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教案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教案:草原 教学⽬标 1.熟读课⽂,了解课⽂内容,能联系上下⽂,理解⽂章中含义深刻的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字,理解课⽂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中优美的句⼦,背诵课⽂第⼀⾃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在草原⾃然美与⼈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接受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再现课⽂所描写的⽣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法 设置情境,师⽣共同披⽂⼊境,⾛进⽂本,与⽂本对话,师⽣对话、⽣⽣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把情感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学⽣学习⽅法 学⽣⾃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课时 ⼀、创设情境,揭⽰课题 1.课前交流: 你见过草原吗?请见过草原的同学描述⼀下草原的风景,说⼀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

出⽰草原风光图⽚,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设计意图:⽤⾳乐和图⽚导⼊的新颖⽅式将学⽣带⼊草原⾼远辽阔的境界,从⽽吸引学⽣的注意⼒,使他们对学习课⽂产⽣浓厚的兴趣) 3.导⼊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舍⼀起,⾛进内蒙古⼤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感受。

2. 学会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电子板书2. 描述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3. 各小组的合作角色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出示或展示具有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草原的,请大家先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了解或感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大意。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从草原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合作探究,角色卡片分为:草原观察家、草原画家、草原大家、草原记者。

3. 角色卡片的分配和要求由教师提前与学生说明。

4.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合作来完成以下任务:- 草原观察家:观察草原的景色和动植物,描述草原的特点;- 草原画家:用画笔或颜色制作草原的画,并且用文字描述画面;- 草原大家:从草原的意义和价值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草原记者:以采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Step 4 合作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示草原画作、采访等形式进行合作展示。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重点:1、领略草原的魅力;2、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及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吉祥三宝》)草原上不仅有“吉祥三宝”,还有“草原三剑客”:作家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哲理性散文《静默草原》,感受大草原的无穷魅力。

二、领略草原独特的魅力。

1、检测预习效果。

2、点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交流描写草原的语句有哪些。

思考体会这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4、从上面来看,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对景物的描绘,那么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呢明确:重点不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是对草原的感受。

三、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1、学生分组讨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的感受⑴、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⑵、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⑶、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⑷、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⑸、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⑹、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2、重点探究以下句子:⑴“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⑵“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如何理解⑶“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如何理解⑷本文题目是“静默草原”,“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四、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展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草原的美丽》。

详细内容为:描述草原的辽阔、美丽,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语。

b.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描绘草原的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草原2. 板书生字、词语: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 板书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述你对草原的印象。

2. 答案:a. 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b. 示例:草原辽阔无垠,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感悟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碧绿”、“辽阔”等。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草原的哪些情感?4.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草原》作者:老舍原文略。

2.生字词表碧绿、辽阔、美丽、赞美、向往、丰收、牧歌、骏马、牛羊、毡房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草原的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辅助教学。

4.家长签字表家长签字确认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教案#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

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

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是部编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精美的文章。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既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又描绘了草原的独特民族风情。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

3.存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理念]在教学本课时,我以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品读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听学生朗读想象画面、配乐朗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同时重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些读书方法和写景方法,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先写景,再写感受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容而服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吗?对,就是天堂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这个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俗风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教案含反思

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 掌握描绘草原的文学技巧,包括描写景色、抒发感情和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受草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描绘草原的文学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草原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特殊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草原的景象,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阅读课文:《草原放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 详细讲解:从五个方面详细讲解草原的景观和文学技巧。

(1) 草原的景色:讲解草原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的美学价值。

(2) 草原的文化:介绍草原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传说,引导学生理解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涵。

(3) 草原的音乐:介绍草原音乐的特色和乐器,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韵律之美。

(4) 草原的生活:介绍草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5) 草原的情感:讲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草原的特殊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草原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对草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学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讲解、讨论和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利用PPT和板书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草原有关的练习题,例如描绘一个场景、讲述一个故事等。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更多的关于草原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表现的学生一定的奖励。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

2.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引入《草原》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和内容(10 分钟)-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15 分钟)-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作者的情感(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从《草原》中得到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熟悉《草原》的基本情节。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含两课时)
(2)这段话中你觉得不好理解的词语是哪个?
预设:渲染勾勒
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句话是在描写骏马和大牛吗?
预设:这一句好像是在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在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1.“洒脱”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预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预设: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感受洒脱:没有红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而且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还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风景啊。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呢?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杂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准备:出示草原的图片。
2.民歌引入:《敕勒歌》,学生自由表达。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景色这样美,你去过吗?
教案序号:课题:1.草原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一碧千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2)请你试着仿写这句话。学生如果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先做出榜样。
预设:天空是多么美好,连小鸟都有时候欢快鸣叫,好像在歌唱蓝天白云的无限美好。

部编版六上语文1《草原》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1《草原》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1《草原》优质精品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语文要素】4.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

(重点)3.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

4.背诵第1自然段。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谁能谈一谈你心中的草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接着又展示了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1)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课件出示:在天底下……流入云际。

)(2)朗读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2.汇报交流。

预设:(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和“茫茫”的意思。

②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呢?(广阔)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辽阔与清朗。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先说“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②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重点理解“洒脱”:
①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从容放松……)
②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④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
②“一群马”“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接的人很多)
③“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


④“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
⑤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地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
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
人情美
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