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鼎传
文言文翻译《熊鼎传》
四:赘译
5、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生:释放了梅镒,因为通情达理而闻名,向上级报告
时就如百姓禀奏的一样。 0分 参考答案: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
回复照此执行。
五:该调不调,表达有语病
4、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生:按照诏命搜寻旧事应该受到惩戒的人,
写在新宫的墙壁间。0分
诛求无已 求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杀戮
鼎欲稽官吏利弊 考查,考核 有案可稽
长龙溪书院 执掌
鞫实,立正其罪 审讯 递更易,按历钩考之 探究,探索 异妻屡诉不得直 伸冤
钩玄提要 钩深致远
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
打官司
帝遣御史廉之
查访
提示:推断实词1、联语境 2、扣教材 3、想成语
考纲解读
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 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 (3)公(刘基)向下属各县发布文告,让各县坚守,等邵平章 的军队到后诛杀了所有叛将。
❖ 【评分建议】“移书”“俾”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翻译
一:不合语境
5、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生:熊鼎放了梅镒,凭借情义让他闻名,像他上奏的
一样上报。 0分
二:漏译
5、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生:释放了梅镒,根据听说的情况,报告就和
赞: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之战》 辅佐 心计交赞之。《报刘一丈书》 称赞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魏公子列传》告诉
2、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生一:邓愈镇守在江西,多次邀请见面,对他的才能 感到好奇,推荐他。 2分
生二:邓愈镇守江西,多次邀请他想与他相交,惊讶 他的才能,向皇帝推荐他。3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2河北各市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2河北各市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三世积书三万余卷。
大父①诏余曰:“诸孙中惟尔好书,尔要看者,随意携去。
”余简②太仆、文恭、大父丹铅③所及,有手泽④者存焉,汇以请,大父喜,命舁⑤去,约二千余卷。
天启乙丑,大父去世,余适往武林⑥,父叔及诸弟、门客、匠指、臧获、巢婢⑦辈乱取之,三代遗书,一日尽失。
余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乙酉避兵入剡⑧,略携数簏⑨随行,而所存者,为方兵⑩所据⑪,日裂以吹烟,并舁至江干,籍⑫甲内,挡箭弹,四十年所积,亦一日尽失。
此吾家书运,亦复谁尤!(张岱《陶庵梦忆》)①大父:这里指自己的先辈。
下文的太仆、文恭意思与此相同。
②简:挑选。
③丹铅:校勘性的文字。
④手泽:这里指先人的遗墨。
⑤舁(yú):抬。
⑥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
⑦匠指、减获、巢婢:指匠人、奴婢、内侍。
⑧剡(shàn):地名,今浙江嵊县。
⑨鹿:竹箱。
⑩方兵:这里指入城的士兵。
⑪据:占据,占有。
⑫籍:同藉,以物衬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余适往武林往:________(2)为方兵所据为:________(3)略携数簏随行数:________(4)并舁至江干江干: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孙中惟尔好书,尔要看者,随意携去。
(2)余自垂髫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3.选文两次提到藏书“一日尽失”,请分别概括其原因。
4.你从选文中体会到作者对“书”有怎样的感情?(2022·河北石家庄新华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①,责在尔躬②。
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
其道维③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④。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己,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目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熊鼎传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子为单位,可以根据语法结构、语气声调等方面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关于熊鼎传文言文节奏划分详细描述的例子:
1.句子的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例如:“熊鼎,字伯雅,由进士第为翰林编修。
”在这个句子中,“熊鼎”是主语,“字伯雅”和“由进士第为翰林编修”是谓语,应该在主谓之间停顿,读作“熊鼎/字伯雅/,/由进士第/为/翰林编修”。
2.句子中的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例如:“当道路左迁/知德清县。
”在这个句子中,“当道路”是状语,“左迁/知德清县”是中心词,应该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停顿,读作“/当道路/左迁/知德清县”。
3.句子的并列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例如:“太祖征天下/熊鼎亦/在行间。
”在这个句子中,“太祖征天下”和“熊鼎亦在行间”是并列成分,应该在并列成分之间停顿,读作“/太祖征天下/熊鼎亦在行间”。
4.句子的总分关系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例如:“初/鼎为大理寺卿/陈功名宪狱。
”在这个句子中,“初”总领后面的内容,“鼎为大理寺卿”和“陈功名宪狱”是分述的内容,应该在总分关系之间停顿,读作“/初/鼎为大理寺卿/陈功名宪狱”。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节奏划分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断句方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语法结构来确定正确的节奏划分。
2011——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翻译和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熊鼎传--译文
熊鼎,字伯颖,是江西临川人。
元末参加乡试中举,掌管龙溪书院。
江西盗贼作乱,熊鼎召集乡兵把守家乡。
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熊鼎没有理睬他。
邓愈镇守江西时,多次邀请他想见,对他的才能大为称奇,向朝廷推荐。
明太祖想任命他做官,熊鼎因为父母年老,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中参谋军事。
为母亲守丧结束脱去孝服后,皇上召他到京城,授予他德清县丞的职位。
松江人钱鹤皋谋反,临近的州郡官民非常惊恐慌乱,熊鼎以镇静的态度镇压了他。
