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表现在文化上。
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国家遭遇外部侵略,内部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众急需改革。
其次,欧洲文化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
再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受到了不同背景的人的关注,这些人提倡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呼唤国人理性自觉地对待这些问题。
以上种种因素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这场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意义深远。
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特点表现为:1、民主思想。
相较于封建思想,民主思想是一种更加强调人权、公平、自由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该思想支持者主张民众选举政府代表、平等社会地位,对于财富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呼吁改革,实现幸福平等。
2、科学精神。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极为迅速而且各种新理论纷至沓来,这运动强调了西方知识的传承和学习,认为只有继续革新自己,才能把握未来。
3、真理追求。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强调推翻旧思想、革除迷道,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束缚,真理、理智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以上三个方面的思想特点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激励国人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特点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其在文化上也有诸多特点:1、文化形式宽泛。
该运动支持绘画、文学、电影、音乐等形式的文化创造。
在思想创新的基础,提倡借鉴西方艺术潮流,倡导采取多元为文化。
2、文化观念先进。
文化观念意味着不同文化内在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该运动观一直倡导拒绝旧观念,推崇国际先进文化。
3、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知识分子成为了该运动的先锋队员。
由于民主、科技、真理等思想倡导,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了鼓动和推广的主要力量。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标志着中国革命派的觉醒和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与反抗。
新文化运动则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几年,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西方文化的倡导。
本文将分别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目标和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起因。
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革命的前夜。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和外国侵略等问题。
中国人民的困境不断加深,导致了一些进步青年对于现有制度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割让山东给日本。
这一事件激发了学生们的愤怒,并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其次,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目标。
五四运动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学生们通过游行示威、罢课等方式表达了对于国家利益的关切,并要求国家通过革命来解决问题。
五四运动的目标也包括推动科学、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念进入中国社会。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拒绝传统文化的运动,主张西方文化的倡导,以它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现代性来替代传统文化的理念。
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其次,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时,一部分学生们逐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开始接受其思想。
这些学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共产主义的理念带入了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五四运动还推动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五四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他们开始关注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与五四运动相比,新文化运动更加倡导以科学、民主和现代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它对中国社会、文化乃至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未来产生的积极变革和持久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校园,以推崇西方文化、批判传统文化为主要特征。
它以胡适、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探索并倡导了自由民主、科学理性、个人主义等现代价值观。
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刻,它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抗议巴黎和约签字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大规模示威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迅速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范围和知名度,也使得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
其次,五四运动深刻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
五四运动的核心诉求之一是要求实现民主和科学,这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价值观相契合。
五四运动呼吁“科学与民主”,强调个人主义和普世价值。
这种呼声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它的领域和议题。
此后,新文化运动逐渐转向社会实践,密切关注社会现象,注重基层工作和民众教育,寻求改良和革新的途径。
这使得新文化运动更贴合社会现实,也更符合五四运动的精神。
另外,在思想上,五四运动激发了新文化运动的独特思考方式。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旧文化和旧思想的声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新文化运动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体系。
新文化运动强调对传统的批判,主张对思想进行解放和自由。
它呼唤“自由思想”的时代,在男女平等、婚姻观念、家庭伦理等社会道德问题上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这种思考方式开辟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思考路径,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与国家产生的变革,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_五四_后关于_新文化运动_的讨论
“ 。 而胡适晚到同年 1 新思想 ” 月1 日在 《 新青年 》 2 第7 卷第 1 号上发 表 他 的 重 要 长 文 , 题目却是《 新 。 他在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 “ 近来报 思潮的意义 》 纸上发表过几篇 解 释 ‘ 新 思 潮’ 的 文 章。 我 读 了 这 几篇文章 , 觉得他 们 所 举 出 的 新 思 潮 的 性 质 , 或太 琐碎 , 或太笼统 , 不能算作新思潮运动的真确解释 , ” 也不能指 出 新 思 潮 的 将 来 趋 势 。 足见“ 新思潮运 动” 一 词, 实较“ 新 文 化 运 动” 为 流 行 。1 年1 9 2 0 0 “ ‘ 月君实著文说 : 一 年 以 前, 新思想’ 之 名 词, 颇流 行于吾国之一般 社 会 , 以 其 意 义 之 广 漠, 内容之不 颇 惹 起 各 方 之 疑 惑 辩 难。迄 于 最 近, 则新 易确 定 , 思想三字 , 已鲜有人道及 , 而‘ 新文化 ’ 之一语 , 乃代
① 不过 , ” 猛烈的 。 尽管如此 , 还不足以说明 “ 新文化
