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导入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分子呢?•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 -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₂,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原子呢?•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通常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例如: - 氢原子的元素符号为H。
- 氧原子的元素符号为O。
3. 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刚才提到了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构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例如: - 氢气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元素。
-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化合物。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化合物。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物质的质量。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重要的质量计算概念。
•原子量是表示单个原子质量的物理量,单位是Dalton(符号:Da)。
例如: -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Da。
- 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Da。
•相对分子质量是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单位是g/mol。
例如: -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分子原子离子复习学案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6、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任务三用微粒的观点看问题
我们身边有许多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氦气、铁、碳等。依据物质构成的微粒对其分类填表:
构成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物质化学式
思考并交流以下两个变化的微观过程并评价:
(1)水的蒸发与冷凝
(2)雷电发生时:O2→O3
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课堂练习:
1.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二氧化碳C.氧化汞D.液氧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重点
难点
重点:构建概念网络图并正确使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
难点:概念网络图的构建。
教学过程
任务一概念的重现与辨析
1.假如你是分子、原子、离子请向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你有哪些特征.
(提示:从定义、特点、带电、及区别联系方面来介绍)
任务二构建概念网络,明确使用范围
中心词:物质、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2.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 知识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意图,解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分子的概念•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特点:分子是物质最小的可独立存在和具有独特性质的基本单位。
2.2 原子的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特点:原子具有质量和电荷,不可再分。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3.1 实验材料和装置准备材料:细砂、食盐、小石子、碘酒、水杯、玻璃杯。
装置:实验台、滤纸、滤液漏斗。
3.2 实验步骤1.将细砂、食盐、小石子分别放入三个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观察物质的溶解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
2.将碘酒倒入水杯中,观察碘酒的颜色并注意其变化。
3.将细砂溶液通过滤纸和滤液漏斗过滤,观察滤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4.对食盐溶液和碘酒分别进行上述滤液实验。
5.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
4. 讲解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分子和原子在实验中的作用,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5. 拓展练习布置相应的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拓展题目1: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点?拓展题目2: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6.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回答的拓展练习题目,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7.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②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②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首次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通过分析一种物质可无限分割而推理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粒子构成的;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推理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特征;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验准备仪器: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滴瓶、试管、试管架药品:浓氨水、酒精、蒸馏水、酚酞、品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进入教室有什么感觉?生: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香味。
师:找一找空气清新剂在哪儿?生:在老师的讲台上。
师:为什么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香味?生:因为空气清新剂的小颗粒进入了鼻孔。
师:这些小颗粒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下面再来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请各小组完成课本48页的实验3—1品红的扩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
师:为什么?生:品红的小颗粒扩散到了水中。
师: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相关的内容板课题:分子和原子二、感受新知,启迪思维师:我们从物理课里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所构成的。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科学家证明了“物质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等___________二、分子的性质探究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0.3×1023Kg;一滴水所含有的分子数约为1.67×1021个。
结论:分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很小。
思考讨论: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且在太阳底下比在阴暗处干得更快。
冰糖在热水中溶解得结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度_______。
3. 以下事实现象说明什么?①100ml 水与10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 ;②注射器中的气体能被压缩;③变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面又会重新鼓起来。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V 固态 < V 液态 < V 气态 ⑤物体的热胀冷缩结论:分子间的________不同。
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的间隔_____液态时分子的间隔______固态时分子的间隔。
温度升高时分子间间隔________,遇冷时分子间间隔__________。
【思考】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气态酒精都能燃烧,但水却不能燃烧,为什么?结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三、分子的概念【讨论】(1)水变为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水________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所以该变化是________变化(即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2)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时,水_________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____气分子和___气分子,然后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该变化是________变化。
(3)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 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案
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2.分子的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构成。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分子的概念
思考感悟: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水通电分解为例:电解水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每2个构成一个氢分子。
反馈检测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隔变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区别;2.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识别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4.掌握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2.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3.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示意图进行讲解;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3.练习法:通过识别化学式和转化为化学等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出本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区别(15分钟)首先,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3. 示范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15分钟)通过示范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例如:•水:H₂O(分子式),H(原子式)•氧气:O₂(分子式),O(原子式)4. 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20分钟)讲解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个例子:化学式:H₂ + O₂ → H₂O然后,分解化学式并转化为化学等式:2H + O₂ → 2H₂O解释每个符号和数字的含义,并演示如何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
5. 练习巩固(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一些化学式,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化学等式。
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式转化的步骤和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分子和原子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一
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第48页的内容并观察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3-1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
2、物质是由、构成的。
二、认真观察49页的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及最后一段,后完成下列问题:
1、水使酚酞变色吗?
