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篇1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他是局外人。

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

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

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

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个隐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篇2第一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我'在母亲去世后的短暂时光中不带情感而平淡如往昔的生活日常。

在养老院见到的老女人的大肚子、老男人的眼睛和皱纹等垂垂老矣的形象描写,同理心强的看起来易感生悲悯,同理心弱化如主人公默尔索,亦难免生出对人类病老发展状态的厌烦情绪。

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10篇)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局外人读书笔记1《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卡缪1957年得奖作品,畅销且影响深远,是二十世纪著名小说,是一本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籍。

首先是关于“局”,也就是这个世界。

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谬的。

其实这个咱中国人理解起来是最简单的:想想身边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这个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尔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杀人,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游离在这个“局”边缘的怪人:冷漠,貌似迟钝,对一切事物感到厌烦。

甚至连母亲死了,他的反应仅仅是: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

但默尔索对这个“局”的认识是清晰、准确无疑的: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

在杀死人之后,他认识到:那却好像是在我的苦难之门上短促的叩了四下。

也许仅仅是处于厌烦,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话都懒得说,什么事都懒得做。

之后他参加的法庭辩论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这个“局”的对立日益尖锐,“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颗流弹打死”。

读到此我总是悲观的。

荒诞的世界,出路是没有的,可能的选择有:一是死,自杀或者被杀;二是妥协,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杀。

但是不对,局外人默尔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妈妈,他明白了她为什么在死之将至,时日无多的时候仍然玩起“重新再来”的游戏,他醒悟了: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

(他当然没有“在精神上杀死自己的母亲”,检察官对他的指控在这一刻显得多么可笑!)他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通过人们的仇恨,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为幸福。

他是真实的。

他以自己的真实存在完成了对这个荒谬世界和悲惨人生的一次打击和胜利。

《局外人》读书笔记(15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15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15篇)《局外人》读书笔记1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很短,很快看完,老实说,我不觉得自己读的多么懂,读完第一感受是意犹未尽,总觉得跟没讲完一样,觉得该有后续。

其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企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操控别人,把自己以为的东西当作真相,事实上,真正的真相是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

人的心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东西,尤其在我近半年对心理学的研读之后感触更深,一个人一时一刻的想法可能涉及很多很多方面的东西,生理上的,环境情境上的,过去经历,当时的情绪状态,刚刚读过的书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对你接下来一刻的某种行为或言语产生影响,但别人对你行为的猜测却绝不可能完全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

总是有人试图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生活经历,宗教信仰,行为模式,应对方式等等来分析评判某个人的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和外在情绪。

但是,你怎么知道一个笑着的人内心实际是否在哭泣呢?你怎么确定一个看似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是在内心默默祈祷祝福呢?……这类例子太多了,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但从没有人在意过,也没有人在去想别人、评判别人之前想到过这个问题。

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局外人一样被别人排除在外,哪怕他们的讨论对象就是你。

他们会说你就是这样那样的人,你肯定是这样那样想的,诸如此类的话。

他们分析你,评判你,自以为了解你,可以替你做决定,可以为你做辩护(就像小说中的律师),同时把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想强加于你(就像牧师和审判官不愿意相信主人公不信仰上帝一样,非要让主人公承认自己其实信仰上帝)。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世界里的主人公,却是社会群体中的局外人,群体拒绝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灵魂,在群体中,我们没有自我,我们是自己的局外人,只能看着群体中的自己被信仰,被思考,被了解,被分析。

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方世界,没有人能真正完全了解你,正如我觉得释梦这个工作只有梦者本人才能完全的解读,而且其实每个人自己也很难完全说出来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的内容,人类的言语有时候并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先不论有很多只能用视觉上的图像呈现在内心,很多无意识层面的东西甚至连图像、梦都难以解释千万分之一。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1因为个人的经历,读来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开头讲主人公参与母亲葬礼的那一段。

他的每个想法都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想着如何跟老板请假,看着美景想出去散个步),但这种“合情合理”却又透露出一种荒诞感。

