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简史
管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1.1管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1.2
管理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虽然我们可以将一些管理的理念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但是真正推动管理学发展的因素却是来源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活动越来越需要集中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进行。这就催生了管理学,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其发挥最佳效应。可以说,管理学完全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我们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的精要可以从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各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根源,观察事物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类型。
1.1.1 亚当斯密和劳动分工
最早的管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他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案例-1:亚当斯密和劳动分工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管理学专业介绍: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专业介绍: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在企业和组织中担任管
理职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下是一个关于管理学专业的详细介绍,包括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一、学科背景
1.起源:管理学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和欧洲,当时工业化和企业机构的快速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2.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逐渐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原理和理论,并逐
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二、学科内容
1.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内部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优化
这些行为和关系来达到组织目标。
2.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
估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3.战略管理: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4.运营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5.市场营销:研究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产品,以扩大市场
份额和提高销售额。
6.企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并培养创业精神,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市场环境。
三、学科发展历程
1.早期阶段:管理学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兴起,当时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学院。
2.理论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些基础理论,如管理层次理论、组织结构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3.学科建设: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设立管理学院或开设管理学专业,并开始开展系统的管理学研究。
4.学科融合: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盈亏平衡分析
• 利润=收入一成本
• Profit= P * Q - (FC+ V*Q)
• 令Profit=0 • 得 Q*=FC/(P-V) • Q*为盈亏平衡点,俗
称保本点
金额
收入 成本
Q*
产量
盈亏平衡敏感性分析
• 安全边际 • 价格敏感性 • 变动成本敏感性 • 固定成本敏感性 • 边际贡献 • P<V的怪现象
C 总费用 库存费用 订货费用
Q*
Q
网络模型
6
4
7
3
2
5
5
7
4
决策模型
• 有方案A1, A2, A3 • 每一种方案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 如何决策? • E(Ai)= Pi1*Vi1+Pi2*Vi2 • 取MaxE(Ai)所对应的方案Ai
决策模型(续)
• 例题:拿10元钱来赌骰子,当两个都出现6 时,庄家输100元,否则,10元被庄家赢走.你 是否参加这个游戏?
3.管理的五大职能
• 计划 • 组织 • 控制 • 指挥 • 协调
4.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 原则: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定,指南,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 分工 • 权力与责任 • 纪律 • 统一指挥 • 统一领导 • 个人服务集体 • 报酬
• 集中 • 等级链 • 秩序 • 公平 • 稳定 • 首创精神 • 士气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组织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的国家和王朝,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治理。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代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记载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规范,包括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财务方面的规定。
在现代的管理学历史中,最早被公认为管理学奠基人的是亨利·费约尔。他于1911年出版的《工业和一般管理的原则》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这本书深入阐述了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学在20世纪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主要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1. 科学管理时代
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泰勒的追随者
如亨利·加里特和弗兰克·吉尔伯斯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2. 行为科学时代
行为科学时代强调关注员工的人性及其影响。马克斯·韦伯、埃尔顿·梅奥等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强调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对管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以及激励理论的提出。
3. 系统与控制时代
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者开始关注整体系统和组织控制。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管理学开始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和管理过程中的控制问题。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理论等。
管理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研究
管理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研究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管理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起源和发展
1. 管理学专业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与工业化进程和企业管理的需求密切相关。
2. 法国工程师亨利·弗约尔(Henri Fayol)是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次提出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职能分类,奠定了管理学学科的基础。
3.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对管理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组织与管理: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决策机制等,旨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员工,旨在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员工工作满意度。
3. 战略管理:研究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选择,旨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
4. 运营管理:研究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国际管理:研究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旨在提高跨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能力和全球化竞争力。
三、培养模式
1. 学术型培养:侧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培养学生具备深入思考、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培养: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外进行实习和实
践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能力。
3. 创新型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管理学发展简史
F.W.Taylor的经历
出生于律师家庭,因眼疾离开哈佛法学院 学徒工、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 工长、维修工长、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
4
• 任务管理原理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搬运生铁块,铁锹实验)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理
• 科学管理的4项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的方法, 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和培养工人; 3,与工人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 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人员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 的,管理人员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的工作都承揽下来 5 局限性:经济人假设;机械模式
Henry Ford
Born 1863; died 1947 In 1903, created Ford Motor Company In 1913, first used moving assembly line to make Model T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 古典管理
2) 现代管理
3) 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 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 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 要做什么
2) 怎样去做
3) 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 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 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 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 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 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 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地变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学的框架。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过程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最早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的《易经》和《尚书》,以及古希腊的《诗经》和《战争学》。这些古代文献中蕴含了诸多组织和管理的智慧,为后来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管理学开始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的泰勒
