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曹喜书文--悬针篆“大泉五十”钱
古泉五十名珍
古泉五十名珍
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
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
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
铜钱50珍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汉代大泉五十古钱币存世量大吗
汉代大泉五十古钱币存世量大吗
汉代大泉五十古钱币
“一枚是"大泉五十" ,一枚是" 小泉直一" 。请问,这两枚钱币现在存世量大吗?市场行情怎样?”寿县窑口乡村民朱严武有两枚“莽钱” ,他告诉记者,这两枚钱币是他的祖父留下的,一直保留到现在。
日前,记者走访合肥市青云楼邮币卡市场。“"大泉五十"是"莽钱"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古钱币收藏老板王老板介绍,在两汉之间曾有个短命的王朝,叫新朝。新朝存世仅14 年,为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建立。王莽虽执政14 年却四次改革币制。王莽制钱品种繁多,且制作精良,字体采用秀丽的垂针篆体,在工艺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巅峰。王莽制钱为新莽货币,俗称“莽钱” ,常见的多为货泉、货布、布泉。
“莽钱”品种繁多,先后发行了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共28 品。其中流行最多的
是“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布”、“大布黄千” 5 种。前三种为圆形方孔,形制多样;后两种为布币,铲形,形制也较多。
“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 年,但其却是“莽钱”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它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近年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尤其是背有纹饰、吉语及动物图案的版别发现极多。
“大泉五十”品种从币值形态分有二大类四种。官铸的“大泉五十”钱,直径约28 毫米,出土实物重量约8 克;厚重型的是早期铸造,重量10 克左右,但在实物中,也有重达15 克的。还有一种,公元14 年王莽废止宝货制允许“大泉五十”贬值时,民间熔毁厚重型的“大泉五十” ,盗铸成薄小的“大泉五十” ,实物径在26 毫米,重量 3 克左右。还有一种是王莽新朝末年动乱时期,私盗铸的“大泉五十”幺荷钱,实物质重在0.5 克左右。幺荷钱也就是薄小劣质的钱。这四种“大泉五十”中,厚重型及幺荷钱比较少,其他两种出土量较大,为常见普通品种。
金代党怀英交游及其篆书艺术研究
金代党怀英交游及其篆书艺术研究
王守民
【摘要】作为一个文人书法家,党怀英的交往圈子十分复杂,这一交往圈子大有功于他的书法个性特征的形成.在流传下来的党怀英的书刻作品中,篆书碑刻在数量上远
远多于楷书、隶书碑刻.这一是由于正统的宋代教育使他接触篆书的机会较多并打
下较好的文字学基础;二是由于他对于篆书情有独钟.党怀英篆书的特征之一是笔
力道劲;特征之二是深具独创性,即在秦篆系统之外,独创一种新篆书字体——党氏悬针篆.这一创新启发了后世篆书创作.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5)004
【总页数】6页(P71-76)
【关键词】党怀英;篆书;党氏悬针篆;独创性
【作者】王守民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25
过去,因为文献资料十分匮乏,学术界对金代中国书法史研究非常不充分。近年来,随着金代实物资料的发现与出土,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热闹起来,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其中,王凯霞的《金朝书法史论》[1]以及曹宝麟的《中国书法
史(宋辽金)》[2]颇具开拓性。但具体到金代的书法家党怀英的个案研究,曹宝
麟仅一笔带过,而王凯霞则忽略不提,对于党怀英书法的研究实际上仍是学术界的一个空白。本文试对党怀英书法,特别是其在篆书艺术方面的创新作一系统论述。党怀英(1134 – 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泰安人,宋太尉党进十一世孙。
大定十年(1170年)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历汝南县尹、翰林侍制、国子祭酒和翰林学士承旨,谥文献[3]。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有几种:
