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英雄”情意综的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圣“英雄”情意综的成因

[摘要]被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艺术家,在他一生的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英雄气概,正是这不平凡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在音乐领域中独占鳌头。本文将从时代背景方面讲述贝多芬的“英雄”情意综。

[关键词]乐圣英雄作品

前言:被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作为一个完全失去听觉的人,凭借自己出众的音乐才华、崇高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创造出世界音乐中不朽的艺术珍宝,留给了世人最美好的精神财富。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英雄的主题――通过斗争获得胜利,体现出他思想中强烈的英雄情意综。如此深刻的艺术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实属不易。正是它使贝多芬作品的艺术成就盖过了以往任何作曲家,在以后的艺术作品中仍独领风骚。这个英雄情意综在贝多芬思想中从萌芽到发展,与他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一、贝多芬的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他的一生共创作了清唱剧1

部、歌剧1部、弥撒2部、康塔塔3部、交响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10部、弦乐四重奏16首、钢琴奏鸣曲35首,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地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情感上的限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人类社会兴起的思想大大的影响了贝多芬,例如《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人道主义内容集中体现在:这部作品热情的讲述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革命。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既没有单纯去歌颂拿破仑本人,也没有去具体描绘法国革命,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讲述了英雄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

一、贝多芬英雄情意综的成因

(一)时代的熏陶

贝多芬之所以在作品中能够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并非完全由于他的天才,也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造成的。假如贝多芬没有艰辛坎坷的童年,没有在革命时代环境下成长,没受到法国革命的感召和欧洲启蒙运动的陶冶。那么,他的作品绝不可能体现出如此强烈的英雄情意综、深刻的艺术思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气势磅礴、激越深沉、发人深省的音乐作品流传后世。贝多芬是在革命时代成长的音乐家,

出生的城市波恩距法国较近,是当时德国著名的启蒙运动中心。那里有一所波恩大学,一批具有民主自由倾向的进步讲师和教授在该校任职。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期,贝多芬在波恩大学听课,当时十八九岁,是一个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年。著名的古希腊教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施耐德教授正是贝多芬的启蒙老师。当法国革命者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来后,师生们群情振奋,施耐德出版了一本热情洋溢的诗集歌颂这场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启蒙精神为奠基的革命。他有力宣传和推动了法国革命中以斗争获得自由、获得平等的理想信念。在施耐德教授等人的影响下,法国革命的英雄斗争精神深深扎根于贝多芬心中。可以说,从这时期开始在年少的贝多芬心中埋下了英雄情意综的种子。1792年,少年贝多芬离开故乡去维也纳,路经一些被法国军占领的地区,亲自感受了法国军队的战队精神,聆听了威武雄壮的军乐。军乐中,那永无间歇、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此后一直深深激励着贝多芬。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历了无数打击都没有屈服,因为革命的军号一直响彻在他心中,战争中永不退缩、敢于拼搏斗争的精神意志鼓舞激励着他。法国的这场政治大革命深深影响了当代一大批的德国知识分子,同时,在德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精神革命。有责任的一代德国知识分子在思考德意志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人的存

在,人的地位、价值、归宿和人类的命运等进行了持久、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深化了贝多芬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激励了他顽强的意志,形成了他面对命运暴力不屈不挠、勇于搏斗的崇高信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信念正是贝多芬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英雄情意综有力的奠基石。如果说贝多芬早年的苦练使他赢得娴熟的音乐技巧的话,那么,这种革命时代的陶冶则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

(二)痛苦磨练出巨大的幸富

听过贝多芬音乐的人,不管是音乐中表现出的与命运抗争时不屈不挠的毅力,还是体现出的经历拼搏然后获得胜利的崇高信念,都会被他音乐中所蕴含的英雄情节所深深触动。它可以让失败的人变得振奋,平庸的人变得崇高。可是,他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作曲家内心世界同客观的矛盾不协调所爆发的精神火花,是他的人格、信念、意志的表现,这些正是他经受巨大痛苦磨砺的结果。1792年开始,贝多芬的私人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与贵族小姐的恋爱失败,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他愤怒忧伤,痛恨着社会的不平,再然后,他的耳疾加重,严重威胁着他的整个生活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绝望中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是,贝多芬最终从死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因为音乐对他的魅力,他要继续创作下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完全屈服。”1798

年,贝多芬结识了法国将军波纳道特和小提琴家克鲁采,贝多芬毫无顾虑地同共和国的这使节交往,帮助他了解到不少关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与艺术的作用、法国革命以及革命中在国内进行的种种社会改革等问题,使他详尽了知道法国大革命中的进行曲与群众歌曲的革命音调。因为他对政治革命和社会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这个时期的贝多芬不仅是民主的,而且是革命的了。他将拿破仑视为革命的象征,并接受提议,为他创作一首交响曲。不幸的是,在这期间,他的耳疾继续加重,但是,“梅花香白苦寒来”,贝多芬最终以超越凡人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它,把他对革命的全部热情和对命运的不屈服都化为动力,融入到他的创作中。这首举世闻名的交响曲,就是后来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所体现的,也是在他那个时代优秀人物的观念中形成的英雄的理想形象,包括在伟大的革命时代许多有名和无名的英雄的优秀品质、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在此后的创作中,这种英雄情意综不断深化、升华。

在《英雄》后,他继续创作了一系列与英雄题材有关的作品。如歌剧《费德里奥》,钢琴奏鸣曲《黎明》、《热情》,第四、五协奏曲等等。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斗争的搏斗,英雄的气概,坚强的意志,也有胜利的欢乐、成就,还有不可摧毁的乐观精神等等。他从多方面、多角度丰富了它所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