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步骤
日本侵华过程
卢沟桥事件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 七事变),开始全 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 攻华北。
铭 记 历 史
全绝 兵 沟 七 面后 失 桥 月 侵, 踪 以 七 华即 , 北 号 战炮 要 举 当 争轰 求 行 夜 由宛 进 军 , 此平 入 事 驻 开城 宛 演 丰 始, 平 习 台 。攻 县 。 日 击城日军 卢搜军一 沟查借个 桥‘口中 。遭一队 日到名在 本拒士卢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13
重要战役
战役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
影响
.
。
勿 忘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 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 国 进入了抗日战争 耻
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 胜利。 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 次成功范例 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 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 出名的战役。
平型关战
1937年9月中旬
忻口战役 台儿庄战役
1937年10月1 3日至11月2日 1938年3月
铭 记 历 史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 日
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 步伐
概述:日本侵华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是战略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 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37.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
以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灭亡全中国。
(图:抗战前夕1937)二、第二阶段: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
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
于是了改变战略方针,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将其军事打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日本内阁38年11月.30召开御前会议,决定了"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大本营颁发了《大陆命令第241号》。
在对中国政、军两个方面作出新的方针与决定。
政治:提出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其核心内容是"日、满、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项原则。
军事:决定了"确保占领地区,促使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的阵势,努力扑灭抗日的残余势力"的方针。
12月22日,近卫第三次发表声明(1.16,11.3)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投降的"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
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公开叛国投敌。
(图:南京伪政府成立仪式;图:汪精卫夫妇的石像)三、第三阶段: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底战争相持阶段的中期。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2月9日国民党对日正式宣战。
于是,中日战争进行四年以后,具有讽刺意味地终于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日本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和对沦陷区的掠夺。
日本侵华史实
日本侵华史实第一次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朝鲜半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
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
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不久,辽东半岛陷落。
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
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名称平壤之战地点平壤时间1894年9月15日参战方中国;日本结果日本获胜参战方兵力清军:约15,000人日军:约16,000人伤亡情况清军阵亡约2,000、负伤约4,000日军阵亡约1200,负伤约500主要指挥官叶志超,左宝贵;野津道贯名称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地点黄海大东沟海域时间1894年9月17日参战方中国(清),日本结果北洋水师失利,失去黄海制海权伤亡情况北洋死伤八百余人日本三百人日军指挥官桦山资纪、伊东祐亨、河源要一清军指挥官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名称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参战方中国,日本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参战方兵力清军630,000人日军240,616人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主要指挥官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佑亨第二次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oxer Rebellion)地点中国北部时间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参战方日俄等八国联军;清朝、义和团结果八国联军获胜,签订《辛丑条约》参战方兵力50,255人(联军)50艘军舰8万人清军,10-30万义和团伤亡情况600-2500人(联军)1.5-2万人(清军)主要指挥官西摩尔、瓦德西、载漪、荣禄背景义和团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租界第三次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由于内外因素的结合,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着极大困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日本的侵略和侵占。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1.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权益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被认为是中国的屈辱,因为其中规定中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割让朝鲜半岛及台湾。
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活动的首次合法性。
2.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名,越过边界攻击中国东北的沈阳。
日本军队先后挑起了“华北事变”和“淞沪会战”,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3. 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侵略者逐步推广日本文化、教育和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被日本人的文化和思想所占领、置换和扭曲。
而日本的侵华政策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在日益进行改变及不断的腐蚀下缓慢去向。
4.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本在中国北部发动了全面战争。
8月13日,发起真正的全面入侵和侵华,南京遭受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
这次战争被称为“八一三”事变,在此之前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意味着一场长达8年的抗战,这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霸权主义的入侵。
5.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日本在原子弹的威慑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
在此过程中,中国付出沉重的代价,日本在中国留下了无数的战争伤痕以及难以计数的失去。
到1945年,日本已完全退出中国本土,这也是战时最重要的收获。
总之,日本在中国侵华时间长达14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打击。
然而,在这个严峻的负面历史岸,中国人民以前瞻性和勇气战胜了强敌,防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建立了新中国的基石。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日本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以“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扩军备战,逐步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
它企图征服东亚,称霸世界。
