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中美两国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3.金融监管体系差异
以银行监管为例,美国倾向于案例法律体系。 美国的商业银行是美国管制最严的产业之一。美 国是多元化金融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 多元化的双轨体制
目前,我国倾向于大陆法律体系。中国人民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监管当局,与中国证监会、 保监会密切合作,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银行体系/非银行体系
广义金 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体系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行政监管/行业自律/ 单位内控制度/社会 中介组织监管
=
2.金融机构体系差异
美国的金融机构有: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第二类,商业银行,包括国民银行和州立 银行。 第三类,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养老基金 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第四类,政府专业信贷机构。
中美两国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小组成员:李明、刘春燕、张悦、
何秋洁、袁金鑫、高蒙蒙
主要内容:
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机构体系差异 金融市场体系差异 金融监管体系差异 中国金融体系战略发展举措
1. 金融体系构成(一般观点)
狭义金融体系,指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 系
金融机构体系
= =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业务主管与业务监管同为一个机关,职权混杂 ② 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 ③ 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金融当局 的外部监管。 ④ 监管的具体方法匮乏
4.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战略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推动资产证券化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有何不同?
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有何不同?中美两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的不同之处。
一、金融市场1. 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方面,中美两国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美国,由于股票市场的开放和成熟,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股票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而在中国,虽然股票市场已经开放多年,但依然存在很多限制,如外资股比限制等。
此外,中国股市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些波动,市场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2. 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方面,中美两国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债券市场非常成熟,发行的债券种类多样,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而中国债券市场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是以国债和企业债为主,市场规模也较小。
3. 基金市场在基金市场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美国,基金市场相对较为成熟,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来实现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
而在中国,虽然基金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但市场规模和品种都有待进一步扩展。
二、银行业政策1. 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中美两国的差异非常明显。
美国早在1970年代就逐步放开了利率管制,实行了利率市场化。
而中国则在2013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至今仍存在较多限制。
2. 政策性银行在政策性银行方面,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政策性银行主要发放政府指定的项目贷款,如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在美国,政策性银行则相对较少,市场主导经济发展。
3. 监管约束在监管约束方面,中美两国都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机制,但其具体实施方式却有所不同。
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主要分为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而美国则通过联邦储备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来实现统一监管。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其中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各自的国情和历史背景。
随着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发展,相信未来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政策还会有更多的联系和交流。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目录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附录A……………………………………………………………24页附录B……………………………………………………………25页第一章成立的背景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中国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
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
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
中美金融体系的比较
第三,中国金融和美国的开放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市 场完全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 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 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而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 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 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这和中国经 济的开放程度不想符合。
中美金融体系的特点
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 导型和银行主导型。 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对企业交往密切, 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减少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 长期发展。 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中美机构体系的比较中美ຫໍສະໝຸດ 管体系的比较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
首先,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 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 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 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 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 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 “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甚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 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 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 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 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 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 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 农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 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 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 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 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 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 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 投资体制改革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期 金 融创 新 浪 潮~ 9 7年 亚 洲 金融 危 机 ) 19 、金 融 重 新监 管阶 段
