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光纤的光学传输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微纳光纤谐振腔
微纳光纤谐振腔
引言
微纳光纤谐振腔是光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它在光学传输、光学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详细探讨微纳光纤谐振腔的原理、结构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原理
微纳光纤谐振腔的原理是基于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及谐振模式的形成。在微纳尺度下,光纤的直径趋近于光的波长,这样可以实现光纤的高度限制。当光线在纤芯中传输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并在纤芯中形成谐振模式。这些谐振模式可以用于传输和储存光能,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结构
微纳光纤谐振腔的结构是由微纳光纤、镜面和激光器等组成的。微纳光纤是其中的核心组件,它具有非常小的直径和高的折射率。微纳光纤常常采用光纤拉制、光刻等微纳加工技术制备而成。镜面是用于光的反射和形成谐振模式的组件,可以采用金属、介质等不同材料制成。
应用
微纳光纤谐振腔在光学传输、光学通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学传输
微纳光纤谐振腔可以用于光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高度限制的特性,它可以实现高密度和高速度的光传输,有助于提高光通信和光网络的传输能力。
光学通信
微纳光纤谐振腔可以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光源、光放大器和光调制器等组件。谐振腔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激光发射和调制,从而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生物医学
微纳光纤谐振腔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生物传感、病原体检测和细胞成像等方面。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高灵敏度的特性,它可以实现对生物样本的高分辨率成像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有助于提高生物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论
微纳光纤谐振腔是一项重要的光学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理解微纳光纤谐振腔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在光学传输、光学通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微纳光纤谐振腔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InstrumentScienceandtesting[001]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sting technology)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99J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是综合应用传感技术、光电技术、精密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研究和探索仪器科学与测试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仪器科学与测试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主要研究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虚拟仪器、微系统理论与应用、微小型机电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矿用仪器仪表等,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
二、培养目标
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的高层次光电产业、能源、电力行业专门技术人才;
2、培养掌握仪器科学测试理论和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现代测试技术、方法解决煤炭、电力、光电等行业关键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从事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学科相关的研究开发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4、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的技术人才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微纳光学资料
• 微纳光学元件的性能表征:发展新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等
• 微纳光学的应用领域: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等
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
• 发展新的制备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纳米压印技术等
• 发展新的性能表征方法:光谱仪法、原子力显微镜法等
• 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生物医学、量子信息等领域
DOCS
• 投影式电子束曝光技术
电子束曝光技术在微纳光学元件制备中的应用
• 制作高分辨率的微纳光学元件图形结构
• 控制微纳光学元件的尺寸和形状
纳米压印技术在微纳光学元件制备中的应用
纳米压印技术在微纳光学元件制备中的应用
• 制作微纳光学元件的图形结构
• 控制微纳光学元件的尺寸和形状
纳米压印技术简介
• 利用模具在聚合物材料上进行压印的过程
• 广泛应用于微纳光学元件的制备
纳米压印技术的分类
• 热压印技术
• 光压印技术
03
微纳光学元件的性能表征
微纳光学元件的传输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微纳光学元件的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
• 透射率、反射率、折射率等
• 分光光度计法
• 影响微纳光学元件的性能和应用
• 激光干涉法
• 光谱仪法
微纳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及其测量方法
微纳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
光纤调研报告
光纤调研报告
《光纤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光纤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市场调查和实地走访,获取有关光纤应用和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
三、调研内容
1. 光纤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光纤在通信领域已经成为主流的传输介质,其带宽大、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使其成为各种通信设备的首选。