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始终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朝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兵船;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爆发了甲午战争,政府战败,接受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条件。
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达两万人,约占关内联军总数的40%。
它还以军事威胁来索取巨额赔款和在京山铁路沿线的驻军。
1914年8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派兵侵入我国山东省,占领原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山东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变山东省为日本的殖民地。
1915年1月,日本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从政治、军事、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永远占领我国东北和山东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回到东方,进行争夺殖民地、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
这期间,日本不得不调整其侵略政策,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丝毫未变。
1927年,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回顾和确定对华政策,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
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
该文件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
日本政界就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东北。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详尽地暴露出了日本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
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乃至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所确立的基调而全面展开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路线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路线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柳条湖事件,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次侵略行动。
这个事件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重要标志,也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进一步扩张势力的起点。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路线。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内经济困难重重。
为解决经济问题和争夺资源,日本帝国主义开始积极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将目光转向其亚洲邻国,以谋求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二、对满洲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作为实施侵华战略的重要目标。
满洲地处中国东北,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对日本的工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日本秘密组织"关东军"在满洲进行多次渗透和策划,最终在九一八事变中占领了沈阳等地。
三、侵略战争的扩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进攻,实施全面侵略。
他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控制了中国东北的经济和政权。
随后他们又发动了淞沪战争、华北事变等一系列战争,企图将中国完全置于其控制下。
四、对华北的占领日本在侵略的过程中,将目标转向了中国的华北地区。
他们先后侵占了北平(今北京)、天津等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并将之改为殖民地和伪政权的所在地。
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侵华的严重性和威胁。
五、对中国其他地区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向中国其他地区扩张。
他们先后进攻了上海、南京等地,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的侵略行为之残暴和野蛮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路线总结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起点,标志着日本对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而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推进侵略,在于他们对华扩张的策略和手段上。
首先,日本利用不同战争手段逐步切割中国,将其分割为一片片的殖民地和伪政权,以此削弱中国的整体抵抗能力。
其次,日本采取了残暴的战争手段,通过暴力、屠杀等恐怖手段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一、日本侵华的原因以及动机十九世纪初期,当中国仍沉浸于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美梦中的时候,西方殖民者来到了尚未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开化”的日本。
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以及当时的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显出了日本对外开放的政策倾向,结束了日本两百多年来闭关锁国的政策。
1868年,日本开始了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明治维新,开始了向西方学习而“富国强兵”的道路。
当日本开始资本主义的大幅度发展的时候,国内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
由于日本国面积小,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当时的东京还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于是日本人认为日本并不适宜他们居住。
而在当时的中国,才经受过西方国家的洗劫的清朝显得似乎相当的弱小,在历次的战争中西方殖民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激发了日本的野心,迫于缓解日本的国内矛盾,于是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富饶但是并不强大的中国--他们眼中的天堂。
二、日本对于整个战争的期望日本当然是有野心的,他们的目的不只是中国,在对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他们的长远打算是征服世界,他们发现了对于世界的侵略扩张道路—若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若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第一步的行动,开始了发动侵华战争的策划。
《田中奏折》中提出了日本侵略行为的总战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三、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步骤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日本开始了对华侵略战争。
在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国台湾。
日本为了侵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侵略计划。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政权更迭,西南强藩少壮军人拥戴天皇,执掌朝政,鼓吹‘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69年日本函馆战争尚未结束,维新重臣木户孝允等就制订了侵略朝鲜的计划。
1871年,另一个狂热分子西乡隆盛也鼓吹‘征韩’。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3.军事入侵 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 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
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 范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九一八小调》
步骤: 1.《田中奏折》为侵略谋划了版图
2.马关条约 侵略,从抢钱、抢地开始 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 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万万两
后来又有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
那么~~问题来了。。。
二万万+三千万= 当时清廷3年的财政收入
!!!!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 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 ——马关条约
自然原因: 土地贫瘠,资源有限
经济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急需扩张
背景:
历史原因: 日本自古就有侵略政策
