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炉料和煤气运动及其分布
第七章06.6高炉内炉料和煤气的运动##定
第七章高炉内炉料和煤气的运动高炉内存在着两个相向运动的物质流:自上而下的炉料流和自下而上的煤气流。
高炉内许多反应都是在炉料和煤气不断地相向运动条件下进行的,炉料和煤气的运动是高炉炉况是否顺行和冶炼强化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稳定炉料和煤气的运动并使之合理地进行,常常是生产中保证获得良好冶炼的重要途径。
一、炉料运动(一)炉料下降的空间条件和力学分析1、空间条件高炉内不断出现的自由空间是保证炉料不断下降的基本前提。
自由空间形成的原因是:(1)焦炭在风口前的不断燃烧;(2)炉料在下降过程中由于小块炉料填充于大块炉料的间隙中,焦炭中的碳素在到达风口前参加直接还原和渗碳过程,固体炉料变成为液态渣铁和气体,从而引起的体积缩小;(3)周期性的放渣放铁。
在上述诸因素中,焦炭的燃烧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态渣铁的排放。
2、力学分析高炉内不断出现的自由空间只是为炉料的下降创造了先决条件,但炉料能否顺利下降。
还取决于下述的力学关系:P=P料-P c-P k-P气= P料-P摩-P气(7-1)式中P——使炉料下降的力;P料——炉料的重量;P c——炉料与炉墙之间的摩擦力;P k——炉料与炉料之间的摩擦力;P摩——炉料下降时受到的总的摩擦力;P气——煤气对炉料的阻力(浮力)。
很显然,只有当P>0时炉料才能下降;P愈大,则愈有利于炉料顺利下降;当P接近或等于零时,则炉料产生难行或悬料。
须要指出的是,要使炉料顺利下降(也称为炉料顺利),不仅要求整个料柱的P大于零,而且还要求各个不同高度截面上和同一截面不同位置上的P大于零。
显然,某处的P=0时,则某处的炉料是悬料。
因此,炉料不顺行的现象,不仅可能在高炉上部或下部出现,也可能在某一截面上的某一区域出现。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起见,引入料住有效重量这一概念。
料柱的重量克服了摩擦阻力后所剩下的重量,称为料柱的有效重量,即P有效=P料-P摩(7-2)就整个料柱而言,料柱本身的重量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反作用,并没有全部作用在风口平面或炉底上,真正起作用的只是料柱的有效重量。
第五章高炉炉料和 煤气运动(全)
第五章高炉炉料和煤气运动高炉冶炼各过程都是在炉料和煤气相向运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的。
没有炉料和煤气的相向运动,其它过程就停止。
没有炉料和煤气的接触,传热和传质等过程就不能顺利进行。
煤气上升与炉料下降,双方互为阻力,彼此依赖,互为消长。
下降的炉料是上升煤气的阻力,而上升的煤气是下降炉料的阻力。
这个矛盾贯穿于高炉冶炼全过程,支配着其它矛盾。
生产实践证明,改善料柱透气性,保证煤气流合理分布,使炉料顺利下降,是矛盾统一的关键,也是保证高炉顺行,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前提。
第一节炉料下降的条件及力学分析对固体炉料下降的基本要求:1、能够被上升煤气充分加热和还原;2、均匀下降;3、有利于煤气流合理分布一、炉料下降的条件基本条件:高炉下部能不断提供使其炉料下降的空间。
产生空间的原因:1、风口前焦炭燃烧;2、直接还原、渗碳消耗固体碳;3、矿石熔化、炉料下降过程中小块料填充到大块料之间引起的体积收缩;4、定期排放渣铁。
二、炉料下降受力分析炉料下降空间只是炉料下降的必要条件,炉料能否顺利下降,还取决于力学条件。
使炉料下降的力是其本身重力(W料);阻止炉料下降的力有:1、炉墙对炉料以及料块之间的摩擦力(P摩);2、上升煤气对炉料的阻力(P气);3、炉缸液态渣铁对炉料的浮力(P液)。
因此,炉料下降的有效作用力(P):P=W料—P摩—P液—P气=P有效—P气P有效= W料—P摩—P液,炉料有效重量。
从上面可看出,只有P>0,即P 有效>P 气,炉料才能顺利下降,才能保证冶炼顺利进行。
若P ≤0,即P 有效≤P 气,炉料不能顺利下降,炉料将被煤气托起,造成悬料或被流化。
由此可见,要是炉料顺利下降,必须是 P>0,即P 有效>P 气,这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增大P有效,二是降低P 气。
增加P 有效;1、增加W 料,即提高焦炭负荷,增加炉料堆比重;2、减小P 摩,可适当减小炉身角β,增大炉腹角α,适当发展边缘气流,以及保证炉墙光滑等。
高炉煤气及煤气、炉料的运动
一解释题:1.炉料、煤气的水当量答案:所谓水当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改变1℃所产生的热量变化。
(包括化学反应热、相变热和热损失等)。
2.炉料有效重力答案:料柱重力克服散料层内部颗粒间的相互摩擦和由侧压力引起的摩擦力之后的有效质量力。
3.高炉内的热交换现象答案:炉缸煤气在上升过程中把热量传给炉料.温度逐渐降低。
而炉料在下降过程中吸收煤气热量,温度逐渐上升,使还原.熔化和造渣等过程顺利进行。
这就是热交换现象。
4.透气性指数:答案:表示通过散料层的风量与压差的比值,即单位压差通过的风量,反映气流通过料柱时阻力的大小。
