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分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4.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4.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4.1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乘法,并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简单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他们对乘法这样的抽象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法。
2.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乘法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算,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乘法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理解乘法的目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乘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2.学生能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简单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概念:乘法是一种运算符号,用来表示相乘的意思。
例如:2 × 3,可以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2.科学技法: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教具或使用教学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用铅笔、橡皮或者麦穗等可视化媒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 × 3的概念。
3.计算方法:乘法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竖式计算,另一种是心算计算。
竖式计算是指将两个数按位数对齐,从个位数依次相乘,得到乘积的方法。
心算计算是指通过一些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的计算,可以通过拆数、凑数、倍数等方式进行。
例如:计算5 × 4,可以通过拆数的方式将5分别拆成2和3,再将2和3分别乘以4,将乘积相加得到答案20。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口算和写示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2.活动法:让学生制作教具或者通过活动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辅助措施1.制作教具: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教具,如麦穗、珠子、棋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2.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六、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数学上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讲解环节:通过示范法等方式,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乘法的概念和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如口算比赛、竞赛等,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乘法水平。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
<<乘法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
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2、编排特点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游乐园主题图、例1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材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的符号“×”和“*”。
2.熟练掌握小学二年级口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口诀。
3.理解乘法中的加法原理。
4.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认识乘法的符号“×”和“*”。
2.熟练掌握小学二年级口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口诀。
3.掌握简单情境下乘法的应用。
4.理解乘法中的加法原理。
5.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小学二年级口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口诀。
2.掌握简单情境下乘法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中的加法原理。
2.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乘法表。
2.白板、笔。
3.小贴纸、颜色课件或其他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表达对乘法的认知和理解。
•引入乘法表的概念,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1 至 5 的乘法表,让学生从图形上了解到乘法的运算规律。
2. 乘法符号的认识•通过识别日常生活中的“×”与“*”,学生能够认知乘法符号的使用场合,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乘法符号。
3. 熟练掌握小学二年级口算乘法表中的乘法口诀•通过口算乘法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4. 掌握简单情境下乘法的应用•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和学生一起探究乘法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热爱。
•给学生练习几道简单的乘法运算题,对他们进行了解和检验。
5. 理解乘法中的加法原理•通过具体的物体和小贴纸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乘法中的加法原理,引导学生从物品数量和乘法符号的角度理解加法原理。
6.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小贴纸或其他小物品的演示,帮助学生理清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和认识加法原理在乘法中的具体应用。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学,让学生明白乘法不仅仅是个口诀,而是涵盖着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规律和巧妙之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其中乘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通过乘法,我们可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量或总值。
在二年级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乘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的概念。
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工具。
在乘法中,我们要认识不同的数,并且学会用数字来表示它们。
乘法的基本概念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这个过程叫做乘法运算。
乘法运算可以用乘号“×”表示,例如2×3=6。
在这个例子中,2和3是被乘数,6是积。
通过乘法运算,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数的总量。
第三,我们要学会通过数轴和物体分组来理解乘法。
数轴是一个直线上的有序点集,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不同的数。
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
例如,当我们将一根长度为2的线段与一根长度为3的线段相乘时,我们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计算出积为6。
物体分组是另一种帮助我们理解乘法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将2个苹果放在3个篮子里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分组的方式计算出总共有6个苹果。
第四,我们要学会通过练习来提高乘法的计算能力。
在二年级数学中,我们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练习,例如2×4、3×5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提高乘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乘法的应用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通过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数的概念、乘法运算、数轴和物体分组的应用以及乘法的计算和应用。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兴趣和耐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分配:分配物品, 例如:将12个苹 果平均分给3个小 朋友,每个小朋 友得到4个苹果。
3
计算面积:计算矩 形、正方形等图形 的面积,例如:长 5厘米,宽3厘米 的长方形,面积是 15平方厘米。
4
计算体积:计算长 方体、正方体等立 体图形的体积,例 如:长5厘米,宽 3厘米,高2厘米 的长方体,体积是 30立方厘米。
拆分法:将大数拆分成两个较小的数,分别计 算后再相加 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 果不变