现实条件: 日本与德意组成轴心国
“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 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 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 ——丰田秀吉
日本侵华过程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总结 ·· ·
勿 忘 国 耻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牢记历史,勿 忘国耻。。。 学会用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不要 迷失于过去的过错,
铭 记 历 史
更重要的是去吸取教训,去弥补过 失,促进自身的发展。
·· ·
。 勿 忘 国 耻
谢谢观赏
铭 记 历 史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1942年5月日军5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日本侵华过程简史
日本侵华
血淋淋的历史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1942~1945年
1942年5月,日军5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1943年秋,日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疯狂扫荡87天,屠杀中国 村民700多人,烧毁房屋5000多间。 1944年 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地。 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 12月,日军攫取了大陆交通线。 总结: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 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 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
含义: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 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 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
结果 :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 的胜利而告终。
铭 记 历 史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日本侵华战争过程
读课本1,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哈尔滨。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爆发原因:(1)日本方面:A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B经济危机的打击,对外战争寻求出路。
(2)国际方面:经济危机,无暇东顾;推行绥靖主义政策。
(3)中国方面:国共对峙,中国国内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也无心北顾。
3,事变后各方的态度:(1)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A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3个月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B材料二:政府现在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C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D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秘使徐世英赴日本谈判。
徐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请问: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2)国际联盟:变中国东北为帝国主义共管的殖民地。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的号召。
并且在行动上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2)东北义勇军:“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
宁叫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东北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3)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5影响:对日本:增强势力,侵略气焰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世界:和平受威胁,法西斯战争事变起因: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提纲:战略意图1、侵略传统、疯狂扩张2、经济危机,转移视线3、军国主义,妄图称霸4、利用内战,侵略中国主要步骤1、勒索巨额赔款2、疯狂扩军3、占领国土4、掠夺资源,榨取劳力摘要:当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我们会看见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血泪史。
一百多年前,日本早已开始蓄谋侵略中国,从甲午海战到“七七事变”,日本正一步步想方设法蚕食中国领土,掠夺中国宝贵的资源。
如果我们想更深层次的了解日本侵华战争,莫过于从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两个方面来阐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记这段历史,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再让这历史悲剧再次上演。
正文:从日本出兵侵略中国领土算起,已经有130年的历史,130年前日本出兵侵略中国台湾,揭开了日本侵华的巨大黑幕。
虎视眈眈的日本,早已对当时富有的中国存有野心,正悄悄的,一步一步的预谋统治中国。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在一百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凭借着中华民族那不朽的凝聚力和不屈的精神,中华民族又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再一次崛起。
而这飞速的发展刺激着某些日本右翼势力的神经,他们见不得中国的强大,总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下绊子。
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其右倾趋势令人发指,他的种种言行都赤裸裸的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色彩:扩充军队,钓鱼岛“国有化”,参拜靖国神社,解除武器禁运,扩大自卫队权力等等。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应当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教训,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战略意图:1.侵略传统,疯狂扩张日本基于本国侵略传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
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
且日本因地少人多,再加上土地贫瘠,资源缺乏,地震频发,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侵略战略,试图彻底占领中国。
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抗战中所采纳的侵略战略及其影响。
一、积极的战略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抗战初期采取的主要战略是积极的进攻。
他们迅速占领了沿海城市,并以其壮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中国开展了猛烈的进攻。
此举旨在迅速击垮中国军队,占领重要的区域,确立自身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二、分化与游击战战略面对中国军队的持续反击和游击战争的困扰,日本帝国主义转变了战略策略。
他们采取了分化和残暴的手段,试图瓦解中国的抵抗力量,并削弱中国抗战的战斗力。
日本帝国主义分化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挑起内战,以削弱中国的团结与抗战信心。
同时,他们推行了“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残暴对待中国民众,试图压制其抵抗情绪。
三、经济侵略战略为了支持中国抗战及满足其自身的战争需求,日本帝国主义实施了广泛的经济侵略战略。
他们不仅掠夺中国的资源,关闭中国的工厂,并强制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陷入经济困境。
此外,日本还通过建立伪政权,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体系,加强其对中国的控制力度。
四、心理侵略战略除了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侵略,日本帝国主义还采取了心理侵略战略,试图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斗志。
他们通过操纵媒体,散布虚假的宣传,歪曲历史,蔑视中国文化,并鼓励中国人民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这一系列手段旨在使中国人民感到绝望和无力,削弱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五、抵抗与胜利尽管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各种侵略战略,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也凸显了日本侵略者在这场战争中战略上的失败。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战争的战略部署与中国的抵抗计划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战争的战略部署与中国的抵抗计划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次侵略行动。
