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材掺伪手段及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5a0b090b4e767f5acfce33.png)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 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 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 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
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 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 原因 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 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
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青黛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 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 性状 火试: 取本品少量 用火灼烧 水试: 取本品少量 撒与盛水的烧杯中 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 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 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掺杂 灰蓝色,略带灰白色, 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 土色。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 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
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38713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7.png)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引言随着中医文化的逐渐传承和开展,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中草药市场上的伪劣产品也随之出现。
为了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巧,希望对读者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主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这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的颜色应为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外观完整;而伪品的颜色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外观不完整。
2. 经络鉴别法经络鉴别法是通过经络学理论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与脏腑、组织器官相通的系统。
通过触摸中药材的经络,可以判断其真伪。
例如,对于黄芪来说,真品的经络应该是坚实而饱满的;而伪品的经络可能松软或枯燥。
3. 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和检验来判断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对中药材进行溶解性、煮出物质量、含量检测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对于川芎来说,真品的挥发油含量应在2.0%以上;而伪品的挥发油含量可能较低。
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技巧1. 枸杞子•红色或橙红色的颜色以及外观完整的是真品;•过于鲜艳或暗淡的颜色以及外观不完整的是伪品。
2. 黄芪•坚实而饱满的经络是真品;•松软或枯燥的经络是伪品。
3. 川芎•挥发油含量在2.0%以上的是真品;•挥发油含量较低的是伪品。
总结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外观鉴别法、经络鉴别法和理化检验法等常用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此外,还提供了枸杞子、黄芪和川芎的常见真伪鉴别技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更加准确地判断其真伪,以保证疗效的到达和平安性的保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建议在购置中药材时选择有信誉度和可靠性的渠道,如正规药店或中药材专业市场。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4393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第五章中药材伪品鉴别
![第五章中药材伪品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0da2cd88cc22bcd126ff0c4a.png)
形与冬虫夏草相似,气微,烧之有淀 粉糊焦气,遇碘液显蓝色。
蟾蜍油
蛤蟆油
明太鱼精巢
2010年11月19日
• 3、土贝母:伪品
• ①百合科植物益辟坚(丽江山慈姑)的球茎。 又称“草贝母”。
• 不分瓣,黄白色,有大毒,含秋水仙碱 (为提取的重要原料)。 • ②葫芦科植物假贝母(土贝母)块茎。 • 不分瓣,黄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断面角 质样。
伪品
川贝 土贝
一轮贝母
人• Leabharlann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 参的根。
【产销】野生或人工饲养。国产蛤蚧主产于广西、
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广西省已开始人工 养殖。进口蛤蚧主产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蛤蚧—原态
蛤蚧—药材
头约占上体1/3 9~18cm
6~11cm
【 性 状 特 整 征 体 】
大 小 及 形 状
——
6~12cm (初生尾与躯干基本等长)
(再生尾不低于6cm)
蛹体上形成的子座与蛹体的结合 体,习称北虫草。
其 子 座 自 虫 蛹 头 部 长 出。
3、用面粉和玉米粉经模压制 而成的伪品
形态不自然,虫体表面土黄色,光滑,环
节明显,质坚实,硬脆,表面颜色是人工染成, 用水浸润颜色脱落,并且变软, 断面显粉性, 久尝粘牙,气微。草体部分往往用红薯的干 燥叶柄伪装而成,中空而不易折断。
第七节 中药材伪品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三
