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演示技能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4:演示技能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的手段,可以避免教学内容抽象、空洞、难于理解的缺点。
并且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遵循从形象到抽象的基本规律,中学生的思维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进而达到抽象。
因此,演示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今,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入教学领域,为教学演示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材料,对改革教学方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操作或运用实物、样品、模型、标本、图画图表、幻灯片、录像的展示、实验的运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期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从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和记忆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学生的各种感官跟前。
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知觉的方法,能够使得“知识一经获得,就永远被记住”的效果。
为了使得教学更加有效率和更加系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有必要使用演示来弥补缺憾,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直观是领会抽象知识的起点,从直观的感受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的认识规律,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教学工作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其中实物直观指的是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演示实验,模象直观指的是运用模拟性的形象提供感性的材料,这两种形式的实施都是以教师的演示技能为载体的。
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教学中充分地运用直观演示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减少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新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的困难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对改革教学方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演示技能的类型
1.随手教具的演示
随手教具指的是那些无需专门购买和精心准备,在教室、办公室或家庭中能够随处找到,不必特殊制作,直接使用或稍微经过改造即可应用于教学的物品,属于实物直观。
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翻开的课本展示二面角,地理课上教师用粉笔盒和粉笔檫做地球公转的演示,例子中的课本与粉笔盒或檫就是随手教具。
随手教具相比正规的教具有着明显的优点,它经济方便,不必花钱去买,也不必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操作也非常的简单;它可以使知识还原于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促使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审视每时每刻遇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使其生活变得更加科学更加明白;随手教具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可以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记忆时间加长。
虽然随手教具非常简单方便,但为了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用随手教具时还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虽然说随手教具在生活中易得,但并不是所有随手拿来的东西都能成为随手教具
的,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如可以在实验课上将矿泉水瓶剪成漏斗,这里的矿泉水瓶是经过改造后的随手教具。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发现的眼睛,善于将有潜力的物品加以改造和利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留心生活中的小物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一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东西进行仔细地琢磨,得到这种资源的可利用之处。
运用何种教具,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心中有数,待到有用时,虽然表面上给学生的感觉是毫无准备,但事实上却是有备而来,达到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学生会有一种科学就在自己身边的切身体会。
(3)除了教师自己准备和演示随手教具之外,同样也可以尽量地启发学生自己来获取随手教具,以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更加主动地获得知识。
学生在上课前可能对要上课的内容不是很熟悉,也不会想到哪种物质能够作为随手教具。
这就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适当地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发现普通物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建立联系,顺利地从生活中找到相适应的随手教具。
案例4-1(地理)
一位教师在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教学内容时,他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这种现象,经过设计问题之后,教师就用粉笔盒当太阳,粉笔檫当地球,并且倾斜着粉笔檫饶粉笔盒转来演示地球的公转。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验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案例4-2(地理)
一位教师在上“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这一教学内容时,他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褶皱与断裂这种现象,教师随手就用课本演示褶皱,用两本教科书演示断层与岩石的上下错动。
通过演示实验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形象化。
2.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
实物、标本、模型这几类演示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主要事物,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特征,从而获得相关事物的直接的感性认识。
虽然实物、标本和模型的特点都是演示对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性,但三者有一定的区别:实物的真实性最强,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用范围不是很广,而且内在的结构不易观察,所以那些结构复杂、内部可见性差的事物一般不使用实物演示法;标本演示则不受时空的限制,但也不易观察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特征;模型是以实物为原型,并经过一定的加工,放大或缩小实物的仿制品。
虽然真实性不如实物和标本,但是可以帮助学生较容易地了解事物的内部特征和结构特点,所以在三者之中模型的演示应用效率最高,在模型的演示过程中要注意需要伴有相应的说明,尤其是对模型与实物的比例,空间构型的特点要进行详细的介绍。
模型的演示一般与标本的演示方法相同,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模型中某些部位的颜色和比例与实物不同时,这种情况在化学教学中关于某种有机物的结构时经常涉及到,所以教师应进行必要的交代,否则学生会对物质的结构与组成产生疑惑。
在教学过程中,实物演示、标本演示和模型演示的目的是想要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中的主要事物,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为了使得学生观察更加有效,教师应当在演示技能的同时,用简洁的语言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在实物演示、标本演示和模型演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的演示和语言讲解要与学生的思考恰当地结合
