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捞铁牛第一课时
《捞铁牛》优秀教案
《捞铁牛》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
的《捞铁牛》。详细内容为教材第111页例1及练习题目,通过对
“称一称、找平衡”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质量、重量的概念,并掌握
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重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而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2. 学会使用天平,能够通过天平找到等质量的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天平找到等质量的物体。
难点: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天平、钩码、铁牛模型、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钩码、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捞铁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与铁牛等质量的物体?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
讲解质量、重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
展示例1,引导学生通过天平找到等质量的物体。
4. 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
6. 知识拓展(10分钟)
讲解天平的历史和现代应用,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捞铁牛》
2. 内容:
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天平的使用方法
等质量物体的寻找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需要找到等质量物体的例子,并说明如何使用天平实现。
2. 答案:略
《捞铁牛》教案
学生反馈
80%
学生参与度
学生对《捞铁牛》的课堂教学表 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疑问。
100%
学生反馈意见
在课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 见,大多数学生对我的教学方法 和课堂组织表示满意,同时也提 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80%
学生作业情况
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 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 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
《捞铁牛》一文涉及到物理学的浮力和杠杆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 抽象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重点
生字生词的掌握
《捞铁牛》是一篇古文,其中包含了许多生字生词,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词语 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文章主旨的把握
学生需要理解《捞铁牛》一文所表达的主旨,即通过智慧和努力解决问题,培养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也需要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以及 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捞铁牛》教案
授课教师:
2023-12-29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捞铁牛的背景和过程,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捞铁牛》。教学内容包括第二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三节《分数的大小比较》。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能正确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捞铁牛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例题讲解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例题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例题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
设计2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6. 应用拓展
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1.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2.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3/4,5/8,7/12
(2)小明的书架上有4本书,其中2本是数学书,其余是语文书。请用分数表示数学书占书架的比例,并与语文书占书架的比例进行比较。
最新整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捞铁牛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清楚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漂浮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福利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1、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即:透明圆底玻璃缸、小沙包、沙子、圆口烧杯、木棍、粉笔头、棉线。
2、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同学们很喜欢听故事是吗现在,杨老师就给你们将个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时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方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方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确实有个方法。和尚究竟用什么方法捞起铁牛的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9课。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听完课文,指名答复。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五.作业
读熟课文.
《捞铁牛》教案【二】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课文《捞铁牛》教案
课文《捞铁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课文为《捞铁牛》。全文围绕宋代怀丙和尚利用浮力原理打捞沉入黄河的铁牛,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1. 生字词:捞、铁牛、怀丙、和尚、浮力、拴、平衡、杠杆等;
2. 课文理解:了解课文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怀丙和尚如何运用科学原理打捞铁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浮力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浮力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学习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浮力原理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
(1)讲解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怀丙和尚如何运用浮力原理打捞铁牛;
(3)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浮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捞铁牛》
2. 板书内容:
(1)生字词;
(2)课文结构;
(3)浮力原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浮力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打捞工具,并说明其原理。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捞铁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故事《捞铁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故事《捞铁牛》的内容和情节。
2. 学会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3. 学习传统文化元素,在故事中发现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故事书《捞铁牛》
3. 单词卡片「牛、河、捞、耐心、勇敢」
4. 分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片
5. 完成教学任务的奖励物品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故事(15分钟)
1. 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关于牛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讨论与牛相关的知识。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一则与牛有关的故事。
Step 2:阅读故事(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本《捞铁牛》故事书。
2. 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故事,然后小组内讨论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3:理解故事(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有哪些特点和行为?为什么?
- 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要把铁牛扔进河里?
- 故事传达了什么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Step 4:合作活动(20分钟)
1. 将学生重新分组,并给每组一张合作任务卡片。
2. 任务卡片上列举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学生需要一起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发言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
教案:《捞铁牛》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捞铁牛》。本课主
要内容讲述了八个孩子在捞铁牛的过程中,通过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最终成功捞起铁牛的故事。故事弘扬了孩子们勇敢、智慧、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场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弘扬的正能量。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以铁牛的形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铁牛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
孩子们的品质。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文中孩子们成功
捞起铁牛的原因。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
物形象和场景。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捞铁牛
勇敢智慧团结
七、作业设计
人物品质具体表现
2. 请以“我眼中的铁牛”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
1.
