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白居易《杜陵叟》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白居易《杜陵叟》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原文|译文|赏析'《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

”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

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

白居易《杜陵叟》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杜陵叟》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杜陵叟》译文及注释白居易《杜陵叟》译文及注释《杜陵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免恩。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dié):文书。

(juān):除去,免除。

《杜陵叟》(白居易)评析

《杜陵叟》(白居易)评析

《杜陵叟》(白居易)评析原文:《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评析:白居易的诗作以讽喻诗成就最高。

他在《新乐府序》中强调诗歌要反映、干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要力求“质而轻”、“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

这些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他的《新乐府》五十首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江淮、关中一带旱情严重,饿殍遍野。

而官府却照样强征赋税,逼得农民拆屋卖地,家破人亡。

当时新任左拾遗的白居易上书力谏,请求减免灾区赋税,改“和籴”为“拆籴”,让农民有喘息余地。

同时,对于“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但当他苦苦等到宪宗皇帝免放京畿地区赋税的诏书颁发下来时,农民已被剥夺殆尽。

他一腔悲愤再也压抑不住,一气写成了《杜陵叟》这首著名的乐府诗。

全诗通过一个家住京城东南杜陵的老人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天灾加人祸造成的农村的悲惨图景。

杜陵叟靠种十几亩薄田维持生活,辛苦一年却因旱灾、霜灾不断而落得苗黄穗枯,颗粒无收。

开头六句写天灾,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关怀溢于言表。

然而那些冷酷“长吏”明知灾情严重,却我行我素。

接着诗人把讽刺的笔锋对准地方官吏,说他们对上欺瞒,故意“不申破”,加倍凶恶地向农民催逼赋税,致使象杜陵叟这样的农民典桑树,卖田地。

这些赖以为生的命根子失去后,“明年衣食将何如?”这是老人沉痛的自问,也是对悍吏悲愤的控诉。

诗人面对这“核而实”的巨大不幸,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由第三人称的叙述急转为第一人称的痛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表现了对人民真切的同情,对地方官吏强烈的痛恨,爱憎分明,感情激切,奏出了唐诗乃至整个古代文人诗中罕见的强音。

白居易《杜陵叟》原文、注释及解析

白居易《杜陵叟》原文、注释及解析

白居易《杜陵叟》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杜陵叟[唐] 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②。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③。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④。

长吏明知不申破⑤,急敛暴征求考课⑥。

典桑卖地纳官租⑦,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⑧!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⑨。

白麻纸上书德音⑩,京畿尽放今年税(11)。

昨日里胥方到门(12),手持敕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13),虚受吾君蠲免恩(14)。

〔注释〕①本篇选自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杜陵,长安附近地名,西汉宣帝陵墓所在。

叟(sou擞),老年男子。

②薄田,贫瘠的田地。

顷,唐制田百亩为一顷。

这里可能是以此泛指一家农民的耕作之地,不一定是实数。

③秀,开花。

黄死,枯黄而死。

④青干,指庄稼禾穗尚青(未成熟)时即已干枯。

⑤长吏,地方官。

申破,如实向上呈报。

凡是把某一件事情的真相说出来叫做“破”。

⑥求考课,力求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作为对自己考绩的依据。

考课,考绩,指朝廷对官吏成绩的考核,以能否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⑦纳,缴纳。

⑧这两句意思说,贪官污吏即是豺狼,不一定要“钩爪锯牙食人肉”的野兽。

⑨恻(ce测)隐,伤痛,怜悯。

知人弊,知道人民的困苦。

弊,劳苦困乏之意。

⑩白麻纸,唐代中书省的公文纸用麻制成,分黄、白两种,凡属任命将相、大赦、讨伐,免税等重要命令,都用白麻纸书写。

书,写。

德音,指体现皇帝“恩德”的命令。

(11)京畿(ji嵇),京城附近地区。

唐代的京畿,辖有长安周围四十余县。

尽放,都免去。

(12)里胥,里正。

唐代百户设里正,掌管督察及“课植农桑,催驱赋役”等。

(13)敕牒(chi die赤蝶),指皇帝免租税的文书。

牓,张贴。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农民已经差不多缴完租税时,里胥方才到门贴出免税的公文。

(14)虚受,空受。

吾君,指皇帝。

蠲(juan捐)免,豁免。

〔解析〕《杜陵叟》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首,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

