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和发展对策
陕西渭南的发展趋势
陕西渭南的发展趋势
陕西渭南的发展趋势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来分析:
经济方面:
1. 产业升级:渭南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区域协同发展:渭南将积极参与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3. 基础设施建设:渭南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水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社会方面:
1. 教育优先:渭南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 医疗卫生改善:渭南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更多高水平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3. 文化旅游发展:渭南将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和保护渭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渭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环境方面:
1. 生态保护:渭南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森林防火等工作,保护生态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 绿色发展:渭南将推动绿色能源利用,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
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城市品质:渭南将注重城市的美化和改善,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总体而言,陕西渭南的发展趋势是经济结构升级、社会服务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试论陕西关中地区渭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试论陕西关中地区渭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关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省中部。
作为关中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渭南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渭南市的经济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渭南市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中南部,东邻宝鸡市,西接西安市,南临汉中市,北接渭北平原。
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盆地分布较为均匀。
渭水、洮河、丹水、涝河四条支流在此交汇,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农业发达。
渭南市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铝土矿等。
渭南市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如小麦、玉米、水稻、苹果等,产业结构多样,资源优势明显。
二、渭南市经济发展情况1. 工业发展渭南市的工业以机械、化工、建材、冶金等为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为特色的产业布局。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渭南市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
农业是渭南市的主导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渭南市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尤以苹果、水稻、小麦等著称。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增产增收。
渭南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如韩城汉长城、武功山、麦积山石窟等著名景点。
近年来,渭南市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城乡一体化发展渭南市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
渭南市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
近年来,渭南市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逐步提高。
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改善明显。
1.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渭南市的工业以机械、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为主,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高端化。
渭南南塬北坡绿化成效显著
渭南南塬北坡绿化成效显著昔日黄土塬今日披绿装(一)“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哲理名言!这一结论,一直指导着人们正确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人类社会,从猿到人的渐进历程,经历了漫长的1000多万年的进化过程。
期间,人类进化经过“猿人、古人、新人”三个发展阶段。
手、足功能分开,直立行走,开始直立人的生活,大致是170万年,或者150万年的事了。
我国境内,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就是云南的“元谋人”!他是175万年前的人类。
这时的人类,已能够制造出打制石器。
即:旧石器时代。
人们使用石器,从事着野果采集与动物狩猎方式生产,以谋取生存的食物来源。
北京山顶洞人。
是71万年前~23万年前的人类。
居住在山顶洞里,直立行走,手、脚分工,使用天然火,能保存天然火种。
几十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过着群居生活,共同抵御着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
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形态。
西安半坡人。
距今有5000~6000年前。
人类社会步入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了初期的农耕文明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工具,陶器,骨器,捕鱼渔具。
栽种的作物有:谷子,蔬菜。
捕猎的剩余动物,开始人工饲养驯化。
能纺线制衣,制陶。
群体居于村落、共居在部落里。
人类社会,进入到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形成了早期的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村落。
陕西渭南华州泉护村古人类。
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
也是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部落。
生产、生活用具有:骨叉、骨针、石斧、石刀、陶器(瓶、罐、盆工艺品等)、陶轮、麻布、墙基房址。
工艺达到一定先进程度。
华州区村民,在田里耕田时,发现的巨型陶器,出土后,放在家里作喂鸡食盆用。
被具有慧眼的考古科学家意外、偶然发现——“鸮鬲鼎”,又称”鹰鼎”。
是国家级镇馆一级珍贵文物,现存于北京国家博物馆内。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市级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食品产地和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渭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1.优化资源配置。
渭南市拥有较多的人才和优质的自然资源,但是,部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分配不合理。
应当采取措施,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培育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2.加强环境保护。
渭南市的环境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垃圾的集中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亟需重视。
应当采取措施,逐渐建立起发达的废弃物处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治理,建设具有渭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二、加强企业创新和发展1.加强科技创新。
渭南市近年来加强了科技创新的投入,但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引进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强化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在渭南的贡献过于薄弱,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一定限制。
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1.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渭南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优化城市整体布局,推动城市的更新改造,加强交通、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等配套建设。
2.加强城市管理。
渭南市的城市管理体系亟待加强,缺乏市场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因此,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1.挖掘渭南历史文化底蕴。
渭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应当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渭南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和税收收入。
