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数学奥赛平面几何
《竞赛数学解题研究》之平面几何专题一、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重要定理:1、梅涅劳斯定理: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三点,则D 、E 、F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EACEFC BF DB AD 。
2、塞瓦定理: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三点,则AF 、BE 、CD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EACEFC BF DB AD 。
3、托勒密定理: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的充要条件是CD BC CD AB BD AC ⋅+⋅=⋅4、西摩松定理:设P 是ABC ∆外接圆上任一点,过P 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设垂足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5、斯德瓦特定理:设P 是ABC ∆的边BC 边上的任一点,则BC PC BP AP BC AB PC AC BP ⋅⋅+⋅=⋅+⋅2226、共角定理:设ABC ∆和C B A '''∆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不妨设A=A ')则 C A B A ACAB S S C B A ABC ''⋅''⋅='''∆∆7、共边定理:设ABC ∆和C B A '''∆中有一个边相等,则CA B A ACAB S S C B A ABC ''⋅''⋅='''∆∆举例说明:1、设M 、N 分别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对角线AC 、CE 上的点,且AM:AC=CN:CE=k,如果BMN 三点共线,试求k 。
(IMO23,1982)2、在四边形ABCD 中,ABD ∆、BCD ∆、ABC ∆的面积之比为3:4:1,点M 、N 分别 是AC 、CD 上的点,且AM:AC=CN:CD, 并且BMN 三点共线,求证:M 、N 分别是AC 、 CD 的中点。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平面几何国外竞赛题阅读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平面几何国外竞赛题阅读阅读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1.步步皆要考虑“知其然之其所以然”。
2.解此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如何想到,是否应该想到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思路?3.画图线条的如何取舍?4.本题有什么特点?解法是否接触过?5.分析思考各类定理的运用时机,运用条件。
注意:思考过久(不超过15分钟为宜)不知其然,思考过久(不超过10分钟为宜)不知所以然,跳过!强调一下,不超过不是指一题不超过15分钟,是指从某一步推到另一步不超过的时间。
例1(美国37届)设M 、N 、P 分别是非等腰锐角△ABC 的边BC 、CA 、AB 的中点,AB 、AC 的中垂线分别与AM 交于点D 、E ,直线BD 、CE 交于点F ,且点F在△ABC的内部。
证明:A、N、F、P四点共圆。
证明:如图1,设△ABC的外心为O。
则∠APO=∠ANO=900。
于是A、P、N在以AO为直径的圆上。
因此,只要证明∠AFO=900。
不妨设AB>AC。
由PD是AB的中垂线知,AD=BD。
同理,AE=CE。
设α=∠ABD=∠BAD,CAE ACE β∠=∠=。
则BAC αβ+=∠。
在△ABM和△ACM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M AB BMA α=∠,sin sin CM ACCMAβ=∠。
由于si n ∠BMA=sin ∠CMA ,因此sin sin BM ABCM ACβα=。
又因为BM=CM,所以,sin sin ACABαβ=。
如图2,在△ABF和△ACF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sin AF AB AF ACAFB AFC αβ==∠∠。
于是,s i n s i n s i n s i n A C A F BA B A F Cαβ∠=∠。
从而,sin sin AFB AFC ∠=∠。
因为2,2ADF DEC αβ∠=∠=,所以180221802EFD BAC αβ∠=--=-∠。
因此,∠BFC=2∠BAC=∠BOC。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DBP =∠AQC ,∠DPB =∠C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 .由∠BAF =∠BCE ,可知 ∠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 于是,∠EBA =∠APE .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2 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 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显然,==,可知PG ∥EC .PD EP FD EF GDCG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 PM +PN =PK +KQ =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A DB P Q C图1PED G A B F C图2AN EBQK G CDMF P 图3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 ABAQAC 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 .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M 2E ,易知 =,=,AP AB DE BE AQ AC DECE=,=. 则+===+.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 E M 2AP ABAQ AC DECE BE +DE E M E M 21+11AN AM 22AN AM 所以,+=+.AP ABAQAC 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BE 、CF 于Q 、P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有BD ·AM =DC ·AN . (1)由==,有 AP =. (2)BD AP FB AF BC AM BC AM BD ·由==,有 AQ =. (3)DC AQ EC AE BC AN BCAN DC ·对比(1)、(2)、(3)有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4 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 =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AB 2+AC 2).41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由BD =DC ,可知ED =DN .有△BED ≌△CND . 于是,BE =NC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 ∠ABC +∠ACB =∠ABC +∠EBC =90°. 于是,∠BAC =90°.APEDC M 2M 1BQ N 1N 2图4图5M P A Q NFBDCEK图6ANC DEB M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所以,AD 2==(AB 2+AC 2).221⎪⎭⎫⎝⎛BC 41 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例7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易知 DB 2=FB 2=AB ·HB ,AD 2=AE 2=AG ·AB .二式相减,得 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于是,DB -AD =HB -AG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 显然,EG ∥CD ∥FH . 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 =,即 =或=.BN DM AN AM NC ME BN DM NC ME ME DM NCBN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 .由BD ∥EF ,可知MN ∥BD .易知S △BEF =S △DEF .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可得MC =CN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 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OE 、OF .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 ∠FOQ =∠FKQ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 ∠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 ∠FOQ =∠EOP .由OF =OE ,可知 Rt △OFQ ≌Rt △OEP . 则OQ =OP .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A G D O HB FC E 图7图8A DB N CE M图9ABM E F NDC G图10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3. 六边开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 1b 1c1(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 .)7. 分别以△ABC 的边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P 点到边AB 的距离是AB 的一半.8.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9.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1 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但因BE ≠ED ,故不能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 =∠ABC =∠AFC ,即A B GC D FE 图1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 因∠GEF =∠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21于是,BF =2CF .故BD =2CD .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BCD =90°, AB =2,CD =1,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则sin ∠AOB =____.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设AD =x ,有AP =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x )x =2x (1+2x ).333解得AD =x =2-2,BC =BP =4-.3213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 =(4-)(2-2)+2×1=10-12.333 又S ABCD =S △ABD +S △BCD =. 故sin ∠AOB =.233263615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BC 的面积S =AP ·BD .43分析:因S △ABC =BC 2=AC ·BC ,只4343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 又AB =AD ,故∠ADQ =∠ABQ .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 于是,S =AC ·BC =AP ·BD .4343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ABCD PO图2A图3BP QDHC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 ∵AB ∥CD ,∴BC =AE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 AC ==.22AE CE -224q p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于两点B (-2,0)、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1)2、Q (1+2,1).2 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证明:如图6,∵∠2+∠3=∠4+∠5=90°,又∠3=∠4,∠1=∠5,∴∠1=∠2.从而,AM =AN .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AE =AF =AN . 由割线定理有 BM ·BN =BF ·BE =(AB +AE )(AB -AF )=(AB +AN )(AB -AN ) =AB 2-AN 2,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结CG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由切割线定理,有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 A EDCB图4图5E AN C D BFM12345图6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EC ·ED +FC ·FB =EP 2+FQ 2,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 ∵∠A +∠A '=180°=∠A +∠D , ∠BCD =∠B =∠B ',∴∠A '=∠D ,∠B '=∠BCD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即 ==. 故DC =,DB =.DC c 'a a 'DB b '''a ac ''a ab 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 ·BC =AB ·DC +AC ·BD ,即 a 2=c ·+b ·. 故aa '=bb '+cc '.''a ac ''a ab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 AB DE BD DCBD2.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 =∠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BKM =10°,得21∠AMC =30°.)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 ⊥AF ,CE ⊥AE .求证:AB ·AE +AD ·AF =AC 2. (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1)(2)图8ABCA'C'c a b a'c'b'A BCDa bb c 图9F DAB EC图10图11得△ACE ≌△ADF ,从而AE =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1.a b ba(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
平面几何名定理、名题与竞赛题
平面几何名定理、名题与竞赛题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顾九华平面几何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出了大量的定理,积累了大量的题目,其中很多题目都是大数学家的大手笔,这些题目本身就是典范,这些题目的解决方法则更是我们学习平面几何的圭臬.通过学习这些题目,大家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美.而且这些题目往往也是数学竞赛命题的背景题,在很多竞赛题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本讲及下讲拟介绍几个平几名题及其应用.定理1 (Ptolemy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逆命题成立) 分析 如图,即证AC ·BD =AB ·CD +AD ·BC .可设法把 AC ·BD 拆成两部分,如把AC 写成AE +EC ,这样,AC ·BD 就拆成了两部分:AE ·BD 及EC ·BD ,于是只要证明AE ·BD =AD ·BC 及EC ·BD =AB ·CD 即可.证明 在AC 上取点E ,使∠ADE =∠BDC , 由∠DAE =∠DBC ,得⊿AED ∽⊿BCD .∴ AE ∶BC =AD ∶BD ,即AE ·BD =AD ·BC . ⑴ 又∠ADB =∠EDC ,∠ABD =∠ECD ,得⊿ABD ∽⊿ECD . ∴ AB ∶ED =BD ∶CD ,即EC ·BD =AB ·CD . ⑵ ⑴+⑵,得 AC ·BD =AB ·CD +AD ·BC .说明 本定理的证明给证明ab =cd +ef 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典范.用类似的证法,可以得到Ptolemy 定理的推广(广义Ptolemy 定理):对于一般的四边形ABCD ,有AB ·CD +AD ·BC ≥AC ·BD .当且仅当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时等号成立.例1 (1987年第二十一届全苏)设A 1A 2A 3…A 7是圆内接正七边形,求证: 1A 1A 2=1A 1A 3+1A 1A 4. 证明 连A 1A 5,A 3A 5,并设A 1A 2=a ,A 1A 3=b ,A 1A 4=c . 本题即证1a =1b +1c.在圆内接四边形A 1A 3A 4A 5中,有A 3A 4=A 4A 5=a ,A 1A 3=A 3A 5=b ,A 1A 4=A 1A 5=c .于是有ab +ac =bc ,同除以abc ,即得1a =1b +1c,故证. 例2.(美国纽约,1975)证明:从圆周上一点到圆内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的距离不可能都是有理数. 分析:假定其中几个是有理数,证明至少一个是无理数.证明:设⊙O 的直径为2R ,不妨设P 在⌒AD 上,则∠APB =45︒,设∠PBA =α,则∠P AB =135︒-α.若P A =2R sin α及PC =2R sin(90︒-α)=2R cos α为有理数, 则 PB =2R sin ∠P AB =2R sin(135︒-α)=2R (22cos α+22sin α)=2R (sin α+cos α)即为无理数. 或用Ptolemy 定理:PB·AC=P A·BC+PC·AB .⇒2PB=P A+PC .故P A 、PB 、PC 不能同时为有理数.例3.⑴ 求证: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 ⑵ 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成立吗?证明:如图,∆ABC 内接于⊙O ,设⊙O 的半径=R ,∆ABC 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边的中点分别为X 、Y 、Z .由A 、X 、O 、Z 四点共圆,据Ptolemy 定理,有A BC DE 16例1OA ·XZ=OX ·AZ +OZ ·AX ,⇒R ·12a=OX ·12b +OZ ·12c .即R ·a=OX ·b +OZ ·c , ①同理,R ·b=OX ·a +OY ·c , ② R ·c=OY ·b +OZ ·a , ③三式相加,得R (a +b +c )=OX (a +b )+OY (b +c )+OZ (c +a ). ④但 r (a +b +c )=OX ·a +OY ·b +OZ ·c .(都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⑤ ④式与⑤式两边分别相加,得R (a +b +c )+r (a +b +c )= OX (a +b )+OY (b +c )+OZ (c +a )+OX ·c +OY ·a +OZ ·b .故, R +r=OX +OY +OZ .⑵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C 为直角),则O 在边AB 上,OX=0,上述结论仍成立.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 (∠C 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 R +r=-OX +OY +OZ . 证明同上.定理2 设P 、Q 、A 、B 为任意四点,则P A 2-PB 2=QA 2-QB 2⇔PQ ⊥AB . 证明 先证P A 2-PB 2=QA 2-QB 2⇒PQ ⊥AB .作PH ⊥AB 于H ,则 P A 2-PB 2=( PH 2+AH 2)-(PH 2+BH 2)=AH 2-BH 2=(AH +BH )(AH -BH )=AB (AB -2BH ). 同理,作QH ’⊥AB 于H ’,则 QA 2-QB 2=AB (AB -2AH’)∴H =H ’,即点H 与点H ’重合.PQ ⊥AB ⇒P A 2-PB 2=QA 2-QB 2显然成立.说明 本题在证明两线垂直时具有强大的作用.点到圆的幂:设P 为⊙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 =d ,⊙O 的半径为r ,则d 2-r 2就是点P 对于⊙O 的幂.过P 任作一直线与⊙O 交于点A 、B ,则P A·PB = |d 2-r 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例5.以O 为圆心的圆通过⊿ABC 的两个顶点A 、C ,且与AB 、BC 两边分别相交于K 、N 两点,⊿ABC 和⊿KBN 的两外接圆交于B 、M 两点.证明:∠OMB 为直角.(1985年第26届国际数学竞赛)分析 对于与圆有关的问题,常可利用圆幂定理,若能找到BM 上一点,使该点与点B对于圆O 等幂即可. 证明:由BM 、KN 、AC 三线共点P ,知PM ·PB =PN ·PK =PO 2-r 2. ⑴ 由∠PMN =∠BKN =∠CAN ,得P 、M 、N 、C 共圆,故 BM ·BP =BN ·BC =BO 2-r 2. ⑵ ⑴-⑵得, PM ·PB -BM ·BP = PO 2 - BO 2, 即 (PM -BM )(PM +BM )= PO 2 - BO 2,就是PM 2 -BM 2= PO 2 - BO 2,于是OM ⊥PB .定理3 (Ceva 定理)设X 、Y 、Z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一点,则AX 、BY 、CZ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 BC PXYZA B PQHH'分析 此三个比值都可以表达为三角形面积的比,从而可用面积来证明. 