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 曼(1875—1955)
作品有《布登勃 洛克一家》、《魔山》 等,主要描写资本主 义社会的衰败和没落。 作品以传统的现实主 义手法为主,同时又 吸收了现代派的艺术 手法,其成就使他成 为20世纪德国最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亨利希· 曼(1871—1950)
代表作《帝国三部 曲》,包括《臣仆》、 《穷人》和《首脑》。 其中,《臣仆》是作者 最优秀的讽刺长篇小说, 作品反映了各个集团的 利益冲突和阶级矛盾, 展示了处于新旧交替时 期的整个德意志帝国的 风貌。
第二代:安娜-威尔 现代畸形的两性关系。是一个互相企图征服对方的过程,结果是
机械、麻木的家庭生活。 安娜是莉迪娅与前夫的女儿,自由性格憎恨陌生环境,有强烈的 征服欲望。婚后,一度彼此缠绵,却仅限于肉体的吸引。激情过 后,彼此在性格、感情、信仰等层面展开冲突,安娜有统治欲, 威尔则既想主宰安娜,又依赖她,最后安娜胜利,威尔顺从,婚 姻走向平庸。 第三代:厄秀拉 厄秀拉:独立,不受任何约束,寻求个性自由发展。 斯可里宾斯基:贵族血统,青年军官,社会精英,内在生命力受 制于现代文明教养。 海边相爱场景:厄秀拉在月光下的大海边血性意识冲动、飞扬, 斯可里宾斯基则觉得厄秀拉像女妖,惧怕而逃避。 结尾:厄秀拉生病康复后看到彩虹:“那道虹是拱架在大地之上 的。她知道,那些给硬壳包着在地上爬行的贱民们,各自都不动 声色地活在世间的腐朽表层之中。但是这条虹扎根在他们的血肉 里,它会颤抖着在他们的精神中中成活。她知道他们就要挣脱那 蜕变中的硬壳甲,用自己崭新清洁的裸体去迎接那从天而至的光 明、劲风和洁净的雨水。透过这虹,她看到了大地上的新建筑, 那些陈旧的、不堪一击的糟朽房子和工厂被一扫而光,这世界将 在生命的真实中拔地而起,直耸苍穹。”
布莱希特(1898—1956)
布莱希特是德国 重要的剧作家、理论 家。其演剧理论的核 心是“间离效果” (又译为“陌生化效 果”)。《大胆妈妈 和她的孩子们》、 《四川好人》、《伽 利略传》等都是他的 重要作品。
君特· 格拉斯(1927—)
代表性小说《铁皮 鼓》、《猫与鼠》、 《狗年月》由于以但泽 作为故事背景,所以合 称为“但泽三部曲”, “三部曲”的第一部 《铁皮鼓》尤其著名, 小说揭露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法西斯的残暴 和小资产阶级的精神空 虚,展示了光怪陆离的 众生相和一个畸形时代 的历史。
第七章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与思考题
1. 比较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
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2. 分析劳伦斯小说中的现代文明批判主 题。 3. 分析约翰· 克利斯朵夫形象。 4.简述《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5. 如何认识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作 家? 6. 以《老人与海》为例,谈谈你对海明 威的硬汉精神的理解。 7. 简述海明威的艺术风格。
萧伯纳(1856—1950)
萧伯纳是英国 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 实主义剧作家,同时 也是一位向旧世界进 行战斗的“勇敢的战 士”。
约翰· 高尔斯华绥 (1867—1933)
高尔斯华绥的以福 塞特家族几代人命运为 核心的系列长篇小说, 描绘了英国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现实图景。 这 组系列小说包含三个三 部曲:《福塞特世家》 三部曲、《现代喜剧》 三部曲、《一章的结尾》 三部曲。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劳伦斯
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实力大为削 弱,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也随 之丧失。这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呈 现出衰落迹象。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有萧伯纳 ( 1856—1950 ) 、 约 翰 · 尔 斯 华 绥 高 (1867—1933) 、戴维· 赫伯特· 劳伦斯 (1885—1930)、毛姆(1874—1965) 等。
二十世纪德语现实主义文学
