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1.1《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集合的基本运算【精品课件】
的交集仍存在,此时A∩B=∅.
(三)交集
【做一做】
【探究2】
已知集合A={0,2},B={-2,-1,0,1,2},
则A∩B=(
)
A.{0,2}
C.{0}
B.{1,2}
D.{-2,-1,0,1,2}
交集的性质:
[答案]
A
①A∩B=B∩A;②A∩A=A;
③A∩∅=∅; ④若A⊆B,则A∩B=A;
(四)集合的交并运算
【巩固练习1】
(1) 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
A.{-1,2,3}
B.{-1,-2,3}
C.{1,-2,3}
D.{1,-2,-3}
(2) 若集合A={x|-2≤x<3},B={x|0≤x<4},则A∪B=________.
⑤(A∩B)⊆A;(A∩B)⊆B.
(四)集合的交并运算
1.集合的并集运算
例1.
(1)设集合M={x| 2 +2x=0,x∈R},N={x| 2 -2x=0,x∈R},则M∪N=(
A.{0}
B.{0,2} C.{-2,0} D.{-2,0,2}
(2)已知A={x|x≤-2,或x>5},B={x|1<x≤7},求A∪B。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选自:
《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人教A版(2019)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
集合的补集、综合运算
所在位置
教材第10页
课件集合的基本运算_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PPT课件_优秀版
(3)(∁SA)∪(∁SB);
6
解析:
• 【解析】(1)由并集的概念可知A∪B={1,2,3,4,5,6};
•
(2)借助数轴(如图)
•
•
∴M∪N={x|x<-5或x>-3}.
• 【答案】(1){1,2,3,4,5,6} (2)A
7
方法归纳:
• 并集的运算技巧: • (1)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则直接根据并集的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
互异性. • (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是要注意含“=”
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
8
探究一 并集的运算
9
解析:
10
探究二 交集的运算
• 【例】(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A∩B=________.
•
(2)已知集合A={x|x≥5},集合B={x|x≤m},且A∩B={x|5≤x≤6},则实数m=
________.
•
11
解析:
• 【解析】(1)A={x|x=1或x=-2},B={x|x=-2或x=3},
•
∴A∩B={-2}.
•
(2)结合数轴:
•
•
由图可知m=6.
• 【答案】(1){-2} (2)6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RA)∩B={x|2<x<3或7≤x<10}.
由此可得:(1)(∁SA)∩(∁SB)={x|1<x<2}∪{7}.(2)∁S(A∪B)={x|1<x<2}∪{7};
(3)(∁SA)∪(∁SB)={x|1<x<3}∪{x|5≤x≤7}={x|1<x<3,或5≤x≤7};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第2课时全集、补集及综合应用)
()
A.{x|-2<x≤1}
B.{x|x≤-4}
C.{x|x≤1}
D.{x|x≥1}
C [因为 S={x|x>-2}, 所以∁RS={x|x≤-2}. 而 T={x|-4≤x≤1}, 所以(∁RS)∪T={x|x≤-2}∪{x|-4≤x≤1}={x|x≤1}.]
33
4.已知全集 U={2,0,3-a2},U 的子集 P={2,a2-a-2},∁UP ={-1},求实数 a 的值.
31
2.U={0,1,2,3,4},集合 A={1,2,3},B={2,4},则(∁UA)∪B 为
()
A.{1,2,4}
B.{2,3,4}
C.{0,2,3,4}
D.{0,2,4}
D [∵∁UA={0,4},B={2,4},∴(∁UA)∪B={0,2,4}.]
32
3.设集合 S={x|x>-2},T={x|-4≤x≤1},则(∁RS)∪T 等于
因为∁RA={x|x<3,或x≥7}, 所以(∁RA)∩B={x|2<x<3,或7≤x<10}.
18
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于 Venn 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 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 意边界问题.