证明:设S ⊿APB =S 1,S ⊿BPC =S 2,S ⊿CPA =S 3. 则AZ ZB =S 3S 2,BX XC =S 1S 3,CY YA =S 2S 1, 三式相乘,即得证.说明 用同一法可证其逆正确.本题也可过点A 作MN ∥BC 延长BY 、CZ 与MN 分别交于M 、N ,再用比例来证明,例6.以△ABC 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 、BCFG 、ACHK ,设L 、M 、N 分别为DE 、FG 、HK 的中点.求证:AM 、BN 、CL 交于一点.分析 设AM 、BN 、CL 分别交BC 、CA 、AB 于P 、Q 、R .利用面积比设法证明BP PC ·CQ QA ·ARRB=1. 证明 设AM 、BN 、CL 分别交BC 、CA 、AB 于P 、Q 、R .易知,∠CBM =∠BCM =∠QCN =∠QAN =∠LAR =∠LBR =θ. BP PC =S ∆ABM S ∆ACM =AB ·BM sin(B +θ)AC ·CM sin(A +θ)=AB sin(B +θ)AC sin(C +θ). CQ QA =BC sin(C +θ)AB sin(A +θ),AR RB =AC sin(A +θ)BC sin(B +θ), 三式相乘即得BP PC ·CQ QA ·ARRB=1,由Ceva 定理的逆定理知AM 、BN 、CL 交于一点.例7.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均是锐角,D 是BC 边上的内点,且AD 平分∠BAC ,过点D 分别向两条直线AB 、AC 作垂线DP 、DQ ,其垂足是P 、Q ,两条直线CP 与BQ 相交与点K .求证:AK ⊥BC ;证明:⑴ 作高AH . 则由∆BDP ∽∆BAH ,⇒BH PB =BA BD ,由∆CDQ ∽∆CAH ,⇒CQ HC =DC CA .由AD 平分∠BAC ,⇒DC BD =ACAB ,由DP ⊥AB ,DQ ⊥AC ,⇒AP=AQ .∴AP PB ·BH HC ·CQ QA =AP QA ·BH PB ·CQ HC =BA BD ·DC CA =DC BD ·BACA=1,据Ceva 定理,AH 、BQ 、CP 交于一点,故AH 过CP 、BQ 的交点K ,∴ AK 与AH 重合,即AK ⊥BC .例8.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在CD 上取一点E ,BE 与AC 相交于F ,延长DF 交BC 于G .求证:∠GAC =∠EAC .(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析 由于BE 、CA 、DG 交于一点,故可对此图形用Ceva 定理,再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证明 连结BD 交AC 于H ,对⊿BCD 用Ceva 定理,可得CG GB ·BH HD ·DEEC =1.因为AH 是∠BAD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BH HD =ABAD,故ABC DEFGH IJHK Q PDCBARQPN MLKHGFC EDBA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G 延长线于I ,过点C 作AD 的平行线交AE 的延长线于J , 则CG GB =CI AB ,DE EC =ADCJ,所以, CI AB ·AB AD ·ADCJ=1. 从而,CI =CJ .又因CI ∥AB ,CJ ∥AD ,故∠ACI =π-∠BAC =π-∠DAC =∠ACJ , 因此,⊿ACI ≌⊿ACJ ,从而∠IAC =∠JAC ,即∠GAC =∠EAC .定理4 (Menelaus 定理)设X 、Y 、Z 分别在△ABC 的BC 、CA 、AB 所在直线上,则X 、Y 、Z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Z ZB ·BX XC ·CYYA=1. 证明:作CM ∥BA ,交XY 于N , 则AZ CN =CY YA ,CN ZB =XC BX. 于是AZ ZB ·BX XC ·CY YA =AZ CN ·CN ZB ·BX XC ·CYYA=1.本定理也可用面积来证明:如图,连AX ,BY , 记S ∆AYB =S 1,S ∆BYC =S 2,S ∆CYX =S 3,S ∆XYA =S 4.则 AZ ZB =S 4S 2+S 3;BX XC =S 2+S 3S 3;CY YA =S 3S 4,三式相乘即得证. 说明 用同一法可证其逆正确.Ceva 定理与Menelaus 定理是一对“对偶定理”.例9.(南斯拉夫,1983)在矩形ABCD 的外接圆弧AB 上取一个不同于顶点A 、B 的点M ,点P 、Q 、R 、S 是M 分别在直线AD 、AB 、BC 与CD 上的投影.证明,直线PQ 和RS 是互相垂直的,并且它们与矩形的某条对角线交于同一点.证明:设PR 与圆的另一交点为L .则→PQ ·→RS =(→PM +→P A )·(→RM +→MS )=→PM ·→RM +→PM ·→MS +→P A ·→RM +→P A ·→MS =-→PM ·→PL +→P A ·→PD =0.故PQ ⊥RS .设PQ 交对角线BD 于T ,则由Menelaus 定理,(PQ 交∆ABD )得DP P A ·AQ QB ·BT TD =1;即BT TD =P A DP ·QBAQ; 设RS 交对角线BD 于N ,由Menelaus 定理,(RS 交∆BCD )得BN ND ·DS SC ·CR RB =1;即BN ND =SC DS ·RBCR; 显然,P A DP =RB CR ,QB AQ =SC DS .于是BT TD =BNND,故T 与N 重合.得证.例10.(评委会,土耳其,1995)设∆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三边BC 、CA 、AB 于D 、E 、F ,X 是∆ABC内的一点,∆XBC 的内切圆也在点D 处与BC 相切,并与CX 、XB 分别切于点Y 、Z ,证明,EFZY 是圆内接四边形.分析:圆幂定理的逆定理与Menelaus 定理.ZY XC BANZ Y XCBAS 1S 2 S 3S 4 题11T,NSRQPM A BCDL证明:延长FE 、BC 交于Q .AF FB ·BD DC ·CE EA =1,XZ ZB ·BD DC ·CY YA =1,⇒AF FB ·CE EA =XZ ZB ·CY YA . 由Menelaus 定理,有AF FB · BQ QC · CEEA=1. 于是得XZ ZB ·BQ QC ·CYYA=1.即Z 、Y 、Q 三点共线.但由切割线定理知,QE ·QF =QD 2=QY ·QZ .故由圆幂定理的逆定理知E 、F 、Z 、Y 四点共圆.即EFZY 是圆内接四边形.定理5 (蝴蝶定理)AB 是⊙O 的弦,M 是其中点,弦CD 、EF 经过点M ,CF 、DE 交AB 于P 、Q ,求证:MP =QM .分析 圆是关于直径对称的,当作出点F 关于OM 的对称点F'后,只要设法证明⊿FMP≌⊿F'MQ 即可.证明:作点F 关于OM 的对称点F ’,连FF ’,F’M ,F’Q ,F’D .则 MF =MF ’,∠4=∠FMP =∠6.圆内接四边形F ’FED 中,∠5+∠6=180︒,从而∠4+∠5=180︒, 于是M 、F ’、D 、Q 四点共圆,∴ ∠2=∠3,但∠3=∠1,从而∠1=∠2, 于是⊿MFP ≌⊿MF ’Q .∴ MP =MQ .说明 本定理有很多种证明方法,而且有多种推广.例11.在筝形ABCD 中,AB =AD ,BC =CD ,经AC 、BD 交点O 作二直线分别交AD 、BC 、AB 、CD 于点E 、F 、G 、H ,GF 、EH 分别交BD 于点I 、J ,求证:IO =OJ .(1990年冬令营选拔赛题)分析 通常的解法是建立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方法来解,下面提供的解法则利用了面积计算.证明:如图,由S ⊿AOB =S ⊿AOG +S ⊿GOB 得 12(at 1cos α+bt 1sin α)=12ab . ∴ t 1=ab a cos α+b sin α.即1t 1=cos αb +sin αa ;同理得,1t 2=cos βb +sin βc ;1t 3=cos αb +sin αc ;1t 4=cos βb +sin βa .再由S ⊿GOF =S ⊿GOI +S ⊿IOF ,又可得sin(α+β)IO =sin αt 2+sin βt 1;同理,得sin(α+β)OJ =sin αt 4+sin βt 3.∴ IO =OJ ⇔(1t 4-1t 2)sin α=(1t 1-1t 3)sin β.以1t 4、1t 2的值代入左边得,(1t 4-1t 2)sin α=(1a -1c)sin αsin β,同样得右边.可证. 定理6 张角定理:从一点出发三条线段长分别为a 、b 、t 、(t 在a 、b 之间),则sin(α+β)t =sin αb +sin βa. 例12.(评委会,爱尔兰,1990)设l 是经过点C 且平行于∆ABC 的边AB 的直线,∠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l 于E ,∠B 的平分线交AC 于F ,交l 于G ,已知,GF =DE ,证明:AC =BC .A BCDEFGHOI J αβab ct t t t 1234A BC D E F MF'123456O PQ 例12QP I Z Y X F EABC D abtβα分析:设∠A =2α,∠B =2β,即证α=β. 证明:设α>β,则BC >AC , 利用张角定理可得,sin A t a =sin αc +sin αb ,⇒2cos αt a =1c +1b ,⇒t a =2bc cos αb+c. 再作高CH ,则AE =CH csc α=b sin2αcsc α=2b cos α.⇒DE=AE -t a =2b cos α-2bc cos αb+c =2b 2cos αb+c .同理,GF =2a 2cos βa+c .由α>β,a >b ,知cos β<cos α.1+c a <1+c b ,⇒ GF=2a 2cos βa+c=2a cos β1+c a >2b cos α1+c b=2b 2cos αb+c =DE .矛盾.又证:设BC >AC ,即a>b ,故α>β,由张角定理得,sin A t a =sin αc +sin αb ,⇒2cos αt a =1c +1b. 同理2cos βt b =1c +1a,由于a >b ,故cos αt a >cos βt b ,⇒t b t a >cos β cos α >1,即t b >t a .就是BF>AD . ⑴∴ BG =BF +FG >AD +DE=AE .即是BG >AE . ∴GF BF = CF AF ⇒GF =BG ·CF AF+FC =BG 1+AF CF =BG 1+AB BC >AE 1+AB AC =AE 1+BD DC =AE ·DCBC=DE .矛盾.故BC =AC . 或BF GF =AF CF =AB CB <AB CA =BD DC =ADDE,注意到GF=DE ,故BF <AD .与⑴矛盾.故证. 定理7 (Simson line ) P 是ΔABC 的外接圆⊙O 上的任意一点,PX ⊥AB ,PY ⊥BC ,PZ ⊥CA ,垂足为X 、Y 、Z ,求证: X 、Y 、Z 三点共线.分析 如果连ZX 、ZY ,能证得∠1=∠3,则由∠AZB =180︒得∠YZX =180︒,即可证此三点共线. 证明 ∠PXB =∠PZB =90︒⇒P 、Z 、X 、B 四点共圆⇒∠1=∠2.∠PZA =∠PYA =90︒⇒P 、Z 、A 、Y 四点共圆⇒∠3=∠4.但∠2+∠5=90︒,∠4+∠6=90︒,而由P 、A 、C 、B 四点共圆, 得∠5=∠6.故∠2=∠4,从而∠1=∠3.故X 、Y 、Z 共线. 说明 本题的证法也是证三点共线的重要方法.本题的逆命题成立,该逆命题的证明曾是江苏省高中数学竞赛的试题.例13.设H 为ΔABC 的垂心,P 为ΔABC 的外接圆上一点,则从点P 引出的三角形的西姆松线平分PH .分析:考虑能否用中位线性质证明本题:找到一条平行于Simson 线的线段,从PX ∥AH 入手.连PE ,得∠1=∠2,但∠2=∠3,再由四点共圆得∠3=∠4,于是得∠6=∠7.可证平行.证明 连AH 并延长交⊙O 于点E ,则DE =DH ,连PE 交BC 于点F ,交XY 于点K ,连FH 、PB . ∵ PX ∥AE ,∴ ∠1=∠2,又∠2=∠3, ∵ P 、Z 、X 、B 四点共圆, ∴∠3=∠4,∴ ∠1=∠4. ∴ K 为PF 中点.∵ DE =DH ,BD ⊥EH ,∴ ∠2=∠5.AB C P X YZ 123456AB C X YZP KD HE M 12345F 672α2βαβαβFEDC BA G∴ FH ∥XY . ∴ XY 平分PH .又证:延长高CF ,交圆于N ,则F 是HN 的中点,若K 为PH 中点,则应有FK ∥PN .再证明K 在ZX 上.即证明∠KZF=∠XZB . 设过P 作三边的垂线交BC 、CA 、AB 于点X 、Y 、Z .连KZ 、KF 、ZX ,延长CF 交⊙O 于点N ,连PN . 由PZ ⊥AB ,CF ⊥AB ,K 为PH 中点知,KZ =KF . ∴ ∠KZF =∠KFZ . 易证HF =FN ,故KF ∥PN .∴ ∠PNC =∠KFH . 但∠PNC +∠PBC =180︒,∴ ∠KFZ +∠ZFH +∠PBC =180︒. 即∠KFZ +∠PBC =90︒.又PX ⊥BC ,PZ ⊥BZ ⇒P 、Z 、X 、B 共圆. ∴ ∠XZB =∠XPB ,而∠XPB +∠PBC =90︒.∴ ∠KZF =∠KFZ =∠XZB .∴ ZK 与ZX 共线.即点K 在⊿ABC 的与点P 对应的Simson line 上.)定理8(Euler line )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重心与垂心距离的一半.分析 若定理成立,则由AG =2GM ,知应有AH =2OM ,故应从证明AH =2OM入手.证明:如图,作直径BK ,取BC 中点M ,连OM 、CK 、AK ,则∠KCB =∠KAB =90︒,从而KC ∥AH ,KA ∥CH ,⇒□CKAH ,⇒AH =CK =2MO .由OM ∥AH ,且AH =2OM ,设中线AM 与OH 交于点G ,则⊿GOM ∽⊿GHA ,故得MG ∶GA =1∶2,从而G 为⊿ABC 的重心.且GH =2GO .说明 若延长AD 交外接圆于N ,则有DH =DN .这一结论也常有用.例14.设A 1A 2A 3A 4为⊙O 的内接四边形,H 1、H 2、H 3、H 4依次为⊿A 2A 3A 4、⊿A 3A 4A 1、⊿A 4A 1A 2、⊿A 1A 2A 3的垂心.求证:H 1、H 2、H 3、H 4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定出该圆的圆心位置.(199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析 H 1、H 2都是同一圆的两个内接三角形的垂心,且这两个三角形有公共的底边.故可利用上题证明中的AH =2OM 来证明. 证明 连A 2H 1,A 1H 2,取A 3A 4的中点M ,连OM ,由上证知A 2H 1∥OM ,A 2H 1=2OM ,A 1H 2∥OM , A 1H 2=2OM ,从而H 1H 2A 1A 2是平行四边形,故H 1H 2∥A 1A 2 ,H 1H 2=A 1A 2. 同理可知,H 2H 3∥A 2A 3,H 2H 3=A 2A 3; H 3H 4∥A 3A 4,H 3H 4=A 3A 4; H 4H 1∥A 4A 1,H 4H 1=A 4A 1. 故 四边形A 1A 2A 3A 4≌四边形H 1H 2H 3H 4. 由四边形A 1A 2A 3A 4有外接圆知,四边形H 1H 2H 3H 4也有外接圆.取H 3H 4∥的中点M 1,作M 1O 1⊥H 3H 4,且M 1O 1=MO ,则点O 1即为四边形H 1H 2H 3H 4的外接圆圆心.又证:以O 为坐标原点,⊙O 的半径为长度单位建立直角坐标系,设OA 1、OA 2、OA 3、OA 4与OX 正方向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δ,则点A 1、A 2、A 3、A 4的坐标依次是(cos α,sin α)、(cos β,sin β)、(cos γ,sin γ)、(cos δ,sin δ).显然,⊿A 2A 3A 4、⊿A 3A 4A 1、⊿A 4A 1A 2、⊿A 1A 2A 3的外心都是点O ,而它们的重心依次是:(13(cos β+cos γ+cos δ),13(sin β+sin γ+sin δ))、(13(cos γ+cos δ+cos α),13(sin α+sin δ+sin γ))、 (13(cos δ+cos α+cos β),13(sin δ+sin α+sin β))、(13(cos α+cos β+cos γ),13(sin α+sin β+sin γ)). ABC MD O HG FKA A A A H H H H OM12341234M O 11从而,⊿A 2A 3A 4、⊿A 3A 4A 1、⊿A 4A 1A 2、⊿A 1A 2A 3的垂心依次是H 1(cos β+cos γ+cos δ, sin β+sin γ+sin δ)、H 2 (cos γ+cos δ+cos α,sin α+sin δ+sin γ)、 H 3 (cos δ+cos α+cos β,sin δ+sin α+sin β)、H 4 (cos α+cos β+cos γ,sin α+sin β+sin γ).而H 1、H 2、H 3、H 4点与点O 1(cos α+cos β+cos γ+cos δ,sin α+sin β+sin γ+sin δ)的距离都等于1,即H 1、H 2、H 3、H 4四点在以O 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证毕.定理9 (Nine point round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垂足、三条边的中点以及三个顶点与垂心连线的中点,共计九点共圆.分析 要证九个点共圆,可先过其中三点作一圆,再证其余的点在此圆上.为此可考虑在三种点中各选一点作圆,再在其余三类共六个点中每类取一个点证明其在圆上,即可证明.证明:取BC 的中点M ,高AD 的垂足D ,AH 中点P ,过此三点作圆,该圆的直径即为MP .由中位线定理知,MN ∥AB ,NP ∥CH ,但CH ⊥AB ,故∠PNM =90︒,于是,点N 在⊙MDP 上,同理,AB 中点在⊙MDP 上. 再由QM ∥CH ,QP ∥AB ,又得∠PQM =90︒,故点Q 在⊙MDP 上,同理,CH 中点在⊙MDP 上.由FP 为Rt .⊿AFH 的斜边中线,故∠PFH =∠PHF =∠CHD ,又FM 为Rt .⊿BCF 的斜边中线,得∠MFC =∠MCF ,但∠CHD +∠DCH =90︒,故∠PFM =90︒.又得点F 在⊙MDP 上,同理,高BH 的垂足在⊙MDP 上.即证.说明 证明多点共圆的通法,就是先过三点作圆,再证明其余的点在此圆上. 九点圆的圆心在三角形的Euler 线上.九点圆的直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OM ∥AP ,OM =AP ,知PM 与OH 互相平分,即九点圆圆心在OH 上.且九点圆直径MP =OA =⊿ABC 的外接圆半径.定理10(三角形的内心的一个重要性质)设I 、I a 分别为⊿ABC 的内心及∠A 内的旁心,而∠A 平分线与⊿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P ,则PB =PC =PI =PI a .例15.设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ΔABC 、ΔABD 、ΔACD 、ΔBCD 的内心依次为I 1、I 2、I 3、I 4,则I 1I 2I 3I 4为矩形.(1986年国家冬令营选拔赛题)分析 只须证明该四边形的一个角为直角即可.为此可计算∠1、∠2、∠XI 2Y .证明 如图,BI 2延长线与⊙O 的交点X 为⌒AD 中点.且XI 2=XI 3=XA =XD , 于是∠1=12(180︒-∠X )=90︒-14⌒BC ,同理,∠2=90︒-14⌒CD .∠XI 2Y =12(⌒XY +⌒BD )= 14(⌒AB +⌒AD )+12(⌒BC +⌒CD ), 故∠1+∠2+∠XI 2Y =90︒+90︒+14(⌒AB +⌒BC +⌒CD +⌒DA )=270︒.从而∠I 1I 2I 3=90︒.同理可证其余.说明 亦可证XZ ⊥YU ,又XZ 平分∠I 2XI 3及XI 2=XI 3⇒I 2I 3⊥XZ ,从而I 2I 3∥YU ,于是得证.定理11 (Euler 定理)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1992年江苏省数学竞赛)分析 改写此式,得:d 2-R 2=2Rr ,左边为圆幂定理的表达式,故可改为过I 的任一直线与圆交得两段的积,右边则为⊙O 的直径与内切圆半径的积,故应添出此二者,并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证明.F HD MC BA PQ N10.22ABCD I I I I 123412XYZU证明:如图,O 、I 分别为⊿ABC 的外心与内心.连AI 并延长交⊙O 于点D ,由AI 平分∠BAC ,故D 为弧BC 的中点.连DO 并延长交⊙O 于E ,则DE为与BC 垂直的⊙O 的直径.由圆幂定理知,R 2-d 2=(R +d )(R -d )=IA ·ID .(作直线OI 与⊙O 交于两点,即可用证明)但DB =DI (可连BI ,证明∠DBI =∠DIB 得),故只要证2Rr =IA ·DB ,即证2R ∶DB =IA ∶r 即可.而这个比例式可由⊿AFI ∽⊿EBD 证得.故得R 2-d 2=2Rr ,即证.例16.(1989IMO)锐角∆ABC 的内角平分线分别交外接圆于点A 1、B 1、C 1,直线AA 1与∠AB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A 0,类似的定义B 0,C 0,证明:⑴ S A 0B 0C 0=2S A 1CB 1AC 1B ;⑵ S A 0B 0C 0≥4S ABC .分析:⑴利用A 1I=A 1A 0,把三角形A 0B 0C 0拆成以I 为公共顶点的六个小三角形,分别与六边形A 1CB 1AC 1B 中的某一部分的2倍相等. ⑵ 若连OA 、OB 、OC 把六边形A 1CB 1AC 1B 分成三个四边形,再计算其面积和,最后归结为证明R ≥2r .也可以这样想:由⑴知即证S A 1CB 1AC 1B ≥2 S ABC ,而IA 1、IB 1、IC 1把六边开分成三个筝形,于是六边形的面积等于∆A 1B 1C 1面积的2倍.故只要证明S A 1B 1C 1≥S ABC .证明:⑴ 设∆ABC 的内心为I ,则A 1A 0=A 1I ,则S A 0BI =2S A 1BI ;同理可得其余6个等式.相加⑴即得证. ⑵ 连OA 、OB 、OC 把六边形A 1CB 1AC 1B 分成三个四边形,由OC 1⊥AB ,OA 1⊥BC ,OB 1⊥CA ,得∴ S A 1CB 1AC 1B =S OAC 1B + S OB 1A 1C + S OCB 1A =12AB ·R +12BC ·R +12CA ·R =Rp .但由Euler 定理,R 2-2Rr =R (R -2r )=d 2≥0,知R ≥2r ,故Rp ≥2rp =2S ∆ABC .故得证.⑵ 证明:记A =2α,B =2β,C =2γ.0<α,β,γ<π2.则S ABC =2R 2sin2αsin2βsin2γ,S A 1B 1C 1=2R 2sin(α+β)sin(β+γ)sin(γ+α).又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sin αcos β cos αsin β =sin2αsin2β ,同理,sin(β+γ)≥sin2βsin2γ ,sin(γ+α)≥sin2γsin2α ,于是S A 1B 1C 1≥S ABC 得证.又证:连OA 、OB 、OC 把六边形A 1CB 1AC 1B 分成三个四边形, 由OC 1⊥AB ,OA 1⊥BC ,OB 1⊥CA ,得∴ S A 1CB 1AC 1B =S OAC 1B + S OB 1A 1C + S OCB 1A =12AB ·R +12BC ·R +12CA ·R =Rp .但由Euler 定理,R 2-2Rr =R (R -2r )=d 2≥0,知R ≥2r ,故Rp ≥2rp =2S ∆ABC .故得证.又证:α+β+γ=π,故sin(α+β)=cos γ,sin(β+γ)=cos α,sin(γ+α)=cos β. 于是,sin(α+β)sin(β+γ)sin(γ+α)=cos αcos βcos γ,故sin(α+β)sin(β+γ)sin(γ+α)≥sin2αsin2βsin2γ,⇔ cos αcos βcos γ≥8sin αsin βsin γcos αcos βcos γ,由0<α、β、γ<π2,故cos αcos βcos γ≥8sin αsin βsin γcos αcos βcos γ,⇔sin αsin βsin γ≤18.而最后一式可证.定理12 (Fermat point )分别以ΔABC 的三边AB ,BC ,CA 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ABD ,BCE ,CAH ,则此三个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一点.此点即为三角形的Fermat point .AB C D O IE F例C 0分析 证三圆共点,可先取二圆的交点,再证第三圆过此点.证明:如图,设⊙ABD 与⊙ACH 交于(异于点A 的)点F ,则由A 、F 、B 、D共圆得∠AFB =120︒,同理∠AFC =120︒,于是∠BFC =120︒,故得B 、E 、C 、F 四点共圆.即证. 由此得以下推论:1︒ A 、F 、E 三点共线;因∠BFE =∠BCE =60︒,故∠AFB +∠BFE =180︒,于是A 、F 、E 三点共线.同理,C 、F 、D 三点共线;B 、F 、H 三点共线. 2︒ AE 、BH 、CD 三线共点. 3︒ AE =BH =CD =F A +FB +FC .由于,F 在正三角形BCE 的外接圆的弧BC 上,故由Ptolemy 定理,有FE =FB +FC .于是AE =AF +FB +FC .同理可证BH =CD =F A +FB +FC .也可用下法证明:在FE 上取点N ,使FN =FB ,连BN ,由⊿FBN 为正三角形,可证得⊿BNE ≌⊿BFC .于是得,NE =FC .故AE =F A +FN +NE =F A +FB +FC .例17.(Steiner 问题)在三个角都小于120°的ΔABC 所在平面上求一点P ,使P A +PB +PC 取得最小值. 证明:设P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作等边三角形PBM (如图)连ME , 则由BP =BM ,BC =BE ,∠PBC =∠MBE =60︒-∠MBC . 得⊿BPC ≌⊿BME ,于是ME =PC ,故得折线APME =P A +PB +PC ≥AE =F A +FB +FC . 即三角形的Fermat point 就是所求的点.说明:本题也可用Ptolemy 的推广来证明:由PB ·CE +PC ·BE ≥PE ·BC ,可得,PB +PC ≥PE .于是P A +PB +PC ≥P A +PE ≥AE .定理13 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 例18.凸六边形ABCDEF ,AB =BC =CD ,DE =EF =F A ,∠BCD =∠EF A =60︒,G、H在形内, 且∠AGB =∠DHE =120︒.求证:AG +GB +GH +DH +HE ≥CF .证明 连BD 、AE 、BE ,作点G 、H 关于BE 的对称点G '、H ',连BG '、DG '、G 'H '、AH '、EH '。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分类汇编: 13平面几何
