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8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远离不良风气。

二、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字词理解;2. 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理解,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批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享各自的收获。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赏析文章;3. 调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2.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难点】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序言,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2、朗读课文,初通文意,把握文言现象。

一、预习检测检查学生《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案完成情况二、导入新课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三、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知识(参考《导学案》并课件补充)2、研读并序在课前预习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四、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导学案》练习难点讨论2、并序中难点字词质疑3、讨论序文中陶渊明做官和辞官的原因各有哪些?哪个才是最主要的辞官原因?五、小组展示,点评1、难点字词展示、质疑2、概括序文内容两层内容:(一)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

(二)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原因有三点: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人教版必修五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渊明【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①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②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①理解并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②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3、德育渗透目标①感受作者“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情怀。

②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1、重点:①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②背诵全文,理解当时归隐风气与陶诗的特点。

2、难点:①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②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生活动】1、课前预习(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初步鉴赏。

)2、课内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

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过程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归去来,回去。

兮,助词。

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

我国着名的诗人。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1)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1) 教案
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归去来兮辞 1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重点字词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1、把握重点字词,梳理情节,解读形象 2、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 学 内 容 一、课前检测(3’) 二、新课导入(2’):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 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 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 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走进陶渊明的 精神世界 三、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见导学案及幻灯片)(3’) 四、听录音,正字音及解题(见幻灯片)(3’): 轻飏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 衡宇 载欣载奔zài 眄 miǎn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chóu 棹孤舟zhào 窈窕yǎotiǎo 曷不 hé 耘耔yúnzǐ 东皋gāo 乘化 chéng 五、讲析序文(10’) 1.朗读序文部分,迅速讲序文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1层(余家贫…故便求之)出仕的原因 第2层(及少日…最后)是弃官归田 2.齐读第1层,思考:作者为什么出仕? 明确:大济苍生 养家糊口 字词点拨: 生生所资 动化,维持 幼稚盈室 小孩。 遂见用于小邑 被 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于时风波未静 指 战乱 3.齐读第2层,思考:作者为什么弃官归田?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 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字词点拨: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尝从人事 指做官。 于是怅然慷慨 感慨。 六、讲析第一段(8’) 1、朗读第一段 2、分析重点字词 (1)胡不归(何,为什么) (2)形役(形,形体,指身体) (3)奚惆怅(何,为什么) (4)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知来者 之可追(补救) (5)舟遥遥以轻飏( 飞扬,形容舟行驶轻 快)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是其主要教学目标。

授课的对象是高二结束,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根据对文本的分析、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情分析,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我计划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能疏通文意,课堂上重视诵读品味、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能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辞赋特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分析研讨,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了解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选择,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会陶渊明诗文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意,梳理文章叙事和抒情的线索,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2.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诵读品味、讨论交流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腆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一肚子锦绣文章,有的说是与众不同的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他不屈己不媚俗,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选择和人生理想,在屡遭贬谪的坎坷仕途中走出了一条旷达的人生之路,是我们喜爱和景仰的一代文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辞赋的特点。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赏析本文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等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难点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2课时一、复习导入:学生背诵《归园田居》,回顾陶渊明其人其事。

二、了解作者及解题:1、学生读注解【明确】虽要识记的内容。

学生读印发资料,详细了解陶渊明的追求及情感。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 岁才出仕。

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吏的品格。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

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 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

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柯》《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辞赋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细品作品之美。

难点:品味语言质朴美。

[教学过程]本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突出三点:1.领略田园自然美。

2.领悟诗人情操美。

3.领会语言质朴美。

教学方式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

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一、领略田园自然美提问: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对恬淡的自然风光。

怀有着独特的感悟。

这不仅是引发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客观条件之一,也是大自然魅力的客观存在,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辞句,让你赏心悦目?点拨梳理:依据上述审美线索,对课文进行梳理,熟悉课文内容。

示例:黎明归乡风光美(“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天伦盈门亲情美(“僮仆欢迎——有酒盈樽”)园日流憩闲趣美(“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访亲问农乡野美(“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陶冶山川纯真美(“或命巾车——感吾生之行休”)耕植田园人生美(“怀良辰以孤往”——结尾)明确:将课文化为可观可感可触的美的图景,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美感的冲击力。

二、领悟诗人情操美提问: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除了自然风光、田园景色的吸引,诗人的主观情感,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讨论:提出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的陶渊明的作品,力求较为全面地辩证地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

示例:少有大志的理想美敢闯尘世的勇气美鄙弃官场的气节美毅然归田的性格美融入民间的淡泊美金刚怒目的精神美源远流长的诗文美……明确:充分肯定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对语言概括提出要求,但不求全责备。

三、领会语言质朴美提问:《归去来兮辞》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

按照你的理解领会,美在何处?明确陶诗风格质朴自然,可从三方面去领会:(1)意境的淡雅(2)语辞的简洁(3)韵律的优美提示(1)意境的淡雅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21。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2.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德育渗透目标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走进作家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 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 掌握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2)让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3)讲解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结构;(2)让学生分组讨论写作手法。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归隐田园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总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感情;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2. 相关背景资料,如陶渊明的生平介绍、时代背景等;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人教版语文必修5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

