来。
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血浆用于输血、疗法和研究等用途。
三、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血液成分的制备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的采血流程采血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采血设备和器械要清洁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同时,采血者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病原体的污染。
2.合理的血液保存和运输血液样本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
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成分制备及质量要求
枸橼酸、枸橼 枸橼酸、枸橼酸钠、 酸钠、磷酸二 磷酸二氢钠、葡萄 氢钠、葡萄糖 糖、腺嘌呤 28天 35天
保存期限
保持红细胞的存活力最重要的物质是葡萄糖 和 ATP,同时必须在 ATP、葡萄糖和 PH 之间保持平 衡。 CPDA-1 抗凝剂含有的葡萄糖和腺嘌呤能帮助 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维持ATP的含量,而枸橼酸盐能 防止血液凝固。它的抗凝原理是:枸橼酸盐与钙 离子结合生成可溶性的鳌和物,使钙非离子化, 抑制了凝血瀑布中几个依赖钙离子的过程,从而 防止了凝固,不仅抗凝血,而且对红细胞有保护 作用,防止溶血发生。 全血或红细胞必须贮存在2~8℃的冰箱内,这 对降低葡萄糖的消耗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运输及 各种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
本章目的:阐明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质 量要求。 了解各种血液成分的采集制备方 法、检测、保存和运输。
一.血液理化性质
血细胞 (45%)
血液 占体重的6~8% 血浆 (5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含有 红色的血红蛋白,主要负责运送氧气到机体组 织。成熟的红细胞寿命大约120天。 2.白细胞:一组有核细胞,涉及抵御感染和产生 抗体。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3~5天。 3.血小板:在凝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 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的平均寿命是7~9天。 4.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携带细胞和其它 物质,如:蛋白、凝血因子和其它化学物质。
一、全血的采集:
1.全血定义:将一定量的血液 采集到含有一定量保养液的 采血袋内所制成的血液制品 称为全血。
2.要求采血袋贮存在尽可能阴凉的地方,最 好2~8℃,这一范围的温度可以降低在采 血穿刺时可能进入血袋的细菌和污染物的 生长。 目前使用的采血袋保存液多为CPDA-1, 即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磷酸二氢 钠和腺嘌呤。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
枸橼酸 保存液 钠 2H2O
枸橼酸 H2O
葡萄糖 磷酸二 无水 (g/L) — — — — 0.275 0.550
比率
氢钠 H2O 腺嘌呤 保养液 ml:血 ml
(g/L) (g/L) (g/L) (g/L) ACD-A ACD-B CPD CP2D CPDA-1 CPDA-2 22.0 13.2 26.3 26.3 26.3 26.3 8.0 4.8 3.27 3.27 3.27 3.27 24.5 14.7 25.5 51.1 31.8 44.6 — — 2.22 2.22 2.22 2.22
(五)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概述:红细胞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把保存温度降至 红细胞代谢率几乎停止,以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 在冰冻过程中,为防止血液结冰,破坏细胞内结构,可加 入防冻剂。 细胞内防冻剂:甘油、二甲基亚砜 细胞外防冻剂:羟乙基淀粉
红细胞低温甘油保护剂 甘油(g/v)79.2%、葡萄糖(g/v) 8.0%、果糖(g/v)1.0%、EDTA·2Na(g/v)0.3%,用注 射用生理盐水配成40%甘油应用液。
(二)浓缩红细胞
1.制备:用离心方法将采集到二联袋内的全血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成的红 细胞成分血。 2、质量标准 (1).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2).红细胞比容为0.65~0.80。 (3).1U红细胞容量为120ml±10%。 (4).血红蛋白不低于45g/单位。 (5).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的浓缩红细 胞。 3.保存和运输 浓缩红细胞保存在2-6℃。含ACD-B、CPD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 存期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保存期为35天。运输温度2-10℃。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说“输血”,其实,临床上在为病人输血的时候,常常使用的都是血库中的“血”,其实,血库中的“血”并不是我们献出去的全血,而是经过分离、提纯过后的血液成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惑了——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出来的呢?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大致讲解一下血液成分的制备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初步了解血液成分的制备。
1、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浓缩红细胞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制备它所用的方式也是非常经典,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血浆分离出来,并依据血浆移出量的不同,让红细胞比容保持在70%-90%之间,70%的红细胞是最佳的,也是最方便进行输注的。
