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寄小读者教案.DOC

合集下载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精品)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精品)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课件出示简介)2、作者简介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2、分男女生朗读。

2、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

(课件出示)(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1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1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所教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整合两篇冰心的通讯,了解冰心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师:小蜜蜂们,让我们一起去采蜜吧!欢迎你进入知识大花园。

1.“一片冰心在玉壶”——同学们了解冰心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冰心?学生回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想一想下面两个问题。

(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

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送你个锦囊妙计,把自己当成是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读后交流。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主要表达了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4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4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58年3月11日,是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的第一篇。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章类似书信,有写作对象的称谓,有极富情感的交流内容,有落款,有写作的日期及地点。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4、着重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5、课外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教学难点:着重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继续交流有关冰心的材料,要突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中的“母爱、儿童、自然”这三大主题,突出冰心的仁爱思想。

2、创设倾听意识,将学生带入与作家对话、交流的阅读心态中。

师引导学生了解:本篇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谈。

二、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1、师配乐范读,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提出听读的要求:(1)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2)或者转换一种角度: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2、交流问题,学生边读边找,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三、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1、思考: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的词句来说明自己的感受。

(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2、加强读中感悟。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强化“角色意识”: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听的同学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四、精读,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五、依托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再次”给小朋友们写通讯,那么,第一次写是什么时候?2介绍冰心写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历史时期和简单情况,布置有条件的学生进行阅读。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22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22

再寄小读者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

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本文是“通讯一”。

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

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课时任务: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教学过程:一、深读感悟:(一)回顾课文内容: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二)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从冰心奶奶写的内容上看,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通讯的?你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预设:(一)冰心奶奶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的心情写通讯。

1.在这个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1)引导学生从“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体会冰心奶奶的心情。

(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2)引导学生从“漆黑发光”“笑嘻嘻”“通红而略带进一步体会。

小组之间做表情体会“腼腆”。

(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冰心奶奶的心情。

2.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

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爱你们的心,带到哪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6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6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

1958 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 篇通讯组成。

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

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 个字。

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4、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冰心的相关作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爱的主旋律。

(一)课件出示:冰心照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二)揭示课题。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

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从1923 年到1926 年三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写了29 篇通讯――《寄小读者》,从1958 年开始,冰心又写了《再寄小读者》20 篇,继续关注孩子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寄小读者》,看看从这篇通讯中冰心奶奶又和我们谈了些什么。

(三)教师简介《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二、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章类似书信,有写作对象的称谓,有极富情感的交流内容,有落款,有写作的日期及地点。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寄小读者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寄小读者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欢送阅读。

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一、前提测评: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课件出示简介)2、简介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用“||”把两局部分开。

(二)精读第一局部。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局部,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局部,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局部。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1、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填空:威尼斯是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的,家家户户。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再寄小读者 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再寄小读者  冀教版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课件出示简介)2、作者简介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三、导学达标:(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2、分男女生朗读。

2、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

(课件出示)(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寄小读者 3word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寄小读者 3word版
再寄小读者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板书课题
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二、解题
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八、课堂小结
情景引入
自学目标
自学指导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4.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5.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四、交流研讨
1.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腼腆阙曙光乃狱迥然不同和煦辣酸
2.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
3.再度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小组内互相补充
4.交流理解的词语
五、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汇报互相补充
六、质疑答疑,
二、学习目标:(口述)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命的情感。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8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8

《再寄小读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走进冰心”这一主题,节选自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通讯。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文笔委婉、真切,如同与孩子面对面交谈。

在这篇通讯里,冰心先向孩子们表达了愿意继续为小朋友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

然后回顾了祖国三十多年发生地翻天覆地的变迁,表达了爱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并告知孩子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年代相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比较久远,对于阅读量不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真切的体会到冰心奶奶的真切感受。

尤其是对当时祖国三十多年发生地翻天覆的变迁,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为了更好的体会冰心“爱孩子、爱祖国、爱生活”的炽热情感,我主要引导学生借助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并配合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阅读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腼腆、炽热、和煦、翻天覆地、迥不相同”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习本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满地西风天欲晓,半帘残月梦初回。

