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说题稿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 李勇说题稿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 李勇说题稿

题目
主要考点
2015年全国Ι 卷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选择题
第19题 Ⅱ级
楞次定律
考纲要求
Ⅱ级
考查能力 将复杂模型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考点解析
A选项 考点 难点 B选项 考点 难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无数条线组成了面 简化复杂模型 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力(安培力) 直接分析小磁针的受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Baidu考点解析
一、说立意 二、说考点解析 三、说规律总结 四、说知识迁移
一、立意 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
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 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 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正确的是( )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 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在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 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选项 考点 难点 D选项 考点 难点 磁通量的计算 无法根据Φ=BS定量计算 等效电流 只考虑一种电荷的运动
三、规律总结
1、金属体问题 2、安培力的方向 整个金属体可以视为 无数的金属线组成 根据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确定 安培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物理说题演说稿

物理说题演说稿

力与电的综合

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孙亚萍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题比赛选的题目是电与力的综合应用,它是2013年高考理综试题真题全国卷新课标Ⅰ选择题第16题。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 ,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 打到下极板上

B 在下极板处返回

C 在距上极板d/2 处返回

D 在距上极板2d/5返回

我将从命题意图、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分析及解析、试题拓展、命题的趋势几个方面进行说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平行板电容器”“动能定律”“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重力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功”知识点。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要求几乎都是Ⅱ,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涉及两个运动过程,考查了学生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应用电场力做功和动能定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及对策:我们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应用不是很准确全面。在做物理题时,没有画运动情境图和受力示意图的习惯,看着题凭空尓想,特别是多个运动过程。做选择题时没有站在题目上分析考虑问题,

有时根据答案主观臆断。所以在教法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与情境图像、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思路。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物理说体稿-----高考第24题

一、试题特点及考察的能力

1.实体特点:以生活实际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处

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思想。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理论和实践紧密集合的特点。

2.注重图像,数形结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是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从图像可以得到运动图景。第一阶段:不受空气阻力,菲利克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位移

(39000-1500),重力加速度为10米每二次方秒。能很容易求出下落时间和

下落1.5米时的速度。第二阶段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菲利克斯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kv2)将增加。由mg-f=ma可知,a越来越小。第三阶段,当a=0时,即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数值可由图像直接读出。v maxy≈360米每秒。此后菲利克斯做匀速直线运动,即mg=kv2.即

可估算出空气阻力你的数k约为0.008kg/m。

3.注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察

近年来,高考第24题的计算结果都比较繁琐。在本题第一步运算中t=50倍

根号3s。必须进一步化简。第二步中估算及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底蕴,才能进行正确作答。

二、本体知识延伸

原题仅考察必修一中运动学部分(自由落体运动)和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条件)两部分内容。

拓展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利用图像读出某一速度值,根据f=kv2求出该时刻空气阻力。再根据mg-f=ma.求出此时加速度问题。

拓展二: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利用图像读出两个位置速度时,例如,从静止开始,刚好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一直下落高度。利用动能定理求阻力做功。

高中物理试讲10分钟万能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10分钟万能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10分钟万能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10分钟万能模板

引言:

敬爱的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堂高中物理的试讲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物理的魅力吧!

一、导入部分(1分钟)

1.1 惊叹现象:示范一个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用电磁铁吸起一根由铁制成的细钢线,说明物理的应用广泛。

1.2 问题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吸不住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本次课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知识部分(6分钟)

2.1 知识点1:引入该知识点,比如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力的概念,例如:比较推开两个物体时需要的力大小。

2.2 知识点2:详细解释该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并引入公式和定律,以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计算方法。

2.3 知识点3:结合实际应用,比如讲解力的计算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等。

2.4 提问互动: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提问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环节(2分钟)

3.1 实验说明: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3.2 学生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实验细节。3.3 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验能力。

四、实例展示(1分钟)

4.1 应用实例: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展示之前讲解的知识点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物理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五、小结部分(1分钟)

5.1 知识总结: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三物理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

高三物理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

【导语】⾼三学⽣很快就会⾯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对重要的⼈⽣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来说,⽆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紧张的⼀年,我们可以从提⾼学习效率来着⼿!⾼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三物理说课稿优秀范⽂5篇》,希望你努⼒学习,圆⾦⾊六⽉梦!