以Q/△P表示,其中Q—风量,△P—压差。
二填空题1.两种或多种粒度混合的散料床层,其空隙率与大小粒的( )比和( )比有关。
答案:直径;含量P1282.高炉炉料下降的力学表达式为( )。
答案:F=G料-P墙-P料-ΔP浮3.高炉内运动过程是指在炉内的炉料和( )两流股的运动过程。
答案:煤气4.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三种煤气中,发热值最低的是( ),发热值最高的是( )。
答案:高炉煤气;焦炉煤气5.初渣在滴落带以下的焦炭空隙间向下流动,同时煤气也要穿过这些空隙向上流动。
所以,炉渣的( )和( )对于煤气流的压头损失以及是否造成液泛现象影响极大。
答案:数量;物理性质(粘度和表面张力)6.在( )区间内,煤气与炉料的温差很小,大约只有50℃左右,是热交换极其缓慢的区域,常称为热交换的( )。
答案:炉身中下部;空区或热储备区7.高炉的热交换是指( )与炉料的热量传递。
答案:煤气流8.高炉内的( )是热量的主要传递者。
答案:煤气9.越到高炉下部炉料对热量的需求越()。
答案:大10.煤气的压降梯度升高至与炉堆积密度相等时,发生( )。
答案:悬料11.煤气的危害是中毒、( )、爆炸,而氮气的危害是( )。
答案:着火;窒息12.高炉原料特别是烧结矿,在高炉上部的低温区还原时严重( )、( ),使料柱( )降低( )恶化。
高炉炼铁资料10.4炉料与煤气运动
2
10.4.1炉料在炉喉分布的影响
在高炉内,煤气是沿着下降的炉料间隙上升。原料的物理性 质及原料在炉内的分布状况,将直接影响煤气流的分布,进而影响 煤气热能和化学能的利用。
此外,送风制度的波动及炉型等某些固定因素也对煤气流分布 产生影响。因此,为改善煤气流的分布,既要使炉料沿炉喉半径 和圆周分布合理,又应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
18
二、影响炉料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因素
影响煤气流的分布除径向分布的影响外,还有炉料沿 炉喉圆周平面的分布,对煤气流的分布同样有着重要的影 响。
多年来为了消除布料不均,长期以来高炉上多采用马基 式布料器。它是由不动的受料漏斗和旋转布料漏斗组成的。 旋转漏斗能自动按指定角度旋转使堆尖比较均匀地分布在 炉喉圆周位置。
10
(2)料线高低
大钟呈开启位置时,其下沿到料面的距离称为料线高 度,(旋转溜槽垂直位置到料面的距离叫料线高度),料线高, 堆尖远离炉墙,发展边缘;料线低,堆尖接近炉墙,加重边 缘;料线适中时,堆尖刚好靠近炉墙,边缘最重。
改变料线是调剂布料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欲 抑制中心气流,发展边缘气流,可提高料线;反之,应降低 料线。
由图10—4看出,缩小批重(如B),则矿石(堆 角大)靠近边缘,加重了边缘;扩大批重则中心 矿石分布增多,发展边缘。
13
因此,要加重边缘,可缩小批重;要抑制中心,发 展边缘,可加大料批(如A)。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有 一个合适矿石批重;原料较好的高炉,可维持较重的批 重。一般条件下,矿石批重可控制在炉喉料面厚为半米 左右为适宜。
11
在正常操作时,必须严格按规定
料线上料,以免造成布料混乱。特 别不允许低料线操作。如果因临时 事故一时赶不上料线,应立即减风 并酌情加焦,以免造成炉凉,或导 致结瘤等严重后果。
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炉料与煤气运动
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炉料与煤气运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炉料与煤气运动高炉冶炼过程中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传递过程。
这些物理过程是在流动的物质中发生的,即反应介质是以一定的速度运动而展开的,形成了以动量传递为基础的物质传递和热量传递。
高炉冶炼是在炉料自上而下,煤气自下而上,即在两个相互逆向运动过程中进行的,逆向流股中热量及动量的传递与输送包括两个物理机理,一种是由物质的分子运动引起的传递过程,另一种是流体微团移动引起的输送过程。
高炉的冶炼过程尽管十分复杂,但是它具有的传输现象的特点仍然是很明显的。
例如煤气穿过炉料层而上升是流体力学现象;煤气流加热炉料是传热现象;煤气流还原铁矿石以及风口前燃烧等都包含着气体扩散的传质现象。
因此,高炉冶炼的工艺原理,由于结合了传输理论的应用而进入新的阶段。
一、散料层的流体力学现象分析1、散料的主要参数矿石、焦炭、石灰石等粒状物叫散料,它们的透气性对高炉冶炼指标有极大的影响。
从流体力学看,散料各个颗粒间空隙所占的相对体积及单位体积的总表面积,对透气性有决定性影响。
(1)空隙度散料各个颗料间空隙所占的相对体积即孔隙率或空隙度。
(2)比表面积散料体积中物料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称为比表面积。