有些凸起得更像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就将刀、铲、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
布币:
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鎛,布币的形状就很象鎛,由于"鎛"、"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鎛的钱币叫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铲形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科就是农具铲。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釿、艴、釿、东周、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个字的。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
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刘汉】莽钱制作特征演变(三)
【刘汉】莽钱制作特征演变(三)
2008-03-24 19:01:54 我们再从实物分析,也同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首先,从大泉五十钱制作的变异,可以得到佐证。第一次币制变革时期,大泉五十的文字粗壮,缘阔肉厚,制作笃实,确有“大钱”风度。后期的大泉五十,不仅钱身减重,而且文字由粗壮变得细瘦,外郭由阔缘改为重轮,制作气息变得和第Ⅰ类货泉钱十分相似(图14)。这就说明,在王莽推行第四次变革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泉五十不仅继续通用,而且还在继续铸造。可见,《汉书·食货志》所记,大泉五十和货布、货泉并行六年的事情属实,那末,从天凤元年起算以后六年,即是地皇元年,合情合理,若从地皇元年起算,则不可能,因为地皇四年,王莽被杀,新莽不复存在,也就谈不上“六年”的问题了。
其二、第Ⅰ类货泉和货布一样,制作十分精细,规格特别工整,从造型设计到铸造工艺,均可谓精工细琢,在莽钱中推为上逞。这样规矩的制作,从一般规律而言,当在社会相对安定的条件下,方可实现。天凤元年,正是新莽十几年中比较稳定的阶段,而到地皇元年,已经面临复灭的危险,内外交困,不可终日。
其三,从本文第二、第三两节分析得知,货泉钱有三个
发展阶段,从货泉钱的实物遗存来看,数量很多,在莽钱中居首位。这些事实表明,货泉的铸行年代应当比较长,所以,天凤元年之说,更符合情理。
其四,第Ⅲ类货泉钱,和第Ⅰ、第Ⅱ两类货泉钱相比,制作风格上的变化比较大,它的突出点是:一、钱面不铸内郭;二、记号钱成为普遍现象,这两点无疑是秦汉铸币的遗风,作为背叛刘汉的王莽,自然不肯把废弃了的东西再拣起来。根据前面几节的分析,可以推定;第Ⅲ类货泉当是东汉初期的过渡性货币,它的铸行年代在莽亡前后,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再铸五铢钱为止。记号钱的大量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初期铸币权的分散。
史凤祥读《芥子园》第三章树谱
第三章树谱目录
树法18式
画树起手四歧法
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
下手数笔最难,务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①。
故古人作画,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看家本树大费经营。若作文者先立间架,间架既立,润色何难。
当熟四歧,后观诸法。四歧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曰“面”而曰“歧”者,以见此法参伍变幻,直若路之分歧。熟之,则四歧之中,面面有眼;四歧之外,头头是道②。千头万绪,皆由此出。
二株画法:
二株有两法,一大加小,是为负老;一小加大,是为携幼。老树须婆娑多情,幼树须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顾盼。
二株分形。
二株交形。
大小二株法。
三株画法:
虽属雁行,最忌根顶俱齐,状如束薪③,必须左右互让,穿插自然。
三株对立法。
五株画法:
不画四株竟作五株者,以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故古人多作五株,而云林更有《五株烟树图》。若四株,则分三株而加一,加两株而叠画即是,故不必更立。
鹿角画法:
此法最有致,宜写秋林,不杂他干。或以浓墨加于众树之顶,有如鸡群之鹤也。
如作初春,上可加嫩绿小点;作霜林,则以朱暨赭④杂点红叶。
蟹爪画法:
必须锋芒毕露,如书家所谓悬针者是。可配荷叶皴,以笔法皆主犀利也。
焦墨画之,再以淡墨罩染,便成烟林。写向寒山,四围墨晕,遂为珠树。
露根画法:
树生于山腴土厚者,多藏根;若嵌石漱泉于悬崖千仞⑤、铁壁万层之地,则含岈古树,每多露根,直若遗世仙人,清癯苍老,筋骨毕露,更足见奇耳。
若作杂树,一丛中间偶露一二,以破板直亦可,然必须审其树之悬瘿累节者方妥⑥。若尽为之,则又似锯齿钉耙,未为雅观。
乌兰察布博物馆馆藏钱币.