2. 光纤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光纤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光纤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和改进,为其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 光纤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调研发现,光纤在通信、互联网、电力、矿业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网络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论
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输介质,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纤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推动力。
五、建议
针对光纤的未来发展,建议行业内相关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促进光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六、展望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光纤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其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重要,相信光纤技术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微纳光纤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0年 序号 1 2 3 4 wenku.baidu.com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纳米光纤 直接写入 白光干涉 环形腔 灵敏度 激光谐振腔 激光振荡 氧化硅 折射率 微纳光纤笔 微纳光纤 微纳光子器件 微激光器 半导体纳米线 光学制造 光子晶体 传感器 亚微米线条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激光技术 2 光纤 2 高重复频率 1 高灵敏度 1 高平均功率 1 飞秒激光微纳加上 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 柔性曲面 1 曲面检测 1 微流控芯片 1 微图案刻划 1 准分子激光微加工 1 光纤消逝场传感器 1 光纤光栅 1 光电子学 1 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放大器 1 传感网络 1 传感器 1 d形光纤 1
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纳光波导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在集成光学、光子晶体、生物传感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纳光波导的倏逝场耦合结构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研究对于提高光波导的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其特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微纳光波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其结构特点、光传输机制等。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倏逝场耦合结构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微纳光波导中的实现方式。随后,本文将详细阐述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材料选择、结构优化等,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本文将总结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微纳光波导倏逝场耦合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光子集成和光通信奠定坚实基础。
二、微纳光波导的基本理论
微纳光波导,作为光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在光通信、光传感、光信号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理论基于波动光学和电磁场理论,通过精确控制光波在纳米尺度上的传播行为,实现光信号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光波导的基本原理是,当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受到介质折射率变化的引导,使得光波能够沿着特定的路径传播。微纳光波导的尺寸通常在微米或纳米量级,这使得其能够在非常小的空间内实现对光波的有效控制。
微纳光波导的主要特性包括其模式特性、色散特性以及耦合特性。模式特性描述了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方式,如横电波(TE模)和横
微纳光学:什么是微纳光学?
微纳光学:什么是微纳光学?
一、简介
微纳光学是光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微小尺寸下光的传输、操控
和应用。微纳光学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纳米级别的光学元件,例如纳米结构、量子点等等,也可以是微型光学器件,例如光纤、波导等等。在微纳光学领域,人们利用微纳结构的光学性能制造出高分辨率的显微镜、高效率的光学存储器、高灵敏度的光电传感器等等,这些器件在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二、微纳光学的原理
微纳光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相干性和传输特性,可以利用
微纳结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波长和极化状态,从而实现光的操控和运输。微纳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纳米结构对光的精细调控
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设计是实现微纳光学的重要手段,纳米结构可以精细控制光
的位置、波长、方向和偏振方向等。特别地,一些新型纳米结构,例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构、光子晶体和金属纳米结构等,具有极强的电磁场增强效应,可以将光场增强至数千倍,实现微纳光学的超强场强效应。
2. 光的波动性
微纳光学中的光学元件尺寸和光波长相当,因此光的波动性将会表现出一些奇
特的现象。例如,在金属纳米结构中,光的电磁场在纳米结构表面受到局部增强,这种电磁场效应称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当入射光的波长和特定的纳米结
构大小匹配时,SPR现象会被激发出来,产生局部的强电磁场,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为生物医学、光化学等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3. 光的相干性和相位
光的相干性和相位是微纳光学中实现光的干涉、衍射和成像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建立光学存储器时,需要光的干涉效应和波导中的衍射现象来控制光的传输和处理。微纳光学器件的制造和优化需要对这些基本光学现象的深入理解。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
