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天下的欧阳修

合集下载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文收藏01-11 0925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被历代人所称颂,我想,这名句,更应为我们当代人、尤其是共产党人所践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伟大的胸怀,这是多么宽阔的胸襟,这是多么无私的气质!这样的豪言壮语,竟出自一个一千年之前的文人之口,着实使人惊讶,确实叫人敬佩,的确令人赞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仅仅十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引人深思、发人进取的做人道理。

这句名言,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深究:一是先忧后乐观,人活在世上,不管他是圣人还是凡人,总是忧乐并存的,世界上的人,总没有一生中总是喜乐的人,也没有一生中总是处于忧患中的人,人们的忧乐的区别,只是忧乐时间的长短、忧乐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

但,不管你是圣人还是凡人,也不管你的“忧乐”时间长短多少、程度大小,范先生告诫我们,你总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必先“忧”之,尔后方可“乐”之。

人们的忧乐,无非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取得,首先得有忧患意识,有了忧患意识,你才可能去争取、去创造、去奋斗,也只有你去争取、去创造、去奋斗,才有可能获取精神或物质上的喜乐。

因为自古以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物质财富也好,精神财富也好,绝不会从天而降,想不劳而获喜乐幸福,那是痴人梦想!除非你去抢、去偷、去骗、去贪,去做违背人理道德的事。

二是“先忧后乐”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那个定语——-“先天下之人”,范仲淹的伟大也正在此!为做人设置了忧乐观的前提,亦即做人的前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有两层含义:首先,要有超前的意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要先忧,其次,是先人后己意识,要先考虑天下人的忧愁困苦,后考虑自己的忧愁困苦。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说要在天下之人享福之后再自己享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又是多么高贵的品格!逝者如斯夫,先人已去,范老先生离开我们已一千多年了,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己的忧乐观将永世长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2年江西考生高考满分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考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

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

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大众谋利益的理想,为人民着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忧虑之前就为之忧虑,直到天下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才谈自己的个人幸福。

优秀的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他们生前尽管爱情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扎根、发芽,但是他们都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顾不上谈个人的爱情,而是积极地为党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把一腔热血洒在黄花岗上。

他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

为了实现“四化”,振兴我们伟大、古老的祖国,让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树立起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四化”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美好青春。

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的青年也正是这样做的。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也有那么极少数的青年人,胸无大志,整天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忙忙碌碌为的是个人的小家庭。

他们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私利走私贩私、盗窃行骗,成为青年中的败类。

我们应向这些人击一猛掌,使他们明白:只有抛弃个人主义,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化”,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凡华夏子孙怎可无爱国之心?是中华儿女安能无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释及译文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释及译文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释及译文答案今日我为同学们整理共享的是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成语俗语的相关解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拼音】xiān tiān xi zhī yōu r yōu , hu tiān xi zhī l r l【典故】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

比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结构】复句式【近义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同韵词】千沟万壑、怡颜悦色、人心难测、成日成夜、噎噎咽咽、建功立业、精雕细刻、罗曼蒂克、开基立业、十恶不赦、......【年月】古代【语文同步】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学校四册课文27【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兴奋,也不因境况坏而哀伤,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示列】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斯亮《一封最终发出的信》【成语例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这种忧患意识的生动写照和高度概括。

◎ 喜爱祖国、勤劳英勇、坚韧不拔;富贵不能淫,威猛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曾培育和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中走在世界前列。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出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分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通过对古文的阅读,我们能够领略到作者的胸襟,也能对当时的背景有着更多了解。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注释1.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

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先天下之忧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先天下之忧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例如,天圣七年,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

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

又如,景三年,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

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

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

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1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1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

”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2、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3、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5、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

6、请写出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是:,,。

,,。

7、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其居心用《醉翁亭记》“”来形容恰如其分。

8、写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

9、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传达真正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10、写太守宴会上丰盛野味的句子是:,;,,。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2、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3、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6、请写出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其居心用《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形容恰如其分。

8、写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传达真正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整片文章中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这也体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意愿。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虽历经千余年洗礼,却如醇酒般历久弥香。

