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
为了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
每组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3.1 生长观察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
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
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一、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1.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包括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呼吸、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2.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推动学科的发展。
3.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控制性和操作性。
科学性是指实验要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和科学问题;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其他人重复验证;控制性是指实验中要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操作性是指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实施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科学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实验的背景和已有研究成果。
2.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实验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下关键的观察和测量数据。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实验结论的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三、实验示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太阳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并联光电度数计、光源、植物叶片。
(2)实验操作:a.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强的关系。
b.分析测量结果,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曲线图。
c.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1)测量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高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高;低光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以上实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设计。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我们使用了单子叶植物蔗糖苦苣菜(Saccharum officinarum L.)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其光合作用、光反应及水分运输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生理学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在内外环境的调节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科学。
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活的基本规律。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学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蔗糖苦苣菜植株、草状质量秤、光谱辐射计、叶绿素荧光仪、离心机等。
2. 实验步骤:- 实验一:光合作用a. 将蔗糖苦苣菜植株放置在恒温暗房内恢复一段时间。
b. 将光谱辐射计放在适当位置,记录光照强度和光质。
c. 将一片健康的叶片置于夹层式草状质量秤上,记录叶片重量。
d. 将叶片暴露在光源下,测量一定时间内的叶片重量。
e. 重复实验步骤c和d,以获得多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 实验二:光反应a. 将蔗糖苦苣菜叶片置于叶绿素荧光仪上,等待测量稳定。
b. 记录初始叶绿素荧光(F_o)值。
c. 迅速打开强光源,记录最大叶绿素荧光(F_m)值。
d. 计算有效光能利用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qP)等参数。
- 实验三:水分运输a. 随机选取两片蔗糖苦苣菜叶片,将其离枝并切割横截面。
b. 快速将一片叶片放置在自来水中,随即用另一片叶片封住叶脉。
c. 将样品放置在离心机上,启动离心机以模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
d. 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的水分状态,并记录数据。
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蔗糖苦苣菜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快。
同时,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蔗糖苦苣菜的光反应能力非常高,有效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淬灭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学特性,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
解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麦种子、培养皿、水、土壤、温度计、光照计、湿度
计等。
实验步骤:
1. 将小麦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
其中包括
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
2. 记录每组实验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生理学特征。
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分析植物对外
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小麦
种子的生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发芽
率和生长速度较高,叶片颜色也更加翠绿。
而在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小
麦种子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枯萎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不同环境条
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理学特性,也为农
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结: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和生理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植物生长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对植物生理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了解植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水分状况和水分调节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的水势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用来描述植物的水分状态。