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如下:(1)离心法:离心法是非常经典的制备方法,首先,我们采集全血时应该使用二联塑料血袋,并将采集到全血的血袋与转移袋一同夹持,使血袋上部鼓起并直立在离心杯中,成对的离心杯放入离心机,盖好外盖并调节好离心时间和温度(一般为5kg离心7分钟,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如果离心机性能较差,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和延长离心的时间),这样这可以使红细胞快速下沉。
血浆挤压器的两个夹板中间放上血袋,并把分浆管与血袋之间的堵头取掉,血浆就会流向转移袋,将封口热合,并将转移袋与血袋之间连接的分浆管切断,即可得到血袋中的浓缩红细胞。
(2)自然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的核心就是“自然沉降”,在沉降时,我们需要把血袋挂在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的冰箱中,让红细胞自然沉降,时间为一到三天,或是直接将血袋倾斜七到八十度角,立在该温度下的冰箱中,要用的时候,就使用一次性分浆器将血浆分离出来,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的制备洗涤红细胞指的就是洗涤过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除了血小板和白细胞量有所降低以外,血浆蛋白也残留得很少,大约仅为原总蛋白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经过三到六次的洗涤,方可得到洗涤红细胞。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在医学领域,血液成分制备是指将捐赠者的全血分离成不同的成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这种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捐赠者的血液,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供血紧张的局面。
本文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知识。
一、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血、离心和分装三个关键步骤。
1. 采血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从捐赠者身上采集血液。
在采血时,医务人员需要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血液,同时要注意保持采血器材的无菌状态,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2. 离心采集到的全血需要经过离心分离,将其分成不同的成分。
离心的原理是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血液中的成分根据密度差异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离心后的血液可以分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三个主要成分。
3. 分装离心分离后的血液成分需要进行分装,以便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红细胞可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血小板可用于止血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而血浆则可用于制备血浆制品,如凝血因子等。
二、血液成分制备的相关知识1. 血小板的保鲜和贮存血小板是一种特殊的血液成分,其保鲜和贮存要求比较高。
一般来说,新鲜采集的血小板应在室温下保存,并且在4小时内输送到使用地点。
如果需要长期贮存血小板,可采用冷冻保存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保持其活性。
2. 血浆的制备和用途血浆是血液成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黄色液体。
制备血浆的过程是通过离心分离后,将液体部分取出。
血浆可以用于制备血浆制品,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3. 血液成分制备的安全性血液成分制备在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但也需要注意其安全性。
在制备血液成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标记、分装等操作,以确保使用正确的成分。
此外,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防止交叉感染等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结语血液成分制备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血液资源,提高供血效率。
通过采血、离心和分装等步骤,捐赠者的血液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成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血液成分制备
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含有不低于150mg纤维蛋白原 ,不低于80 IUFⅧ。
保存温度:不高于-18 ℃,保存期:自采集日起12个月。 三、血浆蛋白制品 (一)白蛋白:保存运输:2-8 ℃,有效期5年。 (二)免疫球蛋白 (三)凝血因子FⅧ浓缩制剂 (四)凝血酶原复合物FⅡ、FⅦ、FⅨ存原理
一、血液成分制备原理
各血液成分的相对密度:
血浆:1.025-1.03
血小板:1.03-1.06
淋巴细胞:1.05-1.078 粒细胞:1.08-1.095
红细胞:1.09-1.111
各种血细胞的体积:
血小板:16*10-15L
红细胞:87*10-15L
淋巴细胞:230*10-15L 中性粒细胞:450*10-15L
-20 ℃以下保存,保存期1年,冰冻运输。 二、冷沉淀: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 ℃封闭状
态下融化,并在此条件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 解的物质并在1小时内冻结而成的成分血。
Pool法:FⅧ:C:70IU/袋, 虹吸法: FⅧ:C: 100-120 IU/袋 快速融化离心法: FⅧ:C: ≥100IU/袋
(三)辐照粒细胞:保存期:原保存期。 保存温度:20-24℃,运输温度:20-24 ℃。
ppt课件
第四节:血浆制品及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 一、新鲜冰冻血浆:全血采集后6小时(全血保存液为
ACD)OR8小时(全血保存液为CPD\CPDA-1)内,在 全封闭条件下,将血浆分离并冻结所制成的成分血。
血浆蛋白不低于50g/L,FⅧ活性≥0.71U/ml。