(3)形状系数(4)当量直径(5)平均流速2、炉料下降的力学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会遇到阻力,当炉料在高炉内自上而下运动时也是如此,炉料要往下运动必须使它自身的重力超过阻力,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炉料与炉墙之间的摩擦力P;墙;(2)炉料与料柱下部死焦堆之间的摩擦力P料。
(3)上升煤气对炉料的阻力及阿基米德浮力△P浮3、煤气经散料层的阻力损失高炉内煤气穿过炉料的通路近似于许多平行的、弯弯曲曲的、断面形状多变化的、但又是互相连通的管束,煤气流穿过这些管束的压力降是煤气作用于散料层的一种阻力或浮力,风压变化即代表这种阻力变化。
4、在有液相条件下的煤气流动高炉下部和炉身干区不同,这里唯一尚存的固体炉料是焦炭,在与煤气流向上的同时,液体渣铁往下滴落穿过焦炭的空隙,在气、固、液三相之间进行着剧烈的传热,还原与气化反应。
题库 高炉炼铁工长考试总题库全套
高炉炼铁工竞赛复习题一、填空题(共120题)1.炉腹呈倒圆台型,它的形状适应的体积收缩的特点。
答案:炉料熔化后2.炉腹冷却壁漏水进入炉内,将吸收炉内热量,并引起炉墙。
答案:结厚3.炉缸煤气是由、H2和N2组成。
答案:CO4.炉缸煤气是由CO、和N2组成。
答案:H25.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它是区。
答案:氧化6.热矿带入的热量使温度升。
答案:炉顶7.炉料的粒度不仅影响矿石的,并且影响料柱的透气性。
答案:还原速度8.炉渣必须有较高的,以保证生铁的质量。
答案:脱硫能力9.炉渣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构成的。
答案:负10.炉渣中FeO升高,铁水含[Si]便。
答案:下降11.炉渣中MgO、MnO、FeO等能粘度。
答案:降低炉渣12.煤粉仓和煤粉罐内温度,烟煤不超过℃,无烟煤不超过80℃。
答案:7013.煤粉燃烧分为加热、和燃烧三个阶段。
答案:挥发分挥发14.难熔化的炉渣一般说来有利于炉缸温度。
答案:提高15.喷煤后炉缸煤气量要增加,还原能力。
答案:增加16.批重增大时可以,增大边缘的透气性。
答案:加重中心负荷17.确定铁口合理深度的原则是炉缸内衬到之间距离的1.2~1.5倍。
答案:炉壳外表面18.炉况失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失常,一类是失常。
答案:炉料与煤气运动;炉缸工作19.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回旋区和。
热区域的热状态的主要标志是t理。
答案:鼓风物理热;碳的燃烧20.相对而言型的软融带对炉墙的侵蚀最严重。
答案:V型21.炉缸煤气热富裕量越大,软熔带位置,软熔带位置高低是炉缸利用好坏的标志。
答案:越高;热量22.在高炉内焦炭粒度急剧变小的部位是在答案:炉腰以下气化反应强烈的区域23.影响高炉寿命的关键部位是和。
答案:炉缸;炉身中部24.TRT是煤气、转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答案:压力能;热能25.冷却壁背面和热面的温差会引起甚至断裂.答案:挠度变形26.热风炉烘炉升温的原则是、、答案:前期慢、中期平稳、后期快27.造渣制度应根据和确定。
高炉炉料和煤气流的运动
炼铁学——高炉炉料和煤气的运动
软熔带理论; (1) 高炉料柱结构有块料带、软熔带、滴落带、燃烧带、渣铁盛聚 带和中心焦炭料块组成。在软熔带以下,只有焦炭保持着固体状态。 (2)炉料从上部块料带进入软熔带中,明显保持按装料顺序形成的 矿/焦分层的状态。 (3)随着炉料下降,温度升高,矿石逐渐还原、软化、熔融、造渣, 直至完全熔化滴落。从软化到熔滴,温度区间按等温线分布,形成同焦 炭夹层相间分布的若干软熔层。软熔层依靠焦窗透气。 (4) 软熔带形状、结构(位置、尺寸)对煤气流运动阻力ΔP有重大 影响。它决定高炉中部煤气流分布,即二次煤气流分布,并对块料带和 炉喉煤气流分布,即三次煤气流分布有重要影响。 (5) 软熔带形状随原料条件和操作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
炼铁学——高炉炉料和煤气的运动
二、炉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 1 炉喉煤气流分布状况的判断 生产中主要是利用沿炉喉截面不同半径方向上煤气的温度和CO2分
布曲线来判断煤气分布状况。 ( “五点取样法”)
炼铁学——高炉炉料和煤气的运动
通过图可判断煤气沿炉喉截面和径向(东、西、南、北)的分布状况 和利用情况。凡CO2低处,CO必然高,煤气温度也高,说明该方向煤 气流发展,煤气利用不好。反之,该方向煤气流较少,煤气利用好。
— —料层空隙率,即料层空隙体积与散料堆体积之比
V空 V散 V料 1 V料 1 散
V散
V散
V散
料
散 — —散料的松装密度(堆比重),kg / m3
料 — —料块本身的表观密度,kg / m3
炼铁学——高炉炉料和煤气的运动
二、影响ΔP的因素及降低ΔP的方向 由公式可见,在料层高度一定和温度、压力一定的情况下,γ变化不
高炉内地炉料运动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七章高炉内炉料和煤气的运动高炉内存在着两个相向运动的物质流:自上而下的炉料流和自下而上的煤气流。
