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钱学森班高一语文衔接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钱学森班高一学前衔接课程(语文)
课程设计意图: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科教师短期授课(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借助学生能够领会的实例,让附中钱学森班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的学习内容、核心概念、学习任务等有初步了解,并及早规避可能出现的学习风险及认识误区,助其顺利完成初高学段的过渡,并为今后正式的高中学习奠定优胜基础。
语文授课思路:
课时时间:约1小时
课程方式:讲座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延续与变化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一)现代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48分
(二)古诗文阅读约42分
(三)写作约60分
1.微写作(三选一)约10分
2.作文(二选一)50分
从试卷结构来看,和中考试题相比,高考试题除了分值的变化外,貌似变动不大。
多了微写作,古诗文不再考课内的了。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构成高考试卷基础部分的这三巨头考查的文本均是选自课外。
所以时常会遇到同学问我:“老师,这些课文高考又不会考,我们为什么要学呢?”“这篇文言文我弄懂了,换一篇我又不懂了,那我学习的意义何在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特别羡慕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是有法宝可传授的,一个公式一类题,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如果语文也有这样的公式就好了,古诗阅读公式、散文阅读公式、传记阅读公式,但这个语文老师真的没有。
那三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到底学什么呢?我想这大概就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了。
语文学习学的不是公式,不是解题技巧,那是什么呢?
我今天先谈四方面吧:
一、关于古诗文:
2018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考查的说明: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
9.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简言之,高考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1)能读懂浅易的古诗文,当然这个“浅易”的标准是相对于命题人的,看了今年语文高考题的同学,对这个“浅易”就懂了;(2)能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分析评论
这对大家古诗文学习就提出两个层面的要求:(1)培养独立阅读一篇古诗文的能力,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2)能进一步去体悟理解甚至评价古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第一学期上我们学习文言文,古诗第一学期下开始学习,所以今天我们就先谈谈文言文学习。
我在这里重点谈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问题。
掌握一门语言,说到底无外乎词汇、语法、文化背景,大家都学习英语,应该体会很深。
文言文学习也一样,而文言文虽然难,但还不是一门外语,虽然我们今天不再使用文言文,但它和现代汉语是源和流的关系,比英语还是简单的。
例: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
注释:【4】輶:分量轻。
(鲜为人知;克勤克俭,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攻克)
所以我们要想能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首先就要过词汇关。
古汉语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通
过课内学习,把它们像背外语单词那样牢记于心,在阅读时可以信手拈来,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高中学习文言文,第一要义依然是积累词汇
....。
这个要求,是和初中一致的。
特别生僻的不用费心,高考会给出注释。
第二要义是语法关。
语法可能是这三者中变动最小的,大体和现代汉语区别不大,目前难点就主要集中在虚词和特殊句式这两方面。
初中,我们学习文言文是淡化语法的,基本上是放在课文中有一说一,零碎散乱,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而且各个学校对文言语法的要求也是参差不齐。
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将对高考要
求的虚词、句式等文言语法进行系统地
...讲解归纳整理,一定要跟上。
第三是文化关,这个不用太担心,通过阅读积累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即可,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如果会
对阅读造成干扰,高考会给出注释。
如:。
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注释:【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理性+感性,我们上述所提到的那些知识是理性地学习,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感性。
我们有时会有这种感觉,这个题我觉得应该选A,我们称之为语感。
初三我们做病句、连贯时,不少同学就依靠语感。
语感怎么来?反正我们初中学习文言文的办法很难培养出语感。
同学们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法宝是:文言文翻译书,或小红,或小绿;一边看着翻译书,一边跟着老师逐字逐句,抄记背,背原文,背实词含义,背翻译,背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死记硬背是与你自己的阅读能力无关的,它锻炼的是记忆力。
这对高中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比如2018高考语文试题,“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是很常见的词,它有行走的意思,“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做,“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品行。
在这句话中应该是那个意思,是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这个判断依据的是阅读而不是记忆。
所以高中学习文言文,首先就要把翻译书扔了,不要养成看翻译书的习惯,那和你做数学题不思考直接抄答案的性质是一样的。
准备一本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要学会多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语境去判断词义。
具体要求我会在课上再强调。
多背:课内文言文不要再问,都是要求背诵的,一周一篇。
如果课内的背完了,我们再补充些背。
多看:高一上高一下《史记选》
高一下高二上《古文观止》
高二上高二下《唐诗宋词选》
高考第二层面要求,研读文本,和现代文区别不大,归属于阅读。
二、关于阅读
如何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这门学科有时看似混乱无序。
比如我们会发现一部《水浒传》小学生要求读,初中生要求读,高中生要求读,大学中文系也在读。
这可能在数理化这些学科看来是很难想象的。
但如果你再仔细看看不同阶段课文所选的篇目,你就能发现混乱之下的内在规律。
同样是《水浒传》,小学课本选的是《武松打虎》,初中课本选的是《智取生辰纲》,而高中课本节选的则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武松打虎”十几个猎户都不敢捉的吊睛白额猛虎,武松一顿拳脚就把它打死了,这样勇武是小学生能读懂的;《智取生辰纲》杨志百般思虑,万般小心,而吴用却处处棋高一着,这样的智谋也是初中生能领会的。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展现的就绝非如此简单,我不能在此剧透。
不过初中时我们已经读过了《水浒传》,施耐庵用了四五个章回来写“林教头”,林冲可以算的上是“水浒”中用笔墨最多的人物之一。