2.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捞铁牛》,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勇敢智
慧的重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捞铁牛
目标:通过学习捞铁牛游戏,学生将能够锻炼观察力、反应力和合作能力。
年级:三年级
时间:1小时
材料:铁牛(可以是纸牌上的图案或其他形式的铁牛)、盆子、计分板、计时器
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捞铁牛游戏。解释规则和游戏目标。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合作捞起尽可能多的铁牛,使得他们的团队得分最高。
2. 分组:将学生分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组内有一位组长,以便协调和指导。
3. 游戏规则: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小组将被分配一只铁牛和一个盆子。将盆子放在教室地板上,而铁牛则会被放在盆子中央。学生需要用木棍或者其他长而有钩状的物品合作捞起铁牛。时间限制为2分钟。
4. 计分:设计计分板以及奖励系统。可以使用白板或纸张来创建计分板。每个小组捞起的铁牛数量将被记录下来,最后计算团队总分。根据得分设置相应的奖励,例如前三名可以获得小奖品或奖状。
5. 实施:每个小组按照规则开始游戏。老师设定计时器并开始计时。学生应该快速反应,合作捞起铁牛。当时间到达时,停止游戏。
6. 结果:老师帮助每个小组计算他们的得分,并宣布并奖励前三名小组。此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游戏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7. 总结:在课堂结束前,带领学生讨论他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强调观察力、反应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捞铁牛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合作能力。这个活动非常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继续写相关内容:
8. 扩展活动:作为扩展活动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捞铁牛变体游戏。例如,可以在铁牛上加上颜色或数字标记,让学生按特定的顺序捞起铁牛,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另外,可以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增加捞铁牛的数量或减少时间限制,以挑战学生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和尚怎样用水的浮力捞铁牛,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通过学习,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丙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预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宋朝的故事的文章,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组词
2、检查读文,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三、学习新课,课文质疑。
1、出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了解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
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
根据提示,让学生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认真读第2段,找出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简洁的话概括。
自由读第3段,和尚怎样捞出水牛的。
4、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5、交流、汇报
6、师根据汇报情况,补充、指导。
四、升华感悟:
一千多年前的和尚巧用浮力捞铁牛,你学了后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处理
的?
五、当堂训练:1、和尚捞铁牛的准备程序有:潜水摸牛;;;;。
2、捞铁牛的过程:铲沙入河;;。
3、请试用表示顺序的词复述课文。
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捞铁牛》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捞铁牛》教案设计
本文是关于《捞铁牛》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材第六册
射洪县太和一小黄昭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请看:
(cai课件):(怀丙自述)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叫怀丙,是个和尚,家住河北省,出生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听说太和一小三六班的孩子聪明好学,个个都很优秀,所以想和你们一起学习,欢迎吗
小朋友们,我发现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旧拿桥来说吧,既有拱桥,铁索桥,还有立交桥.而1000多年前,最常见的是这种桥:(课件:浮桥)它是在河上并列的几条船或木筏上铺上木板而成,在古代我们叫它浮桥,正因为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需要有东西来固定它.这节课的学习就与这座浮桥有关.请听老师讲课.