七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的根。 • 【产地】 • 多系栽培,以云南 产者为地道药材。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84b2222ced630b1c59eeb55f.png)
多年来中药材的鉴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常用中药材的掺伪现象不断地变化,给中药材的鉴别更增加了难度。
本讲座旨在把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介绍给大家,以引起重视。
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紫花地丁:以苦地丁、甜地丁充;◆大黄:以土大黄伪充。
◆五加皮:以香加皮及刺五加皮伪充。
◆栀子:以水栀子伪充。
◆桃仁:以杏仁伪充。
◆柴胡:以栽培柴胡及其他种柴胡伪充。
◆防风:以薇花果藤等伪充。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西红花:掺红花、莲须、玉米须、黄花菜丝等;◆坚龙胆:掺桃儿七等ff系小檗科多种植物根与根茎,(2)用地区习惯用药或外表相似的其它物质代用或混入使◆动物肌肉、肝脏、血、雄黄、干酵母、泥沙、砖粉、植物组织等掺入麝香中;脂、淀粉加工冒充燕窝。
(3)掺入本植物的非药用部分◆柴胡、龙胆、款冬花、秦艽、黄芩、黄芪、牛膝等掺◆海金沙中掺入茎叶;◆沉香使用不含或少含树脂的木材等。
◆红花、金银花喷石膏粉、糖。
◆草果中注入无机盐。
白矾(明矾)中药材制假掺伪的方法中,有一个较为常用而又不易被发觉和识破的方法,就是“打矾”,即利用较高浓度的明矾水溶液浸泡药材,然后干燥,使明矾自然存留在药材内部,从而使其增重,而药材表面性状却变化不大。
在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经过明矾“炮制”过的中药材有土鳖虫、水蛭、白豆蔻、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蝎、炮甲珠等多种。
虽然经过明矾水泡过的药材从外表来看一般不会与正品有很大区别,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很多破绽。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鉴别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明矾的方法:1.眼看。
仔细察看药材表面,凡是在皱纹或凸凹不平处有白霜者(例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或者在剥开果实的外壳后种子表面有白霜者(例如砂仁、白豆蔻等),均十分可疑。
2.手摸。
用手将药材翻动,轻轻捏握,细心体会药材触手的感觉。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58dd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7.png)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随着中医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由于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贩卖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伪品种类1. 硫酸铜“晒黑”后的茯苓一些不良商家会在茯苓表面涂抹硫酸铜,使其呈现出稍微暗黄、细腻的色调,来模仿真品。
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害茯苓内部的营养成分,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2. 具有高毒性的假藏红花许多商家会混入假藏红花来冒充真品,这种假藏红花具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
3. 只是普通煮过的草药,却涂上了人参假皮人参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因此,一些商家会采用一些小手段来模仿真品,比如将煮过的草药涂上人参假皮。
虽然这种草药成分相对较为安全,但无法达到人参的功效。
4. 尖叶橐吾与梭梭麻混在一起尖叶橐吾和梭梭麻看起来相似,有些商家会将两者混在一起冒充尖叶橐吾。
但是,梭梭麻有毒,如果误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5. 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有些商家会采用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贩卖,从而骗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草药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差异,消费者食用之后可能不会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识别要点1. 观察颜色和气味大多数中药材在新鲜状态下具有特定的颜色和气味,失去活性后则会发生变色和质变。
因此,消费者购买中药材时,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其颜色和气味,还需要了解其保存方式和时间。
2. 看外表中药材外观的质量和几率是判断其真伪的关键。
人工伪造的药材不仅外观很难达到质量标准,而且由于不同的药材特性,在大面积生长不同的部位会有特别的细节,做不到伪造。
3. 较高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消费者不应将价格和品质划等号,因为一些商家会将普通的中药材包装成精品并涨价出售,虚高价格。
警惕药材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
![警惕药材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5133ab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7.png)
警惕药材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当今人们对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中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中药作为特殊商品,一般消费者却缺乏识别药材及饮片真假优劣的能力,中药掺假不仅造成药量不够、药物不对,临床上降低了药疗或无效,甚至严重者还会在用药后产生毒副作用,危害生命健康。
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具体介绍下市场上常见的8种掺伪造假手段。
一、重量掺伪即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有不同的特点:1.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
2.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与视线零角度平视,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3.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
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这几个品种淀粉含量均较高,切片后表面都会有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