十年消息上心来。

”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冰心回顾“祖国当时三十年来发生地翻天覆地的变迁”,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课前准备:教师:冰心生平及作品视频资料;《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片段;与“通讯”有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再寄小读者》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再寄小读者》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再寄小读者》教案范文1.知识与技能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诵方式朗诵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浏览心理,注重浏览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领会冰可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详细的语句有理有据地论述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局部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收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用意(一)课习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的大作家。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

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教学过程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习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习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2)“寄”,一般是指给他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3.老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老师介绍何为“通讯”。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导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

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朗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再寄小读者|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再寄小读者|冀教版

27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课文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通过对比课文了解本篇文章是通讯,并了解它的基本格式。

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表达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4、课外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教学重点:
通过深入朗读体会课文中表达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5、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6、预习安排:
提前了解冰心写给儿童的作品,初步了解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爱。

重点词语:
乃是地狱曙光零碎翻天覆地辣椒迥不相同炽热酸涩腼腆
再寄小读者
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寄小读者教案.DOC27 再寄小读者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永远的冰心奶奶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

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

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

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个字。

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4、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5、课外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爱的主旋律。

(一)继续渗透爱的主旋律。

课件出示:冰心照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二)揭示课题。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

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从1923年到1926年三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写了29篇通讯——《寄小读者》,从1958年开始,冰心又写了《再寄小读者》20篇,继续关注孩子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寄小读者》,看看从这篇通讯中冰心奶奶又和我们谈了些什么。

(三)教师简介《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冰心1923年开始写第一篇《寄小读者》,并在北京《晨报副镌》上新辟“儿童世界”一栏连载至1926年,共由29篇通讯组成,同年结集出版,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游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

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

从《寄小读者》,到《再寄小读者》,再到《三寄小读者》,前后五十多年,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少年儿童。

二、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教师介绍“通讯”这种文体。

课件出示: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章类似书信,有写作对象的称谓,有极富情感的交流内容,有落款,有写作的日期及地点。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

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处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小组自学之后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四、师生交流。

(一)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汇报自学生字、生词情况。

课件出示字词:炽热、腼腆、曙光、迥然不同、和煦、发辣发酸、翻天覆地(三)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冰心奶奶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概括一下。

(二)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1、继续为儿童写作。

2、继续写作的心情。

3、祖国三十年的大变化。

(三)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

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六、指导生字的书写。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乃”和“及”: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记忆。

“曙”字是形声字,可以利用熟字(署)加偏旁的方法去记忆。

“酸”和“辣”:可以让学生留意“酉”和“辛”字的意思,以便去记住更多的相关的字。

(二)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过渡:这些内容中包含着冰心奶奶怎样的情感呢?二、自读自悟,感受冰心内心情感。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谈。

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一)默读课文,用心体会。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从冰心奶奶写的内容上看,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你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读出了冰心奶奶的心情?动笔划一划,批注自己的感受。

2、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二)学生带着提示自读课文。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三)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

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品词析句,体会冰心内心的情感。

(一)教师把握要点:1、在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2、从把握的要点上来讲,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从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3、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目的主要手段。

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一个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回答,再就是要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

进行朗读指导时仍然要强化“角色意识”,让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同学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在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时,也要从“感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纯理性、纯技巧的角度去指导。

(二)交流预设: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语句:在这个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体会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2、课件出示语句: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

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爱你们的心,带到哪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

体会作者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

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儿童。

3、课件出示语句: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今早四点钟就醒了,睁开眼来是满窗的明月!体会冰心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4、课外补充:“卷地西风天欲曙,半帘残月梦初回。

十年消息上心来。

” 宋徵舆:明末清初人。

《浣溪沙》彻夜清霜透玉台,夕香销尽传山灰。

声声飞雁五更催。

满地西风天欲晓,半帘残月梦初回。

十年消息上心来。

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5、体会: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6、课件出示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我爱小孩子。

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

” 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一)简介冰心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

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课件出示:冰心与儿童亲切交谈的一组照片。

(二)课件再次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五、推荐书目。

课件出示:读一读:《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六、作业。

课件出示:(一)读完《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继续搜集冰心的作品并进行阅读。

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见闻,调动学生的认知,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

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整体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突出重点,都是精读细品的好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

抓住关键词语句体会特点。

进行拓展训练,丰富语言的同时又强化了特点。

感受冰心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体会情感,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逐步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道理,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