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地区S112—2井区志留系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重要意义
塔河油田志留系地层特征和潜力储层分析研究
154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3期塔河油田志留系地层特征和潜力储层分析研究阚朝晖1,谷来梅1,赵玉玲1,赵建华1,张雅丽1,智刚2(1.中国石化集团河南油田测井公司;z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油田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对志留系地层的研究是塔河勘探方面重要的工作,其地层特征、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此建立油水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下步的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志留系;地层;储层;岩性;物性中图分类号:T E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3一0154一03塔河油田纵向上具有“复式”成藏组合特征,除了奥陶系和三叠系是增储上产的主力目的层外,在多个层系也发现了油气藏。
特别是S112—2井志留系地层获得工业油气流后,对志留系地层的研究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面就志留系的地层、储层、岩性和物性几方面进行分析。
l志留系的地层特征和储层的岩性特征受海西早期影响,塔河油田志留系顶部剥蚀严重,区内仅发育有下统的塔塔埃尔塔格组(Sl t )和柯坪塔格组(Sl k)两套地层,从上至下,志留系地层由西南向北东方向依次剥蚀减薄歼灭,削截点清晰。
见图1地层对比图。
图l 塔河志留系地层对比图志留系地层的岩性特征分别是(见柱状图2):Sl t :细砂岩、粉砂岩夹棕褐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柯坪塔格组(Sl k)按照其岩性特征划分为三段(从。
F 往上):Sl kl :为粉砂岩、泥岩夹细砂岩,少数井见厚层状中~粗砂岩,含砾。
$1k2:泥岩夹、粉砂岩,含笔石、小型角石、腕足、双壳及炭屑。
Sl k3:普遍含沥青质,岩性为中一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粉砂岩薄层。
图2志留系地层综合柱状图志留系地层相应的测井曲线特征为:Sl kl :是一套砂泥岩互层,G R 锯齿状,高低起伏,井径曲线扩径缩径反复变化;电阻率曲线对应砂收稿E l 期:2013—11一09作者简介:阚朝晖(1976一),工程师,石油大学毕业,从事测井解释工作。
8唐勇0403塔河地区S112井储层评价共24页文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6148.50~6200.00 段测井曲线
5.1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奥陶系储集空间为孔洞—裂缝型储层。晶间孔径一般在0.01~0.2mm,孔隙度平均值约为 1.7%,渗透率为0.026达西,孔隙度相对较低,渗透率高,属典型的低孔高渗。
溶蚀晶洞 溶蚀裂缝
5.2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一、岩溶作用; 二、构造裂缝;
相
亚相
滨海 潮坪
微相
混合坪 砂坪
志留系沉积相
5400~5491.5段测井曲线
4.1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孔隙类型为原生孔隙,储层砂岩总体 表现为中孔中-低渗的特征 。
泥质条带
S112井5484.56~5491.56段取芯照片
4.2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1)压实作用 2)胶结作用
塔河地区志留系成岩期影响因素(据张炎忠,齐永安)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塔河地区S112井储层评价
答 辩 人:唐 勇
指导老师 :张哨楠 丁晓琪
2010-06-10
教授 讲师
汇报 提纲
1、概 况 2、石炭系储层评价 3、泥盆系储层评价 4、志留系储层评价 5、奥陶系储层评价 6、结 论
差 很差
3.泥盆系储层评价
井深
相
亚相 微相
塔河12区奥陶系油藏初期产水主控因素及措施
通过 古地 貌恢 复 、 敏感 地震 属性 提取 开展古 河 道 刻 画。研 究结果 表 明 : 研 究 区奥 陶系分 布有 多条
复 杂地表 水 系 , 发 达 的地表水 系 能够促 进 河床底 部 及侧岸岩 溶, 形 成 横 向 连 通 性 较 好 的 储 集 空
间I 8 - 9 ] 。
河道、 井 型设 计 等 。现 场 采取 残 丘 高 点 侧 钻 、 缝 洞 体 高 点侧 钻 、 部 署 水 平 井措 施 后 , 塔河奥 陶系 缝 洞 型 稠 油 油藏 降水 增 油效 果 显 著 。
关键词 : 缝 洞型储集体 ; 残丘 高点侧钻 ; 缝洞体 高点侧钻 ; 水平井 ; 塔河 1 2区奥陶 系油藏
第 4期
刘坤岩等 : 塔河 1 2区奥 陶系油藏初期产水 主控 因素措施
2 . 1 残丘 高点侧 钻
育 区。在 开发井 位部 署 中宜规 避上 述 高风 险区域 。
( 3 )塔 河 1 2区 奥 陶系 油 藏 采 取 残 丘 高 点 侧
钻、 缝 洞体 高点 侧钻 、 部署 水平 井措 施后 , 降水 增 油 效 果显 著 。
在 油气 运移 过程 中 , 沿深 大断裂 向上运移 的油
气 在 中下奥 陶统 不 整 合 面 区域 顺 着 连 通 性 较好 的 次级 断裂及 缝合 线横 向运 移 。根据 油气 成藏 理论 ,
残 丘部 位缝 洞 系统优 先捕 获油 气 , 其 中水体被 充 分
驱替 , 而负 向地 形部 位 的水体 未被 完全 驱替 而保 存
部位 , 地表 水沿 断裂 面渗 入 后 溶 蚀 面 增 大 , 后 期 垮
塌 而形 成负 向地 形 ; 耐 蚀 部 位 则 形 成 岩溶 残 丘 , 残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志留系上倾尖灭圈闭油气成藏
个 鼻 凸 构 造 。后 者 是 在该 区 发现 的可 能 具 有 类 似 含 油 特 征 的 一 种 新 的 圈 闭类 型 。 关 键 词 : 气 圈闭 ; 留系 ; 河 油 田 ; 里 木 盆地 油 志 塔 塔
中 图分 类 号 : l 2 3 TE 2 .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r s r o r we e c n l d d 2 t p s o a d t n p i i c u r p e i ti i ra n t e r g o :a eev i r o c u e . y e f s n s o e u d p p n h o t t a x s n S l i n i h e i n u )
塔 里 木 盆 地 塔 河地 区 志 留 系上 倾 尖灭 圈 闭油气 成 藏
郭 倩 蒲 仁 海 杨 林。 孙 国峰 朱 李 , 宪 波 , , , , 楚
(. 家大 陆 动力 学 重点 实验 室 , 北 大 学 地 质 学 系 , 安 70 6 ; 1国 西 西 1 0 9
2 中 国 石 化 西北 油 田 分 公 司研 究 院 , 鲁 木 齐 . 乌 801) 3 0 1