此次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引发了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国进行抵抗的计划。
一、日本的战略部署1. 沦陷区的建立与控制日本侵略的第一步是在沈阳占领东北三省,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随后,日本扩大了占领区域,包括中国其他北部和东部的城市和地区。
通过建立傀儡政权和协议,日本试图稳固其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为进一步侵略做好准备。
2. 铁路和交通线的建设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侵略地区,日本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和交通线路。
这些交通线路不仅用于快速调动军队,还用于掠夺资源,并将侵略所需的物资运输到前线。
通过修建这些交通线路,日本在占领区域内建立了紧密的物资流通网络,便于其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3. 军事区划和军队调配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部署包括军事区划和军队调配。
日本将侵略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军事管辖区,分别设置并驻扎了大量军队。
这样的部署使得日本能够有效地控制被占领地区,挫败中国的反抗,并有能力应对其他外部威胁。
二、中国的抵抗计划1. 组织抗日统一战线中国面对日本侵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组织并加强抗日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其他抗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并努力将抗日斗争推广到各个领域。
此举旨在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实施有效的抗日战略。
2. 游击战与地方抵抗中国在面对日本侵略时,采取了游击战和地方抵抗的战略。
中国军民组织了大量的游击队,利用地形和地区优势,对日军进行了持久而有效的抵抗。
地方抵抗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骚扰和削弱日本占领力量。
3. 国际援助和外交抗争中国寻求国际援助和外交抗争,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向各国讲述日本侵略的真相,并请求援助。
此外,中国还派遣了外交使节,争取各国的政治和军事支持,以形成对日本侵略的国际联盟。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九一八事变,又被称为“沈阳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侵略军向中国东北沈阳发动进攻的事件。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日本侵略战略与计划的角度来探讨九一八事变的背后。
一、前期策划与准备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试图通过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计划和政策。
1. 《北方细菌战计划》1931年,日本陆军制定了《北方细菌战计划》,该计划意在利用细菌战来攻击中国东北地区。
日本秘密派遣了一支细菌战部队,将沈阳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试点,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行动。
这也成为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奏。
2. 《桂战争计划》为扩大对中国的控制范围,日本军部开始筹划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
1931年,他们制定了《桂战争计划》,计划发动陆海空三线并进的进攻,通过机动快速的战术来摧毁中国军队,迅速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
二、实施过程与步骤1. 乘机挑起事端日本在沈阳和东北地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间谍网和潜伏组织,以便在实施计划的时候获取情报并引导局势。
九一八事变当天,日本军队炸毁了位于沈阳的日本铁路,事后宣称是中国士兵的行为,借此事件来合法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进攻。
2. 实施全面进攻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军队开始了对沈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全面进攻。
他们采取了分步骤行动的策略,先是占领了沈阳,然后通过陆路和水路向东扩张,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三、日本的侵略战略目的1. 控制东北资源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对于日本来说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通过控制东北地区,日本可以直接支配这些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强其在亚洲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 确立对华政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来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他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导致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发动的一起挑衅事件,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的战略转变,为后来的全面战争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日本的侵略动机、战略目标以及在中国实施的具体行动等方面来阐述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略。
一、日本的侵略动机1. 欲获取资源与市场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为了满足其工业发展和经济扩张的需求,日本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
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众多的市场。
因此,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获取其资源和市场,以支持日本的经济发展。
2. 实施大东亚共荣圈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概念,宣称以日本为中心,统一亚洲国家,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然而,这一理念实质上掩盖了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野心,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这一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
二、日本的战略目标1. 占领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
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中国东北,控制这些资源,并削弱中国的工业实力和抗日能力。
2. 建立傀儡政权日本希望在中国建立傀儡政权,以实现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控制。
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东北地区划为伪满洲国,并安插傀儡执政。
3. 分裂中国,弱化中央政府权威通过实施分化策略,日本希望削弱中国的统一和集权,使中国形成割据局面,降低中国的抵抗力和统一力量。
三、日本在中国实施的具体行动1.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发动的铁道爆破事件,在事变后,日本声称中国军队袭击了日本的铁路,借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提供借口。
日军随后迅速占领了沈阳等重要城市,并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全面侵略。
2. 傀儡政权的建立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安插傀儡执政,以实现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
3.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是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攻路线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攻路线路线:自东北向南沿东南沿海深入,再逐渐向西进军,以配合东南亚日军北上。
1937年日军已割占东北大部分地区,全面侵华时,主力军自东北地区突进河北,山东,山西。
登陆部队自上海强攻,迅速袭占华东地区。
国民党控制:华北地区,中原地区,西南云贵地区,湖广大部分,福建,山陕部分地区,西藏,新疆南部。
共产党控制:陕北及南北方山区的根据地。
国民党以政府的单方面力量,进行军团规模的常规军事行动,为正面战场。
共产党以敌军事线之后的游击战为主,大力发动人民的力量,为敌后战场。
扩展资料: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从1874到1945日本侵华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累积人数至少达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日军侵华路线图
陈奕斐6.2班“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1931年6月26日:日本借口"中村是件"向国民党东北当局发出威胁,集结东北日军于沈阳。