光纤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领域。光纤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强、防腐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用于测量压力、应变、微小折射率变化、微振动、微位移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支柱。光纤通信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光纤特性研究实验”已经成为培养现代高科技人才的必然趋势。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新时期,传感技术也进入了新阶段。“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因此,传感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倍受发达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将传感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光纤特性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光纤干涉系列实验教学的开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对光纤干涉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该实验还可以进行一些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光纤数值孔径的物理含义、光纤与光源耦合方法的原理;
2.理解M—Z干涉的原理和用途;了解传感器原理;
3.实测光纤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验数据。
二、实验仪器
激光器及电源,光纤夹具,光纤剥线钳,宝石刀,激光功率计,五位调整架,显微镜,光纤传感实验仪,CCD及显示器,等等
三、实验原理
1.光纤数值孔径、光纤的耦合方法
(1)光纤数值孔径
光纤数值孔径是描述光纤与光源、探测
器和其他光学器件耦合时的特性,它的大小
COMSOL光学仿真专题
高斯光束的二倍频
仿 真 智 领 创 新
Simulating inspires innovation
四波混频计算结果
仿 真 智 领 创 新
Simulating inspires innovation
Duffing模型处理非线性色散
电子作为阻尼非谐振子:
阻尼
非线性
色散
谐振
磁化系数(折射率)
a = 0,Lorentz色散模型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2008, p105
仿 真 智 领 创 新
Simulating inspires innovation
1. 波导模式分析
• 针对问题:
– 光子晶体光纤/波导 – SPP波导
• 预置电磁场波导模式分析 应用模式 • 后处理
– – – – – 模场分布 传播常数/有效折射率 偏振态 有效模场面积 色散曲线
仿 真 智 领 创 新
Simulating inspires innovation
NASA最佳CAE产品的优胜者
3次被NASA技术杂志选为“本年度最佳上榜产品”, 当选为 NASA科学家所选出的年度最佳 CAE 产品的 优胜者,表明COMSOL Multiphysics是对工程领域 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产品。
COMSOL在《Nature》中论文发表量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基本特性。
2、 测量激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
3、 测量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 基带(幅度)调制传输实验。
5、 频率调制传输实验。
6、 音频信号传输实验。
7、 数字信号传输实验。
【实验仪器】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仪,示波器
【实验原理】
1、 光纤
2、激光二极管(FP-LD )
光通信的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器(LD )或发光二极管(LED ),本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当注入电流增加时,输出光功率也随之增加,在达到th I 之前半导体激光器输出荧光,到达th I 之后输出激光,输出光子数的增量与注入电子数的增量之比见式4.1-1。
(
)()d P I e P hv e hv I
η∆∆∆==
⋅∆
P I ∆∆就是图4.1-1激射时的斜率,h 是普朗克常数(6.625*10-34
焦耳∙秒),ν为辐
射跃迁情况下,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 3、光电二极管
光通信接收端由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与信号解调。
4、光源的调制
对光源的调制可以采用内调制或外调制。内调制用信号直接控制光源的电流,使光源的发光强度随外加信号变化,内调制易于实现,一般用于中低速传输系统。外调制时光源输出功率恒定,利用光通过介质时的电光效应,声光效应或磁光效应实现信号对光强的调制,一般用于高速传输系统。本实验采用内调制。
5、副载波调频调制
对副载波的调制可采用调幅,调频等不同方法。调频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失真小的
微纳光学和激光
微纳光学和激光
引言:
微纳光学和激光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微纳光学研究光在微观尺度下的行为和特性,而激光则是应用光学原理和技术制造的一种特殊光源。本文将介绍微纳光学和激光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微纳光学的基本概念
微纳光学是指研究光在微观尺度下的行为和特性的学科。微纳光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结构、微观材料和微观光学器件。通过微纳光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光在微观尺度下的传播、发射、吸收和散射等基本过程,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激光的基本概念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源,具有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激光的产生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的,即在具有一定的能级结构的物质中,通过外界的刺激或能量输入,使得部分原子或分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并在辐射的作用下产生相干光。
三、微纳光学的应用领域
微纳光学的研究和应用涵盖了众多领域,如光通信、能源、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在光通信领域,微纳光学可以用于设计高速、高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在能源领域,
微纳光学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和光热转换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生物医学领域,微纳光学可以用于光学成像、光学探针和光学治疗等应用,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微纳光学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材料,如光子晶体、纳米结构和超材料等。
四、激光的应用领域