熊鼎被提拔任起居注的官职,接受皇上的旨意,搜寻可以作为警戒的故事,写在新宫的墙壁上。
舍人耿忠派使者从广信会朝廷,上奏章告当地官员违法的情况,皇上派御史查访这件事。
可是当时朝廷已经颁发了大赦文告,丞相李善长二次上奏劝谏皇上收回成命,皇上没有采纳。
熊鼎偕同给事中伊正进谏:“朝廷向天下颁布了大赦文告,应该恪守信用,再因为小小的缘故烦劳御史查访这件事,对天下失去的信用,而且有失于皇上的威望。
”皇上沉默了很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
改元洪武那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辖台州、温州。
台州、温州被姓方的人窃据,熊鼎平定两地,那些非法窃据官职的文官武将陈诉知州无罪。
熊鼎想听取这些人的话,属吏禀告熊鼎:“释放知州,出自什么旧例?”熊鼎叹息着说:“法律是用来惩罚各种犯罪行为的,我敢不畏法律,诛杀无罪之人吗!”于是释放了知州,把实情上报朝廷,朝廷回复同意了熊鼎的处理意见。
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上诉,不能伸冤。
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实情,立即按他的罪行判了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平定,设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
熊鼎到了山东,上奏罢免了数十个不称职的官员,各个部门得到整顿。
熊鼎想考查官吏的好坏,就下令各个郡县各备两本日记,每天记录所处理的诉讼案件和钱粮等事情,一本留在郡县,一本上报按察司,两本日记轮流替换,按照记录考查官员,官员们不敢隐瞒实情。
洪武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归附大明,朝廷改派熊鼎任岐宁卫经历。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6《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
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
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讲评】C (熊鼎并非是将梅镒依法予以释放,
而是根据实情和民愿,将其宽赦。)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冠李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 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 错位。如2011年江苏卷第7题C项: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 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
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 毛病,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
为“授予官职”之意,“兼”为“兼任”之意,是升官,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
虑周详,能抓大放小,不能体现“精细”。排除有①②
序号出现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 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 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 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 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 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 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的罪行,不停地辩解, 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要听从民意,属官 禀告说:“释放了知州,(上面查问的话)以什么理由来 回答呢?”熊鼎感叹说:“法律是用来诛杀有罪之人的, 我怎么敢(因为)畏惧谴责,诛杀无罪之人呢!”于是释 放了梅镒,把情况上报,朝廷同意按他奏请的意见。
明史·熊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
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文言文语句翻译复(2)
拓展积累: 拓展积累:高考考查的文言词语不仅 是大纲要求的这些, 是大纲要求的这些,所以平时应注意 积累。 积累。 花云传》中较常见实词有三十九个, 《花云传》中较常见实词有三十九个, 文言翻译题中有五个。 文言翻译题中有五个。 何灌传》中较常见实词五十二个, 《何灌传》中较常见实词五十二个, 文言翻译题中有五个。 文言翻译题中有五个。 李师中传》 众寡不敌 相当) 《李师中传》:众寡不敌 (相当) 坐责降 (因为) 逋者尽足(拖欠、拖延) 因为) 拖欠、拖延) 因为 非制也 (帝王的命令) 薄其过 (减轻) 帝王的命令) 减轻)
肃清: 肃清: 天下皆当肃清, 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 陈 而已 整顿、清除) (整顿、清除) 八方肃清, 八方肃清,上下无事 清平、太平) (清平、太平) 冬夜肃清, 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冷清、宁静) (冷清、宁静)
(2)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 八年, 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 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 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 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 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 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 胁鼎北还。 胁鼎北还。 翻译:皇帝派遣使者慰劳, 翻译: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貂皮 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译出大意3分 裘帽” 复遣” (译出大意 分,“裘帽”、“复遣”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分)
拓展积累 隅:日出东南隅 角落) (角,角落) 角落 咫尺雪山路,归飞 咫尺雪山路 归飞 西海隅 边远之地) (边远之地) 隅见 (片面、偏狭) 片面、偏狭) 片面
许:均之二策,宁 均之二策, 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答应,允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 赞许) (赞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左右,上下, (左右,上下,表 约数) 约数) 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处所)
熊鼎传文言文解析
熊鼎传文言文解析一、作者介绍关于熊鼎传的作者,虽然没有太多特别知名的标签,但能写出这样的传记,肯定也是在当时对熊鼎有所了解,或者是从各种史料中搜集资料而作的。
这个作者也许是和熊鼎同一时期的人,见证过他的一些事迹,又或者是后来的学者,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整理来描绘熊鼎的一生。