和法国的福特是管理学的奠基人。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生产效率。福特则倡导流水线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操作。他们的工作使管理学开始与实践结合,并为工业化时代的管理者提供了指导。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多个学派。人际
关系学派强调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的观点。行为科学学派则试图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解决管理问题。这些学派的出现使管理学从技术层面转向了人文层面,开始关注员工需求和激励。
20世纪后半叶,管理学进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使管理者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和机遇。这时,现代管理学开始崛起,强调人与组织的整体性和系统运作。学派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研究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包括战略
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
展望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工具和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此外,社会对企业和管理者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学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组织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断适应和回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在管理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流派和理论。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当前管理学的趋势。
一、管理学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人们通过组织、协调和规划来管理农田灌溉、建设工程等任务,以保证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古代文明中的很多古籍都包含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论政》等。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促使人们开始将管理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学先锋者如泰勒(Frederick W. Taylor)、韦伯(Max Weber)和福特(Henry Ford)等提出了科学管理、行政理论和生产线管理等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 科学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期。泰勒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科学管理的核心是通
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执行和监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2. 行为科学阶段
行为科学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研
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态。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
霍桑(Elton Mayo)和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与Y理论等,强调了人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和领导技能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它的研究仅在不久的过去才开始受
到严密的关注和探讨。
一、管理学的初期阶段
管理学起源于古代文明时期。在中国,孔子和墨子早已提出了
一些管理思想,他们强调领导艺术和使用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希腊的众多哲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也对管理学做出
了贡献。他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管理学。
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著
名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所谓的“科学管理”理论,这是一种
关注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优化方法。他的方法论以“工
作分解”为主要框架,通过逐步分解一项工作为多项较小且容易完
成的步骤,最终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二、管理学的中期阶段
20世纪的管理学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
们对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愈加强烈。这需要管理方面的新技能
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业化和人口增加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赫尔佐格提出了“行政学”理论,这是一种注重组
织结构和流程管理的模式。行政模式可以进行更好的计划、整合
和控制,并确保生产线和公司各部门的运作协调一致。
另一位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则关注组织的战略发展和管理方法。他提出了“管理革命”的概念,认为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组织的目
标和愿景,并制定相应计划和管理方法,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三、管理学的现代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到来,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前进。管理科
学的重点已经转向组织的可持续性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全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
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一理论为管理学
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
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
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
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
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
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行为科学
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
果的影响。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
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科学
方法和理论,旨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目标达成。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组织出现的初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科学的框架和体系。
1. 古代管理的初步探索
在古代社会,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古代帝王通过建立行政机构、设立职位和实施军事战略等方式,试图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从古代中国的《孙子兵法》到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各个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管理科学打下了基础。
2. 工业革命与管理的现代化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工商业的兴起,这为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得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人力、物资和生产过程。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早期的管理者,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弗雷德里克·泰
勒(Frederick Taylor)开始试图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经验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人
和资本的协调。
3. 管理学的兴起
20世纪初,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管理学家们系统化总结和研究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思想强调以时间和动作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改进,由此诞生了著名的“一边生产一
边学习”(Learning While Doing)的概念。此外,韦伯(Max Weber)提出的理想
管理模式和柯斯(Ronald Coase)的事务费用理论等都为管理学的理论建立做出了
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组织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灵活应对问题。它强调组织的动态性和适应性,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模 式和方法,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权变理论还关注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
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和变革挑战。
04
管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 展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强调通过标准化和科学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2
3
工厂制度的兴起
工业革命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兴起,需要有效的管理来组织生 产。
工人问题的出现
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问题的出现,如工资、工时和工作条件 等,需要有效的管理来解决。
竞争的加剧
工业革命导致了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 成本来保持竞争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强调通过标准化和科学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亨利·甘特的任务和奖励制度
提出任务和奖励制度,以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哈林顿·埃默森的科学管理原则
提出科学管理原则,包括效率、组织、人事、计划和控制等方面。
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外 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快速的工业化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以下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理论学派:
1. 科学管理学派(1880-1920年)
科学管理学派主要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
亨利·福尔德(Henry Ford)领导。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主张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而福尔德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效益最大化。
2. 行为科学学派(1920-1940年)
行为科学学派主要由埃尔顿·梅约(Elton Mayo)和马斯洛(Abraham Maslow)等人推动。梅约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发现工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关系、团队合作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人性化管理的观念。而马斯洛则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强调满足员工的尊重和成长需求。
3. 管理学综合理论(1950-1980年)
在这期间,管理理论逐渐向综合化发展,将各种学派的观点进行整合。赫尔佐克(Chris Argyris)和托姆森(Alfred Chandler)提出了管理过程的概念,将管理看作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杜鲁门(Mary Parker Follett)强调了合作和互惠的管理原则,强调员工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
4. 管理创新理论(1980年至今)
管理创新理论是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该理论关注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进行创新和适应。针对这一需求,贝里尔曼(Peter Drucker)提出了“创新和营销”的概念,强调企业应该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进行创新。哈默尔(Gary Hamel)则提出了“未来管理”的理念,提倡组织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技术。