白居易首创的一出“双簧戏”——《杜陵叟》赏析

白居易首创的一出“双簧戏”——《杜陵叟》赏析

白居易首创的一出“双簧戏”——《杜陵叟》赏析文/肖旭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贬为江州司马为界限,分为“兼济天下”的前期和“独善其身”的后期。

他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等均创作于前期,《琵琶行》则写于后期。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与正统的儒家诗论—脉相承,要重点掌握白居易诗歌主张的精华是他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给予了现实主义的说明。

他认为诗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是白居易很著名的两句话,要记住原话。

这口号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反映现实,一方面是为现实而创作。

反映的虽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却是为了现实。

另外,白还有两句著名的话“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意思也是说诗歌应反映人民的痛苦。

关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总是把内容放在首位,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近。

讽谕诗可分四方面:一、反映了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代表作《观刈麦》、《杜陵叟》。

白把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使农民破产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加以表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和他的荒淫奢侈。

二、揭发统治者骄奢、淫逸,镇压人民的罪行。

如《卖炭翁》揭露宫市的罪恶。

三、宣扬爱国主义和反对侵略斗争。

如《新丰折臂翁》。

四、妇女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

如《上阳白发人》。

这里除每类记住一篇代表作之外,重点掌握《杜陵叟》。

杂律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钱塘湖春行》,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名句。

感伤诗,即两首著名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琵琶行》描写音乐名句“大弦漕漕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球小球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闲适诗,即《自蜀江至洞庭湖有感之作》。

《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叟,岁种薄田一顷余。

”“杜陵”,今西安市东南。

秦代为杜县;因有汉宣帝陵墓,所以叫杜陵。

(杜陵老人,住在杜陵,一顷多薄田年年耕种。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杜陵叟翻译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杜陵叟翻译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杜陵叟翻译一、《杜陵叟》原文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二、《杜陵叟》原文翻译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三、《杜陵叟》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杜陵叟》古诗词PPT

白居易《杜陵叟》古诗词PPT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目录
一 诗人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鉴赏 四 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
诗人生平
一诗人生平
上书谏言
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被封为左拾遗,任职期间元稹自监察 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白居易和翰林学士李绛、崔群纷纷上书表示元 稹无罪,之后劝谏制止皇帝允许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制止皇帝加河东王锷为平章事等,尤其是宪宗意图任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 (唐宪宗时期掌握重权的宦官)为招讨使一事,白居易面谏宪宗停止任命, 言辞恳切,后又请求宪宗放弃对河北用兵,谏言数千句,都是别人不敢说 的话,宪宗多数都采纳了白居易的谏言。 但是唯独在任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一事上,唐宪宗对白居易的劝谏感到不 满并向李绛倾诉,在听过李绛的建议后又重视白居易的劝谏。
一诗人生平
晚年生活
唐文宗即位后拜白居易为秘书监并赐予金紫,同年九月上诞节,白居易受 诏与僧惟澄、道土赵常盈在麟德殿对御讲论。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 正月,白居易转任刑部侍郎并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次年白居易称病东归,在洛阳的履道里买下宅院定居,求为分司官,寻除 太子宾客,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后白居易为避免受李宗闵、李德 裕朋党斗争的影响而请求担任分官,先后担任河南尹、太子宾客分司。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白居易被任命为同州刺史,他以生病为由推辞 不拜,之后不久被授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开成四年(公元 839年)冬,六十八岁的白居易中风并卧病伏枕长达几个月,之后将樊素、 小蛮等妓女放还回家,仍自为墓志,病中吟咏不辍并创作十五篇《病中 诗》。
四作者思想
音乐
白居易的很多诗中涉及到乐器和音乐的相关内容,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 思想,同时其音乐思想在政治、民族和民间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初入仕途之 际,白居易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赞同儒家的“乐与政通”的音乐观点, 认为音乐可以影响政治,并且反对奢靡民间音乐,坚持“少抑郑声”和恢复 古乐,之后在新乐府运动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音 乐思想和诗歌主张,同时在整个诗歌创作和人生履历中,白居易都坚持主张 反对当时比较流行的少数民族“胡乐”。

白居易唐诗鉴赏《杜陵叟》

白居易唐诗鉴赏《杜陵叟》

白居易唐诗鉴赏《杜陵叟》创作背景从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是在808年刚刚担任左遗一职的,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

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

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免恩。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杜陵叟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PPT27页

杜陵叟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PPT27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杜陵叟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

