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

合集下载

中国养活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中国养活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中国养活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吴玲等

布朗的中国“抢粮论”,再一次警醒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养活不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坚决绷紧。要从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保证国际市场粮食进口能力这两方面入手,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养活自己”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20世纪90年代,布朗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外学者的科学论证与中国粮食发展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而且还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也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没有必要在国际上“抢粮”,更不会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中外学者研讨“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认为,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未来的粮食需求将大幅度增加,由于“耕

地减少”、“水资源匮乏”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未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下降,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为此中国将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并冲击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国际市场也不可能向13亿中国人提供如此巨量的粮食供应。布朗的结论是:中国不仅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而且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中国的粮荒将把世界粮食市场“买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引发全球政治和生态危机。他警告世界:“食品的短缺伴随着经济的不稳定,其对安全的威胁远比军事入侵大得多。”布朗的观点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2008年,布朗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强调,“谁来养活中国”仍是问题,其观点没有改变。他进一步提出,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随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纷纷发表评论,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将危及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短缺将比军事入侵更可怕”,“中国是世界的最大威胁”等。

谁将饿死全世界?

谁将饿死全世界?

精心整理

谁将饿死全世界?

石化能源供给正变得越来越稀缺,开发生物能源又会带来严重的饥荒和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发展循环经济虽然是正确的选择,但也只是会让资源紧缺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得到缓解而已。即使再节省使用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

到21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修女也疯狂》,但今天的地球早就比疯狂修女更疯狂了!先是矿石,接着是石油,然后是粮食,价格都在连翻筋斗地往上飞,粮价4个月内竟然上涨了150%!37个国家因此陷入窘境,全球一亿多人陷入贫困中,2000年联合

国首脑会议通过的“2015年将世界赤贫率减少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化作了泡影。

粮食危机来得如此突然和凶猛,以至于被世界粮食计划署形容为一场“无声的海啸”!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前,在WTO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各国还因为替本国农产品争取到尽可能大的出口份额而不惜撕破脸,而今天的欧洲、北美纷纷取消农产

生物能源计划暂时停一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但是,迄今为止欧美似乎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发展生物能源势头有增无减,这就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思了。于是一种新的阴谋论不胫而走:粮价上涨是一场人为

发动的战争,幕后主谋正是美国,欧盟则是帮凶!华盛顿近几年来由于奉行单边主义,政治和军事上全面受挫,却心有不甘,于是又开始祭起粮食武器了。1965年至1967年,美国对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粮食的政策,最终迫使印度改变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指出,粮食现在再次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王牌,而美国正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者和囤积者,以粮食为武器,它们终

布朗风波——谁来养活中国人

布朗风波——谁来养活中国人

* 尽管可以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农业技术进步和管
理水平的提高来提高粮食单产,但由于水资源的 不足及肥料报酬递减的作用,单产提高的潜力十 分有限,从而使耕地消失而减少的产量大于因单 产提高而增加的产量。
* 得出的结论是: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从现在
的11.1亿增长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从现在的 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粮食总需求将从现在的 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与此同时, 到2030年,中国的粮地面积将从现在的0.91亿公 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即下降47%,虽然单产 水平可以从现在的每公顷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 斤,但粮食总产量则将从现在的3.4亿吨下降到 2.74亿吨,下降20%。
*
主讲人:
*20世纪最后的一次“警钟”——布朗风

*Lester
R Brown:莱斯特•布朗美国民间 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一个耸人听闻的命题:谁来养活中国? *—who will feed China? *背景:90年代上半期,中国国内粮食价
格以每年20%-50%的速度上涨,引发大 量进口及相应的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有关方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们可以用只
* (1)影响粮食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 人口数量:2030年将达到16亿 * 消费者收入:刺激肉类食品需求 * 其中包含的基本概念:粮食的直接消费与间接消

写人物精神的作文袁隆平

写人物精神的作文袁隆平

写人物精神的作文袁隆平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

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

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中国专家众说纷纭

中国专家众说纷纭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6-20页

主题词: 发展粮食生产 布朗 中国粮食 30年 育种 单产潜力 提高单产 粮食增产 中低产田 粮食产量

摘要: <正> 《谁来养活中国》发表后,引起了我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部长刘江在接见丹麦记者和在中国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两次针对布朗论文,表明中国农业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完全有能力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在挪威召开的国际可持续生产与消费部长级会议上发言,郑重表示:“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中国科学院