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滑腻感,并将手对准光亮处,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4.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二、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例如:1.苍耳子:用东北苍耳子、刺苍耳子冒充。
2.通草:用合萌、刺通草冒充。
3.虎骨:用牛骨冒充。
4.西洋参:用白芷、人参伪制品冒充。
5.丝瓜络:用水瓜络冒充。
6.薏苡仁:用草珠子冒充。
7.檀香:用扁柏木、喷有“檀香水”的杂木片冒充。
8.半夏:用水半夏冒充。
9.肉桂:用阴香冒充。
10.山药:用参薯冒充。
11.川贝母:用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
三、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中药材真伪鉴别
![中药材真伪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9989e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d.png)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材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天然药物材料,但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使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一、外观特征鉴别法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首先,正宗的中药材外观应具有一定的色泽和形态,如黄连应呈苍黄色,形态规整;当归的外观应呈红褐色,形态圆润;此外,中药材的气味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标志,如白鲜皮气味醇厚,假品的气味则可能有异味。
然而,有些假冒伪劣商家会通过染色或添加香料等手段使中药材的外观与真品相似,因此,仅凭外观特征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还需结合其他鉴别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微观结构特征来鉴别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显微镜设备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观察中药材的细胞构造、纤维形态等特征,可以了解中药材的品质和来源。
如当归的纤维细胞应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而假冒品的纤维细胞则往往不规则或变形。
三、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鉴别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够确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种类。
例如,通过对黄连中的黄连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真伪。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判断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指纹图谱方法指纹图谱方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化学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指纹图谱,从而对中药材的真伪进行鉴别。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中药材的全面检测,包括有效成分、化学组成等多个方面。
指纹图谱法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真伪鉴别领域。
总之,在选择和购买中药材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商家购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其次,仔细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态、气味等,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指纹图谱方法等,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
32种常用中药掺假鉴别法
![32种常用中药掺假鉴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56c9a5f524ccbff1218457.png)
32种常用中药掺假鉴别法导读:对于中药,你了解多少呢?有时候不是因为看病开方不对,而是中药效果令人怀疑,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中药掺假状况,不懂中药材的人,往往会被欺骗,下面为大家介绍常有的32种中药掺假鉴别法。
1、制首乌:①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②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最稳妥的办法是,进生首乌,自己用黑豆汁小火煮2-3小时,太阳下晒干(天气好时一两天就干了),效果比假的好很多了。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最害人了。
防假办法:只进延胡索个子,大小均一,无砂石即可,用时用打粉机打成粗粉。
4、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防假最佳办法:进原药材(没有切片的羌活),用时随手用剪刀剪一下就可以了。
5、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6、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防假绝招:进未切片的当归个,使用时分头、身、尾,效果好。
进货最好进白芨个子,不容易造假,价格偏贵。
但物有所值。
7、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
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8、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9、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北五味子。
10、威灵仙:目前市面上8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7133c24afe04a1b071de69.png)
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
