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介绍PPT
汉服的配饰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帔、香囊(香包)、剑、印、笏、牙牌、革带、玉带、腾蛇等。
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印
扬州玉雕、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金石篆刻
绶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文化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演讲人:xx
20XX年x月x日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朝服饰特点
曲裾
直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特点: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主
男子: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
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
女子:发饰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
传统文化之汉服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唯独汉族没有能够代表本民族的服饰”很多人都这样说。事实上,汉族也有自己的服饰,那就是——汉服。
一、汉服的由来、发展及消亡
汉服,即华夏衣冠,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区。
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汉服运动兴起与发展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汉服运动兴起与发展
一、引言
汉服运动兴起于2003 年,此后汉服运动在社会中广泛兴起。汉服作为汉族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装,被汉服运动者选择作为汉族的国服。汉服运动最先开始于网络,而现在汉服运动者已经走出网络来到了社会现实当中。汉服运动已经由最开始的被人们忽视发展到现在的影响越来越广。
二、文献综述
针对汉服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汉服运动。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发现这些学者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汉服的功能与汉服运动的发展;汉服运动的不足。
(一)汉服的功能与汉服运动的发展汉服的没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损失,汉服本身有很多的文化价值。中国的造物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岁月积淀成就了绚丽多彩的汉服艺术。从天人合一、器以载道、文质彬彬和象征意义等入手,分析汉服中凝聚的造物文化。汉服本身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作为华夏民族的“皮肤”,汉服深刻地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在表明民族身份的同时,更彰显了这个古老民族优雅、文明的气质①。
汉服不是一套服装,而是一套各种款式完备的服装体系。汉
服的款式多样而且色彩丰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人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服饰
②。从历史进程来看,汉服主要是指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近四千年间,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一汉” 文化为背景的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服装体系③。
汉服作为电影视觉符号,它传达的是民族文化的形象识别,它不仅生产出一定的意义,还有相应的社会解读和文化认同④。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作中,汉服都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汉服应当作为国服,国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的符号象征,是需要有民族特色,并能充分代表本国特征的服饰。左转中记录“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中华民族的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早已将其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汉服之风韵正体现在这方方面面⑤。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
汉服是指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复兴指
的是对汉服的传统造型和制作工艺的复原和传承。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分析。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因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服复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汉服的穿着和制作工艺的研究,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认同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
二、强调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服饰趋向于国际化、多样化。汉服的复兴可以提醒人们
记住自己的身份根源,保持文化自信。穿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的选择,更是表达身份认同
的一种方式。汉服的复兴可以让人们重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信心,培养爱国主义
情怀和文化自觉。
三、传承优秀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汉服复兴不仅是对服装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传承。在传统文化中,汉
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礼仪和优良品质。穿汉服要求谦虚、端庄、庄重,这与现代社会追求
时尚和个性化的风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服的复兴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美德,并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意识。