《谁来养活中国》读书笔记PPT模板

《谁来养活中国》读书笔记PPT模板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推行新型农作 物,进行“绿色革命” !
会有一天…
最后
期望在未来的一天,消失的耕 地一亩一亩的回来!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
3.小结
一个在今天看来是无悬念的问题,还 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若没有布朗的预 测,并被聘为中国的外聘教授,中国 的某些措施或许不会出台,中国也难 得走到今天这一步!
4.建议
坚持正确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 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开发新的水利 资源 !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不能松!
输入文字
谁来养
Leabharlann Baidu
活中国
之“读后感”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
1.导读
赖斯特·布朗
Who Will Feed China
文章中认为:
1 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增长85%。
2 由于生产率下降、城市化使耕地减少、工 业化使环境受到破坏,到2030年中国粮 食的供给会比1994年减少20%。
袁隆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1964年开始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成功 实现了三系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1981年,袁隆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大奖,并被国 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布朗预言破产说明了什么

布朗预言破产说明了什么

布朗预言破产说明了什么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7期

胡鞍钢

最近,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为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历史地看,这一新闻强有力地证

明了美国一些官员和学者对中国粮食生产预言的破产,笔者称之为“历史悲观论”的破产。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国际论坛先驱报》撰文:“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粮食需求将达到6.51亿吨(按16.3亿人计算),而粮食总产量为2.67亿吨,粮食供需缺口高达3.84亿吨,中国粮食自给率降至41%。他预言,

中国将出现的严重粮荒,对全球粮食市场构成严重影响。历史悲观论过分夸大了影响中国粮食

增产的不利因素,而忽视了促进中国粮食增产的有利因素。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目标是有希望、有潜力的,同时也仍需要做持久的、艰苦的努力。

历史是检验学术观点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当年,布朗的观点是西方媒体的热炒对象,其本

人也成为“中国威胁论”始作俑者之一。1995年他正式出版《谁来养活中国》,并译成包括中

文在内的多种外文版,畅销一时;当年还获得美国科学家协会公共服务最高奖,可谓“名利双收”。而在当时,笔者即指出,此为典型的学术泡沫,迟早要破产。

19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发生布朗先生所预言的粮荒,也没有导致世界粮荒,反过来中国

粮食增产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最大——从2000-2012年全球谷物产量增加了4.3亿吨,中国占

了1.34亿吨,贡献率达31%。“白纸黑字”证明了布朗先生对中国粮食生产预言是典型的历史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答案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答案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答案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问世界谁来养活中国。作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我们之所以不用挨饿,主要是因为这位中国院士袁隆平爷爷,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在动荡年代中长大。他跟着家人四处逃亡。他见过太多人饿死在路边。这些年来,他可能就像一个悬在空中的宝贝。袁隆平爷爷很清楚,一旦涉及到10亿多人口,这条路有多长有多险,谁都知道,而早在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就发现水稻具有杂交的优势。

1966年,日本科学家经常对三系包进行研究,但最后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无法继续。他发表在著名的水稻雄性不育论文上的数据来自他年复一年在稻田里的观察和实验。他早出晚归14天,用放大镜观察了14万多粒,终于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物。但在这里演示之前,难免有传言说,杂交水稻的初步接受并没有增加水稻的数量,而是增加了近70%的稻草。

有人讥讽他说,也有人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技术骗子,甚至毁掉了他所有的实验田。最终,他只能在一口井中取出五株幸存的幼苗。她带着这些科技成果离开了是非之地。两广、云南、桂川、海南岛今年春节都没有回国。看不懂太多的技术资料和科研报告。不管怎样,当退伍军人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她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我们教科书上的一个角色,以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而闻名。在面对面的采访中,主持人问袁老师,你是不是特别害怕那一幕再次发生?爷爷认真地重复了两次答案,不可能。当布朗提出谁来

养活中国的问题时,他用超级大米写下了答案,这也挡住了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微观经济学案例原文

