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管理工作
TPM全员设备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和盈 利能力。
提升员工技能
TPM全员设备管理需要员工广泛参与,通过培训和实践,提升员工的 设备维护和管理技能,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TPM全员设备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故障诊断与预测
借助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对设 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 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寿命,提前 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更换。
应急预案的制定
为了应对突发设备故障,企业应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 程和责任人,确保故障得到及时、 有效的处理,减少生产损失。
03
TPM全员设备管理的主 要内容
设备前期管理
总结词:成功实施
详细描述:某制造企业通过全面推行TPM全员设备管理,实现了设备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培训 员工掌握TPM相关知识,以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该企业成功地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故障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生 产效益。
某企业通过TPM提高生产效率的案例
总结词:显著提升
点检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计划,制定设备的点检计划 和维护计划。
点检实施与记录
按照点检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记录,及时发 现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
设备维修管理
01
维修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要求, 制定设备的维修计划和维修流程。
02
维修实施与记录
按照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 更换零部件等作业,并做好维修 记录。
起源
TPM全员设备管理起源于日本,最初称为"全员生产维修",后 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面性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引言设备全员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
定义设备全员管理是指通过全面的管理手段,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它包括设备的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问题处理等方面,旨在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重要性设备是企业运作的重要资产,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全员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强设备利用率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排班和维护计划,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故障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延长设备寿命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损坏,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提升产品质量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设备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有效的维护和操作培训,减少由于设备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因素,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降低成本设备全员管理可以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精确管理备件和消耗品的采购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通过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修理的费用和停机损失。
实施步骤设备全员管理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设备全员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明确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责任。
包括设备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故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步骤二:设备管理团队组建和培训成立设备管理团队,确定各种角色和职责。
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具备设备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
步骤三:设备信息化建设建立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跟踪。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ppt 2023-10-27•tpm全员设备管理介绍•tpm全员设备管理实施•tpm全员设备维护实践•tpm全员设备管理效果评估•tpm全员设备管理展望目•tpm全员设备管理案例分享录01tpm全员设备管理介绍tpm是什么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是一种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TPM是一种管理理念,它认为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企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TPM强调企业员工全员参与设备管理,通过采取预防性维护、检查、更换等措施,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tpm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可以增强员工对设备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效率和质量。
全员参与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全员参与是TPM成功的关键,只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才能实现设备的全面维护和管理。
tpm设备管理范围及目标TPM设备管理范围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企业所有设备。
TPM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TPM,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2tpm全员设备管理实施确定TPM管理范围确定TPM管理的范围,包括设备类型、设备数量、设备分布等。
制定TPM管理计划时间表制定详细的TPM管理计划时间表,包括计划启动时间、培训时间、实施时间等。
明确TPM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TPM管理计划,明确TPM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设备效率、减少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等。
确定需要进行TPM培训的人员,包括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
全员生产设备管理PTM
设备管理目的是:
让设备保持良好的效率状态
设备用不用是生产的事,不是设备的事; 设备能不能用是设备的事,不是生产的事。 设备为生产服务,保证生产正常运转。
运转率并非越高越好 目的明确:设备为生产服务
设备1
设备2
设备3
例:市场需求1000件/天, 设备满负荷运转能力1500件/天, 设备可动率81.25%
设备的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
命所进行的日常工作
主要内容:
– 设备的清洁 – 设备检查(目视检查、点检) – 设备状态调整及监测 – 设备润滑 – 排除异常
维护目的:内外清洁、操作灵活、油路畅通、运转正常
设备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 操作人承担,设备外部清洗、润滑、紧固、检查零部件等工作 – 设备日常维护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两种。
3、设备管理理念,从“设备维修”转到“生产维修”
事后维修阶段(第一代)
兼修阶段 分工淡化 操作工=维修工
专修阶段 分工清楚 我操作,你维修
坏了 才修 不坏 不修
生产维修阶段(第三代)
事后维修
预防维修
纠正维修
维修预防
预防维修阶段(第二代)
计划预修制 强调计划性 维修 (前苏联) 强制计划 过剩 预防维修制 强调预防性 维修 (美国等) 检查计划 不足
三、六源管理:对安全隐患处理更重视
1、污染源 2、清扫困难源 3、故障源
4、浪费源 5、缺陷源
6、危险源
四、岗位看板:
不同岗位专用看板,简化操作,统一界面日常工作