1.⾼三物理说课稿优秀范⽂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些事例。

2、过程与⽅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法。

通过演⽰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通过探究,使学⽣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实验,培养学⽣的观察能⼒,并使学⽣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励学⽣⾃⼰查找资料,培养学⽣⾃学的能⼒。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法、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法:转换研究法、实例归纳法

教学⽤具:冷⽔、热⽔、温⽔各⼀杯、墨⽔、空⽓压缩演⽰仪、硝化棉等

教学过程:

⼀、引⼊新课

分⼦动理论告诉我们,分⼦永不停息地⽆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样,也具有动能。分⼦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之间有相互作⽤⼒。这⼜使分⼦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个分⼦都在运动,都受分⼦作⽤⼒,但每单个分⼦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度有关。⼀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高中物理试讲逐字稿

高中物理试讲逐字稿

高中物理试讲逐字稿

引言

大家好,我将在这里进行一次高中物理试讲,讲解的主题是......

主体

第一部分:概述

首先,让我们来概述一下这个物理概念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第二部分:原理讲解

接下来,我将对这个物理概念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原理包括......

第三部分:实例演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物理概念,让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进行演示和应用。例如......

第四部分:相关公式和计算

在物理中,我们经常使用公式和计算来描述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与这个物理概念相关的一些重要公式和计算方法。

第五部分:应用和实际意义

这个物理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

第六部分:考点解析

最后,我将对这个物理概念在考试中常见的考点进行解析,并给出一些备考建议。

结论

通过这次试讲,我们对这个物理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在物理研究和考试中的能力。

谢谢大家!

高三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

高三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

【导语】⾼三学⽣很快就会⾯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对重要的⼈⽣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来说,⽆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紧张的⼀年,我们可以从提⾼学习效率来着⼿!⽆忧考⾼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三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希望你努⼒学习,圆⾦⾊六⽉梦!

1.⾼三物理说课稿范例

⼀、教材分析

本册书中,第⼗七章《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本章本⾝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是电学的重点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节⼗分重视科学⽅法的渗透,重视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引导学⽣进⾏探究性实验,让学⽣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法、学习⽅法,利⽤“控制变量法”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进⾏⼀个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因此,这是学⽣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法之后的进⼀步总结深⼊,也是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欧姆定律》的前提。

同时,本节内容的探究实验是⼀个⽐较完整的探究,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法,培养了⼩组合作的交流意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掌握同⼀电路中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步了解运⽤“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实验⽅法,为进⼀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自由落体运动”,具体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公式推导,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 使学生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推导过程,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奥运会跳伞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引导

学生关注自由落体运动。

2. 概念讲解: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由

落体运动的概念。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4. 重力加速度: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演示实验测量重力加速

度的方法。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

计算物体落地时间、落地速度等。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3. 公式:h = 1/2 g t^2

重力加速度:

关于物理说课稿集合8篇

关于物理说课稿集合8篇

关于物理说课稿集合8篇

关于物理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说课稿篇1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的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这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特点

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

b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

b、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c、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d、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高中物理说题

高中物理说题

高中物理说题

题目: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说教材

本题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道重要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斜面的定义、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斜面运动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题目

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三、说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因此需要从物体的受力

情况出发,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2、受力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mgsinθ,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为mgcosθ。摩擦力的大小为

μmgcosθ。

3、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 F/m = (mgsinθ-μ

mgcosθ)/m = gsinθ-μgcosθ。

四、说解题方法

1、受力分析法: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从

而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牛顿第二定律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所受合力成正比,因

此可以通过合力来求解加速度大小。

3、数学计算法: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五、说答案

根据上述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得到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 gsinθ-μgcos θ。

六、说解题反思

1、理解题目: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明确题目考察的知识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共5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共5篇)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稳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比照,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高一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

高一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物理说课稿范例5篇》,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

1.⾼⼀物理说课稿范例

 尊敬的评委⽼师:

⼤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学习⽅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个⽅⾯进⾏解说,⾸先,我们来看⼀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教学⽬标及重点难点)

1、教材地位

《普通⾼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第⼆个⼆级主题“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中有两个条⽬涉及本节内容。条⽬1:“会⽤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分析抛体运动”;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常⽣活的联系”。这两个条⽬在本节要求学⽣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会⽤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要求学⽣关注平抛运动的规律与⽇常⽣活的联系,体现“加强课程内容与⽣产、⽣活联系”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学⽣第⼀次接触曲线运动,⽽且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学习其它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标。