万方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
图五
元宝的 “ 符” 有 大 符, 小符之别 ( 图 三, !! 、 !" ) 。 #$ 天禧通宝, #%# 枚。直径 "$ & 厘米, 穿
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 小平, 真书, 旋 读, 光背 ( 图四, !) 。
万方数据 — &" —
图六
! ! "# 天圣元宝, $%& 枚。直径 ’# ( 厘米, 穿 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 小平, 篆书, 旋 读, 光背 ( 图四, ’) 。
二体, 旋读, 光背 ( 图六, !、 $) 。 $$# 元符通宝, $$! 枚。小平直径 $# & 厘 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折二直径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篆、 行二体, 旋读、 光背 ( 图六, + —& ) 。 $+# 圣宋元宝, +’) 枚。小平直径 $# & 厘 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折三直径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 行、 篆 二体, 旋读, 光背 ( 图六, ’ —* ) 。 $(# 崇宁通宝, !*" 枚, 折五直径 +# & 厘米, 穿 径 ! 厘米, 重 ’ 克, 瘦金体, 旋读, 光背 (图六, !") 。 $&# 崇宁重宝, !)+ 枚。折五直径 +# & 厘 米, 穿径 ! 厘 米。隶 书, 对 读, 光背 ( 图 六, %) 。 $’# 大观通宝, 当十钱大观通宝 + 枚。直 径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 % 克左右。真 书、 对读、 光 背, 钱文为宋徽宗书写瘦金体 ( 图六, !! ) 。小型平钱大观通宝, $( 枚。直 径 $# & 厘米、 穿径 "’ 厘米, 重 ( 克左右。真 书, 对读, 光背 ( 图七, !) 。 $)# 政和通宝, $+’ 枚。小平钱直径 $#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 ( 克左右。折三直径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 * 克左右。隶、 篆 二体, 对读, 光背 ( 图七, $ —( ) 。 $*# 宣和 通 宝, $" 枚。小 平 钱 直 径 $#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折三钱 径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钱 文为篆, 隶二体, 对读, 光背 ( 图七, & —) ) 。 六、 南宋钱币 有建炎通宝、 绍兴元宝、 嘉熙通宝、 隆兴 元宝。 !# 建炎通宝, ’ 枚。折三钱径 + 厘米, 穿 径 "# % 厘米, 重约 % 克左右。折二钱径 $# * 厘米, 穿径 "# * 厘米, 重约 &# & 克左右。隶 书, 对读, 光背 ( 图七, *、 %) 。
古玩鉴别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古董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对玉器历史价值的考证,是以明确时代为基础的。要熟悉各时代玉器的常见造型、特色工艺、色质,可以经常参阅有关玉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玉器的断代水平产生一种理性的提高。而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可以校正书中的图片与实物之间的视差。
近代各地区的仿古作伪
各时代有各自的仿古作伪特征,这是判断年代,辨别真伪的关键。而近代各地区仿古作伪也各具特色。古董商人曾将各地伪器按制作地称为“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等。下面将近代各地区作伪的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一)近代苏州民间仿古作伪。
苏州是近代仿古作伪的重要基地之一,伪造银器的历史要早于北京。晚清至民国期间,苏州仿古铜名匠有周梅谷、刘俊卿、蒋圣宝、骆奇月、金润生。整器皆伪者,以周梅谷作得最精,他常语仿作熟坑的器物。刘俊卿则常仿作生坑器物,同时还加入铁锈。周、刘作的伪器流入国外者不计其数。苏州仿古作伪的基本情况是:
古钱币的一些鉴赏秘要
关于收藏我国古钱币的一些鉴赏秘要
一、古钱币常见作伪方法
1、翻铸法。此种方法以真钱原品做模型伪造。浇铸铜水多为古代铜钱或铜镜溶化而成,因此翻铸铜质仍为青铜或红铜。由于热涨冷缩缘故,以本钱翻钱要小于本钱,即翻铸小一匝。此种伪钱上市极多,有的几可乱真。
2、改刻法。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此种伪造品为数不少。如五铢改刻为太清丰乐,小货泉改刻为永光景和等。还有选择铜钱文制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两为两两或半半,改刻五铢为五五或铢铢。用种种办法标新立异。