因为世界的规则要求他这时候应完全被感性所主宰,而不能拥有正常理性的思维。

加缪的局外人其实是一种能力的缺失。

做一个局外人其实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异己往往是社会生活中最大的罪过。

“自由”两个字听起来美好,但它同时意味着“孤独”,意味着放弃社会对人的帮助,只靠自己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从个人经历而言,我在做局外人的时候,往往得到的也不是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而是一种恐惧,一种对于自身缺乏融入局中的能力的痛苦和害怕。

当自身无法融入群体的狂欢,这种刻骨的惊恐与孤独无异于一种折磨。

结尾让我觉得极为触动,因为最后作者写了主人公其实很痛苦。

这“痛苦”两个字,透露出了曾经主人公对世界有过的巨大的热爱和希望呀。

主人公如同一个赌气的孩子,试图说服自己接受世界丑陋又冷漠的本质,“局外人”的态度甚至带着点冷战的意思。

可到生命尽头,当世界真正向他证明它确实不值一爱的时候,他还是刻骨疼痛了。

如同曾经所爱非人,真情错付。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2加缪,27岁写成了《局外人》,44岁获得诺奖,47岁因车祸passed away。

他和39岁第五次自杀成功的太宰治一样,两人的《局外人》和《人间失格》给那些对社会有抽离感陌生感的人,不完全按照既成的游戏规则行事的人,徘徊在社会边缘、游荡于生命边缘的人,动物本能强过社会属性的人带来了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形成了很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就整体而言,至少就其设立之初而言,是非常有益且有效率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益的东西可能变得有害,有效率的可能变得兼容性不够,应该给高度制度化、规则化的东西一定的缓冲垫,当然不是对另类的无限妥协。

莫索尔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本我、自由、坦诚、实事求是(今天看新闻,曹德旺呼吁企业在疫情面前,应实事求是,按自身需求复工。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加缪的《局外人》笔记1初读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尔索的冷酷无情和他那“那与世无争”的颓态,好像这个世界与他并无关系,就连母亲去世这样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缪对这颗像被冰冻了的心的刻画简直妙极了:“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个小说都是选用一种与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闪烁的语言风格来连接全文的。

作者选用这些超乎寻常、刻意追求的语言来宣扬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诞的,众人在莫尔索的眼中变是荒诞的。

整部小说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剧,所有人包括观众都是荒诞的。

加缪在这之中为我们提示了社会的丑态。

然而度娘说加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露社会荒诞的层面,原来他揭露荒诞的终极目的是要指向人们对本身的追求。

在加缪的荒谬论中有一个有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莫尔索就必须坚持下去,哪怕是苟延残喘,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倘若这样一想,莫尔索怎么好像又变得有点正面了?是的,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烟。

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妈妈面前这样做,我想了想,,认为这不要紧。

我给了门房一支烟,我们抽了起来”平淡不惊的活着实刺激着读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个幸福自由人。

甚至,当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决的时候,他仍无动于衷,他只觉得“这么一个老故事重复来又重复去,真叫我烦透了。

”诸此种种,无不彰显着莫尔索身上那种淡然的气质,他对于一切都是那么满不在乎,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只指莫尔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普通却往往富于特别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

莫尔索的个人世界也便成为一类人共有特质。

也正因为有对莫尔索的探知,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局外人”这种现象。

读书笔记 加缪《局外人》

读书笔记 加缪《局外人》

读书笔记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 加缪《局外人》整部小说规模很小,讲述的是一个平庸的小职员母亲去世后,在糊里糊涂中杀了一个人,被法院处以死刑的故事。

荒诞和悲剧一直贯穿着整部小说。

第一部从惊为天人的开头开始——今天,妈妈死了。

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令堂去世。

明日葬礼。

特致慰唁。

”它说得不清楚。

也许是昨天死的。

渐渐地,加缪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同样荒谬的生活——同楼层的邻居沙拉马诺老头每天都责骂自己的狗,邻居雷蒙·桑泰斯和他情人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和女友玛丽自己也说不清楚爱与不爱的平淡无味的交往。