新文化运 动 ” 一 词 升 温 之 时。 至 于 陈 天 启 同 正是 “ 年8 月在 《 少年中国 》 第2 卷第 2 期上发表 《 什么是 “ ‘ 新文化的 真 精 神 》 一 文, 发 出 这 样 的 感 慨: 新文 化’ 这三个字 , 在 现 在 个 个 人 已 看 惯 了, 听 惯 了, 说 惯了 ; 究竟什 么 是 新 文 化 的 真 精 神?现 在 的 时 髦 , 几乎个个人都是新文化运动家 , 究竟运动的什么是 ” 新文化? 足见是时 “ 新文化运动” 一 词, 已然“ 非常 普遍流行 ” 了。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时人在使用“ 新 文 化 运 动” 或 “ 文化运动 ” 的 概 念 时, 有 两 点 值 得 重 视: 其 一, 对 “ 新文化运动 ” 概念本身所应涵盖的时段 , 认知有差 别 。 这主要有三 : 一是认为新文化运动是1 年 9 1 9 “ 五四运动后才 出 现 的 。 郭 绍 虞 说 : 五四运动确可
中国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中国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中国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被视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之一,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也对中国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冲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外交失利,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
这场外交上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懑和反抗情绪。
与此同时,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传统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和家长制度。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中,新文化运动强调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呼吁尊重个体的权利和价值,主张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2. 推动中国现代文学: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节点,运动中的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质疑和否定,倡导写作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
3. 解放妇女: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口号,呼吁妇女在思想、教育和社会地位方面获得平等权利和地位。
4. 推动教育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动教育革命,主张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呼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三、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五四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体系的颠覆:五四运动否定了传统的儒家伦理体系,提出了以科学、自由和个人解放为基础的新的价值体系。
2. 封建道德观念的动摇:运动中有很多学生对封建道德观念进行挑战,反对包办婚姻、封建拜金主义和封建礼教。
3. 对家长制度的质疑:五四运动中,主张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声音越来越高,对家长制度进行了质疑,呼吁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4. 教育体制的改革: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要求,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冲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运动,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目标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运动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史的特定时期,背景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社会民众日益觉醒,对传统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1. 运动目标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以反对封建文化、倡导宪政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主要目标。
运动的核心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他们主张“救亡图存”和“新民主主义”,呼吁推翻传统文化束缚,追求科学思想和现代化。
2. 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桎梏,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包括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
最重要的是,这一运动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做好了准备。
三、五四运动1. 运动目标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和科学为主要目标。
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的核心活动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
运动的核心要求是废止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2. 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广泛的群众运动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民主思想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崛起。
其次,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
此外,五四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枷锁,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提供了积极的社会氛围。
新文化运动主张的科学和民主思想也为五四运动的口号和目标提供了基础。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
浅谈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浅谈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学生:学号:内容提要: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孔孟之道。
这是基于以下认识:第一,儒家学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二,儒家学说所宣扬的封建等级制度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及自由、平等、独立的精神不能相容。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民主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校称为“人权”。
人权的含义,除了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外,还包括个人人格的独立、个性解放。
科学,是《新青年》提出的另一个响亮的口号。
当时所提倡的科学主要还不是指自然科学的研究,而是指发扬科学的精神,即反对鬼神迷信,宣传唯物论,反对偶像崇拜,树立对真理的信仰,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
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民主和科学比作“舟车之两轮”,提倡“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敬告青年》 ) 。
这种民主和科学仍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及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的范围,共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于此同时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批判封建文化思想的同时,又向其表现形式——旧文学发起攻。
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并行。
文学革命以白话文运动为先导。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局限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国内背景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而在经济上要求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代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政治上要求进步和改革,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高自身地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
理由有二:1.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判很不彻底:新文化运动批判,打倒,改变了很多封建的风气,习俗,和思想。