olfo i o h nc n o miy n e f c t e r o f r us a d iu in; h n e t e o ii tl r m an i lw s n t e u o f r t it ra e bewe n Ca b ni o n S l ra e e c h rg n sil e i s ds u so .Ba e n c r ic s in s d o o e,lg i g a d s imi a a。t e d t o g n n es c d t h ae,t co i n r p f a u e f t e W e lS1 - e t nc a d ta e t r s o h l 2 2 1
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阳生国;王顺玉;明爽;邵晓州;吴小华;丁勇;陈红【摘要】塔河油田十二区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对原油的物理性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油水界面等的分析表明,区内主要为高黏度、含蜡、高含硫的超重质原油.平面上密度分布呈西部和东部低、中部高的特点;纵向上原油密度与深度关系不大.高产油区多沿主断裂带分布.油水界面不统一,但从东向西随中奥陶统顶面的降低而降低.认为该区油气分布不受现今构造位置高低的控制,而是受区域构造背景、断裂带的分布、储集层的发育程度、成藏演化过程以及不整合面等因素综合控制.【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1【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气分布特征;原油密度;控制因素;塔河油田【作者】阳生国;王顺玉;明爽;邵晓州;吴小华;丁勇;陈红【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山地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3塔河油田十二区位于塔河油田的西北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构造上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西北翼(图1)。
近几年来,塔河油田加大了对十二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力度,部署的众多探井中有许多已获得了工业油流,特别是AD4井初期产能达到了500 t/d,表明十二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成为塔河油田的主要勘探区块[1-2]。
研究区中奥陶系揭示有中—下统鹰山组,中统一间房组,上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
上覆地层的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分别是志留系下统、泥盆系上统和石炭系下统。
阿克库勒凸起于加里东中—晚期形成凸起雏形,海西早期受区域性挤压抬升形成北东向大型鼻凸,凸起主体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中—上奥陶统,下奥陶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了大量的岩溶缝洞储集体[3-4];海西晚期运动使该区再次抬升和暴露,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印支期—燕山期该区构造运动相对较弱;喜马拉雅期北部强烈沉降,阿克库勒凸起最终定型。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摘要: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多尺度特征、储集体类型、 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模式、与生产井的配置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 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模式;结合塔河油田的开发实践,系统研究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表 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可归结为局部高点、井控不足、连通通道屏蔽和弱水动力 4 大 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做好生产调控,防止底水窜进;注水早 期,依据储集体类型、连通性、空间位置构建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尽量减少剩余油;注水开发中 后期,依据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通过加强井控、利用重力分异和毛细管的渗吸作用、扰动(改造)流 场等措施,实施精准挖潜。同时做好技术储备,开展储集层改造、新型注入介质、智能优化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做 好注水、注气技术的接替,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图 5 表 1 参 32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尺度性;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提高采收率
郑松青 1,杨敏 2,康志江 1,刘中春 1,龙喜彬 2,刘坤岩 1,李小波 2,张世亮 2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 83001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1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2016ZX05053)
ZHENG Songqing1, YANG Min2, KANG Zhijiang1, LIU Zhongchun1, LONG Xibin2, LIU Kunyan1, LI Xiaobo2, ZHANG Shiliang2
(1. Petroleum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 2. Northwest Oilfield Branch, SINOPEC, Urumuqi 830011, China)
《2024年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范文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与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领域。
塔河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油藏之一,其缝洞型油藏的流动规律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区域概况塔河油田位于中国某地区,其油藏主要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该类油藏具有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其流动规律复杂多变。