34
[解] 由已知,得-1∈U,且-1∉P, 3-a2=-1,
因此a2-a-2=0, 解得 a=2. 当 a=2 时,U={2,0,-1}, P={2,0},∁UP={-1},满足题意. 因此实数 a 的值为 2.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第1章 全集与补集 参考课件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二分。
二、填空题 6.若 A={x∈Z|0<x<10},B={1,3,4},C= {3,5,6,7},
则∁AB={2,5,6,7,8,9} ,∁AC= {1,2,4,8,9} . 解析 ∵A={1,2,3,…,9},B={1,3,4},
C ={3,5,6,7}, ∴∁AB={2,5,6,7,8,9},∁AC={1,2,4,8,9}.
2.设 U 是全集,A 是 U 的一个子集(即 A⊆U ),则由 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 U 中子集 A 的补集 (或余集 ),记作∁UA ,即∁UA={x|x∈U,且x∉A}.
3.补集与全集的性质 (1)∁UU= ∅ ;(2)∁U∅= U ;(3)∁U(∁UA)= A ; (4)A∪∁UA= U ;(5)A∩∁UA= ∅ .
4.已知全集 U={1,2,3,4,5,6,7},A={2,4,5},B={1,3,5,7}, 则 A∩(∁UB)={2,4} ;(∁UA)∩(∁UB)= {6} .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二分。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 补集定义的应用 例 1 已知全集 U,集合 A={1,3,5,7,9},∁UA=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二分。
解 ∁UA={x|-1≤x≤3}, ∁UB={x|-5≤x<-1 或 1≤x≤3}, (∁UA)∩(∁UB)={x|1≤x≤3}, (∁UA)∪(∁UB)={x|-5≤x≤3}, ∁U(A∩B)={x|-5≤x≤3}, ∁U(A∪B)={x|1≤x≤3}, 相等的集合:(∁UA)∩(∁UB)=∁U(A∪B), (∁UA)∪(∁UB)=∁U(A∩B).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二分。
全集与补集 课件
课堂笔记
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 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 方程的实数解,R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 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B.{1,3,5}
D.{2,3,4}
4 .已知全集U=R,集合A={x|x<-1},B={x|2a<x<a+3},且B⊆∁RA,求a的取值范 围. 解析:由题意得∁RA={x|x≥-1}. (1)若B=∅,则a+3≤2a,即a≥3,满足B⊆∁RA.
1 (2)若B≠∅,则由B⊆∁RA,得2a≥-1且2a<a+3,即 ≤a<3. 2 1 综上可得a≥ . 2
图形语言
3.常见结论
(1)∁UA是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之后,所有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性质: A ∪ ( ∁ UA) = U , A∩( ∁ UA) = ∅ , ∁ U( ∁ UA) = A , ∁ UU = ∅ , ∁ U ∅ = U , ∁U(A∩B)=(∁UA)∪(∁UB),∁U(A∪B)=(∁UA)∩(∁UB). (3)如图所示的深阴影部分是常用到的含有两个集合运算结果的Venn图表示.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二课时 全集与补集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 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A”的涵义. 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ppt课件
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衣的集合叫做桑合A与B馬支氟记为:AAB,即AClB = {x | xeA,且xWB}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UB,即AUB={x | x^A,B或x^B}(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x | x£U,且xg4}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A^(C u A) = ^A^(C u A) = U(2)4 DB = A<^> AcB; A\JB = B^A^B(3)德摩根定律:W B) = ©A) U (C/)q(AUB) = (CM)n(C“B)典型例题:集合的基本运算:1.已知集合人={1,3,5,7,9},B = {0,3,6,9,12},则AC(C N B)等于(A ) A. {1,5,7} B・{3,5,7} C・{1,3,9} D・{1,2,3}2.已知全MU=R,集合M={xl-2<x-l<2}和N={xlx=2k-l,k=l,2v..}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B )A.3个B.2个C.1个D•无穷多个解析:M={xl-l<x<3},MAN={1.3},有2个.3:(必修1第一章复习参考题B组练习1)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高一(1)班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帖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和田径比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
问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 _ 人?____ _____解析:设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x人,则9+3+3+(8-3-x)+x+(14-3-x)=28故x=3变式:A = {x\ x2— px — 2 = 0}^B ={x\ x2 +gx + / = 0},AUB={-2,1,5}, ={-!},勵,3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ppt课件
与补集有关的参数值的求解 [探究问题] 1.若A,B是全集U的子集,且(∁UA)∩B=∅,则集合A,B存在怎样 的关系? 提示:B⊆A. 2.若A,B是全集U的子集,且(∁UA)∪B=U,则集合A,B存在怎样 的关系? 提示:A⊆B.