文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有志之士高尚品格的写照,千古流芳。

范仲淹追求的这一精神境界,在今天仍是时代先锋们孜孜以求的最高标杆,不失为时代的强音。

岳阳楼为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赞美岳阳楼胜景的诗文,使岳阳楼闻名遐迩。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临洞庭湖》中描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浩瀚气势,成为千古绝唱。

到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声名远播。

据说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更没有游览过洞庭湖,只是凭借友人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而作。

这极可能就是《岳阳楼记》没有步前人后尘,避而不写岳阳楼转写洞庭湖的原因。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高了文章的境界。

由写作背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可知,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范仲淹对友人“不以己悲”,于逆境中崛起是持褒扬态度的,体现了自己践行的政治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那么我们不禁要探究,范仲淹这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父亲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从吴越王钱�归宋,任成德军掌书记,不幸的是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所依靠,改嫁邹平县长山镇朱文翰,少年范仲淹从朱氏宦游,度过了勤奋力学的艰难时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相关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现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如果国防不巩固,国民沉醉于和平安宁生活之中,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

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

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

我们常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

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启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启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启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育内涵什么是教育?在我眼里,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古以来,忧国之兴衰,心怀天下苍生之疾苦是无数仁人志士个人修养之要,心忧天下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规范之一,而立志于为天下的兴亡而奋斗不已,为天下民众之安康而舍生取义。

他们树立的天下观无不是以天下的兴亡为己任,视天下的安危为己责,为国泰民安而忧心重重。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在当代教育中,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的前途只有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一致,才更有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直接相关,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每个青少年都应该有报效祖国的志向,青少年的志向抱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要有为祖国建设出力的思想准备,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用科学武装头脑,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出现分歧时个人必须服从。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需要青少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培养国家政治认同感,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2、在当代教育中,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旋律时常响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时代的强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在天下人未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后才快乐![出典]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注:1、【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优美的景像,全都集中在洞庭湖。

(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没长江的流水,水势很大的样子,宽阔没有边际。

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面到达巫峡,向南面到达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官员和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背景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背景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最早出现于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著作《孟子·尽心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为他人着想、忧患意识和乐观豁达的境界。

而这句话的背后故事,也源远流长。

据传说,孔子的学生曾子被派遣到齐国做官,国君隐忍多年的愤怒终于爆发,向曾子展示并要求选取刑罚之圣骸,曾子选取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牛骸,解释道:“先天下之忧而忧者,是先应对天下之疾苦有所思虑,体察天下人的疾苦;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是后应对天下国家的安乐有所追求,能共享天下人的幸福。

”这便是这句话的起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讲述了一种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

先忧后乐,意味着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要能够面对和承担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这种忧患意识,是对人生坎坷道路的一种认知,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

而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对人生乐观的态度,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忧患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中的困难和挑战。

而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种回馈。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很多事情来体现这种精神。

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先为他人着想,先考虑团队的利益;在家庭中,我们能够先为家人着想,先关心家人的需求。

而后,当家人和团队取得成就和幸福时,我们也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满足。

在我看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更显得珍贵和宝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内化这种精神,做一个先忧后乐的人。

这不仅能够让我们面对人生时更加从容和坦然,也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人生境界是深刻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去理解和践行这种精神,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的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而的意思是:顺承。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白话释义: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

”呀。

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

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成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

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

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一词多义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1)去国怀乡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空:1。

浊浪排空天空2. 长烟一空消散通:1.政通人和顺利2 ,北通巫峡通向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中心思想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岳阳楼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构

《岳阳楼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构

天下⼈快乐之后再快乐。

品读《岳阳楼记》,最让⼈震撼的不是优美的⽂笔和壮阔的景观,⽽是范仲淹崇⾼的品质遭遇⼈⽣挫折,也不改这⼀志向,依旧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任。

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是这⼀思想光辉和博⼤胸怀,使得范仲淹成为历代⼠⼤夫和为官从政者的楷模,使得《岳阳楼记》千古传诵,成为陶冶⼈们情操和提⾼⼈⽂素养的泉眼细流。

