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作情况的简介
提起作文训练,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构思,如何去下笔。
提及到写议论文,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难以下手。
勉强完成了训练,也出现了“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的情况,甚至经过了几次训练,我们吃惊地发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出现的论据可谓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课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87.7%的学生不知道论据应该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恰当使用论据,甚至丧失了写作的信心,有些“望文生畏”。
我们想了一些方法,尝试着去实行,以便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再一次让学生敢于提笔写作。
就学生写作而言,经过训练我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
2、的提出不够合理,甚至论点的提出不够明确。
3、论据少的可怜,确切地讲应该是相当缺乏,不够具有代表性。
4、文章写作缺乏辨证思维,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课外调查新发现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发动了一些老师在其它班级、年级进行课外调查了解,了解的结果令老师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我们的很多老师经过研究,找到了一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首先,很多学生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很多文字的书写不同标准汉字,然而这些学生自小接受粤语教育,导致他们现在自然而然将“粤”字写在作文中,因此,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不认得的别字,经过确认,我们才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
其次,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论点在一篇议论文中的“灵魂”作用。
课外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提出观点,有时观点的提出不够新颖、明确。
而且观点的提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确、符合规律,甚至有时会发现一些不符合科学的主张。
再次,他们在闲暇之时只看些娱乐杂志、明星追踪性质的文章,在学生的表层记忆里很少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了解的不够深入,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用到的论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于辨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为人处事应该是中庸一点好”。
难怪他们的文章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论证不是非常的深入,而且有一点含糊不清的感觉。
因为他们平时就缺少刨根问底的习惯,他们习惯于不求甚解了。
至此我们找到了事情发展的根源。
三、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
针对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老师精心商量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措施,可以这样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施起来感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这一职业的从教者,我们还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具体尝试如下:
1、两分钟的演讲。
具体来讲就是提供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即兴准备,可以商量,然后找一些学生进行当场的表演。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谈“勤学”和“效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谈及到学习的高效率。
经过这样的锻炼,我们明显的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思维的角度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2、互相批改作文,找到不足。
我们进行这种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想老师偷懒。
首先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同学互相批改作文,找到文中明显的不足,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今后再写作文时,会时时刻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大大减少类似毛病的发生率,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论证方法等。
我觉得会修改别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会写文章,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够得以借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
3、课前名人名言。
针对学生论据过于少的特点,我们发动了学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并且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演讲,谈谈学生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当然还要联系现实。
以前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现一些名句,他们的语言总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语言显得非常干瘪。
我们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的文字,最后找出一点时间全班进行学习和认识。
在我们用了这种方法以后,绝大多数的学生感觉在实际写作中理论论据丰富了许多。
4、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论据。
论据是为了文章的观点来服务,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来服务。
所以我们的论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学性、典型性。
针对学生的事实论据过于少的特点,我们给学生分组收集论据。
分组不是无目的的,而是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然后再搜索相关的论据。
我们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再集中找一个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
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
一个小组收集几十个论据,全班分为5-6个组,那么,每次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将要掌握几百了论据,如果半年下来,学生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作文中无话可谈的局面。
这也应了那一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可以说成是“资源共享”。
4、观摩辩论比赛。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是在议论文中的确存在着辨证思维的过程。
而且我们的学生缺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于是我们组织学生观摩辩论比赛。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辩论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辨证思维。
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学生非常薄弱的。
例如这样的一个辩题“玩物丧志”和“玩物未必丧志”,学生在作文中辩的不很
理想,于是我们发动大家去准备一次辩论比赛。
我想对于学生而言,正也是一种锻炼。
四、兴趣培养初见成效。
经过半个学期的协调,我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已经逐渐取得回报,而且我们的学生可以自觉地进行写作,而且他们再一次敢于拿起手中的笔,去迎接新的挑战,挑战自我。
具体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b)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
c)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
d)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升了
很多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雏菊》文学社,并且在上面发表文学作品,(3)班的马秀冰同学代表去参加顺德区组织的作文竞赛,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回答问题的能力在一天天进步,作文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2003—2004学年度的第一学期全区统一考试中,两个班的语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中,高二(3)班语文的及格率在全区排名第四、优秀率第五、平均分第五,并且作文的平均分达到33分,最高分39分高二(6)班语文的及格率全区排名第四、平均分第8,并且作文的平均分达到31分,最高分36分。
成绩的取得除了有一点偶然的因素之外,我想更多的还是师生的努力。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些操作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有些具体的工作还需要上级领导的进一步支持。
毕竟,所有的创新都需要时间的考验,都需要一步步的磨练。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除了进行以前的工作之外,还打算进行新的尝试。
当然,改革有成功也可能会失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功会属于我和我们的学生。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学生继续坚持下去,我们的工作还会再上一个台阶,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希望师生共同努力,争取把我们的作品展示给别人看,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样道理,我们认识到要想写好文章,占有材料是第一步。
引导学生从“观察”和“阅读”两个方面下功夫收集写作材料。
(一)观察。
观察是通过视觉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是从生活直接摄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有时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能力。
老师想让学生写什么,就事先让学生观察什么,从观察中获得真实感受。
再把这种感受加以引导,就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感性基础。
例如:在综合性学习《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校的部分教师就让学生走进自然界,亲身去观察、体验,在此基础上酝酿、整理后形成书面文字。
事后证明这样的作文,显得更真实、丰富,更有价值。
另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技巧。
观察要讲究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观察总是从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实践证明有顺序的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时言之有序,层次清晰。
(二)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应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各类报刊、杂志,还要了解一些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