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药掺假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一、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看药材的表面。
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
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
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
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
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
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3d4bf419e8b8f67c1cb9de.png)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CITCMJun2006V o1.18No.3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关键词中药材伪品鉴别彭耀安徽省宿州市中医院234000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有些不法商贩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其手法多种多样,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也影响中药材的推广使用.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1近源掺伪中药品种繁多,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在外形上也很相似,这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把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同科植物羊角藤,虎刺充巴戟天;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同科植物一轮贝母,光慈菇等充川贝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同科植物掌叶半夏,滴水珠,水半夏等充半夏使用;沙苑子为豆科植物.同科植物紫云英,华黄芪,田皂角,猪屎豆,凹叶野百合充沙苑子;.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其伪品莽草,红茴香,短柱八角,野八角等与之同科同属;乌梅与其伪品桃,李,杏皆为蔷薇科植物;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混作青葙子.∞近源掺伪的现象很多,若不仔细辨别,往往很容易混淆.2形似掺伪将外形与药材相似的动植物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与原药材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功效也相去甚远,只是在外观上相像.如葫芦科植物天花粉,旋花科植物甘薯冒充山药I菊科植物大丽菊,紫荣莉科植物紫荣莉,茄科植物马铃薯冒充天麻;.商陆科植物商陆,茄科植物华山参冒充人参;玄参科植物泡桐花冒充凌霄花;夹竹桃科植物藤杜仲,卫矛科植物丝棉木的树皮冒充杜仲.3正品中加入舁物药材中加入异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重量,这些药材大部分为贵重药材.如天麻中插入铁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铅丝,海马腹中装入石粉,全蝎肚中注入石膏粉; 用明矾水或食盐水浸渍全蝎,白豆蔻;红花中掺入细砂或用红糖水拌和;用玉米粉,淀粉拌制金银花;炒制的鸡内金中灌入细砂;蝉蜕中装满泥砂;海金沙中掺入沙土;穿山甲砂烫后用盐水浸渍等等.4掺入非药用部位不同的药材其药用部位也不同.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时,把非药用部位一同采下,人为地增加重量.如远志, 丹皮药用部位应是根皮而饮片则未抽去木质心;酸枣仁, 杏仁,桃仁药用部位应是种子,而药材则掺人大量的果皮; 钩藤本应节节带钩而药材中往往混入许多不带钩的茎;山茱萸应以果皮入药而药材中则掺入大量果核;金银花中掺入枝叶,乳香中粘带树皮.5以次充好中药材都有~定的采收时间,若采收时节不合,则有效成分尽失.俗语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市场上常发现以茵陈蒿充当绵茵陈出售.再如以马鹿茸充花鹿茸,以鹿角切片冒充鹿茸片;天麻中以质次的春麻冒充冬麻;槐米中掺入槐花;以提取成分后的八角茴香混作药用等.6仿制掺伪利用其他物质,人为地仿制某些贵重或紧俏的药材,其手法多种多样.6.1模压法选择适当材料加黏合剂混合后压制成型,冒充正品药材.如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物质制成天麻状, 蒸熟后晾至五成干,再包纱纸压成天麻纹理;用面粉,茯苓屑等复合加工压制成茯苓块,或在片块内加入松根2nT成茯神";用面粉,玉米粉或薯类粉经模压加工而成冬虫夏草;用松香,黄泥,红铁粉等混合仿制成血竭.6.2染色法把形状相似的药材或物品染色后冒充药品.如用红染料和玉米须染制番红花;葡萄皮染色冒充山茱萸;水半夏加黄染料染色后混入延胡索}把其他蛇类的幼体用油漆涂成黑白相间的环纹伪造成金钱白花蛇. 6.3熬制法根据药材形状,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熬制.如以红糖加水熬制成蜂蜜;以猪皮,牛皮,旧鞍皮等杂皮熬成黑色胶块冒充阿胶.6.4打磨法为增加光泽度把伪品表面磨光.如莪术,姜黄等经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I用各种珍珠贝壳人工磨制成珍珠形状.掺伪饮片的鉴别方法掺伪饮片与正品药材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经验鉴别方法,亦即用人的眼,耳,口, 鼻,手等感觉器官,或借助水,火及一些简易的器具和试验,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断面色泽,质地,气和昧等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6月第18卷第3期关键词中药掺伪鉴别常见中药掺伪的简易鉴别袁金文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300350当前,中药掺伪的情况日渐严重,造成中药质量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的造假者还是业内人士,造假手段丰富逼真,使真假更加难以辨别.笔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药质量验收工作多年,对中药掺伪的鉴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部分常见的中药掺伪情况和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杂质掺假1穿山甲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炮制时多用砂烫至表面鼓起,醋淬.表面呈焦黄色,可见多数整齐的纵纹,横纹或棱线,质酥脆易碎,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不透明, 有裂隙,气微香有醋味..常见掺伪品为砂烫后用饱和盐水或明矾水浸泡,重物压至不再吸收为止,捞出晾干.