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数字化时代。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数码技能的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国家出台了相关标准,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阐述。
二、概述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素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其中基本素养是指教师具备使用数字化教育工具的基本能力;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将数字化教育工具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催生新的教育模式,用数字化教育工具打造实践和探究的课程。
三、基本素养
1、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
教师应了解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安装、设置、维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了解网络使用规范,保证网络使用安全稳定。
2、数字化教育工具操作技能
教师要掌握主流数字化教育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Word、PPT、Excel、Photoshop等办公软件,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等。
3、信息素养
教师要具有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和传递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下有效查找、筛选并处理各种有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应用能力
1、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
教师要掌握智慧课堂教学,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资源,如数字画板、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等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教学手段。
2、数字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教师要掌握数字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有能力制定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数字化作业,促进学生理解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字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
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
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提高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当今信息
化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能够熟练操
作计算机,包括文字处理、制作幻灯片、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这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软件、教学文档等,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以满
足教学的需要。
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
效果。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能够根
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创新能力。教师应当能够关
注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技术应用。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
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不够重视,培训内容 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考试、认证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 存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
0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与要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定义
总结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制定标准与规范
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明确教师需要具备的能
力和素质。
培训与考核
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并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
考核与评估。
激励与奖励
设立教育技术奖项,表彰在教 育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表现突
出的教师。
持续发展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知 识和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
04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与实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职前教育
在师范院校中开设教育技术相 关课程,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
术素养和能力。
在职培训
针对在职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 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 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
鼓励教师自主探索和学习教育技 术知识,通过阅读、实践和交流 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hines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P-12 Teachers
(CET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本标准包括总纲、术语与定义、教学人员子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和技术人员子标准。
本标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并组织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西南师范大学。
参与起草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起草人员:何克抗、李克东、邱玉辉、王珠珠、黄荣怀、游泽清、叶九成、祝智庭、李吉桂、刘雍潜、张为群、杨改学、刘革平。
参与起草人员:薛玉梅、谢幼如、谢少华、张卫、马希荣、张剑平、张舒予、傅德荣、汪琼、郭文革、沙景荣、曾兰芳、瞿堃、张小真、李龙、孙玉强、王世伦、孟宪凯、汪启富、冯德民、王安琳、刘艳。
本标准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审定。
目录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总纲 (1)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子标准 (4)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 (13)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技术人员子标准 (20)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总纲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制定本标准正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并为其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保障。对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 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标准》的研制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提高科学性与适用性,专家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还有《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b、《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等。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3号)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
行)》(教师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是由教育部制定的,用于评估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教师3号的能力要求:
1. 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最新技术。
2. 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3.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源共享和教学交流。
4. 具备使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能力,能够在平台上备课、发布教学资源,组织在线课堂和学习活动等。
5. 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装备,掌握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学习机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6. 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能够保护学生隐私和信息安全,有效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7. 具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自行解决常见的信息技术问题,并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教师3号需要全面掌握上述能力,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育技术是当今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作为教育技术的实施者和
引领者,其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教育软件的使用技巧,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对学生进行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整合能力。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是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需要能够将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案,使教育技术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评估能力。教师需要能够对教育技术在教学
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具备对学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估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教育技术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技术支持。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教育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
变化的领域,教师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应包括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技术整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制定和遵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就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需要包括对教师基本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包括教师对于各种教育技术工具的熟练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教师应当能够熟练地操作这些工具,并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还需要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并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
此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还应当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估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当能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教师需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最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还需要包括对教师自我提升能力的要求。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技术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能够主动获取最新的教育技术信息,并能够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
总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需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旨在规范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教师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内容概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和应用能力水平划分。其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包括基本能力指标和拓展能力指标;应用能力水平划分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基本层级、进阶层级和专家层级。
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这些技能目标旨在培养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2.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熟悉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和法律意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和合理性;同时,应积极创新,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指为中小学教师确定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能力标准。下面是对该标准的简要介绍:
1. 教育技术素养: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常用办公软件、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能有效地搜索和整理教育资源。
2.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能合理选择、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运用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资源支持教学。
3. 教育技术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创新意识,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发展适合自己的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4. 教育技术资源开发能力:教师应能熟练操作教育软件,能够自主开发或改编教育资源,创作适合教学需求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5. 教育技术管理能力:教师应了解教育技术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能够合理使用和管理教育技术资源,解决日常教学中的技术问题。
6. 教育技术评价能力:教师应能利用教育技术工具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展,能够综合分析评估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性。
教师要具备以上教育技术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应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要求。该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参考指导,也为评价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依据。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加深广大教师对《标准》的了解,本文将对制定标准的重要意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过程、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以及标准的贯彻与实施等问题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
一、制定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重要意义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国际教育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
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
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所追求的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校长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目标。而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但是技术是要靠人来掌握的,要让现代教育技术的上述优势得以发挥,需要靠教师去实施。这样,就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的专业技能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
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第三部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