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一章水分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水势
1、土壤中水分的性质
土壤中的水分按物理状态可分为三类: 毛细管水、重力水和束缚水(或称吸湿水)。 毛细管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来源。
2、土壤水势 当土壤水势约为 -1.5 MPa 时,该水势称 为永久萎蔫点,大多数植物不能吸水。
3、土壤中水分的移动
不同种类植物的含水量图示
黄瓜
西红柿
绝对含水量(%) 99 98 干重(%) 1 2 鲜重(%) 100 100 相对含水量(%) ~100 ~100 鲜重/干重 100 50 绝对含水量=(鲜重-干重)/鲜重 饱和含水量=(饱和鲜重-干重)/饱和鲜重 相对含水量=绝对含水量/饱和含水量 玉米含水量86%,87%。
0
偏摩尔体积( Vw,m )是指在恒温恒压和 其 他组分浓 度不变 情况下 , 多组 分体系 中 1mol该物质所占据的有效体积。
在纯的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与纯 水的摩尔体积( Vw = 18.00 cm3· mol-1 )相差 不大,实际应用时往往用纯水的摩尔体积代 替偏摩尔体积。
(3)水势存在的证明及溶液水势的计算 半透膜也叫选择 透性膜,它允许水或 某些小分子通过,而 不允许其他分子通过。 如火棉纸、透析袋、 动物膀胱等。
二、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其中根毛区 为主要的吸水区域。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由于细胞内水分含量不同,原生质的状态也 有两种状态:溶胶状态与凝胶状态。
水分含量高时,自由水含量高,原生质胶体 呈溶液状态--溶胶状态。反之,失去流动性, 呈近似固体状态--凝胶状态 正常代谢的组织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代谢 弱的干种子,原生质呈凝胶状态。
三.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 水 的 某 些 理 化 性 质 也 有 利 于 植 物 的 生命活动高的比热和气化热,有利于调节植 物体的温度。
每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用希腊字母μ 表示。 可用来描述体系中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本领及 转移的潜在能力。 如果物质带电荷或电势不为零时的化学势称为 电化学势(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物质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方自发地转移到化学 势低的地方,而化学势相等时,则呈现动态平衡。
证据:
当通气良好时,细胞呼吸加强,细胞吸水增强; 相反,减小氧气或以呼吸抑制剂处理时,细胞呼 吸速率降低,细胞吸水减少。 确切机理还不清楚。
(三)、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1、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 隙进入细胞 2、水集流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组成的 水通道进入细胞
水孔蛋白 (aquporins ; AQPs) :或称 水分子通道 (water channel)是一类具 有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 道蛋白。不具有“水泵”功能,通 过减小水分越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 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植物生理学第1章水分生理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第1章水分生理ppt课件
• 相对含水量=(鲜重-干重)/(饱和鲜重-干重) ×100%
RWC=(FW-DW)/(SFW-DW) ×100%
干重的测定:105 ℃杀青15 min,85 ℃烘干至恒重(一般48 h)。
2019/12/27
§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 作用。
一、扩散(diffusion):水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水 分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动力为浓度梯度。
•水分通过水孔蛋白迁移 的速度远远大于通过脂 双分子层的速度。
2019/12/27
水分跨膜运输途径示意图(Buchanan et al. 2000) A.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2019/12/27 B.水分子通过膜脂间隙进人细胞
水孔蛋白的结构(依据Buchanan et al. 2000修改)
• 分为: 同化(assimilation)或合成代谢(anabolism) 异化(dissimilation)或分解代谢(catabolism )
2019/12/27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Chapter 1 Plant Water Metabolism
• Contents in brief: Absorption of water Transport of water Loss of water(transpiration) Irrigation