水势的测定是通过测量植物组织与纯水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的。
当植物组织的水势为负值时,说明组织在吸水,而正值则表明组织有排水的趋势。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取一盆植物,将其叶片切下并放入离心管中;准备一些试管和纯水。
2.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将离心管放入测水袋中,并将测水袋连至一根透气玻璃管,然后将试管插入水槽中以保持温度恒定。
通过气压计记录水势值。
3.测量植物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势:可以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如在光照、温度变化或干旱条件等。
4.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测得的水势数值,并进行统计和比较,以检验不同条件对植物组织水势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测量不同植物组织在水势上的差异。
由于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水分状况也会有差异。
比如,叶片的水势可能会更高,因为它们是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结构。
其次,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组织的水势变化。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通过减少蒸腾作用和调节根部的水分吸收来保持水势平衡。
因此,测量植物组织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对干旱的应对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来研究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
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从而改变植物的水分平衡。
综上所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在研究植物的水分状况和水分调节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多方面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响应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包括小麦种子、培养皿、土壤、水、光照强度计等。
首先,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皿中,然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是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
每组设置三个重复样本。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光照强度计测量不同组的光照强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光照灯的距离。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在高光照组下,小麦的生长速度较快,茎秆高度和根系发达。
而在低光照组下,小麦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茎秆矮小,根系生长不良。
中光照组的小麦生长状况介于两者之间。
这种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的变化引起的。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
在高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能够充分接收到光能,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而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接收到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因此植物生长速度减缓。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了光照强度对小麦叶片颜色的影响。
在高光照组下,小麦叶片呈现出浓绿色,而在低光照组下,叶片颜色较为苍白。
这是因为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了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速率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叶片的颜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显著的结论。
高光照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的进行,而低光照则会导致植物生长减缓和叶片颜色苍白。
这对于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植物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中使用的小麦种子数量较少,样本量较小,因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次,本实验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未涉及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植物生物学及实验 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一、思考题:如何做好植物生物学实验?1、实验前1.1 认真预习。
做好预习报告,同时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列出步骤,提出自己的问题。
2、实验中2.1 认真并正确操作,不乱开仪器,仔细观察,从实记录。
2.2 确保取材的一致性。
2.3 定量时追求准确性。
在称量时避免读数误差,减少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偏差;移液时减少液体的损失;时间上尽量精确和保证一致(对比试验中)。
2.4 处理材料和样品时的同一,包括温度、抽气、加压等。
2.5 利用统计学原则进行数据处理。
3、实验后3.1 正确处理废物。
3.2 注意安全和清洁卫生,值日时主动认真。
二、了解不同方法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1. 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植物光和CO2响应曲线。
原理:6CO 2+6H 2O → 6(CH 2O)+6O 2通过比较参比室和叶室CO 2的数据,从而测得CO 2 的变化。
2. 半叶或改良半叶原理:该植物叶片光合产率称叶片用钻孔器叶面半钻,取定面积叶片圆片,取求其干重差值。
装订线3. o2释放量测定原理:6CO2+6H2O → 6(CH2O)+6O2记录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光合速率高则放氧量溶解氧多。
用叶片光合作用放氧量作测定光合速率指标,灵敏度高。
三、对下个数据进行处理,并选择已有相关模型作出合适的图,并根据C3、C4植物的光合特点分析和讨论两者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为什0.40 31 0.16 0.5-1.20 10 0.00 0.5-1.30 0 0.08 0.0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且更对CO2 的利用率更高;C4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C3植物。
原因可能是因为:②C4植物同化CO2消耗的同化力要比C3植物高②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以及具有“CO2泵”③生理结构上,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一、实验原理水总是从水势高的系统流向水势低的系统。
将植物叶片分别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接触,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开始时,植物叶片水势低于蔗糖溶液,溶液中水分向叶片转移,蔗糖溶液浓缩,蔗糖溶液密度较原始浓度升高;蔗糖溶液高到一定浓度后,蔗糖溶液水势低于植物叶片,叶片水分向溶液中转移,蔗糖溶液稀释,密度较原始浓度降低。