微观经济学案例原文

案例12: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家提出,有人把这一规律应用到农业领域确描述出一幅人类前景悲惨的画面来:因为耕地等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增产粮食最终只能依靠劳动力的增加,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劳动力投入带来的边际粮食产量递减,于是人口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是,人类不能养活自己。无度有偶,1994 年,一位叫莱斯特布朗的人重复类似悲观的预言,发表了一本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小册子,宣称人口众多的中国将面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全球粮价猛涨的危机。杞人忧天的布朗是否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他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杂交水稻,是每亩单产达到了405 公斤,小麦从50 公斤提高到目前的700 公斤。中国有出色的农业科学家,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布朗先生实在是用错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要记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

案例13:引进自动分拣机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年来我国邮政行业实行信件分拣自动化,引进自动分拣机代替工人分拣信件,也就是多用资本而少用劳动。假设某邮局引进一台自动分拣机,只需一人管理,每日可以处理10万封信件。如果用人工分拣,处理10万封信件需要50个工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技术效率。但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率还涉及到价格。处理10万封信件,无论用什么方法,收益是相同的,但成本如何则取决于机器与人工的价格。假设一台分拣机为4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每年折旧为40万元,再假设利率为每年10%,每年利息为40万元,再加分拣机每年维修费与人工费用5万元。这样使用分拣机的成本为85万元。假设每个工人工资1.4万元,50个工人共70万元,使用人工分拣成本为7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自动分拣机实现了技术效率,但没有实现经济效率,而使用人工分拣既实现了技术效率,又实现了经济效率。近年来我国邮政行业实行信件分拣自动化,引进自动分拣机代替工人分拣信件,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即从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来看,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假设某邮局引进一台自动分拣机,只需一人管理,每日可以处理10万封信件。如果用人工分拣,处理10万封信件需要50个工人。

中国可以养活中国

中国可以养活中国

中国可以养活中国

17年前,一个叫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美国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认为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确实无法承受粮食危机,因为一旦中国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因为没有国家可以补上这个巨大的缺口,帮中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中国真的会出现粮食危机吗?中国的粮食危机会进而造成世界粮食危机吗?

在《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布朗声称:在1990年至2030年之间,由于人口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的谷物总需求量将达到4.79亿吨至6.41亿吨,而中国的谷物总产量却将减少1/5,只有2.72亿吨,从而中国将出现2.07亿吨至3.69亿吨的谷物缺口,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谷物总出口量(2亿吨)的1至2倍。然后中国将会大量进口粮食,由于中国的大量进口,世界市场上的粮价将大幅度上升,致使第三世界的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人口无力购买必需的口粮,因此中国的粮食进口将剥夺这些国家和人口的食品权利,加剧世界的贫困问题。粮价上涨还将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崩溃,并在低收入国家引起政治动乱。粮食短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冲击将超过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中国的粮食危机不仅将剥夺穷人的生存权利,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因此中国的粮食短缺对世界的危害比军事入侵还要严重!

很明显,布朗先生向全世界提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养活不了自己的中国将如何危害世界1”的问题。

谁来养活中国

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谁来养活中国"仍是问题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1994年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2001年,他的《生态经济》一书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一段时间内,布朗的观点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布朗逐渐被中国人接受,他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对布朗先生进行了专访。他说,"谁来养活中国"目前仍是个问题,他的观点没有改变。

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

环球时报:14年过去了,凭着您对中国现状的了解,回想"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命题,您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布朗:在《谁来养活中国》出版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注意到,中国政府为提高谷物的产量采取了许多行动,例如:提供给农民的谷物价格补贴提高了40%;为农民提供的农业贷款增加了一倍;对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投入。这么做的结果是,中国成为基本上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虽然偶尔会有少量进口,有时候还会出口一些谷物,但基本上可以说是自给自足的。但是,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

环球时报:您所在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曾说,在粮食、肉类、钢铁、石油和煤炭等5种产品的消费上,中国正逐项赶超美国。目前中国在各项上的排名如何,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布朗:在这5种基本商品中,现在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消费量都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肉类的消费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的2倍。今年,中国钢铁的消费量将是美国的3倍,煤炭的消费量就更多。我们看到的是,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国。在我这一生中,我经常说的和听到的是,美国以拥有全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全世界1/3或40%的资源。但是过去这是真实的,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了。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八集 芳华永驻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八集 芳华永驻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八集芳华永驻

《汉字五千年》(解说词)