2.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渭南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传统深厚。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渭南市将着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为此,我们有必要制定全面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有效的措施,为渭南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局面。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渭南市传统产业较为发达,主要以农业和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渭南市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链条,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大压力。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渭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保障,渭南市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信息覆盖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渭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渭南市应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城乡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土地污染、水资源紧张、种植结构单一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渭南市的土地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土壤中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累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土地污染问题:1.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
通过定期采样和分析,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土壤治理和修复。
2.提倡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
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加大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打击力度,严惩违规行为,保护农田环境。
渭南市的水资源紧张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的又一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渭南市的水资源供应面临严峻的压力。
下面是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的对策:1.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和农村饮用水供应。
2.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建设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减少农村自备井的开采。
3.加大水源保护力度。
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沿岸污染源的建设和排放,确保农田用水的安全性。
渭南市的种植结构单一也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渭南市目前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其他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比例较低。
应采取以下对策打破种植结构单一:1.科学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
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适应性研究,为农民提供种植作物的科学建议,鼓励种植多样化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2.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
向农民推广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深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
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一、引言近年来,渭南市政府始终致力于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渭南市正面临着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新挑战。
因此,深入调研和分析,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对于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渭南市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渭南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资源约束、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城市建设与规划:渭南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不完全适应,城市功能布局有待优化。
3. 产业结构调整:渭南市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4. 城乡发展不平衡:渭南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资源约束:渭南市面临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结构单一:渭南市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导致经济发展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需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韧性。
3. 创新能力不足:渭南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协调,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城市规划滞后:渭南市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不相符合,城市功能布局存在矛盾和不合理之处,需要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
四、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1. 改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协同,提高城市功能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强科技研发与产业融合,提升渭南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是一个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地级市,也是关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对渭南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渭南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渭南的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这些行业存在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的问题。
渭南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
还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渭南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渭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渭南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渭南应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当前,渭南的城乡发展存在着差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渭南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和人才的流动。
渭南应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才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支撑。
渭南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的效果。
还应注重培养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十三五”时期,渭南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渭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和发展对策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
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
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
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行政村,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总面积约为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一)、地形地貌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
海拔335-2249米,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
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地区。
种植业是渭南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保障渭南市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一、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受限:渭南市的耕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部分农田土地退化严重,农地面积不足以支撑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存在着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
2.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渭南市部分农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技术滞后,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
3. 农业企业化水平较低:渭南市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主,缺乏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渭南市农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下,质量不稳定,存在着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5. 市场营销渠道单一:渭南市农产品市场营销多以传统的农贸市场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农产品滞销问题突出。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保护和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和合理的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提升土地资源的质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