鉴别时此品手感质重,外表面有析出的晶体,折断面对光透视可见闪光的晶体,口尝有咸或涩感.245?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炮制时用黄酒拌匀蒸至洒尽,干燥,表面皱缩不平,有光泽,顶端有宿萼根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软,有酒香气常见掺伪品主要是掺入非药用部分的果核,严重时仅果核就占1/3,更有甚者,将果核粉碎后用黏合剂与果肉和果核粘附在一起,详细勘察可以鉴别.3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常见的掺伪品主要是烫死前喂食过饱,用过饱和盐水加工,含水量超标.鉴别时注意观察全蝎的腹部形态,是否掺入其他异物,口尝是否过咸,严重时干品可见析出的盐粒,并注意药材的含水量.4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4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形状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快速而有效地判断饮片的真伪和优劣.1观察法某些药材表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鉴别天麻可观察其是否具有"姜皮样,芝麻点,鹦哥嘴,肚脐眼"等外形特征.对一些特征细微而不易观察的药材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如种子类药材的纹理,某些药材的细小毛茸等{对一些皱缩, 质地易碎的花叶类药材,可用清水将药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2手感法通过手触感觉药材的软硬,轻重,光滑及干湿程度,以判断药材质量优劣.如掺伪的红花,金银花手感较硬,质重;喷水的菊花手感潮湿.3鼻嗅法某些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用鼻嗅闻可鉴定其真伪.如黄芪可嗅到豆腥气;鱼腥草揉搓后可闻到鱼腥气.4口尝法大多数药材都有一定的味,通过口尝可鉴定其真伪.如熊胆可尝到苦而回甜的味;龙骨与舌接触后有吸舌感; 大黄咀嚼有沙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5水试法将药材样品放入水中,观察样品在水中变化的情况.此法对鉴别染色掺假和使用淀粉,黏合剂掺假是有效的.如正品的番红花入水后水液呈金黄色,而染色掺伪品则呈红色或橙黄色;加入杂质的金银花入水后石粉或淀粉脱落,水液变浑浊6火试法将药材样品燃烧或烘焙,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等特殊现象和变化,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如海金沙置火中易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掺伪品则残留灰渣;血竭粉置自纸上,以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松香伪制的血竭则冒浓烟,有松香气.以上简要介绍了鉴别掺伪药材的常用方法.当使用以上方法还不能确定药材真伪时,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也可以进行理化鉴别和仪器分析,如微量升华法,荧光检查法,平面层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等,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把药材中的伪品检出,从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鉴别图典C33.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O3~1o42郑艳,陈士超,沈保安,等.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493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494任晓龙.常见茯神块的掺伪鉴别.基层中药杂志.2000,14(5):32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收稿日期:2006一O2—09。
中药材鉴别问题
![中药材鉴别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c44b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4.png)
中药材鉴别问题
中药材的鉴别问题是指在购买、使用或销售中药材时,如何识别真伪、区分品质、辨别真假等问题。
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的中药材,因此正确的鉴别方法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鉴别方法:
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例如,有些中药材应该有明确的颜色、纹路或气味,如果与正品相差较大,则可能是假冒品。
2. 水浸试验:将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观察材料的水质变化。
正品中药材一般不会产生大量的浑浊物质,而假冒品通常会有大量的杂质或颜色变化。
3. 化学鉴别:使用化学试剂或仪器分析中药材的特征化学成分,通过对比已知标准或参考样品进行检测,确定其真实性。
4. 微镜鉴别: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特征,与正品进行对比来判断真伪。
5. 色谱分析:利用色谱仪等仪器对中药材进行分析,比较样品的色谱图谱,来鉴定中药材。
总之,中药材鉴别需要结合多种方法,配合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购买到正品,并避免遭受假冒伪劣产品的损失。
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21e488dd88d0d233d46ae3.png)
果皮加工
1、开皮
① 正三刀法。果蒂朝下,从果顶向果蒂纵划三刀,留果蒂部相连,正三瓣剥开。 ② 对称二刀法。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孤划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 剥 开。 2 、翻皮 选择晴朗天气,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 后翻皮,使橘白向外。
3、干皮
① 然 ② ) 晒干法: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将已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或晒场内自 晾晒干。 烘干法:将翻好的果皮置于干皮专用容器,在低温烘房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5°C 烘干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 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党参:打硫磺;洗衣粉洗;硫酸镁加重;
狮子盘头、蚯蚓头、豆豉尾、菊花心
豆豉尾
狮子盘头
蚯蚓头
菊花心
纹党
潞党
下硫磺粉
鼻闻浓烈的刺激硫磺味
硫磺熏蒸中药材(行内 称打磺)泛滥!二氧化 硫含量超过超标!