《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

《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免恩!白居易诗鉴赏这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首。

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

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

”虽然宪宗颁布了免税的命令,但具体执行命令的官吏们依旧瞒上欺下,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

这首诗通过杜陵叟在大旱之年的不幸遭遇,严历谴责了贪官污吏们的卑劣行径,替被剥削压迫者发出了不平之鸣。

居住在杜陵的老汉大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农,他辛勤耕种着一顷多非常贫瘠低产的土地。

诗歌的第一句话,虽只有短短的十三个字,却点出了作品的人物、居住的地点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也完全符合《新乐府序》所谓“首章标其目”的要求。

杜陵叟仅“种薄田一顷余”,说明种田很少,而“田”又以“薄”字修饰,“薄”指土地的贫瘠,产出低。

由此可见,一旦遇到雨旱灾荒之年,杜陵叟一家衣食来源便可能有断绝之患。

这就为下文杜陵叟的不幸遭遇作了极好的铺垫,诗人主张诗歌语言应当平易浅显,但浅显的语言,运用得当,也能传达出丰富的内容。

接下来就是叙述杜陵叟在灾荒之年的不幸遭遇。

是春天遇到大旱,麦苗枯死,致使夏天几乎没有收成,这是一层灾祸;继而秋天降霜提前,秋季作物禾穗没有成熟便枯萎青干,这是第二层灾祸。

对于普通农家百姓来说,接连遭到这两层灾祸的打击,则其一年中所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无从筹备,一家人处在衣食无着中就可想而知。

然而,地方长官明知灾情严重,庄稼欠收,却偏偏为了个人私利,谄上欺下,急征暴敛以赢得上司的青睐,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杜陵叟诗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陵叟诗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陵叟诗歌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杜陵叟诗歌原文翻译及鉴赏》的内容,具体内容:《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表达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的情感,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大家喜欢。

《杜陵叟》诗歌原文杜陵...《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表达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的情感,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大家喜欢。

《杜陵叟》诗歌原文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叟》诗歌翻译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

”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小编带来的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1)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2)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3)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4)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5)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6)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7)作品注释:(1)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2)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3)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4)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5)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6)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7)蠲(juān):除去,免除。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赏析:作者在《杜陵叟》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他的每一篇《新乐府》诗都有小注,以说明他的创作宗旨,有关《杜陵叟》诗,他写到,“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论白居易《杜陵叟》诗中的德音和白麻纸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论白居易《杜陵叟》诗中的德音和白麻纸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论白居易《杜陵叟》诗中的德音和白麻纸《杜陵叟》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名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这一年都城长安周边地区的农民遭受了两场灾难,首先是春旱,从前一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没有降水出现,久旱成灾,导致麦苗枯黄,几乎绝收。

好不容易等到老天爷下雨了,赶紧抢种,不料秋天又遭受了早霜之灾,秋季作物籽粒不饱满,干干瘪瘪的就停止了生长。

农民辛苦一年,却遭受两场灾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生活何等悲惨可想而知。

然而,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尽管颗粒无数却仍要交粮纳税,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全然不知心疼自己的百姓,反而收粮收税忙,因为他们怕自己的考核目标完不成,影响升迁,所以不但不上报灾情,反而急急忙忙收取税赋。

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写了这首《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诗的前半段写出种田的杜陵叟的苦难遭遇,杜陵叟的悲惨无奈与长吏的贪婪狡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借杜陵叟之口,控诉了这些官吏'虐人害物似豺狼,钩爪锯牙食人肉'后半段有了起伏,诗人说不知是谁上奏给皇帝,皇帝知道灾情后心生恻隐,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免除了京畿地区的税赋。

因此他写道:'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德音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德音呢?又为什么书写在白麻纸上?其实正是因为白居易等人的建议才免去了京畿地区该年的赋税,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

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

【硬笔书法】河北刘志明 白居易《杜陵叟》赏析

【硬笔书法】河北刘志明 白居易《杜陵叟》赏析

【硬笔书法】河北·刘志明白居易《杜陵叟》赏析【硬笔书法】河北·刘志明白居易《杜陵叟》赏析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只耕种一顷多的薄田。