师: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一回黄河发大水(课件:黄河发洪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数万斤重的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呢
生(1):起重机
生(2):潜水艇
生(3):直升飞机
师:同学们用的都是现代化的工具,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起重机,也没有直升飞机.据说1989年从黄河古道里打捞上来的铁牛最轻的都有26吨多,最重的有45吨多,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才几吨,也就是说一只铁牛要十几辆大卡车才能运走,在那个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要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如此笨重的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可就是我们今天请来的客人怀丙和尚用了一种巧妙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他究竟用的是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习课文《捞铁牛》就知道
教学设计 捞铁牛
教学设计捞铁牛
教学设计:捞铁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捞铁牛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游戏规则:捞铁牛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传统游戏,一般需要几个人一起进行。游戏中会有一个铁牛模型,通过拨动铁牛的头部,将奶牛放入牛圈当中。玩家需要用一个捞勾从铁牛嘴巴中夹取到尽可能多的奶牛,并放入自己的牛圈中,最后拥有最多奶牛的玩家获胜。
2. 技巧要领:捞取奶牛时要掌握力道和方向的把握,尽量夹取多只奶牛。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教师介绍捞铁牛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观看一段捞铁牛的游戏视频,让学生对游戏有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游戏规则和技巧
1. 教师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并展示游戏所需的道具。
2. 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捞勾,掌握力道和方向的把握,尽量夹取多只奶牛。
3. 教师分析游戏的策略,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得分。
步骤三:示范操作和练习
1. 教师进行捞铁牛游戏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步骤。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操作,并记录下自己的得分。
步骤四:团队合作竞赛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最后的比赛。
2. 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捞铁牛游戏竞赛,通过捞铁牛夹取奶牛,最后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
3. 宣布比赛结果,并给予获胜小组适当的奖励。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得分情况,通过计分板进行实时记录。
《捞铁牛》教案素材
《捞铁牛》教案素材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捞铁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和故事线索,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捞铁牛》是一篇传统故事,讲述了一个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村庄,村民们面临着洪水和铁牛的威胁。
主人公小明用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帮助村民们捞回了沉入水底的铁牛。
2.2 生词和短语:
村庄(xiāng cūn)
洪水(hóng shuǐ)
铁牛(tiěniú)
智慧(zhìhuì)
勇气(yǒng qì)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展示洪水和铁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如何解决问题?
3.2 阅读理解:
分组朗读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3.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展示对故事的理解。第四章:教学评估
4.1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的正确率。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4.2 评估标准:
课堂参与度(20%)
阅读理解(30%)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一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
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
读去声。“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3)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
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
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要修
语文教案《捞铁牛》
语文教案《捞铁牛》
语文教案《捞铁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捞铁牛》教学设计4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4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捞铁牛第一课时
《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内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福利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1、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即:透明圆底玻璃缸、小沙包、沙子、圆口烧杯、木棍、粉笔头、棉线。
2、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同学们很喜欢听故事是吗?现在,杨老师就给你们将个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时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确实有个办法。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9课。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听完课文,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的意思。
3、概括段意:这段写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起来。
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用几句话写和尚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分组轮读四句话。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
师概括板书:①找牛②装沙③搭架④拴牛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
*为什么要将两船并排拴得紧紧,在两船之间搭架子呢?(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而且浮力也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4、老师检查讨论的情况。
5、提问:
*和尚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出色吗?(做得很出色,考虑得很周到。)这四项准备工作能随便乱做吗?这说明了和尚做事怎样?(和尚做事情有条不紊)
*这四项准备工作用了四句话,一句接一句,每一句写了一项准备工作,句子之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6、小声读,体会出色的准备工作。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是怎样将一只只铁牛打捞上来,拖回岸边的?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这的?
五、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女生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船靠什么上浮?船上浮拴铁牛的绳子怎样?(绷紧)绳紧,铁牛就会怎样?铁牛靠什么力量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为什么要划桨?划桨时,为什么要使劲?
*两辆大卡车拖也拖不动的铁牛,为什么两只大船能拖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出示投影片)老师边说边演示,学生仔细看片,看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质疑: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铁牛,水是不是真的有浮力?我们来看下面的一项小实验。
5、演示浮力小实验。
*老师将小烧杯中的小沙包提出来,学生观察盆底的粉笔头有什么变化。(将圆底玻璃缸装入大半盆水,盆底有细沙,两个烧杯上架小棍,小棍中央系有棉线,线下吊有一个粉笔头。)
*说说:这项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即:盆底的粉笔头和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都是靠什么把它们从盆底、河底拉出来的?
*指出操作器具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6、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7、课文只详写打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的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他叫什么名字?请男生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男生齐读。
2、这一段指出了什么?(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