(9 7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至 今 ) 19 。美 国 目 前 实 行 双 元 多 头 金 融 监 管
体 制。美联储 、 联邦 存款保 险公司 、 司法 部 、 证券交 易委员会 、 货 期 交 易委员会 、 蓄机构监督 办公 室 、 储 国家 信用合 作管理 局 、 联邦 交
其 现 行 监 管体 制 . 引发 了 美 国 政 府 改 革 其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的 迫 切 并 意 愿 。 对 比分 析 两 国的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 中 国金 融 监 管 体 制 的 改 对
贷 危机 中 , 息披露 的严 重不 充分 , 房贷 机构 得 以在 脱 离消 费 信 使
金 融 法 规 不 健 全 , 融 监 管 水 平 较 低 , 此 相 适 应 , 国 现 阶段 实 金 与 中 行 分 业 经 营 、 业 监 管 的 金 融 监 管 模 式 是 由 中 国 金 构 。美 国的金 融监管体 制 , 联邦这 一线 的 在 监管机构 主要有联邦储 备委员 会 、 财政 部货 币监理署 和联 邦存款
保 险 公 司 ; 州 这 一 线 则 有 银 行 监 督 机 构 和 管 理 机 构 。 [1 邦 储 在 1 联 备 委 员 会 的 目的 是 完 善 对 银 行 体 系 的 监 管 。 币 监 理 署 是 美 国 国 货
决定 的 , 比较符合金 融业发展 规律 的。随着 国际金 融业一体化 是
革 和完善将具 有重要 的意义。
键 词 : 融 监 管 体 制 比 较 启 示 金
一
、
美 国 金 融 监 管体 制 的 现 状 与 特 点
中美经济体制比较
中美经济体制比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分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将从产权制度、市场规模、政府角色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对中美经济体制进行比较。
一、产权制度比较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国家保留了对重要领域的产权控制,包括能源、交通、金融等;而在美国,产权归个人或者企业所有,市场竞争对资源的配置起主导作用。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一些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之一。
相比之下,美国的私营企业更加灵活,具有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市场规模比较中美两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但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市场运作有所不同。
在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和参与比较多,市场主体相对较少,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力量相对较弱。
而在美国,市场经济主导,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规模相对小但市场力量较强。
中国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主要是以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为主,对市场进行指导和规范。
而美国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和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政府角色比较中美两国政府在经济体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手段来引导经济增长。
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方面具有较大的权力。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更多依赖市场自由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
美国政府主要扮演的角色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制定适度的监管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
四、发展模式比较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偏重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创新能力。
中美中央银行体系的差别比较
CAIXUN财讯-56- 中美中央银行体系的差别比较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顾 亚 / 文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资产组合类型,监管职能,独立性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人行和美联储进行了对比,两大央行差别的原因在于各自所处的国情不同,具体说人民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够完善,金融监管职能弱,独立性不足。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美联储独立性中美中央银行体系资产组合的差别 人民银行的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等。
其次,国外资产占比重达到80%多,货币黄金占比少不到0.2%,外汇资产在国外资产占比达97.2%,黄金占比为0.24%。
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贸易顺差累积了大量的外汇资产。
美联储的资产项目包括,黄金,硬币,IMF特别提款权,持有的证券,回购协议,其他贷款,托收中的项目,银行不动产,所持Maiden LaneLLLC资产净额,央行间货币互换,外汇资产,其他资产等;其次,美联储所持有的证券占比高达到百分之九十多,黄金占比0.25%左右,外汇资产占比0.4%左右。
中美中央银行体系监管职能的差别 大一统金融体系时期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统一集中监管;改革开放后我国成立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由这几大行业协会进行分业监管。
美国金融监管实行联邦和州两级监管,美联储负责监管会员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
金融危机后扩大了美联储的监管范围,现在可以监管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对冲基金等。
中美中央银行体系独立性的比较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来说独立性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受国务院的制约;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制,行长人选由总理提名,中国人民银行只有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自中央银行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民银行在经济上并不独立。
美联储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不依赖于财政拨款;具体体现在:储备银行组织形式为私人股份银行形式,会员银行按照资产比例购买联储银行的股份,组建资本无需财政支持;美联储的支出向各联储银行佂款解决,国会授权美联储理事会每半年向联储银行征款一次。
中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比较
80.2% 90.3% 99.1% 100.0% —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qbp/
第四,交易对象差异。
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对象呈现“三少三小”特点 ① 票据市场品种少 ② 债券市场品种少 ③ 股票市场品种少 ④ 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上占比小 ⑤ 商业票据在金融市场上占比小 ⑥ 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重小
第五,市场参与主体差异。
中国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呈现“四多四少”局面 ① 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参与多 ② 工商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参与少 ③ 股票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参与多 ④ 机构投资者参与少 ⑤ 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多 ⑥ 民营企业少 ⑦ 上市公司中绩差公司多 ⑧ 优质公司少
功能比较
第一,市场信息透明度截然不同。
第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同。
第三,对法律及其执行等外部制度环境的依赖度 不同。
表2-3 中美两种融资模式的运行特征比较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 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 对价格信号的反 弱(以内部信息为主) 应 市场力量 强 流动性 弱 风险 代际跨期平滑 资产性质 公司类型 创新融资 政治可控性 实物资产 中小公司 低 强 强 弱 强 横截面风险分担 (高科技)无形资产 大公司 高 弱
资产(美元) 银行数目
比例
比例累计
资产份额
资产份额累积
多于100亿 10亿-100亿 1亿-10亿 少于1亿 总计
107 555 4216 2205 7083
1.5% 7.8% 59.5% 31.1% 100.0%
1.5% 9.3% 68.9% 100.0% —
80.2% 10.1% 8.8% 0.9% 100.0%
利率体系比较
第一,利率政策比较