为什么作者如此“钟爱”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究竟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精彩的文字之下,需要细心的品读揣摩。
《隋唐演义》《侠义英雄传》这些书没成为经典,而《水浒传》成为经典,大概就在这些耐人寻味之处吧。
由此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要求的不同。
小学初中的课文大多比较清晰易懂,同学们也易于理解,学
习时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上,比如词句的解释,修辞的妙处,表达的技巧等等。
而此类问题往往是有较为明确的答案。
有些同学也因此养成了上课坐等老师给答案的习惯。
但进入高中阶段,同学们要开始真正去品读经典。
经典之所以能打破时空的界限,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蕴含着超越个人、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情感。
它们绝不会像清浅的小溪,一眼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高中阅读课的重点我们就明白了,应该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文章中那些值得反复玩味之处,试着去理解体会文字之下复杂幽微的情感。
这些不是坐等老师给你的,而是要你自己反复思考体悟的。
而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就在这样的品读中逐渐提高。
这样我们就会渐渐习惯阅读深沉博大的作品,能在看似随意甚至芜杂的文字之中感受到伟大与深邃。
所以在学习文章时,第一要义是学会品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妨把文章自己多读两遍,争取能读出问题,读出困惑,读出能引发你共鸣,让你击节赞赏的部分。
中考改革后新增加的一个题型,“阅读第1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2018北京中考语文)这个命题初衷我想就是鼓励引导同学们深入阅读思考文本。
第二,是学会听讲。
有些同学到了高中的阅读课堂,总感觉无事可做,因为课堂讨论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也不要求抄答案,背答案。
其实课堂的精华就在于你对一个问题思考求证的过程,在于你对老师或同学见解的辨析判断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你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让你的思想逐步丰满深刻,才能达到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2018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类型的文本。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综合灵活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
4.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5. 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
6.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7.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8.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9.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10.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11.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
1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1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第三,也别忘了点滴积累,字词、修辞、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就在一篇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范围,不能等到高三突击。
三、关于读书
提高阅读能力,除了精读,还要泛读。
刚才我们说的阅读主要是针对课内的文章,是精读。
但语文素养的养成仅靠课内的那些文章显然是不够的。
同学们不可能去行万里路,那么读万卷书就是我们思考人生,品味生命的重要途径。
一个同学们的阅读量终将决定他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这份读书培养出来的情怀与见识是做多少模拟题也换不来的。
提到读书,有两个误区:(1)没有时间,总有同学说老师我想读书,可我没有时间,我还有很多数学题要做,由此就可以看出你不是没时间,归根究底,还是不重视。
你数理化学的比别的同学们好是绝不因为你天资如何出众,而是因为你花了大量的时间,语文也一样,如果你没有在读书花时间,就不要希望你的语文成绩能超出同辈。
(2)读了有啥用。
我特别头疼,这个问题是家长常问的,为什么我的孩子把《红楼梦》都
读完了,语文还是考这么点分?这样的问题,我往往无言以对。
对于泛读,我两点建议:
(1)应该以经典为主。
村上春树关于读书有个习惯跟我很像,他说他只读死人的书。
他只读被时间挑选过的书。
这是个懒办法,人生不满百,我不想把我的时间浪费在一些毫无价值的书上,那就读50、60岁以上的书,一本书能流传半个世纪,自然是有它独有的价值的。
畅销流行的东西是甜点、可乐,实在累了,以作消遣的,经典才是正餐,真正能给予你涵养的。
(2)应以闲读为主。
同学们可以去尝试着读些大部头的名著,如《战争与和平》《古罗马帝国衰亡史》《西方哲学史》等等,有些地方读不懂也没有关系,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学术研究,陶渊明就“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也无须对一本书字斟句酌,更没必要一定分析什么意义,学习什么手法,只要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好,此之谓闲读。
想起一个野史逸闻,王国维家里收藏了不少古董,爱若珍宝,有一次他请末帝溥仪到他家,有心炫耀,就请溥仪看自己收藏的古董,没想到溥仪摸摸看看,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震惊,他问溥仪,是鉴赏古董的方法,溥仪说我不懂怎么鉴赏古董,我就看这些和我家里那些感觉不一样。
阅读就是这样,你读得好书多了,自然眼光、品味不俗。
从现在开始,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闲读时光,让一天始于忙碌,终于闲读,才是高中生活方式。
四、关于写作:
2018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能写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1.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结构完整,表达顺畅
5.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6.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
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前五点是我们要达到的最低标准,是需要使自己的作文合于逻辑,合于规范。
后两条就是优秀作文的标准了。
昨天许老师说他作文想上40,那就得在这5个词上下功夫了。
这其里最主要的还是“思想”,目前鲜少能有作文仅仅依靠华丽的辞藻就得满分,阅卷老师普遍还是喜欢“言之有物”的文章。
中国自古以来,把写文章就看作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文以载道、文章千古事,所以老师们是更看重思想的。
即使你的语言直白,只要你的见解独到,有深度,有情怀,一样可以成为优秀作文。
所以许老师还是很有得50分的潜质的,因为他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盲目参加课外班补习的现象,能一针见血,直指其实质,这就达到我们作文的要求了。
希望同学们也开始习惯思考,真诚的思考,刚开始可能会幼稚,可能会偏激,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你就会慢慢进步。
多看看一些报纸的时事评论,比如我常看的是人民日报,有app,看起来也很方便。
多和同学讨论,争论,辩论,在交流中,你的思想就会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