细胞抗原同种免疫:≤2.5×106/200ml全血制备。 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2.5×108/200ml全血制 备。 少白悬浮:HCT:0.45-0.6 少白浓缩: HCT: 0.6-0.75 (二)少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残余量:小于5.0×106。 保存期:开放系统:4小时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和运输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和运输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丘艳一、血液的成分及血液的保存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血清)、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成分血核心的技术原理是根据血液中不同的细胞比重和成分,经过离心后分成三层:血浆、白膜及红细胞层。
目前血液成分的保存种类主要有:低温液态保存,如红细胞 2-6 度;深低温冰冻保存,如稀有血型, RH1 型血,大部分的采供血机构都会有 -80 ℃冰箱,甚至 -196 ℃的液氮,来保存稀有血型以供临床需要;冰冻干燥保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血液复壮保存:如果大量的库存血,保存时间比较长,要用血液扶正保存,加入糖、有机盐或无机盐等,使红细胞功能和活力逆转。
二、红细胞的保存(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
(二)红细胞特性1. 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 120 天。
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2. 变形性: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原因是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的网架结构上,称红细胞膜骨架(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的血影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变形性差 , 易被脾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三)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代谢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 能量代谢 - 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酵解是红细胞产生能量的唯一代谢途径。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后变成 6- 磷酸葡萄糖,其中约有 90 %~ 95 %经糖酵解途径被利用,约 5 %~ 10 %通过磷酸戊糖旁路。
红细胞产生的 ATP 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膜“钠泵”的正常功能,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
另外维持细胞膜脂质与血浆脂蛋白的交换。
2. 能量代谢 -2 , 3- 二磷酸甘油酸( 2 , 3-DPG )旁路2 , 3- 二磷酸甘油酸( 2 , 3-DPG )是红细胞所特有。
2 , 3-DPG 的生成,一可防止 1 , 3-DPG 和 ATP 的堆积,利于葡萄糖酵解的不断进行;二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稳定,降低血红蛋白对 O2 的亲合力,促使 O2 和血红蛋白解离。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全血的采集操作
全血的质量要求 全血的保存
全血(Whole blood)的定义
采用特定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体内
一定量外周静脉血采集至塑料血袋内,与
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而成的血液制剂 全血可按容量(ml)或单位进行计量,国 外常将450ml全血计量为1单位;我国将
℃,保存期为35天 适应证: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质量控制项目 要 求
外观
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 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 标示量(ml)±10%
0.50~0.65 来源于200ml全血: 来源于300ml全血: 来源于400ml全血: ﹤红细胞总量的0.8% 无细菌生长 含量≥20g 含量≥30g 含量≥40g
储存
过 滤 3
输血科
过 滤 4
输注
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去除的原理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机械筛过
直接吸附
Title in here
间接吸附
粒细胞
洗涤红细胞(washed red blood cells)
定义: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
胞用大量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和部分非 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红细胞添 加液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碍性贫血患者;可减少输血频率和患者体内铁的蓄积
辐照红细胞(irradiated red blood cells )
定义:用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的红细胞制剂 制备方法:
•按不同厂家提供辐照仪说明书要求进行 •目前认为辐照最佳剂量为25~30Gy
保存:同悬浮红细胞,但不宜长时间保存 适应证:已知或怀疑可能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
血液成分制备与放行2014
ACD-A
22.00 8.00 24.5
CPD
26.30 3.27 25.5 2.22
CP2D
26.30 3.27 51.10 2.22
CPDA-1
26.30 3.27 31.90 2.22 0.275
45
全血的保存期限
全血保存期
–经过抗凝、2~6℃保存的全血,输给受体后24小时, 受体体内循环中献血者红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时间
F= m v2
r
F= mω2r
11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
12
离心桶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内部结构
13
其他设备
分浆夹、高频热合机、电子秤、速冻冰箱、 4℃低温融化箱、无菌接口机等
14
15
原料血液
16
配平
17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