“官定利率”和“市场化的利率”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对比分析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制各方面的比较,进一步分析美国金融监管体制中哪些薄弱环节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而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及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中美金融;监管体制;对比分析1 金融危机反映出的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1.1 多头监管同时接受多家监管机构的监管是美国金融机构的常态。
多头监管是指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实行分业监管。
但实际上,美国金融机构已经进入了混业经营阶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和被监管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和错配。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既有联邦的,也有州一级的,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设立了不同的监管机构。
以花旗银行为例,它不但要受到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还要受到50个州的地方监管者的监管。
这些机构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监管的现象。
没有任何单一金融监管机构拥有监控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必备的信息与权威,现有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在应对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大问题时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金融机构还常常因同一件事、在同一个部门不停地接受不同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
在全球金融市场密切相连的情势下,这种过度监管正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日益丧失全球竞争力。
1.2 监管疏漏在监管重叠的同时,美国“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监管疏漏。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突然濒临破产,如此大规模、如此广泛参与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金融机构,竟然没有一个机构宣称对它实施过监管。
在LTCM事件中,许多银行在对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细节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把大量的资金贷与其从事高风险投资。
直到美联储最终调查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陈柳钦,2009)。
LTCM只是那些未受监管的上千家对冲基金中的一家。
如今10多年过去了,尽管结构化产品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至今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宣称对这些产品的运行、风险揭示、投资者保护和运输负有监管责任。
中美金融市场的对比分析
中美⾦融市场的对⽐分析2019-07-31⼀、中美货币市场我国《票据法》⾃1996年1⽉1⽇实施,⾄今我国经济⾦融发⽣了巨⼤的变化。
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1.银⾏间同业拆借市场美国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
在联邦基⾦市场⼤型⾦融机构⼀般通过经纪商进⾏交易,微⼩型⾦融机构⼀般直接交易。
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
直到1996年我国才建⽴中国外汇交易中⼼暨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作为全国统⼀的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式,即⾃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担。
直接交易⽅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
美国的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商业银⾏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间同业拆借利率与⼀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间同业拆借利率。
2.回购市场⽬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的回购协议市场。
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拆借市场的利率。
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间两个独⽴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间为主。
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的流向。
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3.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在货币市场中占⾼⽐重,表现在⼏乎所有的⾦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
我国到⽬前为⽌,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4.⼤额定期存单市场可转让⼤额定期存单诞⽣于上世纪60年代,是商业银⾏的⾦融创新产品。
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财税金融【作者简介】曾诗雨(2000-),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在读,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1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1.1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1.1.1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倒逼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出现了下滑,这表明了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衰退。
有学者预计,世界经济在今后10~20年内的增长速度相比前20年会显著降低,并且会出现较长的衰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在1.7%左右和5%左右,相较于之前有很大降低。
全球经济增长的疲软,倒逼了金融行业的变革,作为金融行业现如今的重要发展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也随之亟需变革,走在创新发展的摸索道路上。
1.1.2新技术的出现,助力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升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下,我们已经步入了Web3.0时代,从网络技术的使用者转变为创作者,从Web2.0到Web3.0。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1.1.3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升级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领导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经济正加快向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活动转变的速度,数字经济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消费途径,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数字经济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针对互联网金融现有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创新的研究便变得尤为重要。
1.2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1.2.1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第一,美国互联网金融诞生阶段。
美国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民用网络技术,这是网络金融发展的基础。
在各种风险投资的大力扶持下,互联网技术得到运用,渗透到了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网络券商E-Trade 创立后,整个证券市场开始走向网络化;美国网络银行在1995年创立,逐步发展为美国排名第六的大银行;同年创立的网络保险公司INSWEB 使保险业迅速发展;1998年EBAY 创建了第一家专业的网络支付公司,于是有了网络货币基金。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中美金融体系的相同点:1金融体系都是由金融市场、银行和外部公司治理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制度特征的总称。
2中美金融体系都包括以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机构的构成和金融活动的监管为基础的多项内容。
中美金融体系的不同:第一,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
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第二,中国金融和美国的运行机制不同。