高炉内许多反应都是在炉料和煤气不断地相向运动条件下进行的,炉料和煤气的运动是高炉炉况是否顺行和冶炼强化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稳定炉料和煤气的运动并使之合理地进行,常常是生产中保证获得良好冶炼的重要途径。
一、炉料运动(一)炉料下降的空间条件和力学分析1、空间条件高炉内不断出现的自由空间是保证炉料不断下降的基本前提。
自由空间形成的原因是:(1)焦炭在风口前的不断燃烧;(2)炉料在下降过程中由于小块炉料填充于大块炉料的间隙中,焦炭中的碳素在到达风口前参加直接还原和渗碳过程,固体炉料变成为液态渣铁和气体,从而引起的体积缩小;(3)周期性的放渣放铁。
在上述诸因素中,焦炭的燃烧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态渣铁的排放。
2、力学分析高炉内不断出现的自由空间只是为炉料的下降创造了先决条件,但炉料能否顺利下降。
还取决于下述的力学关系:P=P料-P c-P k-P气= P料-P摩-P气(7-1)式中P——使炉料下降的力;P料——炉料的重量;P c——炉料与炉墙之间的摩擦力;P k——炉料与炉料之间的摩擦力;P摩——炉料下降时受到的总的摩擦力;P气——煤气对炉料的阻力(浮力)。
很显然,只有当P>0时炉料才能下降;P愈大,则愈有利于炉料顺利下降;当P 接近或等于零时,则炉料产生难行或悬料。
须要指出的是,要使炉料顺利下降(也称为炉料顺利),不仅要求整个料柱的P 大于零,而且还要求各个不同高度截面上和同一截面不同位置上的P大于零。
显然,某处的P=0时,则某处的炉料是悬料。
因此,炉料不顺行的现象,不仅可能在高炉上部或下部出现,也可能在某一截面上的某一区域出现。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起见,引入料住有效重量这一概念。
料柱的重量克服了摩擦阻力后所剩下的重量,称为料柱的有效重量,即P有效=P料-P摩(7-2)就整个料柱而言,料柱本身的重量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反作用,并没有全部作用在风口平面或炉底上,真正起作用的只是料柱的有效重量。
高炉内煤气运动和炉料运动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所谓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是指煤气的热能、化学能利用最充分,焦比最 低时的煤气流分布。最理想的煤气流分布应该是高炉整个断面上经过单位 质量矿石所通过的煤气量相等。要达到这种最均匀的煤气分布就需要最均 匀的炉料分布(包括数量、粒度),但这样的炉料分布对煤气上升的阻力亦 大。按现有高炉的装料设备条件,要达到如此理想的均匀布料是困难的。 煤气分布是否合理,除煤气能量利用最充分外,炉况要顺行。生产实 践表明,高炉内煤气若完全均匀分布,即煤气曲线成一水平线时,冶炼指 标并不理想,因为此时炉料与炉墙摩擦阻力很大,下料不会顺利,只有在 较多的边缘气流情况下才有利于顺行。因此说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应该是在 保证顺行的前提下,力求充分利用煤气能量。另方面,只有保证高炉中心 料柱活跃,中心温度提高,煤气利用才更合理,即通常所说的保持较多的 中心煤气流和边缘煤气流两条通道。
为了正确判断各点煤气的利用和分布情况。煤气取样 孔的位置应设在炉内料面以下,否则取出的已是混合煤气, 没有代表性。在低料线操作,料面已降至取气孔以下,不 可取气。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炉均是间断的人工操作取气, 先进高炉已采用自动连续取样,自动分析各点煤气CO2含 量,可判断出煤气分布的连续变化情况。 还可根据高炉的炉身温度和炉喉温度判断煤气在不同 方位的分布情况。凡是煤气分布多的地方,温度必然要高, 相反,煤气分布较少之处温度必定较低。随着高炉的大型 化和现代化,有很多检测炉内煤气分布的方法。如红外线 连续分析炉喉和炉顶煤气成分,有用雷达微波装置测量料 面形状,或快速显示料面各处温度分布等。
高炉内煤气运动和炉料运动
主要内容
• 煤气运功 • 炉料运动
煤气运动
风口前燃料燃烧产生高温还原性煤气(CO-H2 ),为高炉 冶炼提供了热能和化学能。煤气能量是否充分利用,直接关 系到焦比、燃料比的高低和其他指标的改善。煤气和炉料之 间良好的传热是传质的条件,也是改善高炉能量利用的关键。 煤气流在炉料中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炉内反应过程的进行, 从而影响高炉的生产指标。在煤气分布合理的高炉上,煤气 的热能和化学能得到充分利用,炉况顺行,生产指标改善, 反之则相反。寻找合理的煤气分布一直是生产上最重要的操 作问题。
高炉煤气及煤气、炉料的运动
一解释题:1.炉料、煤气的水当量答案:所谓水当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改变1℃所产生的热量变化。
(包括化学反应热、相变热和热损失等)。
2.炉料有效重力答案:料柱重力克服散料层内部颗粒间的相互摩擦和由侧压力引起的摩擦力之后的有效质量力。
3.高炉内的热交换现象答案:炉缸煤气在上升过程中把热量传给炉料.温度逐渐降低。
而炉料在下降过程中吸收煤气热量,温度逐渐上升,使还原.熔化和造渣等过程顺利进行。