3、粘合拼接法。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两至数枚,磨去没钱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二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4、色泽作旧法。出土古钱历经百年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红、绿、黄、白,斑斑驳驳,钱币界称为“生坑锈”。传世的古钱由于长久玩赏,油汗入表,钱体呈黄褐或褐色。作伪者为取得“生坑”、“传世古” 的表面效果,便在伪钱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是伪造绿色。因为出土的古钱都有绿锈,所以伪造古钱施以绿锈,方能逼真,伪造绿锈的方法有七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颜色的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的绿锈了;
(3)用胶水调以绿色粉末,涂在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
(4)用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硬绿的绣;
(5)用绿色瓷漆涂上伪钱,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
稀见的传形西汉五铢
其钱“蔺”这也许是战国半两及秦半两、五分钱的传形品出铸造的郡国五
铢钱传形的特铢断代的常用“悉禁郡国无一百多年间。其后的货泉都有传。在此后的东,南朝的孝建国铸造的传形各类钱铸行赤仄五铢钱中,传形,据报道海昏,现在已经里,传形五铢稀少。
中,先后见到毫米,重4.05,钱轮细孔有郭线、郭线四角略带浑圆,钱文字体短而宽放,“五”字交笔缓曲,“铢”字模糊,其中“朱”字旁上方折下圆折、“金”字旁为小三角形头。从以上特征可以断定,
此钱是一枚标准的郡国五铢,其重量与郡国五铢平均重3.9克的重量也相近。①
第二枚(图二)直径25.6、穿9.8、厚1.6毫米,重3.06克。此钱通体绿锈,被人为去锈后露出水银锈钱肉地张,此钱轮郭深峻、规矩,无记号,“五”字交笔缓曲,并带有束腰的意味,斜曲笔与横笔笔画交叉处略向内收,“铢”字字体修长,“朱”字旁上下方折,钱文笔画粗细一致,重量略小于上林三官五铢的平均值3.5克。从以上特点分析,这枚传形五铢与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基本相似,但是已经带有一些昭帝时期五铢的特点,
此钱铸造时间初步可以定为西汉武帝末期至昭帝时期。
第三枚(图三)直径25.1,穿9.3,厚1.6毫米,重3.71克。此钱红绿锈色包浆,钱轮周正,但穿孔不规矩,略有歪斜,背轮郭浅平。此钱“五”字较上两品宽肥,像两个相对的炮弹,横划出头接郭,与新莽大泉五十的“五”字写法相类似,“朱”字旁上下方折,其重量略高于西汉五铢的平均值。此钱从文字风格上分析,符合西汉晚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五铢的特点。另外,《天津钱币》杂志报道的一枚左读五铢与本文的这枚传形五铢也很类似。②
0中国古钱币与历史研究
中国古钱币与历史研究
我国古钱币的收藏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顾煊就著有《钱谱》,以后唐宋至清代都有古钱的著录。相对来讲,对钱币形制、书体、重量、金属成色的著录比较详细,但研究就显得不足,特别是古钱币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所见甚少。本文拟就古钱币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民俗的反映,古钱币不仅对中国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币本身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其造型、纹饰、铭文等又是当时艺术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时代特征。所以,它是中国历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再现,与中国典籍同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钱币铭文与历史研究
铭文是在钱币上用凸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
由于历代书风的不同,钱币上的铭文也大不相同。从汉字发展来看,铭文几乎包括了我国全部的书体,有金文古篆、大篆、小篆、悬针篆、玉筋篆,又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瘦金体,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书体。可以说,钱币上这些铭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活化石”,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铭文的内容,更多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都对铭文内容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铭文按其内容可分为:纪重铭、纪年铭、纪国号铭、纪值铭、所属铭、吉语佳句铭等。
1.纪年铭标志钱币铸造的时间,是确定历史断代的重要依据。大休有两种:
①帝王年号钱——指钱面铸有历代帝王年号的钱币。正式流通起于唐宋。目前发现最早的年号钱当为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在汉兴年间(338-343年)铸造的“汉兴钱”,汉兴是李寿的年号,有史以来他首先把年号铸在钱币上,利用年号作钱文,开了中国年号钱的先例。年号钱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因为有的货币使用时间太久,如果没有特殊记号和特点外,在确定铸造年代上就存在着不少困难,而年号钱本身就注明了时间,对历史断代有帮助;