因此,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参数;其次,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油藏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油藏流动规律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四、研究结果1. 缝洞型油藏的流动特征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特征主要表现为: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导致油水流动力不平衡,使得原油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规律复杂多变。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压力分布和驱替效率,以实现高效开采。
2. 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影响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生产制度等。
其中,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流动力平衡影响较大,而流体性质和生产制度则直接影响到原油的采收率。
此外,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油藏的流动规律产生影响。
3. 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油藏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油藏流动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整压力分布和驱替效率;在流体性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合理配置生产井和注水井的位置和数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制度,以实现高效开采。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张抗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1999(020)002
【摘要】塔河油田是由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多不个不同性质油藏组成的油田,主体是奥陶系灰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气藏。
这种油藏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岩溶洞、孔,并以复杂的形式联通而形成的网络。
因为网络发育程度不同,成藏和改造经历不同,各储集体在储量,产能,油质上可较大差别。
【总页数】6页(P120-124,132)
【作者】张抗
【作者单位】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4
【相关文献】
1.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J],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钟建华;李阳;陈鑫
2.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C26降胆甾烷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李美俊;王铁冠;张
卫彪
3.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发现历程及其意义 [J], 黎玉战;徐传会
4.塔河油田塔深6井蓬莱坝组硅质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永立; 尤东华; 高利
君; 张卫峰; 谢乘飞
5.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 [J], 杨敏;陈叔阳;王国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冯小龙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
【年(卷),期】2024(12)3
【摘要】塔河12区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油藏,前期采速高,产量下降快,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
为研究剩余油分布情况,提炼了三种典型缝洞结构模型,分别是双溶洞左右排列组合模型、表层岩溶缝洞组合模型和双溶洞上下排列组合模型。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探究了缝洞结构差异性、生产压差、注采方式、注水速度和缝洞连接位置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缝洞结构模型在注水开发后,剩余油分布情况差异较大,且受其他开发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
生产压差对剩余油分布无明显影响;溶洞低注高采具有更好的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也更加集中;较高的注水速度下采收率更高;缝洞连接部位对剩余油分布有一定影响。
此外,针对主要的剩余油分布类型给出了相应的挖潜建议。
【总页数】15页(P536-550)
【作者】冯小龙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塔河油田六七区为例
2.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窜后剩余油分布及差异化动用方法
3.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4.数值模拟技术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中的研究
5.塔河4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志留系地层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1 6口, 3 共 4层 , 层 厚 度 2 5 7 5 累 计 厚 度 单 . ~ . m, 160 平 均 单 井 钻 遇 含 油 气 层 2 1 4. m; . 3层 , 计 厚 度 累
* 收稿 日期 :0 10 —5 修 回 日期 :0 10 —9 2 1-82 2 1—82
第一 作者 简介 : 胡冬 军( 9 0)男 ( 1 8- , 汉族 ) 湖北钟祥 人 , , 工程师 , 现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 。
4 3 流砂 及管 涌的应 急 处理 . 对 轻微 的流砂 现 象 , 基坑 开挖 后及 时堵 涌并 采取 在
后再 打一 排 钢 板 桩 , 钢 板 桩 与 围 护 结 构 之 间 进 行 注 在 浆。
4 4 围护结构 变 形超 标 应急预 案 .