内 容
当前常见的中药材与和中药饮片造 假、掺假现象 如何鉴别和防范
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
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 市场不稳定性、多变性 受政治、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受药品法约束
二、中药市场应该关注
1.名贵药材(掺假制假) 2.资源紧缺(野生品种) 3.当年失收(大小年、自然灾害) 4.库存不足 5.人为炒作 6.疫情出现 7.青黄不接
三、中药优劣与以下因素有 关
道地药材 种植年限 采收加工 储存运输 加工炮制
种植年限影 响
生长年限~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 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 的 影响 人工栽培的药材,重视环境和管理~ 土壤、 空气、水源、种源、肥料、农药等 何首乌含量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e0003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b.png)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三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它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
现结合现场监督检查和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常见伪品1.1 柴胡常见伪品1.1.1 锥叶柴胡主要特点:色黑,丛生纤维状的地上残基,头部多分枝,具明显的败油气。
1.1.2 弯茎还阳参主要特点:地上茎分枝多,主根下部无分枝,断面不显纤维性,木部不为同心环状,而为放射状,苦味重。
不具油室,而具乳汁管细胞,木质部呈分支排列。
1.2 防己常见伪品微花藤。
主要特点:断面粉性或具明显的棕黄色木射线,皮部黄白色,具较多点状棕色小点(石细胞),导管呈蜂窝状。
1.3 牛蒡子常见伪品1.3.1 大鳍蓟主要特点:果实中棱两侧具横纹。
1.3.2 木香子主要特点:较正品大约2mm。
1.4 苍耳子常见伪品1.4.1 刺果甘草主要特点:扁纺锤形,具长针状刺。
1.4.2 东北苍耳主要特点:色深,体大,刺大,带钩。
1.5 刀豆常见伪品常春油麻藤。
主要特点:体大,呈类方圆形,种脐包于种子的一半以上。
1.6 青葙子常见伪品刺藜主要特点:边缘有棱,中心微凹,棕色。
1.7 娑罗子常见伪品厚果鸡血藤。
主要特点:种子圆肾形,种皮表面具光,常不规则破裂而剥落,有毒。
1.8 菟丝子常见伪品1.8.1 金灯藤主要特点体大,表面具光泽,光滑。
1.8.2 粟主要特点多呈不规则球缺状,浸泡易膨胀,不吐丝。
1.9 葶苈子常见伪品菥冥。
主要特点:表面深褐色,具明显的U形纹。
1.10 凌霄花常见伪品泡桐花。
主要特点:密被柔毛,花冠基部多弯曲,内部有深色斑点,具不规则缩纹。
1.11 槐花常见伪品洋槐花。
主要特点:花色较浅,呈类白色,二体雄蕊。
1.12 番泻叶常见伪品罗布麻叶。
主要特点:叶多较长,叶缘具细齿,主脉突出。
1.13 皂角刺常见伪品1.13.1 野皂角刺主要特点:主刺具一对或一个短分枝,枝条表面具纵纹。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01e54112f60ddccda38a084.png)
19、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 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 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 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 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 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 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 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 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 失,以此检查皂甙。
掺杂中药材的鉴别经验
1、金银花 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时用手 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捻之有 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且有沉淀 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 糖或食盐水拌入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 手握之较湿润粘手,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2、红花 掺杂品通常有三种:一是掺入一些极细的泥沙、 糖粉或面粉,用手握之松开后,手上留有少量花 粉及一层灰黄色细粉样物,捻之有粗糙感。其二 是将染色的丝线或染色的纸浆切成细丝状或丝线, 拌入红糖掺入红花中,鉴别时可取少许红花放入 水中搅拌,纸浆丝即破碎。其三是将菊花的舌状 花染色冒充,仔细观察可见舌状花花瓣,用水浸 泡红色即退,水液被染成红色。 红花掺假加重 用清油(菜籽油、芥籽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 到红花中,目的是增加重量。现介绍几种简便鉴 别方法:
