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顺,随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2、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学问4、俟其欣悦俟:等待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热水衾:被子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文言文知识归纳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文言文知识归纳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烂,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天,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崇敬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知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出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讨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灰暗突然变得光明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叉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用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样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 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 古义:娇艳美丽。

今义:食品尝道好。

)(2)豁然开朗 ( 古义:地方广阔,光辉充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载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通“邀”,意为邀请。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则仅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困境。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十分普遍。

以《小石潭记》中的“以”为例,“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北冥有鱼》中,“怒而飞”的“怒”,原本是愤怒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奋发。

二、重点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者,……也”“……,……也”等。

如《核舟记》中的“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常会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在《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文章内容理解1、主题思想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人物形象文言文往往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在小石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出自己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

3、写作手法不同的文言文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石潭:水清、石奇、树木环境。

2.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文章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潭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结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5.作者描写小谭源流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

6.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气氛: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作用:点明了环境使作者变得忧伤,借景抒情,揭示文章主旨,画龙点睛。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观鱼时:快乐;游览后:悲伤;原因: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的景致被埋没无人知晓,随着凄清环境的影响,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二、《岳阳楼记》作者: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精品文档)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精品文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桃花源记课文分析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1 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多,猿则百叫无绝。

④轩:高,互相轩邈。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⑤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⑥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四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④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五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对偶句、比喻句: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句子翻译: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势湍急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好像奔马。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与朱元思书1音节:缥碧急湍鸢飞戾天经纶横柯泠泠作响轩藐窥谷忘返直视无碍上蔽2: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山水小品.3: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4古今异义:戾(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经纶(古:筹划,治理今:比喻政治才能)5解释一百许(大约)里负(任凭)势竞上(向上)泉水激(冲激)石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作响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穷尽)轩(高大)藐(远)争高直指(指向)嘤嘤(和谐的声音)成韵戾(至)天直视(看)无碍从(顺,随)流飘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鸢(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飞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横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蔽(遮蔽)风烟俱(全,都)净水皆缥碧(青白色)疏条交(交相)映6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负势竞上,互相轩藐.7回答问题(1)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写水时,抓住了水的清,急或(清澈,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第二段是怎从不同角度来描绘富春江的水?(从静水清澈和急流汹涌等不同的角度来写的)(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中的寒树是什么意思?(密而绿的树,让人看了产生寒意.)为什么用寒树来称树?(寒字突出了山树的浓密,树叶绿得发暗,产生寒意.这样写突出了观景者的心理感受,更易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7)第三段抓住了富春江两岸的那些景物来写,是如何展开描写的?(抓住山,树,泉,鸟,蝉,猿等景物来写,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有声有色,突出富春江的山之奇.)(8)文章第一段是总写,写登舟纵目的感受.(9)本文抒写了作者向往自然,厌恶尘世的心情.(10)文章在写山水之奇异时,哪写语句是着重从视觉感受落笔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1)文章在写山水之奇时,写听觉感受的语句又是哪写呢?(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12)文章怎样写山之奇异的?(夹岸高山~~千百成峰)(13)作者是怎样在文中抒写自己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4)有人赞美从富阳至桐庐的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你觉得富春江奇在和处?(水清,山高,充满了生命力)(15)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的体验,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和壮美)<<五柳先生传>>1音节:因以为号性嗜酒造饮辄尽吝情去留短褐箪瓢屡空闲静少言衔觞赋诗黔娄若人之俦不汲汲于富贵宴如也2<<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朝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著名诗人.3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不祥其姓字(知道)因以为号焉(因而,于是)或置酒而招之(有时)(摆)造辄则尽(到,往)(就)期在必醉(期望,希望)环堵萧然(空寂)宴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若人之俦(辈,同类)以乐(使~~快乐)其志(心志,志趣)宴如也(像~~的样子)闲静少言(与多相对)既醉而退(然后)箪瓢屡空(经常,多次)4回答问题:出自本文的成语不求甚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现在往往指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5写出文中描写五柳先生家贫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宴如6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宅边有五柳树)7五柳先生的吃,住,穿是怎样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8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如何?(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犹】像【千百】形容很多。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夹岸】两岸【泠泠】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柯(kē)】树木的枝干【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蔽】遮蔽。

【绝】停止。

【交映】互相掩映。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重点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人教版八下古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八下古文知识点复习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shě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huò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shè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qiān 阡mò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tiáo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yāo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yì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jiàn 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yù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吿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段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妬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柔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乳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拿,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东晋太元年间,武废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重点《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顺,随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2、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学问4、俟其欣悦俟:等待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热水衾:被子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三)《陋室铭》(刘禹锡 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

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3)、或失则易.___________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③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③对:回答。

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

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

⑥以:介词,相当于“把”。

⑦然:这样,代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贤者亦有此乐.乎②乐.民之乐者③然而不王.者④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策之不以其道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吾谁与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_________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被升华为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定)

《桃花源记》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代词,代村民)处处志之.(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得:①便得.一山(出现)②得.其船(找到)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其:①欲穷其.林(代词,这)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④得其.船(代词,他的)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5、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五、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与朱元思书》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6、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1、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

《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2、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是与民同乐。

3、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

意:书中的意旨)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马说》韩愈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