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汉服的复兴可以激
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通过制作汉服、举办汉服活动、开
展汉服文化节等方式,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以
中国汉服复兴:传统服饰的现代演绎
传统文化传承:汉服作为传统文化载体, 传承民族智慧
• 汉服传承了古代服饰文化 • 汉服复兴运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03
汉服复兴的现状与趋势
汉服复兴的兴起:网络传播与民间组织的推动
网络传播:互联网普及,汉服资讯迅速传播
• 汉服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 • 汉服论坛、社交媒体等交流平台
民间组织:汉服爱好者自发组织,推动汉服复兴
现代传媒:影视作品作为传播平台,推广汉服文化
• 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影视作品 • 明星、网红等影响力传播
汉服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汉服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传承民族 智慧
教育发展:汉服复兴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民族自豪感
• 汉服在教材中的介绍 • 汉服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汉服社团、汉服活动组织等 • 汉服设计师、汉服制作等产业链
汉服复兴的实践:汉服活动与汉服产业的发展
汉服活动:线上线下活动丰富,推广汉服文化
• 汉服展览、汉服秀等文化活动 • 汉服节、汉服出行等社会活动
汉服产业:产业链逐渐完善,推动汉服复兴
• 汉服设计、汉服制作等产业环节 • 汉服销售、汉服租赁等市场环节
中西文化:汉服复兴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拓宽文化 视野
• 汉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 汉服复兴运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汉服复兴推动文化交融,实 现文化共享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目录: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2、基本特点
3、风格特色
4、样式特征
5、历史发展
6、文化内涵
二、现代汉服
1、汉服劫难
2、汉服运动
三、汉服的发展策略与推广
1、依靠中国风流行趋势
2、依靠传统节日
3、依靠成人礼
4、依靠其他品牌带动
四、结论
1、发展
2、展示
3、推广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
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2、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服语新承——“汉服热”背后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服语新承——“汉服热”背后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摘要: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服饰也逐渐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受到追捧。“汉服热”背后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与传承。随着汉服运动在国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穿起汉服,“汉服热”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基于“汉服热”现象,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汉服热”;文化自信;传承;弘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文化自信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民族魅力、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时代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随着“汉服热”现象的不断升温,汉服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大众喜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人们对服饰的普遍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出现了断档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一、汉服的意义及审美价值
汉服,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服装,亦称衣冠,服饰,汉服。汉服是中国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象征,具有中国优秀的染色、织布、刺绣、刺绣等艺术特色,同时也有超过30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手工艺受到保护。与“汉人”一词相似,汉服“汉”的词义范围也经历了一个从汉族向全民族扩展的过程。例如,在《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对“汉服”的最早描述为:“简四四‘四女,二女楚服,二人汉服’”,其中“汉服”就是汉代的
浅析汉服文化与“汉服运动”
浅析汉服文化与“汉服运动”
[摘要]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又称为汉衣冠,还可以叫做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是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治理天下时,汉服就已经具备了形式。经过周朝,到了汉朝之后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汉服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还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而当今兴起的“汉服运动”人们对其的看法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批判继承汉服与汉服文化。
[关键字]汉服,汉服文化,汉服运动
[正文]
一、汉服的基本介绍
(一)服饰结构
汉服的服饰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服制结构特点:1、交领右衽
“交领”指领口的交叉,交领中的左右对称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而“地”代表着“方与正”。
“衽”,指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称“右衽”。“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这种服制特点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