在非常平凡的一天,默索尔和女友玛丽、雷蒙、雷蒙的朋友马松及其妻子,相约一起在海边度假,三个男人和跟踪他们的阿拉伯人打了起来。

马松回屋,默索尔和雷蒙在海滩的尽头又碰到了那两个阿拉伯人,雷蒙回屋后,默索尔再次独自走向海滩,开枪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

重于叙述的第一部至此结束,第二部转向重于对狱中默索尔的心理描写。

默索尔一开始的想法非常简单,自己非常干脆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认为自己糊里糊涂中犯下的罪行是可以从轻处罚的,因此期待可以早日出狱。

但麻烦的情况出乎意料:他在母亲葬礼上和葬礼之后的一切表现都成为证明他“罪不可赦”的证据,法院认为他是“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一点人性”的、“藐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的,因此被判处在广场上斩首示众。

默索尔放弃了上诉。

直到临死前,神甫要求他信仰基督教——神甫说:“所有我认识的和您情况相同的人,最后都皈依了他。

”默尔索说:“我承认那是他们的权利。

至于我,我不想要别人帮助我,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发生兴趣了。

”神甫问他:“您难道就不抱任何希望了吗?您难道就天天惦念着自己行将整个毁灭而这么苟延残喘吗?”默索尔回答说:“是的。

”我体验到了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异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局外人》读后感(15篇)

《局外人》读后感(15篇)

《局外人》读后感(15篇)《局外人》读后感1《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于1942年出版,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品。

说实在的,这部小说大概的看了一遍,也没看懂,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小说开篇从主人公莫尔索的母亲去世讲起,不明白为何只因棺材已钉上,他就不愿看母亲最后一眼,在追悼会时也没有流一滴眼泪。

正是这些原因,反而被进行了一场审判。

也是作者要表达的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世界对于人来说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

这本书买回来打来塑封,才发现既没有前言和后记,也没有作者简介,通过手机搜索才知道,加缪是存在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还有《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3年,他结识了萨特和波伏娃,在哲学和戏剧方面的爱好使他们成为了亲密的好友。

1951年因为哲学论文《反抗者》与萨特等人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

《局外人》读后感2一个当年1940年才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把我们的社会看到如此透彻,并且在几个月后马上又写出西西弗神话那样的哲学力作,真是让人觉得他惊如天人一般!默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甫进行的对抗与辩论,在这里,他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正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谎言的轻蔑、对眼前这位神甫的厌烦以及长久监禁生活所郁积起来的焦躁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迸射出像熔岩一样灼热的语言之流,使人得以看到他平时那冷漠的“地壳”下的“地核”状态。

他的“地核”也许有不少成分,但最主要的就是一种看透了一切的彻悟意识。

他看透了宗教的虚妄性与神职人员的诱导伎俩,他的思想与其说是认定“上帝已经死亡”,不如说是认定它“纯属虚构”,“世人的痛苦不能寄希望于这个不存在的救世主”。

加缪的荒诞与反抗的思想体系,让我们在面对上帝已死后的去宗教信仰思想空白档期中帮助我们开启了新的精神哲学思考!看后还是不能相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的思考,真如天人一般的加缪!《局外人》读后感3加缪真是个伟大又非凡的人!有时读书感觉作者消失在书中,而这本书让一个才华横溢,敏感善思的作者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第一篇:《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读后感看完《局外人》,觉得心里有很多的东西想要表达,在莫尔索身上我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内容提要如下:莫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船运公司的职员,因为和母亲无话可说,自己雇不起人照顾就把她送到离阿尔及尔80公里的一个养老院,近一年几乎没去看过她。

直到养老院来的电报说他母亲死了,他才请假到了养老院,接下来他在养老院的一些举动为他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直到安葬了他的母亲,也不想再看母亲一眼,甚至连母亲的年龄也不清楚,在母亲遗体前吸烟、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没哭。

