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高一-【金识源】 必修2教案 平面的基本性质(2)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3
平面的基本性质(2)(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一门数学学科,而三维空间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平面是立体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平面的基本性质,是学习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是今后推动论证的出发点和依据。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公理1,公理2进行了学习,初步了解了平面的基本性质,本节课则将一步研究共面的相关问题,为后面的面与面的位置关系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基本性质的公理3和3个推论, 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能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直观感知,思辨论证的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论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公理三和三个推论,会运用这三个推论解决一些立体几何共面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点和线的共面问题,会利用公理和推论证明共面问题。
五、教学方法:
直观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六、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公理?它们的图形以及符号表示?
生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生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的公共点,且所有的这些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点的直线
师:回答的很好,请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PPT 投影) (二)问题情境导入
苏教版必修2《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概述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必修2数学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章节。本章主要介绍了平面的定义、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的判定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平面的特征、性质以及如何进行平面的判定,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面的定义;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如无穷性、同一性、平行性等;
–掌握用点或直线确定平面的方法;
–能够判断给定的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运用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的概念及其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判断力,提高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平面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平面的特点和应用。
2.难点:
–平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与引入(5分钟)
在导入部分,我将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
思考平面的存在和应用。例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上,我们所处的教室、操场等都是什么样的几何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平面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
在此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平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结合
具体的示例进行分析和演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图像,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平面的理解和思考。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的基本性质.doc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教法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符号表示为
公理1作用:
公理2:
符号表示为:
公理2作用:
公理3:
符号表示为:
公理3作用: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已知命题:
%110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5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1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m,宽是20m;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教法
例2、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同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例3、已知空间四点久B、C、D不在同一平面内,求证:AB、CQ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冋题研讨:已知:a//b//c,aHl = A,bQl = B,cQl = C求证:a, b, c共面.
思考题:在正方体中,试画出
过其中三条棱的中点P、Q、R的平
面截得正方体的截面形状.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案第九章平面的基本性质二
平面的基本性质(二)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立体几何中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以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线、诸线共点、诸点共面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问题,既加深了对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又是今后解决较复杂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面、诸线共面、三点共线、三线共点问题的一般方法.
1.证明若干点或直线共面通常有两种思路
(1)先由部分元素确定若干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如例1之①;
(2)先由部分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在这平面内,如例1之②.
2.证明三点共线,通常先确定经过两点的直线是某两个平面的交线,再证明第三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该点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如例2.3.证明三线共点通常先证其中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然后再证第三条直线经过这一点,如练习.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严格的推理论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了解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间的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从有理有据的论证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学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问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1)证明点或线共面,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问题.
(2)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与规则.
2.教学难点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选择恰当的公理或推论作为论据.
3.解决办法
(1)教师完整板书有代表性的题目的证明过程,规范学生的证明格式.(2)利用实物,摆放成符合题意的位置.
三、学生活动设计
动手画图并证明.
四、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会审题,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写“已知、求证”.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2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案3
平面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掌握三个公理及三个推论并了解它的作用;能应用公理及推论判定直线在平面内、
两平面相交、确定平面;掌握直线共面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公理1: 公理2: 公理3: 二、基础训练
1.点P 在直线l 上,而直线l 在平面α内,用符号表示为( ) A .P l α⊂⊂ B .P l α∈∈ C .P l α⊂∈ D .P l α∈⊂ 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A l A B l B l ααα∈∈∈∈⇒⊂ B .,,,A A B B AB αβαβαβ∈∈∈∈⇒=
C .,l A l A αα⊄∈⇒∉
D .,,,,,,,,A B C A B C A B C αβαβ∈∈⇒且不共线与重合
3.下面是四个命题的叙述语(其中A 、B 表示点,a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 ①,A B AB ααα⊂⊂∴⊂ ②,A B AB ααα∈∈∴∈ ③
,A a a A αα∉⊂∴∉ ④
,A a A a αα∉⊂∴∉
其中叙述方法和推理过程都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点A ∉平面BCD ,E 、F 、G 、H 分别是AB 、CD 、DA 上的点,若EH 与FG 交K 求证:K 在直线BD 上.
A
B
C
D
E
H K
G
F
三、建构数学 公理的三个推论
1.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已知:点A ∉a . 求证:过点A 和直线a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证明:(1)存在性.