同时,对一些短篇佳作,不但要熟读以致于背诵,还要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多思,以便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能力。
二、培养学生勤练多写的习惯
(1)写日记(或周记)。
日记(周记)是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所思所感的记录。
篇幅可长可短,内容灵活,形式多样。
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利于对写作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2)利用所学课文进行听写、扩写、改写、仿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开辟第二课堂的作文教学。
带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我校语文教师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征文、总结、感受等形式的作文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充实,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文字工整、标点正确。
(1)自查自改。
鲁迅先生说:“我做完以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的顺口。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完后,读它十遍八遍,从中发现不中足之处。
(2)合作互改。
请教别人修正,别人的建议往往会对自己有所启发,促使自己去推敲、斟酌。
组织学生形成作文评改小组,组员之间互评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效果有时也好于教师的一般性的讲解,有利于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的作文反映了学生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和水平。
在强烈竞争意识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因而,一听到“作文”两字,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脑子一篇空白。
而教师也是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有时教师说了一大堆,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学生这下会写了吧,而学生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
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①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返向成功的基点。
二、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锋芒所措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
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
三、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我还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
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所以,我总结写日记的好处是: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②是可为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忆。
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了……”“今天开学第一天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在回头再看就觉得非常的有趣。
开始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
日记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象流水帐的,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
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
通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
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四、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这是习作教学的总要求,突出了练笔的性质。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如何引导学生“练”呢?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
矛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
五、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
平时我就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和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至用。
读进去记下来用得出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指导思想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一、读进去──朗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
一是读的目的性要明确。
每次读都要有读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
如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初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等等。
读的目的明确,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
二是读的层次由浅入深。
要遵照读通、读懂、读透的层次循序渐进。
读通就是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读懂就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并能边读边思,以思促读,熟知文章内容,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读透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
三是读的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堂上要把充分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读的形式还要多种多样,如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等。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像一种调味汁给课堂气氛带来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读的要求,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认为“感”是对语言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基本特征。
感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性、悟性和灵性
1.在读中整体感知。
读是感的前提,感知必须以读为基础。
有时在课开始就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2.在读中领悟。
感悟的悟性层面是在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
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精读、熟读课文。
精读意在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以至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触摸到课文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同时,在读中,学生沐浴着教材浓厚的人文气息,感悟着真、善、美。
3.在读中启迪灵性。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灵性,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
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
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着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揣摩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质疑品评交流中就会展示灵性的一面。
二、记下来──在朗读与感悟中丰富积累
朗读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要以读书促感悟,以感悟促积累。
1.以感悟促朗读。
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反过来更能促进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学生会再次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2.在感悟中积累情感。
“积累”并非单指文字符号的积累,在朗读与感悟中,学生往往也会把丰富的情感积存于心中。
3.在朗读感悟中积累语言。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的基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无疑将把好词好句储备在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等形式也可积累语言,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用得出──读、悟、积累的迁移运用
“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不仅仅局限在我的课堂上,更为学生们的课外学习拓展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语文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
1.开放阅读汇报体会。
广泛地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积累量。
我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移到课外,这样不仅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每天我布置的作业中,常常留有课外阅读时间。
同时我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读物,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通过读书汇报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和大家交流。
学生们常常各抒己见,表现自我,尤其是有别于他人的感受与体验,使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2.拓宽空间丰富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仅仅局限于课本,语言积累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有一个丰富的大积累宝库,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积累。
首先,快乐积累,理解是基础。
只有在理解之后,学生才会主动记下来。
学生自己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记下来,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其次,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
针对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为了夯实语文积累大厦,让学生多背大有裨益。
3.强化练笔学以致用。
首先,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采用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体验等形式,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成为感悟的升华。
其次,捕捉练笔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