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2b05ae87101f69e3195c1.png)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A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for wooden pagodas in Yin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编订:JinTai College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2、篇章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7474e06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f.png)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38e3be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1.png)
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0a64a5e66bec0975f465e29c.png)
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
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共有五层六檐。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如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①木塔的设计师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平面分为内槽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
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
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二关于木塔不蛀不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木塔地处气候干燥的黄土高原上,没有我国南方那样的白蚁为害,所以众多的木构建筑就比较容易地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保存下来。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593344b6529647d2628525f.png)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木塔导游词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通用5篇)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6d56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0.png)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通用5篇)山西最新开场白篇1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
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
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
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
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
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
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
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有四方佛和释迦坐像。
过去这里既是历代统治者拜佛的场所,又是战争时用于观战指挥的瞭望台。
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家曾多次拨出巨款进行维修和加固。
塔内各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栏杆。
游人逐级登楼,凭栏远眺,其乐陶陶。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篇2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
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
应县木塔导游词1800字
![应县木塔导游词1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6296845ddccda38376baf2a.png)
应县木塔导游词1800字【篇一:应县木塔导游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木构建筑——一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相传呢,它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儿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
应县木塔经历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回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所以足见塔身构件安装的合理,制作的精细,质地的坚固。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最古是说它的塔龄,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而最高是指它高有67.31米,相当于咱们现代建筑20多层楼房那么高,它不仅是全国最高的木塔,而且也是当今世界最高的纯木构建筑,所以,它也堪称是一个擎天柱。
最多是指它的斗拱种类。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三者交叉重叠,合称斗拱。
木塔共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堪称斗拱博物馆。
最巧是说木塔的设计。
木塔为纯木结构,67.31米的高度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造型美观。
据统计全塔共用木料10000方,重约7400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坎尽黄花松,建起应州塔。
最固是说它的结构。
我们知道高度和稳固是成反比的,越高越不稳定。
那应县木塔67.31米,950多年了,它却仍然屹立不倒,其实这与它的结构有关。
它是一个双层套桶结构,这就增加了它的稳固性,此外,这样的结构还巧妙的发挥了木头的柔韧性,所以,在经历了十几次大的地震后,宝塔依然风姿不减。
应县木塔不仅具有超凡的建筑成就,而且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它主要反映在名匾众多、彩塑壁画独特、佛牙舍利珍贵三个方面。
常用导游词范文介绍
![常用导游词范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125eca5aef8941ea76e057a.png)
常用导游词范文介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常用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常用导游词范文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
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共有五层六檐。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如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①木塔的设计师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平面分为内槽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
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
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791c2eab0975f46527d3e1d4.png)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今天学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篇1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
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
木塔通高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
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
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
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
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
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有四方佛和释迦坐像。
过去这里既是历代统治者拜佛的场所,又是战争时用于观战指挥的瞭望台。
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家曾多次拨出巨款进行维修和加固。
塔内各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栏杆。
游人逐级登楼,凭栏远眺,其乐陶陶。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篇2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千年古韵—应县释迦木塔
![千年古韵—应县释迦木塔](https://img.taocdn.com/s3/m/6d7928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1.png)
千年古韵—应县释迦木塔塔,这一建筑形式,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其渊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印度。
在那里,它被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们圆寂后的安息之所。
随着佛教的东传,窣堵坡这一建筑艺术也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演变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木塔”建筑。
而在中国的山西朔州应县,便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它不仅是应县的象征,更是世界木塔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山西,这片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璀璨之地,仿佛一座活生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古迹遍布,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而应县木塔,便是这些古迹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古老与高耸,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释迦塔,这座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不仅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定,更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自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始建以来,释迦塔已屹立近千年,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塔身无钉无铆,全凭纯木质结构搭建而成,高达67.31米,底层直径达30.27米,平面呈八角形,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释迦塔的建筑技艺之精湛,堪称一绝。
它完全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全塔斗拱法多达54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功能卓著,有的将梁、坊、柱巧妙地结成一个整体,使得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塔身的稳定性,还赋予了释迦塔超凡的避震能力。
据史书记载,释迦塔曾多次经历地震的考验,其中烈度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之多,但塔身依然完好无损,足见其建筑技艺之高超。
从外观上看,释迦塔似乎只有五层六檐,但实际上它却是九层之塔。