安葬了母亲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六。

莫尔索就到海滨浴场去游泳,碰到了从前曾想弄到手的女同事玛丽,还跟她一起游泳,晚上又一起看了一部费南代尔的滑稽电影,最后留玛丽在家过夜。

莫尔索有一个名声很不好自称“仓库管理员”的邻居叫莱蒙,莱蒙对莫尔索说了他与情妇的兄弟打架的事,又说情妇欺骗了自己,于是叫莫尔索替他写信羞辱他的情妇,莫尔索答应了。

之后莱蒙与他的情妇打架,惊动了警察,雷蒙要莫尔索到警察局去为他作证,莫尔索也觉得无所谓,就那么做了。

莫尔索为雷蒙作证之后,雷蒙情妇的弟弟带了一群阿拉伯人来报复,在海滨和他们打了一架。

雷蒙被刺伤了胳膊,把手枪交给莫尔索,莫尔索被太阳光晒得头昏眼花,感到天旋地转,恍惚之中就向刺伤雷蒙的的阿拉伯人开了五枪。

莫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入狱,他逐渐习惯了监狱没有玛丽,没有烟,没有自由的生活,时间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检察官本末倒置死咬住“莫尔索在母亲死后不哭,还和女朋友去看滑稽电影,乱搞男女关系,还作为靠女人生活的雷蒙的同谋从犯去蓄意杀人”这些指控莫尔索。

法庭据此判处莫尔索死刑。

可是他自己并不感到后悔,只是对检察宫这样缠住他不放感到惊讶。

莫尔索拒绝向神父忏悔,并扯着喉咙大叫,骂他,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读后感6篇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读后感6篇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读后感6篇《局外人》读后感(1):局外人我遇到局外人,在最需要他的时候。

大一半本《鼠疫》让我数日不知肉味,三年没敢碰加缪。

去寻局外人因为两个人:西绪弗西和宋天扬。

结果发现喜欢上一个曾令你无比恶心的人并非不可能。

我们是探望者与囚犯,隔着两道铁栅间。

——“你会出来,出来就结婚!”——“你相信吗?”你相信吗?这世上如果只剩最后一个问题,我想会是这个。

“在我被监禁的开始,最使我感到难以忍受的是,我还常有一些自由人的念头。

例如,我想去海滩,朝大海走去。

我想象着最先冲到我肢下的海浪的响声,身体跳进水里以及我所感到的解脱,这时我才一下子感到了牢房的四壁相距是多么的近。

但这只持续了几个月。

然后,我就只有囚徒的想法了。

我等等着每日在院子里放风或我的律师来访。

其余的时间,我也安排得很好。

我常常想,如果让我住在一棵枯树里干里,除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无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会习惯的。

我会等待着鸟儿飞过如白云相会,就像我在这里等待着我的律师的奇特的领带,或者就像我在另一个世界里耐心等到周六拥抱玛丽的肉体一样。

何况,认真想想,我并不在一棵枯树干里。

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

不过,这只是妈妈的一个想法,她常常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因为想起大海,才一下子感到了牢房的四壁。

骆老师说人想在做鸟的同时看到了网。

我想做海鸥。

默而索爱说,“怎么样都好。

”《创世纪》说上帝第六日创世完毕,“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这两句话不见得很不同。

“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不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

”肖生克心里有莫扎特,所以他可以自赎。

更多人在心里装了面镜子,更多人空空如也。

我要在心里放什么呢?可以使我在此岸哪怕只生活一百年,也可以毫不困难地在彼岸过上若干年。

“出路是没有的。

”入狱五个月后的夜里,默而索又想起那句护士长在送葬途中说的话,“走得慢,会中暑;走得太快,又要出汗,到了教堂就会着凉。

”她说得对,并且这句话的普遍适合程度直追“围城”。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于1942年发表的一部小说,被誉为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局外人》这本小说进行阅读笔记,并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以及文体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作者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局外人形象。