结合律:(a*b)*c=a*(b*c),将三个因数中的两 个先结合,再与第三个因数相乘,结果不变
乘法的实际应用
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1
2
购物:计算总价, 例如:3个苹果, 每个5元,总价为 15元。
03
乘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一些数学概念,例如比 例、分数等。
02
乘法可以解决一些复杂 的问题,例如分配物品、计算面积等。
乘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 地计算多个相同加数的 和。
谢谢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 法的初步认识
目录
01. 乘法的概念 02. 乘法的运算 03. 乘法的实际应用
乘法的概念
乘法的定义
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将 相同的数相加。 乘法的符号是“×”或“·”。
乘法的基本性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乘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乘法是加法的 简便运算
乘法是加法的 推广和延伸
乘法是加法的 逆运算
乘法和加法都是 基本的数学运算
30% 10%
55%
5%
乘法的符号表示
A
乘号:×
B
被乘数:a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乘积的过程。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开始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乘法的基本概念。
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简化形式,它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数的总和。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我们可以使用乘法来计算总价值,即3乘以2等于6。
乘法中的两个数分别称为乘数和被乘数,乘积则是两个数的积。
在学习乘法时,二年级的学生们将通过各种活动和练习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物品来进行计数和乘法运算。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要求他们将石子分成若干组,并计算每组的数量和总数量。
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乘法。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或长方形,并要求他们计算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将乘法与图形的数量关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在学习乘法时,学生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一种记忆乘法结果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计算。
常见的乘法口诀包括2乘法口诀(2乘以任何数等于该数的两倍)、5乘法口诀(5乘以任何数等于该数的一半加上0)、以及10乘法口诀(10乘以任何数等于在该数后面加上一个0)等等。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学生们可以在乘法计算中更加熟练和迅速。
在学习乘法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乘法的一些基本性质。
乘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重要性质。
交换律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a乘以b等于b乘以a;结合律表示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的结果与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的结果相同;分配律表示两个数相乘再加上另一个数的结果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再相加的结果。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乘法性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带习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__________或__________3+3+3=__________或__________4+4=__________或__________6+6+6+6+6=__________或__________2+2+2+2=__________或__________3+3+3+3+3+3+3+3+3=__________或__________7+7+7+7+7=__________或__________9+9+9+9=__________或__________2.按要求写出算式。
(1)3个2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2)4个3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4)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9。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3、看图列算式。
★★★★★★★★★★★★表示( )个(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 )×( ) 读作:______________◆◆◆◆◆◆◆◆◆◆表示( )个(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 )×( ) 读作: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乘法的概念;2.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进行乘法运算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拼图、实物等;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教师拿出两个相同的拼图,并放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张拼图相加等于几?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到的结果是这个数的两倍。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乘法来表示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写?Step 2: 引入乘法概念1.教师将两个相同的物品(如苹果)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乘法来表示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写?Step 3: 乘法的运算法则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乘法的运算法则。
2.教师示范:将两个相同的物品分别放到两个篮子里,然后数出每个篮子里的物品数量。
之后,将其中一个篮子里的物品倒出来,再数一数还剩下几个。
3.让学生观察示范并思考:物品的数量减少了,怎么才能知道剩下了几个物品?4.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将放入第一个篮子的物品数量乘以剩下的篮子中物品的数量来得到剩下的物品数量。
5.教师总结:乘法是一种用于表示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
Step 4: 训练乘法运算能力1.通过口头练习巩固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口头答题。
3.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并解答。
Step 5: 归纳乘法的特点1.让学生归纳乘法的特点:相同因数相乘得出的结果比原来的因数要大。
2.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用归纳出的特点来验证结论。
Step 6: 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2.教师提问学生,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它的运算法则是什么?Step 7: 作业布置1.布置乘法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这一节课,我从四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教科书第44页的游乐场情景挂图,目的是想通过这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算出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上各有多少人?学生看见这张图后兴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回答出:小火车有3+3+3+3=12人,过山车上有2+2+2+2+2+2=12人,观览车上有4+4+4+4+4=20人。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是学习乘法的初步阶段,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操作。
在学习乘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乘法是一种重复相加的运算。
比如,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以下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每个苹果卖2元,那么他总共卖了多少钱呢?我们可以通过将3个苹果相加两次来得到答案:2+2+2=6。
但是如果苹果的数量很多,我们就需要使用乘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3个苹果乘以2元,得到的答案依然是6。
因此,乘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重复相加的运算过程。
在乘法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乘数和被乘数。
乘数是指要重复相加的数,被乘数是指要重复相加的次数。
在上面的例子中,3就是乘数,2就是被乘数。
我们可以用乘法的形式来表示这个问题:3 × 2 = 6。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将3个苹果重复相加2次,得到的结果是6。
除了乘数和被乘数,乘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积。