1981年~201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试题分类汇编平面几何部分2019A 一、(本题满分 40 分)如图,在锐角中,是边的中点.点在ABC ∆M BC P 内,使得平分.直线与,的外接圆分别相交于不同于ABC ∆AP BAC ∠MP ABP ∆ACP ∆点的两点.P ,D E 证明:若,则.DE MP =2BC BP =★证明:延长到点,使得.连接.PM F MF ME =,,BF BD CE 由条件可知. ………………10 分 BDP BAP CAP CEP CEM ∠=∠=∠=∠=∠因为 且 ,所以 且.BM CM =EM FM =BF CE =//BF CE 于是,进而. ………………20 分F CEM BDP ∠=∠=∠BD BF =又,故.DE MP =DP EM FM ==于是在等腰中,由对称性得 .从BDF ∆BP BM =而………………40 分22BC BM BP ==2019B 三、(本题满分50分)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顺次排列,满足A,B,C,D,E BC CD AB DE ==⨯点在该直线外,满足.点分别在线段上,满足P PB PD =,K L ,PB PD 平分,平分.KC BKE ∠LC ALD ∠证明:四点共圆.(答题时请将图画在答卷纸上),,,A K L E ★证明:令,(),由条件知. 1AB =BC CD t ==0t >2DE t =注意到,可在延长线上取一点0180BKE ABK PDE DEK ∠<∠=∠<-∠CB A ',使得. ………………10 分A KE ABK A BK ''∠=∠=∠此时有,故. ………………20 分 A BK A KE ''∆∆:AB A K BK A K A E KE ''==''又平分,故.于是有KC BKE ∠211BK BC t KE CE t t t===++. …………30 分 22121A B A B A K BK AB A E A K A E KE t t AE'''⎛⎫=⋅=== ⎪'''++⎝⎭由上式两端减1,得,从而与重合.BE BE A E AE='A 'A 因此.AKE A KE ABK '∠=∠=∠同理可得.而,所以.ALE EDL ∠=∠ABK EDL ∠=∠AKE ALE ∠=∠因此四点共圆. (50),,,A K L E 2018A 二、(本题满分40分)如图所示, 为锐角三角形,,为边的中点,点和分别为ABC ∆AC AB <M BC D E 的外接圆弧和的中点,为内切圆在边上的切点,为与ABC ∆BAC BC F ABC ∆AB G AE 的交点,在线段上,满足.BC N EF AB NB ⊥证明:若,则。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定理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 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 b B c A a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 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8. 角定理:AB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11.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 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 )定理: 在圆接四边形ABCD 中,AC ⊥BD ,自对角线的交点P 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 点到圆的幂:设P 为⊙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 =d ,⊙O 的半径为r ,则d 2-r 2就是点P 对于⊙O 的幂.过P任作一直线与⊙O 交于点A 、B ,则P A·PB = |d 2-r 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 托勒密(Ptolemy )定理:圆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 ·BD =AB ·CD +AD ·BC ,(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 ·CD +AD ·BC ≥AC ·BD .16. 蝴蝶定理:AB 是⊙O 的弦,M 是其中点,弦CD 、EF 经过点M ,CF 、DE 交AB 于P 、Q ,求证:MP =QM .17. 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 三角形每一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 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 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 、△BCE 、△CAF ,则AE 、AB 、CD 三线共点,并且AE=BF =CD ,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 以△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1 、⊙A 1 、⊙B 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 1 、⊙A 1 、⊙B 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ABC 的侧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2 、⊙A 2 、⊙B 2的圆心构成的△——拿破仑三角形,⊙C 2 、⊙A 2 、⊙B 2三圆共点,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 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 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 欧拉(Euler )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G BCG ABG S S S S ∆∆∆∆===31; (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 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 KH 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 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 ⑤三角形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 24.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c B b A a y C c y B b y A a C c B b A a x C c x B b x A a H C B A C B A ++++++++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接圆圆心,即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 B A C B A ++++++++ 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心,则C AIB B AIC A BIC ∠+︒=∠∠+︒=∠∠+︒=∠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 ∠平分线交△ABC 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 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心;(4)设I 为△ABC 的心,,,,c AB b AC a BC ===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 外接圆于点K ,则ac b KD IK 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O C B A C B A ++++++++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 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 27. 旁心:一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 (2))(21C A I I I C B A ∠+∠=∠;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 ==(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 (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 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B A r r C A r r C B r r c b a c b a =++=== 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 1=⋅⋅RBAR 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31.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的∠A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于Q,∠C的平分线交边AB于R,∠B的平分线交边CA于Q,则P、Q、R三点共线.32.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的三个顶点A、B、C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CA、AB的延长线交于点P、Q、R,则P、Q、R三点共线.33.塞瓦(Ceva)定理:设X、Y、Z分别为△ABC的边BC、CA、AB上的一点,则AX、BY、CZ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1.34.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与两边AB、AC的交点分别是D、E,又设BE和CD交于S,则AS一定过边BC的中点M.35.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的切圆和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R、S、T,则AR、BS、CT交于一点.38.西摩松(Simson)定理:从△ABC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向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E、R,则D、E、R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39.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Q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41.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史坦纳定理:设△ABC的垂心为H,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这时关于△ABC的点P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的中心.43.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边BC、CA、AB的对称点和△ABC的垂心H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关于△ABC的镜象线.44.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Q、R,则P、Q、R关于△ABC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弧BQ+弧CR=0(mod2 ) .49.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Q、R为△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Q、R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B、C三点关于△PQR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B、C、P、Q、R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如设QR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Q、R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的顶点向边BC、CA、AB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E、F,且设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L、M、N,则D、E、F、L、M、N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M、N点关于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 卡诺定理:通过△ABC 的外接圆的一点P ,引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 、PE 、PF ,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4. 奥倍尔定理:通过△ABC 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 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 、M 、N ,在△ABC 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 ,则PL 、PM 、PN 与△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5. 清宫定理:设P 、Q 为△ABC 的外接圆的异于A 、B 、C 的两点,P 点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56. 他拿定理:设P 、Q 为关于△ABC 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 的关于三边BC 、CA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U 、V 、W ,这时,如果QU 、QV 、QW 和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反点:P 、Q 分别为圆O 的半径OC 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 2=OQ ×OP 则称P 、Q 两点关于圆O 互为反点)57. 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 1、B 1、C 1、D 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 ,作P 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 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 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59. 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60. 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 个点,从其中任意n -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 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两点,则M 和N 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 、△CDA 、△DAB 、△ABC 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62. 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四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L 、N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M 、L 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 的康托尔点.63. 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 、B 、C 、D 、E 五点及M 、N 、L 三点,则M 、N 、L 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 、CDEA 、DEAB 、EABC 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 、N 、L 三点关于五边形A 、B 、C 、D 、E 的康托尔线.64. 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 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 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顶点A 和D 、B 和E 、C 和F ,则这三线共点.67. 帕斯卡(Paskal )定理:圆接六边形ABCDEF 相对的边AB 和DE 、BC 和EF 、CD 和FA 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定理: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值不为1)的点P ,位于将线段AB 分成m :n 的分点C 和外分点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 库立奇*大上定理:(圆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 密格尔(Miquel )点: 若AE 、AF 、ED 、FB 四条直线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 尔刚(Gergonne )点:△ABC 的切圆分别切边AB 、BC 、CA 于点D 、E 、F ,则AE 、BF 、CD 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 222ABC D 4||R d R S S EF -=∆∆.平面几何的意义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相信人的智力懵懂的大门获得开悟往往缘于一些不经意的偶然事件.罗素说过:“一个人越是研究几何学,就越能看出它们是多么值得赞赏.”我想罗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平面几何曾经救了他一命的缘故.天知道是什么缘故,这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鬼迷心窍,想要自杀来结束自己那份下层社会人家的孩子巴望一辈子都够不到的幸福生活.在上吊或者抹脖子之前,头戴假发的小子想到做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了解一下平面几何到底有多大迷人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是之前他的哥哥向他吹嘘的.估计他的哥哥将平面几何与人生的意义搅和在一起向他做了推介,不然万念俱灰的的头脑怎么会在离开之前想到去做最后的光顾?而罗素真的一下被迷住了,厌世的念头因为沉湎于平面几何而被淡化,最后竟被遗忘了.罗素毕竟是罗素.平面几何对于我的意义只是发掘了一个成绩本来不错的中学生的潜力,为我解开了智力上的扭结;而在罗素那里,这门知识从一开始就使这个未来的伟大的怀疑论者显露了执拗的本性.他反对不加考察就接受平面几何的公理,在与哥哥的反复争论之后,只是他的哥哥使他确信不可能用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由这样的公理来构建庞大的平面几何的体系的以后,他才同意接受这些公理.公元前334年,年轻的亚历山大从马其顿麾师东进,短短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从尼罗河到印度河的庞大帝国.随着他的征服,希腊文明传播到了,开始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希腊化时代”,这时希腊文明的中心也从希腊本土转移到了,准确地说,是从雅典转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正是在这个城市,诞生了“希腊化时代”最为杰出的科学成就,其中就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因为他的成就,平面几何也被叫作“欧氏几何”.