《岳阳楼记》展⽰了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的信念。

⼀定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深⼊到知识分⼦的灵魂之中,流淌于知识分⼦的⾎液之中,从⽽使知识分⼦敢于为民请命,敢于挺⾝⽽出,敢于舍⾝取义、杀⾝成仁。

在《岳阳楼记》的最后段落,范仲淹⼀连六次⽤到忧字。

这六个忧字,反映了北宋王朝的弊端和危机。

北宋王朝是靠政变取得天下,奉⾏重⽂轻武⽅略,⼀向⽐较软弱,到了宋仁宗年间,则是社会⽭盾积聚、危机四伏。

这六个忧字,浓缩了范仲淹⼀⽣经历。

他⽣于贫寒,两岁丧⽗,随母改嫁,寄⼈篱下;为官三⼗七年,真正在京城只有四年,数度被贬,⼀⽣坎坷。

这六个忧字,更是范仲淹政治品格和⼈⽣情怀的诠释。

那么,范仲淹忧患什么呢?⾸先是忧民,“居庙堂之⾼,则忧其民”。

范仲淹长期在地⽅为官,有⼗三年是在基层为官,⼗分了解百姓的冷暖和民间的疾苦,因⽽他的忧民不是停留在⽂字上的认识,⽽是具体⽣动的实践。

最突出的⼀件事就是修海堤。

公元1021年,范仲淹在江苏泰州任盐仓监官。

当时,泰州地区位于淮⽔之南,东临黄海,堤坝年久失修,海⽔倒灌,淹没良⽥,百姓流离失所,逃荒他乡。

范仲淹见百姓受苦,就⼀再上书建议复修海堤,朝廷则任命他为兴化县县令,主持修堤。

他亲率⼏万民⼯筑堤,⼀次⼤浪袭来,⼏百⼈卷⼊海底。

修堤遇到种种困难,他都⼀⼀加以克服。

特别是发⽣伤亡事故时,各种⾮议四起,要求停⼯罢修,但他⼒排众议,继续坚持,终使⼤堤告成,地⽅经济得以恢复,流离的百姓⼜回到故乡安居乐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郡的长官。

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

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

“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形象

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形象

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形象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形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并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塑造了酷爱自然山水景物、与民同乐的醉翁形象,尤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佳句,更成为一个文化印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的形象吧!探究《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形象一、醉翁其人《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贬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写的一篇散文。

通篇仅401个字,之所以备受历代人们赞誉,不仅是因为文章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结构上张弛有度,呼应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塑造了鲜明的自传性的醉翁形象,表现了其在个人仕途和理想追求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黯然神伤,而是借美酒与山水自乐,依然保持坚强与乐观的个性。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欧阳修参与的"新政',措施触犯了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最终被诬下狱,庆历五年九月赴滁州,庆历六年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

"新政'失败,人格受辱,欧阳修是不可能没有愤慨之情的。

然而我们读完全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幅清新、明丽的图画。

不过在热闹和欢快的表象背后,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难以排遣的寂寞和痛苦。

写此文时年仅40岁,怎么就以"翁'自许呢?我们一起考查一下欧阳修三四十岁的经历,就会发现:从25岁成婚到写《醉翁亭记》的15年间,欧阳修先后经历了两次丧妻,上次丧子,又加上妹夫病故,胞妹无依,老母多病,他本人更是几遭谗诬,官职被贬,精神上接连遭受打击,未老先衰也就十分正常了。

二、醉翁其行如果透过"翁'之字眼,能窥见欧阳修当时的内心世界,那么,"醉'字正是他力图排遣忧患心情的一种心态和手段。

和欧阳修同样因为行政受贬,范仲淹发出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示名言,在勉励友人的同时自我勉励,对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出了比平时更为严苛的要求。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一篇励志典故,有两个版本,作于宋代。

版本一个侧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

版本另一个侧重于仕途不顺却有抱负理想。

但它们都强调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1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此文为欧阳修著)注释1、啖:喝2、以:用3、食:吃饭4、贬:贬官5、给(jǐ):供应6、谗(chán):说别人坏话。