但是还属于比较浅层次的,远远没有达到对于封建思想的彻底转变(事实上直到现在也没有)。
2.对于新思想的引入不尽如人意:个人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但是就其实践和最后达到的效果来说,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这个核心思想,甚至出现了某些盲目排外或盲目否定传统文化的现象。
马列主义的引入加剧了这种偏离(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能算是一种禁得起推敲的科学理论,其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理论都有所创建但都有相当多的漏洞,至于列宁主义,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种用来统一人心的工具)。
它也并没有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知道了两个聊为谈资的词汇,或者两句革命口号而已。
对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的看法目前的条目,不仅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点出发,而且有些十分错误的地方,需要修正。
比如,“新文化运动是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根据在哪里?我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而且,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共的说法,中共认为美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自己的民主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非民主国家)。
再比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了马列主义,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才是能够令中国独立富强的方式,开始极力宣传十月革命,成为共产主义在中国被广泛了解的契机。
”,这显然有问题的话,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目标并不是要把中国建成独立富强的国家,共产主义思想中对国家的概念是很淡薄的,他们认为国家会消亡,和各国无产阶级联盟相比,国家算不上什么,所以,要把中国建成独立富强的国家的说法,纯属捏造。
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思想启蒙的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响,并分析此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主义的运动,它的发起人主要是一些年轻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感到愤怒,决心寻求中国的独立和民主。
这种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传递给了新文化运动,使其成为一种追求现代化和自由的强大力量。
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和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因此,可以说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其次,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的原则,要求学术自由、解放思想。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潮。
许多智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并积极倡导科学、理性和民主的价值观。
他们强调独立思考和拒绝盲从,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大胆的。
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更加倡导现代主义思潮,抛弃封建主义和传统道德观念。
他们提倡女性解放、爱情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婚礼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对中国社会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迈向现代化。
第三,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平台。
五四运动期间,许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示威游行、罢课等抗议活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旧制度的不满和对现代化的渴望。
这为他们争取改革的机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众多的学生社团、报刊、文艺团体纷纷涌现,起到了积极推动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作用。
五四运动激发了青年的激情和创造力,他们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国际交流与融合的机会。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广泛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和文化,特别是新思潮的涌现使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借鉴西方的进步经验。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性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和精神解放的起点,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国家命运举足轻重的时刻。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与盟国作战,但随后遭到了凡尔赛和会的背叛,使得曾经与日本共同战斗的中国人民深感愤慨。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动荡时刻,旧的封建道德观念开始遭受挑战,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逐渐加深。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再次点燃了中国人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也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契机。
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以反对旧文化观念为核心的文化变革运动,它主张用现代科学、民主思想以及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来改造中国社会。
这一运动提出了“科学”、“民主”、“实用”、“革命”的口号,呼吁摒弃旧的封建观念,追求个人的独立和创新。
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广大青年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西方文化相融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五四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深受西方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将其引入中国,并在中国青年中产生广泛影响。
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革命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倡导摒弃旧文化观念,提倡创新与自由,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作家们开始尝试用白话文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开辟了新的文学形式。
诗人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这一变革。
同时,五四运动还促进了中国革命文化的兴起,革命文化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中国近代史】邵芳分享《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标题】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学术名家218——229共11页【论文作者】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分享者】湖北邵芳【论文提纲】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再认识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1文学革命运动造成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利器2新教育渐臻成熟3在中西文化沟通中产生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精神条件4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影响【摘要概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 不时出现相关的争论。
近年来有人提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启蒙运动, 也不是文艺复兴。
文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具启蒙运动的性质, 也带有文艺复兴的意味, 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
