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天下的欧阳修

合集下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大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出处: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

关于先忧后乐的名人名言名句

关于先忧后乐的名人名言名句

《关于先忧后乐的名人名言名句》

先忧后乐的名言有:

1、北宋时期有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还有一个立天人境界的张载。

二人的志业抱负浸透着对国家、对黎民百姓、对天下的强烈使命感和理想主义,体现了“士”的刚毅的“承当”精神和博大胸怀。

——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戴德《大戴礼记》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6、暑往寒来五十年,鬓华犹衬腊花鲜。

几经桑海人犹健,俯视风云我亦仙。

后乐先忧斯世事,朝锄暮饲此中天。

三女五男皆似玉,纷纷舞彩在庭前。

——谢觉哉《谢觉哉家书》

7、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唐宋名臣《五公祠》

8、陶潜所向,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东坡所向,乃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仲淹所向,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义;而我所向,便是“齐余之所恶,得余之所得”的傲然。

——汶墨卿《弃余之所恶,得余之所得》

9、“所谓精英,就是人们感觉良好,他却见微知著,小心翼翼,默默为整个社会未雨绸缪。

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必须有人准备,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当仁不让,承担起对这个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直至为之献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

现实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青年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周总理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

其他现实意义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剥夺它代莱含义,就是为人民著想,把自己的美好同人民的美好联结在一起,为同时实现人类幸福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忧虑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美好流汗流泪。彰显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就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一种忧患意识在里面。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不论国家的富强与贫穷,不论民族的繁荣与落后,贵在"先忧而后乐",和平时期更不会贪图享乐,忘记民族的忧患,在这胜利面前,时刻保持警惕,不要乐而忘忧。

有关延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之请而作的一篇文章,全文的重心是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文章具有一定的境界,下面是《岳阳楼记》的原文、赏析、翻译和读后感,欢迎查看。

《岳阳楼记》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

1.如何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核心?

答:古仁人之心的核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只有有了这种思想,才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

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他们的忧君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异常可贵的。

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理解?

答:这句的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以,介词,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仁人不因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的事只有个人境遇吗?显然不是。

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前后文义要贯通来理解。“喜”的原因不单是物,还有“己”;“悲”的原因不单是“己”,还有“物”。因此,作者的意思是:古代仁人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

4.“古任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

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打破了纯粹写下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分说变化、风雨阴晴和

“迁客骚人”的“详物之情”融合出来写下,从而将全文的战略重点放在了纵议政治理想

方面,不断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

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

《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为就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存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必须打破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解决问题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浓淡,还是社会环境的不顺遂艰困,都无法松懈心中的信念。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是北宋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

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

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的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和思考应该以天下人的福祉为出发点,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再考虑个人的利益。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鞍山日报/2007年/8月/6日/第B02版

史苑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兼释《醉翁亭记》

梅晓名

“醉翁之意”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故范仲淹要等到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欧阳修只要进入超越现实的、想像的、理想的与民同乐的境界,这种“醉翁之意”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得之心,寓之酒”,让自己有一点醉意就成了。这里的醉,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是醉醺醺,不计较现实与想像的分别;第二重,是陶醉,摆脱现实的政治压力,进入理想化的境界,享受精神的高度自由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但这种境界,就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2023最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优秀5篇

2023最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优秀5篇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优秀5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传诵的千古佳句,它不仅是那铺助君主的大臣们应该具备的,做了国家主人的我们同样应当具备。下面是整理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篇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记录于范仲淹老前辈的《岳阳楼记》中。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天下人乐之后而乐。事实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何尝不想?只不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多太多的欣欣向荣、国泰民安,心中的那一抹颤心的感恩渐渐的、渐渐的早已褪去了它原本的颜色。世殊事异,情随事迁,处在现实生说中年少轻狂的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那一份忧国忧民的缠绵愁绪,那一腔慷慨激昂的热血激情,那一颗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自然前人的古训对于我们来说不免有着些许的牵强,而我们也不想背负着民族太过极端的千年期望,去承受理想与现实间不可泯灭的差距,从容不迫地去迎接未来属于我们的那一个个挑战。

物极必反,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穷途末路。易不因人制宜?化悲观为乐观,以自己的种种主观意愿去克服重重客观发展。每每心中千沟万壑,立时化为一滩止水。

先天下之忧而乐,后天下之乐而忧。

当遇到挫折时,太多的忧患只能使某些心理承受压力出的人将事情做得更加糟糕,如果我们换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又有谁会知晓你是不是下一个赛翁呢?倘若如此,是否会有另一番境jingyou 地呢?每当浩劫来临之际,原先忧患成风的人们可能会愈加得沉重,更有甚者,可谓“心理变态”。我们不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诚心去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以缓解沉重的心情。这样做未尝不可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先天下之忧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先天下之忧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