2、褒衣广袖
“褒”是宽大的意思,而所谓“褒衣”则是指宽大的衣服,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而“广袖”则是宽袖的意思,显示出了一种雍容大度,飘逸灵动,汉服的袖子又称“袂”,汉服的袖子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3、系带隐扣
汉服一般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如果用扣子则将其隐藏。(二)纹章配饰及色彩选择
汉服的纹章极其丰富,周礼“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官服章纹代表官级,民服主要是十二生肖、八卦图和吉祥图。而配饰主要有玉佩、香囊、剑等。汉服对服饰色彩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阶层分界,从唐代以后,黄色只有天子权贵们才能穿用,并且色彩以深色为贵,浅色次之。
谈汉服运动实践模式
谈汉服运动实践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汉服运动也在逐渐走
进大众视野。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服饰,汉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服运动实践模式则是指对汉
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在推动汉服运动发
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服运动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技艺传承和培养
汉服的制作和穿着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艺和经验,传统技艺的传
承和培养是汉服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汉服运动实践中,
传统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具有传统汉服制作
经验的老师傅传授经验,新生代学习汲取,并在制作汉服的过程中
不断磨练技艺。
二、主题活动和演出推广
汉服在现代时尚中的推广要靠主题活动和演出等形式,让更多
人了解汉服文化,慢慢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在汉服运动实践中,组
织主题活动、模特演出、舞台剧等文艺演出是常见的汉服推广模式。例如,每年的“汉服节”活动、汉服模特大赛等活动,都促进了汉
服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三、社群建设和联盟组织
汉服运动有着强烈的社群属性,汉服爱好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
社交网络,组建汉服联盟或者社群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
组建联盟或者社群组织,可以让汉服文化的爱好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各方面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汉服文化的发展。
四、文化传媒宣传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媒是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汉
服运动实践中,各类媒体都可以参与汉服文化的推广。比如,各大
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都可以进行报道,介绍汉服文化的相关知识、历史和制作方法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知名博客、微信公众号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副本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目录: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2、基本特点
3、风格特色
4、样式特征
二、现代汉服
1、汉服劫难
2、汉服运动
三、汉服的发展策略与推广
1、依靠中国风流行趋势
2、依靠传统节日
3、依靠成人礼
4、依靠其他品牌带动
四、结论
1、发展
2、展示
3、推广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2、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3、风格特色: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
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复兴运动
汉服复兴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或称为华服运动等,是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是一系列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
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及其他华人地区、海外华人等,以年轻人、知识分子为主。
汉服历史悠久,但因受到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的压迫,汉服与汉族断绝了近乎三百年。清亡之后汉文化复兴的意识开始复苏,但由于战争与政治因素,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
而最近的汉服运动兴起于2003年,河南郑州的王乐天是现代穿汉服上街第一人,随后许多人纷纷仿效。汉服运动主要目的是希望恢复汉服的华夏传统服饰地位、复兴华夏文化。
满清“剃发易服”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控制百姓,禁锢百姓的思想,进而达
到稳固政权的目的,这是执政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满清统治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清军入关以后发布了这一项法令,即“剃发易服”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为了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颁布“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以及屠城是清初六大弊政。清政府的这种暴力行为,一时间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同时又为以后清朝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论汉服文化复兴
论中国汉服文化的历史与复兴余剑(台州学院,浙江,临海2014/3/14)
摘要: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哲学、礼仪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复兴汉服文化具有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意义,汉服的平民化、实用化、商业化、文化产业化是汉服复兴的必然途径。关键词:汉服文化、历史、复兴