栏目导航
【例 3】 设集合 A={x|x+m≥0},B={x|-2<x<4},全集 U=R, 且(∁U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 由已知得A={x|x≥-m},所以∁UA={x|x<-m},又(∁UA)∩B =B,所以-m≥4,解得m≤-4.
栏目导航
2.(变条件)将本例中条件“(∁UA)∩B=∅”改为“(∁UB)∪A=R”, 其他条件不变,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解] 由已知A={x|x≥-m}, ∁UB={x|x≤-2或x≥4}. 又(∁UB)∪A=R, 所以-m≤-2,解得m≥2.
栏目导航
1.(1)设集合A={x∈N*|x≤6},B={2,4},则∁AB等于( )
A.{2,4}
B.{0,1,3,5}
C.{1,3,5,6}
D.{x∈N*|x≤6}
(2)已知U={x|x>0},A={x|2≤x<6},则∁UA=______.
栏目导航
(1)C (2){x|0<x<2,或 x≥6} [(1)因为 A={x∈N*|x≤6}= {1,2,3,4,5,6},B={2,4},所以∁AB={1,3,5,6}.故选 C.
栏目导航
当堂达标 固双基
栏目导航
1.思考辨析 (1)全集一定含有任何元 素.( ) (2)集合∁RA=∁QA.( ) (3)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 素.( )
[答案] (1)× (2)×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1.3.2全集与补集(课件)
解析答案
类型三 集合的综合运算 例 3 设全集 U=R,A={x|1x<0}. (1)求∁UA; 解 A={x|1x<0}={x|x<0},∴∁UA={x|x≥0}.
(2)若B={x|2a<x<a+3},且B⊆∁UA,求a的取值范围.
解 若2a≥a+3,即a≥3,则B=∅⊆∁UA.
若2a<a+3,即a<3,要使B⊆∁UA, 需2aa<≥3,0, 解得 0≤a<3.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0≤a<3}∪{a|a≥3}={a|a≥0}.
A.{x|-2<x≤1}
B.{x|x≤-4}
C.{x|x≤1}
D.{x|x≥1}
答案
4.设全集U=R,下列集合运算结果为R的是( A )
A.Z∪∁UN C.∁U(∁U∅)
B.N∩∁UN D.∁UQ
12345
答案
12345
5.设全集U=M∪N={1,2,3,4,5},M∩(∁UN)={2,4},则N等于( B )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的Venn图中,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表示阴影 部分的集合.若A={x|0≤x≤2},B={y|y>1},则A*B=_{_x|_0_≤__x_≤__1_或__x_>_2_}.
解析 A∩B={x|1<x≤2},A∪B={x|x≥0}, 由图可得A*B=∁A∪B(A∩B)={x|0≤x≤1或x>2}.
第一章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3.2 全集与补集
学习目标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 2.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和Venn图; 3.会求补集,并能解决一些集合综合运算的问题.
问题导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3第2课时补集及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2.已知集合A={x|x<a},B={x|x<-1,或x> 0},若A∩(∁R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B={x|x<-1,或x>0},
∴∁RB={x|-1≤x≤0}. 因而要使A∩(∁RB)=∅,结合数轴分析(如下图), 可得a≤-1.