1、点检工作台
2、生产运行看版
3、设备运行管理
4、设备状态一览
6、如何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家”体系
简述全员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全员设备管理1. 简介全员设备管理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对所有员工使用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方法。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终端设备。
全员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和规范员工行为。
2. 基本内容2.1 设备采购与配置在全员设备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设备的采购与配置。
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确定所需的硬件规格和软件应用,并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性能、价格、品牌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谈判以获取最佳价格和服务。
同时,在配置设备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满足员工对于工作环境和工具的要求。
2.2 设备分发与归还在设备采购和配置完成后,需要将设备分发给相应的员工使用。
分发时需要记录每个员工所分配到的设备信息,包括型号、序列号等,并签订相关协议。
同时也需要对已经分发出去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当员工离职或需要更换设备时,要及时收回已分发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重置,以便后续再次分发使用。
2.3 设备监控与维护全员设备管理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通过安装监控软件和管理工具,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状况、网络连接等,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清理和维护,包括清理垃圾文件、更新系统补丁、杀毒防护等操作,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设备报废与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全员设备管理中,要及时淘汰老旧的设备,并进行报废处理或二次利用。
同时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
2.5 安全与合规管理在全员设备管理中,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规范,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置密码、加密存储、远程锁定等措施,以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的信息泄露。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指的是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中。
这种管理方式旨在保护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效率和生产力。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检查设备,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实施设备维护措施:制定并实施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清洁、润滑、检查、更换零部件等。
3. 提供培训和教育:为员工提供设备操作和维护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4. 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沟通和协作机制,包括工作流程、协作和交流平台等,使员工之间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的优点包括:
1. 提高设备效率和生产力: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设备效率和生产力。
2.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通过及时的维护和检查,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 减少维护成本: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减少维护成本,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应该认识到设备维护
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全员参与的设备维护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挥设备的功能和价值,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全员设备管理步骤
全员设备管理步骤
全员设备管理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设备需求:了解全员需要使用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
2. 采购设备: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需要采购的设备型号和数量,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3. 设备分配:根据各个员工的职位和工作需求,合理分配设备。
4. 设备标识:为每个设备标识唯一的编号或者标签,方便设备管理和追踪。
5. 设备登记:建立设备登记表,记录每个设备的型号、序列号、领取人等信息。
6. 设备配置:对每个设备进行基本的配置,包括安装操作系统、设置网络连接等。
7. 设备保管:设立设备存放区域或者柜子,并进行定期盘点,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8.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状态,及时修复故障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9. 设备退还:当员工离职或设备不再使用时,及时收回设备,
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重置。
10. 设备报废:当设备无法继续使用或者过时时,按照公司规
定进行报废处理,同时进行数据安全清除。
11. 设备更新: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和更新需求,及时更新设备,保持员工使用的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12. 设备安全:建立设备安全政策,加强设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设备密码、防病毒软件等。
以上是全员设备管理的一般步骤,具体的管理过程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备全员管理制度
设备全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设备管理工作,加强设备使用与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备使用管理1. 设备借用:任何使用设备的人员,必须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借用申请,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批。
2. 设备登记:每次借用设备前,借用人员必须在设备管理部门登记,并进行设备的领用手续。
3. 设备归还:设备借用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用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4. 设备保养: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借用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要爱护设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
5. 设备损坏:设备借用人员若在使用中造成设备的损坏,应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设备维护管理1. 设备巡检: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设备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情况,设备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3. 设备维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若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需立即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并由设备管理部门协调进行维修。
4. 设备更新: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更换,确保设备的使用性能。
第四章安全管理1. 设备安全: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