经上述分析表明, 本区志留系下统地层油气地质条 件整 体 良好 。预 测应 该具 有 良好 的勘 探开 发前 景 。
参考 文 献 :
E3 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教研室. 1 石油地质学 [ ]20. R .0 7 E3 黄作宽 , T 1 完井地质 报告 [ ]西 南石 油局地 质录 2 等. P 井 R.
关 键词 : 河 油 田 ; 留 系 ; 藏条 件 塔 志 成
中图 分类 号 : l 2 3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lO 4 7 6 2 1 ) 5 0 2 2 TE 2 . B 1 O —5 1 ( O 2 O 一O 2 —0
1 地层 简况
9 1m。 只 有 一 口井 钻 遇 差 油 气 层 3层 , 计 厚 度 .3 累 1.0 干层 2层 , 45 m; 累计 厚 度 90 m。 .0 4 砂岩 储 层及 储盖 组合 4 1 砂岩 储 层 . 1 7口井 中共 发育 砂岩 储层 43层 , 井平 均 2 . 2 7 单 78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志留系上倾尖灭圈闭油气成藏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志留系上倾尖灭圈闭油气成藏郭倩;蒲仁海;杨林;孙国峰;朱李;楚宪波【摘要】塔河地区S112-2井于2005年在古生界碎屑岩中获得了高产油流,但由于其位于石炭系与志留系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上下岩性接近,所以油层属于石炭系、东河砂岩还是志留系一直存有争议.该文通过对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确认了S112-2井油藏的时代、构造与圈闭特征,认为该区志留系存在2种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一种是舌状上倾尖灭圈闭,即砂体顶面为单斜,但尖灭线朝北上倾方向呈舌状突出;另一种是鼻凸上倾尖灭圈闭,即尖灭线平直,没有出现向北突出的舌头,但砂体顶面为一个鼻凸构造.后者是在该区发现的可能具有类似含油特征的一种新的圈闭类型.%High-yielding oil flow was found in Paleozoic clastic rocks in WellSl12-2 of Tahe region in 2005. The oil flow is on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between Carboniferous and Silurian; hence the origin still remains discussion. Based on core,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date, tectonic and trap features of the Well Sl12-2 reservoir were concluded. 2 types of sandstone updip pinch out trap exist in Silurian in the region: a)tongue-shape ones, with monocline at the top of sandbody and pinchout line leading to the north; b)nose-shape ones, with nose-shape structure at the top of sandbody and straight pinchout line. The noseshape ones are new trap types which may have similar oil-bearing features in the reg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5页(P120-123,128)【关键词】油气圈闭;志留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作者】郭倩;蒲仁海;杨林;孙国峰;朱李;楚宪波【作者单位】国家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国家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国家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国家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2塔河油田(图1)的主要产层为奥陶系一间房组岩溶灰岩,但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和三叠系砂岩中也获得了一定的储量和产量。
概述塔河油田十二区地层元素特征
概述塔河油田十二区地层元素特征引言塔河油田十二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在新疆库车县境内。
本区钻遇岩性主要有灰岩、砂岩、泥岩、膏质岩及过渡岩性。
元素录井在该区应用效果显著,岩石元素特征明显:灰岩Ca含量呈明显的高值(含量大于30%),其它元素含量低;砂岩呈明显的高Si低Al特征(石英砂岩Si含量达到40%);泥岩呈高Al低Si特征;膏质岩中Ca、S含量较高。
一、各组段元素特征(据地层层序由上而下述说)1、石炭系巴楚组(C1b):该地层为一套海岸砂泥岩沉积。