这就是热交换现象。
4.透气性指数:答案:表示通过散料层的风量与压差的比值,即单位压差通过的风量,反映气流通过料柱时阻力的大小。
以Q/△P表示,其中Q—风量,△P—压差。
二填空题1.两种或多种粒度混合的散料床层,其空隙率与大小粒的( )比和( )比有关。
答案:直径;含量P1282.高炉炉料下降的力学表达式为( )。
答案:F=G料-P墙-P料-ΔP浮3.高炉内运动过程是指在炉内的炉料和( )两流股的运动过程。
答案:煤气4.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三种煤气中,发热值最低的是( ),发热值最高的是( )。
答案:高炉煤气;焦炉煤气5.初渣在滴落带以下的焦炭空隙间向下流动,同时煤气也要穿过这些空隙向上流动。
所以,炉渣的( )和( )对于煤气流的压头损失以及是否造成液泛现象影响极大。
答案:数量;物理性质(粘度和表面张力)6.在( )区间内,煤气与炉料的温差很小,大约只有50℃左右,是热交换极其缓慢的区域,常称为热交换的( )。
答案:炉身中下部;空区或热储备区7.高炉的热交换是指( )与炉料的热量传递。
答案:煤气流8.高炉内的( )是热量的主要传递者。
答案:煤气9.越到高炉下部炉料对热量的需求越()。
答案:大10.煤气的压降梯度升高至与炉堆积密度相等时,发生( )。
答案:悬料11.煤气的危害是中毒、( )、爆炸,而氮气的危害是( )。
答案:着火;窒息12.高炉原料特别是烧结矿,在高炉上部的低温区还原时严重( )、( ),使料柱( )降低( )恶化。
炼铁篇—高炉炉料和煤气运动
1)风口前碳的燃烧反应 理论燃烧:完全燃烧:C+O2=CO2, 不完全燃烧:C+1/2O2=2CO
炉缸中的主要燃烧反应: C + O2 = CO2 + C = 2CO,2C + O2 = 2CO
4.1.1 炉缸燃烧反应机理
(a)干风条件下炉缸煤气成分 假定鼓风中没有水分(称为干风),炉缸煤气成分由CO、 N2组成:2C + O2 + 79/21 N2 = 2CO + 79/21 N2 (b) 实际鼓风中除O2和N2外,还有一定量的水分: H2O+C=CO+H2—2477.5 kcal/kgC 实际炉缸煤气成分除了CO、N2还有H2。
4.1 炉缸反应
从炉顶加入的焦炭,其中: (1)70~75%是在风口前与鼓风中的O2燃烧; (2)17~21%参加直接还原反应; (3)10%左右溶解进入铁水。 从风口喷入的燃料也基本上是在风口前燃烧,焦炭和燃料在风口 前燃烧的意义: (1)产生热量和气体还原剂; (2)产生空间使炉料下降。
4.1.1 炉缸燃烧反应机理
4.1.4.2 鼓风动能的计算
E
式中,V0-单风口的进风量,m3/min p0-鼓风标准大气压; T-热风绝对温度; S-风口截面积,m2
4.1.4.3 影响鼓风动能的因素
影响鼓风动能的主要因素有风量、风温、风压和风口截面积。 (1) 风量,EV03 风量增加,鼓风动能显著增加,这种机械力的作用迫使回 旋区和燃烧带扩大,特别是向中心延伸。 (2) 风温,ET2 从机械因素的作用来看,提高风温,鼓风的体积膨胀,鼓 风动能增加,燃烧带扩大。 (3) 风压,E1/p2 采用高压操作导致鼓风体积V0缩小,风速降低,故动能减小 ,燃烧带缩短。故高压操作容易导致边缘气流发展。 (4) 风口截面积,E1/S2 风量一定,扩大风口直径,风口截面积S增加,风速降低, 动能减小,燃烧带缩短并向两侧扩散,有利于抑制中心而发展 边缘气流。
炉料在高炉中的化学反应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炉料在高炉内的物理化学变化,高炉内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高炉内非铁元素的还原,生铁的生成与渗碳过程,高炉炉渣的成分与作用,硫的分布情况,炉渣脱硫反应及其条件,高炉内燃烧反应的作用,影响燃烧带大小的因素,炉料和煤气运动情况。
第一节炉料在炉内的物理化学变化炉料从炉顶装入高炉后,自上而下运动。
被上升的煤气流加热,发生了吸附水的蒸发、结晶水的分解、碳酸盐的分解、焦炭中挥发分的挥发等反应。
图3-1 炉内的状况一、高炉炉内的状况通过国内外高炉解剖研究得到如图3—1所示的典型炉内状况。
按炉料物理状态,高炉内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域或称五个带:1)炉料仍保持装料前块状状态的块状带;2)矿石从开始软化到完全软化的软熔带;3)已熔化的铁水和炉渣沿焦炭之间的缝隙下降的滴落带;4)由于鼓风动能的作用,焦炭作回旋运动的风口带;5)风口以下,贮存渣铁完成必要渣铁反应的渣铁带。
高炉解剖肯定了软熔带的存在。
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对高炉内的热交换,还原过程和透气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水分的蒸发与结晶水的分解在高炉炉料中,水以吸附水与结晶水两种形式存在。
1.吸附水吸附水也称物理水,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炉料中。
常压操作时,吸附水一般在105℃以下即蒸发,高炉炉顶温度常在250℃左右,炉内煤气流速很快,因此吸附水在高炉上部就会蒸发完。
蒸发时消耗的热量是高炉煤气的余热。
所以不会增加焦炭的消耗。