“欧氏几何”以它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一直被视为演绎知识的典,哲学史家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古代希腊文化的结晶.它由人类理性不可辩驳的几个极其简单的“自明性公理”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出一连串的定理,这些在结构上紧密依存的定理和作为基础的几个公理一起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世间事物的简洁之美无出其右.★费马点: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曾提出关于三角形的一个有趣问题: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这是一个历史名题,近几年仍有不少文献对此介绍.★拿破仑三角形:读了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还有三角形用拿破仑这个名子来命名的呢!拿破仑与我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少年朋友知道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革命的领导者、法兰西国的缔造者,但对他任过炮兵军官,对与射击、测量有关的几何等知识素有研究,却知道得就不多了吧!史料记载,拿破仑攻占意大利之后,把意大利图书馆中有价值的文献,包括欧几里德的名著《几何原本》都送回了巴黎,他还对法国数学家提出了“如何用圆规将圆周四等分”的问题,被法国数学家曼彻罗尼所解决.据说拿破仑在统治法国之前,曾与法国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及拉普拉斯一起讨论过数学问题.拿破仑在数学上的真知灼见竟使他们惊服,以至于他们向拿破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将军,我们最后有个请求,你来给大家上一次几何课吧!”你大概不会想到拿破仑还是这样一位有相当造诣的数学爱好者吧!不少几何史上有名的题目还和拿破仑有着关联,他曾经研究过的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而且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三角形.在任意△ABC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BCE、△CAF,则AE、AB、CD三线共点,并且AE=BF=CD,如下图.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以△ABC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ABC的三条边分别向△ABC的侧作等边△ABD、△BCE、△CAF,它们的外接圆⊙、⊙、⊙的圆心构成的△——拿破仑三角形⊙、⊙、⊙三圆共点,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由于外拿破仑三角形和拿破仑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少年朋友,你是否惊讶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受异书籍、热爱知识的数学家呢?拿破仑定理、拿破仑三角形及其性质是否更让你非常惊讶、有趣呢?★欧拉圆: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通常称这个圆为九点圆〔nine-point circle〕,或欧拉圆,费尔巴哈圆.九点圆是几何学史上的一个著名问题,最早提出九点圆的是英国的培亚敏.俾几〔Benjamin Beven〕,问题发表在1804年的一本英国杂志上.第一个完全证明此定理的是法国数学家赛列〔1788-1867〕.也有说是1820-1821年间由法国数学家热而工〔1771-1859〕与赛列首先发表的.一位高中教师费尔巴哈〔1800-1834〕也曾研究了九点圆,他的证明发表在1822年的《直边三角形的一些特殊点的性质》一文里,文中费尔巴哈还获得了九点圆的一些重要性质〔如下列的性质3〕,故有人称九点圆为费尔巴哈圆.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大全】 竞赛专题9 平面几何(50题竞赛真题强化训练)解析版+原卷版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大全】 竞赛专题9 平面几何 (50题竞赛真题强化训练)一、填空题1.(2018·天津·高三竞赛)凸六边形ABCDEF 的6条边长相等,内角A 、B 、C 分别为134°、106°、134°.则内角E 是___________(用度数作答). 【答案】134° 【解析】 【详解】不妨设边长为1,设AC 、DF 的中点分别为M 、N ,且A 在DF 上的射影为K ,则37BAM ∠=︒,97MAF ∠=︒,83AFK ∠=︒,即cos83FK =︒,cos37KN AM ==︒.又设EFN x ∠=,则cos FN x =,利用FN FK KN =+, 我们有cos cos83cos372cos60cos23cos23x =︒+︒=︒︒=︒,因此23x =︒,即等腰△DEF 的底角为23°,可见其顶角E 为134°. 故答案为134°2.(2020·江苏·高三竞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圆C :()()2227365x y -+-=交于A ,B ,则OA OB ⋅=__________.【答案】2020 【解析】 【详解】解析:222020OA OB OC R ⋅=-=. 故答案为:2020.3.(2021·全国·高三竞赛)在ABC 中,ABC ∠所对的旁切圆与边AC 相切于点D ,ACB ∠所对的旁切圆与边AB 相切于点E .若||1,||2AB AC ==,则ADE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解析】 【详解】设边BC 、CA 、AB 的长度分别为a 、b 、c ,则11||(),||()22AD a b c AE a c b =+-=+-,故1||||sin 2ADESAD AE A =⋅⋅ 221()sin 8a b c A ⎡⎤=--⋅⎣⎦ 22211sin 282a b c A bc bc ⎛⎫--=⋅+⋅⋅ ⎪⎝⎭2311(1cos )sin 42sin 2cos sin 2sin cos 8222222A A A A A A A =-⋅=⋅⋅=⋅⋅ 故()2222622sin sin sin 2224sin cos 427cos 223332ADEA A A A SAA==⨯⨯⨯⨯⨯, 42222sin sin sin 222+++cos 273332427464A A A A ⎛⎫ ⎪⎪≤⨯⨯= ⎪ ⎪⎪ ⎪⎝⎭, 故338ADES≤(等号在23A π=时取到).故答案为:338. 4.(2021·浙江·高三竞赛)在ABC 中,AB AC BC >>,在M ,N 为AB 上两点,且AN AC =,BM BC =,点P 为ABC 的内心.若75MPN ∠=°,则ACB =∠______.【答案】105 【解析】 【分析】 【详解】证明:连接P A 、PB 、PC 及PM 、PN . 由已知易证△APC ≌△APN ,△BPC ≌△BPM . 从而PC =PN ,PC =PM ,即PM =PN =PC . 故P 为△CMN 的外心,此时有∠MPN =2∠MCN .而∠ACN =90°12-∠A ,∠BCM =90°12-∠B , 故∠ACN +∠BCM =180°12-(∠A +∠B ), 即∠MCN +∠ACB =180°12-(∠A +∠B ), 则∠MCN =∠MCN +∠ACB -∠ACB =(180°-∠ACB )12-(∠A +∠B ) =()12A B ∠∠+-(∠A +∠B ) =12(∠A +∠B ). 故∠MPN =2∠MCN =∠A +∠B =180°-∠C 所以∠C =180°-∠MPN =180°75-︒=105°.故答案为:105°.5.(2021·全国·高三竞赛)设三个不同的正整数a b c 、、成等差数列,且以555a b c 、、为三边长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最小可能值为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设,a b k c b k =-=+为正整数,由于以555 a b c 、、为三边长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则55554235()()10202b k b b k b b k b k k -+>+⇔>++, 所以5410,10b b k b k >>,于是9a b k k =->,即有9110a k ≥+≥. 故答案为:10.6.(2019·贵州·高三竞赛)如图,在△ABC 中,AB =30,AC =20,S △ABC =210,D 、E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BAC 的平分线分别与DE 、BC 交于点F 、G ,则四边形BGF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1892【解析】 【详解】如图,在△ABC 中,由AG 平分∠BAC 知23CG AC BG AB ==,故35ABG ABCS BG S BC ==.又S △ABC =210,则3321012655ABGABCSS ==⨯=. 由D 、E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知12DE BC ,所以△ADF ∽△ABG . 由14ADF ABGS S=,得到632ADFS =,故BGFD S 四边形6318912622=-=. 故答案为:1892. 7.(2018·山东·高三竞赛)若直线65280x y --=交椭圆22221x y a b +=(0a b >>,且2a 、b 为整数)于点A 、C .设()0,B b 为椭圆的上顶点,而ABC 的重心为椭圆的右焦点2F ,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 【答案】2212016x y += 【解析】 【详解】设()11,A x y ,()22,C x y ,由题意ABC 的重心为椭圆的右焦点2F ,整理得213x x c +=,21y y b +=-. 由()11,A x y ,()22,C x y 在直线65280x y --=上,得到212165y y x x -=-.由()11,A x y ,()22,C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得到2211221x y a b +=,2222221x y a b+=. 两式相减并整理得()()()()2212122121635y y y y b b a x x x x c +---==⋅+-, 整理得225a bc =. ①因为()11,A x y ,()22,C x y 在直线65280x y --=上, 所以有1165280x y --=,2265280x y --=.将123x x c +=,12y y b +=-代入得()635560c b ⨯---=, 整理得18556c b +=. ②联立①②,且注意到a 、b 为整数,解得2c =,4b =,220a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12016x y +=.8.(2018·河北·高三竞赛)在△ABC 中,3AC =,sin sin (k 2)C k A =≥,则△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_____. 【答案】3 【解析】 【详解】由正弦定理将sin sin C k A =变形为c ka =,其中,c AB a BC ==.以线段A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A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33,0,,022A C ⎛⎫⎛⎫- ⎪ ⎪⎝⎭⎝⎭,(),B x y ,由c ka ==两边平方整理得()()()()22222291133104k x k y k x k -+--++-= 因为2k ,所以上述方程可化为为()2222339014k x y x k ++-+=-由此可知点B 的轨迹是以()()2231,021k k ⎛⎫+ ⎪ ⎪-⎝⎭为圆心,以231k r k =-为半径的圆.所以当点B 在圆上运动时,点B 到x 轴的最大距离为半径231kr k =-,所以ABC 的面积()21391321212k S k k k k =⨯⨯=⨯--在2k 上单调递减,所以max 9131222S =⨯=-. 9.(2021·全国·高三竞赛)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90DAB ∠=︒,P 、Q 分别是腰AD 、BC 上的点,且,BPA DPC AQB DQC ∠=∠∠=∠,若23AB CD =,则OPOQ=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记P 为过O 点在AD 上的垂线的垂足,Q 为过P 点在BC 上的垂线的垂足,下证P 、Q 即为所求. 对P 点,在DP DO CDAP OB AB==,所以有CDP BAP ∽,从而CPD BPA ∠=∠. 对Q ,PQ BC ⊥,所以P 、Q 、C 、D ,P 、Q 、B 、A 均四点共圆, 所以有DQC CPD BPA AQB ∠=∠=∠=∠.设AD 、BC 交于T ,K 为TP 的中点.不妨设5AD =, 则10,2DT DP ==,3,12,6,4,6AP TP KP KD TK =====, 从而23DK DO KT OB ==,所以//OK BT ,所以OK PQ ⊥. 由KP KQ =,所以OP OQ =,从而有1OPOQ=.故答案为:1.10.(2019·山东·高三竞赛)△ABC 中,16,9AB BC CA ===.在△ABC 外部,到点B 、C 的距离小于6的点组成的集合,所覆盖平面区域的面积是______ .【答案】54π【解析】 【详解】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6为半径作圆,交于三角形外一点D ,连结BD 、CD ; 有5353cos ,cos 7272A BDC =∠=-,故A 、B 、D 、C 四点共圆,所以∠ABD +∠ACD =π. 又易知AB 与圆C 相离,故所求的面积为2个圆的面积去掉半个圆的面积再加上△BCD 的面积等于54π+故答案为:54π 二、解答题11.(2021·全国·高三竞赛)已知ABC 满足60A ∠=︒,E 、F 分别为AB AC 、延长线上的点,且,BE CF BC ACE ==的外接圆与EF 交于不同于E 的点K .证明:点K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设BF 与CE 相交于点T .连结BK 、CK .由BCE BEC ABC ∠+∠=∠,及BC BE =,得12BCE ABC ∠=∠, 类似可得12CBF ACB ∠=∠,故 1()602CTF BCE CBF ABC ACB ∠=∠+∠=∠+∠=︒,因此,A 、B 、T 、C 四点共圆.进而,,180180EBF ACE AKE ABF EBF AKE AKF ∠=∠=∠∠=︒-∠=︒-∠=∠, 所以A 、B 、K 、F 四点共圆.由,EBK CFK BEK FCK ∠=∠∠=∠,及BE FC =,得KBE KFC ≌. 于是KC KE =.因此,KC KE =,即AK 是BAC ∠的角平分线.12.(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A 、1C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点,线段1AC 、1CA 交于点P ,1AA P 和1CC P △的外接圆的第二个交点Q 位于ACD △的内部.证明:PDA QBA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对完全四边形11BC CPAA 用密克定理,知Q 、1A 、B 、C 四点共圆,所以1QCB AAQ APQ ∠=∠=∠. 又因为1PAQ PAQ CBQ ∠=∠=∠,所以PAQ CBQ ∽. 因此AP BC ADPQ QC QC==, 结合1PAD PC B PQC ∠=∠=∠知PAD PQC ∽. 因此PDA PCQ ABQ ∠=∠=∠.13.(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与垂心,M 、N 分别为BH 、CH 的中点.BB '是ABC 的外接圆的一条直径,如果HONM 是一个圆的内接四边形,证明:12B N AC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如图,设F 为AC 的中点,连接,,,,,,,AH AB B C AO FN OF OM OH '',可证F 、A 、O 、H 四点共圆,从而可证明四边形B FNC '为等腰梯形,故可证12B N AC '=. 【详解】如图,连接,,,AH AB B C AO '',则,AH BC B C BC '⊥⊥,故//AH B C ',同理//AB HC ',故四边形AHCB '为平行四边形设F 为AC 的中点,故B '、F 、H 共线,且F 为B H '的中点, 连接,FN OF ,结合N 为CH 的中点可知,//FN B C '.连接,OM OH ,则//OM B H ',故FHO HOM HNM HCB ππ∠=∠=-∠=-∠, 另一方面,容易得到2FAO ABC HCB π∠=-∠=∠,故FHO FAO π∠+∠=,从而F 、A 、O 、H 四点共圆,从而可知FB C FHA FOA ABC AB C NCB π∠=∠=∠=∠=-=∠'∠'', 从而四边形B FNC '为等腰梯形,进而12B N CF AC ='=,证毕. 【点睛】思路点睛:竞赛中的平面几何,大多数与四点共圆相关,因此需要结合三角形中各类角的性质进行大小关系的转化.14.(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已知锐角ABC 的外接圆为Γ,过B 、C 分别作圆Γ的切线交于点P ,P 在直线BC 、AC 、AB 上的投影分别为D 、E 、F ,DEF 的外接圆与BC 交于点N (不同于点D ),A 在BC 上的投影为M .求证:BN CM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连结AP 、EF 、DE 、FN .因为,PD BC PF AB ⊥⊥,所以DPF ABC ∠=∠.因为PB 、PC 与O 相切,所以BAC BCP CBP ∠=∠=∠.因此180180PCE ACB PCB ACB BAC ABC DPF ∠=︒-∠-∠=︒-∠-∠=∠=∠. 又因为,PD BC PE AC ⊥⊥,所以PCE PDE ∠=∠. 所以PF //DE ,因此PFE DEF ∠=∠.又因为F 、E 、D 、N 四点共圆,所以BNF DEF ∠=∠. 又因为P 、E 、A 、F 四点共圆,所以BNF PFE PAC ∠=∠=∠. 又因为PCE ABC ∠=∠,所以ACP MBF ∠=∠, 故BFN CPA ∽,所以BN ACBF CP=, 因此cos cos BF BFBN AC AC AC PBF AC ACB CM CP BP=⋅=⋅=⋅∠=⋅∠=. 15.(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M 为BC 的中点.D 为线段BM 上一点,E 、F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四边形AEDF 为平行四边形.BO 交DE 于点P ,CO 的延长线交DF 的延长线于点Q ,ABC 的外接圆O 交ADM △的外接圆于A 、K 两点.求证:K 、Q 、P 、O 四点共圆.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OB OA AE FD BF OBA OAB EAO ===∠=∠=∠, 所以OAE OBF △≌△,所以BFO AEO ∠=∠, 所以A 、E 、F 、O 四点共圆,记该圆为ω.又OPE OBA OAE ∠=∠=∠,故有P 在圆ω上,同理Q 也在ω上.ADM △的外接圆圆心N 为AD 的中点,即EF 的中点.又OE OF =,故有ON EF ⊥,所以O 、N 与ω的圆心共线. 所以三圆关于直线ON 对称,故K 也在ω上. 所以K 、Q 、P 、O 四点共圆.16.(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AE 、AF 为圆的两切线,ABC 为圆的一条割线,EF 为切点连线,D 为过C 、B 关于圆的切线的交点,证明:D 、E 、F 共线.【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法一:共圆证法. 作圆心O ,连结AOEF M =,连结MB 、OC .由于DC 、DB 为圆O 的切线,故O 、C 、D 、B 四点共圆. 对Rt AOF 用射影定理2AM AO AF ⇒⋅=.又2AF AB AC AM AO AB AC =⋅⇒⋅=⋅,即M 、O 、C 、B 四点共圆.⇒O 、C 、D 、B 、M 五点共圆,故D 、C 、M 、B 四点共圆.AMB OCB OBC OMC MF ⇒∠=∠=∠=∠⇒平分CMB ∠.又CD BD MF =⇒过D ,即D 、E 、F 共线. 法二:塞瓦定理. 对F 及CDB △用塞瓦定理,sin sin sin 1sin sin sin BDF FCD CBFCDF BCF FBD ∠∠∠⨯⨯=∠∠∠.对E 及CBD 用塞瓦定理,sin sin sin 1sin sin sin BDE DCE EBCCDE ECB EBD∠∠∠⨯⨯=∠∠∠.由于2sin sin ,sin sin BDF FBD FCD CBF BCF FBD CDF CBF ∠∠⎛⎫∠=∠∠=∠⇒= ⎪∠∠⎝⎭.由于2sin sin 180,180sin sin BDE EBC DCE EBC EBD ECB CDE ECB ∠∠⎛⎫∠=︒-∠∠=︒-∠⇒= ⎪∠∠⎝⎭.sin sin sin sin FBD EBC CF CECBF ECB BF BE∠∠=⇔=∠∠.由,CF AC AC CEABF AFC ABE AEC BF AF AE BE⇒===∽∽. 从而D 、E 、F 共线.17.(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G 为重心,P 为射线AG 上一点,满足CPA CAB ∠=∠,Q 为射线BG 上一点,满足CQB ABC ∠=∠,证明:AQG 、BPG 的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在AB 上.【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延长CG 与AB 交于点J ,则J 为AB 的中点,故CPA CAB ACG ∠=∠=∠. 从而2ACG APC AG AP AC ⇒⋅=∽. 同理,2BG BQ BC ⋅=.设BPG 的外接圆圆M 与AB 的另一个交点为K , 由圆幂定理知:2AK AB AG AP AC ⋅=⋅=, 所以CK AB ⊥,于是2BK BA BC BG BQ ⋅==⋅.因此A 、K 、G 、Q 四点共圆,所以AQG 、BPG 的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在AB 上. 18.(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设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并且DA 与CB 交于Q .若PQ AC ⊥,且E 是AB 的中点.求证:PE BC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过B 作//BF PE 交AC 于F ,连结FQ .则有AP PF =,于是PQ 是AF 的中垂线,故,QA QF = 180180QFA QAF DAC DBC QBP ∠=∠=︒-∠=︒-∠=∠.因此Q 、P 、F 、B 共圆,再由QP PF ⊥,得BF BQ ⊥. 而//BF PE ,故PE BQ ⊥,即PE BC ⊥.19.(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ABC 中,BC 最短,D 、E 分别在AB AC 、上满足BD CE BC ==,设I 是ABC 内心,O 是ADE 外心,求证:OI BC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设ABC 的外接圆P ,M 、N 、Q 分别是弧AB AC BC 、、的中点. 如图连结线段,则由BC CE =得MB ME =. 