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

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

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自然科学学科。

在高中化学中,主要涉及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下面对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必修一:物质的结构一、物质的基本结构1.1 物质的粒子性所有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包括原子、离子和分子等。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是由一定数量的原子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粒子。

1.2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这取决于微观粒子的排列和运动情况。

在固体中,粒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有序排列;在液体中,粒子间的间距较大,无序排列;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间距很大,完全无序排列。

1.3 物质组成与性质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不同的化学物质存在于微观粒子的不同结构和排列方式,所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大多不具备这些性质。

二、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2.1 物质的转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化学物质消失,新的化学物质生成。

例如,当纯净的铁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氧化铁。

化学反应中需要考虑物质的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是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方式。

2.2 物质中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吸热的过程称为吸热反应,放热的过程称为放热反应。

这些能量变化可以用于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过程。

必修二:化学反应一、离子反应1.1 离子的概念和性质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正离子为失去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为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离子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会相互吸引,并形成化合物。

1.2 离子反应式离子反应式是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离子溶液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会出现离子的交换和重新组合。

1.3 离子的析出与溶解在一些离子溶液中,会出现固体离子的析出或溶解现象。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学习的基础,它们涵盖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

一、必修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存在于核心外围。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可以按照周期表进行分类。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新的物质。

4.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方式,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律进行排列。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并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稳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定量指标,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以及反应的强弱。

2.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特征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

4.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电解是指将导电溶液中的离子分解成原子或分子的过程,而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三、知识点应用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 定量计算:定量计算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以及反应条件的关系。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质的量比、生成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限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操作技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和原子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电离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酸碱和盐: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碱滴定和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性质和命名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反应和提取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电化学和化学电池:
电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电池和电解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烃类、醇类和羧酸的性质和反应聚合物和化学能:
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2)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3)3、物质的鉴别 (4)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5)三、化学计量 (6)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一、物质的分类 (7)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7)三、胶体 (8)四、离子反应 (1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6)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16)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6)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7)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8)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9)一、分类 (19)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20)(一) 硅及其化合物 (20)(二) 氯 (20)(三) 硫、氮 (21)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3)一、原子结构 (23)二、元素周期表 (23)三、元素周期律 (23)四、化学键 (24)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5)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5)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6)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2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27)一、烃 (27)二、烃的衍生物 (29)三、基本营养物质 (30)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31)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3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3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当我们升上高一的时候,要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化学知识,这两个部分知识是我们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汇总,推荐文档
必修 1 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 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 Na2CO3 (或 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 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3 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 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 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 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 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 NaCl 和 KNO3 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 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 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 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 6.02 ×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 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6.02 X1023mol-1 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源转化的科学。

化学必修一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烧煤时,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或离子取代一种化合物中的元素或离子。

例如,用锌粉取代银盐中的银离子,得到金属银。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氧化物和金属。

二、离子与离子反应离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离子有阳离子(带正电荷)和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与离子反应,也称为离子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一种常见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能导致溶液的电导率增大。

1. 阳离子与阴离子反应: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结合成氯化钠晶体。

2. 阳离子与配位阴离子反应:阳离子通过配位键与阴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例如,铜离子和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四氨合铜离子。

三、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正反应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等。

当平衡时,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影响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体系中各个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值。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物质电子转移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剂接受电子并减少,还原剂失去电子并增加。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参与能量转化和电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元素中同位素的质量平均值,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质量与碳12质量的比值。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化学反应可发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光照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化物的反应等。

6.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

必修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溶液的溶解度和溶液类别: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反应时,生成水和盐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4.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反应。

5. 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生盐。

6. 金属活动性:金属活动性可通过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速度的快慢来判断。

7. 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非金属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Mm=NA N =Vm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

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世界、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物质的分类方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三态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混合物则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具有可变性和不均匀性。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是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学会了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平衡反应方程式的解法。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在化学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包括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酸碱中和反应、化学平衡等。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了解溶液性质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定义、浓度的计算和溶液的稀释方法。