美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极高,华尔街具有超级话语权,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趋利化、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杠杆化,虽然这些特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下降和逆转,华尔街的话语权也在下降通道之中,但其高度市场化的根本特征不会改变。
反观中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较强,金融压抑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为,金融机构活力不足,例如金融创新严格审批、金融业务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等等。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低既有历史和客观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
第三,开放程度的比较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想符合。
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从整体角度讲,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不健全,政府对于银行的管制程度较高,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较小,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低。
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相信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更进一步发展第四,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能。
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都属于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市场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美金融市场的一些关键特点和经济环境,来揭示两国金融市场的异同。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存在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具有完善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崛起,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对比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其股票市场总市值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同时,美元也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三、金融监管体系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为分散,由多个机构共同负责,包括美联储、SEC、CFTC等。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更加集中,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负责。
四、资本市场对比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的股票市场相当发达,拥有众多知名的交易所,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
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上交所和深交所是中国两大主要交易所。
五、金融创新对比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的金融创新相对较为成熟,从金融衍生品到金融科技,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广泛的应用。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创新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六、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对比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非常国际化,吸引了全球各国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
中国的金融体系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
七、金融稳定风险对比金融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遭受了重大冲击,随后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会计监管比较及启示
2 0 0 2年 安 然 事 件 的 发 生 , 暴 露 出 美 国监 管模 式—— 行
法制 度 的改革 . 创 建一个 更 为稳健 的监管 体制 , 兼 具灵 活性
和有 效性 , 避 免金 融危 机 的再度 来袭 。因 此 , 美 国 政 府 积 极 反 思监管 方面 的不 足 , 试 图找到 解决 问题 的 出路 , 建 立 一 个
保 护 投 资 者 的 利 益 .该 法 案 的实 施 对 各 国 进 行 会 计 监 管 的 改 革 和 完 善 提 供 了新 的 视 角 和 启 示 。2 0 0 7年 次 贷 危 机 发 生 后 ,美 国也 在 会 计 监 管 方 面 做 出 了很 大 的 努 力 和 积 极 的 创 新 。2 0 0 8年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 各 国 经 济 受 到 了重 创 , 引 发 了 人
在 后金 融危机 时代 ,美 国 的机构 部 门积极 参 与监 管措
施 的制 定 , 主导者 包 括美 联储 、 联 邦 政 府财 政部 、 美 国存 款
保 险公 司 ( F D I C) 、 证 券交 易 委员 会 ( S E C) 和 美 国 国会 , 次要
日, 国务 院通过并 开 始施行 《 证券 公 司风 险处置 条例 》 和《 证
壁 H U A 。 N Q I U 。 固 毳
感触 麟 中美会计监管 比较及启
口季 晓 燕
( 浙 江 财 经 学 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镝饔 : 金融危机后 , 会计监管成 为热点话题。 为 了缓和危机 , 各 国A . A- -  ̄不同的监
管 措施。 本文通 过后金融 危机时 代中国 和美国 会 计监管 措施的比 较, 得出 对 我国 l l
基于网络经济学视阈下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探讨
基于网络经济学视阈下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探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一大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中美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达到数万亿规模。
而美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也不容小觑,以P2P借贷和支付为主要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拥有庞大市场规模。
在产品方面,中美互联网金融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支付、P2P借贷、互联网保险等为主,服务对象广泛,金融包容性较强;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多以P2P借贷、股票交易、互联网基金等为主,服务对象相对更为专业和投资性。
二、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的原因1.政策环境差异中美两国的政策环境、监管体系存在明显差异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开放的政策环境,而美国政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更多的是监管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2.金融体系差异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相对封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白,形成了互补性的发展模式;而美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更为成熟和开放,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的补充。
3.文化与社会差异中美两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对象、产品形态上更加注重大众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路径;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则更注重创新、专业和风险投资。
1.中美互联网金融将继续走向国际化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一体化,中美互联网金融将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两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积极寻求跨境合作与融合,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政策环境、金融体系、文化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将逐渐缩小,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均衡和多元的发展态势。
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的几点启示
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的几点启示摘要:“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
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
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