激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源,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和医学诊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原子物理、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等实验研究,为科学家们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在工业制造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切割、焊接、打标和精密加工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学诊疗领域,激光可以用于激光手术、皮肤美容和激光治疗等应用,为医生提供更精确、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开题报告光纤耦合模理论
开题报告光纤耦合模理论
光纤耦合模理论
光纤耦合模理论是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了光纤中的光信号如何在不同的光纤之间进行传输和耦合。光纤耦合模理论的研究对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光纤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纤耦合模理论的基本原理
光纤耦合模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在光纤中的传播特性和光纤之间的耦合效应。光纤中的光信号是通过光纤芯层中的光波导效应进行传输的,而光纤之间的耦合则是通过光纤之间的接触或者通过光纤耦合器件实现的。
在光纤耦合模理论中,主要考虑的是光纤之间的传输损耗和耦合效率。传输损耗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而耦合效率则是指光信号从一个光纤传输到另一个光纤的效率。光纤耦合模理论通过分析光信号的传输特性和光纤之间的耦合效应,可以计算出传输损耗和耦合效率,并且优化光纤耦合系统的设计。
二、光纤耦合模理论的应用
光纤耦合模理论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光纤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光纤通信中,光纤耦合模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和优化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耦合器件和连接器件的设计,提高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在光纤传感中,光纤耦合模理论可以用来设计和优化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参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在光纤器件中,光纤耦合模理论可以用来设计和优化光纤耦合器件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器件的耦合效率和稳定性。
三、光纤耦合模理论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尽管光纤耦合模理论在光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首先,光纤耦合模理论需要考虑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和衍射效应等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光信号的传输和耦合过程。其次,光纤耦
微纳光学
微纳光探测材
料及器件
微纳光学结构技术是指通过在材料中引 入微纳光学结构,实现新型光学功能器件。 光子晶体就是规律性的三维微结构,其周 期远小于波长,形成光子禁带,通过引入 局部缺陷,控制光的传播与分束。 光栅可以看作是一维或者二维的光子晶 体,通过引入微纳结构可以实现新的光学 性能。
微纳光学结构
器件
微纳发光材料
和器材
微纳光纤是微纳光波导材料的典型代表。 按照材料划分,微纳光纤可分为玻璃光纤 (包括石英系玻璃光纤光纤、卤化物玻璃光 纤及硫系玻璃光纤)、塑料光纤、晶体光纤
微纳光波导材
等。
纳光纤器件包括光纤无源器件(分为光纤
料及器件
连接器、光纤耦合器、光隔离器、光波分复
用器和解复用器、光开关、光衰减器、光纤 光栅、光纤滤波器等)、光纤激光器、光纤 放大器等。
主流的微纳光学研究方向
微纳发光材料和器材 微纳光波导材料及器件 微纳光探测材料及器件 微纳光学结构
微纳发光材料主要采用微纳颗粒作为发 光基质,包括纯的及掺杂的微纳半导体发 光材料,稀土离子及过度金属离子掺杂的 纳米氧化物、硫化物、复合氧化物、及各 种微纳无机盐发光材料等。微纳发光材料 主要用于各种微纳发光器件如微纳发光二 极管或微纳激光器的设计及制备,它可以 实现宏观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发光性质。
先进的硅 微成形刻 蚀技术
微纳光学器件应用及前 景
光学工程080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 0803
(应用数理学院、激光工程研究院)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光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微纳光学、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技术、光电检测与光电传感、生物光子学等。硕士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研究前沿的发展和动态,掌握现代光学工程实验技术。培养光学工程、先进制造、信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与支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品德优良、严谨求实、身心健康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5-3年。原则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2.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
3. 微纳光学
4. 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技术
5. 光电检测与光电传感
6. 生物光子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26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完成1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能反映出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纤传感器综述之微纳光纤
.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从极远红外的lmm到极远紫外 线 的10nm。它的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主要因其中的
电场而引起。因此,讨论光的敏感测量必须考虑光的电
微纳光纤是指光纤 直径达到微米、纳 米级的普通光纤。
目前最低能达到几 十纳米
.
微纳光纤的制作
不同于SMF、MMF、PCF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微纳光纤还只是实验室科研需 要,所以我们需要关注MNF的制作。
1.对于SMF的二步拉伸法
二步法的改进:
.
2.参杂微纳光纤的制作 3. 聚合物微纳光纤的制作
TIR-PCF 是通过全反射 原理来导光,与普通光 纤类似;
图1 TIR-PCF 折射率型光子晶体光纤 图2 PGB-PCF 带隙导光性型光子晶.体光纤
PBG-PCF则是通过光 子带隙效应导光,即把 光限制在光子晶体的缺
陷即空气孔中导光。
TIR-PCF 折射率型光子晶体光纤
PGB-PCF 带隙导光性型光子晶体光纤
( 1 ) 短周期光纤光栅 (FBG)
传输方向相反的模式之间发生耦合,属于反射型带通滤波器
光强
入射光谱
反射光谱
.