二、注释1. 文中可能会有一些生僻字或者有特殊含义的字词。
比如说,如果出现“诣”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到、前往的意思。
像“鼎诣元帅府受约束”,就是熊鼎到元帅府接受规约的意思。
2. 还有“谮”字,这个字表示诬陷、中伤。
要是看到文中说有人“谮”熊鼎,那就是有人在诬陷他啦。
三、翻译1. 先看句子“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翻译过来就是“熊鼎,字叫伯颍,是临川那个地方的人。
”2.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可以翻译成“元朝末年的时候在乡试中被举荐,在龙溪书院做院长。
”3.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意思是“江西这个地方有贼寇作乱,熊鼎集结了乡兵来自我守卫。
”四、赏析1. 从人物刻画角度来看,这篇传记把熊鼎描绘得非常立体。
通过他在不同事件中的表现,像面对江西寇乱时的应对,能够看出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2. 在叙事手法上,传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的逻辑来讲述熊鼎的故事。
这样让读者能够很清晰地了解熊鼎的一生轨迹,从他在元朝末年的经历,一直到后面可能在明朝的一些作为。
3. 这篇传记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从熊鼎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的政治情况,比如有寇乱,还有他在不同官府中的任职,能反映出当时的治理结构等。
《熊渠子射石》原文及翻译译文
《熊渠子射石》原文及翻译译文1、《熊渠子射石》原文及翻译译文《熊渠子射石》原文及翻译刘向选自《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射石(西汉)刘向原文: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选自《新序•杂事四》) 译文:以前,楚国熊渠子夜晚外出巡查,将看见的一块卧在地上的石头当成了蹲伏的猛虎,张弓(就)射它,(力道之大,)箭射入了,箭尾的羽毛也射进了(石头)。
(熊渠子)下马(前去)察看,知道是石头。
退后再次射向那石头,箭折断、(并且石头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解释:①昔:从前,过去,跟“今”相对。
②寝:横卧的。
③伏:蹲伏。
④弓:拉开弓。
⑤矢:箭。
⑥知:知道。
⑦复:繁复,重复。
⑧摧:折断。
9拉:张开10却:还寓意:做任何事都要集中精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奇特的效果。
2、《元史·石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石普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
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
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4分)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4分)一个人的突围张謇是中国传统文人中的异类,是思想和行动的“先知”。
“先知”往往意味着孤独,意味着不被理解,意味着遭遇世俗的非难和抵制。
无论是形而上的思想,还是形而下的实践,张謇一生都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惨烈无比的突围,一介书生张謇,常常独自以横刀立马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科举考场是他人生突围的第一个战场。
初次参加州试,张謇名列百名之外。
先生宋蓬山训斥道:“就算一千个人去考,如果录取九百九十九人,只有一个人不取,那就是你!”张謇羞愤交加,回头就在屋子里都贴上写有“九百九十九”的纸条。
睡觉时,他用青竹板将辫子夹住,身体一翻转,辫子牵动头皮就疼醒了,看到满眼都是“九百九十九”,立刻爬起点起油灯读书,每夜必“尽油二盏”。
夏天蚊子多,张謇就在书桌底下摆两个坛子,把脚伸入坛里苦读。
一次次“卧薪尝胆”,张謇不仅中了举人,而且获得了“江南才子”的美誉。
但后面的科举之路却走得十分艰难。
从16岁到42岁,张謇的科举苦旅历经26年,直至42岁第五次进京应试,才大魁于天下。
如果张謇止步于科举上的成功,满足于高官厚禄的前程,中国不过多了一个幸运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光宗耀祖的官员,但他没有,他在酝酿着一场更为精彩、更加宏伟的突围。
张謇高中状元之时,正值列强环伺、民族危亡的时代,他审时度势,毅然辞官回乡,“遁居江海,自营其事”。
张謇远离官场并非出于文人的清高或英雄迟暮的消极,而是以强国拯民为己任,将一腔“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爱国情怀,书写在江海大地。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很多醉心于传统文化的人,抱有历史偏见和民族情绪,抱残守缺,张謇却表现出难得的气度和远见,将“国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为探究“明治维新”后日本一跃而成东亚强国的原因,1903年4月,张謇51岁,他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大阪博览会展示了日本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当时电灯等电器在大清国尚属罕见,而日本已经极其普遍了。
XX届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XX届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七.(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答案】c【解析】延:邀请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表明其孝顺;②表明熊鼎处事思虑周详,能抓大放小,不能体现“精细”。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七.(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答案C解析延:邀请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表明其孝顺;②表明熊鼎处事思虑周详,能抓大放小,不能体现“精细”。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83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一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
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
明年,复拜翰林学士。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和睦。
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
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时胡伸亦以文名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 比得上 ) (2)假( 借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
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
__【解析】时:当时。
素:向来。
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