18
血液离心
19
手工分浆器--血浆分离
20
半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21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22
热合机
热合
23
悬浮红细胞
24
4±2℃血库冰箱
25
二次离心血浆
26
手工分浆器
27
血浆
28
速冻机
29
低温保存箱
30
无菌接合机
31
32
(2)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
定义 --用专门的机器和器材(如单采机),通过一定的程
序采集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血浆、 粒细胞等) 单采(apheresis)
--将单采者或患者的血液从体内抽出,对离体的血 液进行血液成分的分离,为了采集或治疗的目的,将 分离的血液成分一种或多种保留下来,其他成分回输 给被采集者的过程
血液成分制备与储存管理考核试卷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包括血液采集、血液检验、成分分离、成分洗涤、成分储存等步骤。这一流程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供针对不同病症所需的具体血液成分,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适当光照
B.避光
C.温度波动
D.适当湿度
19.血小板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哪种抗凝剂?()
A.肝素
B.柠檬酸盐
C. EDTA
D.肝素和柠檬酸盐
20.以下哪个部门负责血液成分制备与储存管理?()
A.医疗器械科
B.检验科
C.输血科
D.药剂科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 C
5. B
6. A
7. C
8. A
9. C
10. A
11. D
12. D
13. B
14. C
15. C
16. B
17. B
18. A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BD
4. ABC
5. ABC
6. ABCD
7. ABC
8. CD
9. ABC
10. ABCD
11. ABC
1.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哪些?()
A.血液采集
B.血液检验
C.血液分离
D.成分储存
成分血液是如何制备和保存的
75快乐养生 2019.12成分血液是如何制备和保存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血站 李兴华输血是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血液成分制备则是确保血液有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成分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临床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血液成分来说,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将全血分离为各种纯度和浓度较高的血液制剂,主要包括血浆成分和血细胞成分。
现代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成分输血足以满足患者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对献血者的血液实现了最大化的利用。
但如何进行成分血液的制备和保存呢?2招分离血液成分目前血液成分的分离策略主要有离机血液成分分离和联机血液成分分离2种,具体如下:离机血液成分分离 这种分离法主要包括手工和自动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所采集的全血在无菌的多连袋内放置,离心后通过手工方法将其分作不同成分血。
其优点是比较经济,操作简单。
另一种方法是将采集到的血液放入无菌的多连袋,通过离心后使用自动血液分离机将其分离并装入别的无菌袋内。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条形码的识别、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记录,离心后的成分纯度很高。
联机血液成分分离 该方法也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血液的分离过程中,要求献血者和单采的血浆机一直保持相连的状态,机器把收集到的献血者的血液通过离心抽提所需的血液成分,进而将它装在无菌的血袋内,同时将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血浆和红细胞的收集,且血液成分质量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细胞分离机将采集的血液离心、分离为不同的血液成分并装入其他无菌血袋。
血液成分制备4方法血液成分的制备,主要存在4种方法。
(1)先把所采集的全血进行过滤,通过重度离心,分别获取到少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和新鲜的冷冻血浆。
对浓缩红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可以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辐照红细胞。
对新鲜的冰冻血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能够制备出普通液体的血浆、缺乏Ⅷ因子的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
(2)全血不经过滤处理,直接重度离心后,将分离出的浓缩红细胞进行红细胞添加液、辐照性和洗涤性红细胞的制备,其他同第一种策略。
血清的制备
血清的制备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
采集血液样本:从动物或人体中采集血液样本,通常是通过静脉采血。
采血前需要进行消毒,并使用适当的采血针和采血管进行采集。
血液凝固: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以使其凝固。
这通常需要将血液置于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或者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以分离血液成分。
血清分离:凝固后的血液样本会分为两个部分:血清和血凝块。
血清是液体部分,富含血浆和其他溶解的物质,而血凝块则是凝固的纤维蛋白和血细胞。
使用离心机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清与血凝块分开。
过滤和灭菌:分离得到的血清需要进行过滤和灭菌处理,以去除悬浮的颗粒和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0.22微米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如热处理或化学消毒)进行灭菌。