三个月没有下雨,整体刮大风,麦苗不能吐穗扬花,大多数都枯黄干死了。

才九月份天就降下霜,秋寒早至,禾苗的穗子没有成熟都青干死了。

官吏们明明知道干旱却不奏明皇帝,反而强行征收租税以求得好的官声和政绩。

百姓典当桑树、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是有钩一般的爪子、锯齿般的牙齿才吃人肉!不知什么人奏明了皇帝,皇帝生了恻隐之心,知道人民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皇帝免税的恩诏,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免税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之中有九家租税已经被收去了,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赏析:“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1)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2)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3)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4)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5)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6)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7)作品注释:(1)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2)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3)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4)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5)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6)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7)蠲(juān):除去,免除。

[1]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赏析:作者在《杜陵叟》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他的每一篇《新乐府》诗都有小注,以说明他的创作宗旨,有关《杜陵叟》诗,他写到,“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中,白居易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

《白居易诗四首》之《杜陵叟》《问刘十九》[1]

《白居易诗四首》之《杜陵叟》《问刘十九》[1]

能饮一杯无?
情 感 温馨舒适的环境和诚挚亲切的问 候大概比美酒更让老朋友陶醉欣喜, 充满人情味,使人如沐春风。
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 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 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 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不来,邀 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 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 酒还要醇厚。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干。

薄田:贫瘠的土地。 秀:开花。

青干:未成熟就已枯 干。
•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为下一层揭露长吏的罪恶 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是铺垫 反衬的手法。

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
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 酒是新酿的酒,炉 微绿,细如蚁,称 “绿蚁” 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新酒
红炉
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 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 朴素,嫣红的火,映着 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 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 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 友小饮一场。
暮雪就要飘洒下来,森森的寒意阵 阵袭来,自然引起酒的渴望。而且天色 晚来天欲雪, 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 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 天 气

朋比为奸,沆瀣一气
朋:结党。比:勾结。朋比:依
附,互相勾结。为:做,干。奸: 狡诈,邪恶。指坏人勾结在一起 干(做)坏(邪恶之)事。

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 的人结合在一起。
诗歌特点: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 不幸命运。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杜陵叟》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杜陵叟》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杜陵叟》 《杜陵叟》(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齐名。

 《杜陵叟》属于叙事诗,新乐府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叙述受灾农民遭到长吏急敛暴征的经过,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诗的小序“伤农夫之困”就是此诗的主题。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杜陵叟,杜陵居——禾穗未熟皆青干。

”描写春旱秋冻,灾情严重。

 第二层:“长吏明知不申破——明年衣食将何如。

”揭露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依旧横征暴敛。

百姓只好卖田,卖地。

 第三层:“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直接控诉官吏是吃人的豺狼。

 第四层:最后八句。

描写皇帝下诏免税,等到命令发下,大部分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虚名。

 三、词语解释 1、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开花。

2、急敛暴征求考课。

考课:官吏的奖赏标准。

3、手持尺牒榜乡村。

榜:张贴。

 学习要点: 划分叙事层次。

 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禾穗未熟皆青干”。

铺写杜陵叟的贫困与灾情的严重。

 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到“明年衣食将何如”,写长吏为了升官,向农民急敛暴征; 第三层,从“剥我身上帛”到“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第四层,“不知何人奏皇帝”到结尾,讽刺皇帝的免租令只是一纸空文。

 重点掌握开头部分描写灾情之重的铺垫作用。

 描写春天旱灾,秋天霜灾,颗粒无收。

杜陵叟们已经陷入绝境之中。

而地方官吏为了升官,隐瞒灾情,不顾百姓死活,急敛暴征。

作品开头描写灾情,起到后文发展的铺垫作用,突出“伤农夫之困”的主题。

 重点掌握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剥我身上帛”四句由前面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1)表达作者对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2)反映农民对官吏的强烈憎恨,加强了评判力度。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杜陵叟原文及翻译杜陵叟白居易〔唐代〕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赏析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

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
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
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

中国文人的诗歌中,少不
了风花雪月,也有的是闲情雅致,但是有意识地不但以农民作为作品
的主人公,而且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他们鸣冤叫屈、打抱
不平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

在这个点上,白居易能够说是做得非常
突出的一位了。

他所以能够在诗歌中大声疾呼地为民请命,并不是想
在题材上猎奇出新,而是源于他对朝廷政治前景和国计民生的高度责
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一再把视角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生
活过得十分悲惨,而且向来是无人过问的。

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杜陵
叟处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
熟皆青乾。

”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
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

据史料
记载,这个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
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

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
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
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
死了。

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不过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
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

两季粮
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长吏,泛指上级长官,
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

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

原来这位地方官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