2、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关⼼⽣活中的平抛运动。

2. 探究如何利⽤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

3. 会描绘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

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小编整理了高中物理说课稿范

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力的分解

1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

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

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

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断层,所以本节教学

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使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

分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升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

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

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②水平目标:强化“等效代替”的

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实验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水平。③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

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教学方法

物理说课稿范文5篇

物理说课稿范文5篇

The only advantage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on comes from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over competitors.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物理说课稿范文5篇

物理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叫尹国圣,来自吉安县二中,我说课的题目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学要求和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再学习过程中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物理学习服务。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三、德育目标: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

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推理归纳法、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步骤: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高中物理说题稿

高中物理说题稿

高中物理说题稿(总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高中物理说题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来自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原题:

25.(19分)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

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

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

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考点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容器定义式、电流定义式、加速度定义式、感应电流、安培力,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即对所学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所以,解决这类问题,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

【“说题“比赛说课稿】高中物理原创题解析

【“说题“比赛说课稿】高中物理原创题解析

高中物理原创题解析

各位专家和领导好,本次说题的主要内容是:

一.试题来源:

本人的自主命题:

近年我国在弹射器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它是一种助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起飞的装置。飞机在发动机和弹射器提供的牵引力共同且同时作用下,从水平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直到起飞,如图甲所示,某型飞机质量m=2.0×104kg,整个运动过程阻力大小是飞机重力的0.1倍,发动机推力恒为F=1.2×105N,跑道长度L=200m,忽略飞机长度,飞机在跑道末端起飞。为测量飞机的运动状态,跑道上安装了测量速度大小的仪器,如图乙所示,导轨间距d=0.2m,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T,回路等效电阻R=0.5Ω,电流传感器将通过R的电流即时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可得到i-t图象如图丙所示,整个过程飞机产生的安培力大小忽略不计,试求弹射器在弹射飞机过程中平均功率是多大?(2

g m s

10/

二. 命题意图

此命题知识和能力考查目标:

1. 考查学生利用图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查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 考查学生对匀变直线运动的理解。

4. 考查学生对平均功率概念的理解。

5. 考查学生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在全国高考考纲中几乎都是Ⅱ级要求,考纲中对v-t 图象的考查也是Ⅱ级要求,本题考查的i-t 图象与v-t 图象处理方法相似。本题是一道电学、运动学、能的综合题,涉及多个物理情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

我国近年在航空母舰上的弹射器研发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以此为背景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在研究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新课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题稿

高二物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来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原题:是必修1的内容。

二、考点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图像问题。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即对所学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多物体多过程的问题。所以,解决这类问题,应用隔离与整体及分段处理方法。解法一:

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分两个过程

1、木板与墙壁碰撞前

学生难点:木板与物块可看成整体,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

a,小物块和木

动。设加速度大小为

1

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由牛顿第二

定律有

1()g (m M)a m M μ+=+ ①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有运动学公式得

1011v v a t =- ②

0011112

s v t a t =- 2 ③ 式中,1t =1s, 0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0.1 ④

2、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

学生必须会隔离分析小物块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2mg ma μ= ⑤ 由图可得:1

221v a t t =- ⑥

式中,2t =2s, 2v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μ=0.4 ⑦

第二问的解题过程: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学生难点:隔离出两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小物块的速度先为零;小物块的位移S2,可用整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解,小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就是木板的最小长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213()mg M m g Ma μμ++= ⑧

313v v a t =-∆ ⑨

312v v a t -=-∆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12

v v s t +=∆ 11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132()2v v s t +-=

∆ 12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21s s s =+ 13

联立⑥⑧⑨⑩○

11○12○13 式,并代入数值得s ∆=6.0m 14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第三问的解题过程:分两个过程,先两物体加速度不同变速,后两物体一起减速 学生难点:小物块与木板的位移关系。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4a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3s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14()()a m M g m M μ+=+ 15

23432a s υ= 16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s s s =+ 17

联立⑥⑧⑨⑩○

11○15○16○17 式,并代入数值得: 6.5s m =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解法二:

给合上面分析过程,画出如下速度时间图。

图1

图2 图3

图1:为长木板与小物块的速度图像

图2:阴影部分为小物块与长木板的相对位移,即木板的最小长度。

图3:阴影部分为长木板右端离墙壁最终的距离

五、拓展

一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

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0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

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

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

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

大小g取。求

(1)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与物块速度相同时,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六、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于不同的过程,受力及运动情况不同

3、根据过程列方程

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