因为A ∉a ,在a 上任取两点B ,C.所以过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有一个平面a .(公理3) 因为B ∈α,C ∈α,所以a ∈a .(公理1)故经过点A 和直线a 有一个平面a . (2)唯一性.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2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案2
平面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的表示方法,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立体几何的符号语言。 教学过程: 一.平面
1.平面的概念;平面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具有“平”、“无限延展”、“无厚薄”的特点.
2.平面的特征;“平”、“无限延展”、“无厚薄”
3.平面的画法;通常我们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在画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所表示的平面如果是水平平面, 通常把锐角画成45°,横边画成邻边的两倍. 如果是非水平平面,只要画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有一部分被另一个 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 4.平面的表示方法。
⑴在一个希腊字母γβα,,等的前面加“平面” 二字,如平面α, 平面β,平面γ等,且字母通常写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内. ⑵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⑶用三角形表示平面,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BC. 5.用符号语言表示:
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直线、平面,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而可以把直线、平面看成是点的集合.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除了用文字和图形表示外,还可以借用集合中的符号语言来表示. (1)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2)点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外;(3)直线在平面内、直线
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
请大家拿出你的一把尺,如果把桌面看作一个平面,把你的尺看作是一条直线的话,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你的尺所代表的直线上的所有点都能在桌面上?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2学案 平面的基本性质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物体如湖面、黑板面、桌面、玻璃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感觉.那么我们能够将这些面定义为平面吗?测量中的平板仪、望远镜或照相机等都用三条腿的架子支撑在地面上,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1.我们知道,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通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常用符号的规定是:①A∈α,读作:“点A在平面α内”;B∉α,读作:“点B在平面α外或点B不在平面α内”.②A∈l,读作:“点A在直线l上”;B∉l,读作:“点B在直线l外或点B不在直线l上”.③l⊂α,读作:“直线l在平面α内”;l⊄α,读作:“直线l在平面α外或直线l不在平面α内”.2.公理1.(1)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2)符号语言:A∈l,B∈l,A∈α,B∈α⇒l⊂α.
3.公理2.(1)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2)符号语言:P∈α,P∈β⇒α∩β=l,P∈l.
4.公理3.(1)文字语言: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符号语言:A∈l,B∈l,C∉l⇒三点A、B、C确定唯一平面α.
5.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6.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7.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一、公理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该公理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证明一条直线在某一平面内,即只需证明这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在该平面内即可.
苏教版必修2《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如平行、垂直、相交等
概念的定义;
2.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垂直线的判定方
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如
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求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垂线等;
4.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方法
本节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方法包括:
1.通过讲解二维平面几何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
2.依托视觉教学,使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和图表,让学
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3.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
导入环节
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二维平面几何与自己生活息
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具体内容如下:
•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平面几何有关的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平行的?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垂直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方式。
拓展环节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拓展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具体内容如下:•针对判定平行、垂直线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探究知识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同问题的共性和差异;
•演示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总结环节
通过总结环节,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问题解决思路的理解。具体内容如下:
•小结当天学习内容,梳理概念和知识;
苏教版数学高一-【金识源】 必修2教案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2.理解和掌握直二面角的概念;
3.会求二面角的大小;
4.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
空间问题平面化是立体几何的核心思想之一,而这个思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本节课需要对此进行渗透.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及求法.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两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性质;
2.复习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3.情境问题:两平面相交也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笔记本电脑使用时,也需要展开一定的角度等等,那么我们如何来刻画这种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呢?
二、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通过回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思考 类比.
三、建构数学
1.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表示:α—l —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特征:1.点在棱上;2.线在面内;3.与棱垂直.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0180θ︒︒≤≤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1.定义法;2.作垂面. 3.两平面垂直定义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案2 高中数学 必修二 苏教版 Word版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从容说课
立体几何课程是初等几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画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到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本课是以平面的概念和三条公理为主要内容,前面已经对空间几何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可以借助棱柱、圆柱等几何模型通过实物操作,以类比的方式抽象出“平面”的概念,并运用正迁移规律,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类比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突破教学难点.对于用字母表示点、直线、平面三者间的关系的教学,应指明是借用了集合语句,并用列表法将这些关系归类,以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便于比较、记忆和运用.
对于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的教学,因为其是“公理”,无需证明,教学中可以以系列设问结合模型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观察和实验,从而归纳出三条公理并加以验证.
