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全体劳动者的退休制度。()
2.《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贵,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二章 宪法
案例评析四
案情:2003年10月,河北省某研究所职工刘某向单位 提出申请,要求进入北京某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 为此,研究所责令与其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刘某的妻子王某 交接工作,并于11月停发王某的工资和一切福利待遇,12 月1日强行解除了单位与王的劳动关系。 2004年1月29日,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提起仲裁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作出了仲裁裁决:(1)被诉人 自2003年起每月支付申诉人生活费280元,共计5个月 1400元;(2)被诉人依法给申诉人缴纳养老、失业和医 疗保险;(3)仲裁费由败诉人承担。但研究所对此裁决 不服,将王告上法庭。请求:(1)撤销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的仲裁裁决书;(2)确认被告与原告自愿解除劳动关 系;(3)诉讼费由被告承担。王某在一审败诉。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保障公民权力与义务。
3、民主集中制。
4、社会主义法制。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一)制定 1、设立制宪机关 2、宪法草案 3、审议宪法草案 4、通过或批准宪法草案 5、宪法的公布 (二)修改 提出修正案议案→审议和表决→公布
四、宪法的结构
• 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 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 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 (1)内容的根本性。 (2)法律效力的最高性。 (3)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第二章宪法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
第 二 章 宪 法
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 (5)依照法律纳税; (6)其他义务。
第 二 章
宪 法
国体: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 又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 家中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 容?
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的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基础 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 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 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第二章宪法
第 二 章
宪
重点内容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哪些基本
内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 些?
法
第 二 章 宪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及各种 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 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的根本法。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 位,它和普通法律相比具有以下基本 特征:(1)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 的根本制度;(2)宪法集中表现各种 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3)宪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4)宪法要求有严 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第二章
宪法第二章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近代宪法之所以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
第一,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发生和发展,是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有广阔的劳动力市场、商品交换的平等和竞争的自由,要求保障商品生产者独立的主体地位等等。必然要求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确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
第二,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逐步确立了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就有必要用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使之法律化、制度化。
第三,思想理论条件,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人民主权、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法治等思想学说,是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这些学说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成为制定和实施宪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法律文化条件,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只有当法律体系自身的发展达到一种程序、状态,需要有一个凌驾于各法律部门之上的特殊的法律部门,来为各部门确定应共同遵循的原则时,宪法才会产生。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宪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美国、法国的宪法。
(一)英国宪法
17世纪的英国宪法,是近代宪法的先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
1640年开始,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宪法也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妥协革命的特点,它在政治内容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宪法典。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代表,它是由各个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所构成。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 3、依宪制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不是可有可无的政策 或纲领,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制的核 心。 •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制国,因此,宪 法权威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 在。
LOGO
• (6)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 家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理刑事案 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 • (7)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行使国家检察权。 • (8)特别行政区机关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特别行政区依照宪法和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 我国公民基本义务有五项: •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义务; • 第二,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 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 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 第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 务; • 第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 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 第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条件
• 1、含义: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 • • •
2、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 度; • 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的法律 意识。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守护人民权利的基石——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部法律犹如璀璨的北斗,为全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我们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其中熠熠生辉的第二章,更是以其深入人心的原则,构建起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系的基石。
在这一章节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赫然醒目,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宣告,更是我国法治社会的根基所在,如同阳光普照大地,赋予每个个体以无比尊严与力量。在这面旗帜下,无论你是黄土地上的耕耘者,还是高楼大厦里的创业者,无论是科技领域的拓荒者,还是教书育人的园丁,都享有平等且不可剥夺的人格尊严和各项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一把“保护伞”。从言论自由到宗教信仰,从通讯秘密到住宅安全,无一不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权益领域。此乃国家对个人私域的绝对尊重,是每个人在生活中能够畅所欲言、安心立命的重要保障。“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对辛勤付出的尊重,是对劳动成果的保护,让每一份汗水都能浇灌出幸福之花。
宪法第二章强调的教育权、劳动权、休息权以及社会保障权,更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现出国家对公民全面发展的关爱与期待。无论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是劳动者获得公平就业的机会,抑或是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都是宪法为我们绘制的美好蓝图,温暖而坚实。
同时,宪法亦明确公民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等。这些义务并非束缚,而是公民与国家共筑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依据。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给国家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约;2.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 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4. 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宪法的形式通常包括宪法的正文和附则,有的还包括解释和修正程序等。正文是宪法的主体部分,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权力分配等内容;附则是对正文的具体实施细节的规定。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的修正程序等。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分权原则等。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等。