第八集芳华永驻(点击链接,欣赏视频)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都长眠在这里,在这些人物中,思想家伏尔泰被供奉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这位启蒙主义大师,不但改变了法国的历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句话不仅写进了法国大革命时的经典文献《人权宣言》,而且被写进了美国宪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句名言的背后,还站立着另一位来自古代东方的思想家孔子,伏尔泰经常引用这位东方哲人的一句话来解释“平等”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贤祠法国巴黎】

【汉说文礼事神至福也】

在巴黎最大的百货商场,汉语导购册逐渐成为需求最多的宣传品,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更成为就业的优势。一家法国通讯社这样解释造成“汉语热”的原因,“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从昔日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强国,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平均百分之九的年增长速度,那些几年间在中国的沿海城市耸起的摩天大厦,昭示着这个国家惊人的活力。”【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教授白乐桑】

也就是说现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汉语不是像过去一样,光是作为一种神秘的语言,而是作为一种21世纪有一定价值的王牌。

【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在将来,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专业,你都需要跟国外的人沟通,而那些国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讲汉语的,汉语是一种世界语言。

【肯尼亚留学生茹丝】

有很多公司,有很多人,中国人在肯尼亚做生意,那么我就想一想,去学中文,就可以跟他们交流。这样语言的方式也可以更容易更简单。

对中国油脂供应问题的探讨

对中国油脂供应问题的探讨

三、中国油脂供求缺口将长期存在 (一)可供耕作的土地面积有限
中国国有土地耕地面积18亿亩,其中油料播种面积3.2亿亩(含大豆不含棉 籽),中国去年进口油料3873万吨,进口油脂853万吨,如果按国内单产和出油 率计算,全国大约需要增加耕地面积近6亿亩(如图所示),这在国内耕地面积 紧张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目前仅能利用南方冬季闲置土地扩种油菜籽和利用山 坡地种植油茶籽等木本油料作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缺油的问题,另外,也 存在着粮油争地的问题。其他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扩大种植的可能性很小。
油脂油料进口折算土地面积表
品种 大豆 豆油 棕榈油 油菜籽 菜籽油 合计
进口量(万吨) 3743 (÷115斤/亩) 252 (÷17%÷115斤/亩) 574 (÷35%÷120斤/亩) 130 (÷120斤/亩) 27 (÷35%÷120斤/亩)
需播种面积(万亩) 32548 12174 13492 1083 635 59932
一、中国油脂消费的现状 1、油脂消费量稳步增长
目前国内油脂消费总量在2400万吨左右,人均17公斤和10年前相比几乎增 加了一倍。近几年,油脂消费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前些年增长率在6%以 上,近几年在5%,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食品行业对油脂的需求 下降,今年油脂的需求量比去年略增,其增幅在2%左右。
一、中国油脂消费的现状 2、油脂消费构成发生重要变化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刘宏

【期刊名称】《珠江经济》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正> 去年夏天,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待·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布朗认为,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前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21世纪,中国粮食将面临三大难题。——人口猛增,下一世纪的挑战更严峻?《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曾有预测,称中国2000年人口为12.9亿,但实现零增长时的人口峰值总数将达到18.90亿。这一预测虽然与我国人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刘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21世纪,靠谁来养活中国? [J], 徐春祥;王海兰

2.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J], 吴湘匡

3.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J], 刘宏;

4.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J], 丁金石

5.21世纪,谁来养活我们——耕地问题忧思录 [J], 吴汉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谁来养活中国-布朗预测

谁来养活中国-布朗预测

谁来养活中国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

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万,收入也在迅速增加。

随着人口和收人增加,肉食消费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农田转为非农业利用,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将

缩小。

自从本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由于经济繁荣粮食需

求增加,工业发展导致农田损失严重。这些因素使日本1993年77%的总粮食消费依赖进口。相同的因素目前正在中国发挥作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其大部分

粮食依赖世界市场是一回事,但如果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向这一方向发展,它将迅速超过美国和其他粮食

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将促使世界粮价上涨。中国突然

开始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衰退是随

着40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1978年农业改革以

来发生的。改革释放的能量使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50%,从1977年的2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3亿多吨。中国已领先美国成为世界上粮食第一生产大国,人均

粮食产量从维持生活的201公斤提高到301公斤。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减缓,目前的

问题不是缺粮,而是粮食市场需求和其产量之间可能

出现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从未有过的。这种潜在的缺

粮给世界出了一道难题:谁能给中国提供粮食?

