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共三课时

合集下载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

2、积累文言实虚词,在语境中体会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3、了解并体会苏武的形象,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重点难点

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简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二、知识链接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2、《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苏武传》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三时导学案

第三时

【学习目标】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导学】

实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举)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带领)2.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气节)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

(4)常恐秋节至(节气)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

(6)守节情不移(贞节)

3.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

(2)会论虞常(共同)

(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应当,表推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

4.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假使)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

()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

、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2)副有罪,当相坐。(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

(2)昭帝即位数年(上)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就在(某时)/当(时)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日积月累

《苏武传》导学案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苏武人物性格简析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练习册作者简介、成就、评价。

2. 背景,文体知识。

第一课时:()

课内研究学案

教学过程:

二、预习交流

三、读课文

1.范读,学生标准读音。

厩jiù;栘yí;数shuò;窥kuī;且jū;鞮dī;单chán于;行háng;遗wèi;缑gōu;昆hún邪yé;浞zhuó;没mò;阏yān氏zhī;訾zī;煴yūn;马畜chù;雨yù雪;啮niè雪;旃zhān毛;羝dī;於wū靬jiān;檠qíng;给jǐ;棫yù阳;辇niǎn;斧钺yuè;汤镬huò;更gēng嫁;自分fèn;

2.学生自读至少一遍。

3.完成练习册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合作探究

一、整体把握:

(一)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按行文脉络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出使匈奴背景

2.匈奴十九载

第一层:因副使牵连被扣(义不受辱、自杀未遂)

第二层:叛徒卫律(恐吓-威武不屈、利诱-富贵不淫、逼迫-贫贱不移)

第二层:李陵劝降(以国为重、不徇私情)

3.最终归汉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人:刘德贞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12.苏武传 教师导学案2

12.苏武传 教师导学案2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12苏武传◇教师导案2◇

1、朗读课文,分段理解难点句子,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本常识;

难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苏武传 导学案

苏武传 导学案

日积月累

《苏武传》导学案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苏武人物性格简析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练习册作者简介、成就、评价。

2. 背景,文体知识。

第一课时:()

课内研究学案

教学过程:

二、预习交流

三、读课文

1。范读,学生标准读音。

厩jiù;栘yí;数shuò;窥kuī;且jū;鞮dī;单chán于;行háng;遗wèi;缑gōu;昆hún邪yé;浞zhuó;没mò;阏yān氏zhī;訾zī;煴yūn;马畜chù;雨yù雪;啮niè雪;旃zhān毛;羝dī;

於wū靬jiān;檠qíng;给jǐ;棫yù阳;辇niǎn;斧钺yuè;汤镬huò;更gēng嫁;自分fèn;

2.学生自读至少一遍。

3。完成练习册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合作探究

一、整体把握:

(一) 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按行文脉络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出使匈奴背景

2.匈奴十九载

第一层:因副使牵连被扣(义不受辱、自杀未遂)

第二层:叛徒卫律(恐吓—威武不屈、利诱-富贵不淫、逼迫-贫贱不移)

第二层:李陵劝降(以国为重、不徇私情)

3.最终归汉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教学内容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教学内容

《苏武传》导学案(教

师))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知人明世。

1、关于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朝代)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子,我国古代著名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别名:班姬,班惠班、曹大家)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歌:《咏史诗》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继承《》,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汉书》的体例是继承了《史记》,两书合称“史汉”,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内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沿用班固奠定的这种体例。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含答案备课讲稿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含答案备课讲稿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

含答案

《苏武传》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方法:

4.通过合作讨论,明确个别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5.通过合作讨论,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把握苏武的性格特征,学习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2.运用典型环境描写彰显人物,对比映衬,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法。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课前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掌握人物传记的一般特点,并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课后通过交流、展示等方法,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完成“问题拓展-评价单”,并进行课外练笔。

【知识链接】

班固(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父亲: 班彪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

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史记》和《汉书》:《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预习评价】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共三课时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共三课时

苏武传导学案

编写:张俊凤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积累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坐、会、当、发、乃

4、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而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不久因窦宪谋反案受到牵连被捕,死于狱中。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苏武传》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三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导学】

实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引

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节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常恐秋节至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守节情不移

.会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论虞常

单于召会武官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使

数通使相窥观

故使陵来说足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单于使使晓武

汉亦留之以相当

副有罪,当相坐。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二、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昭帝即位数年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就在/当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一:1.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学生活动二:难道只有咱们关注到苏武的精神品质了吗?学生活动三:说服苏武是事情首先落在了卫律身上,因为他就是降将。卫律是怎样来说服苏武的?苏武有何表现?学生活动四:李陵,匈奴的又一位降将,他来到北海,试图以自己曾与苏武同僚的身份来说服苏武。他有事怎样劝降的呢?卫律的“威逼利诱”策略已然失效,李陵又是什么样策略呢?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知人明世。