同时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作用作了切中实际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文化转型【精彩摘抄】1.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当时躬与其事的人们, 有过“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等不同的提法。
后来, 人们渐渐地都习惯于使用“新文化运动”的提法。
2.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早先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还是近年来在争论中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的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都是拿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3.“当十五六世纪时, 欧洲诸民族间发生一种运动, 起源于意大利, 传播于英、法, 而终极于日尔曼。
是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 历史家名之曰Renaissance, 意者再生也, 东人则译为文艺复兴。
”——蒋百里4.我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它的人文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_自然科学论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作者】龚书铎如何认识、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益的。
因为无论是主张全盘西化还是主张复兴儒学的人以及那些对现在的文化建设有着种种意见的人们都经常回头讲五四新文化问题要从新文化运动讲起。
现在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造成了依附于传统中的道德尊严及其社会规范性被摧毁激发出全盘西化的空想指责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造成了中国传统价值的断层导致现在中国价值失范由此产生了各种思想混乱。
还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过激主义造成了文化传统的断层等等。
对此只想着重谈两点看法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归之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情绪主义的产物显然是不妥当的把问题简单化了。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当然是有感情的在他们对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是非判定、好恶选择中本身就有着感情问题。
但不能把这种感情因素归结为情绪主义更不能因此就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
他们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对新文化的提倡都是在经过对社会现实的严肃思考后所做出的抉择这种抉择是感情的更是理智的。
新文化运动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当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搞帝制复辟。
而与政治倒退相伴随的则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要全国人民恪守礼法。
1913年他又颁发尊崇孔圣的通令。
1914年袁世凯在其正式颁发的祭孔告令中声称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国纪民彝赖以不坠。
他诬蔑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弃人欲横流儿成为土匪禽兽之国《政府公报》1914年9月26日。
随即他亲率百官到孔庙祭孔。
其后又下令正式恢复前清的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天坛祭天。
祀孔祭天的活动是复辟帝制的先行正如鲁迅所说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如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宗圣会、经学会、读经会等等。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场运动不仅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与五四运动紧密相关的是新文化运动,它在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了革新。
本文将对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的背景是1919年《巴黎和约》签署后,中国被迫把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
这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他们对中国政府的软弱和政治腐败感到愤怒。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五四学生运动,作为对巴黎和约的抗议,上万名学生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1. 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价值观念,追求进步思想和自由民主。
五四运动以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为主题,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2. 文化革新: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以解放思想、革新文化为目标,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
在文学艺术方面,新诗、白话文、现代小说等形式迅速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女性解放:五四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女性运动家们积极参与运动,对传统封建观念进行批判,并提出女性独立自主的主张。
五四运动为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4. 国家觉醒:五四运动催生了民族主义情绪,呼唤民族独立和振兴。
通过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学习,中国学生认识到了民族的弱点和不足,进而呼吁振兴中国,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思想解放与知识革新:新文化运动鼓励学生和知识分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再盲从传统观念。
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政治理论等,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新的道路。
2. 文学艺术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它使中国人的思想得到觉醒,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的作用,但是它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运动的宣传范围过于小,它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大肆宣传,并没有联系人民群众和广大的无产阶级。
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下只是在校园内部建立了自己运动的阵地。
例如:1917年,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为了贯彻他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使北大成为思想解放的阵地,于是,他就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不少带有新思想的人来北大任教。
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内将《新青年》杂志迁移到了北大,这个举动让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
北大作为当时的高级学府,由于新思想的注入,对当时的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知识分子也逐渐成为这次运动的主要力量,而并没有将他们的力量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导致了在五四运动初期领导阶层仅仅局限于一些知识分子,没能让更多的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了解到他们的新思想。
(二)运动中太过于彻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孔孟思想,否认了其思想的优点。
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以科学的进化论与人性解放为理论依据,猛烈地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
这场运动形成了不对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就难以使新的民主与科学观念立足的恶性循环。