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 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 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R 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 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 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解:∁RB={x|x≤1 或 x≥2}≠∅. ∵A ∁RB,∴分 A=∅和 A≠∅两种情况讨论. (1)若 A=∅,此时有 2a-2≥a,∴a≥2; (2)若 A≠∅,则有2aa≤-1,2<a, 或22aa- -22<≥a2,, ∴a≤1. 综上所述,a≤1 或 a≥2.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 A ∁RB,对 A=∅与 A≠∅进行分类 讨论,转化为等价不等式(组)求解,同时要注意区域端点的问 题.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5
谢谢欣赏!
求集合补集的基本方法及处理技巧
(1)基本方法:定义法.
(2)两种处理技巧:
①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直接套用定义或借助 Venn图求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PPT
三、例题讲解
补集运算性质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6、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 U AB
CHale Waihona Puke 随堂练习:U15 6
A 28
49 B 37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四、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应掌握好以下知识: 1、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2、利用补集,从对立面去考虑问题.
六、作业
∴A∩B={ 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 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四、例题讲解
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或重合
(1)设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L2={ 点P }
(2)设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 L1∩L2=
(3)设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L1 = L2
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时间管理。优秀 的课堂管理者会努力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令学生感到无所事事的 情形。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课堂时间里,他们会保证学生的 注意力一直在学习上,从开始上课直到下课离开,都不会有人闲 下来。
管好课堂时间的五点建议 1.计划充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准备出足够的内容(要有意义
四、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应掌握好以下知识: 1、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2、利用补集,从对立面去考虑问题.
六、作业
1、(作业本)P12 习题1.1 A组 第10题 2、思考:P45 复习参考题B组 第3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并集
A∪B={x|x∈A,或x∈B}
是的,教学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 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至少我还没听说过那些低效的教师 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全体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而 且很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自己布置的任务是不是学生感兴 趣的或是需要的),然后要求学生用二十分钟完成。同样, 不用亲历现场你也能猜到,有些学生五分钟就能完成任 务,而这段时间里还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开始,总有些学 生无法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任务因此,这个二十分钟的规 定会带来课堂纪律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集中 注意力,但有的学生会抱怨自己还没听懂,而那些提前完 成的学生则会感到无聊,并且着急地等着新任务。
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求补集的秘诀: ① 画数轴 ② 找原点 ③ 标集合 ④ 注端点 ⑤ 求剩余部分
一、补集、全集的概念:
课堂小结
二、补集的性质:
二、补集的运算: 求补集,就是求剩余
谢谢观看
U
U
A
二、补集的性质
U A
3、补集的运算
三、补集的运算
师讲 生练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过程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 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第一章
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集
CONTENTS
1 补集的概念
2 补集的性质
3 补集的运算
4 课堂小结
请完成下列表格: 符号交集复习导入源自图示如何求交集?并集?
求公共
并集
求全部
1、补集的概念
一、全集和补集的概念
注:补集,是相对全集而言的。 注:书写格式。
一、全集和补集的概念
2、补集的性质
二、补集的性质
求补集: 求剩余部分
教学过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1.3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课件
语言 _A__的__补__集__,记作 ∁UA
符号
∁UA=__{_x_|_x_∈___U__,___且___x_∉_ A}
语言
图形
U
语言
A
如:U={1,2,3,4,5,6} A={1,3,5} 求∁UA
U
A
2.补集的性质
(1)A ∪(∁UA )=__U__. (2)A ∩(∁UA )=_____.
2.记法:通常记作 U .
U
[想一想]
在集合运算问题中,全集一定是实数集吗? 提示:全集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只包含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 有的元素,所以全集因问题的不同而异,所以全集不一定是实 数集.
知识点二 补集
1.补集的概念
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__所__有__元__素__ 文字
A U (3)∁UU=____,∁U∅=____,∁U(∁UA)= ___. (4)(∁UA)∩(∁UB)_____∁U(A∪B).
(5)(∁UA)∪(∁UB)_____∁U(A∩B).
1.设全集 U={1,2,3,4,5,6},M={1,3,5},则∁UM= ____________.
