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oc

合集下载

三级教育规章制度

三级教育规章制度

三级教育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学校师生员工应遵守本规章,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条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学校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条学校管理以民主、法治、人文为原则,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第六条学校各项事务由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师生员工应服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

第七条学校管理者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主、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章教职工管理第八条学校应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岗位任务,要求教职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教职工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条教职工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十一条教职工应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教职工考核机制,激励教职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十三条学生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得违纪擅离校园。

第十四条学生应尊重教师和管理者,听从教师和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做到文明礼貌。

第十五条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第十六条学生应遵守生活纪律,注意个人卫生,努力发展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考勤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九条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第二十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类应急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第五章纪律管理第二十二条学校建立健全纪律管理制度,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
3.物质文化 学校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4.教育行为文化
精品课件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1.努力创建宜人的、赋有文化底蕴的教育 环境; 2.探索有活力的、有特色的学校发展思路; 3.造就有文化品格、有魅力的教师群体。
精品课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观念重建 (我们需要哪些新的理念?) 2.制度重建 规则重建(常规乎?常理乎?) 组织重建(学校机构、学生组织等) 时间管理(课时?学时?) 空间管理(“课堂”是主渠道?)
精品课件
3.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
◆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 ◆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学校形象的个性化。
精品课件
4.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
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 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 的机制。
的职能。
精品课件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建设
1.学校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管理。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学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校 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精品课件
2.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研究学生的需要,进行需要评估; ●研究学校传统和学校课程资源; ●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 ●建立学校课程制度和学生发展评价制度; ●建设学校文化,创设优良的学生成长与
精品课件
(四)地方课程管理
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地方课程是一种“管理”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具有管理课程的权利。包 括:课程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开发 的管理。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设置日益多样化,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实现课程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框架1. 一级管理:学校层面学校作为最高管理层,负责制定整体的课程规划和教学大纲,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和学校定位。

学校还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研发能力。

2. 二级管理:学院或学部层面学院或学部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这一层级的管理着重于课程的具体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3. 三级管理:教研室或课程组层面教研室或课程组是课程管理的基础执行单元,负责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在这一层级,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各层级管理者需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层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课程管理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3. 评估反馈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持续改进基于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质量。

四、注意事项1. 确保沟通畅通各级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教师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反馈。

2. 强化师资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3. 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管理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使课程更加贴合学生实际。

4. 灵活调整策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管理者应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课程管理策略。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领导的重要任务。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即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和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

这三个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通过统筹规划、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1. 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对整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和评估的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适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政策,并确保其贯彻执行。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年级教师团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年级教师团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年级教师团队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班级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规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内容。

2.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3.课程评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课程改进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和有效果。

以上是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每一方面来具体探讨。

二、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规划,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完整。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

2.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开发,使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以上是课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改进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

1.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积极参与。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目的:为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开设的三级课程。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分类:根据教学大纲,将三级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 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课程管理1. 课程计划:每学期初,教学部门需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批。

2. 课程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课程,应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教师管理1. 教师资格:任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和专业背景。

2. 教学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五、学生管理1. 出勤要求: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遵守课堂纪律。

2.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

六、教学资源管理1. 教材管理:教学部门负责教材的选购和发放。

2. 设施设备:教学部门需确保教学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教学质量监控1. 教学检查:教务处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检查,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

2. 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八、违规处理1. 教师违规:对于违反教学规定的教师,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直至解聘的处分。

2. 学生违规: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教务处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相抵触,以上级规定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具体教学环境和管理需求。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三级课程,保障教学质量,树立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声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三级课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及评估。

第三条三级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的一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选修课、实践课、拓展课程等。

第四条三级课程的管理原则是科学、规范、灵活、有效。

第五条三级课程的管理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严格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第六条学校设立三级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三级课程的统筹管理与协调。

第二章三级课程设置第七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科基础,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目标,经过科学论证和审慎决策。

第八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现。

第九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需求,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第十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教育品质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章三级课程研发第十一条学校应设立三级课程研发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和实施三级课程的研发工作。

第十二条三级课程研发应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注重创新和实践。

第十三条三级课程研发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十四条三级课程研发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创新,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五条三级课程研发应注重跨学科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课程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第四章三级课程管理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科学编排、合理安排三级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和程序。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多种课程绩效评价体系,对三级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第十九条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订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中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七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八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九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占总课时的8。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教学工作三级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工作三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规范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我校特制定学校教学工作三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各级教学管理职责,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制度内容1. 管理体系(1)校级管理:由校长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协助,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2)中层管理:由教务处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协助,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基层管理:由备课组长负责,教师、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负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