1、关于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朝代)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子,我国古代著名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别名:班姬,班惠班、曹大家)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歌:《咏史诗》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继承《》,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汉书》的体例是继承了《史记》,两书合称“史汉”,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内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沿用班固奠定的这种体例。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含答案教学提纲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含答案教学提纲

苏武传导学案三课时

含答案

《苏武传》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方法:

4.通过合作讨论,明确个别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5.通过合作讨论,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把握苏武的性格特征,学习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2.运用典型环境描写彰显人物,对比映衬,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法。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课前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掌握人物传记的一般特点,并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课后通过交流、展示等方法,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完成“问题拓展-评价单”,并进行课外练笔。

【知识链接】

班固(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父亲: 班彪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对比《史记》和《汉书》:《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预习评价】

《苏武传》导学案3.doc

《苏武传》导学案3.doc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传主情况C

2.分析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传主情况。

2.分析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

马厩(jd)单于(chan)馈遗(wei)倨傲(N)阔氏(ydn zhi)

弩弓(耐) 啮齿(nie)廩食(lin)数(shud)通使相窥(k“)观

丈人行(hang)候(hou)问斧钺(yud)汤镀(hud)节旄(mao) di)侯辇(nian)北阙(qud)收系(xi)维(gOu)王(zhud)野侯秩皆(zl)旃(zhan)去(北)草实焜(yun)火

2.每日成语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威武不能屈: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动用法,使•••屈服。威胁暴力不能使之屈服,形容不畏强暴。

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3.文学常识

(1)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马”。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两都赋》是他最重耍的作品之一。

4. 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Z 。

(5)信义安所见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苏武传导学案共三课时-答案、素材积累

苏武传导学案共三课时-答案、素材积累

《苏武传》答案

第一课时

2、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 )监;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合作探究】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三、朗读1-2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1)1、以:介词,表原因 2、丈人:对男子长辈的尊称(判断句)

3、归:使动用法,使……归

4、以:以……身份(定语后置句)

5、币: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遗:赠送

6、会:刚好,适逢(状语后置句)

7、以:介词,把货物:财物,古今异义 8、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亡:逃跑

9、生得:被活捉

(2)明确: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而匈奴内部也矛盾纷纷,缑王、虞常已经跟随卫律投降的人“项羽谋劫单于母阏氏”,结果失败,将苏武等人卷入匈奴内部政治纷争,这为单于扣留苏武一行又提供了借口。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与建构: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知识,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理通文章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

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1)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承父志续写《史记后

传》,被人告发篡改国史入狱。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奉诏修史,历20余年基本完成《汉书》。晚年

因窦宪之祸牵连入狱而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续写。

(2)班固代表作品除《汉书》外,还有《两都赋》《咏史诗》等;以史学成就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以文学成就与司

马相如并称“班马”,与扬雄并称“班扬”,与张衡并称“班张”。其祖姑班婕妤是著名才女,有《团扇诗》留世;其父

班彪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妹班昭亦有史才;其弟班超是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早年投笔从戎,后出使西域,受

封“定远侯”。

2、《汉书》(《前汉书》)简介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

志、七十列传。

价值——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文学价值: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知人明世。

1、关于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朝代)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子,我国古代著名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

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别名:班姬,班惠班、曹大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歌:《咏史诗》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继承《》,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汉书》的体例是继承了《史记》,两书合称“史汉”,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内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汉代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导学案

编写:张俊凤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积累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坐、会、当、发、乃

4、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而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不久因窦宪谋反案受到牵连被捕,死于狱中。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主题解读】

信念与气节——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知识建构】

1、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1)听读课文,标出注音;

(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致复述基本情节。

2、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

③以状语.()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足下⑩左伊秩訾.()⑾武卧啮.雪()⑿与旃.毛并咽之()

⒀单于弟於靬

..王弋.射海上()()⒁使牧羝.()⒂虽蒙斧钺.汤镬()

⒃请毕今日之()⒄因泣下衿()

⒅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⒆穹.庐()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一、标出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大臣亡(wú)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

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三、朗读1-2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1)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以: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以:(定语后置句)

5、置币遗单于币:;遗: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会:(状语后置句)

7、以货物与常以:货物:

8、其一人夜亡夜:亡:

9、虞常生得生得:

四、朗读3-4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加;

(1)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1:语○2:

2、事如此,此必及我。及:

3、见犯乃死,重负国。乃:;重:;负:(被动句,“见”表被动)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即:降:

5、舆归营舆: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阏氏归汉。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开,而收系张胜。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五、(1)总结1-4段特殊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