在我国的传统美德中,有一句古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源自于《孟子》,是孟子对于人们应该具有的一种处世

态度的引导。这句话所蕴含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人

对待人生、处世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这句话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了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担

当精神。古人认为,作为一个正直的人,首先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

民生疾苦,积极地去关心社会上的种种问题,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价值追求上,

更是表现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古人认为,作为一个有识之士,

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私人利益,更应该着眼于社会大局,积极参与国家

大事,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成为我国

古代士人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现。

这句话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反映出了一种良好的心态和生活

态度。古人认为,忧患时刻都需要保持一种坚定的心态,面对困境和

挫折,能够坚强地应对,积极地解决问题。但是一旦问题解决了,困

难克服了,就应该释怀烦恼,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快乐的来临。在

古人看来,人生百态,其中难免会有坎坷和艰辛,但只有坚定的信念

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在顺境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句话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古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关怀,相互帮助,而不应当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种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中人际关系的要求。古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相互关怀、相互敬重的品质,才能共同谋求社会和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整片文章中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这也体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意愿。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虽历经千余年洗礼,却如醇酒般历久弥香。文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有志之士高尚品格的写照,千古流芳。范仲淹追求的这一精神境界,在今天仍是时代先锋们孜孜以求的最高标杆,不失为时代的强音。

岳阳楼为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赞美岳阳楼胜景的诗文,使岳阳楼闻名遐迩。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临洞庭湖》中描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浩瀚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到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声名远播。

据说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更没有游览过洞庭湖,只是凭借友人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而作。这极可能就是《岳阳楼记》没有步前人后尘,避而不写岳阳楼转写洞庭湖的原因。《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高了文章的境界。

由写作背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可知,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范仲淹对友人“不以己悲”,于逆境中崛起是持褒扬态度的,体现了自己践行的政治理想“居庙堂之高

(议论文)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

(议论文)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

已成为传诵的千古佳句,它不仅是那铺助君主的大臣们应该具备的,做了国家主人的我们同样应当具备。下面是我整理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1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事物纷繁复杂,对于幸福的看法就有各种各样的答复。路易十五这个暴君不是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言外之意,就是唯我独尊、及时行乐,哪管人民的悲苦、后代的幸福、他人的快乐。但裴多菲却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假设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的幸福观。他把对自由的追求看作是幸福,而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当然,各人对幸福的解释是不同的,但从这些解释中不难归纳出一个道理,不同阶级的人,为不同目标奋斗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而且无非是两种: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人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独尊、及时行乐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一个是为广阔人民以至人类的幸福,一个是为渺小的个人的所谓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具有了这样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

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奉献了一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马克思、周总理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府,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 “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外物好坏或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示列
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汉语诗句
01 朗读读法
03 释义
目录
02 原文 04 译文
05 成语资料
07 作者介绍
目录
06 内容分析
基本信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 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初中语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初中语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初中语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

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篇三: 1982年全国高考作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天下的欧阳修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了一批“超然独骜,众莫能及”的散文作品。各种形式的短章大论,是他抒发感慨、寄托性情、表述理想的重要工具,是他革除时弊、发表政见、改变文风的得力武器。散文创作的成绩,是他文学成就的最主要的标志。

【欧阳修小传】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氏家族历为“庐陵大族”。然传至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时,家道开始中衰。欧阳偃尽管才高德望,但未能考中进士。其父欧阳观官运亦不亨通,虽然其为人敦厚,居职清廉,平生不治产业,一生也只不过做过两任推官和判官。欧阳修可谓出身寒微、贫贱。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欧阳观病逝。母亲郑氏时年仅二十九岁。她为江南大族之女,平素知书达理。孤儿寡母,无以为生,只好投靠欧阳修在随州(今湖北随州)任推官的亲戚欧阳晔。

欧阳修自幼聪颖过人,求知似渴,但因家贫,不能入学受教。

欧阳修的母亲便用河边的获草为笔,以沙滩为纸,教欧阳修练字。因他博闻强记,读书则成诵,名播乡里。当时随

州城内有李氏大族,藏书甚丰。欧阳修经常去李家借书抄读。有一次,他在李家的旧书中偶然发现了《韩昌黎先生文集》六卷,当时尽管欧阳修还不能尽解文中要义,但阅后颇觉韩文气势雄伟,立意深远。欧阳修对此书爱不释手,逢人便称赞“学者当至此而止耳”。

欧阳修文宗韩愈,但当时宋代文坛流行的是雕饰典丽、内容空泛的西昆体。那时为韩愈、柳宗元所击败的骈文也重新抬头,并蔓延到表、章、奏、疏、书信中,被称为“时文”。欧阳修因此在应试中屡遭失败,他不得不重新思索,认识到当时非学“时文”、“西昆”不可。于是欧阳修乃回家埋头读书,“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皆穿蠹经传,移此丽彼,以为厚薄,惟恐不悦于时文。”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四岁的欧阳修终于进士及第,从此步入宦途。