相反,由于吸附水蒸发吸热,使煤气的温度降低,体积缩小,煤气流速降低,一方面减少了炉尘的吹出量,另一方面对装料设备和炉顶金属结构的维护还带来好处。
2.结晶水结晶水也称化合水,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炉料中。
高炉炉料中的结晶水一般存在于褐铁矿(nFe203·mH20)和高岭土(A123·2Si02·2H20)中,结晶水在高炉内大量分解的温度在400~600℃,分解反应如下:这些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消耗高炉内的热量。
三、挥发物的挥发挥发物的挥发,包括燃料挥发物的挥发和高炉内其他物质的挥发。
高炉炉料和煤气流的运动课件
定期检修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定期 进行全面的检修,修复磨 损、老化等设备问题。
备件管理
建立完善的备件管理制度 ,确保备件充足,及时更 换损坏部件。
高炉故障诊断与处理
故障监测
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实时监测高炉运行状况,发 现异常及时处理。
故障诊断
根据监测数据和设备状况,进行故障诊断,确定 故障原因。
故障处理
煤气流量控制
煤气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煤气温度,可以降低燃料 消耗和减少热量损失,提高高炉的热 效率。
合理控制煤气流量,使其与炉料和热 工制度相匹配,可以提高煤气利用率 和降低能耗。
优化炉料分布
炉料分布均匀性
炉料在炉内的分布情况对高炉的 透气性和热工制度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炉料分布,可以提高高
炉的透气性和热效率。
煤气压力变化
煤气在高炉内的压力变化与高炉的操作条件和构造有关。压力的变化对煤气的流 动和传热效率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高炉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03
CHAPTER
高炉操作控制
温度控制
总结词
温度控制是高炉操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节温度,可以影响高炉内的化 学反应和物质传递过程。
详细描述
高炉内的温度分布对炉料的熔融、还 原和煤气生成等过程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控制高炉各段温度,可以优化煤 气和铁水的质量,提高产量和降低能 耗。
下降过程中,炉料会发生破碎 、粉化等现象,对高炉内物料 流动和煤气流动产生影响。
炉料分布
炉料在下降过程中,由于受到各 种力的作用,会在高炉内形成一
定的分布。
炉料分布对高炉内的传热、传质 和化学反应产生影响,进而影响
高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对炉料分布的调整,可以优 化高炉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炉料下降的速度(平均)
W均
V 24S
式中 V——每昼夜装入高炉的全部炉料体积,m3;
S——炉喉截面积,m2。
或写成
W均
V有有V 24S
'
式中 V有——高炉有效容积,m3;
η有——有效容积积,m3/t。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系数越高,下料速度越快,每吨铁的炉料体积 越大,下料速度也越快。
差和渣量越大时,则P墙摩和P料摩越大,而W有效越小。
应当指出,高炉顺行的基本条件是整个料柱的有效重量大于煤气上
升 不的顺支的撑现力象Δ随P时,都而可且能每在个高局炉部的位某置一,截W面有的效>某Δ一P。局但部高地炉区生出产现中。炉为料此
操作者须仔细观察分析各个仪表的变化趋势,及时进行调剂。
2、ΔP及其影响因素 (1)ΔP的表达式 P67
(2)沿高炉圆周方向
规律:炉料运动速度不一致
原因:由于热风总管离各风口距离不同,阻力损失则不相同,致使 各风口的进风量相差较大,造成各风口前的下料速度不均匀。另外, 在渣、铁口方位经常排放渣、铁,因此在渣、铁口的上方炉料下降速 度相对较快。
(3)不同高度处炉料的下降速度也不相同
规律:炉身部分由于炉子断面往下逐渐扩大,下料速度变小。到炉 身下部下料速度最小。到炉腹处,由于断面开始收缩,炉料的下降速 度又有增加。
8.2 煤气运动及分布
研究煤气运动,目的是了解煤气的运动性质和控制条件,以改善高炉 的冶炼过程。 一、通过软熔带时的煤气流动
在软熔带是靠焦炭的夹层即焦窗透气,在滴落带和炉缸内是靠焦块之 间的空隙透液和透气。 要求:1、高的高温强度。 的焦焦炭炭的,高其温部强分度碳与及本早身气的化反,应产性生(溶C解+损C失O2,=使2C焦O炭)结有构关疏,松反、应易性碎好, 从而降低其高温强度。所以,抑制焦炭的反应性以推迟气化反应进行, 不但改善其高温强度,而且对发展间接还原,抑制直接还原,都是有利 的。
1)风量对ΔP的影响 ΔP∝w 1.8~2.0
降低煤气流速w能明显降低ΔP,煤气流速同煤气量或同鼓风量成正
比。风量又同高炉生产率成正比,这就形成了强化和顺行的矛盾。 问题:是不是考虑到高炉顺行,在生产中我们就不能强化冶炼,采
用大风量了呢?