2. 人员安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设备使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紧急情况:若设备出现故障或紧急情况,设备使用人员需立即停止设备操作,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协助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第五章管理制度1. 设备台账: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进行档案管理,确保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能够清晰记录。
2. 设备监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 管理规定:设备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并向所有设备使用人员宣传,确保设备管理规定的有效执行。
全员设备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组织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如今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
全员设备管理代表着一种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理念,旨在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管理潜能,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1. 全员参与,责任共担设备管理不应仅仅是由设备管理员或维护人员在孤军奋战。
全员设备管理强调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是设备管理者,每个员工都应该对企业的设备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
只有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让设备管理工作万众一心,形成责任共担的氛围。
2. 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为了有效地实施全员设备管理,组织需要建立起一套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设备信息的录入、设备使用记录的跟踪、设备维护保养的提醒等功能,同时要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状况,及时预警故障风险。
通过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
3. 培训与提升在实施全员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组织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知和技能。
只有经过培训和提升,员工才能更好地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避免设备管理中的盲点和漏洞,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 审查和改进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组织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工作的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
通过持续的审查和改进,才能够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全员设备管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还可以激发员工的管理潜能,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
通过全员设备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全面化、智能化,为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引言TPM(全员设备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设备管理和维护效率的方法。
它要求每个员工都有责任保护和维护公司的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TPM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实施TPM来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效率。
什么是TPM?TPM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的缩写,是一种由日本引入的管理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和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TPM强调的是预防性维护和日常保养,每个员工都有责任保持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
通过养成良好的维护习惯,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寿命。
TPM的原则TPM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TPM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设备管理和维护,包括机器操作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
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2.预防性维护:TPM注重预防设备故障而不是修复故障。
通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可以提前发现设备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3.持续改进:TPM强调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优化设备管理和维护流程,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每个员工都应该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改善活动。
4.操作员的自主性:TPM鼓励机器操作员参与设备管理和维护,使他们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设备故障。
操作员应该接受培训,具备一定的维修和故障排除能力。
TPM的实施步骤要实施TPM,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培训和意识提高:为所有员工提供TPM培训,使他们了解TPM的概念和原则,以及他们在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角色和责任。
同时,提高员工对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的意识。
2.制定设备管理计划:与设备管理团队合作,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包括设备的保养计划、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等。
确保计划能够实施,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3.建立设备管理团队:成立设备管理团队,包括设备操作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全员设备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引言全员设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和监管公司或团队内部所有设备的方法,以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合理利用。
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保密性。
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登记设备登记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指定一位负责人来负责设备登记工作;•为每台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设备编号,并在设备登记表中记录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对于每台设备,记录设备的购买价格、折旧情况以及使用情况。
2. 设备领用和归还设备领用和归还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定设备领用和归还的规定,明确申请和批准的流程;•建立设备领用和归还的登记表,要求使用人员在领用和归还时填写相关信息,包括领用人、领用日期、归还日期等;•设立设备借用期限,并定期检查和核对设备的领用情况,及时催促归还。
3. 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维护和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责任人;•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问题;•建立设备维修和维护的记录,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和维修人员。
4. 设备报废和报损设备报废和报损是设备管理的最终环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制定设备报废和报损的标准和程序,明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报废条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判断设备是否达到报废和报损的标准;•将报废和报损的设备进行安全销毁和清理,并及时更新设备台账。