光强
透射光谱
光强
光子晶体微纳光纤的制备新方法及其特性研究
光子晶体微纳光纤的制备新方法及其特性研究
罗瑛;马杰;钟永春
【摘要】为了形成胶体晶体-微纳光纤结构,采用提拉生长法,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在微纳光纤表面自组装生长成胶体晶体,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对胶体晶体的显微形貌和透射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有序堆积,自组装成胶体晶体,其结构为面心立方密排结构,表面为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胶体晶体-微纳光纤的透射光谱在1400.8nm处有透射峰,对应于面心立方结构在[111]方向上的光子带隙。这种光子晶体微纳光纤在光纤传感器及滤波器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n order to fabricate colloidal crystal micro-fiber structure, monodispers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were grown into self-assembled colloidal crystals on the surface of micro-nano fiber by Czochralski method .Microstructure of colloidal crystals and properties of transmission spectra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are accumulated orderly and are assembled to colloidal crystals by themselves .The colloidal crystal has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and the surface of micro-fiber has [ 111 ] facet of face-centered cub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纳光纤的光学传输特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器件的微型化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趋势之一,与电子器件相比,光子器件的微型化的研究刚刚开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光子器件的研究源于超大量数据传输的光纤通讯行业。光纤网络的铺设实现了光子的回路,而在目前的光子回路里,光子器件的尺寸比较大。如此以来,微型光子器件的设计和集成成为光子学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微电子学技术领域也有发展微纳尺度上光子学技术的内在要求。随着集成电子技术的进展,单位电子芯片面积上的集成器件越来越多,芯片间的通讯速度成为集成电子技术的一大瓶颈,研究者们开始考虑用电子器件间微纳光波导的光互连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微纳尺度上的光子器件及集成进入研究者的视界。随着对微纳尺度上的材料和光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微纳尺度发现了非常有趣的光学现象,并基于这些现象研究具有各种功能的微纳光子学器件。微纳光波导是这些光学现象和器件实现的最基本的单元,成为研究微纳光子学现象和构筑光子学器件的基石。
微纳光纤是一种典型的微纳光波导,因制备简单、损耗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玻璃材料通过不同方法制成微纳米直径的光纤具有很好的直径均匀度和表面光滑度,可用于低损耗光传输,并可在可见和近红外光学传输中表现出强光场约束、大比例倏逝波传输和大波导色散等特性,在光通信、传感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纳光子器件通过在波长和亚波长尺度上对光的操控,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例如微纳传感器,微纳激光器,微纳干涉仪等。
本文主要对微纳光纤中微米级光纤的光强分布特性的进行研究,可作为的微纳光纤器件制备的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基本内容
本课题建立了空气包层的微纳光纤模型,推导单模传输模式下微纳光纤的光传输速
度、色散方程以及能流密度(光强分布)方程,利用Matlab 软件模拟计算微光纤光强分布与微光纤直径,材料折射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纳光纤倏逝波场的传播特性。本课题的研究可为微纳光纤器件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了解传统标准光纤和微纳光纤的区别,掌握微光纤的结构特点和光传输特性,
2) 推导微纳光纤光强(能流)的方程表达式,理解微纳光纤光强分布与光纤直径、材
料折射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3) 利用Matlab 的数值计算功能对微光纤结构参数进行模拟,得到微光纤光强分布与微
光纤直径、材料折射率、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图,以及微纳光纤倏逝波场的传播特性,从而对实际制作微纳光纤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三、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主要研究微纳光纤的传输特性,通过推导微纳光纤光强的方程表达式,分析影响微纳光纤光强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光强分布与微光纤直径、入射光波长、微光纤材料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图。