图8-1 冶炼强度I与料柱全压差ΔP的关系
当冶炼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ΔP几乎不再升高。
3)煤气压力对ΔP的影响 煤气压力升高,煤气体积缩小,煤气流速降低时, ΔP减小,有利于
炉况顺行。同时在保持原ΔP的水平,则允许增加风量以强化冶炼和增
产。这就是当代高炉采用高压操作的优越性。
4)炉料方面对ΔP的影响
首先应提高焦炭和矿石的强度,减少入炉料的粉末。特别要提高矿 石的高温强度,增加其在高温还原状态下抵抗摩擦、挤压、膨胀、热 裂的能力。
它可看作是固体炉料在不熔化状态下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2)用料批表示:
生产中常采用由料线平面到达风口平面时的下料批数,作为冶炼 周期的表达方法。如果知道这一料批数,又知每小时下料的批数, 同样可求出下料所需的时间。
V N批 (V矿 V焦)(1 C)
式中 N批——由料线平面到风口平面曲的炉料批数; V——风口以上的工作容积,m3;
3、非正常情况下的炉料运动
(1)炉料的流态化:由于原料的粒度和密度等性质的差异(尤其是当整粒工作 不好时),此时风量大,煤气量过多,则一部分密度小,颗粒也小的料首先变 成悬浮状态,不断运动,进而整个料层均变成流体状态,故称为“流态化”。
实际高炉在风量很大的情况下,产生局部性的或短暂的流态化还是有可能的。
以上说明高炉中心部分的炉料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着,其运动速 度不仅决定于中心部分炉料的熔化和焦炭中碳素消耗于还原反应而产 生的体积收缩的大小,同时还决定于炉缸中心的焦炭,通过炉缸熔池 从燃烧带下方进入燃烧带参加燃烧反应的数量。所谓炉缸中心的“死 料堆”不是静止不动的,只不过运动速度比风口上方的料柱小些而已。
(1)炉型:炉腹角α减小,炉身角β增大,此时炉料与炉墙摩擦阻力 会增大,有效重量W有效则减小,不利于炉料顺行。(P135图)
(2)料柱高度:随着料柱高度增加,有效重量会增加,但是料柱高 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有效重量就不再增加。当料柱逐渐增高时,料 柱的有效重量系数是不断降低的。
(3)炉料的运动状态:运动态的炉料其有效重量都比静止态炉料的 有效重量大。
即
F=W有效-ΔP
可见,炉料有效重量(W有效)越大,压差ΔP越小,越有利于炉料顺 行。当W有效接近或等于ΔP时,炉料难行或悬料。
注意:F值的大小,对炉料下降的快慢影响并不大。影响下料速度的
因素,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焦炭燃烧的数量,即下料速度与鼓风量
和鼓风中的含氧量成正比。
二、 影响W有效和ΔP的因素 1、影响W有效因素
(2)焦炭中的碳参加直接还原的消耗,占缩小的总体积的11%~ 16%。
(3)固体炉料在下降过程中,小块料不断充填于大块料的间隙以及 受压使其体积收缩,以及矿石熔化,形成液态的渣、铁,引起炉料体积 缩小,可提供30%的空间。
(4)定期从炉内放出渣、铁,空出的空间约15%~20%。 有了空间,炉料就能顺利下降吗?还需要以下条件。
(4)高温区内焦炭运动情况:
主要是指炉芯焦炭的运动。
当渣铁在炉缸内集聚到一定数量后,焦炭柱开始漂浮,这时炉缸中 心部的焦炭一方面受到料柱的压力,一方面又受渣、铁的浮力,使中 心的焦炭经过熔池,从燃烧带下方迂回进入燃烧带,见P87图8-5 高 炉下部炉料运动的模式图。
炉芯焦炭的移动,主要受渣铁的积蓄和排放的影响。在蓄存渣铁期 间,由于液面上升,受浮力作用,沉入炉底的焦炭成为悬浮状。但随 炉缸中未熔化炉料的消耗和渣铁的放出,炉芯焦炭的移动就变得明显; 炉芯部焦炭滞留时间长,其更新周期大约要一周时间。
如炉料粒度相差越大,小块越易堵塞在大块空隙之间,孔隙率ε越小,
为改善料柱透气性,除了筛去粉末和小块外,最好采用分级入炉(如 分成10~25mm和5~10mm两级),达到粒度均匀。
原料做到:“净”(筛除粉末)和“匀”(减少同级原料上、下限 粒度差)。