一、汉服的由来、发展及消亡
二、汉服的特征、类型及首服、足衣、配饰
三、汉服文化的传统内涵
四、现代复兴汉服文化的意义
五、汉服复兴运动的历史成就和阻力
六、汉服复兴运动的途径
一、汉服的由来、发展及消亡
汉服是指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传统汉族服饰的总和,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服饰之一。
传说汉服起源于黄帝时代,《史记》[1]
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考
古发现约五千年前,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
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汉服从黄帝开始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四千多年里形成代代相承的独特的民族服饰发展史。
在商周时代,汉服就开始了上衣下裳的衣冠制度。那时无论男女,下身穿的是裙而不是裤,人人都要束发,发髻要用笄别住。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上衣下裳朝宽衣博带上发展。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以带束腰。春秋战国时出
现了一种新式服装叫深衣。[2]
“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
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当时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深衣,贵族以冕服为礼服、深衣为常服,平民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与深衣同时出现的还有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汉服的发展与推广
目录: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2、基本特点
3、风格特色
4、样式特征
5、历史发展
6、文化内涵
二、现代汉服
1、汉服劫难
2、汉服运动
三、汉服的发展策略与推广
1、依靠中国风流行趋势
2、依靠传统节日
3、依靠成人礼
4、依靠其他品牌带动
四、结论
1、发展
2、展示
3、推广
一、汉服介绍
1、汉服概述: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
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2、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华夏人生汉服合成表
华夏人生汉服合成表
摘要:
一、汉服简介
1.汉服的定义
2.汉服的历史渊源
3.汉服的特点
二、华夏人生汉服合成表
1.华夏人生汉服的分类
2.华夏人生汉服的制作材料
3.华夏人生汉服的制作工艺
4.华夏人生汉服的保养与护理
三、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复兴
1.汉服运动的发展
2.汉服在现代社会的穿着场合
3.汉服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论
1.汉服的文化价值
2.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汉服简介
汉服,即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源自远古时期,传承数千年,是华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雅的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1.汉服的定义
汉服,又称汉衣冠,是华夏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体系。汉服以其严谨的等级制度、丰富的款式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成为中国古代服饰的代表。
2.汉服的历史渊源
汉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随着历史的演变,汉服在各个时期都有所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款式。汉服的鼎盛时期为汉、唐、宋、明四个朝代,那时的汉服款式丰富,工艺精湛,成为中华服饰的瑰宝。
3.汉服的特点
汉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严谨的等级制度、独特的款式设计和精致的工艺制作。汉服的款式多样,有上衣、裙、裤、冠、履等,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搭配不同的服饰。汉服的工艺制作讲究,包括纺织、印染、裁剪、缝制等环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匠心。
二、华夏人生汉服合成表
1.华夏人生汉服的分类
华夏人生汉服根据款式、用途、材料等因素,分为多种类型,如礼服、常服、戎装、丧服等。
2.华夏人生汉服的制作材料
结合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汉服运动的意义
结合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汉服运动的意义
汉服运动的意义:
1.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 倡导礼仪文化,引导人们重视服饰礼节,提升国民的文明素养。
3. 促进汉服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汉服运动不仅是一种服饰文化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方式。通过汉服运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做出贡献。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历程(同袍必读系列)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清朝剃发易服,禁穿汉服,满洲旗装马褂由此普及,唐装、中装徒有其名
【汉服运动–同袍必读系列】………………………………………………
(一)、汉服才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现在所谓的“唐装”“中装”其实就是满清旗装马褂的变种
汉服,是中国华夏族(汉族先民)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华夏衣冠、汉装、华服,主要是指公元17世纪中叶之前,华夏族(汉族先民)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服装饰体系,即明末清初以前汉人所着的、具有浓郁汉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历史悠久,自商周时期到明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的服饰制度没有大的改变,华夏族(汉人)一直穿着汉服。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初年,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