天圣八年五月,欧阳修被授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和西京留守推官。第二年三月,欧阳修到洛阳上任。他以文会友,斗酒成诗,悠游于骚人墨客之列,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他和尹洙一起写作古文,议论当时朝政,互相都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又同梅尧臣相互作诗唱和。就这样,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誉满天下。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任职期满,被召入京,充任馆阁校勘,修《崇文总目》。但生活的不幸也接踵而来,他的结发之妻胥氏,续弦夫人杨氏及妹夫张龟政相继病逝。

但欧阳修并没有因为家庭不幸而沉沦,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的新政中。

当时,北宋朝廷积贫积弱,对外战争软弱无力,国内财政匮乏。范仲淹被调到京师主持政务,便力图革新朝政。他上书仁宗,指陈时弊,得罪了一批守旧官僚,而被谪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尹洙、余靖等人上书救范仲淹而被逐出馆阁。谏官高若讷仰承宰相吕夷简的鼻息,非但不主持正义替范仲淹论辩,反而竭力谗诋范仲淹。欧阳修不顾个人安危,连夜写信给高若讷,饥讽他“身惜高官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降宰相以近刑祸”,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高若讷看后气急败坏,把欧阳修的这封信送呈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

欧阳修携老母寡妹,乘船沿汴入淮,再涉大江,历时五月至夷陵。在夷陵,欧阳修没有什么可以自我排遣。就取出积年的陈旧案牍反复翻阅,看到其中冤屈谬误的地方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道:“一个荒远的山城尚且如此,天下冤屈谬误事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欧阳修于是乃一一纠枉反直,惩奸创恶。尔后,欧阳修又移任武成(今河南滑县)节度判官。

康定元年(公元1040),宋夏战争正酣,宋军一败涂地。

宋仁宗大为恐慌,于是决定广开言路,内修政治。被贬饶州的范仲淹被擢升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范仲淹想起欧阳修因上书救自己而贬逐在外,于是奏请朝廷重新任用。但欧阳修坚辞不受。他推辞说:“从前我所以那样做,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还是同其退而不同其进较好吧。”

过了很久,朝廷又恢复了欧阳修的校勘职务,他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庆历年初,北宋内患外忧丛生,危机四伏。对此,宰相吕夷简束手无策。在日益高涨的改革呼声下,宋仁宗欲更天下弊端,起用改革派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新政。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欧阳修充任谏官,他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改革。

那时,北宋仕途大开,每年通过科举考试,成百上千的文人士大夫涌入官场。尤其是恩荫,滥施旁支、直系、异姓甚至门客,使大批的地主阶级子弟涌入官场,连骑着竹马的小儿也为监宦。欧阳修对这种荫补制坚决反对。他主张精选官吏,杜塞滥源,因此提出了按察法。由朝廷派遣才高正直的官吏赴各地对州县官吏进行考察,评定其政绩,然后一一注明奏报朝廷,以供朝廷对官吏赏罚罢黜时参考。庆历三年,为人奸诈阴险的李淑竟从开封知府晋升为大学士,欧阳修立即上奏反对,结果李淑降知寿州(今安徽寿县)。对贪官污吏,欧阳修更是严惩不贷。边将葛宗古、王克庸、滕宗京贪污军费,中饱私囊,案发后,有些人认为边将身负重任,当

从宽发落,而欧阳修坚决反对,认为他们于国于民无尺寸之功.反而逾违不法,其罪在不赦,不严惩无以戒后。

范仲淹的新政,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因而谤诬声四起。他们攻击范仲淹、欧阳修、余靖、蔡衰结为朋党,恶意中伤范仲淹“欺罔擅权,怀奸不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被迫出为河东宣抚使。欧阳修上《论杜衍、范仲淹罢政事状》,极力援救范仲淹,但无济于事。欧阳修又作《朋党论》进献仁宗,劝仁宗鉴历代治乱兴亡之迹。但终因守旧官僚反对,没有能挽救范仲淹。范仲淹出贬,庆历新政也宣告失败。

庆历四年四月,欧阳修出使河东,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对边疆军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在代州、忻州等地让老百姓开垦禁地废田,使朝廷每年得到了几百万斛粮食。

出使回来,欧阳修又奉命赴任河东都转运使,负责平定保州的(今河北保定)屯兵之乱。

当时,杜衍等大臣因为党议一个接一个被罢了官,欧阳修十分愤慨。他向朝廷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可以被举用的贤才,而没有听说过他们有什么应该被免职的罪过……现在这四个正直的大臣一旦罢免,一定会使邪恶的小人相互庆贺于内,四周的敌人相互称贺于外,我替朝廷可惜呀!”由于欧阳修在朝中刚劲正直。弹劾奸侫,为反对派所忌恨。他们借欧阳修妹妹的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