积是指乘法的结果。
在上面的例子中,6就是3和2的积。
我们可以说,3乘以2等于6,或者说2乘以3等于6。
乘法的结果不受乘数和被乘数的顺序影响,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除了交换律,乘法还有其他的基本性质。
例如,乘法还满足结合律。
结合律是指,当我们有多个数相乘时,可以改变它们的顺序而不改变积的结果。
比如,对于3 × 2 × 4,我们可以先计算3和2的积,得到6,然后再和4相乘,得到24。
也可以先计算2和4的积,得到8,然后再和3相乘,同样得到24。
这表明,无论我们先计算哪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乘法的计算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来简化计算。
分配律是指,当我们将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时,可以先将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然后将得到的积相加。
比如,对于3 × (2 + 4),我们可以先计算3 × 2和3 × 4,分别得到6和12,然后将6和12相加,得到18。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学习目标的叙写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基于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
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章:乘法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1.2 教学内容引入乘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乘法的意义,如“3个2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理解乘法,如“2+2+2和3×2有什么关系?”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乘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理解乘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第二章:乘法表的认知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乘法表,知道乘法表的排列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的排列规律,如“1×1=1,1×2=2,2×1=2,2×2=4”。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如“1×3=3,3×1=3,3×3=9”。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乘法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乘法表中的数学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章:表内乘法的计算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计算表内乘法,如“2×3可以理解为2+2+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如“3×4可以理解为3个4相加”。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表内乘法的计算过程,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第四章:乘法口诀的记忆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记忆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知道口诀的来源。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和默写,掌握口诀。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如“2×3=6,3×2=6,口诀是‘二三得六’”。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用多种方式表达乘法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对应思想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情境:(出示公园的画面)仔细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2.引入:红红想去玩哪个项目?我们就跟着红红先去坐摩天轮。
二、探索新知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1)观察:请你仔细观察每个吊舱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吊舱?(2)提问题: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思考:要想知道摩天轮里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请你写一写。
(4)交流:谁来说说你的算式?(4+4+4+4+4)①谁来说说你的算式?②读读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4呀?2.充分体会“几个几”(1)大家看红红又来玩过山车,请按照研究摩天轮的方法独立研究,并且把算式写下来。
(2)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出的算式是什么?(3)出示小火车画面①你观察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②提问题:看到3+3+3+3谁能提问题?③联想:如果增加1个车厢是几个3呀?再增加1个车厢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有1个车厢就有1个3,2个车厢就有2个3……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3.(4)考一考②对比:仔细观察,这个算式(3+3+3+2)与前两个算式(4+4+4+4+4及2+2+2+2+2+2+2)有什么不一样?3+3+3+2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几个几表示呢?3.认识乘法(出示过山车画面)(1)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①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②思考:如果是10个车厢,你还能列出算式吗?写出来会有多长?36个车厢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那你想象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会怎样啊?③尝试: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④同桌互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较简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2. 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3. 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现在想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并解答。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5.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他们运用乘法来解决。
例如:“如果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
七、作业设计2 ×3 =3 ×4 =4 ×5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适当的拓展延伸。
我会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一些额外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计算以下乘法问题:1×2、2×3、3×4等。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乘法的理解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5. 创新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如果我们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疑问。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乘法的数学故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4. 推荐学生进行课后探究的项目:
(1)调查和收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案例,如商品包装上的价格标签、餐厅的菜单等,并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尝试研究乘法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编程中的乘法运算,了解乘法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工作总结(17篇)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工作总结(17篇)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7篇)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工作总结篇1今日最终开始学乘法了。
乘法是从加法变来的,于是从加法入手,为理解乘法意义作铺垫。
经过比较,感知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殊性,改写成乘法已经是很多孩子早就明白了的,今日这样充分的加法教学应当足够促进他们理解了。
开学到此刻,很久没写反思了,反思教学不足,如何改善接下来的教学,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揭题时,很多孩子异常迫切地想让大家明白:他已经会了什么?在列出乘法算式时,他们也很想秀秀自我会了一点的乘法口诀但我们因为个人设计与教学需要,并不能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这时又该怎样调动起他们表现不能,却又得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是值得我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练习时,孩子出现的错误大致有两类:看图填图中是几个几?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将份数和每份数混淆,反思教学,我一味地强调加法算式的列法,却忽视了让孩子尽快从加法中跳出来,引导他们从份数和每份数的角度看乘法。