总之,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理解和学习宪法提供了基础。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doc
陈良小学晨读宪法内容2015 12 4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学习要点
弄清宪法概念,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宪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对宪法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正确理解并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根本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实施的保障等内容,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第二,在效力上,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
第三,在规范性上,宪法是各政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第四,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三、宪法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基本人权原则
第二章 宪法学
三、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权的含义 1、普遍性原则 2、平等性原则 3、直接、间接并用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5、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举权的原则
四、国家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 单一制多民族国家
五、国家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
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最高权利机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二章 宪法学
赵秀梅
【学习目的和要求】:宪法是国家的根 本大法。应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制度 和国家结构。 第一节 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保障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性质 工人阶级为领导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
六、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参考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9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 正案。 3、199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 正案。 【参考书目】 1、《法学概论》,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 2、《法律基础》,庞华玲等著,经济科学 出版社,1999年1月。
【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规定 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 (2)法律效力不同。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和效力。 (3)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 同。 (4)对宪法的解释和监督实施有特别规 定。
第二章宪法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
1、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 2、第一部成文宪法 — 美国(1787年) 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法国(1791年)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 (1918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1)1954年宪法(106条) (2)1975年宪法(30条) (3)1978年宪法(60条) (4)1982年宪法(138条)
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
国家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原则: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西部大开发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 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中国宪法第二章内容
中国宪法第二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节 "国家机构和官员",该节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构成和职责。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该节规定了中国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公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言论和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罢工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共利益、履行社会责任等。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该节规定了中国各少数民族享有进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宪法鼓励各民族通过自治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自治机构行使权力,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
第四节 "法律的监督和司法保障",该节规定了法律的监督机
制和司法保障。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法律实施进行监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五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该节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忠实、勤勉
履行职责,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享有的权利包括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中国宪法第二章的内容旨在仔细规定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族权益,确保法律的监督和司法保障的正常运行,以及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权利。这些规定为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法治提供了基本保障。通过宪法的制定和严格执行,中国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和执行。
第二章: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1.我国的国体(也就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制度
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健 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具有严格的行 政执法和公正的司法制度;具有高素质的 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2、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 4、我国的分配制度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二、公民的基本人权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权利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权利 对国家机关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 检举和获得国家赔偿权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章宪法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一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要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二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三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的解释也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专门负责。
(二)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确认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宪法是国家的“政治法”: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三、宪法的分类
(1)按照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2)按照宪法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3)根据宪法修改程序,可以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4)按照宪法制定主体可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第二节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制定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宪法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整个宪法的指导思想。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章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的显著特征:(l)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二、宪法的作用(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1.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二)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I.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宪法是其它法律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2.促进法制的统一。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它法律不得与之抵触,宪法是审定和检验其它法律是否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尺。
(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1.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2.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四)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1.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2.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五)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1.确认、保护和巩固经济基础。2.确立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
3.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国体、政体
一、国体二)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章 宪法
新宪法的基本精神
一. 二. 三.
四.