教师在材料的演示过程中,既不能一言不语地完全将观察的任务交给学生,也不能滔滔不绝地讲解,不给学生留下丝毫的思考空间。
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起到演示的真正目的,教师应当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教师的演示过程和讲解过程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教学演示的教学艺术。
(2)实物演示要与其他演示手段相结合
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可能在结构上存在不清晰的界限,而且可能由于内部结构的不
可见性,影响学生清晰与准确地感知,这时就需要结合板书、幻灯片、挂图、投影等其他的演示手段进行相应的演示,从而引导学生的观察向深层次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3)演示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性
有些实物演示中的实物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一点在化学教学中出现的概率最大,在这类实物演示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做好安全工作,包括演示之前万无一失的准备、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紧急情况下措施的采取方法等,以使演示过程安全、有效,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案例4-3(地理)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一课,为了区别岩石、矿物、矿产、矿床几个概念,教师拿出岩石、矿产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看辩识并传看。
3.挂图的演示
挂图演示指的是对挂起来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大幅地图、图表、图画等的演示。
挂图演示包括两类:一类是正规的印刷品,一类是教师自制的简略图、设计图、结构图、分类图、表格图、形象图等。
挂图演示不但制作简便,而且形式多样,使用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以是教学中使用的最早的演示手段和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挂图演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演示的及时性,把握好演示的时间
挂图的出现与消失要适时。
首先挂图不能在课前就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展示。
其次使用完毕后,应该把它反过来或放回原处,避免学生转移注意力的情况发生。
(2)注意挂图、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挂图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挂图、语言、文字和板书等的有机结合,发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在演示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控制好挂图和板书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板书在教师演示挂图之后进行,从而使板书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教师的讲解要穿插在整个演示过程,达到语言、挂图、板书三者的有机结合。
(3)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
再大的挂图可能也会有细小不易察觉却很重要的地方,所以需要在黑板上用略图或辅助图将其放大,以便学生观察和记忆。
例如,在地图挂图中,某些地区太小,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如果挂图上没有放大的图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结合板书画出放大的略图或使用辅助挂图将其局部放大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配合主图看清一些细小却很重要的部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演示的目的,这里教师的画画功底将会展露无遗,所以在此之前教师应当先进行相关方面技能的训练,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画出清晰准确的略图做好准备。
案例4-4(地理)
地理教学中关于东南亚一节内容时,教师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讨论的环境中,课堂气氛也变得很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除了挂图之外,教师还可以制作或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卡片或数字,可以在智力问答,拼图等游戏环节时加以使用。
这些卡片与数字不仅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使得学生能在
竞争的环境中积极地调动知识储备,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4.电化教学的演示
电化教学指利用幻灯、投影、影视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幻灯、录像和投影是较早的电化教学工具,特点在于能够使得演示物形象变大,突出事物的细节,以较好的视觉效果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幻灯、投影演示即使用幻灯机、投影仪进行演示。
幻灯机和投影仪由于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容易操作和掌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和化整为零等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了有关事物的细节,所以在二十世纪是运用较为广泛的直观教学媒体。
教学所用的幻灯机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手动幻灯机、自动幻灯机和显微幻灯机三种。
虽然手动幻灯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一些复杂的操作,如用手换片和调焦,但由于其便宜、成功率高所以还是受到了很多的应用。
至于自动幻灯机由于其机械和电器部分都较为复杂,可以通过远程无线遥控进行开关机、换片和调焦等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显微幻灯机在生物学科上使用的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放大生物切片或微生物等。
投影仪分为两类,一类是书写投影仪,运用时将事先制作好的载有文字或图形的透明胶片等至于投影仪之上,利用光线使其投射到银幕上。
还有一类是实物反射投影仪,运用时比较简单,只需将教材、图像、书刊等印刷品和较薄的实物投影到银幕上。
虽然幻灯和投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但只能使学生感受到静止的画面,并且只能利用视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效果不如影视等视听同步的教学媒体。
在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要进行仪器的检查和使用,确保其能够正常地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做好有特殊情况的准备,一旦发现事先检查好的仪器发生故障时,教师应当有足够的准备以其他的教学方式代替演示继续进行教学活动。
(2)保证良好的投放环境
由于一般的教学时间都处于白天,所以光线较为充足,这也就使得投放环境不佳,所以教师应当在投放演示之前,拉上教室内的所有窗帘,营造黑暗的环境,以便银屏清晰可见,提高演示效率。
(3)精心制作幻灯片
只有好的、精心准备过的幻灯片才能使得教学更加地生动有内容,若只是想借着幻灯投放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却忽略了幻灯片上的内容,无非是本末倒置的一种错误观念。
教师应在课前对幻灯片上将要呈现的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以期在小小的幻灯片上体现更多更有趣更吸引人的知识。
案例4-5(地理)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为了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上第四章“地质灾害”中的地震时,自制地震要素和板书结构及思考题三张幻灯片,讲解过程中插入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场景以及震后的废墟这段录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突破了难点的同时,增加了兴趣,也提高了效率。
影视演示指的是运用电视机、电影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演示。
电影电视具有视听共存,画面鲜活等显著的特点,基于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着使用电影和电视等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地表达,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和记忆。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现代的教学演示工具在教学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画、动画等