还有些孩子做题技能极弱,完全不明白该干什么?题目意思是什么?还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好在当页书本作业两个班全部搞定。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工作总结篇2“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资料。
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
所以,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同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在备课时,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
本节教材经过四个主题图来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情境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作准备;例1用小学生拼摆图形的活动引出加法算式,再由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例3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是数学世界里的一次新的探险,也是理解数学运算的关键一步。
乘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乘法就是一种快速计算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方法。
比如说,有 5 个篮子,每个篮子里都有 3 个苹果,那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如果用加法来算,那就是 3 + 3 + 3 + 3 + 3 = 15(个),但如果用乘法,那就是 5×3 = 15(个)或者 3×5 = 15(个),是不是一下子就简单多了?那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呢?想象一下,如果要计算 100 个 2 相加是多少,用加法一个个去加,那得多麻烦呀!而乘法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时候,小朋友们会先接触到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
比如 2×3,这里的“2”和“3”都叫做乘数,乘号“×”后面的“3”还叫做“个数”,它们相乘的结果“6”叫做积。
就像 2×3 表示 2 个 3 相加,或者 3个 2 相加。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乘法,老师会用很多有趣的方法来教学。
比如通过摆小棒,一排摆 3 根,摆 2 排,让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出 2×3 = 6 这个算式。
还会用画图的方式,画几个三角形,一行画 2 个,画 3 行,让小朋友们直观地看到乘法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乘法的应用也无处不在。
去超市买东西,一包糖果有 4 颗,买 3 包,就可以用 4×3 = 12 来算出一共有 12 颗糖果。
坐公交车,一辆车能坐 20 个人,5 辆车能坐多少人?这就可以用 20×5 =100 来计算。
不过,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乘法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
比如容易把加法和乘法弄混,或者不理解乘数和个数的概念。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耐心地引导,多给小朋友们举例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进行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能够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3. 学生用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它们的数量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几个相同数量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苹果、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个苹果?如果每个苹果代表一个加数,那么几个苹果就代表了几个相同的加数?2. 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几个相同的加数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如2×3、4×5等,引导学生读出算式,并提问:你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乘法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叫做乘数,第二个数也叫做乘数,乘号表示乘法,等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三、动手操作1. 教师发放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合作,用乘法算式表示图片或实物中的物品数量。
2. 学生操作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提问:你们是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物品数量的?3.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几个相同数量的物品。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物品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互动探索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3)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
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李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习来不及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算式,说名称3×72×56×4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4×5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
1.2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二、学习例11、学生操作填表。
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
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板书:2+2=4 2+2+2=62+2+2+ 2+2+2+ 2+2+2=18……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 2+2+2+ 2+2+2=2×9=18……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2的乘法口诀5、学习编口诀。
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
“二二”表示“ 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②小组活动。
说说2×32×42×52×9乘法算式的结果,再说说2×32×42×52×9的口诀。
③反馈,板书口诀。
教师:从2×5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后面几句编一编。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学习例2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用哪句口诀?4×2呢?3、教师小结:2×4 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五、课堂活动1、教材7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
教材8页第2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教学反思: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1、摆小棒。
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
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1×2=2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
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
5、记口诀。
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在这里,我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
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 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练习二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
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二第4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③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三、发展练习练习二第6题。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
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
3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学习例11、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板书:3×3=93×4=123×9=27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