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归去来兮辞》;(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诵和理解;2.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3. 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去来兮辞》;(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让学生查找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加强记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用法;(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3)联系实际生活,讲解课文中的哲理。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深入研究课文,分析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4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注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人教)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人教)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2、积累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3、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思考辨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法:学生诵读课文,在诵读中联想,理解诗人的情感;2、探究法:通过对文章中语段的深入探究,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教学难点】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1、多媒体课件、朗诵背景音乐、朗诵视频。

2、收集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有条件的也可网上查阅,制作“作者挡案”若干,课堂上交流。

3、收集陶潜的相关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

(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4.归去来兮辞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掌握文中“来、胡、奚、而、以、谏、审、三径、容膝、策、扶老、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2.强化朗诵,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3.对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进行简单辨析,结合实际交流各自的人生志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自主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辞赋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对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进行简单辨析,交流各自的人生志趣。

思路与方法:1.课前自主预习,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文章进行初步鉴赏;2.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比较;拓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秀——表达能力展示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课前自主预习检查:阅读课文,自主解决文言字词的难关,通过查找字典和根据课文的注释来进行翻译全文。

解决以下问题:作家、作品;熟读成诵;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字音;实词;五个疑问代词;字形;名句)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初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来思想情感和人生志趣。

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一)阅读《序》,回答以下问题:1.陶渊明从哪里“归去”?归到哪里?2.他“归去”的原因是什么?3.他“归去”是在什么时间?(陶渊明从彭泽县令的职位上“归去”到家中、田园;他辞官的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的时间是十一月,当属冬季。

有学者据此认为本文写于晋义熙元年(一说义熙二年),即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

)(二)第一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陶渊明主要写了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弃官归家。

可以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连用两个问句,强烈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反思;第二层,表达深深的后悔之意以及觉悟后毅然回归的欣慰;第三层,形象地描写出了轻松愉快的情景。

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设计
在赏析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六、教学评价设计
量规评价表(朗读体会和问题探究)
师评
他评
自评
七、教学板书
归去来兮辞
内容辞官归田:自责和安慰
田园生活:居家---室内、室外
出游---心志交往、出游所见
乐天安命
叙事线索是: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抒情线索则是:
自责自恕—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八、教学反思
1、学生问题探究比较积极,回答质量比较高。但由于时代因素,不够理解陶渊明躬耕田园所代表的思想境界,并对老庄思想产生质疑。对此问题预判不足。
2、文言现象训练不够。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它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归去来兮辞
姓名
冉梦菊
工作单位
献县一中
年级学科
高二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反应陶渊明归隐原因和心情的赋,词文优美,思想性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学会抓住线索、意象去品味情感。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归隐之乐和愤世嫉俗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在“阅读与鉴赏”中也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摒弃官场归隐田园的一篇宣言书,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自然风光及惬意的田园生活,表达了陶渊明饱经忧患,看透了官场的污浊、黑暗、卑鄙,不与之同流合污,而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情趣和理想。

教师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要手段,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领悟作者热爱自然、返朴归真的高尚情趣,从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审美境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感悟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独善其身、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理,(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3)在了解辞赋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了解多少呢?在你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启发谈话,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同时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急于了解历史人物面貌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让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自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 、一读——正字音。

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 、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

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 、三读——感悟音乐美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思考题:(1)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什么?(来自骈文的运用)(2)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3)找出对偶对比句。

(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

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

)(4)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

(双声如“ 惆怅”“崎岖” ,叠韵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 “欣欣”“涓涓”。

与《荷塘月色》对比)4 、四读——体验感情美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如:可让学生分析探讨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

(第一段的“ 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 第二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平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

)5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点拨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字词句篇到情感意境,循序渐进地理解、感悟、探究作品内涵,提高诵读鉴别的能力。

)三、品评鉴赏,体悟情感1 、通读序文,小组讨论: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归隐?(三点理由: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

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2 、研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

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

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

表明其心情很轻松。

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

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

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

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

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

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

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

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

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

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

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

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

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

接着表示要与世隔绝,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

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

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

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

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

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

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全段,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

此段是转承段。

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

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

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

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3 、合作探究(1)对陶渊明的人生感想如何理解呢?对我们现代青年来说是否可取?(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作者的这两句话打上消极二字就算,我们应该深入地理解。

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一下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

而且,在作者看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

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真抒胸臆。

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些。

生活在激流勇进的时代中的现代青年,更应该奋发有为,而不应该消极避世。

)(2)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风格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3)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①发乎真情。

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②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

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

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

)4 、背诵课文。

(背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

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1 、延伸阅读,探究问题。

(1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 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

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已岁十一月也。

(2 )探究问题研究性问题: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

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