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量度。

稀释是通过加入溶剂来减少溶质的浓度,可以根据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稀释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酸是指能溶解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溶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羟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金属的反应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2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2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33、物质的鉴别4二、常见事故的处理5三、化学计量6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7一、物质的分类7二、分散系相关概念7三、胶体8四、离子反应1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6一、金属的物理通性:16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6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7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8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9一、分类19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20(一)硅及其化合物20(二)氯20(三)硫、氮21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3一、原子结构23二、元素周期表23三、元素周期律23四、化学键24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5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25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6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27一、烃27二、烃的衍生物29三、基本营养物质30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31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3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3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NaCl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NaCl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I2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NaCl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O2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形管常用冰水NO2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必修一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基础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很多基本的知识点,其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初中阶段的基础阶段。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化学知识点。

必修一:物质的结构1.1 物质的分类在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例如氧气、氢气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例如空气、海水等。

1.2 原子的结构了解物质的分类后,我们就需要学习元素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1.3 元素周期表在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还要了解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了解元素的性质、周期趋势和化合价等相关知识。

必修二:化学反应2.1 化学反应的类型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要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形式,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化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从一种化合物中取代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的反应。

2.2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物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描述化学反应。

2.3 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氧是最常见的氧化剂,而金属是常见的还原剂。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知识总结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元素周期律1。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2。

碱金属元素阳离子中失电子数为+1价,其余元素为0价;酸根阴离子中得电子数为-1价,其余元素为0价。

2。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越来越重,副族越来越轻。

元素的序数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故元素的性质常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

主族元素形成离子时,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是成反比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副族元素。

4。

从主族元素过渡到周期表中下一个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且周期表上的位置由左向右依次递减。

3。

对比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镁>铝>铁>硅>铜>锌>铝>锡>铅>铍>钙>镁<铝<铁<铜<铅<锌<锡<钛<钒<铬<钨<锰<金<银<铂<钯<铂<铑<钌。

4。

判断下列说法中是否正确。

5。

若某元素从甲地运往乙地时,要求在1000千米路程内平均每隔100千米放一个标有该元素符号的容器,则容器的间距至少应为_米。

【解析】分析题意,由标有相同元素符号的两个空容器a、 b间的间距公式R=aRb, a、 b两地距离为1000千米,由题意可知a为放有该元素容器的最小单位容积,而b放入容器后,会压缩b的体积,所以要保证每隔100千米放一个装有该元素容器的最小单位容积,即至少需要1000千米×100/(100×b) = 10,故答案为: 10。

5。

用“◎”表示水中氢离子的个数,用“□”表示氯离子的个数,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6。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只有一种元素变多种元素,其中__种元素没有变化。

7。

钾、钠、镁、钙、钡、锌、铬、铅、铁、锡、磷共13个元素,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

8。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五位为_能大量获得电子,所以排在它们后面的金属活动性一定小于__。

9。

关于物质的“三态”,正确的是__,三态物质都能导电。

10。

化合反应中只有加成反应中某种元素原子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一)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

例如,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剩余的药品和实验废弃物。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

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3)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水要下进上出。

(4)萃取和分液: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分液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 0012 kg C-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²³。

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单位是 g/mol。

在数值上,摩尔质量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是 L/mol。

标准状况下(0℃、101 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

4、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 mol/L。

(三)离子反应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基本概念。

其次,化学中的原子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对于我们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化学中的化合物和元素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式结合而成的物质,而元素则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我们需要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以及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等内容。

最后,化学中的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化学反应速率则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速率。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涉及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合物和元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化学学习,努力掌握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未来铺设成功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3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

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 、Mg 、Al单质非金属:S 、O 、N酸性氧化物:SO 3、SO 2、P 2O 5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氧化物:Al 2O 3等纯 盐氧化物:CO 、NO 等净 含氧酸:HNO 3、H 2SO 4等 物 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 3、H 2SO 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化 一元酸:HCl 、HNO 3 合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 物 多元酸:H 3PO 4强碱:NaOH 、Ba(OH)2物 按强弱分质 弱碱:NH 3·H 2O 、Fe(OH)3碱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 -数分 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 2CO 3盐 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2(OH)2CO 3溶液:NaCl 溶液、稀H 2SO 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于10-9m )径在10-9 ~ 10-7m ) 径大于10-7m )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