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强调经济建设重点的同时,高度重 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 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
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四次修正案:
1、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 行了第一次修正 2、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 行了第二次修正
宪法的产生培育了深厚的思想土壤。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法的产生 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权保障。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17、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 美、法等国家的胜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的一批资本主义宪法。其后,随着资产阶 级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许多国家里都 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它们仿效美、法等国 宪法,先后制定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宪法。
(三)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旧中国的制宪情况
戊戌变法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有袁世凯的《天坛宪法草案》 1914年有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有曹锟 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有段琪瑞的《中华民国宪法 草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通过了《中华民 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 案》即“五五草案”;1946年,伪“国民大会”通过了 《中华
法学概论 第五版 第二章 宪法
在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不同性质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第一 种是从清朝末年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时期所制定的,第二种是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所制定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第三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 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二)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 5、选民对代表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原则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制度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 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这就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我国是 统一的单一制国家。
第三,规定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协调发展
第四,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体现并强调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 的精神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三、宪法实施的监督保障
宪法的实施,是指宪法精神和宪法条文在国家 和社会生活中的贯彻执行。宪法能否得到贯 彻实施,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定和政权的稳固。 如果宪法实施没有保障,就会严重损害统治阶 级的利益,就会从根本上动摇统治阶级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法治原则强调法的统治,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思 想。社会主义法治是指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 志的法律为依据来治理国家,严格依法办事,形成 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对 国家机构的要求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违反宪法和法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要受到 法律的追究,要负法律责任。
2、医疗卫生事业 3、劳动保障制度 4、社会人才培养制度 5、计划生育制度 6、社会秩序及安全维护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权与人权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一、公民权与人权
(一)公民、国民和人民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三)公民权与人权
公民权利则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宪法 所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四)公民的人身自由 (五)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 (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特定人的权利 (九)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历史文化遗产
4、国家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 制教育,通过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国家基本社会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制度 低保制度 五险一金 保障残废军人,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
属 特殊人群救济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国家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在整个国 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中居最高地位。
B、平等性原则 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有利于选民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4、地方自治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B、特别行政去区自制制度(香港、澳门),主要是以和平
的一国两制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特别行政区实行特别的政治体制; 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C、基层群众自制制度(公共事务组织、公益组织、社会组 织、居委会、村委会)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包括两个方面的 含义: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原则 和精神,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第二,宪法是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 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和严格。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又称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 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 有机联系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 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 和群众团体。它与国家的暴力手段紧密相连, 具有特殊的强制能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 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 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统一管理国家 事务的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
3、选举制度
A、普遍性原则 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除外
这是1934年田汉(右) 与聂耳合影。
国徽
我国宪法第1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 穗和齿轮。”
宪法规定:故意焚烧,损毁涂划,玷污,践 踏国徽,国旗国歌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
首都
我国宪法第1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 都是北京。”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宪法的特征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国家 的根本大法。
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国 家的标志和象征。
旗面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 民族为黄色人种,
大五角星百度文库--中国共产党, 四颗小五角星---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国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 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 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
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人民主权指国
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利,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权利制约原则
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失职行为,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的权利。
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四)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三)责任制原则
是指国家机关和它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 履行职责,均应对其后果负责。责任制原则 是我国国家机关活动的普遍原则。
(四)精简和效率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 能而设,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 而应该是精简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工具, 其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在国家 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
第二章 宪 法
主讲人:赵友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宪法的本质 和特征,明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我国国体和政体的宪 法规定性及现行宪法的特点;了解我国国家 机构的组织体系、主要职权、组织活动原则 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树立宪法保障 人权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 严,保证宪法实施。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国体即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协”)
(3)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我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一)公民、国民和人民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 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 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与国民的含义相同。
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只要具备一国国籍,就是该国的公民。人民则是一 个政治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随着社会政治形 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
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的主要特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
(二)国家主席
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 不得超过两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A、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
B、社会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资产)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贸)
(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1、国家发展教育事业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
育、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鼓励自学成才 社会可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三)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 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其他行 政机关都必须在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 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 责,保证军队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技术上沿 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责任制原则 (四)精简和效率原则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 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 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 受它的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 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 极性的原则;在各国家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方面, 不论是实行集体负责制,还是实行首长负责制,都 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据我国行政区域 的划分设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 织系统。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 种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或愿望的可能性。 它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
公民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履 行的某种责任。
(三)公民权与人权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 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 权利。
2、国家发展科学事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 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 万元奖金 。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 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3、国家发展文学技术和其他文化事业
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 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 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2、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国家基本价值观
基本人权原则体现在: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 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基本权利,还要求 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为基本权 利的实现提供经济,社会,与文化保障
3、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宪法上正式确 立了法治原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