2.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和企业,引导农民参与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5.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发展电商平台、农产品专卖店等多元化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近年来,渭南市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渭南市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渭南经济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渭南市是一个资源型经济城市,主要以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建议:政府部门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渭南市经济向生态化方向转变。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渭南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推动渭南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效率;加强对乡村公路和农村交通的改造和完善,提高农村交通的质量和便捷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渭南市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建议:政府部门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渭南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渭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在渭南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渭南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在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就“十三五”时期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的一环。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应着力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渭南本地优势产业。
此外,还需要多措并举加强和优化生态农业、环保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渭南应当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十三五”期间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特别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模式,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应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投资,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高效高质的交通网络和能源管理体系,支撑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基础设施。
四、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应当持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监管制度,加强环保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五、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应当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利用区域性合作机制的效应,打造渭南特色品牌,升级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从单一过剩到多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产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渭南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
渭南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渭南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九大谷物生产基地之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而闻名。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种植业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休闲方式的需求。
渭南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农民们的热点关注。
目前,渭南的休闲农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渭南休闲农业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策略,以期推动渭南休闲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渭南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基础渭南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适宜发展休闲农业。
目前,渭南已建设了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如渭南乡村旅游度假区、渭南生态农业园等。
这些基地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 产业问题虽然渭南的休闲农业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农户们在发展休闲农业时缺乏足够的动力。
一些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由于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们对休闲农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
3. 产业机遇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渭南的休闲农业产业仍然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休闲农业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政府对休闲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休闲农业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政策红利。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渭南休闲农业产业需要不断提升产业品质。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大对基地的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创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场所。
引进一些休闲农业的新业态,如采摘园、生态农庄、乡村民宿等,丰富休闲农业产品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增加市场推广为了扩大销售市场,渭南休闲农业产业需要增加市场推广。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的合作,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游客。
通过开展一些休闲农业主题活动,如春季采摘节、秋季踏青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
甘肃渭南的发展现状
甘肃渭南的发展现状甘肃渭南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
渭南地处黄土高原与阴山山脉的交汇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是华北经济区与西北经济区的联系纽带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渭南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经济方面,渭南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目前,渭南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在基础设施方面,渭南市加大了公路、高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现已拥有京广高速公路、兰渝高速公路、西成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便利了区域交通。
同时,渭南站已成为西安至兰州高铁的重要站点,进一步提高了渭南的交通便利性。
教育、科技方面,渭南市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市内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渭南师范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渭南还建立了多个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方面,渭南市加大了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
市区内的街道整洁干净,公园绿地和文化广场随处可见,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同时,渭南市还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推行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旅游方面,渭南市具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渭南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渭河漂流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渭南市也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总之,甘肃渭南在经济、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城市建设和旅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一系列的发展举措的实施,渭南正逐渐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未来,渭南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渭南市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和能源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交通和物流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2. 发展现代农业。
渭南市在农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
渭南市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大气、水域和土壤的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渭南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渭南市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6.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渭南市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供创新创业支持,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7. 加强区域合作。