设备管理的好处全员设备管理带来以下好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闲置浪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频率;•减少维护成本: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可以避免大量的维修费用;•提高工作效率:设备管理规范和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保护公司安全和保密性: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设备遗失和信息泄露。
全员生产设备管理PTM
全员生产设备管理PTM概述全员生产设备管理(PTM)是一种全面管理和优化生产设备的方法,旨在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故障和降低生产成本。
它涵盖了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PTM不仅仅是设备维护团队的责任,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
本文将介绍PTM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重要性全员生产设备管理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下面列举了几个PTM的重要性:1. 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设备资源,避免设备因空闲而产生的浪费。
定期进行设备状态监测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能够保持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2. 减少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导致生产中断和停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
3. 降低生产成本PTM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损坏和故障引起的维修成本,降低设备的能耗,提高生产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步骤全员生产设备管理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设备登记建立设备台账,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购买日期、使用部门等相关信息。
每个设备应有唯一的设备编号,以便于标识和管理。
2. 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一步。
在设备安装前,需进行设备周围环境清理和准备工作。
设备安装后,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3. 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正常维护保养对于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稳定性非常重要。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季度性大修等。
4. 设备故障监测和处理设备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生产线的连续运行至关重要。
设备故障监测可以通过设备故障指示灯、传感器数据、设备巡检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
5. 设备报废和更新设备的报废和更新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TPM-全员设备管理
一、基本概念1、TPM的概念全员设备管理即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意思就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从理论上讲,TPM是一种维修程序。
它与TQM(全员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1)要求将包括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全体人员纳入TPM;(2)要求必须授权公司员工可以自主进行校正作业;(3)要求有一个较长的作业期限,这是因为TPM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贯彻TPM需要约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且使公司员工从思想上转变也需要时间。
2、TPM概述1)、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
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 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3)、重要组成部分:TPM将维修变成了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停机时间也成了工作日计划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而维修也不再是一项没有效益的作业。
在某些情况下可将维修视为整个制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在流水线出现故障后进行,其目的是将应急的和计划外的维修最小化。
二、TPM的起源与发展起源:TPM最早是在40年前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
但最早将TPM技术引入维修领域的是日本的一位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Nippon denso,该公司在1961年导入的PM生产保全开始。
TPM全员设备管理
TPM全员设备管理概述TPM全员设备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旨在提高生产力和设备可靠性的管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管理和维护中,共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原理TPM全员设备管理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维护预防TPM全员设备管理强调维护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可以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增加。
同时,维护预防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更换和维修成本。
2. 全员参与TPM全员设备管理要求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管理和维护中。
员工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设备的基本知识和维护方法。
通过全员参与,可以增强员工对设备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
3. 持续改进TPM全员设备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和分析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维修记录等数据,找出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施步骤TPM全员设备管理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团队在实施TPM全员设备管理之前,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推动和协调工作。
这个团队由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包括生产、维护、质量等相关部门的人员。
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培训和宣传、协调各项工作等。
2. 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在建立团队之后,需要对设备管理进行标准化。
这包括制定设备管理的流程、规范和工作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通过建立标准,可以确保设备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
3. 培训员工为了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参与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知识、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
4. 实施设备巡检设备巡检是TPM全员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增加。
全员设备管理
➢ 3、设备的区域维护
➢ 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维修工承担一定生产区 域内的设备维护工作,与操作工共同作好日常维护、巡回检 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 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
➢ 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 作积极性和生产人员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
➢ (三)故障分析方法
➢ 故障机理与故障模式
➢ 故障应力 故障机理
➢ 蠕变破坏 S
➢ 腐蚀
C
➢ 磨损
W
➢ 冲击
I
➢ 疲劳
F
➢ 热应力
T
➢
故障模式 裂纹 磨损 变形 腐蚀 熔融 蒸发 破断
➢ 故障因果图
操作 操作不当
维护不良
生产 拼设备
安排不当
设备 制造不良 结构不合理
润滑不良
修理质量差 零件不合格
第五、设备的前期管理
