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数学案例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乘法分配律
把83看作83×1, 再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64×8+36×8 24×99+24 72×21+28×21 51×62+51×38 49×58+58 41×153—41×53 101×79—79 887×25—87×25 125×16×25 125×88 78×99
(a+b) ×c=a×c+b×c
a×(b+c) =a×b+a×c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类型一
(1)(40+8)x 25 =40x25+8x25 =1000+200 =1200
(2) 86x(100-2) =86x100-86x2 =8600-172 =8428
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 乘括号里的两个数, 再把积相加或相减
把103看作100+3; 81看作80+1, 再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类型四
(7)31x99 =31x(100-1) =31x100-31x1 =3100-31 =3059 (8)42x98
=42x(100-2) =42x100-42x2 =4200-84 =4116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4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4篇】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
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
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应用
-+
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下图),这块菜地 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
9米
要求:A、审题,先判断题目求的是什么。 B、同桌讨论怎样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C、列式计算。
21×9+19×9 = (21+19)×9 (合二为一) (7+8)×24 = 7×24+8×24 (一分为二)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 乘 法 分 配 律。
❖ 36×34+36×66 93×112 - 93×12
=36×(34+66) =36×100 =3600
=93×(112-12) =93×100 =9300
要求:A、审题 。 B、转化 。 两个积C中、相运同算的。因数D只、能检写查一。次
类型三 :
❖ 78×101
78×(100+1)
3wk.baidu.com×199
用字母表示是:
(a+b)×c = a×c + b×c
下面各题那些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 当 小 辩 手 行简算?
①125×(8×7) ②25×(4+10)
③46 ×14 -14×36 ④3×37-5×11
⑤25+99×25 ⑥3+97×5
⑦102×44 ⑧99×3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6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我将加减两种情况都纳入到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当中,通过对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归纳模型、练习强化、拓展延伸。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好的自主探究、与人交流的习惯。学生已经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已初步建立了模型,但仅仅停留在对加的模型上,没有减的意识。此外,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没有可以迁移和类比的对象,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对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还是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画图、想象、归纳、概括等方式,从乘法的意义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2.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加减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实际问
3.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能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建构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学过程
一、解决实际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
1. 看图想算式
学校要购买夏季校服,我们四(1)班一共要多少元?
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1)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解答?
(2)你能想到几种算法?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它告诉我们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先将因数分别与另外的数相乘,然后再将乘积相加或相减。这个定律在四年级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是:对任意的正整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a × c。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一个式子,其中有一个数要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时,可以先分别将这个数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乘,然后再将乘积相加或相减。这样的顺序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
举个例子来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假设我们要计算13 × (7 + 4)。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13 × 7和13 × 4,然后再将两个乘积相加。计算结果是13 × 7 = 91,13 × 4 = 52,所以13 × (7 + 4) = 91 + 52 = 143。如果按照其他的顺序计算,结果可能会不同。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还可以扩展到更多的数的运算上。比如,我们要计算 5 × (2 + 3 + 4)。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 5 × 2、5 × 3和 5 × 4,然后将三个乘积相加。计算结果是 5 × 2 = 10,5 × 3 = 15,5 × 4 = 20,所以5 × (2 + 3 + 4) = 10 + 15 + 20 = 45。同样地,
如果按照其他的顺序计算,结果可能会不同。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去水果店买了3个苹果和4个橙子,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每个橙子的价格是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苹果的价格和橙子的价格,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计算结果是 3 × 2 = 6,4 × 3 = 12,所以小明一共花了6 + 12 = 18元。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3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52+199+24838×125×8×3
二、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热身赛。(请看大屏幕,男同学做第一小题,女同学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0×37+10×63
10×(37+63)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并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10×37+10×63=10×(37+63)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题目里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概括、归纳,初步了解其中的规律。)
三、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幅图画,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1)谁能估计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估计是否正确。
(3)(谁来汇报自己的算法)出示两种不同的算式6×9+4×9和(6+4)×9,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经典例题和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经典例题和练习
一、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二、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经典例题三】计算: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七】计算:(1)68×62 (2)85×85
【思路导航】这两题的形式叫做“头同尾合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个因数的个位数相乘,并把积直接写在末尾,如果积不满10,十位上要补写0,然后再将两个因数的十位数乘它本身加1的和,积写在两个个位数积的前面。
(1)68×62
第一步8×2=16,第二步6×(6+1)=42,合起来是4216
(2)85×85
第一步5×5=25,第二步是8×(8+1)=72,合起来是7225
【练一练7】(1)23×27 (2)46×44 (3)55×55 (4)91×99
【经典例题八】计算:26×11