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措施比较;启示一、美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1.影子银行构成(1)政府发起的影子银行。
主要是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房地美和房利美三大金融机构。
这类影子银行主要通过销售机构债券和资产抵押证券来获取融资,同时使用证券化的“发起—分销”模式进行投融资经营。
(2)内部影子银行。
主要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从事信贷中介活动及其表内外信贷中介活动的全球银行网络、财务公司、经纪商、交易商和资产管理公司。
该类影子银行主要为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住宅抵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杠杆贷款提供中介服务。
(3)外部影子银行。
是指多元化的经纪商、交易商、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全球网络系统。
其中,多元化经纪商、交易商发起住宅和商业房地产贷款和杠杆贷款,独立的非银行专业金融机构的全球网络系统发起汽车贷款与租赁、学生贷款、中间市场贷款和特许权贷款等。
2.特点(1)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很少。
由于影子银行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
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
(2)高杠杆性。
影子银行不需要遵守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规定,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摘要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
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绪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对金融系统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随着经济初步进展和战争需要,由美国国会财政治理官提议,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紧密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
这之后,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
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
这其中有专门多缘故,.但重要缘故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同时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
人为构造时期临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
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
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预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固。
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
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目前,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制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专门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亮特点。
(1)“双线多头”的治理体系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同意银行注册登记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治理监督。
在州注册登记的银行为州银行,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治理。
在联邦注册的银行为国民银行,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摘要:金融监管是金融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它保护了金融活动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
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会受到金融监管的制约,金融服务业为了逃避监管又不断地创新产品以逃避监管,金融业在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发展。
但是作为保护金融活动参与方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利益的金融监管部门却始终显得滞后和力不从心。
本文将探究中美金融监管体制之间差异,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或者是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前言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产业,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异或是抑制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互通有无的金融平台。
对金融业的合理监督与管理是整个金融业健康、高效和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金融业对经济的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为其成为世界强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财富快速增长,而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就是我们更加生动的例子,美元成为了世界国币,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但总的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过了其负面影响。
金融业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正是这个特殊性,使得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与其它行业有巨大的差别,不仅要维持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也要保护与金融业有关的组织和人员的利益。
因此,金融监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从分类上来说,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所实施的监督与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就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的总和①。
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都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
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合称。
金融监督就是金融当局或管理机构为了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保证其安全可靠、健康的发展,对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所及金融投资者实施的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与督促;金融管理,就是金融当局或管理机构依法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经营活动所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的总称。
一、中美金融监管体制的差异金融监管所采用的金融监管理论的差异和金融监管目标的不同是导致中美金融监管体制差异的根本原因。
其实,世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大概都是相似的,金融监管无非就是要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保护金融参与者合法、合理的经济利益。
体现金融监管的差异性更应该从各国采用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国情这些方面去思考,这是导致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终导致是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制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变革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和美国的中央银行有巨大差别,计划和行政指令的影响随处可见。
就在1983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承担中央银行的任务,而且还扮演了商业银行的角色和财政“出纳员”的角色。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业的大统一体,简直可以称之为“包罗万象”。
自从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伊始,中国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
在接下来的改革岁月中相继成立了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
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保监会负责保险业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业的监管;人民银行则负责货币政策制定②。