2、氨水使酚酞变色。
并填写49页的表格。
3、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4、气体可压缩在钢瓶中,是的缘故。
合作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一张滤纸条C滴加2 滴蒸馏水,再滴加1 滴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现象
结论
2、再向上述滤纸条C上滴加1滴浓氨水,观察滤纸上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3、另取滤纸条A滴加2滴酚酞溶液置于表面皿一侧,纸条B滴加2浓氨水置于表面皿另一侧,再取另一表面皿罩上,观察现象。
纸条A(酚酞)纸条B(氨水)
现象
结论
【即时训练巩固提高】
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2、“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3、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投入一块糖,在玻璃杯的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液面比原来的水平线了。
以上现象分子有哪些特点?,。
初三化学学案3:3 1 分子和原子+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性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通过对实验中宏观现象的讨论,认识分子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认识分子的性质;抽象思维的培养一、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
实验3—1:品红的扩散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
为什么水会逐渐变红?品红是否真的消失了?为什么水变红,但是看不见水中的品红?水中品红占据的空间大于放入前的固体品红占据的空间,为什么?一、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课本p49图3-2、图3-3可以证明。
)二、分子的性质问题探究:根据下列事实,你得出分子具有什么特点?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水中溶解后的糖。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4.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
分子的性质之一:________实验探究:根据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受热时,分子的运动有何变化?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实验探究:气体受压时体积的会发生什么变化?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分子的特性之三: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在受热和遇冷时,分子间的间隔会如何变化?将温度计先插入热水中,然后再将温度计插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看书P49第2段。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探究导学】一、几种分子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1、分子是由构成。
(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二、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1)金属,如铜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3)稀有气体也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三、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知识拓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的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构成;例子.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3.1 分子和原子
3.1分子和原子考点精讲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非常小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注意: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典型例题】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质量很小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C 【解析】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
【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 .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 .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答案】C【解析】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错误;B.二氧化碳分子是永远在不断运动的,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知识点一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
故选C。
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3.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A【解析】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目标学生:初中化学学习者。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区别。
2.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组成及特点。
3. 能够区分和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
教学准备:图片/模型:分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元素周期表。
活动/实验材料:透明容器、不同颜色的小球。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出示分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问学生他们知道什么是分子和原子。
听取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明确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指出两者的区别。
说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 原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特点:-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具有明显的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1.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教师可使用小球模型或图片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2. 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同样使用小球模型或图片展示氧分子的结构。
3. 氧原子:单个氧原子,也就是化学元素氧的基本单位。
巩固练习:根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2. 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3. 举例说明一个分子和一个原子的结构。
拓展活动:设计实验:1. 准备透明容器和不同颜色的小球。
2. 请学生利用小球模型,根据已学概念组装出不同的分子和原子结构。
3.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解释和讨论所组装的结构。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区分和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点。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等。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3.分子总是不断地,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4.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二.合作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探究能得出什么结论?(2)步骤二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3)为何实验中要将一装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边?3.分子之间有间隔探究(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为什么?(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能打得太足吗?(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对吗?三.展示提升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四.归纳反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有关知识,学习了如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分子和原子学案(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是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3、 能用微粒(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导入】1、在教室内撒香水为什么可以闻到香水的香味? 2、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消失水却变甜了,为什么?【自学课本】50页,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1、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说明(课本50页的图3-6和图3-7,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 2、【教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中的2,同学门观察现象并填充表格:由实验可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
3、【讨论】:我们知道,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体还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其原因吗?(P 51)可得出分子的性质是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教师演示】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观察现象并说出由此得到的结论。
结论: 。
【请你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等 ;2、分子性质有 ; ;;3、物质都有三态,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相互转化原因是 【基础练习】1、(2011泰安市)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2.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3.完成课本54页练习3 【能力提升】1. 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NO 2)气体和无色氢气(H 2)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初中化学介绍分子和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分子和原子教案引言: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然而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初中学习者来说可能并不容易。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2.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和性质;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物质的性质是如何产生的。
3. 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这两个概念。
第二节:分子的概念(15分钟)1.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分子的概念,强调分子由原子构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种类的物质?一个物质中有多少个分子?3. 运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第三节:原子的概念(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解释原子的概念,并与分子进行比较。