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双峰灰岩段(Clb3)、下泥岩段(Clb2)、砂泥岩段(Clbl)。
(1)、双峰灰岩段(Clb3):该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
元素特征:Ca元素明显高值(最大27.56%,最小19.31%,平均24.97%),其余元素低值的特征。
(2)、下泥岩段(Clb2):该地层岩性主要为泥质岩。
元素特征:Ca、S、Sr为低值(Ca均值为5.37%,S均值为0.17%,Sr均值为226PPm),较其上双峰灰岩段明显偏低;Al、K、Fe、Si、Ba、Ti、V元素为高值。
(3)、砂泥岩段(Clb1):该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质砂泥岩。
元素特征:由上至下Ca、Mg元素含量逐渐升高(Ca由5.0%升高至20.0%,Mg元素含量由0.5%升高至3.0%),Al、K、Fe、Si、Ba、Ti、V元素则逐渐降低。
2、泥盆系上统东河塘组(D3d):该地层主要是陆源碎屑沉积,多为石英砂岩。
元素特征:Si元素呈明显高值(Si平均为28.9%),较巴楚组的砂泥岩段明显偏高;Fe、Al、K、Ti、Ba、V元素含量为中高值,较巴楚组的下泥岩段略低,较巴楚组的砂泥岩段略高。
3、志留系(S):该地层剥蚀严重,所钻井缺失志留系,未能采集到元素数据。
4、奥陶系上统恰尔巴克组(03q):该地层岩性中灰质泥岩、泥质灰岩较多,岩石中泥质含量较高。
Ca元素呈低~中值,Si、Al、Fe、K、Ti、Ba、V等元素含量较灰岩段略有抬升,但低于泥岩段。
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T E1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Re s e r v o i 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i l ur i a n i n Ta he 0i l Fi e l d
Wa n g X u n j i e ’
g e s o f a d j u s t me n t ,l a t e — s t a g e f o r m a t i o n ” . T h e g e n e r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f a u l t s c o n t r o l l e d t h e m i g r a t i o n
史112断块开发效果评价及下步对策
史112断块开发效果评价及下步对策摘要:史112断块处于东营市郝家油田西部,构造简单,主要含油层系沙二10,属于常温高压低孔低渗稀油岩性油藏,开发难度大。
本文主要对史112断块沙二10油藏进行了油藏地质表述,开发现状分析,重点对区块地层能量恢复情况、水驱开发效果及自然递减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目前开发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下步调整挖潜措施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一、油藏主要地质特征三、开发效果评价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量动用差异大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油藏储量动用差异大:主力层剩余可采储量24.8万吨,非主力层剩余可采储量4.4万吨。
随着开发的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对于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严重,使得现有低渗透油藏基础井网难以满足实际开发需要,注采不均衡现象突出,已逐渐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2.纵向上吸水不均匀,难以实现均衡驱替储层纵向上小层多,吸水差异大。
如史112-12井主力层位相对注入量为62.1%,而非主力层位为0;从历年吸水剖面图看,同井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吸水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
五、下步调整挖潜措施建议下步工作思路:以注水工作为重点,探索研究各种注水方法,强化注水,以提高水驱波及面积为目标,实现均衡驱替,以达到提高油井产能的目的。
1.周期注水,强化驱替,挖掘难波及区剩余油史112断块注采井网较完善,油井含水率15%左右,区块累计注采比1.24,采用周期注水,可适当降低井组注采比,增强水驱效果,驱替剩余油。
2.探索实施堵水调剖技术,实现均衡驱替沙二10油藏纵向小层多,吸水差异大,难以实现均衡驱替,可借鉴临盘成功的堵水调剖技术,局部油井配以压裂解堵技术,实现均衡驱替。
3.研究活性降压增注技术2012年现河采油厂年针对低渗油藏砂体边部物性差欠注难题,开展活性降压增注体系研究,并在河148-斜6等3口井进行现场试验,有效率100%。
塔河地区志留系的对比
中发现 了早 志 留世 的 疑源 类 和 孢 粉 等 微 体 化 石 , 按 照 古生 物地 层 划 分 对 比 的原 则 , S 1 0 8井 的 5 4 0 8~ 5 4 3 2 m砂 岩 段 所 对 应 的地 质 时 代 不 应 早 于早 志 留
维普资讯
3 O 1 曹
地 质 论 评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V J a 0 n I _ 5 3 N O . 1
.