除此之外,生产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ΔP的变化。例如装料制度方面, 发展边缘气流的装料制度有利ΔP降低,但对煤气的利用不利。
其次要改善入炉原料的粒度组成,加强原料的整粒工作。
一般来说,增大原料粒度对改善料层透气性,降低ΔP有利(图8— 2),但当料块直径超过一是数值范围(D>25mm)后,相对阻力基
本不降低。若小于6mm,相对阻力显著升高,在6~25mm范围,相 对阻力变化不明显,是适于高炉冶炼的矿石的粒度范围。
最后,粒度要均匀。
透气性指数:Q2/ΔP
物理意义:单位压差所允许通过的风量。 透气性指数有一个适宜的波动范围。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说明风 量和透气性不相适应,应及时调整,否则将会引起炉况不顺。所以当 前高炉都装有透气性指数这块仪表,作为操作人员准确判断或处理炉 况的重要依据。
(2)影响ΔP的因素
影响因素可归纳两方面: 一煤气流方面,包括流量、流速、密度、黏度、压力、温度等; 二原料方面,包括孔隙度、透气性、通道的形状和面积以及形状系数等。
3、高炉不同部位处的下料速度
高炉内不同部位,炉料的下料速度是不一样的。下料速度规律:
(1)沿高炉半径
规律:炉料运动速度不相等,紧靠炉墙的地方下料最慢,距炉墙一 定距离处,下料速度最快
原因:这里正是燃烧带的上方,产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这区域 炉料最松动,有利炉料的下降;此外,由于布料时在距炉墙一定距离 处,矿石量总是相对多些,此处矿石下降到高炉中、下部时,被大量 还原和软化成渣后,炉料的体积收缩比半径上的其他点都要大。
三、炉料运动与冶炼周期 1、高炉下料情况的探测与观察
通过探料尺的变化(探料尺工作曲线P70图8—4 ) 通过观察风口情况:观察各风口前焦炭燃烧的活跃情况,焦块明亮 活跃,表明炉况正常,如不活跃,可能出现难行或悬料。 生产中控制料速的主要方法是:加风量则提高料速,减风量则降低 料速。其次还可通过控制喷吹量来控制料速或用控制炉温来微调料速。
8 炉料和煤气运动及其分布
8.1 炉料运动
一、炉料下降条件及力学分析 1、炉料下降必要条件
炉料下降的必要条件是在高炉内不断存在着的促使炉料下降的自由 空间。形成这一空间的条件是:
(1)焦炭在风口前的燃烧 焦炭占料柱总体积的50%~70%,且有 70%左右的碳在风口前燃烧掉,所以形成较大的自由空间,占缩小的总 体积的35%~40%。
正常生产时,连续作业,前后各批料中焦炭负荷一致,即使存在超越现象, 前后超越结果仍维持原有矿焦结构,影响不明显。但当变料时,对超越问题应 加以注意。如改变铁种时,由于组成新料批的物料不是同时下到炉缸,往往会 得到一些中间产品。为改进操作在生产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如改变铁种时,由 炼钢铁改炼铸造铁,可先提炉温后降碱度;与此相反,由铸造铁改炼炼钢铁时, 则先提碱度后降炉温。这样作的目的就是考虑矿石、熔剂的超越现象所产生的 影响,争取铁种改变时做到一次性过渡到要求的生铁品种。
2、炉料下降的充分条件
炉料能否顺利下降还要受力学因素的支配:
式中
F=W炉料-P墙摩-P料摩-ΔP F——决定炉料下降的力;
W炉料——炉料在炉内的总重; P墙摩——炉料与炉墙间的摩擦阻力; P料摩——料块相互运动时,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 ΔP——煤气对炉料的支撑力。
W炉料-P墙摩-P料摩=W有效 (称为炉料的有效重量)
常遇到的流态化现象如炉尘的吹出。流态化又往往造成煤气管道行程,使正 常作业受到破坏。随着风量加大,炉尘量增加是正常现象,但为了减少炉尘和 消除管道行程,应加强原料的管理和寻求合理的操作制度,采用高压操作和降 低炉顶温度,均可降低煤气流动速度,有助于减少炉尘损失,增加产量。
(2)存在“超越现象”:同时装进高炉的炉料,下降速度快的超过下降速度慢 的现象,即超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