多种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的交流。
(3)大容量性。
多媒体向教学提供了及其大量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随着网络的全球化,使得信息的共享变得现实和容易。
多媒体演示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革新,并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较为羞涩、难懂的知识在用以往传统的教学工具如板书,挂图等即花费大量的时间,又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师中广受好评。
由于多媒体具有可调节性,如可自由地快速进退、跳转、暂停等特点,所以创造出了灵活生动的媒体使用环境,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现象直观、明了、多样,能很好地体现出演示的效果。
影视演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具有极其强烈的情感效果
(2)具有可调控性
(3)具有加深学生印象和记忆效果的作用
(4)具有视觉同步地展现事物性质的作用
虽然影视演示有很多的优点,但是运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地方:
在进行幻灯、投影和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课件的制作、演示类型的选择、演示媒体运行状况的检查等;要做好多媒体软件与课堂内容的紧密结合,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在演示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回答问题的准备。
5、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是理科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演示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实验演示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科学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实验演示按照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究新知识的实验演示和验证、巩固知识的实验演示两种。
探究新知实验演示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做与之相关的实验演示。
探究新知实验演示与普通的演示实验有一定的区别,其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单单传授知识的演示实验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探究环节的教学获得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探究新知识演示实验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和解释结论。
案例4-6(地理)
一位教师在上“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做了下面一个演示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到,香的烟通过小洞飘进了八宝粥铁桶里。
进而推导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验证、巩固知识实验演示一般应用在结课过程中,目的在于能够将当堂课的重要内容以实验为载体,比较精炼、概括地表达出来。
案例4-7(地理)
另一位教师在上“对流层为什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这一内容时,做了下面一个演示实验,把盛满即将烧开热水的电热壶通电,不一会水蒸气喷涌而出,把温度较低的玻璃平放到电热壶的上方不远处,立刻会有水滴凝结在玻璃底部。
这个实验演示可以验证随着气流的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通过相关的实验,学生能够从各个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地连贯和系统,同时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的演示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质疑探新、观察归纳、引起兴趣三类。
(1)质疑探新。
有些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因为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无法圆满解释,而学生此刻却有足够的愿望去知道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探究新知识、新规律。
案例4-8(物理)
在初中物理“大气压”的教学中,可以演示“细试管沿粗试管上升”的实验。
取粗细试管各一支,要求是粗细试管的管径正好能够镶嵌在一起,中间留有一点空隙,在粗试管中装满水,把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将细试管的一半插入粗试管中,然后翻转粗试管,使口朝下,实验现象为:水往下流,细试管不是下落却上升了。
这一实验现象大大地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立即会产生追本溯源的欲望。
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将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做这个实验,同时,不断地启发学生。
通过不断的引导、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
(2)观察归纳。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教师边操作边归纳,经过分析归纳即可从一些特殊性质的个别事例推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原理。
案例4-9(科学)
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取小麦的种子放在试管中加热,不久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水的来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种子当中含有水分的事实。
紧接着把加热之后的种子放在坩埚里迅速加热并点燃,坩埚中只剩下灰,指出那些没有燃烧的物质其实是无机物,归纳总结得出种子中含有无机物。
(3)引起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往往能转为对学习的有意注意,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以其特有的奇特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
例如:案例4-10(物理)
物理中有关牛顿第二定理的教学时,先用一只盛有鸡毛和小石块的细长的真空玻璃管,首先将两者置于玻璃管的同一端,然后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我将玻璃管竖直起来,你们觉得哪个物体先落到管底,是鸡毛还是小石块?”同学们根据以往经验很快就给出答案:小石块。
当教师做完实验时,实验现象令学生惊奇,竟然鸡毛和小石块几乎同时落到管底。
进而由教师引出在真空状态下不存在阻力,只受重力的作用,加速度都为g,而在大气范围内由于物体下落时除了受重力的作用还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表面积等有关。
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有关,不能只凭经验判断。
这个演示实验即将学生从以往的经验中脱离出来,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知识观,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活动与表演
活动与表演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表演之外也可以是学生的表演,学生的表演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来说,儿童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表演家和艺术家。
”这也就是肯定了儿童的表演天赋。
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了文科类教学如语文、英语中可以把教材编排成相应的戏剧之外,理科类的教学也可以利用这种演示类型。
学生能在动与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案例4-11(地理)
一位教师教学《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生很难理解其中太阳直射点及其南北移动,此时教师可以亲身扮演太阳,用4个学生扮演起地球来,4个学生在前后左右4个位置分别代表二分二至,然后教师手持水平教棒代表太阳直射点在4个学生中轮流转。
可使学生形象地理解。
三、演示技能训练与评价标准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在进行演示之前,演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