__【解析】卒:最终。
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聪颖有才;有远见。
__【解析】从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聪颖有才;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会逐渐形成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阅读答案(“128815”);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俨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词,许多其他文学期刊也辟有类似“非虚构”的栏目。
有论者据此认为,“非虚构”已成为当前文学期刊的一种“集体转向”,或是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
“非虚构”写作的盛行有诸多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对当下虚构社会的一种话语反动。
当下社会,虚构已成为一种社会表征。
一方面,在网络所创设的虚拟空间中,信息代替物质,符号代替身份,生活不是“身体”的生活,生命不是“物质”的生命。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已变得模糊,这与庄周梦蝶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也?”的寓意颇为相似。
另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中,现实已裂变为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一切都被符号化,消费者本身也失去了主体性。
日常生活颠倒过来,成为一个模仿和虚构的过程。
在虚构生存的时代,真实与真相已变得稀缺。
我们生活在把虚构当真实的社会空间中,虚构的“真实”覆盖并引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被人为操纵的体育竞赛、名人的“虚假捐款”……社会上各种虚构或虚假的故事已远远超出文学的虚构与想象能力。
同时,虚构故事的泛滥致使虚构本身的魅力日渐衰减,尤其是网上那些无厘头的穿越小说更让虚构变得不再神秘。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文学似乎不再需要虚构,因为与媒体炮制的那些“虚构的真实”相比,文学虚构反倒意味着与真实生活的某种疏离。
绚烂之至归为平淡,文学不得不返璞归真,追求另一种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讲述、旅游散记、个人回忆录等非虚构文学也具有一种“超越”社会的文学功能。
在虚雾弥漫之中,读者更钟情那些能够写出实感和真相的读物。
可见,当下的文学创作由虚构转向非虚构,有其自身的社会原因。
在现实远远超出艺术家的虚构能力时,文学只能返璞归真,寻找一种“非虚构”的表达方式,这也许是非虚构重新获得“文学”意义的社会学解释。
2019年熊鼎传阅读答案三篇-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熊鼎传阅读答案三篇篇一:熊鼎传阅读答案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③数十辈。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注释】①长:执掌。
②赞:帮助,辅佐。
③有司:泛指官吏。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延见(邀请)B.太祖欲官之(官职)C.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称职) D.密疏论之(偷偷地)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元末举于乡货恶其弃于地也B.乃留愈幕府赞军事乃大惊C.以情闻能以径寸之木D.复以鼎为佥事不足为外人道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数延见,奇其才,荐之②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22.熊鼎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4分)19 B 20 A B21.①邓愈多次邀请熊鼎相会,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他。
②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吗?22.面对江西寇乱,能结兵自守;松江有人叛乱,他冷静地控制了局面,可见其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
元代末年熊鼎被乡里推举执掌龙溪书院。
江西发生贼寇暴乱,熊鼎聚合乡里兵丁自行守卫。
陈友谅屡次威胁,熊鼎都没有顺应他。
邓愈镇守江西的时候,多次邀请熊鼎相会,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向朝廷)推荐他。
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职,熊鼎用双亲衰老(需要照顾)的理由而辞谢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之中辅助军队事务。
等到母亲去世并守孝期满之后,熊鼎这才应召到了京师,被授予德清县丞的官职。
松江人钱鹤皋反叛,相邻的郡治都非常惊恐,熊鼎予以镇守抚慰使他们得以恢复平静。
吴元年(1367年),皇帝召他来讨论礼仪,任命他为中书考功博士。
后来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
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要求不派御史),皇帝都没有接受。
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一起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
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
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
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不住地分辩,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
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
熊鼎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
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等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没有敢隐瞒的。
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
到了那里,熊鼎察知敌寇是假装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
皇帝派使节前来慰劳,赐给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来召他回京。
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返回北方。
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怒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杀害了。
高祖皇帝听说了他的事迹,为他们惋惜伤悼,下令将他们安葬在黄羊川,立祠庙祭祀,把他们的俸禄用来赡养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