2. 职责分工(1)校级管理职责:1. 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教学工作。

2. 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3. 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5.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2)中层管理职责:1. 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 制定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制度。

4. 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 协助校级管理,推进教学工作。

(3)基层管理职责:1. 认真备课,保证教学内容充实、丰富。

2.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 做好学生辅导工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 质量监控(1)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成绩等方面。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对教学质量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建立教学质量档案,对教学质量进行长期跟踪。

4. 教师专业发展(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开展教师职称评定、考核等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制度执行与监督1. 各级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校园安全三级管理制度

校园安全三级管理制度

校园安全三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安全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校园安全。

2.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二、学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2. 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各年级、班级设立安全员,协助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安全工作。

三、学校安全管理职责1. 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检查,协调解决安全问题。

2. 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处理安全事故。

3. 安全员负责本年级、本班的安全工作,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协助处理安全事故。

四、学校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严格出入校门制度,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

2.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组织消防演练。

3.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4.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止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保护师生信息安全。

6.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安全。

7. 加强校园设施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校园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8. 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学校安全管理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六、学校安全管理监督与检查1.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自查。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订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占总课时的8。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课程安排;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使用。

(七)必须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务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本规定。

二、课程设置1.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

3. 学校应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材的采购、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

2.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采购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施1. 教师应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应建立考勤制度,严格控制违纪早退情况,确保教学秩序。

五、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多方位评价。

2. 学生的课程评价应占一定比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 教师应接受学生课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质量监控1.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学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校应对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改革1. 学校应结合实际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学校应建立课程改革专家顾问团队,开展多方面的课程改革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为规范三级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施三级课程的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二节:课程设置1. 课程分类: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将三级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如语言类、科学类、艺术类等。

2.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分类,明确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 课程设置:每个分类下的课程数量和长度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避免过多或过少。

第三节:教师管理1. 教师资格:从事三级课程教学的教师应符合相关资格要求,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教育背景。

2. 师资培养:教育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教师评价: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和激励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第四节:学生管理1. 招生录取:教育机构应按照招生政策和要求,公正、公平地进行招生录取工作。

2. 学生管理:教育机构应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考勤、纪律要求、学习指导等方面的规定,保证学生的学习秩序和安全。

3. 学生评价: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第五节:教学质量管理1. 教学计划:教育机构应制定三级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2. 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估:对每个课程进行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评价等,以检视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节:课程评估与改进1. 课程评估:对三级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师资质等方面的评价,以检测课程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2. 课程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生课程管理的管理,提高课程管理效率,规范课程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所有学生,包括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研究生。

第三条本制度用户学生课程的选课、退课、调课、考试等事项的管理。

第四条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本机构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

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五条学生在选课时需按照课程计划进行选课,选课期限为每学期的第一周至第三周。

第六条学生在选课时需遵守以下规定:1. 选择适合自身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课程;2. 不得重复选修已经修完的课程;3. 不得选修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课程。

第七条学生选课完成后,需按时参加所选课程,不得擅自缺课,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课程,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请假。

第八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需要退课的,需在开课后一周内提出退课申请,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退课。

第九条学生在已选修课程中如有需要进行调课的,需在开课后两周内提出调课申请,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调课。

第十条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请假,并提供合适的请假理由和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按时参加课程考试,如因故无法参加考试,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申请缓考,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缓考。

第三章课程评估第十二条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后,需进行课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水平、课程教学方法等。

第十三条学生需按时参加课程评估,并如实填写评估表,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学生对课程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课程管理员提出申诉,课程管理员需及时处理并给予答复。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学生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如有以下行为,将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未按时选课或退课的,给予警告并限期办理选课或退课手续;2. 擅自缺课的,给予警告并要求补课;3. 无故缺考的,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处理;4. 未按时参加课程评估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处分;5. 违反其他课程管理规定的,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处理。

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
XXX
XXXX大学XX学院 20XX年X月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
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一)两种不同的课程管理制度
1.地方分权 ●课程决策的基本权力由地方管理部门所有;
●“地方”并非某一级,而是多级; ●地方课程政策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地方课程决策不断对话和沟通; ●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主体部分。
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 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 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
4.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 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0
(四)地方课程管理
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行政 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1
2.地方课程管理的体制
地方课程管理的基本体制是: ■以省统筹; ■分级管理; ■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
的管理。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2
3.地方课程管理的职责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实现; ■研制地方的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地方的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政策、制度、规定等; ■规划和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 ■指导、检查、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 ■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试验和经验的总结与 推广,组织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培训,研制地方课程评 价体系。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3
4.地方课程的开发
■地方课程要具有选择性 规划并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供不同学区或学校
选择。 ■地方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课程或短期课
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程;等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的类型,根据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称之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主要坚持国家课程为主,地方和校本课程为辅。