➢ 1、做好设备的规划和选型工作,加强可行性的论证,不但 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必须满足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要,而且 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
➢ 2、购置进口设备时,除了认真做好选型外,应同时索取、 购置必要的维修资料和备件。
➢ 3、在设备到货前,应及早做好安装、试车准备工作。 ➢ 4设备到货后,及早开箱检验和安装调试,发现数量短缺
第三、设备管理的发展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机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进步.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相适应,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
➢ 1、事后维修阶段 所谓事后维修是指机器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之后才进行维修。 主要在18世纪后期。
➢ 2、预防性定期维修阶段 为防止意外故障而预 先计划安排的修理。主要在20世纪,在这个阶段 中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维修体系,一是前苏联的计 划预修制另一个是美国的“预防维修制”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1. 引言全员设备管理是指在组织或团队中,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
通过全员参与,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减少设备的损坏和丢失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本文档旨在制定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明确每个成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全员有效参与设备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设备的目标。
2. 职责与要求2.1.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与要求•负责设备的购买,评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选择合适的设备;•制定设备的分类与标识规范,确保设备的管理完整和有序;•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买日期等;•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或报废;•监督全员设备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准确、经济的使用;•组织设备保养培训和操作规范的宣传,提高全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2.2. 全员设备管理的要求•全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设备;•不得私自借用、调动或擅自更改设备的使用目的和位置;•使用设备时,应根据需要合理调整设备的设置和参数,避免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开机、关机和操作设备时,应按照操作手册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将个人设备放在公共设备上,不得将公共设备作为个人设备的存放处;•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不得私自维修或处理;•离岗或下班前,应将设备关机并按规定归位,不得将设备处于长时间未使用状态。
3. 设备管理流程3.1. 设备采购流程1.提出设备采购需求: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设备采购需求申请。
2.设备评估和选购:设备管理员负责评估和选购符合需求的设备,参考价格、性能、质量等指标,向领导汇报采购建议。
3.设备采购批准:领导审核采购建议,并批准采购预算。
4.设备采购执行:设备管理员根据审批结果进行设备的采购,并与供应商进行合同签订和付款。
全员设备管理案例
全员设备管理案例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设备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个人使用的移动设备,还是企业组织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来保证安全和高效运作。
本文将通过一个全员设备管理案例,探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策略。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维护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于:1.安全性:设备管理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通过限制设备的访问权限、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措施,可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数据泄露。
2.效率: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通过对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可以减少因设备问题而引起的停工和生产损失。
3.成本控制:设备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控制设备的开支。
通过有效管理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避免设备的过度购买和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4.资源优化:设备管理可以优化设备资源的利用。
通过网络管理和设备监控,可以避免设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
三、全员设备管理案例3.1 公司设备管理策略1.设备登记:公司规定所有员工在使用公司设备前,必须先行登记。
登记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编号和使用者的姓名等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管理人员追踪设备的使用情况。
2.设备分配:根据员工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公司将设备进行分配。
每个员工只能使用分配给自己的设备,不得私自调用或分享设备。
3.权限管理:每个员工的设备都要设置相应的权限管理。
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才能访问和操作设备。
这可以避免未经授权的操作和数据泄露。
3.2 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1.培训教育: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设备管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全和保护注意事项、设备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2.定期检查:公司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对每个员工的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这可以帮助员工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维修保养。
3.审计跟踪:公司建立设备使用的审计跟踪系统,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把握操作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
③熟悉加工工艺。
(2)会保养。
①保证设备内外清洁。
②熟悉把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求。
③按润滑点正确地加油,保证滑导面无锈蚀和碰伤。
(3)会检查。
①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可靠,各滑导面润滑是否良好。
②设备开动后,会检查声音有无专门,并能发觉故障隐患。
二、设备的全系统
1.应该把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修理、改造直到报废、更新等的全过程作为治理对象。如对设备的故障,要从整个系统来研究;排除故障的计策,也要从整个系统来采取。
2.对设备采纳的修理方法和措施要系统化。
(1)在设备的研究设计时期,要认真考虑修理预防,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修理性,尽量减少修理费用。
3.备件治理
消火体系中的备件治理包括:
(1)系统备件治理。这是指修理过程中常用备件的治理。要制定备件清单、确定使用周期、确定年需求量等。
(2)部件储备治理。这是针对部件修理而相应建立的储备。
(3)急件治理。为防止备件品种缺乏、数量不足所采取的一整套应急措施的治理工作。
4.修理技能治理
为了提高修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迅速进行故障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而有打算开展的修理业务培训。
1.设备故障治理
设备故障治理体制针对突发故障,采纳标准程序的方法加以处理。要紧内容有:
(1)现场“驻屯”。即让修理人职员作地从较远的地点转移到其爱护管辖的设备区域内,使修理人员靠近设备,并保持对设备的不断监控。
(2)故障挂牌看板。设备故障发生后,生产操作工人发出故障通知(挂上故障牌),同时记入故障停工看板。现场“驻屯”的修理工见到后赶忙前往诊断、修理。
(2)在设备使用时期,采纳以设备分类为依据,以点检为基础的预防修理和生产修理。