其中对于公理1的教学应以直线的“直”和“无限延伸”来刻画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同时应该明确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对于公理2的教学要抓住平面在空间的无限延展特征来讲,同时应该明确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2)教案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条推论及作用.
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中公理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平面的条件,得出3条推论.对于推论的证明,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遇到的第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教学时应注重分析证明的思路及论证的依据,并指出证明的过程,包括存在性与惟一性两部分.为学生运用符号语言证明几何问题提供示范,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平面性质的三条推论,注意它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
平面性质的三条推论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发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平面基本性质的两条公理及作用;
2.问题:公理1可以理解为根据点与平面的关系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2可以理解为由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一个平面呢?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思考并讨论问题;
变式练习: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平面的基本性质(2)
(3)因为平面型斜屋面不与地面相交, 所以屋面所在的平面与地面不相交。
小结:
1、平面的概念、表示及记法。
2、空间中点、线、面位置的 图形及符号表示。
3、平面的三条性质及用途。
那么它们还有其它公共点,这些公共 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 线。
β
B
Pl
α
A
P∈α P∈β
α∩β=且lP∈ l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
C
α
A
已知:直线,点l A l
求证:过直线和l 点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明:在直线上l 任取两点B,C. 因为点A不在直线上, l
所以AD(公 理1)。
同理,BD,CD,
D
A
C
B
所以AD,BD,CD在同一个平面α内,即它们共面。
【例4】如图,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P为棱BB1的中点,画出 由A1,C1,P三点所确定的平面α与长 方体表面的交线。
D1 A1
D A
D1
A1 D
A
C1
B1
P
C
B C1
B1
P
C
B
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1.2.平面的基本性质-苏教版必修2教案
1.2.平面的基本性质-苏教版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判断平行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平行线及其性质的掌握
•三角形的分类及其性质的掌握
教学难点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提问学生平面中哪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
讲解(20分钟)
2.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解释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何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3.讲解垂线的概念和性质,如何画出垂线,如何用垂线的性质来解决与垂线有关的问题。
4.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提醒学生掌握判定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方法。
练习(30分钟)
5.用举例法来让学生练习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用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如何画出垂线,以及如何用垂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7.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巩固(10分钟)
8.学生用白板或草稿纸来互相出他们认为的练习题答案,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课堂小结(5分钟)
9.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进行总结和巩固。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讲解了平行线及其性质和三角形的分类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判定平行线或垂线的方法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常用方法。教师采用了讲解、举例和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巩固的环节让学生用白板或草稿纸来互相出练习题答案,提高了学生互动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有待改进的地方是,教师可以增加部分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定期进行调查式评价,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1章4平面的基本性质(2)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数学教学案(121)
必修 2 平面的基本性质(2)
班级 姓名
目标要求
1、了解公理3及推论1、推论
2、推论3,并能运用推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初步学习立体几何中的证明.
重点难点 公理3及三个推论的理解和运用. 典例剖析
例1、已知:,,,A l B l C l D l ∈∈∈∉,(如图),求证:直线,,AD BD CD 共面.
例2、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例3、 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AA 、11C D 的中点,过D 、M 、N 三点的平面与直线11A B 交于点P ,求线段1PB 的长.
α
l
C B
A
D
例4、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M N 分别为CD ,111,A B CC 的中点。
(1)求作直线PN 与平面1111A B C D 交点;
(2)过三点P 、M 、N 的平面与平面1111A B C D 交线.
学习反思
1、公理3: ; 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2: ; 推论3:
2、证明点线共面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由公理3及三个推论直接得出其中一部分点线确定一个平面,由公理1证明其余的点线也在该平面内.
3、平面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公理3及三个推论是判断平面存在性和唯一性的方法. 课堂练习
1、 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接,所得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2)空间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条推论及作用.
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中公理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平面的条件,得出3条推论.对于推论的证明,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遇到的第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教学时应注重分析证明的思路及论证的依据,并指出证明的过程,包括存在性与惟一性两部分.为学生运用符号语言证明几何问题提供示范,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平面性质的三条推论,注意它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
平面性质的三条推论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
图形语言:
符号表示:A ,B ,C 不共线⇒A ,B ,C 确定一个平面. 思考1:如何理解公理3中的“有且只有一个”?
思考2:公理3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几何问题?(提供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变式练习: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例2 如图,若直线l 与四边形ABCD 的三条边 AB ,AD ,CD 分别交于点E ,F ,G .求证:C
A
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