梅尔索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在情感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冷漠,对于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缺乏认同感。

这种局外人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建构。

其次,小说中所探讨的主题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人性和意义的思考。

作者通过梅尔索的故事,揭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生没有固定的意义,个体需要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梅尔索的冷漠和违背常规的行为,反映了个体对于社会所强加的价值观的怀疑。

这种对人的绝对自由的强调,使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文体运用上,加缪运用了一种简洁而生动的叙述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流畅而紧凑。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寥寥数语之间就能够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于故事的氛围之中。

加缪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例如阳光、海滩和刀子等,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冲突。

总结起来,阅读《局外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无论是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还是文体的运用,都使得这本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学的艺术美。

通过梅尔索的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引发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局外人》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值得深入研读。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导语】:《局外人》是加缪一部很经典的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表达读书笔记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表达读书笔记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表达读书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诞世界中的种种遭遇,深刻地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小说的开篇,默尔索就以一种冷漠、疏离的口吻讲述了母亲的去世。

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表现出常人应有的悲痛,甚至在守灵时还抽烟、喝咖啡,显得麻木不仁。

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行为,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随后的日子里,默尔索依旧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直到他意外地卷入了一场杀人事件。

在法庭上,检察官并没有把焦点放在杀人案件的本身,而是抓住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以此来证明他是一个冷酷无情、道德败坏的人,从而认定他的杀人行为是有预谋的。

而默尔索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的态度,他不试图为自己辩解,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这种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漠视,让他成为了社会的异类。

加缪通过默尔索这个角色,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世界是荒诞的。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往往是没有逻辑和意义的。

默尔索的冷漠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他对这个荒诞世界的一种本能反应。

他看到了生活的无意义和不可理解,所以选择不去迎合社会的期待,而是以一种真实而又孤独的方式活着。

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默尔索虽然看似对一切都无所谓,但实际上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行使着自由。

他拒绝伪装自己的情感,拒绝遵循社会既定的规则,这是他对自由的一种坚持。

然而,这种自由在现实世界中却遭到了无情的打压。

社会无法容忍一个与众不同的“局外人”,最终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从文学表达的角度来看,加缪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默尔索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描写默尔索在海滩上杀人的场景时,加缪没有过多地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重描写了默尔索当时的心理状态,让我们感受到他在那一刻的迷茫和冲动。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无尽的思索。

故事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看似对生活漠不关心、对周围世界麻木不仁的人。

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在葬礼上没有表现出常人应有的悲痛,甚至在第二天就和女友一起去游泳、看喜剧电影。

这种看似冷漠无情的行为,为后来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默尔索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主角形象大相径庭。

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对爱情也没有炽热的渴望,对社会的种种规则和习俗更是不屑一顾。

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然而,正是这种真实,让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在小说中,加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默尔索所处的社会环境。

那是一个充满虚伪和做作的世界,人们总是戴着面具生活,遵循着一些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规则。

而默尔索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这个社会的荒诞。

当默尔索因为一次意外杀人而被送上法庭时,审判的重点却并非他杀人的事实本身,而是他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

检察官和法官们凭借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漠”,推断他是一个没有人性、道德败坏的人,从而判定他死刑。

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法律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工具,用来维护社会的表面秩序,而不是真正的公正。

加缪通过《局外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

默尔索的遭遇让我们看到,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里,人们的命运往往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所左右,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被迫遵循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习俗,否则就会被视为异类。

然而,这些规则和习俗真的有意义吗?小说中的默尔索虽然最终被判处死刑,但他在面对死亡时却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坦然。

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不再反抗。

这种对死亡的态度,也是加缪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在荒诞的世界里,死亡或许是唯一的解脱,也是最终的归宿。

读完《局外人》,我不禁思考起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规则的奴隶,失去了自我?我们是否也在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默尔索的故事让我们警醒,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局外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局外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局外人》读书笔记读完小说《局外人》,总想写些什么。