当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之时,但其需求剧增。

1990年至2030年的40年期间,中国预计将增加4. 9 亿人口,其人口将增至16亿—今后40年期间相当

于每年增加一个北京市的人口。

中国人口增加,收人也迅速增加。随着收人增加,

低收人的人首先将其金钱用于从供给70%卡路里的

大米淀粉等主食转向肉类、牛奶和禽蛋。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贫脊的荒地,没有像美国大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在美国《世界观察》刊载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布朗博士在文章中认为:一方面,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增长85%。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率下降、城市化使耕地减少、工业化使环境受到破坏,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供给会比1994年减少20%。由此布朗博士得出结论,在发生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是巨大的粮食缺口。中国到2030年,若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按400公斤计算,进口粮食将达到3.78亿吨,而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不过2亿多吨。到那时,中国不仅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而且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

布朗的具体分析是:2030年,中国的人口从1994年的11.1亿增长到16亿,粮食的消费从现在的人均300公斤增加到人均400公斤,粮食的需求总量从现在的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同时,2030年,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将从1994年的0.91亿公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减少了47%,虽然单产水平可以从现在的每公顷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斤,但粮食总产量则将从现在的3.4亿吨下降到2.74亿吨,减少了20%。这样可以明显地看出从1990年到2030年,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减少20%,另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增长85%,这样就造成3.66亿吨的粮食供需缺口。这样,中国在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42.5%,其余的57.5%需要靠进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研究员,2005年在博鳌论坛上说:“我们对比的结果是,布朗的推论不

正确,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一,人口增长速度比他预计的慢了1/3,布朗预计后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1200万,而2003年我国人口实际增长只有761万;第二,人均耕地减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预计的那样严重,因为通过遥感测定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公布的传统数字多出了36.9%;第三,我国粮食15年合计进出口基本持平,净进口量只有879.4亿斤,相当于总消费量的0.6%,微不足道!”

李振声研究员是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育成了具有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品种,小偃麦四、五、六号。单小偃六号这个品种到1988年为止,就累计推广面积达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他还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攻克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大难题,培育出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缺体回交法”的新方法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他在博鳌论坛上信心百倍地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是世界级农业科技难题,发达国家较早涉足并投入巨大。袁隆平院士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使杂交水稻的研究首先在中国得到突破。他怀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历史使命,在反复试验中,掌握多种关键技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步走向成功,实

现了对既往理论的重大突破。这项科研成果,使我国进入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推广以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说:“我现在有三个愿望:第一个就是超级稻向第三级超级稻攻关,2010年大面积的使用。第二个实施‘种三产四’的丰产工程,五年之内在六千万亩的土地上生产出八千万亩土地的粮食。第三个愿望,把杂交稻推向其他国家,走向世界。我们正在谈判,在五六年之内,能够由现在的两万公顷,发展到一千万公顷,每公顷增产两吨。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贡献。”

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袁隆平用自己的研究告诉世人,中国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从历史来看,在1954年至1964年期间,亚洲水稻平均每年产量增加为1.4%;新品种的增产率为2.7%,略高于人口增长率。亚洲小麦杂交品种的年增产率从0.4%提高到4.3%。如果保障足够的土地种植这些新品种,获得同样高的产量,就能够保证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也能够让居民吃饱。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高粮食产量。如“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水稻”等,这些品种和技术在一些国家推广后,粮食产量有显著增长,史称为第一

次“绿色革命”。自从“绿色革命”以后,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杂交水稻也属于第一次绿色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在引进杂交品种之前的1933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是1.098亿英亩,产量24亿蒲式耳。到1987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0.767亿英亩,但产量达82.5亿蒲式耳。1987年与1933年相比,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0.33亿英亩,产量却是3倍多。此外,玉米生产成本的下降,畜类、禽类产品饲养的成本下降,消费剩余大增,等等,都是绿色革命的成果。”

“绿色革命”在农业上的突破,全面推动了现代化的各种重要因素向前发展。粮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人类社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人们还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耕地面积的巩固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产生和遇到的这些问题一定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