曹喜(东汉末年书法家)
曹喜(东汉末年书法家)
悬针和垂露,本是对两种竖划的形容。下尖竖至末,驻而不收叫悬针,驻而收之叫垂露。东汉时期,有人夸张了这两种笔法来作篆书。夸张下垂笔划,使之细如悬针,叫“悬针篆”;在下垂笔划末端作小圆点,如挂朝露,叫“垂露篆”。据说首创这两种篆书的就是曹喜。他是扶风平陵人,字仲则。生卒年年不详。在汉章帝时担任过秘书郎。
晋卫恒《四体书势》云:“曹喜善篆,少异于(李)斯,而亦称善,郸淳师焉。”北魏江式《论书表》称曹喜篆法“甚精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曹喜书如经论道人,可绝。”唐张怀瑾《书断》卷中曰:“曹喜篆隶之工,名天下。”又曰:曹喜“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其小篆、隶书入妙品。张怀罐《书估》列曹喜书为第三等,与邯郸淳、刘德升等同列。宋僧梦英《十八体亦云:“悬针、垂露,曹喜所作。悬针篆者,拙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垂露篆者,以书表章奏事,谓其点缀如轻露。”评价:在李斯之外,别树一帜。唐玄宗称其“工篆隶著名,尤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
【多图】大泉五十版式欣赏
【多图】大泉五十版式欣赏
大泉五十是王莽时代铸行期最长的一种货币,存世多大小轻重悬殊,面目多不相同。
据《汉书王莽传》记始建国元年冬,遣议大夫五十人分铸于郡国。当时官铸民铸相杂,不同时地采用的钱范不同。故至今无法确知有多么版式。
但研究者可以在大体上进行分类排比,以推知它们铸行期的先后及性质。王莽第一次铸造大泉五十居摄二年,同时铸契刀与金错刀,规定大泉五十重12铢,径1寸2分。
当时完全承袭了西汉昭宣以来的阳文陶范母铸钱法,大泉五十常与刀同范,范上的大泉肉质厚,直径2.8厘米,正合当时尺度的1寸2分,轮廓厚薄及大小形式都与刀环相同,这是公元7年到9年间官铸大泉五十的标准形式。按当时量制12铢重为8克,实际上初铸的大泉五十往往有超重者,因为一枚大泉折当五十枚五铢,超重过半仍是不足道,至今发现最大的一枚径3、4,厚0.38厘米,重20.28克。
昔方药雨得大半两一枚,自诩可打倒一切,此则与之相仲矣。按孙吴或六朝时代也铸过大型大泉五十,但文字制作与此不同,此钱完全王莽风格,乃最初试铸时的样钱,故精美厚重,超逾常品,唯泉字中竖不断,与它泉异而存世极罕见。
此外又见厚型大泉五十,重达24克以上,均出自河南。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金错刀与刀,改行大泉五十与小泉直一原来大泉与刀共铸的陶范全部弃废,另行制范,其直径重量虽没有变动,但形制逐渐和刀相异或外轮园浑,或内廓变狭,与小泉风格接近,铸
造方法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叠铸式铜范母。
公元10年时王莽推行了一套宝货制度,大部分宝货新币的面值超过五十,这时大泉钱肉变薄,重量钱均有减少,官铸钱的文字向纤丽秀美发展,与中泉壮泉相似。据史载当时盗铸者不可禁,私铸盛行令大泉五十版别复杂。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制度上所进行的变动。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已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哀帝死后,平帝即位,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于初始元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他针对土地和奴婢问题,下令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不得买卖”(《汉书·王莽传》),并且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一夫一妇授田100亩,一家男丁不满8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没有土地者可按标准分给土地。又针对豪强富商囤积居奇和高利贷盘剥,下令实行“五均六管”。
五十名珍
古泉五十名珍
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曹喜书文--悬针篆“大泉五十”钱
悬针篆“大泉五十”钱“悬针篆”书体,堪称古钱“三绝”之一: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钢针倒悬一样。
在西汉著名的“王莽改制”中,王莽在第四次货币改革(天凤元年暨公元14年)时,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王莽的十布、货布和货泉的文字都有悬针篆。除布泉外,悬针篆比较突出的是货布和大布黄千两种。这两种钱的悬针篆很具典型性。
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叫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画收笔出锋”,锋就像钢针倒悬一样。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说:“悬针,小篆体也,字必垂画细末,细末纤直如悬针。”宋朱长文《墨池篇》说:“悬针之书,亦出曹喜。”宋僧梦英《十八体书》说:“悬针、垂露曹喜所作。悬针篆,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看来,前人对悬针篆早有议论,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悬针篆是曹喜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