渭南市应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8. 推动科技创新。
渭南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强区域合作和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和建议,渭南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得到有效促进。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
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
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
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行政村,19.7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1.6%;总面积约为69.85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一)、地形地貌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
海拔335-2249米,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18.7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
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28.64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12.34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69.5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
渭南市概况一、市域基本概况渭南是关天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现辖1区2市8县和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总人口552万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渭南处于中国的地理中心。
“北京时间”由设在我市的国家授时中心蒲城天文台发出。
境内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密度133.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325.8公里,居全省各市之首,是我国公路铁路覆盖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渭南资源能源丰富。
探明矿藏51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3098亿元,煤、钼、金、石等资源颇具优势。
原煤地质储量371亿吨,探明储量50亿吨,以“渭北黑腰带”而闻名全国;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钼矿,黄金储量和产量居全国第三,被授予“中国钼都”、“华夏金城”称号。
秦岭、韩城、蒲城三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737万千瓦,占全省的40%。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渭南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之一。
地处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带,粮、油产量占全省的20%,棉花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苹果产量占全省的20%。
近年来设施蔬菜和畜牧产业迅速壮大,已成为关中城市群的“菜篮子”。
白水苹果、富平柿子、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华州蔬菜成为知名品牌。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诞生于此。
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现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1200余处,西岳华山、洽川湿地、太史祠、党家村、仓颉庙、渭北帝王陵墓群享誉海内外。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渭南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整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借助外力招商弓l资,激活内力全民创业,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1.42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渭南是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应制定一系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渭南市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提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特别是对于污水处理、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大投入。
渭南市还应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工作,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渭南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可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益。
渭南市还应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渭南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加大对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供水供电能力。
渭南市还应加强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渭南市还应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可以加强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渭南市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让农村人民能够参与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来。
渭南市在“十三五”期间应制定一系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渭南市将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浅析临渭区南塬绿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园艺2015年第8期浅析临渭区南塬绿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段海莉(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工作站714000)渭南临渭区南塬绿化一、二、三期工程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临渭区南塬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绿化工程完成情况、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以后的继续发展有借鉴作用。
南塬绿化;成绩;问题4主要做法4.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顺利实施完成南塬一、二、三期绿化工程,临渭区成立了区南塬绿化工程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成员有区财政局、经发局、监察局、审计局、林业局和工程涉及的三张镇、闫村镇、丰原镇、站南办、向阳办,办公室设在区林业局,由区林业局负责衔接指导工程建设各个具体工作,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4.2强化管理,严格监理工程建设期间,各个标段栽植的核桃苗木均选用陕西省优良核桃苗木基地高规格、高标准大苗,采取定点统一调运,人员驻守把关,把好了苗木数量关和质量关,确保了工程用苗如期顺利进行。
施工期间,各个标段监理业务技术精湛,全程一线跟踪指导,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监理日志细致,对各个标段存在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4.3落实政策,搞好兑现南塬一、二、三期绿化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临渭区千家万户,群众关注度高,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深入一线指导查看政策落实、工程建设情况及群众用地生活补偿发放等实际问题。
为搞好这项惠民工程,南塬办积极落实市区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联系衔接督促相关街镇,核实上报绿化用地补偿花名册,经区南塬办初审、公示、最终核实后由区财政局和涉及街镇向群众及时发放了430万元(500元/667m2)的绿化用地生活补偿款,得到了南塬工程区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
5存在问题及建议南塬绿化一、二、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南塬生态屏障和群众增收初显成效,工程建设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以后工作中予以解决完善:一是南塬绿化工程地块地形复杂、零散,个别地块因地权不能明确到户,尚未完全栽植,需进一步核实后补植到位,做到经济林带与侧柏防护林带东西全线整体贯通;二是南塬战线长,涉及村组群众面广、林木数量多,管护难度较大,管护人员组成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南塬造林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
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
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
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行政村,19.7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1.6%;总面积约为69.85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一)、地形地貌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
海拔335-2249米,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18.7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
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28.64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12.34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69.5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