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蔗糖溶液的水势,水分不发生净移动,外液浓度较原浓度不发生变化上述浸泡过植物组织、浓度发生改变的蔗糖溶液为乙组。
原始浓度的蔗糖溶液为甲组。
将乙组溶液染色后,取乙组溶液一小滴(小液流),放入对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观察小液流因密度不同而下降、上升或不动的情况,记录与之相对应的甲组溶液的浓度。
二、材料与设备1.材料:植物叶片;2.仪器设备:试管、试管架、打孔器、尖头镊子、尖头针、移液管、毛细滴管;3.试剂:1M蔗糖液、甲烯蓝粉。
三、实验步骤1.蔗糖溶液配制:l)取干燥洁净试管5支,贴标签标记,用1M蔗糖母液配制蔗糖溶液,浓度由小到大分别为0.1、0.25、0.5、0.75、1M,每个浓度均配8m1,放入对应标记的试管中,作为甲组(一定要混匀)2)另取干燥洁净的指形管5支,标明0.1、0.25、0.5、0.75、1M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蔗糖溶液1m1置于指形管,作为乙组。
2.取样及测定1)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4-6片/管,将小圆片全部浸入乙组指形管溶液中,摇动20分钟;2)用针尖蘸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分别放入乙组各指形管中,摇匀,可看见乙组指形管中溶液颜色变蓝:3)用毛细滴管吸取蓝色溶液,轻轻插入相应浓度的甲组溶液中部,用吸耳球轻柔吹气,以帮助蓝色溶液从毛细滴管中流出。
在流出的一瞬间观察并记录液滴的升降情况;4)若液滴下降,说明组织吸水使溶液变浓,比重变大;若液滴上升,说明组织失水使溶液变稀,比重变小;若液滴静置不动,说明此溶液的溶质势与叶圆片组织的水势相等,水分交换平衡,溶液比重不变,根据溶液的浓度可计算水势:若前一浓度溶液小液流下沉,而后一浓度溶液中上浮,则组织的水势值介于两蔗糖溶液水势之间,可取平均值计算。
植物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科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近期进行了植物生理实训。
本次实训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生理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生理的基本原理。
3.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训内容1. 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选取一定数量的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测定光合速率,计算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消耗量。
2. 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原理:呼吸作用是植物在无光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测定植物呼吸速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选取一定数量的植物叶片,在无光条件下,测定呼吸速率,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的产物和消耗量。
3. 水分生理实验(1)实验原理:水分生理是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调节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测定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了解水分生理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选取一定数量的植物叶片,测定其水分含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较高,产物和消耗量符合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呼吸作用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无光条件下,植物呼吸速率较高,产物和消耗量符合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 水分生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符合水分生理的基本原理。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植物生理实训,我们掌握了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生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2. 掌握常用数据处理的技术3. 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得到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excel软件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分别计算第1叶与第3叶在不同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平均值和误差2. 绘制带方差的折线图。
3. 以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原理为依据分析折线图,分别找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强和光合速率关系图(如下)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由上图可得:虽然第一叶和第三叶曲线的的曲率与渐近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总趋势都是上升的,因此无法判断其光饱和点,仅能判断在光强小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小,相对光合速率低在光强大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相对光合速率高而光强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其光饱和点会可能相对大。
2.由上图可得:第一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3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三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2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3.曲线差异产生的原因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利用光强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第一叶自身呼吸作用较强,因此在光照较弱阶段,其光合速率低于呼吸作用较弱的第三叶,而当光强逐步增强时,第一叶以其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在光合作用效率上远远超过第三叶,由曲线趋势可知其光饱和点也高于第三点。
可知不同叶位叶片叶龄对其光合作用有着影响。
植物生理实习报告
一、前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植物生理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与运输、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等生理过程,并对实验操作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实验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光谱仪和光合仪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效率和光补偿点等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了解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 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观察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实验方法:采用氧电极和二氧化碳电极测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呼吸效率和呼吸商等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了解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 水分吸收与运输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植物水分吸收与运输的原理,观察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2)实验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了解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输导水分的机制。
