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认识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更替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古文阅读能力有限。
在《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掌握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更替原因。
2.难点: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的变迁。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的更替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周初分封略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与合作法。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西周的分封制1.实行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二、贵族、平民与奴隶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军队和刑法2.礼仪教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书)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然后悬挂“周初分封略图”。
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
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
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内容;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吃了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又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三朝是怎么样更替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家天下”“……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措施:禹征服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初中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懂得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西周的分封制。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搜神记》里,有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其意思是: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奔向月宫。
将去之前,嫦娥请有黄用蓍草给她占卜。
有黄占卜后说:“大吉大利。
你独自轻轻地往西边去吧。
如果遇到天色灰暗,你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以后会美好起来的。
”于是,嫦娥就飞进了月宫,这就成为月宫里的蟾蜍。
《搜神记》提到的嫦娥和后羿据说都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当我们学习完本课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新课学习(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重点内容。
教师:夏朝是谁建立的?学生:禹教师:夏朝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公元前2070年教师:当时采取的是什么制度?学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格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出示《大禹治水像》和《戴冠冕的夏禹》两幅图片(见课件)。
教师:根据图一、图二,思考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商周的更替》来揭开谜底吧!
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信息。
历史解释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知道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辩证认识诸侯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培养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知道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是迁到殷,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稳定。
4.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商纣王的暴行有哪些?
答案: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①对外征伐,耗费国力,②修筑豪华宫殿,③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④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过渡语:汤建立商朝后,励精图治,商朝逐渐强大起来。但纣王的残暴统治同样激起人民反抗,武王伐纣后,商朝最终灭亡,西周建立。
答案: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2.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商朝强大起来的史实。
答案:商汤重视人才(伊尹),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强大起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设计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过渡提问: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两位败家之君,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这两个君主分别是谁?
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使得西周社会动荡。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周幽王,他在位时期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课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
2、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3、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识别历史地图,掌握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历史学习方法。
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以酒为池,以肉为池
总结: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他残暴的一面,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暴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优点的存在,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
三、武王伐纣
因为纣王非常残暴,残害百姓,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商的一个属国周国迅速发展,决心灭商。我们看的封神榜也是以此背景的神话故事。
4、通过总结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规律,提出对后世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对史实迁移和运用的历史思辨学习方法。
5、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了解夏朝建立和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史实。
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
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重点】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
【难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夏启建国和商汤灭夏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夏商周更替:分封制:二、导入新课复习“禅让”制,从首领更替的形式切入新课。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讨论以下问题: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夏朝建立的标志:夏朝的历史地位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二、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
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
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三、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讨论:分封制实行的利与弊。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 41年,周厉王,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西周灭亡小结: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检测反馈】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A.禅让制B.奴隶制C. 世袭制D.分封制2.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A、启B、桀 C 、汤 D、盘庚4、材料解析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节选)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
2.教师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提示: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教学难点】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清楚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什么事件之后,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2.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哪里?夏朝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3.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商朝为什么又称殷朝?4.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5.列举夏桀、商纣的暴行。
6.简述商汤、周文王时为什么会国力强盛。
7.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意义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特点,有哪些国家机构?注意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2.学生自由发言明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国家机构的建立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等。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天下为家”,则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4.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哲学上说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2.4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这一单元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插图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究。
在学习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并培养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了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时空观念:使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解释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夏商周的更迭,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及其特点。
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 史料研究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4. 时空定位法:教师利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夏朝的城堡、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总结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看郑州双槐树都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的视频。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自主学习1.完成表格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级、作用各是什么?探究新知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 展示材料: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的建立?结合教材说出它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2.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学生思考回答:“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 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总结: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公天下)禅让制;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家天下) 世袭制。
学生想一想“启继禹位”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夏朝建立后,“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考古发现。
设问: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展示二里头遗址等图片。
说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展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图片和文字资料,反映了夏朝的文明进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继夏朝之后又有哪些王朝的建立呢?二、商汤灭夏1.展示材料: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殷本纪》依据材料结合教材讲述汤为什么灭夏?灭夏之后是建立了什么朝代?什么时间建立的?都城在哪儿?2.结合教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商朝建立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商朝中期盘庚为什么迁都?他把都城迁到了何处?商朝最后一位国君是谁?他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使学生明确“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是商朝强大起来的原因,引导学生与夏桀暴政进行比较,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稳定政局,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的独立性较大,容易不服从中央的统治
4、播放视频《烽火戏诸侯》,结合课本22页,思考;西周为什么会灭亡?
5、想一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5、学生读书从课本中找出夏朝的统治措施
观兴衰----解王朝兴替
1、观察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阅读《相关事实》,了解桀的暴政,说一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2、出示《商朝形势图》,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以及盘庚迁殷(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丙:听说禹早就刻意栽培启了,启的能力还行。
乙:这世道啊,真是变了!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纣暴政亡国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巩固疆土、分封诸侯、等级制度
教学反思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3、找一找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A、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B、盘庚迁殷C、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荀子•议兵》
5、结合地图,学习牧野之战,明白正是由于纣王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所以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这也是人心所向。周武王建立西周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6、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夏商周地图对比)
温馨提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进步,主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计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禹建立夏--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桀暴政亡国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师: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播放视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代的文明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单元
第二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点
夏朝的建立 分封制
难点
分封制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夏、商、周 ,人物:汤、纣、周武王
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
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
论成败----思分封利弊
1、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可以参照西周等级示意图
2、教师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解分封制内容(幻灯片21)
3、结合两则材料,师生一起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夏朝创建国家机器来维护统治)
2、窃窃私语:出示一段对话,完成两个问题。
甲:国王禹死了,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
乙:怎么会这样,照理应该让给伯益,他可是大家一致推荐的!
甲:还不是禹有私心,肥水不流外人田,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不想让别人继承。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课堂小结:禹结束部落建夏,禅让从此变世袭。汤灭夏桀建商朝,
盘庚迁都始称殷。商周决战在牧野,武王建周都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国人暴动西周灭。
五、课堂拓展:学完第4课后,小明产生了一个疑惑:我感觉禅让制更能选出明君,王位世袭制更容易产生暴君。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