零河,西与西安市临潼区为界畔,全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占96.8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9公里,区境内长27公里,年径流深43毫米;赤水河,东部与华县接壤,全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1.4公里,区内流长15.9公里,年径流深298毫米。
境内最大的水库为尤河水库,雄踞于东西两塬之间,库容2450万立方米,是渭南城区饮水的重要来源地。
除此而外,南塬还有箭峪、三张等小型水库13个。
三、气侯条件南塬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一月份平均气温-0.8℃,七月份平均气温27.3℃,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0℃的积温4454℃。
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0毫米,80%的年份为530-600毫米,且集中分布在六、七、八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山区降水一般在650毫米以上,初霜期平均在十月下旬,终霜期平均在四月上旬,平均无霜期为219天,年日照时数2277.2小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阴雨、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倒春寒等。
四、土壤条件南塬范围内的主要土壤种类为娄土、黄土性土、褐土和棕色森林土。
娄土主要分布于台塬塬面地带,具有耕性良好,耐旱耐涝,适种广泛,生产水平高等优良特性;黄土性土主要分布在沟坡壕底和坡前的冲积扇上,有机质较缺,养分含量低,但经人为长期耕作,肥力在不断提高。
棕色森林土、褐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土层厚度40-5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在针阔混交林和落叶林下形成的土类,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薄、砾石多、透气透水、漏水漏肥。
五、植被状况临渭区南塬植被资源总体较差,林业用地的总面积为 39.4万亩,其中:有林地为12.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为16万亩,灌木林地为0.12 万亩,疏林地为 0.1 万亩,宜林地为 11.1万亩,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工程的实施和群众爱林护林意识的增强,林区的植被总量和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增长。
六、动植物资源南塬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南塬区现已查明的野生动物种类有150种之多,野生植物的总数量达到47种150属300多种,珍稀树种有白皮松、水曲柳等,药用植物及山野菜的野生资源量也相当丰富。
七、交通南塬区交通条件相对便捷,主要的交通线路有西合铁路、渭兰公路、渭桥公路、渭花公路,目前从渭南城区发往塬区的主要的公交路线有四条,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60%以上。
八、经济临渭区南塬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
塬区群众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食用菌等,经济树种为核桃、花椒、苹果、山楂及杂果类。
近年来,区政府着力推动南塬片区的核桃产业发展,全区核桃栽植总面积已突破5万亩大关,且年增长面积为5000亩以上,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奶牛、奶山羊、笼养鸡。
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八、人文及经济资源临渭区南塬自然景观秀丽多姿、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境内有遐迩闻名的石鼓山,石鼓山文化底蕴深远,可追溯于秦,得名于汉武帝刘秀指石为鼓、击鼓整兵得天下的动人传说,现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渭南八景之一的“象山霁雨”,指的是山区中部群山之巅的二郎山,相传其为周滁的居住地,当年那周滁上山射白额虎,入水斩的故事使人浮想联翩,而与之有关的箭峪,赤水等地名更是耐人寻味,还有秀龙山,天刘山、焚书台、六姑泉、塔山、华夏生态园等景点遍布南塬的各个角落,并和王顺山、兵马俑、华山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开发前景广阔,目前,石鼓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产业现状及潜力(一)种植业1.核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核桃出口总量增大,国内需求量也增大,核桃果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广阔。
对此,我区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由林业部门牵头主抓,迅速将塬区的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当地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大王、桥南、阳郭、向阳等重点乡镇办的示范带动下,核桃产业已发展5.2万余亩,发展规模最大的大王乡面积超过万亩大关,已成为我区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
2.香菇由于我区经济林面积较大,冬春修剪后的枝丫材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香菇生产市场效益较好,阳郭镇灵阳等村发展香菇取得效益后,带动周边闫村镇、三张镇辖区部分村组发展香菇产业,目前,香菇年生产能力已达600万袋,产量2400 吨,年产值1500万元。
3、苹果、黄桃我区东塬塬面光照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较丰富,适宜苹果和黄桃的生长。
丰原、崇凝一带,生产的“长寿塬”牌苹果口感脆、甜,水分大,总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10万吨,产值上亿元。
三张镇西洛村依托渭北产业园路易食品龙头企业,发展黄桃2000余亩,每公斤价格稳定在 1.6元以上,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稳定的收入。
(二)、养殖业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塬区的产业扶贫力度,以生猪、奶牛、奶山羊、土鸡蛋为主的养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奶牛主要分布在西塬三张、崇凝、阳郭等乡镇,存栏总计8000头。
生猪主要分布在以丰原镇为核心的东塬,年存栏生猪 3万头。
秦岭北麓地带,结合林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奶山羊、土鸡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分别达到 3.5万只和 2万只。
其中大王乡土鸡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三)建材产业建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塬区闫村、三张镇,各类砖厂、水泥制品厂100余家,年产值5000余万元,成为支撑塬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
(四)、生态旅游业1.森林旅游山我区南塬石鼓山、天留山分属省、市级森林公园,青山绿水,景色秀丽,非常具有开发价值。
目前石鼓山森林公园已采取市场运作开工建设,进展顺利。
2、华夏生态园华夏生态园由渭南华夏实业有限公司筹建,总面积540余亩,我区整合林业、农发、水利项目资金,扶持生态园建设,已全部绿化,现已栽植各类苗木32万余株,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有效的改善了尤河流域生态环境,为渭南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消暑场所。
3.南塬绿化我区南塬北坡绿化工程项目区东起赤水河,西至零河,与西安市临潼区接壤,北起陇海铁路线,南靠东西两塬塬面,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2公里(开发区良田段面积除外),涉及向阳、丰原、河西、站南、闫村、三张6个乡镇办36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6万亩亩,适宜绿化建设的面积为2.58万亩。
截止目前,通过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共完成南塬北坡杂果林建设1.6万余亩,扶持建成百亩以上的泡桐,核桃、仁用杏、桃、花椒示范基地5个。
2008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在南塬北坡栽植大规格苗木的决策后,我区积极响应,秋季完成了尤河以西5682.5亩栽植任务,栽植侧柏、油松大规格苗木3.85万株。
今春,计划实施南塬尤河东岸1—8作业区5332亩的栽植任务,栽植大规格苗木 71000株。
三、南塬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发展生产制约因素较大。
一是地形地貌复杂,不利耕作;二是植被面积少,因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
三是地下水贫乏,致使缺水问题成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大量农副产品外运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投资成本加大。
五是地方病多发。
秦岭山地地区是碘缺乏区,也是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发区。
近年来,我区通过推广使用碘盐等措施使地方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目前塬区仍有大骨节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生活没有保障。
(二)群众经济基础差,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难度大。
一方面大部分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低、家底薄,没有经营二、三产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贫困群众自身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影响,安于现状,怕担风险舍不得投资,而对粮食种植群众寄有一种安全感,认为种粮虽然没有较大的经济收入,但能解决温饱问题,不饿肚子,小农思想比较严重。
(三)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还不强。
塬区大部分乡镇的乡镇企业、个体加工业较少,如大王乡、河西乡等乡镇几乎是空白点。
(四)资金投入量有限,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需求。
扶贫开发量大而宽,任务艰巨。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一是尽快制定出南塬发展规划。
近期我们正在协调相关部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以便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二是策划、包装和申报一批塬区产业发展项目。
年前,我们已安排塬区各乡镇办根据各自实际,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落实人力、财力,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做好了南塬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及人员成立智囊团,对各乡镇办上报的策划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论证,认真筛选出一批符合我区南塬实际、能有效促进塬区群众增收的切实可行的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包装,抓住当前中央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储备充足,接替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