包装和储存:处理后的血清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通常,血清会被装入无菌容器中,并冷藏保存。
在储存期间,需要注意避免血清受到温度变化、光照、污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血清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应用可能需要不同类型和来源的血清,并可能涉及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步骤。
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或应用中,可能还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处理或特殊操作。
全血制备原理
全血制备原理全血制备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技术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免疫学和临床化学等领域。
全血制备的原理主要包括采集、离心、分离和保存等过程。
首先是血液的采集。
血液采集是全血制备的第一步,一般通过穿刺静脉或者使用特定的采集器具进行。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集的血液量和采集的时间,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接下来是离心。
离心是将采集到的全血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的过程。
离心的目的是通过旋转离心机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离心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来控制离心的效果。
然后是分离。
分离是将离心后的血液样本按照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离成不同的成分。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离心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离出来,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最后是保存。
保存是将分离后的血液成分进行储存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血液成分和使用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冷冻保存和冷藏保存等。
保存时需要注意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以保证血液成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全血制备的原理可以总结为采集、离心、分离和保存四个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完成全血制备的过程。
全血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便利,也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血制备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技术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的原理包括采集、离心、分离和保存等步骤。
全血制备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血制备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血液成分及保存
血液成分及保存血液成分及保存〃血液由哪些成份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约91%一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体等。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它会自然凝固,此时血液也会分成两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黄色液体就是血清。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一个成人大约有相当于体重8%的血液在全身各个部位循环,也就是说如果体重为60公斤的人约有4.8公斤的血液。
血液的比重约为1.060,因此4.8公斤重的血液约为4.5公升。
因此60公斤体重的人有约4.5公升,重约4.8公斤的血液。
做化验检查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血液标本,血清标本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标本多用于凝血、生化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选用什么样的血液标本不是患者需要记住的,应该由医生、护士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若要得到血浆可以这样做:无菌条件下,静脉采血,接收管中加适量抗凝剂如肝素钠等,离心(3000r.min-1,20min,4摄氏度),取上清液经0.22um 微孔滤膜过滤,-20摄氏度保存备用。
若要制备血清,则可以这样做:无菌条件下,静脉采血,37摄氏度恒温水浴促凝(时间足够长,2-4小时),离心(3000r.min-1,20min,4摄氏度),取上清液经0.22um 微孔滤膜过滤(滤液透明、清亮、淡黄色、无沉淀、未溶血),-20摄氏度保存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血 采 集
采
采
采
集
集
集
前
中
后
场 所
工 作 人 员
采 血 器 材
献 血 员
静 脉 选 择
消 毒
穿 刺
采 集
采 集 结 束
注 意 事 项
致 谢
留 标 本
标热 识合
血 液 保 存
标 本 处 理 及 保 存
献 血 现 场 整 理
全血的采集前准备
➢献血场所配置要求
应符合《WS/T 401献血场所配置要求》
2、设施、设备和器具应涵盖场地准备过程、全血采集过程所需 的物品。
3、关键物料应是指采集过程中会对献血员健康产生影响的物品。 其要求应该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并定期检查有效期。
二、采血人员准备
• 1、心理调适采血人员调整好心理与情绪,进入献血者 服务工作状态,情绪稳定,工作热情,说 话和气,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三、采血器材准备
• 2 血袋 1)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抗凝剂和保 养液无变色; 2)处于有效期内; 3)宜采用具有留样袋的血袋。
三、采血器材准备
• 3 标本管 1)带有分离胶用于检测病毒核酸的
标本管; 2)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以下简称
ELISA)、ALT和血型检测的标本管。