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后。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糜:稠粥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2【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天下的欧阳修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了一批“超然独骜,众莫能及”的散文作品。

各种形式的短章大论,是他抒发感慨、寄托性情、表述理想的重要工具,是他革除时弊、发表政见、改变文风的得力武器。

散文创作的成绩,是他文学成就的最主要的标志。

【欧阳修小传】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氏家族历为“庐陵大族”。

然传至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时,家道开始中衰。

欧阳偃尽管才高德望,但未能考中进士。

其父欧阳观官运亦不亨通,虽然其为人敦厚,居职清廉,平生不治产业,一生也只不过做过两任推官和判官。

欧阳修可谓出身寒微、贫贱。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欧阳观病逝。

母亲郑氏时年仅二十九岁。

她为江南大族之女,平素知书达理。

孤儿寡母,无以为生,只好投靠欧阳修在随州(今湖北随州)任推官的亲戚欧阳晔。

欧阳修自幼聪颖过人,求知似渴,但因家贫,不能入学受教。

欧阳修的母亲便用河边的获草为笔,以沙滩为纸,教欧阳修练字。

因他博闻强记,读书则成诵,名播乡里。

当时随州城内有李氏大族,藏书甚丰。

欧阳修经常去李家借书抄读。

有一次,他在李家的旧书中偶然发现了《韩昌黎先生文集》六卷,当时尽管欧阳修还不能尽解文中要义,但阅后颇觉韩文气势雄伟,立意深远。

欧阳修对此书爱不释手,逢人便称赞“学者当至此而止耳”。

欧阳修文宗韩愈,但当时宋代文坛流行的是雕饰典丽、内容空泛的西昆体。

那时为韩愈、柳宗元所击败的骈文也重新抬头,并蔓延到表、章、奏、疏、书信中,被称为“时文”。

欧阳修因此在应试中屡遭失败,他不得不重新思索,认识到当时非学“时文”、“西昆”不可。

于是欧阳修乃回家埋头读书,“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皆穿蠹经传,移此丽彼,以为厚薄,惟恐不悦于时文。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四岁的欧阳修终于进士及第,从此步入宦途。

天圣八年五月,欧阳修被授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和西京留守推官。

第二年三月,欧阳修到洛阳上任。

他以文会友,斗酒成诗,悠游于骚人墨客之列,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

他和尹洙一起写作古文,议论当时朝政,互相都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又同梅尧臣相互作诗唱和。

就这样,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誉满天下。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任职期满,被召入京,充任馆阁校勘,修《崇文总目》。

但生活的不幸也接踵而来,他的结发之妻胥氏,续弦夫人杨氏及妹夫张龟政相继病逝。

但欧阳修并没有因为家庭不幸而沉沦,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的新政中。

当时,北宋朝廷积贫积弱,对外战争软弱无力,国内财政匮乏。

范仲淹被调到京师主持政务,便力图革新朝政。

他上书仁宗,指陈时弊,得罪了一批守旧官僚,而被谪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

尹洙、余靖等人上书救范仲淹而被逐出馆阁。

谏官高若讷仰承宰相吕夷简的鼻息,非但不主持正义替范仲淹论辩,反而竭力谗诋范仲淹。

欧阳修不顾个人安危,连夜写信给高若讷,饥讽他“身惜高官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降宰相以近刑祸”,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高若讷看后气急败坏,把欧阳修的这封信送呈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

欧阳修携老母寡妹,乘船沿汴入淮,再涉大江,历时五月至夷陵。

在夷陵,欧阳修没有什么可以自我排遣。

就取出积年的陈旧案牍反复翻阅,看到其中冤屈谬误的地方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道:“一个荒远的山城尚且如此,天下冤屈谬误事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欧阳修于是乃一一纠枉反直,惩奸创恶。

尔后,欧阳修又移任武成(今河南滑县)节度判官。

康定元年(公元1040),宋夏战争正酣,宋军一败涂地。

宋仁宗大为恐慌,于是决定广开言路,内修政治。

被贬饶州的范仲淹被擢升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范仲淹想起欧阳修因上书救自己而贬逐在外,于是奏请朝廷重新任用。