2 0 0 7
塔 河 地 区志 留 系的对 比
范 春 花 ' , 蒲 仁海 , 漆 立新 , 韩强 2
5 4 0 8~ 5 4 3 2 m和 s 9 8井 的 5 3 1 0~ 5 3 2 2 m 砂岩 段均 见
S 1 0 2井 以东 , 东 河砂 岩减 薄尖 灭 , S 1 0 8 、 s 9 8 、 s l l 2等 井 所钻 遇 的以厚层 灰 绿 色泥 岩 为 主 , 局部 夹 砂 岩 的 地层 确 属志 留系 , 相 当于 柯 坪 野 外 露头 的下 志 留统
析, 确认塔河地 区井下志 留系的存 在 ; 继而分析其地 震反射特征 , 通 过地 震 一测井地层 对 比, 将其 与东河砂 岩予 以区 分; 最后通过与柯坪 野外露 头剖面 的岩石地 层对 比, 确认 塔河 地 区所钻遇 的志 留系确 为下志 留统 的柯 坪塔格 组 中
段。
关键词 : 塔河地 区; 志 留系; 柯 坪塔格组 ; 疑 源类 ; 地震地层 ; 岩石地层
塔河油田四区层次性油藏描述的开题报告
塔河油田四区层次性油藏描述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塔河油田四区层次性油藏描述一、选题背景:塔河油田是中国大型油气田之一,其地层特征复杂,储层地质背景多变。
其中,油田四区是该油田一个较为重要的区块,其层位特点复杂,开发难度大。
了解四区油藏层位特点,是进一步实现塔河油田资源有效开发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三维地震资料、井位资料等,揭示塔河油田四区层位特点,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研究内容:1、搜集四区三维地震和井位资料资料。
2、分析资料,识别四区的不同层位特征和分布规律。
3、绘制四区油藏分布图及层位解剖图,实现空间可视化呈现。
4、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区层次性油藏进行评价,提取主要储集层,并分析其储集特点。
五、研究方法:1、三维地震数据处理:采用反演技术进行波场模拟,提取体物性模型。
2、井位数据分析:采用测井解释技术进行分析,获取层位和储层物性参数。
3、地质统计分析:利用SPSS、MATLAB等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层位解剖、储集特征提取,实现层次性油藏评价。
六、预期成果:1、四区油藏层次性特点描述报告;2、四区储集层位分布图、层次性油藏储层特点解析;3、四区层次性油藏评价报告。
七、进度安排:1、前期调研及文献阅读(3周):了解塔河油田四区勘探开发现状,熟悉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井位数据解释方法,综合各种文献资源获取四区地质信息。
2、数据搜集及整理(2周):收集三维地震资料与井位数据,进行数据整理汇总。
3、数据处理及油藏描述(5周):进行地震数据处理、储层解释等工作,完成四区油藏层次性特点描述报告。
4、数据分析及评价(4周):通过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区层次性油藏进行评价,并提取主储集层,编写评价报告。
5、论文撰写及答辩准备(6周):撰写塔河油田四区层次性油藏描述论文,并完成答辩准备。
八、预期效益:通过研究塔河油田四区层次性油藏,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该油田地质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较全面的数据支持。
塔河 12 区二叠系复杂情况的技术讨论 ——二叠系防掉块防卡防漏及起下钻措施
塔河 12 区二叠系复杂情况的技术讨论——二叠系防掉块防卡防漏及起下钻措施摘要:塔河油田作为中石化西北工区的主体区块之一,不仅油气储量可观,相关上下游生产施工链及工艺流程已颇为成熟。
塔河12区近年来更是施工作业的主战场,该区块井位平均深度6000-7000m,施工周期80-90天,整体施工难度相对不大,各施工队伍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提速增效。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80%的队伍都因为一个相同但不相似的困难耽误了进度,就是位于5000-5300m的二叠系地层。
本文根据TH123124X现场施工数据研究分析,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塔河12区;二开井段;二叠系;防卡防漏;技术措施一、塔河12区二开井段存在钻井难点塔河十二区二开钻遇地层主要有: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奥陶系-一间房组(二开中完进一间房4m),二开钻进风险识别:(1)康村组以上地层成岩性较差,容易垮塌卡钻。
(2)康村组和吉迪克组富含石膏,石膏对钻井液性能造成污染。
(3)库姆格列木群-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发育,易缩径卡钻。
(4)亚格列木组砂岩含砾,PDC钻头易磨损。
(5)侏罗系下统、三叠系地层易垮塌、掉块,造成卡钻。
(6)本开次钻穿地层较多,存在不同的地层压力系数存在井漏风险。
(7)上部地层起下钻易阻卡,钻具静止时间长,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卡钻事故。
二、塔河12区TH123124X井实钻复杂情况TH123124X井因前期钻遇玄武岩层,采用牙轮钻头简化钻具结构进行过渡,经地质捞砂确认于5414m钻穿二叠系进入卡拉沙依组,准备至少钻出一个扶正器的距离(20m),再根据钻时及钻进参数情况能多打就多打一些,尽量钻进至5440-5450m,之后短起下钻验证井眼情况,再封井起钻。
这趟起钻要采用高切力的稠浆封井,主要是要切力,高温下的切力很关键,泥浆工程师提前落实配方,做好性能实验。
封井后,起钻过二叠系要干通到底,如果有阻卡不要开泵,尽量活动通过,确保顺畅到底后没显示再起,起钻完更换PDC+螺杆下钻至井底完成二开剩余的进尺。
塔河油田12区块油藏水体来源及出水特征分析