这一时期的德语作家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 础,深入剖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资本主义 社会,通过选择典型事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广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反 法西斯内容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探索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成为当时的两大重要主题。 代表性作家有托马斯· 曼(1875—1955) 、 亨利希· 曼(1871—1950) 、雷马克(1898— 1970)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 、 布 莱 希 特 ( 1898—1956 ) 、 冈 特 · 拉 斯 格 (1927—) 等。
《儿子与情人》(1913)
1、情节:有早期自传色彩。叙述贝斯伍德矿区工人的生活及其家庭内外的情感纠葛。 保罗——母亲(莫雷尔太太) 保罗——米丽安 保罗——克莱拉 2、劳伦斯与弗洛伊德: 劳伦斯本人的个体生活经验;俄狄浦斯情结;劳伦斯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弗洛伊德的理论基 础是性恶论,劳伦斯则认为现代文明压抑人性,将自然人性扭曲为占有欲,将爱变成控制欲, 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摆脱压抑,从俄狄浦斯情结束缚中解放出来。 3、俄狄浦斯情结与现代文明批判: 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格特鲁德对莫雷尔失望后先转向儿子威廉,威廉去世后转向保罗。保 罗受母亲影响,恨父亲,依恋母亲,最大的快乐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挣扎与控制:保罗与母亲的对话: 母亲:“你还没有遇到相当的姑娘。” 保罗:“只要你在世,我永远也不可能遇到相当的姑娘。” 母亲:“难道就没有人跟你说话了吗?··我懂了,我老了,所以应该靠边站,跟你没有关系 ·· ·· 了。你只要我服侍你——此外你就只有米丽安了。” “我从未——保罗,你知道吗——我 从未有过丈夫。真的,从来也没有过。” 保罗(抚慰母亲,吻她额头):“我不爱她。” 保罗与米丽安分手,与克莱拉保持一种有欲无情的关系。母亲死后,希望一切停滞,但又不 愿意像母亲一样。 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劳伦斯:“英国的工业生活给每一个社会成员留下了烙印一般难以洗刷的污斑,削弱他们的 人性,缩小他们的视野。被机械所奴役,为工业化、生产与消费这些神灵所驱使——这样的 生活是荒芜徒劳的人生。” 人对自然、人对人的占有欲、控制欲破坏了自然的生命节奏,把自然中的一切扭曲(父亲的 被扭曲,从阳刚、幽默到压抑、暴躁;母亲从柔情、快乐到憎恨、控制),只有承认生命的 自然节奏,尊重、接受个体生命和自然的特异性,才能走向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和谐。
创作思想:
关注现代人的灵魂。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郡一带的矿
区和乡村为背景,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揭示工业化之 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与人性的对立和冲突,以及由此 导致的现代人悲剧性生存状况。他认为: 1、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在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压抑 人的自然本性,使人成为压抑、扭曲、分裂的另一个 自我,生命力萎缩。(马尔库塞称之为单面的人) 2、工业文明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特别是男人与女 人)的和谐关系,使占有欲、统治欲、支配欲膨胀, 破坏自然的、原始的生命力。 3、理想探索:希望生命回归原始的自然生命和谐状态, 把人从工具理性、资产阶级道德教条中解放出来。劳 伦斯的自然和谐是以非理性的直觉为前提,强调张扬 生命的血性意识,排斥理性。
《虹》(1915)
1、情节:以矿区和乡村为背景,叙述布朗文一家三代
人的生活,揭示现代人的困惑、挣扎、憧憬,企图打 碎现代文明枷锁,实现新生的愿望。 2、两重背景:1840年前后英格兰中部水乡,人与自 然和谐的田园牧歌;工业化——运河、铁路、煤矿, 污浊昏暗、肮脏。 3、三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布朗文——莉迪娅 他们的婚姻历程:吸引-结合-对抗-和谐。劳伦斯 认为,婚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然的本质力量的结合, 它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拥有保持独立的、充满生机的自 我存在。一个激烈的精神冲突过程是建立和谐两性关 系的必须,在此过程中,彼此发现另一半的神秘,不 仅仅是相互适应:“她是他的门槛,他也是她的门槛。 他们终于互相为对方撞开了门,站在门槛上相互凝视 着对方,这时他们的脸上像涨潮似的泛出光彩,这是 脱胎换骨,是凯旋,是认可。”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冷战、对峙;全球化冲击 2、非理性哲学和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