又MA MB =,所以MA ME =,于是MO AE ⊥. 又PN AC ⊥,所以//MO PN .同理//NO PM , 再由PM PN =,即知四边形OMPN 是菱形, 所以MN OP ⊥,并且2sin2AOP PM QB QI =⋅==.另一方面,由鸡爪定理又有MN AI ⊥,所以//OP QI 且OP QI =, 即四边形OPQI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I PQ ,所以OI BC ⊥.20.(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锐角ABC 中,D 为边BC 中点,ABD △内切圆与边AB 切一点,E ACD 的内切圆与边AC 切于点F ,若四边形EDFG 为平行四边形,求证:G 在BAC ∠的平分线上.【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 【详解】设ABD △的内切圆分别与BD AD 、切H I 于、两点;ACD △的内切圆分别与DC AD 、切于J K 、两点.作平行四边形AGFM ,连结DM ,交AC 于点L ,则FAG AFM ∠=∠, 且,AM GF ED AM GF ED ==∥∥, 所以AED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M ∥.又AG MF ∥,所以EAG DMF ∠=∠,所以要证明EAG FAG FML AFM LF LM ∠=∠⇔∠=∠⇔=. 因为D 是BC 的中点,AE DM ∥,所以L 是AC 的中点,且12DL AB =. 因此:2222LM DM DL AE AB =-=-AE EB AI BH =-=-AI BD HD =-+AI BD DK KI =-++.222222LF AF AL AK AL AK AC =-=-=- AK FC AI IK CF AI IK CJ =-=+-=+- AI IK CD DJ AI IK BD DK =+-+=+-+,所以LM LF =,所以AG 是BAC ∠的平分线.21.(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已知圆O 是ABC 的外接圆,切线、BP CP 交于点P ,D 是BC 的中点,K 、L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且满足KD LD ⊥,连结KP LP 、,求证:2BPC KPL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过P 作,PM AB PN AC ⊥⊥,垂足分别为M 、N .首先,由题意知PD BC ⊥,则B 、M 、P 、D 共圆,C 、N 、P 、D 共圆, 而90KMD BPD CPD LND A ∠=∠=∠=∠=-︒,则90MKD KDM A ∠+∠=︒+, 而90MKD NLD A ∠+∠=︒+,故NLD KDM ∠=∠,即KDM DLN ∽, 因此KM DNMD NL=. 又因为PMD PBD PCD PND ∠=∠=∠=∠,()18018090MPN A MKD KDM ︒∠=︒-=-∠+∠-︒ 36090LDN KDM MDN =-︒-∠-∠=∠︒.故四边形MPND 为平行四边形,即得KM PM KM PNPN NL MP NL=⇔=, 结合直角,故Rt KMP Rt PNL ∽,即90KPM LPN ∠+∠=︒, 则()901809090KPL MPN A A ∠=∠-︒=︒=︒-︒--. 而1802BPC A ∠=︒-,故2BPC KPL ∠=∠.22.(2021·全国·高三竞赛)点P 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过P 作椭圆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连结AB ,点M 、N 分别为PA 、AB 中点,连结MN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C ,连结PC 交椭圆于另一点D ,连结ND 并延长交PB 于Q ,证明:Q 为PB 的中点.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PC 与AB 交于点K .首先证明:P 、D 、K 、C 为调和点列,即||||||||PD KD PC KC =. 设()00,P x y ,则直线AB 方程为00221x x y ya b+=. 设P 、D 、K '、C 为调和点列,且||||K DPD PC K Cλ='='. 设()()()112233,,,,,A x y B x y K x y ',则12123121203,,11,.11x x x x x x y y y y y y λλλλλλλλ⎧-+⎧==⎪⎪⎪⎪-+⎨⎨-+⎪⎪==⎪⎪-+⎩⎩ 故()()()()1212121203032222211x x x x y y y y x x y y a b a b λλλλλ-+-+⎡⎤+=+⎢⎥-⎣⎦22222112222222111x y x y ab a b λλ⎡⎤⎛⎫=+-+=⎢⎥ ⎪-⎝⎭⎣⎦,所以K '在直线AB 上,即K '与K 重合,结论成立. 下面证明原题:由梅涅劳斯定理可知1CN MA PKNM AP KC⋅⋅=, 又由12AM AP =,可知2CN CK NM PK=, ① 由直线上托勒密定理可知,CD KP CK PD CP DK ⋅=⋅+⋅,由P 、D 、K 、C 四点调和可知,CK PD CP DK ⋅=⋅,故2CD KP CK PD ⋅=⋅,即2CD CKPD KP= ② 结合①、②可知,CN CD NM PD=.故//ND PM . 又N 为AB 的中点,所以Q 为PB 的中点.23.(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DE 的外接圆与BCE 的外接圆交于点P (异于E ),ADE 的外接圆与BCD △的外接圆交于点Q (异于D ),证明:AP AQ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连结BP 、DE 、QC 、PE 、DQ 、PD ,由于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可知//DE BC ,则180APD AED DAE ADE DAE DBC ∠=︒-∠=∠+∠=∠+∠180180DQE DQC EQC =︒-∠+︒-∠=∠,180BPD BPE DPE ACB DAE ∠=∠-∠=-∠-∠︒ ABC ADE APE AQE =∠=∠=∠=∠,APB APD BPD EQC EQA AQC ∠=∠+∠=∠+∠=∠,且:1sin sin 21sin sin 2PBD PADAP PB PD BPD AP AP SBPD BP BP SAPD BP PA PD APD ⎛⎫⋅⋅⋅∠ ⎪⋅∠⎝⎭===⋅∠⎛⎫⋅⋅⋅∠ ⎪⎝⎭1sin sin 21sin sin 2AQE CQECQ AQ AE AQE CQ S AQE CQCQE AQ SAQAQ CQ QE CQE ⎛⎫⋅⋅⋅∠ ⎪⋅∠⎝⎭====∠⋅⎛⎫⋅⋅⋅∠ ⎪⎝⎭, 所以APB CQA ∽,所以:AQP ADP PBD BPD QAE AQE QEC APQ ∠=∠=∠+∠=∠+∠=∠=∠,所以AP AQ =.24.(2019·江西·高三竞赛)如图所示,BE 、CF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以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CF 相交于点M 、N ,以AC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E 相交于点P 、Q .证明:M 、N 、P 、Q 四点共圆.【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如图,设△ABC 的垂心为H ,则()()MH HN MF HF NF HF ⋅=-+ ()()MF HF MF HF =-+22MF HF =-()22AF FB AH AF =⋅--2AF AB AH =⋅- ①同理有2PH HQ AE AC AH ⋅=⋅-, ②因B 、C 、E 、F 四点共圆,知 AF AB AE AC ⋅=⋅ ③ 故由①、②、③式得MH HN PH HQ ⋅=⋅. 所以M 、N 、P 、Q 四点共圆.25.(2019·山东·高三竞赛)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M 是边AD 的中点以M 为圆心AD 为直径作圆,点E 在线段AB 上,且直线CE 与圆相切.求△CBE 的面积. 【答案】38【解析】 【详解】设直线CE 与圆Γ相切于点N ,连结ME 、MN 、MC .在Rt △MNC 和Rt △MDC 中,MC =MN ,m =MC ,所以△MNC ≌△MDC ,故∠NMC =∠DMC . 同理∠EMN =∠AME .所以∠EMC =90°. 故MN 是Rt △EMC 斜边上的高,所以EN MNNM NC =,故14EN =. 所以13,44AE BE ==.因此△CBE 的面积等于38.26.(2018·江西·高三竞赛)如图,ABC 的内心为I ,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证明:直线DI 平分DEF 的周长.【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如图①,不妨设AB AC ≥,ABC 的内切圆切BC 、CA 、AB 于T 、1K 、2K .图①过T 作内切圆的直径TK ,过K 作I 的切线分别交AC 、AB 于M 、N ,则NM BC . 由于I 是AMN 的旁切圆,12AK AK =,因1MK MK =,2NK NK =, 所以有AM MK AN NK +=+.延长AK 交BC 于G ,则BG CT =,因此DT DG =, 故DI 是TGK 的中位线,所以DP AG ,因四边形BD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P ∽ABG ,相似比为12DE AB =. 同理,DEP ∽ACG ,相似比为12DF AC =. 又注意AMK ∽ACG ,ANK ∽ABG ,相似比均为AKAG, 既然有AM MK AN NK +=+,所以AC CG AB BG +=+, 因此,DF FP DE EP +=+,即所证结论成立. 附注 在几何题中用到三角形内切圆的一个基本性质. 如图②,在ABC 中,内切圆I 切BC 于D ,设DH 是I 的直径,若AH 交BC 于M ,则BM CD =. 证明:过H 作EF BC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设I 的半径为r ,HF x =,CD y =,EH z =,BM t =,MD d =,连结BI 、CI 、EI 、FI ,由于CI 、FI 分别平分一对互补角BCF ∠、EFC ∠, 所以90CIF ∠=︒,且CDI ∽IHF ,则y rr x=,2xy r =. 同理BDI ∽IHE ,则t d rr z +=,()2z t d r +=, 所以()xy z t d =+,则x t dz y+=. ①又由EF BC ,得x AH z y d AM t ==+,所以x y d z t +=, ② 根据①②式得,t d y dy t ++=,所以22t td y yd +=+,即()()0y t y t d -++=, 由此得,0y t -=,即t y =,也就是BM CD =.(同时也有CM BD =.)27.(2018·福建·高三竞赛)如图,在锐角ABC 中,E 、E 是边BC 上的点,ABC 、ABD △、ADC 的外心分别为O 、P 、Q .证明:(1)APQ ∽ABC ;(2)若EO PQ ⊥,则QO PE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如图,连结PD 、QD .因为P 、Q 分别为ABD 、ADC 的外心,所以PQ 为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12APQ APD ABD ABC ∠=∠=∠=∠,12AQP AQD ACD ACB ∠=∠=∠=∠.故APQ ∽ABC .(2)如图,连结OA 、OB 、OP 、PB 、QC .延长OQ 与AC 相交于点F . 由O 、P 、Q 分别为ABC 、ABD 、ADC 的外心, 知OP 、OQ 、PQ 分别是线段AB 、AC 、AD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22APB APD BPD ABD BAD ADC AQC ∠=∠+∠=∠+∠=∠=∠. 又OBP OAP ∠=∠,1122AQF AQC APB APO ∠=∠=∠=∠.所以A 、P 、O 、Q 四点共圆,OAP OQP ∠=∠.又EO PQ ⊥,DQ PQ ⊥,所以EO DA ,12OEC ADC APB BPO ∠=∠=∠=∠.所以P 、B 、E 、O 四点共圆,OEP OBP ∠=∠. 设EO 、QO 的延长线分别与PQ 、PE 相交于M 、N ,则OEP OBP OAP OQP ∠=∠=∠=∠.故M 、N 、E 、Q 四点共圆. 又EO PQ ⊥,所以90QNE QME ∠=∠=︒.故QO PE ⊥.28.(2019·全国·高三竞赛)在ABC ∆中,设∠C=90°,CD AB ⊥,垂足为D ,P 、Q 分别为ADC ∆、BDC ∆的内心,PQ 与CD 交于点K ,记ABC ∆的面积为S.证明:22111CK CD S-=.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如图,延长PQ ,分别与AC 、BC 交于点M 、N ,联结DP 、DQ 、CP. 分别过M 、N 作CD 的平行线与BC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E. 易知,Rt ADC Rt CDB ∆~∆.又P 、Q 分别为ADC ∆、BDC ∆的内心, 故AC DPRt ACB Rt PDQ QPD BAC BC DQ=⇒∆~∆⇒∠=∠ A D P M ⇒、、、四点共圆45CMN ADP CM CN ⇒∠=∠=︒⇒=.易证Rt CPM Rt CPD ∆≅∆. 于是,CM=CD=CN.由∠FMC=∠ACD ,CM=DC Rt FCM Rt ADC MF AC ⇒∆≅∆⇒=. 类似地,NE=BC. 根据三平行线定理得222111111121CK MF NE AC BC CK AC AC BC BC=+=+⇒=++⋅. 再由直角三角形恒等式得222111CD AC BC =+,12S AC BC=⋅. 故22111CK CD S-=.29.(2018·全国·高三竞赛)如图,1O 与2O 的半径相等,交于X 、Y 两点. ABC ∆内接于1O ,且其垂心H 在2O 上,点Z 使得四边形CXZY 为平行四边形.证明:AB 、XY 、HZ三线共点.【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如图,设1O 、2O 的半径为R ,XY 的中点为M. 则点Z 与C 关于M 对称,点1O 与2O 关于M 对称. 因此,点Z 在2O 上.记ABH ∆的外接圆为3O ,其半径为1R .则()12sin 2sin 2sin AB AB ABR R AHB ACB ACBπ====∠-∠∠.接下来证明:Z 为2O 与3O 的交点(异于H ).由1O 、2O 、3O 的半径均为R ,知四边形12XO YO 、四边形31AO BO 均为菱形. 记AB 中点为N ,则N 也为13O O 的中点. 注意到,H 与1O 分别为ABC ∆的垂心与外心. 故1132CH O N OO ==,即13CO HO =. 因为,XZ CY =.所以,22O Z O X XZ =+ 113YO CY CO HO =+==. 又H 为2O 、3O 的一个交点,则Z 为两圆另一交点. 于是,AB 、XY 、HZ 恰为1O 、2O 、3O 两两的公共弦. 由根轴定理知AB 、XY 、HZ 三线共点.30.(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以AB 为直径的圆上有C 、D 两点,AC 、BD 两点的中点为E 、F ,直线EF 与直线AD 、BC 分别交于G 、H ,求证:以FG 为直径的圆和以EH 为直径的圆有一交点在CD 上.【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取D 关于AB 的对称点D ,延长D C '与BA 交于I 点,则IAC ID B IDB '.因为AC 、BD 两点的中点为E 、F ,所以IAE IDF ,而IACID B ',故ICB IEF IAD ,所以IBC IFE IDA ∠=∠=∠,所以I 、D 、G 、F 四点共圆.又ICB IEF ∠=∠,所以IEH ICH ∠=∠,所以I 、E 、C 、H 四点共圆,注意到90HDA GDF ∠=∠=︒, 故EH 、FG 为直径的圆过I .取I 关于HE 的对称点I ',则EH 、FG 为直径的圆交于I 、I ', 则I '、H 、I 、E 、C 五点共圆,所以I CH ICH BCD BCD ∠=∠==∠'∠'. 所以I '在CD 上,即以FG 为直径的圆和以EH 为直径的圆有一交点在CD 上.31.(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B AC =,设点D 是边AC 上一点,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延长AE 与底边BC 交于点F ,证明:若BF EF =,求证:2AE AB AD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证法1:设ABD △的外接圆为Γ,其中弧BD 的中点为N , 如图1,连结BN ,DN ,AN 与BD 交于点M .易见AN 平分BAC ∠,从而AN BC ⊥.又由于ABM AND ∠=∠,故ABM AND ∽,进而得到 AM AN AB AD ⋅=⋅.另一方面,由垂径定理可知NE BD ⊥.因此909090()ANE EMN AMD ABM BAM ∠=︒-∠=-∠=︒-∠+∠()90BAM ABD ABC ABD EBF =︒-∠-∠=∠-∠=∠. 注意到AEM BEF EBF ∠=∠=∠,故ANE AEM ∠=∠. 这说明ANE AEM ∽,从而得到2AE AM AN AB AD =⋅=⋅.证法2:设BCE 的外接圆为Ω,圆心为O ;如图2,连结OB OC 、OE OF 、、;连结OA 与线段BC BD 、分别交于点N 、G ,取边AB 的中点M ,连结MN CE FG 、、.由条件及OB OE =可知,OF 垂直平分BE ,即OF BG ⊥. 同理BF OG ⊥,因此F 是OBG △的垂心,从而FG OB ⊥.另一方面,E 是BD 的中点,而MN 是ABC 的中位线,因此M 、E 、N 三点共线, 由塞瓦定理,我们有1AG NF BMGN FB MA⋅⋅=, 注意到BM MA =,因此AG BFGN FN=,从而//FG AB . 综上可知AB OB ⊥,因此Ω与边AB 相切于点B . 再由对称性,Ω必然与边AC 相切于点C ,因此 ACE CBE BEF AED ∠=∠=∠=∠,从而ACE AED ∽.故2AE AC AD AB AD =⋅=⋅.32.(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锐角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点A 、B 、C 在边BC 、CA 、AB 上的投影,AEF 、BDF 的内心分别为1I 、2I ,1ACI 、2BCI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证明:1212//I I O O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设,,CAB A ABC B BCA C ∠=∠=∠=,1AI 、2BI 的延长线交于点I . 由1AI 、2BI 分别为CAB ∠、ABC ∠的角平分线知I 为ABC 的内心.因为点E 、F 均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所以,AEF ABC AFE ACB ∠=∠∠=∠, 则AEF ABC ∽,相似比cos AEA AB=. 又因为1I 、I 分别为AEF 、ABC 的内心,所以1cos I A IA A =. 故211(1cos )2sin2A II IA I A IA A IA =-=-=,同理,222sin 2B II IB =.在ABI △中,由正弦定理知sinsin 22A BIA IB =,则 22122sin 2sin 22A B II IA IA IB II IB ⎛⎫⎛⎫⋅===⋅ ⎪ ⎪⎝⎭⎝⎭,故A 、B 、2I 、1I 四点共圆,且I 关于1O 、2O 等幂.于是,CI 是1O 与2O 的根轴.故12CI O O ⊥.设CI 与12I I 交于点Q ,则1112II Q I IQ II I ACI CAI ∠+∠=∠+∠+∠ 2ABI ACI CAI =∠+∠+∠90222B C A=++=︒. 因此12CI I I ⊥,从而1212//I I O O .33.(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AB 的垂直平分线交O 于M N 、两点,交AB 于点D .P 为O 内一点,DMP 外接圆交PN 于点,E ABE 的外接圆交MP 于点F ,且点M P E F 、、、在直线AB 同侧.证明:EF PN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延长MF 交O 于点G ,直线NG 交AB 于点H .因为90MDH MGH ∠=∠=︒,所以M D G H 、、、四点共圆. 又M D E P 、、、四点共圆,所以NG NH ND NM NE NP ⋅=⋅=⋅.于是P E G H 、、、四点共圆,所以90HEP ∠=︒.设HE 交MP 于点F ',则90HEN HGF ∠=∠'=︒,所以E N G F '、、、四点共圆. 又A B G N 、、、四点共圆,于是···HE HF HN NG HA HB '==, 所以A B F E '、、、四点共圆,于是F F =',故90FEP ∠=︒,即EF PN ⊥.34.(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锐角ABC 的外接圆为Γ,D 是A 在BC 上的射影,假设AD BC =,点M 为DC 中点,ADC ∠的角平分线与AC 交于点N ,Γ上一点P 满足//BP AC .直线DN 与AM 交于点F ,直线PF 与圆Γ再交于点Q .直线AC 与PNQ 的外接圆再交于点E .证明:90DQE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先证明//QC AB .事实上设Q '在Γ上异于C ,//Q C PB '只要证Q '、F 、P 共线. 易知AP AQ BC AD ==='.设A 关于M 的对称点为,A AA ''另交Γ于T ,则 ,CTM ABM CTD ABA MTD MBA '⇒'∽∽∽.因为BC AD A C ==',故45A BC '∠=︒即45MTD FDA ∠=︒=∠, 因此222AF AT AD AP AQ '⋅===, 知Q '、F 、P 三点共线,故Q '、Q 重合. 再证A 、N 、D 、P 共圆,事实上由119090()22APD DAP CAP CAD ∠=︒-∠=︒-∠-∠()190901352C C C =︒-∠-︒+∠=︒-∠ CND =∠,即得.因此结合AP AD =知,NA 是DNP ∠的外角平分线,故设D 关于AC 的对称点为D ,则D 、N 、P 共线.设PQ 与AC 交于点K ,则22AK AC AP AD ⋅==, 故,,DD AC PQ '共点K .因为90AD C ADC ∠=∠='︒,故A 、D 、C 、D 共圆. 故KQ KP KC KA KD KD D ⋅=⋅=⋅⇒''、Q 、D 、P 共圆, 从而QEN QPN QDK ∠=∠=∠,于是Q 、K 、D 、E 共圆, 所以90EQD EKD ∠=∠=︒.35.(2021·浙江·高三竞赛)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D 是弧BC (不含A )上一点,S 为弧BAC 的中点.P 为线段SD 上一点,过P 作DB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E ,过P 作D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F ,过O 作SD 的平行线交弧BDC 于点T .已知O 上的点Q 满足QAP ∠被AT 平分.证明:QE QF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设M 是弧BDC 的中点,OT ,SD 分别与BC 交于点K ,L .由πAEP AFP ABD ACD ∠+∠=∠+∠=知A ,E ,P ,F 共圆.由ASP ACD AFP ∠=∠=∠知S ,A ,P ,F 共圆,即S ,A ,E ,P ,F 五点共圆. 注意SEF SAF SBC ∠=∠=∠,同理πSFE SAE SCB ∠=-∠=∠可知SEF 与SBC △相似.因此SE SB SF SC=,即SE SF =. π22TAC TOC TKC KCO DLC A ⎛⎫∠=∠=∠-∠=∠--∠ ⎪⎝⎭πππ222A DBC BDS A DSC A -⎛⎫⎛⎫⎛⎫∠+∠--∠=∠+--∠ ⎪ ⎪ ⎪⎝⎭⎝⎭⎝⎭12DSC A =∠+∠由AT 平分QAP ∠可知:11222QAC TAC PAC DSC A PSF A FSC ∠=∠-∠=∠+∠-∠=∠+∠因此1122QSF QSC FSC QAC FSC A ESF ∠=∠-∠=∠-∠=∠=∠.