【思路导航】一个两位数乘11的方法是:用两位数的头作积的头,用两位数的尾作积的尾,用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和作积的中间数(如果相加满十,则把和的十位数“1”加到头上。26×11
第一步2作积的头,第二步6作积的尾,第三步2+6=8作中间,合起来是286。
【练一练8】计算(1)53×11 (2)39×11 (3)65×11 (4)98×11
【经典例题九】计算:358×11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5篇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某25
=6某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某25+2某25
=100+50
=150(人)
4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某c=a某c+b某c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课件
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65+45)×5 =110 × 5
=550(元)
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65×5+ 45×5 (65+45)×5
=
= 325 + 225
=550(元)
65×5+45×5
(65 + 45)×5 = 65×5 + 45×5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
短袖衫 裤子 夹克衫 32元 45元 65元
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65+45)×5 =110 × 5 一共要付多=少5元50? (元)
买5件夹 克衫和5 条裤子。
短袖衫 裤子 夹克衫 32元 45元 65元
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65×5+ 45×5 = 325 + 225 一共要付多少元? =550(元)
字母表示形式: (a+b)×c=a×c+b×c
我的收获
64米
26米
年级
四
五
六
班级数
3
3
2
每班人数 45
48
48
1.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课件)
花 卉 园
10米 12米
玫瑰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综合算式:
+
=300(平方米)
8
第二部分
研究规律 建立模型
二、研究规律,建立模型
18米
15米
12米
10米
12米
玫瑰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算式: 18X12+12X12 = (18+12)X12 10
二、研究规律,建立模型
ɑ米
b米
b米 c米
算式: (ɑ-b)Xc = ɑXc-bXc
17
三、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c米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ɑ米
b米 d米
算式: (ɑ b c)Xd = ɑXd bXd+cxd
18
第四部分
引导总结 梳理知识
四、引导总结,梳理知识
ɑ米
b米
c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律:(ɑ b)Xc = ɑXc bXc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
第一部分
解决问题 感知规律
一、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花 卉 园
玫瑰每行12棵,有9行
牡丹每行8朵,有9行
玫瑰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3
一、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三篇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猜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机场见到了我,你们会怎么样?
生:(齐)高兴激动。
生1:打个招呼,宋老师好。
生2:宋老师好!
师:我把这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提问是有两个宋老师吗?
生:不是,是分别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声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
1、引入主题图(: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生2:每个小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板书:(4+2)×25 4×25+2×25
2.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佳乐超市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买“3套运动服,每件上衣21元,每条裤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这是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2篇】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 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因数,则可以写成:
a×b=b×a
第15页/共18页
我们来总结一下:
(5×4) ×6=4× (5×6)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 则可以写成: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5页/共18页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 则可以写成:
(a+b) ×c=a×c+b×c a×(b+c) =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40x25+8x25 =1000+200 =1200
(2) 86x(100-2)
=86x100-86x2 =8600-172 =8428
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 乘括号里的两个数, 再把积相加或相减
第10页/共18页
类型二
(3)36x 34+36x66 =36x(34+66) =36x100 =3600
第3页/共18页
我先分别计算挖坑、 种树的和抬水、浇树
的人数。
25×4+2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在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小学传统教学理念下,十分重视对数学性质、定律的传授,及运用性质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使用,在教学中必须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新定位,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根据这一意图,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变更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摒弃传统的重结论的记忆、算法的模仿,而注重在让学生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上,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分配率并熟练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
本学期学校来了4位新教师,总务处需要为老师购买办公桌椅,了解到的价格情况:办公桌第张100元,每把椅子40元,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总务处算一算,为新教师购买办公桌椅一共要多少钱?
2、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100+40)×4100×4+40×4
=140×4=400+160
=560(元)=560(元)
3、表扬学生用两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式子。”
二、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比赛(分男女两组):
65×17+35×17(65+35)×17
28×42+62×42(28+62)×42
40×25+4×25(40+4)×25
做后讨论,感到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的简便有所不同。
2、两题中自己选择一题计算:
(62+38)×88 62×88+38×88
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让学生经历两轮的竞赛,探讨取胜之法,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初步形成乘法分配律应用的可逆性的表象。】
三、开拓思维,验证猜想
1、观察前面五组题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生1:(A+B)×C=A×C+B×C
生2:(○+□)×△=○×△+□×△
生3:(老+师)×邱=老×邱+师×邱
……
2、提问:同学们肯定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规律,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都适合这个规律呢?你能不能再举例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学生自由举例。
在学生所举例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算式。
以98×21+2×21=(98+2)×21为例:
左边表示98个21加上2个21,一共100个21,左边也是100个21。等号两边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其他算式所表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3、归纳:尝试用数学语言概括规律,再对照书本,规范语言。
四、辩证思考,灵活运用
1、怎样简便怎样算
(1)(8+92)×537×42+63×42
(2)101×4518×16+17×16
(3)(100+40)×432×5+8×5
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方法。
生1:像第(1)组的题目,还是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单。
生2:101×45这题,101接近100,我把101改写成(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很简便。
师生一起加以肯定。
生3:18×16+17×16这一题我觉得怎样算都不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