但欧阳修坚辞不受。

他推辞说:“从前我所以那样做,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还是同其退而不同其进较好吧。

”过了很久,朝廷又恢复了欧阳修的校勘职务,他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庆历年初,北宋内患外忧丛生,危机四伏。

对此,宰相吕夷简束手无策。

在日益高涨的改革呼声下,宋仁宗欲更天下弊端,起用改革派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新政。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欧阳修充任谏官,他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改革。

那时,北宋仕途大开,每年通过科举考试,成百上千的文人士大夫涌入官场。

尤其是恩荫,滥施旁支、直系、异姓甚至门客,使大批的地主阶级子弟涌入官场,连骑着竹马的小儿也为监宦。

欧阳修对这种荫补制坚决反对。

他主张精选官吏,杜塞滥源,因此提出了按察法。

由朝廷派遣才高正直的官吏赴各地对州县官吏进行考察,评定其政绩,然后一一注明奏报朝廷,以供朝廷对官吏赏罚罢黜时参考。

庆历三年,为人奸诈阴险的李淑竟从开封知府晋升为大学士,欧阳修立即上奏反对,结果李淑降知寿州(今安徽寿县)。

对贪官污吏,欧阳修更是严惩不贷。

边将葛宗古、王克庸、滕宗京贪污军费,中饱私囊,案发后,有些人认为边将身负重任,当从宽发落,而欧阳修坚决反对,认为他们于国于民无尺寸之功.反而逾违不法,其罪在不赦,不严惩无以戒后。

范仲淹的新政,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因而谤诬声四起。

他们攻击范仲淹、欧阳修、余靖、蔡衰结为朋党,恶意中伤范仲淹“欺罔擅权,怀奸不忠”。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被迫出为河东宣抚使。

欧阳修上《论杜衍、范仲淹罢政事状》,极力援救范仲淹,但无济于事。

欧阳修又作《朋党论》进献仁宗,劝仁宗鉴历代治乱兴亡之迹。

但终因守旧官僚反对,没有能挽救范仲淹。

范仲淹出贬,庆历新政也宣告失败。

庆历四年四月,欧阳修出使河东,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对边疆军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在代州、忻州等地让老百姓开垦禁地废田,使朝廷每年得到了几百万斛粮食。

出使回来,欧阳修又奉命赴任河东都转运使,负责平定保州的(今河北保定)屯兵之乱。

当时,杜衍等大臣因为党议一个接一个被罢了官,欧阳修十分愤慨。

他向朝廷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可以被举用的贤才,而没有听说过他们有什么应该被免职的罪过……现在这四个正直的大臣一旦罢免,一定会使邪恶的小人相互庆贺于内,四周的敌人相互称贺于外,我替朝廷可惜呀!”由于欧阳修在朝中刚劲正直。

弹劾奸侫,为反对派所忌恨。

他们借欧阳修妹妹的孤女张氏犯法下狱之机,罗织欧阳修的罪名。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今安徽涂县)知州,两年后移知扬州。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欧阳修又自扬州移知颍州(今安徽阜阳)。

是年颍州大旱,欧阳修立即奏免了颍州奉诏征调的万余民夫。

又筑白龙沟,注西湖水以利灌溉,大为农业之利。

又集资修桥,便利交通,还开办书院,发展教育。

欧阳修的这些举措,深得老百姓的称颂。

不久,欧阳修因母亲去世,归家守丧。

期满,欧阳修回到朝廷,至此,欧阳修结束了十一年的谪居在外的生活。

宋仁宗看到他头发都已发白,对欧阳修关怀备至。

那些小人们害怕欧阳修再次被重用,就有人假造欧阳修的奏章,激起了宦官们对欧阳修的怨怒,纷纷诬陷他,要求把他外放同州(今陕西大荔),仁宗皇帝采纳了吴充的意见才得中止。

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欧阳修受命修《新唐书》。

当时,宋祁已先修成《新唐书》的部分文稿,但都属列传。

宋仁宗恐《新唐书》体例不一,因欧阳修的文章名扬天下。

乃令欧阳修诠定其体例。

欧阳修认为宋祁是自己的前辈,且各人意见不同,怎么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之上呢?于是对宋祁所修部分一字不改。