2.已知全集 U={0,1,2},且∁UA={2},则 A=________.
所以-m≤-2,即 m≥2, 所以 m 的取值范围是{m|m≥2}.
[例 3] 设集合 A={x|x+m≥0},B={x|-2<x<4},全集 U=R, 且(∁U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变条件)本例将条件“(∁UA )∩B =∅”改为“(∁UA )∩B ≠∅”, 其他条件不变,则 m 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课时2 全集、补集【课件】
初探新知
【活动1】 探究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问题1】A={高一(1)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高一(1)班没 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U={高一(1)班的同学}.集合A,B,U有 何关系? 【问题2】B中元素与U和A有何关系?
2
【方法规律】 解决交集、并集、补集综合运算问题的策略: (1) 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 举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 答过程中常常借助Venn图. (2) 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 在数轴上加以表示,然后进行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 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问题.
,3,5,6},集合B={1,3,4,6,7},则集合A∩(∁UB)为(A )
A.{2,5} B.{3,6} C.{2,5,6} D.{2,3,5,6,8} (2)已知全集U=R,A={x|-4≤x<2},B={x|-1<x≤3},P=xx≤0 ,或x≥52 ,求A∩B,(∁UB)∪P,(A∩B)∩(∁UP).
【方法规律】
先将自然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再用集 合间的关系加以描述.
【变式训练1】 (1) 若U={1,2,3,4,5},S={1,2,3,4},A={1,2} ,则∁UA={3_,__4_,__5_}_,∁SA=_{_3_,__4_}__; (2) 已知全集U={x|x≥-3},集合A={x|x>1},则∁UA= {x|-__3_≤__x_≤_1_}..
思路点拨: (1)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求得. (2) 先由集合A与∁UA求出全集U,再由补集定义求出集合B.利用Venn图也可求得.
解: (1)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 直角三角形},则∁U(A∪B)={x|x是钝角三角形}.
人教版 集合的基本运算(共30张PPT)教育课件
1A 2 B 3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即A∩B={ x | x ∈A,且 x∈B}
例5、已知集合A={x|x≤5,且x∈N}, B={x|x>1,且x∈N},
那么A∩B等于( A、{1,2,3,4,5}
). B
B、{2,3,4,5}
D 则实数a满足( )
A、a 4 B、a 4
C、a 4
D、a 4
一、复习回顾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 真子集. 分析:一般写子集时先写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再写 由1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再写2个,依此类推……
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 ,{a},{b}, {a,b} 真子集为: ,{a}, {b}
二、新课讲解
观察:集合U与集合A,B之间有何关系? (1)A={1,3,5},B={2,4,6},U={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U={x|x是实数}
(3)A={x|x是澄海中学高一(6)班的男同学}, B={x|x是澄海中学高一(6)班的女同学}, U={x|x是澄海中学高一(6)班的学生}.