AD16 井累计漏失泥浆及清水 1 127.31 m3(90% 已在投产前排出),常规完井。 测井曲线显示上部为 油层,下部为水层,封堵下部井段后对上部层段测 试结果为油层 。 AD16 井 虽 直 接 钻 遇 水 层 ,但 经 过 封堵后水体无法直接进入井筒,因此油井出水机理 就等效于缝洞单元低部位存在水体,而井孔储层位 置又远离油水界面的模式,所以生产初期不产水。 但是底部水体能量强大并且储层垂向裂缝发育的 事实不会因为暂时的封堵而改变,随着上部油体的 采出,压力逐渐下降,下部水体沿着高渗透带向上 侵入并迅速占据原油流动通道,使油井含水率快速 上升。 2. 3 酸压沟通下部水体
岩性油气藏
第 21 卷 第 4 期
产 液 量 (m3) 含水率(%)
200
100
产液量
含水率
160
80
120
60
80
40
40
0 2007-11-21
2008-01-20
2008-03-20
2008-05-19 2008-07-18 时间(年-月-日)
图 1 TK1216 井采油曲线 Fig. 1 Production curve of TK1216
2008-09-16
20
0 2008-11-15
TK1216 井累计漏失泥浆及清水 928.7 m3,常规完 井,测井曲线无水层显示。 截至目前共产水 650 m3, 出水应该来自漏失水。 缝洞单元底部原不存在水体 或水体很小,漏失液经重力分异到达储层底部,由 于井孔储层位置较低,随着生产的进行,底部少量 水体在上方油体的驱动下被带至井底,在产出部分 水后位置更低的水就更加难以产出,这就引起了含 水率缓慢下降及间歇出水的现象。 2. 2 缝洞单元底部驱替残留水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徐勤琪;储呈林;郭小文;刘永立;张黎;罗明霞【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24(46)1【摘要】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
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法、荧光光谱和单井模拟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研究区原油的荧光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母质相同且沉积于海相弱还原环境,再通过与研究区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确定了原油均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
原油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计算得到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成熟度(R_(o))在0.90%~1.47%之间,可能对应了多期油气充注。
此外,在对盐下地区奥陶系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共生盐水包裹体测温和测盐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确定盐下地区存在加里东中期(420 Ma)、海西中期(318 Ma)和喜马拉雅晚期(10 Ma)3期原油充注。
对比原油和3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认为喜马拉雅晚期是盐下地区的主成藏期,为盐下地区的奥陶系油藏贡献了最多的原油。
【总页数】13页(P111-123)【作者】徐勤琪;储呈林;郭小文;刘永立;张黎;罗明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2.塔河油田S 105井-S 106井-S 117井井区盐下奥陶系油气成藏条件分析3.塔河油田塔深3井区奥陶系深层油气成藏的地球化学证据4.塔河油田原油沥青质包裹烃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判识5.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主成藏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沥 青 显 示 . 留系 柯 坪 塔 格 组 三 段 沥 青 砂 岩 段 , 志 多 数 井见 到 厚度 不 等沥 青砂 岩 . 北 地 区井 下钻 遇 沥青 塔 砂岩 厚 度最 大 为哈 1井 , 累计达 105m. : 岩主 5. 沥 青砂 要 分布 在 艾 丁 一 甫 台一 买力 等 沙 雅 隆起 以西地 区, 托 英 沙雅 隆起 南 部各 井一 顺托 果勒 北地 区顺 8 、依敏 4等 井钻 遇 厚约 3 沥青 砂 岩. 目前钻 井 资料, 青砂 0m 据 沥 岩厚 度较 大 的是 艾丁一 甫 台地 区及 西部英 买 1、英 托 1 买 1 2等井 区( 2. 图 ) 南部塔 北沥 青砂 岩 是否 与塔 中沥 青砂岩连通, 目前 无 钻 井 资料 证 实 . 北 与 塔 中 结合 塔
井 号 地 层 井 段, m
Sl 2 2 Sl 1 — S 2 5 SI 1 — 1 58 -2 0 2 6 59 59 - 50 32 53
密度,/m3 g c
08 7 .3 7 08 0 .3 2 09 0 .6 1
起
量 含 蜡量/ %
S1 8 S13 4 8 5 3 0 k 5 0 - 4 2
U
f 1 得 o
哈得 8
( 3. S 1— 区获 油流岩 电井横 向对 比看, 图 ) 从 l22井 未被
宝 。 。 满 愚! r 合 k 阿 ! 依1 ! / L — —- —L _ J ●满 ● 西… 满 1 阿 .满 。 满: 1 参・ ’ .阿满 2
表 l 塔北地区志留系原油物理性 质数据表
T b e1 T b eo l r a y i a r p r i s a l a l f i i n ph sc l o e te su p
o c u eo l n T b i r a f r d i i a e e a
1 8 .9 5 20
66 .6
英买 3 1 3 4 5 8 . 8 ~ . 9 .9 ~ .4 .- . 1 . ~ 6 1 4S k 5 8 - 3 9 08 0 0 5 3 6 8 98 2 0 1 0 1 6 1 . 3 3 8 8 2 7 9 英买 3 l 5 9 5 5 .1 3 0 5 8 5 6 ~ 7 8 0 1 . .1 03 5S k 5 7 - 6 5 08 9 ~ . 0 . 7 1 . . 2 3 8 3 4 0 1- . 3
是轻 质 油.