以陈独秀为例,他认为儒佛道三大学说是社会的祸害,是与专制主义一样造成国民愚昧的危害源头。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没有揭示出儒家的社会根源,并且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伟大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直接缺陷就是运用形式主义去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部分处于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是坏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太过于绝对,对待西洋文化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它,主张全面学习西洋文化,不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辩证的区分,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吸收学习,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不假思索的全盘否定,反而带来反作用的效果。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班级:10061224 姓名:骆恺闻学号:1004121127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看法。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二、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脱离广大劳动群众。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思想方法形式主义。
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新文化运动后来的发展。
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了俩个潮流。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与知识分子问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与知识分子问题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爆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这被称为“五四运动”。
这场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文化抵抗封建意识、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在这个时期,思想与知识分子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
思想问题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思想推崇“仁爱”、“孝道”等道德准则,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被滥用,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新文化运动提出要“反对旧文化,推广新文化”,这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挑战。
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主张,强调自由、民主、科学,批判传统的礼教思想和文化,提倡追求真理和现代文明。
代表性人物鲁迅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鲁迅在文艺创作上使用了白话文,这是对旧文学传统、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挑战。
他创作的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性的深刻内涵和社会的反映。
他著名的作品《呐喊》和《狂人日记》都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知识分子问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需要知识分子去传播。
因此,知识分子问题就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大关注点。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他们代表着中国社会的精英。
知识分子的职责是什么?新文化运动认为,知识分子的职责是救国救民,他们应该出来拯救中国的命运。
但是,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有些人却与他们的文化路线相悖。
他们面临着大量的现实问题,如面临就业难,工资鲜少,受到社会压力等等,这一切都影响了他们的使命感。
新文化运动的一些代表人物,如陈独秀和李大钊,大力呼吁知识分子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中来,推动社会转型和进步。
这场运动也发掘了许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思想与知识分子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热点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但其实质却在于,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有效地改变自身的命运。
虽然新文化运动不仅震动了中国,甚至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但它本身仅仅是一个结束了的历史事件,新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运动。
五四运动始于1919年5月4日,起初是为了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的被剥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运动不仅成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表达,同时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进行讨论。
首先,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中的一系列抗议行动和社会运动,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反思。
在此期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和文化领袖开始崛起,他们提倡反对封建传统和古典文化,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新文化观念。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得新文化运动得以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关注和支持。
其次,新文化运动借助五四运动的声势扩大了影响力。
五四运动的激进主张和青年人的参与使得整个社会氛围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散文、小说、诗歌、报刊等文化作品涌现出来。
在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士利用各种文化媒介来宣传和传播他们的观点,通过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影响了大众的思想。
同时,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此外,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双向影响。
五四运动有助于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壮大,但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思想、民主法制和科学知识,呼吁摒弃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束缚。
这种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四运动的目标和方法。
五四运动起初的抗议是出于对帝国主义的不满,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益发深入人心,不仅仅局限于外国侵略者,更涉及到了中国旧制度和传统文化。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但是两者并非完全等同。
五四运动是一个政治运动,旨在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而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文化思潮,主要关注的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反思。
虽然在历史上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动力。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研究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研究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运动,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进行研究。
五四运动是一次由学生和知识分子牵头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
在此前,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并受到了列强的侵略。
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当时社会的氛围,引发了中国思想的解放与文化反思。
首先,五四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质疑。
运动中的学生们对传统封建道德和观念进行了挑战,质疑了过时的价值观念,呼吁追求自由、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他们对儒家传统进行了反思,认为提倡个人主义、人权和社会平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这种质疑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发了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的浪潮。