然后就有了以下的了。

首先是关于“局”,也就是这个世界。

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谬的。

其实这个咱中国人理解起来是最简单的:想想身边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这个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尔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杀人,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游离在这个“局”边缘的怪人:冷漠,貌似迟钝,对一切事物感到厌烦。

甚至连母亲死了,他的反应仅仅是: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

但默尔索对这个“局”的认识是清晰、准确无疑的: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

在杀死人之后,他认识到:那却好像是在我的苦难之门上短促的叩了四下。

也许仅仅是处于厌烦,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话都懒得说,什么事都懒得做。

之后他参加的法庭辩论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这个“局”的对立日益尖锐,“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颗流弹打死”。

读到此我总是悲观的。

荒诞的世界,出路是没有的,可能的选择有:一是死,自杀或者被杀;二是妥协,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杀。

但是不对,局外人默尔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妈妈,他明白了她为什么在死之将至,时日无多的时候仍然玩起“重新再来”的游戏,他醒悟了: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

(他当然没有“在精神上杀死自己的母亲”,检察官对他的指控在这一刻显得多么可笑!)他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通过人们的仇恨,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为幸福。

他是真实的。

他以自己的真实存在完成了对这个荒谬世界和悲惨人生的一次打击和胜利。

显然,小说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阐释,那很好;但要从小说角度分析,我认为还是不够好:作者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

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么?正所谓,人心难测啊!。

有关于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1000字五篇

有关于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1000字五篇

有关于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1000字五篇《局外人》是法国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10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关于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1000字五篇(一)如果说《局外人》讲的是人性的荒诞;那么《鼠疫》讲的就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

因为没有特意了解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读后感只单纯从文章出发。

不管是《局外人》,还是《鼠疫》,2个故事所处的时代里,宗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世人眼里,生性冷淡且疏离的默尔索显然是个不合群、不正常的人。

亲人离世,他不像普通人一般悲上心头显于色;甚至在葬礼后的第二天便于玛丽约会、看电影、共度春宵;对于邻里、同事甚至是爱人、朋友都以同种淡漠的态度处之。

而这一切的不合理,也成为他被判处死刑的有力证据。

这就是《局外人》故事的荒诞之一:以罪犯的私事去判决一个案件,而不从案件本身出发。

当然,不管是否是生理因素导致的默尔索错失杀人,他终究是罪人,这是不容置疑的。

故事的荒诞之二:臣服于上帝的的人,觉得世上不会有人违抗上帝。

这也正是故事结尾,神父和默尔索争论的原因所在:神父一心想说服默尔索臣服于上帝,成为上帝忠实的奴仆,为自己所犯下的罪恶赎罪;但默尔索却固执的拒绝。

对这一点,我看到一个博主与我不谋而合,他认为:默尔索有一部分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维度的,把这一部分拿出来与现实社会的每一个人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而神父对于默尔索这一部分内容,感到惊讶并想消灭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所以默尔索的悲剧便产生了。

在我看来,神父代表着的是当时社会基本规范下的大部分人群,而默尔索是这个规范下思想独立的一个小部分人群。

为了政/权的统一与有序发展,这一小部分的人注定将被驱逐;除非这一小部分人能够团结、反抗,但显然以弱抵强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

默尔索到死,也始终坚持着自己思想。

更为悲剧的是默尔索实则上并不是超脱于基本规范下的完全独立思想,他也是有着渴望生的欲望的,但是却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下逐渐消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这个故事中的当事人应该是主人公默尔索。

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虽然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普通的小职员的一次意外命
案来讲述的,但是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默尔索是个局外人。

这个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在平庸的生活
里稀里糊涂的犯下
《局外人》是法国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
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
无动于衷。

[1]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
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莫索尔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这个故事中的“当事人”应该是主人公默尔索。

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虽然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普通的小职员的
一次意外命案来讲述的,但是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默尔索是
个“局外人”。