10、葶苈子(南葶苈子膨胀度≥3北葶苈子膨胀度 ≥12)、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 膨大。 11、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十 倍且呈絮状团。正品手摇无声,伪品则有声(圆 粒苹婆)。 12、竹黄:天然竹黄沾到唾液后产生极强的吸舌力, 而人工竹黄吸力较小且色泽多为纯一白色。天然 竹黄水浸液对酚酞指示剂不显碱性,而人工竹黄 显碱性反应,呈紫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2d047d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png)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一直以来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和不良商家的存在,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准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以及掺假成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外观、气味、质地和温度四个方面,讲解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
一、外观中药材的外观往往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品质。
首先要观察中药材的外形是否合理,正常的中药材应该形状完整、色泽均匀。
其次要留意中药材的表面是否存在油光或者显著的颜色差异,如果有,可能是添加了化学药物。
另外,还需注意观察中药材的变形情况,如果有明显的磨损或者变团等异常现象,可能是经过了人为加工。
二、气味除了外观,中药材的气味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正宗的中药材往往具有独特的香气,而掺假或者添加了其他成分的中药材则可能有异味或者干腥味。
通过仔细闻香,可以辨别出中药材中是否存在掺假成分。
三、质地中药材的质地也是判断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常的中药材质地一般比较干燥,质地坚实,手感松脆,没有明显的湿润感。
而掺假的中药材可能因为添加了水分而变得湿润,或者因为掺杂了其他成分而导致质地异常。
因此,通过触摸中药材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四、温度中药材的温度也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正常的中药材温度一般与室温相同,没有明显的冷热感。
而掺假的中药材可能因为掺杂了其他成分而导致温度异常,有时会感觉非常冷或者非常热。
因此,可以在手掌心轻轻握住中药材,观察其温度变化,从而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真伪与掺假成分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触摸质地和测量温度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提供初步的判断,对于一些高度复杂的伪劣中药材,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分析或者借助专业的设备来鉴定。
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建议选择正规药店或者可靠的供应商,以减少购买假冒伪劣中药材的风险。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真伪与掺假成分的问题,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常见伪劣中药的辨别
![常见伪劣中药的辨别](https://img.taocdn.com/s3/m/e856143649649b6649d747bc.png)
常见伪劣中药的辨别随着中药价钱的上升伪劣中药材呈上升趋势,药材的伪品掺伪搀杂手腕也日趋现代化,不足为奇,而饮片掺伪常常由于药材原有形态特点被破坏不容易发觉,具有必然的隐蔽性,需要必然的实际工作体会才能辨别发觉。
现将饮片的伪劣新动向及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非药用部位掺伪。
药商将同种非药用部位充作正常利用。
刺五加:药用部份是根及根茎,但咱们常发觉商品顶用其心材替代。
陈棕炭:入药部位是叶柄及叶鞘纤维,而此刻商品供给有效其棕根部的棕片。
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或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款冬花:入药部位应是款冬的花蕾,但商品中常有未除去花梗的花蕾,残梗重量约占药材的三分之一。
二、同源掺伪:即将一些同科属,但不同种植物切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
土茯苓:掺伪品有效肖菝葜的根茎,习称“白土茯苓”,切面色白,镜检维管制周木型;也有效菝葜的根茎,习称“红土茯苓”,切面红棕色,粉性无,质硬,不易折,注意正品切面有银白色亮星,可资区别。
紫苏梗:市售品发觉有效中药泽兰的老茎切成饮片冒充,无紫苏特有的香气,饮片切面髓大,多中空。
山药:市售品有效参薯的饮片冒充,参薯横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散有少数棕褐色点状物,镜检有石细胞群,内含草酸钙块状晶体,可资区别。
3、形似掺伪:即将一些外形相似的植物切制成饮片冒充正品药材,它们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何首乌:市场上有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辨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圆体型的,搀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白附片:搀假者用红薯或马铃薯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辨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味。
羌活:搀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辨别要点:菊花心油性足是真品。
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白芨:切片白芨搀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辨别要点:口嚼后有无粘牙感,真品粘牙,假的不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