4. 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的原理,观察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2)实验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了解了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物质和输导营养物质的机制。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院系:风景园林学院班级:园林12-4学号:20120525姓名:王利如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以川育20为材料,经过烯效唑(s3307)处理测定其形态指标和某些生理指标,通过采用TTC法、分光光度法、TBA法、酸性茚三酮比色法。
测得以下结果: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苗高和根数逐渐减小,根长、叶片数、面积和根冠比逐渐增大,表现为抑上促下;在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将达到峰值;当烯效唑浓度为10-20(mg/l)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烯效唑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0-20(mg/l)时有较大值。
综上所诉,以10mg/l浓度的烯效唑溶液对川育20小麦种子浸种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
关键词:烯效唑(s3307)、小麦、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是20世纪8O年代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
它可以由植物的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到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抑制赤霉素合成。
与同为三唑类的多效唑相比,烯效唑的生物活性更高,对环境更安全【1】。
其作用机理是切断贝壳杉烯到贝壳杉烯酸的氧化,从而抑制GA合成。
并认为这是抑制植物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
烯效哇对叶片长度的抑制效应随叶龄增大而逐渐降低,浓度越大.作用时间愈长,抑制效应可延续到9叶。
由于烯效唑对G 合成的抑制导致植株纵向生长受阻而横向生长加强,株型表现为矮小紧凑,茎杆粗壮。
烯效唑对禾谷类作物等具有控上促下的效果,提高小麦种子活力,但同时使得叶片伸长生长受抑,叶色浓绿,幼苗矮健【2】。
对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的研究,有利于生产上更好的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设备与试剂材料:川育20,由川农大实验室提供设备:分光光度计、天平、水浴锅、离心机、移液管、容量瓶、试管、研钵、恒温箱等,试剂:琼脂,0.5%TTC,1/15mol/L磷酸缓冲液1mol/L硫酸,80%丙酮,CaCO3石英砂,80%乙醇,冰醋酸,标准脯氨酸溶液(100ug/L),10%TCA,0.5%TBA,人造沸石,石英砂,酸性茚三酮。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理过程的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一个实验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生理学实验通常涉及到植物的生长、营养、代谢、生殖等方面的研究。
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测量、分析和比较等。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
观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比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测量是另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生长速度、光合作用速率、气体交换速率等参数来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
分析和比较是另外两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找差异和规律。
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实验条件的控制需要尽可能消除外界干扰因素,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示例: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研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豌豆种子、石膏板、水、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灯具。
实验方法:1.将豌豆种子浸泡在水中,等待其发芽。
2.在石膏板上划出等距离的直线,并在直线上标注不同的光照条件(如全光照、半光照和无光照)。
3.将发芽的豌豆种子分别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石膏板上。
4.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每天记录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高度、根长、幼苗颜色等。
实验结果:在全光照条件下,豌豆种子的生长速度最快,幼苗的颜色也最鲜艳;在半光照条件下,豌豆种子的生长速度较慢,幼苗颜色也较浅;在无光照条件下,豌豆种子无法正常生长。
结论: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越充足,植物的生长速度越快,幼苗的颜色也越鲜艳。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是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物,它们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实现
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我们进
行了一系列植物生理学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数据。
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呈现出增
加的趋势。
这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光合作
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二:水分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相对湿度下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逐渐降低。
这
表明植物的水分蒸腾速率受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湿度与水分蒸腾速
率呈负相关关系。
实验三: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调节了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呼吸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植物的呼吸速
率受温度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蒸腾和呼吸等生理过
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为我们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
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对今后的植物生理学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以加深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理解。