这个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在平庸的
生活里稀里糊涂的犯下了一桩命案,最后被判了死刑的故事。

主干单一,没有什么特别的支线故事。

作者加缪仅用了五六万字来叙述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

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

唯一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我只觉得铙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

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

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

枪机扳动了……”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的是疑惑,因为默尔索其实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事实上他的案子顶多算是过失杀人。

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无辜。

我很惊异那些“正直”的法官们,律师,陪审团,执法人员,他们竟然为默尔索冠上“毫无人性的”、“叛离社会的”、“罪不可恕的”这样的罪名,然后以法兰西的名义——是的,他们用这样的巨大而又毫无道理的名义——判处他死刑。

而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忍不住的可笑的感觉,我不清楚一场司法判决的具体流程,但是我相信绝对不是像是八卦的中年妇女一样发挥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
然后果断而决绝的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施加在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只
是有些淡漠内敛的小职员身上。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默尔索的意愿。

“你最好别说话。

”默尔索被这样告诫道。

他曾经这样在心
里说:“现在到底谁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关重要的,我有话要说。

”“我甚至被人取代了。

”他如此感叹。

他至始至终就处在
这样的一个状态中:“将我置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
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


他这个“当事人”竟然至始至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他们讨论,他们臆想,他们争辩,
他们认定,他们判决,最后他死刑。

这个“他们”里从来都没有
默尔索,但是结局却由默尔索承担。

想到这里,我又感受到了除
了可笑之外的另一种更为隐忍,更为可怕的寒冷,那是一种悲哀。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
的意识。

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
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
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
蓄意杀人的魔鬼。

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
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默尔索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局里,他与这个局有关,但是他又
与它无关。

局决定默尔索的命运,而他则什么也不知道。

这个局
中的每一个组成都是完美的,每一个组成都在以自己的看法过活,
他们用自己的看法来看待所有事,主观意念施加在了所有的生命
和非生命上。

就像在最后几天纠缠着默尔索的神甫,他认为默尔
索一定也能在石头上和一切上看见他仁慈的父,而并不相信基督
的默尔索根本不可能再牢房的砖石上看见耶稣的脸。

默尔索是一个非典型的人物,他缺少我们普遍认为的应该成
为的人应当具有的几乎所有的东西。

说好听一些他是个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的一个人。

说的不好听一点,他是
冷淡,孤僻,不懂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放浪形骸的人;
他是个无主心轴,无志气,无奋斗精神,无激情,无头脑,无出息,温吞吞,肉呼呼,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总而言
之就是个现代社会中没有生存能力的人。

而作者却给默尔索了这样多的赞词:“他不耍花招,从这个
意义上说,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的局外人”,“他拒绝撒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
会就感到受到了威胁。

”,“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
正大”,“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却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对于很多的事,比如他母亲的逝世,他并不是无动于衷,从
文章里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他对于母亲的爱。

那绝不比任何人要少,要浅薄。

他的所有反应都是因为他看的开,他看到了许多别
的人看不见的东西。

站在“局”的外面,作为一个“局外人”。

“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
过一遍。

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

”默尔索是这样认为
的,他并不是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相反,他才是真正站在自己
母亲的角度上看的人。

亲人逝世时的哭泣很少是真正为了逝者的,只是自己对于一个熟悉的重要的人的离去的无法接受,对于少了
一个人的生活的不习惯,对于“死亡”这样的事的本身的恐惧。

而如果这样看来的话,也许默尔索不仅不是个没有人性的人,相反,他比一般人都要清楚,都要善良。

他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角度上,对于母亲来说是好事,那么他就没有伤心的必要。

他跳出了局,他跳出了由我们的生活和这个社会一起搅成的局。

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默尔索有犯错误的,他最大的错误便是他本身,他不懂得察
言观色,他缺少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基本的东西。

而事实上,这又是他最为宝贵的,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可怜的成为了这个庞大社会的荒谬的祭奠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