集合的基本运算
本节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地位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 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 基础。
高考中一般有1个选择 5分 与其他部分知识综合在一起考(函数定义域等)
本节课程的意义及作用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一、复习回顾
用韦恩图表示为
A
二、新课讲解
补集运算性质
(1)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一
◇ 1.1.1 集合PPT课件1◇ 1.1.1 集合PPT课件2◇ 1.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PPT课件1◇ 1.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PPT课件2◇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PPT课件◇ 1.1.2 集合的基本关系PPT课件1◇ 1.1.2 集合的基本关系PPT课件2◇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PPT课件◇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 课件◇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课件◇ 1.2 函数及其表示PPT课件◇ 1.2.1 函数的概念(1课时) PPT课件◇ 1.2.1 函数的概念(2课时) PPT课件◇ 1.2.1 函数的概念(1) PPT课件◇ 1.2.1 函数的概念(2) PPT课件◇ 1.2.1 函数的概念3 PPT课件◇ 1.3.1函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小)值课件1◇ 1.3.1函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小)值课件2◇ 1.3.1 函数的单调性PPT课件1◇ 1.3.1 函数的单调性PPT课件2◇ 1.3.1 函数的奇偶性PPT课件1◇ 1.3.1 函数的奇偶性PPT课件2◇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1◇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2◇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3◇ 2.1.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PPT课件◇ 2.2 对数函数PPT课件1◇ 2.2 对数函数PPT课件2◇ 2.2 对数函数PPT课件3◇ 2.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1◇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PPT课件2◇ 2.3 幂函数PPT课件1◇ 2.3 幂函数PPT课件2◇ 2.3 幂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PPT课件◇3.1 函数与方程PPT课件1◇3.1 函数与方程PPT课件2◇3.1 函数与方程PPT课件3◇3.1 函数与方程PPT课件4◇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PPT课件1◇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PPT课件2◇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PPT课件3◇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例PPT课件◇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2◇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3◇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4◇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PPT课件1◇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PPT课件2◇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PPT课件3◇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PPT课件4◇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PPT课件1◇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PPT课件2◇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PPT课件1◇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PPT课件2◇ 3.2.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PPT课件1◇ 3.2.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PPT课件2◇ 3.2.2 函数应用举例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en还对制作机器感兴趣,曾制作
一部板球滚动机。
设S={x|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x|x是平
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
求B∩C,
B,
A
A.
S
解:
B∩C= {x|x是正方形}.
B
A
菱形
平行四边形 邻边不相等的
平行四边形
AB
B=
A
{x|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设S={x|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x|x是平
UBΒιβλιοθήκη U B ={1,2,7,8}.
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 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 U(A∪B).
分析: 三角形按角分类
有: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A三角形 B U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 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 U(A∪B).
解:
A
锐角三角形
BU
钝角三角形
A∩B=
直角三角形
A∪B= {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A∪B)= {x|x是直角三角形}.
U
已知全集U={1,2,3,4,5,6,7},A={2,
4,5},B={1,3,5,7},
求A∩(
B),(
U
UA )∩(
UB).
解:
A= {1,3,6,7}.
U
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
求B∩C,
B,
A
A.
S
解:
AS
B∩C= {x|x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SA
B=
A
{x|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A= {x|x是梯形}.
S
英国数学家Veen
Veen(1834~1923),英国数学家。
主要成就是系统解释了几何表示的方法。
他作出一系列简单闭曲线,将平面分为
许多间隔,利用这种图表,Veen阐明了
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这种逻辑图就是
“Veen图”。此外,在概率论方面,他
的《机会逻辑》和《符号逻辑》等在19
世纪末及20世纪初曾享有很高的声誉;
逻辑学方面,他澄清了布尔《思维规律
的研究》中一些含混的概念。
Veen(1834~1923)
② :在实数范围内有三个解:2, 3 ,- 3,即 {x∈R|(x-2)(x2-3)=0}={2, 3 ,- 3 }.
全集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
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universe set),通常记为U。
在有理数范围内时,则全集U=Q。
在实数数范围内时,则全集U=R。
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34
1A5
U
6
2
7 8
UA
U A ={4,5,6,7,8}.
例: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
3},B={3,4,5,6},求 UA, UB.
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34
U
6
1 B5
2
7 8
观察集合A,B,C与D的关系: A={菱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四边形}.
试在下面范围内解方程(x-2)(x2-3)=不0.同的范围对
① 有理数范围;
问题的结果有什么 ② 实数范影围响.?
① :在有理数范围内只有一个解2,即 {x∈Q|(x-2)(x2-3)=0}={2}。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
集,记作 UA,即
UA={x|x U,且x Q}.
A∩( A)= U U
A
U
A∪(
A)=
U
UA
例: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
3},B={3,4,5,6},求 UA, UB.
B= {2,4,6}.
U
A∩( B)= {2,4}. U
A 1B U
25 4
3
7
6
( A)∩( B)= {6}.
U
U
设S={x|x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x|x是平
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
求B∩C,
B,
A
A.
S
解:
B
C
B∩C= {x|x是正方形}. 菱形 正方形 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