2.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如下: - 绿豆种子 - 培养皿 - 水 - 滤纸 - 测量器具(例如尺子、天平) - 盖玻片 - 显微镜3. 实验步骤步骤1:种子发芽观察1.将一定数量的绿豆种子放在湿润的滤纸上。
2.将滤纸与种子一起放置在培养皿中,确保种子表面接触到湿润的滤纸。
3.盖上培养皿的盖子,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4.每天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发芽速度等。
步骤2:光合作用测定1.挑选一片健康的绿豆叶片,用盖玻片将其完全覆盖,并在盖玻片上加上一些水以保持湿润。
2.将盖玻片放入显微镜下,并调节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3.使用显微镜观察绿豆叶片中叶绿素颗粒的分布和形态。
4.切换到一个较高的放大倍数,观察叶绿素颗粒的内部结构和细胞器。
5.观察叶片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并记录光合作用的相关数据。
步骤3: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1.准备一组绿豆种子,并分为几个小组。
2.对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给予不同的光照条件、水分条件或温度条件。
3.每天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绿豆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茎长、叶片数量等。
4.分析并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生长数据,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步骤4: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观察1.准备一些绿豆种子,分为两组。
2.对一组种子进行生长素处理,例如浸泡在含有生长素的溶液中一段时间。
3.将两组种子分别种植在培养皿中,提供相同的光照和水分条件。
4.每天观察和记录两组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茎长、叶片数量等。
5.比较两组种子的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种子的发芽率和速度受到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
-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养分合成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Word 文档
0.1038
根冠比(R/T)
0.41
0.55
0.68
0.82
与 CK 比较(%)
——
134.3
165.0
200.5
从表中数据可得,使用 25、50、100mg/L 的 PP333 浓度处理小麦种子,能够使根 冠比在不同程度上增大。其中,100mg/L 对其作用最明显。
3.3 幼苗根系活力的测定(TTC 法)
50
0.220 0.575 0.277
0.0118
0.0395
100
0.267 0.583 0.279
0.0141
0.0420
计算公式:Chla 含量(mg/ cm2) =(12.7×OD663-2.69×OD645)×V/(W×1000)
Chlb 含量(mg/ cm2)=(22.9×OD645-4.68×OD663)×V/(W×1000)
草酸用量 V1(ml)【6】。
样品测定:倒出废液,将瓶洗净。取 30 粒发芽种子装入网织小袋中,向瓶中加入 20mLBa(OH)2 和 1 滴 酚酞。放置 40min,期间每隔几分钟摇一下,时间到后,用草酸滴定方法同上,记录草酸用量 V2(ml)。
反应方程式:CH2O+O2→CO2+H2O 2.2.2 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7】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TPF 的浓度 C(ug/L) 0 2
4
6
8
10
12
14
吸光光度值 A485
0 0.065 0.175 0.229 0.329 0.378 0.484 0.566
(2) 样品处理
不同浓度 PP333 处理的小麦根系在 485nm 下的吸光光度值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植物组织培养概念,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1.利用母液配制培养基——防沉淀、防失活、合适pH、高压灭菌。
2.选取无菌外植体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的材料,经适当切割,转移到培养基上。
3.控制条件下培养,观察成苗全过程。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1)外植体(explant):用于离体培养的各种植物材料。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周围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这种原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机能,重新恢复细胞分裂能力。
(3)愈伤组织(callus):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脱分化,分裂形成的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继代培养),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过程。
初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最初建立的外植体无菌培养阶段。
由于首批外植体来源复杂,携带较多细菌,要对培养条件进行适应,因此,初代培养一般比较困难。
继代培养(subculture):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当外植体被接种一段时间后,将已经形成愈伤组织或已经分化根、茎、叶、花等的培养物重新切割,转接到其它培养基上以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
图表1:胡萝卜植物细胞全能性三、主要仪器设备无菌(光照)培养室、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pH计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培养剂配制1.培养剂配制【每个大实验台的8名同学共配置500ml】在搪瓷量杯中加入约350ml蒸馏水,依次加入下列组份并搅拌溶解:大量元素(10×) 50ml CaCl2(100×) 5ml微量元素(100×) 5ml 铁盐(100×) 5ml肌醇(100 ×)5ml 烟酸 0.5mg /ml 0.5ml盐酸吡哆醇(0.5mg /ml)0.5ml 盐酸硫胺素(0.1mg/ml)0.5ml 甘氨酸 (2.0mg /ml) 0.5mlNAA(0.1mg /ml) 0.5ml 6-BA(1.0mg /ml) 0.5ml蔗糖 15.0g2.定容到500ml。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1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S-3307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专业年级:园林绿化13-02姓名:雷舒淼学号:20135812完成日期:2014年11月28日2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的伸长~增大根/冠比值,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丙二醛含量降低。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设0(CK)、5、20和4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发根数)与生理指标,发芽小麦呼吸强度的测定、幼苗根系活力测定、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 * 浓度控制~以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一、关鍵词:1.烯效唑2. 小麦种子3.生长发育4.形态指标5.生理指标二、前言1.烯效唑化学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C15H18CIN3O)32.烯效唑 (S-3307)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减少赤霉素前体的形成,阻抑内源赤霉素的合成,降低内源赤霉素水平。