即QS 是ESF ∠的平分线,结合SE SF =可知SQ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故QE QF =. 36.(2021·全国·高三竞赛)在锐角ABC 中,D 为边BC 上一定点,P 为AD 边上一动点,直线CP 交AB 于点Q ,DQ 交BP 于点X .BCX 、CAX 、ABX 的三个外接圆分别交DQ 于X 外的另三点1Y 、2Y 、3Y ,过1Y 、2Y 、3Y 分别作DQ 垂线1l 、2l 、3l ,证明:1l 、2l 、3l 均过定点.【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连结AX 并延长交BC 于E .对ABD △和点X ,由赛瓦定理得1BE DP AQED PA QB⋅⋅=. 对ABD △和截线CPQ ,由梅涅劳斯定理得1BC DP AQCD PA QB⋅⋅=. 结合两式有BE BCED CD=,所以E 为定点,延长BC 至1B 使得1CB CB =,这样有11,BE B C BD B DED CD ED CD==. 所以11XD DY BD CD B D ED ⋅=⋅=⋅,进而X 、E 、1Y 、1B 四点共圆.所以11DY B DEX DEA ∠=∠=∠为定角.又D 、1B 为定点,所以1Y 在过D 的定圆上运动,取该圆上D 的对径点1D (直径的另外一个端点),则1D 为定点,且1D 在直线1l 上.又2CY D CAX CAE ∠=∠=∠为定角,C 、D 为定点,所以2Y 在过D 的定圆上运动,取该圆上D 的对径点2D ,则2D 为定点,且2D 在直线2l 上,又33BY D BY X BAX BAE ∠=∠=∠=∠为定角,B 、D 为定点,所以3Y 在过D 的定圆上运动,取该圆上D 的对径点3D ,则3D 为定点,且3D 在直线3l 上. 命题得证.37.(2021·全国·高三竞赛)在ABC 中,点P 、Q 、R 分别位于边BC 、CA 、AB 上,A ω、B ω、C ω分别是AQR 、BRP △、CPQ 的外接圆,线段AP 与A ω、B ω、C ω分别相交于点X 、Y 、Z .证明:YX BPXZ PC=.【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设圆A ω与B ω交于异于点R 的点N (三角形密克点),则P 、N 、Q 、C 共圆. 设直线AP 与直线RN 交于点K ,直线AP 与直线QN 交于点M ,设,NPX NRY NXA BRK αβ∠=∠=∠=∠=, 由于sin sin sin sin sin sin MNP MNXMP SNP MNP CMX S NX MNX PAQβα⋅∠===⋅∠∠,sin sin sin sin sin sin KRY ARKKY SRY KRY PAB AK SRA ARK B αβ∠∠===∠.我们有sin sin sin sin sin sin KY MP PAB C AB PAB BP AK MX B PAQ AC PAQ CP⋅∠⋅⋅∠===⋅⋅∠⋅∠.另一方面由PK KY KN KR AK KX ⋅=⋅=⋅得()AP KY AK KP KY AK KY AK XK AK XY ⋅=+=⋅+⋅=⋅.同理由MZ MP MN MQ MX MA ⋅=⋅=⋅得: ()MP XZ MP XM MZ MP XM MP MZ ⋅=⋅+=⋅+⋅MP XM MA XM MX AP =⋅+⋅=⋅因此XY KY MP XZ AK MX =,由此得到YX BPXZ PC=. 38.(2021·全国·高三竞赛)点O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含点A 的BC 的中点为S ,点T 在不包含点A 的BC 上.点M 在圆O 上且//SM OT .点P 在线段SM 上.过点P 作MB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F ,过点P 作M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点Q 在圆O 上,使得AT 是PAQ ∠的角平分线.证明:QE QF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FP BM EP CM ∥∥,所以sin sin sin sin FB PMB PMC ECPM FBM ECM PM∠∠===∠∠,即FB EC =. 又SB SC =,且SBF SCE ∠=∠,故SBF SCE ≌,所以SF SE =.于是,要证QE QF =,只需证SQ EF ⊥.又由SBF SCE ≌知,SFA SEA ∠=∠,故S A F E 、、、四点共圆. 而180AFP AEP ABM ACE ∠+∠=∠+∠=︒,故A F P E 、、、四点共圆. 从而S A F P E 、、、、五点共圆.则:180ESQ SEF ESP PSQ SAF ∠+∠=∠+∠+︒-∠1902EAP MAQ BAC =∠+∠+︒-∠1902EAP MAT TAQ BAC =∠+∠+∠+︒-∠1902EAT MAT BAC =∠+∠+︒-∠190902CAT JAT BAC =∠+∠+-∠=︒︒.其中,S T 、关于QO 对径点分别为J K 、. 则JT KS TM ==,即SQ EF ⊥.故QE QF =. 证毕.39.(2021·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ABC 中,A B C ∠≥∠≥∠,且AD 为BC 边上的高,BE 为AC 边上的中线,CF 为C ∠的平分线,AD 与CF BE 、分别交于P R 、两点,BE 与CF 交于Q 点,令PQR ABCS x S=.求证:16x <,且16是最好的界(即可以无限接近于16).【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 【分析】 【详解】由A B C ∠≥∠≥∠,知B C ∠∠、均为锐角,可知D 在边BC 上,且BD CD ≤. 连结AQ 并延长交BC 于S .由CF 平分C ∠,得AF ACFB BC=, 又A B ∠≥∠,从而知1AC BC ≤,得1AFFB ≤. 由塞瓦定理得1BS CE AF SC EA FB ⋅⋅=,可知1BS FB SC AF=≥,得BS SC ≥, 所以如图S 在BC 的中点的右边,而D 在BC 的中点左边,综上可得D 在线段BS 上.由D 在BS 上,知Q 在ADC 内,连DE 交CP 于O 点,由CP 平分C ∠,有,PD CD OD CDAP AC OE CE ==. 将1,2AC CD CE AC >=代入上式可得21,2PD OD CDAP OE AC<=<, 所以12,23PD OD AD DE <<,故13OPD ADES PD OD S AD DE ⋅=<⋅. 由AE EC =,可知16OPD ACDSS<. 又,OPDPQR ACDABC SSSS≥≤知16PQR OPD OPD ABCABCACDS S S x SSS=≤≤<. 若令1AC BC ==,则AF BF =,而AE CE =,得Q 为ABC 的重心, 16BFQ ABCS S=,16BFQ BFPR BFPR ABC ABCS S S x S S -==-. 令0C ∠→,则0ABD ABCSS→,知0BFPRABC S S →,故16x →,且x 可无限接近16. 40.(2021·全国·高三竞赛)设ABC 的内心为点I ,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D E F 、、.直线DF 与EI 交于点N .连结并延长BN ,交AC 于点M .求证:M 是AC 中点.【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过N 作AC 平行线,分别交AB BC 、于P Q 、,连结ID IF IP IQ 、、、.由IN AC ⊥得IN PQ ⊥,又IF AB ⊥,因此F P N I 、、、四点共圆.因此IFN IPN ∠=∠,同理IDN IQN ∠-∠.又由ID IF =知IDN IFN ∠=∠,从而IPN IQN ∠=∠,即IP IQ =.再由IN PQ ⊥可得PN QN =.再由PQ AC ∥得PN BN QN AM BM CM==,因此,AM CM M =是AC 中点. 41.(2021·全国·高三竞赛)已知O 上依次四点A 、B 、C 、D ,射线AB DC 、交于点P .射线AD BC 、交于点Q ,弦AC BD 、交于点R ,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过点O 作MR 的垂线,分别PQ MR 、于点U 、V .过点U 作O 的切线UK ,与O 切于点K .证明:(1)P 、Q 、V 、O 四点共圆;(2)K 、M 、R 三点共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 首先证明一个引理:引理:已知O 上依次四点E 、F 、G 、H ,直线EF GH 、交于点X ,直线EH FG 、交于点Y ,直线EG 、FH 交于点Z ,则点O 为XYZ 的垂心.引理的证明:注意到X 、Y 、Z 分别是直线YZ ZX XY 、、关于O 的极点,从而OX YZ ⊥,,OY ZX OZ XY ⊥⊥,即O 是XYZ 的垂心. 回到原题,由引理知O 是PQR 的垂心.设OP QR ⊥于点0P ,OQ RP ⊥于点0,Q OR PQ ⊥于点0R ,直线00P Q 与PQ 交于点0U , 则P 、0P 、0Q 、Q 四点共圆,且圆心为M .由引理知M 为0OU R 的垂心,则0MR OU ⊥.由题意,MR OU ⊥知U 与0U 重合,从而V 、O 、0P 、R 、0Q 五点均在以OR 为直径的圆上. 故00UV UO UQ UP UQ UP P ⋅=⋅=⋅⇒、Q 、V 、O 四点共圆.由090RVU RR U ∠=∠=︒知U 、V 、R 、0R 四点共圆,推出002OV OU OR OR OP OP r ⋅⋅===⋅,其中r 为O 的半径,最后一步是由配极原理得到.在直线MR 上取点0K ,满足20VK VO VU =⋅.则090OK U ∠=︒,且220OK OU OV r ⋅==,即0UK 为O 的切线,故K 与0K 重合,K 、M 、R 三点共线.42.(2020·全国·高三竞赛)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BC =,I 为内心,M 为BI 的中点,P 为边AC 上一点,满足3AP PC =,PI 延长线上一点H 满足MH PH ⊥,Q 为ABC 的外接圆上劣弧AB 的中点.证明:BH QH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取AC 的中点N ,结合已知条件证得//QM CN ,再由三角形边之间的比例关系证得三角形相似,可得四点共圆,即得证.【详解】证明:取AC 的中点N .连接QB 、QM ,由3AP PC =,可知P 为NC 的中点.易知B ,I ,N 共线,90INC ∠=︒.由I 为ABC 的内心,可知CI 经过点Q ,且QIB IBC ICB ABI ACQ ABI ABQ QBI ∠=∠+∠=∠+∠=∠+∠=∠,又M 为BI 的中点,所以QM BI ⊥.进而//QM CN .。
高中数学竞赛 几何专题练习题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典型例题,,相交于点过点的一条直线分别与,相交于点1.如图,与,,ADDO⊙⊙OO⊙⊙OC2121︵︵上,的弧的延长线交于点,点在上,,点在的弧与线段BDADPDBPQMACO⊙O⊙21MN?OD,与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是的外心,且QDABCBCON△四点共圆.,,求证:,PQMN OPQADBO2O1CMN??,,,的内平分角线的对称点分别为,是2.设内一点,点关于BA??BACO?O△ABC????,相交于一点..证明:,BBAACCC A'C'BO'ABC)内,的弧Γ(不含点如图,在3.中,,点在的外接圆AEBCABC△?ABC?BAC?90△.,于点,连接,,连接并延长至点使得连接交圆ΓEDBFDFEC?AE??EC?CAFEAC三点共的外心为记.求证:O,A,CO△DEF线.AΓFDBCE O;...,于的弦交圆,为中点,过引圆,4.如图,已知等圆与圆交于PAABBOOOOCDOO2121,三线交于一点..求证:的弦交圆于,过引圆CQABEFQEPOOO12EACQPOO21DFB.的内心依次记为,,,内接于圆,5.四边形II,,II,ABCABDBCD△△△ABCDACD△DABC.是圆内接四边形试证:IIII DCAB DI B I A CI C I D ABAG,BG,CG?A,?B,?C的角平分线对称的三条,证明的重心为分别关于6.已知G△ABC直线交于一点.P;...和分别交圆于在内.射线和7.梯形是圆内接梯形..PBGBCDGABCDAGAB∥CD△和.于.过且平行于的直线分别交和RABBDQBCGS四点共圆.、、求证:若平分,则、RPQCBDBG?S,分别内分,,是正六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点,8.如图,设MCEABCDEFACACNCE3AMCN,共线.使,求证:,BM??N ACCE3EDNFCMBA9.如图,一圆交的边分别于与,与,与,如果由点AB,,BCCACBBAACABC△211221AB,C的垂线也相交于一点.的垂线相交于一点,则过点分别引ABCA,BC,CB,A,2,22111AC2B1CB12POBCAA21;...C,DAD,BCF,G分别是上的两个点,弦10.已知,交于点为直径的半圆是以EABOAC,BD?AEF,?BEG的垂心分别为,,若延长线上的点,且满足BE??AEAF?BGHH,21F,K,G 三点共线.上;⑵证明⑴的交点在圆KBHAH,O2111.锐角中,,分别是其外心、垂心,求证:的外心在直线ABBOHO、H△△ABCC?B??上.12.已知的外心为,,为的外接圆上且在内部的任意一PABC?O90?A????ABCOBC点,以为直径的圆分别与,交于点,,,分别与,或其延EABPBDPCACOAOEOD长线交于点,,求证,,三点共线.AFFGG AEDFOGPCB;..。
高中数学练习题: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练习题:平面几何引子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们经常接触和练习的内容之一。
平面几何涉及到平面上的点、线、面等概念,通过运用几何定律和性质,解决与平面相关的问题。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高中平面几何的练习题,并逐一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的知识。
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H2:点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1:在平面上,画出以下图形:•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三个共线的点•四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H3:线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2: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的线段关系:•两个线段长度相等的关系是什么?•两个线段互相垂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一个线段是另一个线段的一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H3:面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3: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的平面关系:•两个平面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它们的交线是什么?•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2. 直线与角的性质H2: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 4:判断以下直线关系:•如果两条直线垂直相交,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H2:三角形与四边形练习题 5: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它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H3:角的性质练习题 6: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角的性质:•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它的度数是多少?•如果一个角是锐角,它的度数是多少?•如果一个角是钝角,它的度数是多少?H3: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 7: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3. 圆与圆的性质H2:圆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8: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的圆的性质:•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H2:角与圆的性质练习题 9: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角和圆的性质:•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圆的切点相接,这个角叫什么?•如果一条边是直径,这个角叫什么?•如果一条边与圆的切点相接,而另一条边不过圆心,这个角叫什么?H3:切线与切点练习题 10:根据以下描述,判断相应的切线和切点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的切点相接,这条直线叫什么?•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的切点相接,并且垂直于半径,这条直线叫什么?•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的切点相接,并且平行于半径,这条直线叫什么?4. 平面几何题目解析H2:练习题 11将一张纸对折两次得到四个重叠的小正方形,再按其中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相等的小三角形,请问这两个小三角形相似吗?解析首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高中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平面几何100题——珍藏版
高中数学联赛难度几何题100道第一题:学习证明角平分 (4)第二题:学习证明四点共圆 (5)第三题:学习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6)第四题:证明线与圆相切 (7)第五题:证明垂直 (8)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9)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 (10)第八题:证明垂直 (11)第九题:证明线段相等 (12)第十题:证明角平分 (13)第十一题:证明垂直 (14)第十二题:证明线段相等 (15)第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16)第十四题:证明中点 (17)第十五题:证明线段的二次等式 (18)第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19)第十七题:证明中点 (20)第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21)第十九题:证明中点 (22)第二十题:证明线段相等 (23)第二十一题:证明垂直 (24)第二十二题:证明角相等 (25)第二十三题:证明四点共圆 (26)第二十四题:证明两圆相切 (27)第二十五题:证明线段相等 (28)第二十六题:证明四条线段相等 (29)第二十七题:证明线段比例等式 (30)第二十八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31)第二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 (32)第三十题:证明平行 (33)第三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 (34)第三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35)第三十三题:证明三角形相似 (36)第三十四题:证明角相等 (37)第三十五题:证明内心 (38)第三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39)第三十七题:证明垂直 (40)第三十八题:证明面积等式 (41)第三十九题:证明角平分 (42)第四十题:证明角相等 (43)第四十二题:证明中点 (45)第四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46)第四十四题:证明垂直 (47)第四十五题:证明角相等 (48)第四十六题:证明垂直 (49)第四十七题:证明四点共圆 (50)第四十八题:证明四点共圆 (51)第四十九题:证明四点共圆 (52)第五十题:证明角平分 (53)第五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 (54)第五十二题:证明两圆外切 (55)第五十三题:证明垂直 (56)第五十四题:证明垂直 (57)第五十五题:证明垂直 (58)第五十六题:证明垂直 (59)第五十七题:证中点 (60)第五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61)第五十九题:证明角相等 (62)第六十题:证明四点共圆 (63)第六十一题:证明四点共圆 (64)第六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65)第六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66)第六十四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67)第六十五题:证明中点 (68)第六十六题:伪旁切圆 (69)第六十七题:证明垂直 (70)第六十八题:证明平行 (71)第六十九题:证明圆心在某线上 (72)第七十题:证明三线共点 (73)第七十一题:证明垂直 (74)第七十二题:证明垂直 (75)第七十三题:证明中点 (76)第七十四题:证明垂直 (77)第七十五题:证明垂直 (78)第七十六题:证明三线共点 (79)第七十七题:证明平行 (80)第七十八题:证明平行 (81)第七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证明垂直 (82)第八十题:证明三点共线(牛顿定理) (83)第八十一题:证明角平分 (84)第八十二题:证明角相等 (85)第八十三题:证明三点共线 (86)第八十四题:证明四圆共点 (87)第八十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89)第八十七题:证明角相等 (90)第八十八题:证明线段相等 (91)第八十九题:证明线段相等 (92)第九十题:证明线段相等 (93)第九十一题:证明中点 (94)第九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95)第九十三题:证明西姆松定理及逆定理 (96)第九十四题: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等式 (97)第九十五题:证明角相等 (98)第九十六题:证明托勒密定理及逆定理 (99)第九十七题: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等式 (100)第九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101)第九十九题:证明四点共圆 (102)第一百题:证明两三角形共内心 (103)第一题:证明角平分已知PE 、PF 是⊙O 的切线,A 、B 是一组对径点,PB 交⊙O 于另一点C ,直线AF 、BE 交于D 点。