书修成后,按旧制,《新唐书》立撰著者,唯列官位最高者一人,非欧阳修莫属。

但欧阳修认为宋祁的撰述,功深日久,岂可掩其名而夺其功?于是《新唐书》纪、志、表三者书欧阳修名,而列传书宋祁名。

当时宰相宋庠听说此事后,感慨万分,赞不绝口地说:“自古文人,好相凌相掩,像欧阳修这样胸怀坦荡,有谦虚的美德,前古未有。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欧阳修升任枢密院副使。

他和曾公亮一道,考核全国的军队数和三路驻守兵员的人数,详细准确地测定驻军的远近,重新编制了地图和簿籍,凡是边防长久以来没有派兵驻守的,调派军队前往驻守。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欧阳修调任参知政事,他和韩琦同心辅助仁宗。

凡是兵民、官吏、财利等中书省应当知道的重要大事,编集成一个总目,碰到事情就不必临时匆忙地向有关部门了解。

当时东宫太子的人选还没有决定,欧阳修就和韩琦等人对这件大事协商出一个意见。

欧阳修还成功地解决了英宗母子间的矛盾。

宋英宗因为得了病,无法亲自处理朝政,皇太后垂帘听政,左右的人互相猜忌,制造矛盾,皇帝和皇太后几乎因此成为怨仇。

一日,韩琦奏事时,太后哭着向韩琦说了英宗和自己的种种矛盾。

韩琦用英宗有病来进行劝解,太后听了不高兴。

欧阳修就进一步劝说道:“太后侍奉仁宗已经几十年了,您的仁德昭示天下。

以前皇上专宠,太后您处置得从容自如;现在母子之间,反而不能宽容吗?”太后的情绪稍稍和缓了一些。

欧阳修又劝说道:“仁宗皇帝在位的时间很久,他的德政深深地留在人们心中,所以一旦驾崩,天下奉戴天子,没有一个人敢不赞成的。

现在太后您只是一个妇人,而我们也只是五六个书生罢了,如果不是仁宗皇帝的遗意,天下谁人肯听从呢?”太后不作声。

此后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母子之间的矛盾才逐渐平息。

英宗曾诏欧阳修荐举可为相者三人。

于是欧阳修立即荐举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三人。

可以说,这三人与欧阳修都有嫌隙。

早在庆历新政时,吕公著之父吕夷简打击排斥欧阳修甚力。

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坚决反对欧阳修称皇考之说,而极力主张称皇伯。

王安石在对经义的诠释方面,亦不苟同于欧阳修而坚持己见。

但欧阳修不计吕公著的前嫌后隙,对司马光尽忘其政见不同,对王安石则允许学术观点歧异。

欧阳修以才德知人,不念私仇己怨,为后人所称颂。

欧阳修执法严明,大义灭亲。

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其妻薛氏之弟薛宗孺因罪被劾,企图通过姻亲,以欧阳修的地位而得到赦免。

但欧阳修不但不为其开脱罪责,而严加洽罪。

薛宗孺终被免官。

因此薛宗孺怀恨在心,伺机对欧阳修加以陷害。

不久,薛宗孺诬陷欧阳修与长媳吴女有不正常的关系。

那些对欧阳修有所怨恨的小人群起而动,传播谣言,扩大事态。

虽此事纯属子虚鸟有,后来真相大白于天下。

但欧阳修决心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出任亳州(今安徽亳县)知州。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欧阳修奉诏改知青州(今山东益都),第二年又迁蔡州(今河南汝南)。

这些在欧阳修的心目中已不重要。

他魂牵梦绕的还是那想象中归退后的颖州。

熙宁二年,新任参知政事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著名的变法。

由于欧阳修远离朝廷,又整日为剪不断的归颖之思所苦恼,他根本没有在意这场急骤的变革。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他曾连续献上《言青苗钱第一札子》和《第二札子》,就自己在青州所见推行青苗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请求处理。

这反映了他对新法持比较怀疑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