同时可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
3.烯效唑 (S-3307)是赤霉酸生物合成的颉颃剂之一,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1]使植物生长延缓。
同时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提高作物抗逆性。
4.烯效唑 (S3307)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烯效唑浸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4,~20,。
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表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1]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多效卩坐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年级:完成日期:2012年12月31日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材料,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设对照0(CK),多效唑浓度为10、20、40mg/L对小麦种子浸种的4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根数、叶片数、根长、苗高、侧根数)与生理指标(小麦脯氨酸含量、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结果表明:多效唑溶液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小麦幼苗株高明显受到抑制;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加;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加强;丙二醛含量降低;抗性增强。
说明多效唑溶液浸种有助于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逆性,有利于小麦的生产,以40mg/L多效唑浸种效果最为明显。
关鍵词:小麦种子多效唑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八、-刖言况严重。
倒伏、徒长的情况"。
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
多效唑显著增加了小麦分蘖数,降低了株高和叶面积,降低程度随浓度提高和次数增加而更显著;GA3减轻了多效唑的抑制作用.多效唑对越冬期叶绿素含量无影响,但提高了拔节期的含量;抑制了越冬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而对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铵、硝态氮含量及总量无效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同时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GA3曾加了收获穗数,减少穗粒数,保持和提高了粒重,增产5.8%.多效唑的效果因喷施时期和密度而不同,可能与水肥条件的差异有关〔2〕。
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_(333))喷施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小麦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小麦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向茎秆和子粒的输送;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小麦,对小麦第一、二、三节节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长作用,降低了植株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为小麦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S-3307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专业年级:园林绿化13-02姓名:雷舒淼学号:20135812完成日期:2014年11月28日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的伸长,增大根/冠比值;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丙二醛含量降低。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设0(CK)、5、20和4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发根数)与生理指标(发芽小麦呼吸强度的测定、幼苗根系活力测定、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二、前言1.烯效唑化学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C15H18CIN3O)2.烯效唑(S-3307)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减少赤霉素前体的形成,阻抑内源赤霉素的合成,降低内源赤霉素水平。
同时可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
3.烯效唑 (S-3307)是赤霉酸生物合成的颉颃剂之一,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使植物生长延缓。
同时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提高作物抗逆性[1]。
4.烯效唑 (S3307)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烯效唑浸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4%~20%。
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表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
三、有关实验的阐述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小麦种,烯效唑(1.2)方法:种子的前处理a.选种:精选小麦种子100粒(良好的未受病虫侵害,种子两端没有白、黑斑)消毒10min[2]b.表面消毒:用0.1%HgCl2c.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后,分别用0(CK)、5、20、40mg/ml的S3307溶液浸种24小时以上d.种子栽植:倒掉浸泡液,将种子放在培养盘中,在250C-280C的恒温箱中催芽2天,待长出幼芽后,放置于生长架备用(备注:数量2杯,每杯50颗,0mg/mlS3307,其余共用)(处理好的种子在培养杯中)(恒温箱里的种子)2、测定项目2.1小麦发芽率的统计(100粒种子)备注:“\”为其余小组数据,故无详细分支数据2.2发芽种子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a.材料处理:将10株幼苗根系置于小玻瓶中,37摄氏度保温1小时b.样品测定:3ml磷酸缓冲溶液+10个根系+3mlTTC,在37摄氏度保温1小时后,取出根尖,吸干水分,在研钵中加入5ml乙酸乙酯研磨根尖直至使其成为匀浆,然后转移匀浆于试管(过滤残渣)。
定容10ml,静置5min后,将上清液放入吸光光度计(485nm)进行测定。
c.准曲制作:d.结果:根系活力(ugTPF.根-1.h-1)=c.v/10*1=0.33/0.0218=15.14(浓度0)2.3小麦叶绿素含量测定[5]a.材料处理:剪取小麦芽一片叶中段2cm,共10个,量出叶宽,计算叶面积b.样品测定:取叶片于研钵中,加少许CaCO3和少量石英砂以及5ml左右80%的乙醇,研磨至匀浆。
过滤匀浆定容。
取上述溶液1ml稀释到10ml,并且摇匀,以80%丙酮为参比液在分光光度计下以633nm和645nm波长测定光密度,并计算结果。
c.结果:Chla(mg.g-1)=(12.7OD663-2.69OD645)*(V/w*1000)=(12.7*0.350-2.69*0.125)*25/5.96*1000=0.0172Chlb(mg.g-1)=(22.9OD645-4.68OD663)*(V/w*1000)=(22.9*0.125-4.68*0.350)*25/5.96*1000=0.0051Chl总含量(mg.g-1)=(20.2OD645+8.02OD663)*(V/w*1000)=(20.2*0.125+8.02*0.350)*25/5.96*1000=0.02232.4 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a.根长:胚芽至最长根尖处的长度b.根数:从胚部发生的根数c.苗高:测量从胚到最长叶尖的长度d.叶片数:以最长的为基准,其余估算小数(备注:ABCD四项最后都取平均值)e.根干重,叶干重,根冠比(R/T)取十株幼苗从基部分开,去籽,把根、苗分别放置于两个吕盒中,105摄氏度杀青20min, 然后80摄氏度烘干至恒重。