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几何专题(平面几何解析几何)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几何专题(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数学竞赛中的平面几何一、引言1.国际数学竞赛中出现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以平面几何为主体.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平面几何题数量较多、难度适中、方法多样(综合几何法、代数计算法、几何变换法等),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中学几何问题.这是与中学教材结合比较紧密的常规几何题,虽然也有轨迹与作图,但主要是以全等法、相似法为基础的证明题,重点是与圆有关的命题,因为圆的命题知识容量大、变化余地大、综合性也强,是编拟竞赛试题的优质素材.第二层次,中学几何的拓展.第三层次,组合几何——几何与组合的交叉.这是用组合数学的成果来解决几何学中的问题,主要研究几何图形的拓扑性质和有限制条件的欧几里得性质.所涉及的类型包括计数、分类、构造、覆盖、递推关系以及相邻、相交、包含等拓扑性质.这类问题在第六届IMO(1964)就出现了,但近30年,无论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上了新的台阶,成为一类极有竞赛味、也极具挑战性的新颖题目.组合几何的异军突起是数学竞赛的三大热点之一.2.在中国的数学竞赛大纲中,对平面几何内容除了教材内容外有如下的补充.初中竞赛大纲: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三角形的不等关系;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不同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的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心)及其性质.高中竞赛大纲: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三角形中的几个特殊点:旁心、费马点,欧拉线;几何不等式;几何极值问题;几何中的变换:对称、平移、旋转;圆的幂和根轴;面积方法,复数方法,向量方法,解析几何方法.二、基本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别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别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别与性质,“三线八角”基本图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截割定理,圆中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定理等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此外,竞赛中还经常用到以下基本内容.定义1点集的直径是指两个端点都属于这个集合且长度达到最大值的线段(一个点集可能有多条直径,也可能没有直径).定义2如果对点集A中的任意两点,以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包含在A 里,则集合A称为是凸的.定义3设M1,M2,,Mn是多边形,如果MM1M2Mn并且当ij时,Mi与Mj 没有公共的内点,则称多边形M剖分为多边形M1,M2,,Mn.定义4如果凸边形N的所有顶点都在凸多边形M的边上,则称多边形N内接于多边性M.定理1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定理2三角形的内角之等于180.凸n边形(n3)的n个内角和等于(n2)外角和为180180;(每一个顶点处只计算一个外角).70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集训暨202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前训练材料--内部使用证明如图1,过C作CE//AB,则有ECA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ABCACB(结合律)ECBB(等量代换)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图1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内角之和.定理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证明(1)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可在AB上截取ADAC,则在等腰ACD中有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又在BCD中,2B,(外角定理)更有C12B.(传递性)说明由上面的证明知ABACBC,ABACBC,ABACBC,这样的分断式命题,其逆命题必定成立.证明如下:图2(2)反之,在ABC中,若CB,这时AB,AC有且只有三种关系ABAC,ABAC,ABAC.若ABAC,由上证得CB,与已知CB矛盾.若ABAC,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得CB,与已知CB矛盾.所以ABAC.定理4在ABC与A1B1C1中,若ABA1B1,ACAC11,则AA1BCB1C1.定理5凸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CCDA180(或BADDCB180).证明当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时,由圆周角定理有ABCCDA1111ADCABCADCABC180.2222同理可证BADDCB180.反之,当ABCCDA180时,首先过不共线的三点A,B,C作O,若点D不在O上,则有两种可能:(1)D在O的外部(如图3(1)).记AD与O相交于S,连CS,在CDS中有ASCCDA.又由上证,有ABCASC180,得180ABCCDAABCASC180,矛盾.71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集训暨202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前训练材料--内部使用图3(2)D在O的内部(如图3(2)).记AD的延长线与O相交于S,连CS,在CDS中有ASCCDA.又由上证,有ABCASC180,得180ABCCDAABCASC180,矛盾.定理6凸四边形ABCD外切于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CDBCAD.证明当凸四边形ABCD外切于圆时,设各边的切点分别为P,Q,R,S (如图4),根据圆外一点到圆的两切线长相等,有APAS,PBBQ,CRQC,DRDS.相加APPBCRDRASBQQCDS,得ABCDBCAD.图4反之,若ABCDBCAD,我们引B,C的平分线,因为BC360,所以,两条角平分线必定相交于四边形内部一点,记为N,则N到三边AB,BC,CD的距离相等,可以以N为圆心作N与AB,BC,CD同时相切,这时AD与N的关系有且只有三种可能:相离、相切、相交.(1)若AD与N相离(如图5(1)).过A作切线与CD相交于D,在ADD中,有//DDADAD.①//但由上证,有ABCDBCAD,又由已知,有ABCDBCAD相减得CDCDADAD,////DD/ADAD/,与①矛盾.图572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集训暨202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前训练材料--内部使用(2)若AD与N相交(如图5(2)).过A作切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D,在ADD中,有①//DDADAD.//但由上证,有ABCDBCAD,//又由已知,有ABCDBCAD相减得CDCDADAD,//即DDADAD,与①矛盾.综上得AD与N的相切,即凸四边形ABCD外切于圆.定理7(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定理8(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定义5从一点A作O的割线交O于B,C,则点A到两交点B,C的线段长度之积ABAC称为点A对O的羃.对于两个已知圆有等羃的点的轨迹,称为两圆的根轴(或等羃轴).定理9若两圆相交,其根轴在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上;若两圆相切,其根轴在过两圆切点的公切线上;若两圆相离,则两圆的四条公切线的中点在根轴上.定理10(三角形面积公式)在ABC中,记a,b,c为三边长,p//1(abc)为半周长,R是2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ha是边BC上的高,ra是与边BC及AB,AC的延长线相切的旁切圆的半径,则ABC的面积S为:(1)S111ahabhbchc;222111(2)SabinCacinBbcinA;222(3)Sp(pa)(pb)(pc);(4)Sabc2R2inAinBinC;4R(5)Srp;1ra(bca);21(7)SR2(in2Ain2Bin2C).2定理11在RtABC中,有(6)S(1)abc,(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2)r2221c(abc),R.2273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集训暨202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前训练材料--内部使用定理12(角平分线定理)设AD是ABC中A的平分线,则.ABBD.ACDC此定理有10多种证法,下面是有辅助线与无辅助线的两种代表性证法.证明1(相似法)如图6,延长BA到E,使AEAC,连CE,则BAD1A(已知)21AECACE(外角定理)2AE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有AD//CE,BDABAB得.(平行线截割定理)图6DCAEAC11ABADinABCSABD2AB2证明2(面积法).DCSACD1ACADin1AAC22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有(1)abcoBccoC,bacoAccoC,cacoAbcoB.abC2R;(2)inAinBinC222(3)abc2bccoA,b2a2c22accoB,c2a2b22abcoC.(4)inAinBinC2inBinCcoA.222abC2R;inAinBinC证明1(1)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命题显然成立.(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7(1),作ABC外接圆O,则圆心O在ABC的内部,(2)连BO交O于D,连结DC.因为BD是O的直径,所以BCD90,在直角BCD中有aabc2R,但AD,故得2R.同理可证2R,2R.inDinAinBinCabC2R.得inAinBinC(1)(2)图7(3)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记A为钝角,则圆心O在ABC的外部,过A作直径,仿上证74。
个人精心高中数学联赛竞赛平面几何四大定理及考纲
个人精心高中数学联赛竞赛平面几何四大定理及考纲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数学竞赛考纲二试1、平面几何基本要求:掌握高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
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
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
了解下述定理: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方法、方法。
平面、及应用。
2、代数在一试大纲的基础上另外要求的内容:周期函数与周期,带的函数的图像。
,三角形的一些简单的恒等式,三角不等式。
,一阶、二阶递归,法。
函数,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格点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
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
4、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式,直线的,直线束及其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三角形的。
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圆的幂和根轴。
5、其它。
集合的划分。
覆盖。
西姆松线的存在性及性质()。
及其逆定理。
一、平面几何1. 梅涅劳斯定理(Menelaus)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是由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
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交于F、D、E点,那么(AF/FB)×(BD/DC)×(CE/EA)=1。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平面几何赛题精选
历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几何题汇总1 (类似九点圆)如图,在锐角∆ABC 中,AB<AC ,AD 是边BC 上的高,P 是线段AD 内一点。
过P 作PE ⊥AC ,垂足为E ,作PF ⊥AB ,垂足为F 。
1O 、2O 分别是∆BDF 、∆CDE 的外心。
求证:1O 、2O 、E 、F 四点共圆的充要条件为P 是∆ABC 的垂心。
证明:连BP 、CP 、1O 2O 、E 2O 、EF 、F 1O 。
因为PD ⊥BC ,PF ⊥AB ,则B 、D 、P 、F 四点共圆,且BP 为该圆的直径。
又因为1O 是∆BDF 的外心,故1O 在BP 上且是BP 的中点。
同理可证,C 、D 、P 、E 四点共圆,且2O 是CP 的中点。
于是,1O 2O 平行于BC ,则∠P 2O 1O =∠PCB 。
因为AF*AB = AP*AD = AE*AC ,所以B 、C 、E 、F 四点共圆。
充分性:设P 是∆ABC 的垂心,由于PE ⊥AC ,PF ⊥AB ,所以,B 、1O 、P 、E 四点共线,C 、2O 、P 、F 四点共线,∠F 2O 1O =∠FCB =∠FEB = ∠FE 1O ,故1O 、2O 、E 、F 四点共圆 必要性:设1O 、2O 、E 、F 四点共圆,则∠1O 2O E + ∠EF 1O = π注意到∠P 2O 1O =∠PCB=∠ACB - ∠ACP ,又因为2O 是直角∆CEP 的斜边中点,也就是∆CEP 的外心,所以∠P 2O E=2∠ACP 。
ABDCEFP1O 2O因为1O 是直角∆BFP 的斜边中点,也就是∆BFP 的外心,从而∠PF 1O =2π - ∠BF 1O = 2π- ∠ABP 因为B 、C 、E 、F 四点共圆,所以∠AFE =∠ACB ,∠PFE =2π- ∠ACB 于是,由∠1O 2O E + ∠EF 1O = π得: (∠ACB - ∠ACP+ 2∠ACP )+ (2π - ∠ABP +2π- ∠ACB) = π , 即∠ABP =∠ACP 。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CMO预赛)平面几何专题冲刺复习试题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CMO 预赛)平面几何专题冲刺复习讲义P00.圆基础01.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AM 是高,P 在△ABM 内部,Q 在 AM 上,且满足∠PBQ=∠ACP 。
求证:∠BPQ+∠APC=180°B02.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梯形,AB//CD, AB<CD ,Q 在形内且满足∠QAB=∠QDC=90°-∠BQC ,BC, DA 交于 P 。
求证:∠PQA=2∠QCDC D03. 如图,凸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圆Ω,AD, BC 的延长线交于 P ,Q 是 BP 延长线上一点,且BP=PQ ,R, S 使得 CAQR, DBCS 均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C, Q, R, S 四点共圆B R04. 如图,在等腰△ABC 中,CA=CB ,D 在 AC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 AC>CD ,∠BCD 的角平分线交 BD 于 N ,M 是 BD 的中点,过 M 关于⊙(AMD)的切线交 BC 于 P 。
求证:A, P, M, N 四点共圆PBLCK05.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M 是 BC 的中点,CD 是 AB 边上的高,E 在 CD 延长线上,且满足 BE=MB ,P 在⊙(ABM)上,且满足 PB=PE ,P, M 在 BE 同侧。
求证:∠EMP=90°A06. 如图,在△ABC 内部有一点 P ,且满足∠ABP=∠ACP=45°-A/4,AL 是∠BAC 的角平分线,PL 再次交⊙(BPC)于 K 。
求证:∠AKB=∠AKCAPEDB MC07. 如图,P 是△ABC 形内一点,过 P 分别作 BC, CA, AB 的平行线,与三边对应的交点是 E,H ;G, D ;I, F ,AP 再次交△ABC 的外接圆于 Q 。
求证:DP*PG+EP*PH+FP*PI=AP*PQ08. 如图,在△ABC 中, L 在 BC 上,M, N 分别在 AB, AC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LB=2∠ANB,∠ALC=2∠AMC ,K 是△AMN 的外心。
高中数学竞赛复数法解决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复数法解决平面几何近年来,高中数学竞赛中,复数法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复数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解题方法,通过将平面上的点和向量用复数表达,不仅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能够直观地理解几何性质,极大地提高了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复数法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复数表示平面上的几何图形在复数法中,我们可以将平面上的点用复数表示。
假设平面上有一个点A(x1,y1),那么我们可以用复数z1=x1+iy1来表示它。
同理,另一个点B(x2,y2)可以用复数z2=x2+iy2表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平面上的任意点都用复数表示出来,从而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复数的性质进行运算。
二、利用复数表示向量及其性质在平面几何中,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利用复数法,我们可以将向量也用复数表示。
假设平面上有一个向量AB,我们可以用复数z表示,其中z=z2-z1。
这样,通过相减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向量的复数表示。
利用复数表示向量后,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向量运算,如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等,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三、利用复数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利用复数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复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在解决线段的中点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复数的加法和数量乘法运算轻松得出线段的中点坐标。
同样,在解决直线的垂直平分线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复数表示和向量垂直的性质推导出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此外,利用复数法还可以解决三角形的性质问题。
例如,在解决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复数表示三角形的顶点,通过求解复数的模长和距离的关系得出外接圆的半径。
这种方法不仅简洁高效,而且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过程。
四、复数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优点与传统的解题方法相比,复数法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具有以下优点:(1)简化计算:通过利用复数的性质,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得到所需的几何性质或结果,避免繁琐的计算过程。
高中数学练习题平面几何的计算与证明练习
高中数学练习题平面几何的计算与证明练习高中数学练习题:平面几何的计算与证明练习一、平面几何计算题在平面几何中,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下面是几个基本的计算题,以帮助你巩固理解和应用平面几何的知识。
1. 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 = 5cm,BC = 7cm,AC = 9cm,求三角形的周长。
解: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长度之和,所以周长为5cm + 7cm +9cm = 21cm。
2. 已知矩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矩形的面积。
解: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为10cm × 6cm = 60cm²。
3. 已知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10cm和12cm,求菱形的面积。
解: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之积的一半,所以面积为(10cm × 12cm)/2 = 60cm²。
二、平面几何证明题在平面几何中,证明题需要运用定理和性质,以推导出新的结论。
下面是几个平面几何的证明题,供你练习。
1. 证明:三角形ABC的中线AD在点D处将底边BC平分。
证明过程: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中线是连接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设M为线段BC的中点,则AM为线段AD的中线。
根据三角形中线定理,中线所对应的两个小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ABM与三角形ACM的面积相等,即(1/2)AB × BM =(1/2)AC × CM。