1. 研究的方法
微光纤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粗的部分是标准光纤部分,细的部分是拉制的微光纤部分,中间的锥形是从标准光纤到微光纤的过渡区。
图1 高温拉制法拉制出的微光纤
当光纤的直径达到10μm 以下,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会发生一些变化。设芯径、包层、空气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n 、2n 、3n ,芯径半径为a ,包层半径为b 。设电磁波沿z 轴传
播,传播分量分别为z E 、z H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z E 、z H 在均匀的光纤介质中满足
亥姆赫兹方程:
2
22202211[()()]0z z E r k n H r r r r β⎛⎫∂∂∂++-= ⎪∂∂∂⎝⎭
φ (1) 其中,()1/2
000k c ωωμε==代表光传播的波数,β为纵向传播常数,w 为角频率,0ε为空气中的介电常数,c 为光速。当22200k n β->时,通过解方程可以解出传播波的表达式;当22200k n β-<时,通过修正方程可以解出传播波的指数增加和衰减趋势。因此,可以解出:
1223(),0[()()],(),m c z m m c m c
AI u r f r a E BJ u r CY u r f a r b DK u r f r b <<⎧⎪=+<<⎨⎪>⎩ (2)
1223(),0[()()],(),m s z m m s m s A I u r f r a H B J u r C Y u r f a r b D K u r f r b '<<⎧⎪''=+<<⎨⎪'>⎩
(3)
其中,m I 、m K 、m J 、m Y
为贝赛尔函数表达式。1u =
2u =
3u =cos()exp[()]c m f m j wt z φϕβ=+-,sin()exp[()]s m f m j wt z φϕβ=+-。 在计算中,假设光纤内部芯径和包层的折射率相等,是均匀分布的材料,折射率为1n ,微光纤半径是a ,外面的包层是空气层,折射率为2n ,如图2所示。
图2 空气包层微光纤模型
则该微光纤的折射率分布为:
12,0(),n r a n r n a r ≤<⎧=⎨≤<∞
⎩ (4)
通常在微光纤中,我们常常只考虑光的单模传输模式。因此,在方程(2)、(3)中,令m =1。并根据空气包层微光纤模型,又令2n =1n ,3n =2n ,b=a 得:
1112(),0(),c z c AI u r f r a E DK u r f r a
<<⎧=⎨>⎩ (5) 1112(),0(),s z s A I u r f r a H D K u r f r a '<<⎧=⎨'>⎩
(6) 以上的公式是推导计算单模光纤传输条件下微光纤中的基模能量分布(光强分布)、群速度和色散大小的基础。
2. 具体的技术方法以及步骤
首先,了解微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光传输工作原理,通过熟知微光纤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性能,理解光强分布的实质意义,进一步理解微光纤的工作过程。
其次,数学分析,首先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得出光强分布、传播速度等关系式,再通过这些关系式分析微纳光纤的传输特性。
第三,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微光纤的直径、材料折射率等参数变化与光强分布的对应关系,以及微纳光纤倏逝波场的传播特性,并利用图形将这些变化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四、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a) 2010年12月初—2010年12月末,查阅微纳光纤光学传输特性相关资料,撰写文献
综述,深入了解课题的相关内容及背景,同时制定完成本课题的计划和步骤,完成开题报告;
b) 2010年12月末—2011年2月中旬,推导微纳光纤传播速度、光强分布方程等公式,
得到微纳光纤传输特性影响因素,并学习使用Matlab 软件,掌握软件中的数值计算部分内容,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c) 2011年2月中旬—2011年4月中旬,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微纳光纤光强分布影响
因素以及微纳光纤倏逝波场的传播特性,并描绘出各种关系曲线图;
d ) 2011年4月中旬—2011年5月初,总结课题,整理数据并撰写论文。
五、 主要参考文献:
1 Kien F L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and polarization orientations I a vacuum-clad subwavelength-diameter optical fib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4,242(4):445.
2 Balykin V I ,Atom trapping and guiding with a subwavelength-diameter optical fiber ,Physical Review A ,2004,70(1):1-4.
3 Gilberto Brambilla,Vittoria Finazzi,and David J.Richardson ,Ultra-low-loss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