冷却后称量计算。
f.结果:2.5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a.材料处理:取0.5g叶片,加入少量石英砂和2ml乙醇(借助量杯),将叶片研磨成匀浆,再转入25ml大试管(13-15ml处),用80摄氏度水域20min.然后取出,在试管中加入人造沸石和活性炭各一勺,震荡2min后,过滤定容至25mlb.样品测定:用乙醇定容,水浴5min,冷却后提取2ml乙醇,外加2ml茚三酮+2ml冰醋酸作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515nm)为a步骤中的上清液测定c.标曲制作d.结果2.6丙二醛含量测定(TBA法)a.材料处理:将所有余下的叶片剪成0.5cm长的小段混匀,称取0.5g加入研钵中。
加入2ml 10%TCA(用移液管)研磨成匀浆状。
再加入8ml 10%TCA(用移液管)混匀,放入离心管,在4000转/分下离心10min,上清液位提取液。
b. 显色测定:取两支试管(一支对照),用移液管移取提上清液3ml+3mlTBA作为样品,另一只试管中3mlTCA+3mlTBA混匀作参比。
将两管放入沸腾水浴中加热10分钟(待试管冒小泡时开始计时)。
冷却后,在分光光度计上分别以450nm,532nm,600nm的波长测定OD值。
c.结果:C(umol.L-1)=6.45(OD532-OD650)-20.56OD450MDA含量(umol.g-1FW)=(C*V*10-3)/W3、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汇总3.1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表2 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后幼苗的平均根长、平均苗高、发根数和根/冠比处理浓度mg/L 平均株高/cm 平均根长/cm 发根数根/冠值0(CK) 14.44 13.16 6.1 0.47 10 7.8 20.92 6.4 0.7120 7.45 17.53 5.1 0.8540 5.53 11.00 4.1 0.75实验数据表明:S-3307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小麦幼苗的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促进了分蘖;而对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减缓植株伸长。
[3]与对照相比,在S-3307浓度为10mg/L时,根的平均长度最长,而大于10mg/L 时,根长又有所减小。
各种浓度的S-3307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浓度为10、20、40 mg/L时,幼苗株高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2.86%、57.14%、50.00%;S-3307对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6],当处理为10mg/L时,对根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根长达到20.92,比对照增加35.20%。
而后,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20、40mg/L平均根长分别大于对照23.13%、19.52%。
所以适宜浓度S-3307浸种处理小麦种子能够防止小麦徒长,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使小麦植株发育矮壮,增加其抗倒伏能力。
[4]3.2 烯效唑处理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表3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处理浓度mg/L 0 10 20 40根系活力(ug/根`h) 15.14 18.67 13.98 10.82叶绿素含量(ug/cm²) 0.0172 0.0289 0.0257 0.0262脯氨酸含量137.77 133.12 132.55 96.88丙二醛含量0.0078 0.0069 0.0069 0.00631.S-3307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根系活力[7],如表第一行,其中浓度为20 mg/L的S-3307处理过的小麦,根系活力最强,大于20 mg/L的浓度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开始降低,所以适宜浓度的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能够增强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矿质元素的能力,获得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小麦茁壮成长,提高成活率,在农业生产上能够提高产量。
2.经过不同浓度S-3307处理的小麦,能够使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浓度为20 mg/L的S-3307对小麦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最明显,超过20mg/L 后有减少趋势,如表第二行。
由此可知用20mg/l的烯效唑浸种小麦效果最佳。
所以S-3307可以增加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有机物合成,增强储能,有利于增产增收[8]。
3.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经过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叶片中MDA的含量有所减少,其中20mg/L 的S-3307处理幼苗叶片中MDA的减少量最多,超过20mg/L的S-3307处理幼苗叶片中MDA的含量减少量变得缓慢。
MDA含量减少说明细胞损伤或死亡少因此可以证明烯效唑能够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农业生产上用20mg/L的烯效唑浸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进而提高成活率所以能够提高产量。
4、结论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叶绿素含量及根冠比,这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
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是衡量植物是否具备产生壮苗能力的主要指标[9],根冠比是衡量根系吸收营养物质能力和根系发育情况的指标。
叶绿素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必需物质,它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植物合成有机物能力的高低[10]。
烯效唑处理会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MDA是膜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相对电导率是衡量膜系统选择性透性的主要指标,2个指标均可以反映植物受伤害程度的高低。
该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使得植物具备高产的潜力,并能增强植物抵抗不良环境胁迫的能力,有利于小麦的高产,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将烯效唑浸种的浓度控制在20 mg/L以下。
(附:由于随机误差、操作误差及人为因素等,部分数据与同组数据差异较大,整体数据变异系数较大,有待进一步改进。
)5.参考文献[1]吕印谱,马奇祥,烯效唑,新编常用农药使用简明,2004[2]张志恒,果园农药安全使用百问百答[3]王怀仁,沈志明,徐绍英烯效唑(S3307)大麦产量及延缓衰老的影响[4]高希武,郭艳春,王恒亮,艾国民,张保民,烯效唑,新编实用农药手册,2006[5]张治安,陈展宇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6]熊庆娥,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7]熊庆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8]熊庆娥,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酮含量的测定,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9]王穿才主编农药概论[10]唐国雄烯效唑对小麦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