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学案: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1)(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

一、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错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

(1)错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自我探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1)产生原因:错误!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问题表现:农业错误!生态环境退化.例如错误!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错误!盐碱化和错误!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与重点

[自我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

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

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

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

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

答案B

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

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

答案D

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

为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

2.自然条件:

自然要素表现影响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

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

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

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

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

害的影响

地形

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

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

条件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

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利于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

提示:不是。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

(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

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 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 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 虫生存和繁殖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 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 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右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 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 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 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 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目录
CONTENTS
01
商品粮基地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商品粮基地是指粮食生产条件较 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 粮较多,以提供商品粮为主的农 业生产基地。
特点
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水利 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粮食生产专业化、区域化、规模 化。
启示意义及可借鉴之处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 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
加大科技投入
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对农业科技 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 位的技术、信息、金融等服务。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情况
农业科技应用
商品粮基地注重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应用,包括新品种选育、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农业科技推广
商品粮基地通过示范引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广给广大农民,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商品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 区域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 区域

锦州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学案

课题4.1区域农业发展总第_1.2_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习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学习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A耕作制度:年熟(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气候,B生长季节:月冬季,夏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作物品种:作物无霜期由南向北部依次,D农事活动:播收。年降水量毫米。

(2)地形条件:包括,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条件:和土广泛,土层深厚,含量高,肥力,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为农业提供、等生产资料

(1)工业:工业基础好

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拉动本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3)人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和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大农业生产区域,依据是、、和及

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商品粮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

1)

2.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2)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1)产生原因:,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问题表现:、、、和等。

2.治理发展

(1)治理原则:从改善入手,坚持、与、相结合,坚持、的统一。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全章节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全章节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

(二)地形和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

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教学设计1: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教学设计1: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教学背景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表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优势)、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对比(第一章长三角、松嫩平原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分析区域特征、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我校学生还具有绘画的特长。不足: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

(三)教学方法和媒体

以启发教学为主的学案教学。依据上节课对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的分析,本节课对东北地区的三个农业生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这三大方面展开的。利用学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和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本节课板书采用的是框架式,把区域农业的分析思路清楚地呈现给学生。为了强化学生对区域农业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在最后环节,选取了研究“北京市的农业发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资料和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研究,学会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4.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4.1.2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4.1.2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

第四单元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三大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

3.学会总结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4.应用相关知识分析三峡工程、三江源地区、浦东开发以及太湖流域等热点问题。

【重点难点】

1.了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三大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

3.应用相关知识分析三峡工程、三江源地区、浦东开发以及太湖流域等热点问题。

【自主学习】

(一)上游地区

1.开发重点:坡度大,河流落差大,_____资源开发成为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

⑴,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

⑵发电:将是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⑶航运:加深、加宽游航道,改善航运条件。

⑷供水: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南水北调线调水以及库区水道养殖、旅游。

3.存在问题:⑴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⑵森林植被破坏,引发。4.整治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⑴加强长江和水源的建设,实行、、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现保护性经营和开发。(二)中游地区

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2.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主要有

3.工业:以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4.洪灾——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首先是自然因素①

(主要在荆江河段)②另外,长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速度快、水量大也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是人为原因(加剧作用)首先由于,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①使得流域;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材料“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 3.69 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

思考: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袁隆平院士也确信过去的饥荒不会再发生,那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下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板书)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讲授新课】

师:你知道哪些粮食作物?

生:(可能的答案)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

出示图片及资料:“资源供需平衡与失衡示意”

师:回顾资源安全问题——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也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阅读课本,说说什么是粮食安全?

生:(可能的答案)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师: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从粮食生产到我们的饭桌上各个环节都是安全的。

出示图片“影响粮食安全的四环节”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及农业进展方向

教材第66页活动

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

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农业发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掌握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地区各类农业区的生产状况。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主干知识梳理】

(一)读图4.1和4.3

◆东北地区包括些省份。

◆东北地区的地形都有哪些?

(二)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 A耕作制度:年熟

(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气候, B生长季节:月冬季,夏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C作物品种:作物

无霜期由南向北部依次, D农事活动:播收。

年降水量毫米。

(2)地形条件:包括,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和土广泛,土层深厚,含量高,肥力,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邻近辽中南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等生产资料。

(2),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一方面使农业经营规模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的发展。

思考:读图4.4和4.5: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影响东北自然条件南北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东北地区东西向积温的分布规律是? 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主导因素是什么?

(三)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大农业生产区域,依据是、、和及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共5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共53张PPT)

气候:东北地 区大部分属于 温带湿润、半 湿润季风气候 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基 本可满足一年 一熟作物的需 求
完成P61思考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 系? 点拨: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 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 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 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 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 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 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 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 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 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 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 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 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 情。
B
C
A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 区
畜牧业区
耕作农业区
分 布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3

★课前自主学习案★

【考纲呈现】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自主预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气候、地形、土壤)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工业基地、交通、开发历史)(自主课程P175)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地区、主要作物及分布):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地区、主要树种、特产及分布):

(3)畜牧业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种及分布):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重要地位、生产的突出特点?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问题及影响:(自主课程P175)

2、发展方向及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自主课程P175)

五、区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自主课程P177)

【预习检测】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高中地理(必修3)提分考点6 区域商品粮基地建设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3)提分考点6 区域商品粮基地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三精考点系列之最拿分考点系列地理必修3

考点6 区域商品粮基地建设

区域商品粮基地建设

★★★

○○○

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

(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2)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

(3)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

(4)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2)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黑土肥力很高;

(4)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

(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3.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1)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3)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见下表

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水稻、玉米、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单产较高;机械化水平高。

4.东北商品粮基地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作的实施,东北地区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受到限制。

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东北地区种植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2.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1~3题。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D.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节省土地

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答案 1.B 2.C 3.B

解析第1题,增产率是2003~2012年的增产量与2003年产量之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稻谷、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6.9%、27.2%、39.4%。贡献率为各作物增产量与粮食增产总量之比,计算可知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故选B。第2题,东北地区适宜玉米和大豆生长,且土地资源丰富,该地进行这种调整的规模可能最大。故选C。第3题,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导致低产作物种植规模缩小,加剧低产作物的供需矛盾。如大豆大量被玉米取代,会导致大豆更加短缺,加剧大豆供需结构的不平衡,B不正确。

探究点二农业发展方向

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________区为林业和特产区,________区为畜牧业区。(填字母)

答案B C

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湿地(沼泽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3.简要说明D区农业发展的举措。

答案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⑥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1.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