自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体现出来了,对中央银行行使其职能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一行三会”机构的正式形成,标志着中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正式成形,这也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
在金融改革的初期,它体现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优势,促进了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企事业机构对金融服务要求和需求不断深化,服务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日益凸现,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服务再也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综合经营成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金融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也是促使中国金融业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动力。
1.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体制(1948-1978)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业进入了新纪元。
1950年11月,经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试行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在总行设立检查处,专司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职能。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是在会计部门设置稽核机构(一段时间划归行政监察部门内),即监管当局受政务院领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主管全国货币金融事宜。
其任务之一是“掌握金融行政,监管私营、公营、合营及外商金融业,管理金融市场”。
这表明监管当局是中国的金融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开始建立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也建立和加强了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实行单一的监管当局体制。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监管当局职能,又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任务是整顿和改革私营金融业,打击投机活动,维护金融秩序,但没有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进行监管的任务。
“文革”时期,明文宣布废除金融法规并把监管当局同财政部合并,这更谈不上金融机构市场准人监管问题。
但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直保留着总稽核体制,稽核工作没有中断,当时中国除银行信用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信用形式。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只有一些海外业务,基本上没有国内业务,证券业被视为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被取缔。
在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几乎不存在不必要的金融监督管理,虽然也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但绝非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
2.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的金融监管体制(1978-1992)在这一时期,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初中国金融格局的形成阶段(1978-1984)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探索阶段(1984-1992)。
在这个时期,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监管还没有真正形成。
金融领域的改革使中国金融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恢复和重建一大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时,逐步建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从这个时期开始,国民对金融的需求有了重大的增长,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的需求,四大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各地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这标志这中国金融机构正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四大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分离也标志着人民银行逐步行使央行职能,开始了金融监管的探索。
3. 分业监管体制时期的金融监管(1992-)1992年相继成立的沪深两市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银行和保险业的竞争,尤其是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这无疑给当初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人民银行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金融的监管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1998年11月18日保监会正式成立标志“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这“三驾马车”开始了对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工作。
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金融发展的影响,“三会”强烈地意识到联合监管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联合监管的有益尝试。
2003年9月18日,召开了第一次监管联席会议。
2004年6月,这三家监管机构依据“分业监管、规则透明、讲求实效”的指导原则签署了“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在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定期信息交流体制、经常联系机制及联席会议机制。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还加强了国际合作,陆续建立了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变革尽管美国也实行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但是由于美国中央银行采用的是联邦银行体制,这使得美国的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拥有多重监管主体的监管体制,即联邦监管当局和州监管当局并行地发挥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机能。
这种监管体制有人称之为“双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除美国财政部下设的货币监管总署(OCC)以外,各州政府均设立了银行监管机构,形成了联邦和州政府的双线监管体制。
同时各级又有若干个监管机构共同来完成监管任务,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期货交易委员会、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OTC)、国家信用合作管理局(NCUA)、联邦交易委员会(FTC)、州保险监管署(SIC),甚至联邦调查局等机构也都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是在1999年之前的监管模式,属于“机构型”监管的范畴,各个机构间的协调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多样化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之后就显得更加明显。
因此,监管部门对综合性的现代监管体制的呼声不断高涨。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以金融混业经营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参股和业务渗透的合法性为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了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空间。
这一法案的典型案例则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已成为美国银行与非银行合并的重要模式。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投资者的保护和公平竞争等出发,制定了多项监管规则。
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从将银行、证券、保险统为一体,依法进行横向综合性监管,克服了旧监管体系个别立法个别监管的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不适应性,顺应了金融服务产业融合经营的发展要求。
1999年之后的监管体制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新监管体系是“横向综合立法”,突破了之前个别立法,分业监管的监管体系,利于监管部门的协调;二、新监管体系是属于“功能型”监管体系,新监管体系对金融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
在与新监管体系发生冲突时,优先执行领域监管机构的监管决策,但对各金融公司拥有仲裁权;三、新监管体系以“灵活判断”而非“列举”方式定义有价证券。
除了原有的商品以外,当一种新商品出现时,它是否属于“金融商品”由FED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