三、采血器材准备
• 4 消毒剂 1)一般选用含碘消毒剂,对碘过敏者可
选用其他消毒剂; 2)所用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要求; 3)处于有效期内; 4)标明启用日期。
三、采血器材准备
• 5 采血仪(秤) 开启并检查采血仪(秤),证实正常运
行。 • 6 热合机
开启并检查热合机,证实处于正常状态。
四、献血者身份核对
第九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目录
第一节 全血的采集与保存 第二节 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第三节 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 第四节 血浆的制备和保存 第五节 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
血液及血液成分
蛋白 制剂
血小板制剂
血浆 制剂
冷沉淀
红细 胞制 剂
凝血因子
第一节 全血的采集和保存
重点提示
➢全血的定义 ➢全血的采集前准备 ➢全血的采集操作 ➢全血的质量要求 ➢全血的保存
国际输血协会曾经指出:“20世纪70年代是输血史 上发生重大变革的10年,其中最大成就是成分输血代 替全血输血。”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分输血概述
一、成分输血的概念(blood component therapy) 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 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根据不同 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1.一血多用,节省血源,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2.制品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 3.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4.便于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
三、血液成分制备方法
利用离心、过滤等物理的方法来分离血液成分,最常用的 是利用各种血液成分相对密度、体积等因素的不同,通过密度梯 度离心法,离心分层而得到浓度、纯度较高的单一成分。
➢采血人员准备
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执行
➢采血器材准备
血袋、标本管、采血秤、热合机快速检测试剂等
➢献血者准备
应符合《GB 18467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一 献血场所配置
• 献血场所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器具、关 键物料的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
解读 1、 献血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基本包括临床医师、检验技师、采 血护士、和后勤人员几类。人数应按照预采集量配备。
手工制备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
全血(Whole blood)的定义
➢全血:采用特定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献血 者体内一定量外周静脉血采集至塑料血袋 内,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而成的血液制 剂。
➢全血可按容量(ml)或单位进行计量,国 外常将450ml全血计量为1单位;我国将 200ml全血计量为1单位。
全血采集
镯(链)等饰物。
二、采血人员准备
• 4、 手卫生 采血人员保持手卫生,具体操作按照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执行。
•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
醇、氯己定、碘伏等。
•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
二、采血人员准备
• 2、 技术准备 熟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应注意关键控
制点和近期变更的操作步骤。
采血环境、设备应严格定期清洁、消毒,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Ⅲ类环境标准执行,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 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
配备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在 有效期内。
六、静脉及其穿刺路径评估与选择
• 1、 穿刺部位的选择 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疤
痕的皮肤区域为穿刺部位。
六、静脉及其穿刺路径评估与选择
• 2 穿刺静脉的选择 1)选择上肢肘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
• 在静脉穿刺前,应核对献血者身份
五、献血者沟通与评估
• 1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 尤其是进行每一项主要操作之前,应当与献血者 沟通并取得配合。
• 2 询问献血者的既往献血经历、近日休息等情况, 评估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不适合献血的 情况。
• 3 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 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如发现这些不利情况, 则不急于采血,做好宽慰工作,待献血者解除思 想顾虑,充分放松后开始准备采血。
基本急救药品包括:强心、升压、呼吸兴奋、抗过敏、镇静、扩 容等药品。
基本急救器材包括:开口器、氧气瓶、输氧套管(面罩)、一次 性无菌静脉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无菌注射器及针头。
操作前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接待一位献血者后用消毒剂消毒双 手或更换乳胶手套,并更换止血带和一次性垫巾(纸)。
二、采血人员准备
• 3、 着装与配饰 采血人员着工作制服,不佩带戒指、手
流动水洗手。 •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
手。
三、采血器材准备
• 1、 采血器材清单
建立采血器材卡片,列出采血位所需的全部器材。采 血人员按卡片准备和核查采血器材的种类和数量。采血器 材的数量与预计采血量相适宜。一次性使用物品在有效期 内且包装完好。采血器材准备工作应有专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