9月18 日:夜十时二十分,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沟自行炸毁南满铁路,进攻北大营,制造武装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9月19 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就柳条沟是件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正抗议。
日军占领沈阳、长春等地。
10月:日军轰炸锦州。
11月6 日:日军猛攻嫩江桥,马占山率部抵抗。
11月8 日:土肥原策动"天津是件",组织汉奸便衣队大肆骚扰,制造混乱局面。
11月19日:日军占领龙江,马占山退克山。
11月23日:日寇开始进攻锦州。
1932年1月2 日:日军占领锦州。
1月12 日: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全面展开,日军多门师团开始大讨伐。
1月28 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上海事变",中国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
2月2 日:日军在上海发起总攻,英、美、法、意、德五国公使照会中日两国,提议划上海为国防共管"中立区"。
3月23 日:中日两国举行上海地区停战谈判。
4月5 日: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签字。
7月18 日:日军侵犯热河。
9月15 日:日满签订《日满协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17日,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
9月16 日:日军驻抚顺守备队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中国群众三千多人。
11月21 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反对国联报告书,谓"中国不成为国家","满洲本非中国所有"。
12月8 日:中日两军于山海关发生冲突。
1933年 1月1 日:日军进攻山海关。
7月7日:夜,日军向宛平县城射击,史称"卢沟桥事变"。
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30日北平、天津失陷。
8月:日军侵犯南口、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邯郸铁路沿线地区。
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满洲开拓团”
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满洲开拓团”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满洲开拓团”“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逐步占领中国东北,“移民满洲”一直是日本军政两界以及民间舆论所热烈讨论和期望的问题。
1932年1月,关东军统治部在奉天召开“满蒙”法制及经济政策咨询会议,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移民满洲”问题。
会后,关东军统治部制定了《移民方策案》、《日本人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
这些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在10到15年的时间内,分别向中国东北移入武装的“屯田兵制移民”1万人和“国防移民”10万户;“屯田兵制移民”须优先选择“满洲”驻屯军退伍兵,把具有军队组织和纪律和屯田兵制移民作为“移民满洲”的尖兵。
1932年10月,在有“开拓团之父”之称的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的亲自策划之下,493名日本武装移民进驻牡丹江永川镇,第二年建成“弥荣”和“千翔”两村庄,成为入侵中国东北的第一个移民团。
也是在这年10月,关东军正式出台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
根据这个方案,移民团在中国东北的主要职能是:“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势力,充实日满两国国防、维护满洲国治安,并建立以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也就是说,移民团”负有巩固“国防”、维持治安、文化侵略等多重军事和政治功能。
这一《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还将移民的具体方案定义为“特别农业移民”,方案规定:“特别农业移民是以退伍军人为主体,在警备上相当屯田兵制组织,具有充分的自卫能力。
”换言之,移民团是一个准军事组织,是关东军的重要补充。
根据上述方案,1932至1936年期间,日本一共向东北进行了五次“实验移民”。
有鉴于“实验”的成功,1936年8月25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将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决定向中国东北“二十年移民百万户”,即:“向满洲输送内地农业移民,以大致二十年迁入约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其计算方法按每户农业移民的家庭人口为5人计算,计500万人。
日军侵华时间路线顺序
日军侵华时间路线顺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沈阳。
1932年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
至此,日本已经实现了“大陆政策”的第三步:进军满蒙,所以接下来迫切要求实现第四步:灭亡中国。
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海军第一外遣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率领海军陆战队偷袭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即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
我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反击,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准备占领华北。
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月31日,中日《塘沽协定》签订后,国民革命军撤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企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月5日,日本提出“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发生兵变,日本军部成为领导者,日本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形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接受了宋庆龄等提出的《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否定了汪精卫提出的坚持剿共政治方针。
4月16日,日本四相决定了《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终于撕下了无耻的嘴脸,全面挑起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月29日,北平失陷,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7月30日,天津失陷。
我国北方多是高原和平原,南方则是丘陵和山地,有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国民政府决定主动出击,将战线抽转为为东西作战,因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有利于长期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保卫战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疯狂的侵 华战争。软弱的清政府战败议和,第二年3月23日(1895 年4月17日),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其中正约第二款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上旬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 在近半年的浴血奋战中,台湾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 部悲壮的爱国主义史诗。轰轰烈烈的武装反割台斗争虽然 失败了,但它却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据日本官方公布 的数字,在台湾被击毙和病死的日本官兵,包括北白川能 久亲王和山根少将在内,共5000余人,重伤者1500余人, 另有21000余人回国治病,5200余人留台治疗,总计损失 35000余人,占侵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援朝清兵进入朝鲜
【第一次中日战争】即【日清战争】
►
►
►
► ► ►
►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 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 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 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内容是 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 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 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 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 端,发动侵略战争。 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 ►
►