汉服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传承到明代,连绵三四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服自身内部体系非常完备,历经千年的发展,服制成熟,不仅本身种类丰富而且配饰是也非常繁多丰富。汉服的款式、形制、用料、剪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在中国传统社会,衣冠服饰被视为“治天下”之道。“黄帝、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教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运动及发展
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目前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以青少年,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华夏传统衣冠——汉服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场文化运动,并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口号。可以说汉服复兴运动,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乃至一种信仰!
通过穿着汉服入殓传递族群记忆。在清代,由于“生从死不从”的规定,汉族士人通过穿着汉服入殓对剃发易服制度表示抗议,并通过在公共空间举行葬礼这
一仪式展示传统衣冠,使族群身份的记忆持续传递。清末期:民族志士参考日本和服制作汉服
在清朝末年的革齤命宣传中,汉服被赋予了悲情的想象,也被转化为宣传符号。
典型人物为章太炎、秋瑾等。
章太炎汉服照。章太炎在日本时,找不到汉服裁缝,让日本裁缝参考和服样式制作了汉服,虽然形制不正,但他专门在衣服上写了“大汉”二字,这是他一生最爱的“汉服”,该衣服至今
仍展于杭州博物馆。
民国期:政府颁定民国礼制采用汉礼汉服祭天
近代期:台湾政府制定祭孔礼仪服饰
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
2003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华裔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
2003年9月1日李宗伟上传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他也是当代第一个束发着汉服,穿汉服给学生讲课的人。
2003年10月30日武汉“采薇作坊”的邱锦超上传当代第一套汉服商品照,“采薇作坊”也是汉服运动中第一个汉服商家。
2003年11月22日王乐天穿汉服上街,成为首个被媒体报道的人。汉服复兴运动扩大为公共事件,汉服运动的局面为之一新。
2004年8月22日刘斌穿汉服参加黑龙江省武术比赛,这是汉服第一次以武术服出现,为汉服与其它传统文化协同发展寻求了新思路。
2004年10月5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33名网友,在北京举行
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着汉服祭祀先烈活动。
2004年11月12日方哲萱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并撰写《一个人的祭礼》,影响颇广。
图片:方哲萱.jpg
2004年12月2日网友“大宋遗民”制作FLASH视频《再现华章》,引用大量汉服照片,并填词演唱,这也是第一个专门为汉服复兴运动
制作的视频作品
2004年12月7日丁晓棠、王琢和郭丽红三人将篡改汉服成“寿衣”一词的某电子公司告上法庭,这是汉服诉讼第一案。
2005年2月8日刘荷花全家着汉服迎春节,是将汉服引入家庭中过传统节日的第一人。
2005年3月13日吴飞与“华夏复兴论坛”七位网友在济南举行了释菜礼,为儒学实践派的首次礼仪活动。
2005年4月26日宋豫人在河南郑州开展了以汉服为主题的讲座,后逐步演变为《汉家讲座》,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2005年5月6日礼仪研究者吴飞为吉恩煦着汉服行加冠礼,或为第一次正式的传统成人礼。
2005年8月,重庆大学学生张梦玥发表论文《汉服略考》,这是关于汉服概念的第一篇专业论文。
2005年10月1日由汉网组织的“首届汉服知识竞赛”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40多位网友参加。网友“小狐仙”的汉服舞蹈广泛传播。2006年1月3日严姬的笄礼在武汉举行,这也是近200多年来笄礼的首次重现。
图片:笄礼.jpg
2006年1月8日50余位网友在上海松江,首次采用汉礼汉服祭祀先烈夏完淳,并开启了汉服团购先河。
2006年2月11日江阴文庙举行了祭祀“江阴三公”活动,也拉开了全国各地定期祭拜民族英雄的序幕
2006年2月19日瞿秋石以条幅、宣传单方式公开介绍汉服,是汉服活动中第一次引入宣传标识,该方法沿用至今。
图片:瞿秋石.jpg
2006年3月1日全国第一家汉服实体店“汉衣坊”在北京开张,主营汉服礼服、汉式婚礼等。
2006年4月7日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网友着汉服过上巳节,这是汉服活动第一次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2006年4月9日十几名学生身着汉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乡射礼,这也是360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再现射礼。
2006年5月16日武汉市516名学生穿汉服举行了成人仪式,这是官方首次参与主办的大型汉服礼仪活动
2006年6月9日马来西亚华裔赵里昱着汉服从美国回到中国,是第一个穿汉服回家的海外华人。
图片:赵里昱.jpg
2006年7月18日写给汉服运动的第一首原创歌曲《重回汉唐》录制完毕,此曲被广泛翻唱,并引发了众多汉服复兴者的共鸣。
2006 年7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将汉族着装图片更为“汉服”,这是汉服运动的一次突破。
图片:dsfadfadsf.jpg
2006年11月12日洪亮夫妇在上海举办周制婚礼,是当代第一对依古礼举办婚礼的夫妇,他们婚礼也成为了众多汉式婚礼的模版。
图片:周制士婚礼“同牢”图.jpg
2007年3月11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中国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两会提案
2007年3月24日中国首家汉文化餐厅,“汉风食邑”在北京开张,店内的顾客都是身穿汉服就餐。
图片:汉风食邑.jpg
2007年4月5日20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深衣”
作为礼仪服饰,并将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图片:奥运礼.jpg
200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子衿汉服社”,这是第一个高校汉服社团。图片:子衿汉服社.jpg
2007年10月28日百度汉服吧首任吧主“溪山琴况”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岁。“汉网”,“天汉网”,“百度汉服吧”等网站举办悼念活动。
图片:溪山琴况.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