2. 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 运用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第四节:分子和原子的联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所学内容,总结分子和原子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 通过示意图演示分子和原子的组合过程,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第五节: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计简单的实验,比如溶解实验、电解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第六节:课堂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分组完成课堂练习,并相互讨论解答。
2. 引导学生回答有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例如:水分子由什么原子组成?氧气分子有多少个原子?四、教学资源:1. PPT或黑板;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随笔学习内容: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型新知预展课教学随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抽象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理解,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1、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假如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讨论】1、展示: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问题:这说明了什么?2、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结论:3、总结:原子的基本性质:教学随笔学习过程:4、分子和原子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分子原子概念性质联系区别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水 B.二氧化碳 C.石墨 D.空气2、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4、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5、以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6、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7、用“分子”或“原子”填入以下空格。
人教九年级化学学案设计分子和原子
一、学科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能够根据化学符号写出化合物的式子。
3.了解分子和原子的量的表示方法。
4.能够用分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
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化学符号的应用。
3.分子和原子的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用分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装置和化学实验试剂,如瓶装稀盐酸、片状锌、烧杯、长气瓶、吸水纸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通过实验现象引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稀盐酸和锌粉反应后可以生成氢气?(2)引导学生思考:氢气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3)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进而引出概念:“分子和原子”。
2.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微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原子的组合。
”3.实验演示(1)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锌粉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
(2)实验过程中讲解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代表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3)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4.练习解析(1)让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用分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
(2)引导学生以化学符号的形式表示化合物的分子式,例如:H2O表示水,NaCl表示氯化钠。
5.实践应用(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练习用分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了化学符号的应用,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分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
七、拓展延伸1.请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装置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进一步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2.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总结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子与原子学案2 (2)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二、交流学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13.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说明木炭具有作用。
14.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式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学习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学习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微观实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子有哪些特点?
2.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仔细阅读课本——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回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3.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3.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板书工具和教学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分享教师个人经验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概念解释1.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能独立存在且保持原物质性质的完整性。
2.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3.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1.介绍分子的基本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是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不同的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的种类,即原子序数。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1.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原子的组合形式。
2.原子是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分子所包含的原子的集合。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或分子内部发生的原子重组的过程。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也能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1.选择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子和原子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在教室内撒香水为什么可以闻到香水的香味?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其中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一、阅读资料,通过资料可以得出分子的什么特点?
嗨!同学们,您们好,很高兴地认识您们,您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
分子的基本性质:
1、。
二、老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中,同学门观察现象并填充表格:
【实验3-1】
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然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结论
实验○2:取实验○1后的液体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浓氨水。
现象结论
实验○3:向烧杯B中加入大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烧杯A和B同时罩住。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实验○4:将一张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一支试管中,
在试管口塞一团沾有浓氨水的棉花。
现象
结论
由实验可得出分子的什么基本性质?
2、。
练习:
(1)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可以闻到花和酒的香气?
(2)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消失水却变甜了,为什么?【学案】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实验3-2】
○1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
通过有该实验可以得出分子的什么基本性质?
3 、。
练习:
(1)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宜打的太足?
(2)我们知道,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体还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三、思考: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瓶氧气,又从南极的空气中收集了一瓶氧气,那么这两瓶的氧气性质是否相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3-3】
○1分别收集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4、。
四、分子的定义:。
五、知识梳理:
六、课后习题:
1、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2、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
一段时间后,
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5、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
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8、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臭氧是一种单质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锰
B 空气
C 高锰酸钾
D 蒸馏水
10、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符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是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1)水在百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2)水受热变成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
(3)糖水通过滤纸,说明;
(4)湿衣服晒一会儿会变干,说明;
(5)可将大量氧气圧入钢瓶中,说明;
(6)很多物质在氧气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明;(7)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1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12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
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具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