日俄战争 1904-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 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 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疯狂推行 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大陆政策”。这样,就同沙皇俄国推 行的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独占亚洲、称霸太平洋的“远东政策” 发生了尖锐矛盾。《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 了沙俄的不满,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 合法、德对日施压,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对此,日本怀恨在心, 伺机报复。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还辽有功”为借口, 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 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而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 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 至此日俄战争的开打迫在眉睫!
►
侵 华 战 争 步 骤
日本的大陆政策 即 【日本的野心】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
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 总方针。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不甘处
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 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 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 月的淞沪会战。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 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 进逼太原。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 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 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 (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 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济南事件 【济南事件】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日 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 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 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 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 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九一八事变 日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 柳条湖附近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 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 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 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 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 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 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 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
►► ►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议和活 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 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 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 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 《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 展期专条》两款。 继马关条约的协定清政府须向日本赔款两亿两白 银并割让 辽东 台湾 澎湖 三地给日本!值得注意 的是:后来中国政府又以4000万两白银的价钱在 俄罗斯的干涉下 从日本手里赎回了 辽东地区.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 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 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 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 : 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 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从1894年的7月至1895年的3月。经过了7个多月的浴血奋战, 中国军队以4万人的牺牲代价斩杀日寇2万7千人!清朝官兵 虽英勇奋战但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最终甲午战争画上了悲壮的 句号。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 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 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 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 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 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日渐强盛,军国主义盛行,对外 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略步骤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 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 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中国 对它影响深远!
日益腐朽的 大清帝国正 做着天朝上 国的迷梦; 而此时,世 界变化如此 之大!
►勿忘国耻,
►
振兴中华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 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 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 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 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 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 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发动了侵略中 国东北的战争。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 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 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 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 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 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 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
►
►
俄国因国内爆发革命在加上远东地区8万士兵死于对日作战, 军费开销高达十几亿卢布各部队也被打的疲惫不堪,所以无 心再战; 日本由于战争消耗过大,伤亡人数超过25万【其中10万人战 死】,可谓死伤惨重损失惨重,已筋疲力尽,也急欲结束战 争。 美国担心日本过分强大,就从中调停。1905年9月5日,日俄 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 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我 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 给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条约签订后,日、俄 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给与承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 力下,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外,还额外 给日本以某些权益。
樱花,太阳,向日葵的国度确实如此狼子野心
►《对华政策纲领》,主张:
(1)"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 国防安全线,为了保护日本 在支那的权益,不问支那本 土或满蒙,日本均应出兵"。 (2)"宣布东三省自治;缔结 建设新铁路的协定;开垦土 地,采掘矿山;设置由日本 人充当的行政、财政、军事 顾问。如果支那方面拒绝, 日本应坚决准备使用武力实 现其目标"。 ► “欲征服支那,必 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这是日本帝 国存亡上的必要大事” 一 一田中奏则
中日战争的导火索——朝鲜东学党 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