(3)对那些重复性发生故障的部位,针对故障发生的缘故采取改善修理,以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三、全员参加
全员参加指发动企业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都来参加设备管
文件名
全员参与设备治理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2
页码
2-2
二、对设备实行分级治理
按照总评分确定设备等级后,进行分级治理。对重点设备,应合理组织修理工作和修理力量,节约修理费;对需要实行预防修理的次重点设备,要进行预防性定期检查和修理,将其作为以预防修理为中心的治理对象;对一样设备,却只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修理。
三、健全修理记录,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时刻分析
修理记录是生产修理工作的基础资料,要对比各项标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平均故障间隔时刻进行各种修理保养统计分析,选定最适宜的修理周期和点检周期,以及点检项目和标准,进而改善修理方法,估定修理工时,改进运转操作方法等。
二、中层次设备治理
1.中层次的设备治理要紧内容一样包括:为了实现第一层次所规定的各个项目、方案,所开展的组织、和谐、保证、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厂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以设备部门为主,或在设备部门参与下,会同打算、生产、财务、工艺、技术改造、物资供应以及有关车间等统一加以组织实施。
2.这一层次的工作重点,经常是加强同上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和谐,幸免可能显现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脱节与内耗。
(3)红班修理。即设备不工作时刻(非制度工作时刻)的修理,能够减少设备修理对制度工作时刻的占用。
(4)修理工具治理。对各类修理人员所需工具进行调查,然后
文件名
设备保证体系治理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5
页码
3-2
进行必要的采购与配备,放入手提工具箱内。
2.重点设备治理
参阅《设备分类治理标准》的有关内容。
甲级修理率=甲级爱护台数/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
2-1
全员指企业从经理人员、主管人员到第一线生产职员都参加设备治理。全员治理能够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全厂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全员生产修理的差不多内容为:
一、突出对重点设备的修理工作
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性质、要求及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用评分法确定重点设备、次重点设备和一样设备。重点设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照情形定期调整,并把设备治理和修理治理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文件名
全员参与设备治理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2
页码
2-1
一、设备的全效率
设备的全效率指在设备的一生中,为设备耗费了多少,从设备那儿得到了多少,其所得与所费之比,确实是全效率。
设备的全效率,确实是以尽可能少的寿命周期费用,来获得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按期交货,无公害安全生产好,操作者情绪饱满的生产成果。
理。它包括两个方面:
1.纵的方面
从企业最高领导到生产操作人员,全都参加设备治理工作,其组织形式是生产修理小组。
2.横的方面
把凡是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使用、修理等有关部门都组织到设备治理中来,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并具有相应的权益。
文件名
全员设备修理治理内容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3
页码
(1)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爱护设备的教育。
(2)合理地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
(3)配备好合格的操作人员。
(4)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5)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设备爱护保养,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经常地精心保养设备,应该列为考核操作者技术素养的内容。
二、班组设备爱护治理的要求
文件名
班组设备治理要求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6
页码
16-3
③设备停工时,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并能做简单的调整。
(4)会排除故障。
①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运行情形等现象,能及时发觉设备的专门状态,并能判定出专门状态的部位及缘故。
②依照自己确切把握的技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自己不能解决的,能迅速判定出来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协同处理,排除故障。
三、班组设备治理的要紧指标
考核班组在设备治理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完好率、爱护率、停机时刻、设备事故,备件消耗和油料消耗等项。
1.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是对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指标。它是按照设备的完好程度运算和评定的,评定的标准分为三级。设备完好率运算公式为:
设备完好率=(一级设备台数+二级设备台数)/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5
页码
3-3
2.点检治理
参阅《设备点检工作执行标准》的有关部分。
3.设备精度治理
(1)设备精度卡的治理。
(2)检测工具的治理。
(3)精度数据治理。
(4)QC小组治理。
4.打算预修治理
(1)数据分析与处理。确定设备的磨损与劣优状况,依照轻重缓急,编制月打算修理日历书。
(2)打算修理的预备。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5
页码
3-1
针对生产现场设备可能产生的故障与及时、迅速地排除差不多显现的故障,把相关的计策与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保证体系,加以有效的治理,即现场设备保证体系治理法。
那个方法包含两个大的子系统:一是消火体系;二是防火体系。具体要求下面将细述。
一、消火体系
消火体系是指在设备显现故障后,能够迅速、及时地处理,尽快复原生产,使故障缺失减到最少而组成的一整套保证体系。消火体系要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3.事后修理
这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一样是对利用率较低、有备用设备、容易修理的设备采纳此法。这是从全面经济效益来考虑的,不必对所有设备不分主次都实行打算预防修理制,以免造成修理费用不必要地增加。
五、班组操作职员应参加治理
应把操作职员参加设备治理同质量治理活动相互配合,彼此促进。
文件名
各层次设备治理工作标准
2.设备爱护率
(1)设备爱护率是对设备爱护的考核指标。设备的爱护状况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①甲级爱护要求操作人员和爱护人员做到精心操作,精心爱护,严格执行规程,认真填好记录。
②乙级爱护是操作爱护水平都较一样的设备。
③丙级爱护是缺少科学的治理和爱护,使之处于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状态的设备。
(2)要紧考核和要求提高甲级爱护率。甲级爱护率的运算公式是:
(2)用好。
①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
②不精机粗用,大机小用。
③不带病运转。
④不在机身导轨面上放置工件,计量器具和工具等。
(3)修好。
①保证设备按期修理,认真做好一级保养。
②修理前主动反映设备情形。
③修好后认真进行试车验收。
2.在“三好”基础上,还要做到“四会”,其具体要求是:
(1)会使用。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
执行标准
第一章全员设备治理目标与
要求标准
文件名
设备治理目标评判指标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1
页码
2-1
一、修理打算性方面的指标
打算作业率(%)=打算修理作业项数/全部修理作业项数×100%
打算作业完成率(%)=完成打算作业项数/预定打算作业项数×100%
实际作业率(%)=实际作业时刻/实际能力时刻×100%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1
页码
2-2
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时刻/故障停机时刻×100%
停机缺失率(%)=设备停机造成的缺失/生产总费用×100%
四、费用方面的指标
修理费用(%)=全部修理费用/生产总费用×100%
单位产品修理费用(元/单位产量)=全部修理费用/产品生产总量
PM费用率(%)=PM修理费用/全部修理费用全部修理费用
二、防火体系
防火体系是较高层次的设备修理治理体系。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及时发觉故障隐患,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