由于BM = CM,所以AB = AC,即线段AD在点D处将底边BC平分。
2. 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过程: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
根据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角线是连接两个对角顶点的线段。
设AC和BD为矩形的对角线,其中A为长边的一个顶点,C为短边的一个顶点。
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可以分别表示为:三角形ABC:AB² = a² + b²三角形ACD:AD² = a² + b²由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的两条边相等(AB = 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 = B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于是,DA ∥BP ,∠BAP =∠BDP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 .由∠BAF =∠BCE ,可知 ∠BAF =∠BPE .有P 、B 、A 、E 四点共圆. 于是,∠EBA =∠APE . 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 欲“送”线段到当处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例3 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 ,连PG . 由BD 平行∠ABC ,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显然,PD EP =FD EF =GDCG,可知PG ∥EC .由CE 平分∠BCA ,知GP 平分∠FGA .有PK =PM .于是, PM +PN =PK +KQ =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 ,就有PM +PN =PQ .证法非常简捷.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A DB P Q图1PED G A B F C图2AN EBQK G CDMF P 图3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例4 设M 1、M 2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且BM 1=CM 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AM 1、AM 2于P 、Q 、N 1、N 2.试证:AP AB +AQAC=11AN AM +22AN AM .证明:如图4,若PQ ∥BC ,易证结论成立. 若PQ 与BC 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 于D .过点A 作PQ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E .由BM 1=CM 2,可知BE +CE =M 1E +M 2E ,易知 AP AB =DE BE ,AQ AC =DECE ,11AN AM =DE E M 1,22AN AM =DE E M 2. 则AP AB +AQ AC =DECEBE +=DE E M E M 21+=11AN AM +22AN AM . 所以,AP AB +AQAC=11AN AM +22AN AM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 ,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例5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AD 上一点,BK 交AC 于E ,CK 交AB 于F .求证:∠FDA =∠EDA .证明:如图5,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BE 、CF 于Q 、P 、N 、M .显然,AN BD =KA KD =AMDC. 有BD ·AM =DC ·AN . (1)由BD AP =FB AF =BC AM ,有 AP =BC AM BD ·. (2) 由DC AQ =EC AE =BC AN ,有 AQ =BCAN DC ·. (3) 对比(1)、(2)、(3)有 AP =AQ .显然AD 为PQ 的中垂线,故AD 平分∠PDQ . 所以,∠FDA =∠EDA .这里,原题并未涉及线段比,添加BC 的平行线,就有大量的比例式产生,恰当地运用这些比例式,就使AP 与AQ 的相等关系显现出来. 4 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例6 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并且∠MDN =90°.如果BM 2+CN 2=DM 2+DN 2,求证:AD 2=41(AB 2+AC 2). 证明:如图6,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ND 延长线于E .连ME .APEDM 2M 1BQ N 1N 2图4图5MP A Q NFBD CEKAN CDBM由BD =DC ,可知ED =DN .有 △BED ≌△CND . 于是,BE =NC .显然,MD 为EN 的中垂线.有 EM =MN .由BM 2+BE 2=BM 2+NC 2=MD 2+DN 2=MN 2=EM 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 ∠ABC +∠ACB =∠ABC +∠EBC =90°. 于是,∠BAC =90°.所以,AD 2=221⎪⎭⎫⎝⎛BC =41(AB 2+AC 2).这里,添加AC 的平行线,将BC 的以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 ,使解题找到出路. 例7 如图7,AB 为半圆直径,D 为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 、F ,使EA =DA ,FB =DB .过D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 平分EF .证明:如图7,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线,G 、H 为垂足,连FA 、EB .易知 DB 2=FB 2=AB ·HB ,AD 2=AE 2=AG ·AB .二式相减,得 DB 2-AD 2=AB ·(HB -AG ),或 (DB -AD )·AB =AB ·(HB -AG ).于是,DB -AD =HB -AG ,或 DB -HB =AD -AG . 就是DH =GD . 显然,EG ∥CD ∥FH . 故CD 平分EF .这里,为证明CD 平分EF ,想到可先证CD 平分GH .为此添加CD 的两条平行线EG 、FH ,从而得到G 、H 两点.证明很精彩.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为一组直线束.一组直线束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在该直线的平行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8,三直线AB 、AN 、AC 构成一组直线束,DE 是与BC 平行的直线.于是,有BN DM =AN AM =NC ME ,即 BN DM =NC ME 或ME DM =NCBN .此式表明,DM =ME 的充要条件是 BN =NC .利用平行线的这一性质,解决某些线段相等的问题会很漂亮.例8 如图9,ABCD 为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得交点E 、F ,对角线BD ∥EF ,AC 的延长线交EF 于G .求证:EG =GF .证明:如图9,过C 作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M 、N .由BD ∥EF ,可知MN ∥BD .易知 S △BEF =S △DEF .有S △BEC =S △ⅡKG - *5ⅡDFC .可得MC =CN . 所以,EG =GF .例9 如图10,⊙O 是△ABC 的边BC 外的旁切圆,D 、E 、F 分别为⊙O 与BC 、CA 、AB 的切点.若OD 与EF 相交于K ,求证:AK 平分BC . 证明:如图10,过点K 作BC 的行平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Q 、P 两点,连OP 、OQ 、 OE 、OF . 由OD ⊥BC ,可知OK ⊥PQ .由OF ⊥AB ,可知O 、K 、F 、Q 四点共圆,有 ∠FOQ =∠FKQ .由OE ⊥AC ,可知O 、K 、P 、E 四点共圆.有 ∠EOP =∠EKP .显然,∠FKQ =∠EKP ,可知 ∠FOQ =∠EOP .A G D O HBFC E 图7图8A DB N CE M图9AB M E NDC GO 图10由OF =OE ,可知 Rt △OFQ ≌Rt △OEP . 则OQ =OP . 于是,OK 为PQ 的中垂线,故 QK =KP . 所以,AK 平分BC .综上,我们介绍了平行线在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在实践中应注意适时添加平行线,让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证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练习题1. 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延长BA 交直线NM 于E ,延长CD 交直线NM 于F .求证:∠BEN =∠CFN . (提示:设P 为AC 的中点,易证PM =PN .)2. 设P 为△ABC 边BC 上一点,且PC =2PB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 (提示:过点C 作PA 的平行线交BA 延长线于点D .易证△ACD ∽△PBA .答:75°)3. 六边开ABCDEF 的各角相等,FA =AB =BC ,∠EBD =60°,S △EBD =60cm 2.求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提示:设EF 、DC 分别交直线AB 于P 、Q ,过点E 作D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所求面积与EMQD 面积相等.答:120cm 2) 4. AD 为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D 的中点,连BP 并延长交AC 于E .已知AC :AB =k .求AE :EC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延长线于点F .设BC =1,有AD =k ,DC =k 2.答:211k) 5. AB 为半圆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CD ⊥AB 于D ,E 为DB 上一点,过D 作CE 的垂线交CB 于F .求证:DE AD =FBCF. (提示:过点F 作AB 的平行线交CE 于点H .H 为△CDF 的垂心.)6. 在△ABC 中,∠A :∠B :∠C =4:2:1,∠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1+b1=c1. (提示:在BC 上取一点D ,使AD =AB .分别过点B 、C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CA 、BA 于点E 、F .)7. 分别以△ABC 的边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P 点到边AB 的距离是AB 的一半.8. △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BC 、CA 、AB 于点D 、E 、F ,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A 、DE 于点H 、G .求证:FH =HG .(提示: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DE 、DF 于点M 、N .)9. AD 为⊙O 的直径,PD 为⊙O 的切线,PCB 为⊙O 的割线,PO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OM =ON .(提示:过点C 作PM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D 于点E 、F .过O 作BP 的垂线,G 为垂足.AB ∥GF .)第二讲 巧添辅助 妙解竞赛题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1 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点共圆”,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 且∠BED =2∠CED =∠A .求证:BD =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 =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BED 的平分线, 但因BE ≠ED ,故不能直接证出BD =2CD .若延长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 则可得EB =EF ,从而获取.证明:如图1,延长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F ,连结CF 与BF ,则∠BFA =∠BCA =∠ABC =∠AFC ,即∠BFD =∠CFD .故BF :CF =BD :DC .又∠BEF =∠BAC ,∠BFE =∠BCA ,从而∠FBE =∠ABC =∠ACB =∠BFE . 故EB =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BF 于G ,则BG =GF . 因∠GEF =21∠BEF =∠CEF ,∠GFE =∠CFE ,故△FEG ≌△FEC .从而GF =FC . 于是,BF =2CF .故BD =2CD . 1.2 利用四点共圆例2 凸四边形ABCD 中,∠ABC =60°,∠BAD =∠BCD =90°, AB =2,CD =1,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如图2.则sin ∠AOB =____.分析:由∠BAD =∠BCD =90°可知A 、B 、C 、D四点共圆,欲求sin ∠AOB ,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BC 、AD 即可.解:因∠BAD =∠BCD =90°,故A 、B 、C 、D 四点共圆.延长BA 、CD 交于P ,则∠ADP =∠ABC =60°.设AD =x ,有AP =3x ,DP =2x .由割线定理得(2+3x )3x =2x (1+2x ). 解得AD =x =23-2,BC =21BP =4-3.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 =(4-3)(23-2)+2×1=103-12.又S ABCD =S △ABD +S △BCD =233. 故sin ∠AOB =263615 . 例3 已知:如图3,AB =BC =CA =AD ,AH ⊥CD 于H ,CP ⊥BC ,CP 交AH 于P .求证:△ABC 的面积S =43AP ·BD .分析:因S △ABC =43BC 2=43AC ·BC ,只 须证AC ·BC =AP ·BD ,转化为证△APC ∽△BCD .这由A 、B 、C 、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BD 与AH 交点).证明:记BD 与AH 交于点Q ,则由AC =AD ,AH ⊥CD 得∠ACQ =∠ADQ . 又AB =AD ,故∠ADQ =∠ABQ .ABGCD FE图1ABCD P O图2A图3BP QDHC从而,∠ABQ =∠ACQ .可知A 、B 、C 、Q 四点共圆. ∵∠APC =90°+∠PCH =∠BCD ,∠CBQ =∠CAQ , ∴△APC ∽△BCD . ∴AC ·BC =AP ·BD . 于是,S =43AC ·BC =43AP ·BD . 2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例4 如图4,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DC =DB =p ,BC =q .求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由“AD =DC =DB =p ”可知A 、B 、C 在半径为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AC 与p 、q 的关系.解:延长CD 交半径为p 的⊙D 于E 点,连结AE .显然A 、B 、C 在⊙D 上. ∵AB ∥CD ,∴= 从而,BC =AE =q .在△ACE 中,∠CAE =90°,CE =2p ,AE =q ,故 AC =22AE CE -=224q p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例5 已知抛物线y =-x 2+2x +8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D 平分BC .若在x 轴上侧的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锐角,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A 在以定线段BC 为直径的圆外,又点A 在x 轴上 侧,从而可确定动点A 的范围,进而确定AD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5,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A 0(1,9),对称轴为x =1,与x 轴交于两点B (-2,0)、 C (4,0).分别以BC 、DA 为直径作⊙D 、⊙E ,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P (1-22,1) 、Q (1+22,1).可知,点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PA 0Q 内时,∠BAC <90°.且有3=DP =DQ <AD ≤DA 0=9,即AD 的取值范围是3<AD ≤9. 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例6 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交AC 于N .求证:AB 2-AN 2=BM ·BN .分析:因AB 2-AN 2=(AB +AN )(AB -AN )=BM ·BN ,而由题设易知AM =AN ,联想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 证明:如图6,∵∠2+∠3=∠4+∠5=90°,又∠3=∠4,∠1=∠5,∴∠1=∠2.从而,AM =AN . 以AM 长为半径作⊙A ,交AB 于F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AE =AF =AN . A EDC B 图4图5EANCD BFM12345图6由割线定理有BM ·BN =BF ·BE =(AB +AE )(AB -AF )=(AB +AN )(AB -AN ) =AB 2-AN 2, 即 AB 2-AN 2=BM ·BN .例7 如图7,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B 和DC 相交于E ,延长AD 和BC 相交于F ,EP 和FQ 分别切⊙O 于P 、Q .求证:EP 2+FQ 2=EF 2.分析:因EP 和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EP 、FQ 向EF 转化.证明:如图7,作△BCE 的外接圆交EF 于G ,连结CG .因∠FDC =∠ABC =∠CGE ,故F 、D 、C 、G 四点共圆.由切割线定理,有 EF 2=(EG +GF )·EF =EG ·EF +GF ·EF =EC ·ED +FC ·FB =EC ·ED +FC ·FB =EP 2+FQ 2, 即 EP 2+FQ 2=EF 2.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例8 如图8,△ABC 与△A 'B '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与a '、 b '、c ',且∠B =∠B ',∠A +∠A =180°.试证:aa '=bb '+cc '. 分析:因∠B =∠B ',∠A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加以证明.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C 作CD ∥AB 交圆于D ,连结AD 和BD ,如图9所示. ∵∠A +∠A '=180°=∠A +∠D , ∠BCD =∠B =∠B ', ∴∠A '=∠D ,∠B '=∠BCD . ∴△A 'B 'C '∽△DCB . 有DC B A ''=CB C B ''=DBC A '',即 DC c '=a a '=DB b '. 故DC =''a ac ,DB =''a ab .又AB ∥DC ,可知BD =AC =b ,BC =AD =a .从而,由托勒密定理,得 AD ·BC =AB ·DC +AC ·BD , 即 a 2=c ·''a ac +b ·''a ab . 故aa '=bb '+cc '.练习题1. 作一个辅助圆证明:△ABC 中,若AD 平分∠A ,则AC AB =DCBD. (提示:不妨设AB ≥AC ,作△ADC 的外接圆交AB 于E ,证△ABC ∽△DBE ,从而AC AB =DEBD=DCBD.) 2. 已知凸五边形ABCDE 中,∠BAE =3a ,BC =CD =DE ,∠BCD =∠CDE =180°-2a .求证:∠BAC =∠CAD =∠DAE .(提示:由已知证明∠BCE =∠BDE =180°-3a ,从而A 、B 、C 、D 、E 共圆,得∠BAC=∠(1)(2)图8AC A'B'C'c b a'c'b'A BCDa bb c 图9CAD =∠DAE .)3. 在△ABC 中AB =BC ,∠ABC =20°,在AB 边上取一点M ,使BM =AC .求∠AMC 的度数. (提示: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KBC ,连结KM ,证B 、M 、C 共圆,从而∠BCM =21∠BKM =10°,得∠AMC =30°.) 4.如图10,AC 是ABCD 较长的对角线,过C 作CF ⊥AF ,CE ⊥AE . 求证:AB ·AE +AD ·AF =AC 2. (提示:分别以BC 和CD 为直径作圆交AC 于点 G 、H .则CG =AH ,由割线定理可证得结论.) 5. 如图11.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直线CD 过A 交⊙O 1和⊙O 2于C 、D , 且AC =AD ,EC 、ED 分别切两圆于C 、D .求证:AC 2=AB ·AE .(提示:作△BCD 的外接圆⊙O 3,延长BA 交⊙O 3于F ,证E 在⊙O 3上, 得△ACE ≌△ADF ,从而AE =AF ,由相交弦定理即得结论.) 6.已知E 是△ABC 的外接圆之劣弧BC 的中点.求证:AB ·AC =AE 2-BE 2. (提示:以BE 为半径作辅助圆⊙E ,交AE 及其延长线于N 、M ,由△ANC ∽△ABM 证AB ·AC =AN ·AM .)7. 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试证:a b -ba=1. (提示:证b 2=a 2+ab ,联想托勒密定理作出五边形的外接圆即可证得.)第三讲 点共线、线共点在本小节中包括点共线、线共点的一般证明方法及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