【考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简答题。

一、国家课程(一级课程)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如: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就是国家制定实施的国家课程,同时国家课程为一级课程。

特点: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

(即统一规定性、强制性的特征)。

二、地方课程(二级课程)地方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地方特色开设的相关课程。

如:不同教材版本的鲁教版,苏教版等融入地方特色的相关课程,同时地方课程在优先级上为二级课程。

特点:地方课程对该地方的中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鲜明的地域性,较强的针对性特征)三、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如:某学校开设陶艺课、经典诵读课等。

校本课程要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情况开设,故而为三级课程。

特点: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校本课程的教材不一定落实为书面教材。

历年真题【2022年下】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正确答案:C【2018年下】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幵发,幵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正确答案:C【2018年上】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课程管理工作,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制定本课程管理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审核1、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部门相关规定,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求。

2、新设课程应经过学校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及教学研究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

3、对于需要调整或撤销的课程,应提前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经过相关程序审批。

三、课程编排与实施1、课程编排应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避免冗余或重复。

2、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质量。

3、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课程实施中如有突发情况或异常情况,教师应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出适当处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应公平、公正、客观,遵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2、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

3、课程考核成绩应及时录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便于学生查询和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课程评价应由学校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五、课程管理与改进1、学校应建立课程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2、学校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档案,保留课程相关资料和记录,便于日后查阅和总结经验。

六、附则1、本课程管理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以上为本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遵守,共同努力,推动学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的一种制度。

在教育行政体制中,课程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出现,则为课程管理带来了更加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管理方式。

一、整体概念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根据不同学段(一级)、不同年级(二级)、不同课程(三级)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体系。

这一体系下,针对不同层级的教育课程,设置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程序,从而有效地推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二、各级管理职责1. 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整个学段的管理。

在这一级别下,主要包括制定该学段的课程目标、设置该学段的教学大纲,以及对整体课程的评估和监督。

2. 二级管理二级管理涉及到对不同年级课程的管理。

在这个层级下,会具体对每个年级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进行规划和调整,同时负责对年级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

3. 三级管理三级管理则是针对具体的每门课程进行管理。

在这一级别下,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三、实施方式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文档,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流程。

2.培训支持:对教师和管理者进行相关课程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程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评估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课程实施效果,持续改进课程设计与管理。

四、意义和影响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优化。

通过明确的管理责任和流程,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实现课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在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或学校中,为了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设置,通常都会制定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

其中,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相对完善和细致的管理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一、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其基本特征包括:1.分级管理:将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层次进行划分,形成三级不同的管理层次。

通常包括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课程等。

2.系统性: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成长: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管理,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个阶段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3.促进学校发展: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加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要点和方法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和方法:1.确定课程设置和体系: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内容,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2.设定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健全管理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和实践这一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学三级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学三级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制度(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1.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学校成立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

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等部门,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

2.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进度安排等。

3. 教学大纲与教材管理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选用经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确保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4. 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设施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 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6. 教学资源管理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应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二)年级组教学管理制度1. 年级组教学管理职责年级组负责年级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质量监控等。

2. 教学计划制定年级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结合年级特点,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报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3. 教学研讨与交流年级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检查与评估年级组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改进。

(三)教研组教学管理制度1. 教研组教学管理职责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经验交流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
课程管理制度
一、课程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

以全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师资培训工作为基础,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推力,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管理具体要求
(一)改革课程功能。

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改革课程结构。

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三)改革课程内容。

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四)改革课程实施。

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
堂教学改革,
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五)改革课程评价。

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六)改革课程管理。

坚持制度创新,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家本课程开发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等,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七)改革教师培训方式。

提高教师实施全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八)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校长是学校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学校全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某个年级段试行学分制,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与程序,规范操作过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的研究和指导,建立选课指导责任机构、责任人,规定选课指导工作的程序,安排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鉴定学生学习领域学科学习质量,建立全课程教学监测机制等制度,提高全课程管理水平。

(九)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

制定学校学年全课程实施方案;依据学校全课程管理制度,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独立自主或与校外有关机构、人员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对学校实施
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
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建立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确保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十)从囿于校园到走向社会的转变。

全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

我们必须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十一)理顺关系,从“单一”走向“综合”。

全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家本课程四级课程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系,给学校以很大的自主权。

要求我们学校管理者改变过去等靠的课程管理模式,主动出击,根据有关课程文件,结合自身情况、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同时保证好四类课程的合理比例,既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校本、家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用校本、家本挤占国家、地方课时,更不能随意拔高课程标准。

(十二)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十三)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实施“四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家本课程。

(十四)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不断反思、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