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组织行为、战略管理、领导力等。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谈起,
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以及管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管理学起源于古代
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各大帝国和文明
都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例如,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等
文明中的统治者需要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城市建设、决策经济活动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进入高峰时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化进
程加速。在这一时期,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科学
管理关注工作方法和效率,通过优化工作过程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
效率和利润。
3.经验管理理论的崛起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感。人
际关系学派的代表埃尔顿·梅奥提出了“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表
现不仅受到物质激励的影响,还受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
一理论使管理学家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的动机和行为。
4.系统理论的提出
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但都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20世纪50年代,系统理论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更为综合的
管理观念。系统理论强调整个组织或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这一理论不仅仅关注个体或部门,而
是注重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5.管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的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始于20世纪初,相继出现了著名的吴传璋学派、沈安发
学派和冯锡联学派等新兴理论,形成了中国管理学的第一个时期。这些理论主要研究并宣
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强调人文理念和社会定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学理论开始介入中国,中国管理学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这
一时期被称为中国管理学第二个时期。
在20世纪后半段,在苏联共产主义新经济管理观的影响下,中国管理学进入了第三
个时期,由剩余原则主导的管理学向基于科学的现代管理学发展,行政科学的发展也得到
了促进,中国的管理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管理学理论也随之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中国管理学进入了
第四个时期,具有中西方兼容特色的实用管理学正发展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被称为第五个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管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国际管理学的四大流派相融合,并结合社会变革的实际,积极思考和解决中国特有的社会管理问题,使中国管理学更加现代化、更加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对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辐射到国际上起到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中国管理学
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其发展方向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是加强和完善与社会现实相
关的管理理论研究;二是参与国际管理学的学术交流;三是开展国际科学文化的学术交流;四是凝练构建中国特有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五是全面推进中国管理学的融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 背景:
– 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为主
• 代表性人物:
–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
– "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
–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 背景: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ຫໍສະໝຸດ Baidu不断变化,谋求企业 的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 • 代表人物与成果
– 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开战略规划的先河。 – 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1975年)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 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 – 卡斯特(F. E. Kast)与罗森茨韦克(J. E. Resenzweig)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 变的观点》(1979年) –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 峰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管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 要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 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斯洛(A.H.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受人 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 • 当某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该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 在任何时候,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 需求。
赫次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 背景: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企业管理 • 标志:迈克尔.海默(M. 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 Champy) 合著《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1993)
– 企业再造的的首要任务是BPR——业务流程重组,它是企业重新获 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 – BPR的实施又需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以BPR 为起点的"企业再造"工程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作世界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
•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 研究重点: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波特五力模型
•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
– 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 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 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
– 价值链的分析等。
• 《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
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 。
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 • 不同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 • 主管人员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来激励,尤其应
设法提高人们的成就需要。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
• X理论假设: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 避工作。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 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 人们的工作源动力。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 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 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 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即使没有 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 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泰勒的科学管理
• 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 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
– 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 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而努力; –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 实行职能工长制; – 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波特-劳勒模式
• 由波特(L. M.Porter)和劳勒(E. E. Lawler)合作
提出, •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素关系,人们努力的程度取 决于报酬的价值、自认为所需要的能力及实际得到 报酬的可能性,
• 管理者应当仔细评价其报酬结构,把"努力-成绩-报
酬-满足"这一连锁关系结合到整个管理系统中去。
– 马斯洛(A. H. 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 – 赫次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
– 波特-劳勒模式 – 巴纳德(C. 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 西蒙(H. A. Simon)为代表的决策学派 – 德鲁克(P. F. 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案例)学派等
第五阶段: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
• 背景: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应用 • 代表性成果:
– 1990年,彼德.圣吉(P. M. Senge)所著的《第五项修炼》
– 阿里.德赫斯(Arie de Geus)所著的《长寿公司》
– 罗勃特.奥伯莱(R. Aubrey)与保罗.科恩(P.M.Cohen)合著《管理 的智慧》
• 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 激励因素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 管理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 史蒂文.L.戈德曼(S.L.Glodman)等的《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
– 野中郁次郎与同事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出版的《创新 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古典管理理论小结
• 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
协调、报告和预算。
• 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
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 不去考虑。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 丛林阶段
• 背景:从微观上研究"硬件"以外的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 • 管理理论丛林:人的心理、行为等对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 “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开始引起管
理界的重视,
• 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 而质量好坏的评判是由顾客说了算的,因此
需要首先从外部了解需要,然后实施内部质
量控制,最后落脚于"顾客满意”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 环境关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