其次,五四运动催生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强调思想自由和个人独立,并大力推崇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陈独秀、胡适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大力倡导维新思潮,提倡用现代科学知识来改造中国,推动了文化上的变革和进步。
他们通过创办杂志、发起文学讲座等方式,为新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五四运动引发了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在传统中国社会,女性地位普遍较低,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
然而,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女性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们争取平等权益,要求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
这种参与推动了女性地位的变革,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中也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大量女性文学家和思想家自由地发表了观点和作品,推动了女性解放的进程。
另外,五四运动也对中国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运动中的受教育的青年一代追求自由创新的精神,呼唤真实和个性的表达。
这种精神与旧文化观念格格不入,传统文学和艺术因此受到了挑战。
很多作家和艺术家在运动中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形成了新文学和现代艺术潮流。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及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内容提要:说起新文化运动,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相信都是十分熟知的了。
提起新文化运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它的历史意义,它的进步性,还是这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的,一般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起这种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激进主义(即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也许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人们记住某一件事往往大多都只记得它好的一方面。
本文我们就谈谈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对这样局限性的反思。
关键字:新文化运动国际国内环境局限性先进分子封建思想一、我们就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对新文化运动作一个简要的论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
这个时期,为拯救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却让他们处处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所以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和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一、简答题
1. 请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列举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 请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5.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题
1.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的?请举例说明。
2. 新文化运动如何推动了科学与民主的发展?请结合实际事件
进行分析。
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三、论述题
1. 新文化运动为何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起点?请深入阐述。
2. 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是否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
合现实情况进行论述。
四、综合题
请将你所了解的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整理,并结合你自己的观点,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及其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以上为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特点、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请根据题目要求,
尽量详尽地回答每个问题。
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相信你可以对新
文化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祝你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邵芳分享《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标题】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学术名家218——229共11页【论文作者】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分享者】湖北邵芳【论文提纲】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再认识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1文学革命运动造成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利器2新教育渐臻成熟3在中西文化沟通中产生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精神条件4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影响【摘要概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 不时出现相关的争论。
近年来有人提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启蒙运动, 也不是文艺复兴。
文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具启蒙运动的性质, 也带有文艺复兴的意味, 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
同时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作用作了切中实际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文化转型【精彩摘抄】1.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当时躬与其事的人们, 有过“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等不同的提法。
后来, 人们渐渐地都习惯于使用“新文化运动”的提法。
2.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早先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还是近年来在争论中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的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都是拿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3.“当十五六世纪时, 欧洲诸民族间发生一种运动, 起源于意大利, 传播于英、法, 而终极于日尔曼。
是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 历史家名之曰Renaissance, 意者再生也, 东人则译为文艺复兴。
”——蒋百里4.我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它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是针对旧有的宗教教条及教会统治而起的。
把人从神光笼罩中拉回到俗世来, 承认人的需求、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承认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完善、追求荣誉, 是每个个人的权力。
于是个人主义得以确立。
总之, 是人取代神成为关注的中心。
其次, 重新发现古代的文化典籍的价值,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中, 人们重新发现古代人的鲜活的个性和不受神灵与宗教的束缚的伟大创造精神。
那时代的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与活动都看做是追模古代先贤的典范。
其三, 随着人文精神的发扬, 削弱了对神与宗教的依赖, 人们对外在世界认知的兴趣与能力得到提升, 自然科学随之逐渐发展起来。