二、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人道主义传统, 批判反思社会现实。 2、文学表现空间拓展,除了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 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成为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题材。 3、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 4、艺术手段创新,吸纳多种表现技巧,呈现出多元化 特色,形成心理现实主义、新闻报道现实主义、魔幻 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艺术特色
1、叙事:既是历时的叙述故事,又是开
放的多视角的心理探索;既是传统的历 时结构,又跨越情节和人物性格,揭示 人心理时空的复杂内涵。 2、多层次的象征: A、意象:矿井、烟囱-工业文明;森林 -自然生命;虹-新生 B、神话原型: 《虹》暴雨后布朗文家族生活的变化- 大洪水神话;《恰特莱夫人的情人》林 中小屋-诺亚方舟;康妮-睡美人
返回
法国文学与罗曼罗兰
概述
20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主 要有:罗曼· 罗兰(1866—1944) 、阿纳 托尔· 法朗士(1844—1924) 、弗朗索 瓦· 莫里亚克(1885—1970) 、亨利· 巴比 塞(1873—1935) 等。
阿纳托尔· 法朗士 (1844—1924)
法朗士的《苔依丝》描 写的是修士巴甫努斯劝说放 荡的女优苔依丝皈依上帝, 从而造成了苔依丝的死亡和 自己心灵与肉体的无尽折磨。 长篇小说《企鹅岛》是人类 社会的寓言。作品通过对企 鹅人的描写,演绎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过程,揭去了“文 明”的光环,展示了所谓 “文明”的历史就是野蛮与 暴力的历史,他获得1921年 诺贝尔文学奖。
雷马克(1898—1970)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 《西线无战事》 。作者 以极其真实的笔触,展 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从 而反衬了在英雄主义、 爱国主义幌子下的欺骗 宣传的残忍和反人道性。 《凯旋门》(1946)是 雷马克的另一部重要作 品。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1942)
茨威格是奥地利 的著名作家。中篇小 说《一个陌生女人的 来信》、《一个女人 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 长,传记著作《三大 师》也很有名。
戴维· 赫伯特· 劳伦斯 (1885—1930)
一、生平、创作 出生于诺丁汉郡矿工家庭,父亲是矿工,性情 粗暴,醉后打骂妻儿。母亲做过教师,不 满婚后生活。长子去世后,母亲将母爱转 向劳伦斯,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劳伦斯学 习刻苦,诺丁汉大学毕业后在伦敦郊区一 所小学任教。1911年,发表《白孔雀》后 辞职从事创作。 1912年4月(26岁),劳伦斯拜访诺丁汉大学 法语教授威克利,与31岁、已是3个孩子母 亲的弗丽达一见钟情,5月初私奔。一战中, 因弗丽达是德国人而被监视,战后去意大 利,尔后浪迹天涯:锡兰、澳大利亚、旧 金山、新墨西哥、墨西哥等地,寻找精神 绿洲。曾与作家赫胥黎等朋友在美国弗罗 里达州建立乌托邦庄园,未成功。1913年, 病逝于威尼斯的疗养院。 弗丽达:他所目睹。感受和理解的东西,都无 私地融注于他的作品中留给了后人,他一 生的丰采,他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生活的 希望,是一份崇高和不可估量的馈赠。
毛姆(1874—1965)
毛姆的成名作是 《人生的枷锁》,作 品描绘了主人公菲利 普从残疾孤儿到成年 人的经历。毛姆的作 品还有 《月亮和六 便士》和《刀锋》等。
“愤怒的青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金斯 莱· 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 奥斯本的 《愤怒的回顾》等。 出生于二三十年代的中下层作家对资本主 义社会的现状表现出强烈的愤怒与不满,但又 找不到社会出路,因而悲观沮丧。其作品所塑 造的多是一种“反英雄”的人物。他们的出现, 是英国现代主义兴起后,现实主义再度复苏的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