志 留系 砂 岩 中沥 青 、稠 油 或其 它 油气 显 示 是这 三期 作用综 合 结果 . 122井 区轻 质油 是后 期构造 变动 沙 1—
中调整 进 入该 圈 闭聚 集成 藏 .
3 S 1. l22井区油藏主控 因素分析
31 砂 体展 布特 征 . S 1— 获得 油气 突破 后, 震属性 参数 异常 , 122井 据地
第2卷 9
第 4期
彭真等: 塔河地 区 s 1— l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志 留系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重要意义
49 4
油气 显示及原油特征
II 塔北 柯 坪塔 格组 油气 显示 特 征 .
1 塔北地 区柯坪 塔格组 原油 特 征 . 2 据原 油分 类标 准,122 ,125 S —井 S l. 井柯坪 塔格 组 1 三段 原油 属低 粘度 低硫 高蜡 轻质 原油 ,12 柯坪塔 S0 井
2 志 留系沥 青砂岩主要成藏 期
志 留系 沥 青砂 岩 作 为加 里 东 晚期 古 油藏 形成 证
部钻 探 依合 1 、依合 2 、满 西 1 等沙 雅 隆起 南部 地 区 据 己被广 泛 认 同, 留系沥 青砂 岩源 自中下 寒武 统 的 志 井 , 未 钻 达 志 留系 沥 青 砂 岩 段 . 过 对 志 留系 古 地 认识 也基 本 一致 , 成藏 与破 坏 期是加 里 东 晚一 海 均 通 认为 理环 境 、 构造 背景 、成藏 史 等 资料 分析 , 勾塔 北与 西期 . 留纪末 晚加 里 东运 动和 泥盆 纪末 早海 西运 动 , 认: 志 塔 中志 留系沥 青砂 岩 是连 通 的. 沥青 砂岩 段 不全 都 是志 留系 油气 成 藏 与破坏 的两次 关键 构造 变动 . 留 但 志 是 沥 青显 示, 是 该 段 沥青 普 遍 发 育 , 度 大, 只 厚 为表 示 纪早 期沥 青砂 岩 形成 后, 历 多次构 造沉 积 事件和 烃 经 此 段地 层特 征 起 名“ 青 砂岩 段 ” 段 存在 与 沥青 共 类 注 入 、混 染, 变 了志 留系古 油 藏沥 青形 成 时原始 沥 . 该 改 生 的饱 含 油 、含 油 、油 浸 、 油斑 、油迹 、荧 光 等各 产状 . 留纪 沥青 砂岩 3次注入 分别 是: 晚加里 东注 志 ① 级 别轻 质 油显 示( 晚期运 聚 形 成) 122 井 【 段就 入 期: 晚 海 西一 印支 注 入期 : 燕 山一 喜 山注 入期 . , 1— S 该 ① ③
S 0 等井 志 留系柯 坪塔 格 组 一段 各井 油 气显 示 较丰 富 , 艾 格组 一段 原 油属低 粘度 含硫 高蜡 常规 原油,18 高英 4 5井 区属 高蜡低 丁. 甫 台、塔 河 东南 部地 区显 示级 别 以油斑 一 托 油迹最 属低粘 度 超稠 油, 买 3 、英买 3
表 ) 多, 含油 级 别显示 井 较少 . 买力 、 哈得逊 : 饱 英 地区总体 硫 正 常原 油( 1. 显 示 较 弱 , 个 别 井 见级 别 较 低 油 气 . 仅 目前 该段 未 发
1 .
、0' -
'
结 合 构 造 特 征 , 沙 122 井 东 西 两 侧 分 别 部 署 在 1.
S 1— 、S 1— 124 125井. 这两 口井 完钻后 ,125投产 效果 S 1. 很 好, S l— 井 对应 于 S 1— 而 124 122出油 层段 削蚀尖 灭处
犀1 南l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