5.“说到文艺复兴这个词,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方历史上那场预示着现代欧洲诞生的伟大运动。
这同样的名词与过去十年来席卷全中国的一场思想与行动的意义深远的变革非常吻合。
为了方便起见, 我就用这个名词, 并且会尽力给你们讲述一些它所包含的那场运动的意义。
”②这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 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在思想与行动的意义上相吻合。
第二, 因文艺复兴这名词和它所含的意义, 是欧洲人所熟悉的, 这样讲起来比较方便。
——胡适5.“欧洲近代文化, 都从复兴时代演出; 而这时代所复兴的, 为希腊罗马的文化, 是人人所公认的。
我国周季文化, 可与希腊罗马比拟, 也经过一种烦琐哲学时期, 与欧洲中古时代相埒; 非有一种复兴运动, 不能振发起衰; 五四运动的新文学运动, 就是复兴的开始。
”——蔡元培6.它是一场自觉地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
其次, 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 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 自由对权威, 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
最后, 很巧的是, 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 又力图用新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在这个意义上, 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6.“真正的新时代之到来, 是在新时代已完成了自己特殊的武器而能独立与传统作战的时候。
在欧洲, 这就是文艺复兴以至启蒙运动的时期; 在中国, 就要举出五四。
”——艾思奇7.“由于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底合作, 产生了启蒙性质的五四运动。
”——殷海光8.新文化运动是指大约从1916年或1917年由文学革命开始引发, ⑤后来渐次展开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包括个性主义、女子解放、自由平等、批判专制主义与宗法伦理、打孔家店与否定儒学一尊、提倡移风易俗等等)。
这个文化运动所批判、反对的是古代的专制主义的政治和宗法伦理以及各种武断迷信。
它所提倡的是近代的自由平等、个人独立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应当说具有明显的启蒙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 纯然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
8.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一个发现个人和解放个人的过程, 是一个把古代人鲜活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复活起来的过程, 是一个理性战胜权威, 科学祛除迷信的过程。
在这些要点上, 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确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似和相通。
在欧洲, 是从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中解放个人; 在中国则是从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中解放个人。
在欧洲, 人们所追模的精神典范是古希腊、罗马; 在中国, 人们所追模的是先秦时代。
在欧洲, 理性所对抗的权威是教会; 在中国, 理性所对抗的权威是专制权力与宗法制度。
9.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先后接续的两个历史时段, 在持续三四百年的时间里, 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经历了一番从容孕育, 从容成长和从容巩固的过程。
而在中国, 这个过程是在紧迫的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 被压缩在短短的几年或十几年之中。
令人应接不暇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 如大河决口一样, 奔腾泄下, 没有来得及形成众多的涓涓细流, 从容灌溉农田和滋润花草树木, 便匆匆入海。
对此, 不免有所遗憾。
10.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一个发现个人和解放个人的过程, 是一个把古代人鲜活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复活起来的过程, 是一个理性战胜权威, 科学祛除迷信的过程。
在这些要点上, 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确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似和相通。
在欧洲, 是从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中解放个人; 在中国则是从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中解放个人。
在欧洲, 人们所追模的精神典范是古希腊、罗马; 在中国, 人们所追模的是先秦时代。
在欧洲, 理性所对抗的权威是教会; 在中国, 理性所对抗的权威是专制权力与宗法制度。
11.五四时期“打孔家店”, 批判孔子与儒学, 否定其独尊的地位, 实与欧洲反对教会权威有相似之处。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 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教的。
同时, 大多数学者也都不承认儒学或孔子学说够得上完整意义上的宗教。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 孔子与儒家学说确曾起到了某些类似宗教的作用。
而通过科举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将政权与教权揽于一身, 颇带有政教合一的色彩。
自清末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提上日程, 就陆续有人对孔子与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提出质疑。
到了五四时期, 思想界对孔子与儒家学说的批判达到了高潮。
吴虞指出儒家学说与专制主义政治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实等于揭破了中国式的政教合一的本质。
人们对孔子与儒家学说的批判, 并不像某些人所指责的那样, 是所谓全盘否定孔子与儒家学说。
实质上, 最基本的意思只是在思想和学术上, 否定儒家一尊的地位, 在政治上, 将儒家思想与专制主义政治剥离, 还原其一家之言的地位。
这样, 就使政治与儒学都世俗化, 这正是近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12.由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广大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走向社会, 与广泛的社会阶层发生联系, 于是造成以知识精英、青年学生为先导, 社会各阶层首先觉悟的人士积极跟进, 在新思想、新观念指引下的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
13.文学革命极有利于推动新教育的发展; 极有利于打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 极有利于各种人群之间, 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特别是, 极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 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文化沟通, 这都是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所以, 白话国语成为一种最方便的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利器。
语言文字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工具。
历史上凡是生产工具的革新, 都会大大地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 在物质生产领域是如此, 在精神生产领域也是如此。
白话国语的盛行, 是五四前后一段时期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条件。
14.1922年制定并公布新学制系统, 其中关于教育宗旨者有7项: 第一,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第二, 发展平民教育精神。
第三, 谋个性之发展。
第四, 注意国民经济力。
第五, 注意生活教育; 第六, 使教育易于普及。
第七, 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五、六三项。
谋个性之发展, 极明显地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观念; 注意生活教育是对中国传统的脱离实际生活的旧教育的根本改造; 教育普及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的问题, 极富近代意义。
15.总结五四以来的经验, 我们应当充分注意激进主义、泛政治化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的危害, 在和平改革的环境中, 努力学会以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问题, 以目标和手段相统一的观念和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使我们逐渐摆脱激进主义、泛政治化的种种教条的羁縻。
【阅读感想】本文观点多而且鲜明,行文流畅可读性很强,学习后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