在各层之间,巧妙地设置了暗层,使得塔身更加厚重而富有层次感。
塔内每层都装有木质楼塔,第二层以上更是设计有平座栏杆,人们可以沿着木质楼梯攀登至塔顶,俯瞰四周美景。
在各层塔内,还塑有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更是供奉着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内槽墙壁上则绘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则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6篇
![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3df27cdd36a32d737581da.png)
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6篇Guide words of Yingxian Wooden Pagoda编订:JinTai College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2、篇章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篇章1: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_导游词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_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ad88e0e31126edb6e1a1008.png)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今天橙子为大家带来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篇1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
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
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
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
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
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
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
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1 / 5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有四方佛和释迦坐像。
过去这里既是历代统治者拜佛的场所,又是战争时用于观战指挥的瞭望台。
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家曾多次拨出巨款进行维修和加固。
塔内各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栏杆。
游人逐级登楼,凭栏远眺,其乐陶陶。
山西旅游古迹导游词篇2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_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_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abcca30701f69e3142329444.png)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1 / 19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应县木塔介绍以及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介绍以及结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d2b5c4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6.png)
67 LOREM
10 LOREM
2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国木 结构建筑方式,主要由柱、梁、 椽、斗拱等组成。整个木塔共五 层,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木塔每层均 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 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大柱直通 顶层,犹如八根钢铁般的支柱, 顶着千钧压力
八角形平面:应县木塔采用的是八角形平面,这种设计使木塔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很好的结构对称性和
1 稳定性
纯木结构:应县木塔采用的是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互为支撑和扣合,
2 这种工艺精湛之极,传世罕见
防震设计: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充分考虑了防震设计。他们通过使用交叉梁和斗拱等结构,将地震力
木塔的设计精巧无比,底层重檐, 四面敞开,给人以稳健之感。以 上各层均为单檐,每层外檐分为 八面,作亭殿式,互相对称。顶 层为八角攒尖顶,上冠琉璃莲瓣 宝瓶。木塔的内槽结构分内外两 圈,并分别用不同方式构造。外 圈柱呈八面八角,内圈亦为八面 八角,面面开窗。这种构造方式 使木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具有 坚固的结构强度
木塔的外檐分为上下两层,均为 重檐。下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 上檐则流露出一些唐代建筑的遗 风。斗拱是木塔的精华所在,其 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 理,使木塔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 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1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木材,包括松木、榆木、槐木等。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木塔的
斗拱结构:斗拱是应县木塔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而 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理,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593f4be9240c844769eaee90.png)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积淀已经向大家简单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己欣赏品味这建筑奇观、文化名塔吧!
导游词功能
1。
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
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
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
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3篇_导游词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3篇_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93306b50c22590102029daf.png)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3篇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1: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1/ 6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
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20xx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燳正德三年(公元1520xx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 (1)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 (1)](https://img.taocdn.com/s3/m/63d5bab0caaedd3382c4d323.png)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木塔导游词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县木塔导游词
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那讲了这么多,这应县木塔到底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地方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最古是说它的塔龄,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1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最高时它的高度,它的高度有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不仅是全国最高的木塔,而且是当今世界最高的纯木构建筑,所以,它也堪称是一个擎天柱。
最多是指它的斗拱种类。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三者交叉重叠,合称斗拱。
木塔共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堪称斗拱博物馆。
最巧是说木塔的设计。
木塔为纯木结构,67.31米的高度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造型美观。
据统计全塔共用木料10000方,重约7400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坎尽黄花松,建起应州塔。
最固是说它的结构。
我们知道高度和稳固是成反比的,越高越不稳定。
应县木塔67.31米,
那为什么951年了,它仍屹立不倒,这与它的结构有关。
它是一个双层套桶结构,这就增加了它的稳固性,此外,这样的结构还巧妙的发挥了木头的柔韧性,所以,在经历了十几次大的地震后,宝塔还能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还有一绝,名匾众多,我们站在塔下,会看到大大小小的牌匾,共有53块,有的叙事,有的赞扬,那在这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我们介绍其中的几块。
在塔的第三层有一块这样牌匾,上写三个大字:释迦塔。
三个字写出了塔的本质属性,那除了这三个字以外,在其旁边还有很多小字,不要小看这些小字,共236字,却记载了木塔的修建年代,为对它的历史的考证,提供了有利的历史资料。
此外,还有明武宗朱厚照留下的“天下奇观”:明永乐皇帝所题的“峻极神工。
那塔的外观就介绍到此,我来看塔的内部。
塔既然相当于殿宇,那它的内部就一定会有塑像,整座塔在每一层都有塑像,而且造型都不一样,那所供奉的最多的就是释迦牟尼。
在第一层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是最有特点的,高11米,所塑的是释迦牟尼的说法印,大家细细观察会发现,佛的鼻子下面长有绿色的胡须,而且还戴有耳环,这也正是辽代男子的特征,所以,塑像也为考证木塔的建造年代,提供了依据。
那大家会问了,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么高大的一座塔呢?大体有三个原因:
一、礼佛。
辽代的统治者是崇信佛教的,所以就建了这么一座塔,用来礼佛。
二、军事作用。
辽代时,经常发生战争,而这里又是军事重镇,当时,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瞭望设备,那么,高大的古塔就成了军事瞭望塔。
三、历史作用。
在辽代,萧氏家族共出现了三位皇后,那为了炫耀家族势力,他们就建了这座古塔,作为家庙。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萧皇后是应州人,建这么一座塔,是为了让她,登塔欣赏家乡的风光的。
此外,在春夏,大家会看到一景,那就是麻燕围绕木塔群飞,本身木塔就是一个谜,那麻燕群飞就也成了一个谜了。
其实,这也是木塔千年不毁的一个原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所以大家就不用担心,木材的天敌白蚂蚁了,这里没有:但是,应县在山西地区又属气候较为湿润的地方,所以难免生虫,那麻燕就是在这里守护木塔,防止它被虫蛀,因为它们都在觅食。
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所以它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合称为世界四大奇塔。
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亲自看一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样的鬼斧神工到底神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