大学精品课件:植物生理学1

大学精品课件:植物生理学1

0.3~0.5MPa,晚上则达1.5MPa。
在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也可为等于零或负值。
例如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压力势为零; 剧烈蒸腾时,细胞壁出现负压,细胞的压力势呈负 值。
Ψg :重力势(gravity otential)
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 力量。 重力势依赖参与状态下水的高度、水的 密度和重力加速度而定,当水高1m时重力势 是0.01MPa。
渗透吸水
低渗溶液:细胞置于纯水或稀溶液中,外液水势高于细 胞水势,外侧水分向细胞内渗透,细胞吸水,体积变 大 等渗溶液:外液水势等于细胞水势,水分进出平衡,细 胞体积不变 高渗溶液:将植物置于浓溶液中,外液水势低于细胞水 势,水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失水,体积变小
水通道蛋白
生物膜上具有通透水 分功能的内在蛋白, 亦 称 水 孔 蛋 白 (aquaporin)
质膜内在蛋白 液泡膜内在蛋白
6个跨膜螺旋与两个保留的NPA(AsnPro-Ala)残基的水孔蛋白的结构
三、渗透作用(osmosis)
-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水)通过半透膜而移动 的现象。 (一)自由能、化学势、水势的基本概念 1.自由能 (free energy,G)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 能够做最大有用功的那 部分能量。 2.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 在等温、等压下,1mol的组分(物质)所具有 的自由能。

2010第1章 水分生理(植物的水分代谢课件)

2010第1章  水分生理(植物的水分代谢课件)












0.15nm〈孔径〈0.2nm
集 流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阿格雷(Peter Agre),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一、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毛区√
冬黑麦: 生长4个月后根总面积
为枝叶总面积的30倍, 每天长出的新根为11万5千条, 根毛1亿1千9百万条, 连接起来88公里。
ψ s —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ψ p —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ψ m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 ψ g —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 • 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产生的吸
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
凡是影响光合作用和叶片水分状况的因素,都影 响气孔开闭。
蒸腾拉力产生示意图





↑ 茎导管
↑ 根导管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土壤溶液

㈢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Ⅰ 根系自身因素(自学)
根系范围:根系密度越大,占土壤体积越大,吸 收水分就越多

第一章水分

第一章水分

4. 溶质势、衬质势和压力势
溶质势(ψS):由于水中存在溶质而降低的 水势,也称为渗透势。为负值。(溶液中 的溶质颗粒降低了水的自由能பைடு நூலகம்溶液中的 水的自由能比纯水的自由能低)
衬与质水势分(子ψm间)相:互由作于用衬(质衬(质亲与水水性的物质亲) 和力及毛细管力的存在)降低的水势。 为负值。
溶液水势 ψW=ψS+ψm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 扩散作用:水分子从水势高处 向水势低处运转直至分布均一, 而达到动态平衡。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 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 统移动的现象。
2、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细胞壁—纤维素—透性膜; 原生质层包括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半透膜(水易通过,对溶质选择性通 过)。 外界→(通过质膜)→细胞质→(通过 液泡膜)→细胞液之间发生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由于液泡失水而使细胞原 生质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把质壁分离的细胞浸 在水势高的稀溶液或清水中,水进入 细胞,液泡变大,原生质恢复原状。
说明:(1)原生质是半透膜; (2)可判断细胞死活; (3)可测定细胞液的渗透势
(三)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1、相邻细胞间水分从水势高到水势低移动; 2、一排细胞如存在水势梯度,水分从水势高 到水势低移动; 3、器官之间水分从水势高到水势低移动; 如:(1)地上部分水势高于根系,根系水分 向地上部运送; (2)叶片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水势降低; (3)同一叶片距主脉越远水势越低。

《植物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图1-1亲水胶体与水层示意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
1.水是植物体组织(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含水
量); 2.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光合、呼吸、有机物
的分解合成都有水的参与 3.水是生命活动的的介质;水是植物对矿质吸收
和运输溶剂。
4.水能保持植物固有姿态; 5.水可以调节植物体温。
②.吐水(guttation):从未受伤的叶片的尖端或边 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3、根压产生的机理:还没有彻底解决,主要有两 种解释。

① 、渗透理论; ② 、代谢理论
(1) 渗透理论:
内皮层的作用:
根系主动吸收的无机离子进入共质体达中柱内 的活细胞。这样导管周围的活细胞在代谢过程 中不断向导管分泌有机离子和有机物,使其水 势下降,而附近细胞的水势较高。因而水分就 不断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导管,依次向地上部分 运输。这样就产生一种静水压力,即根压。
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外界环境水势低于细胞水势; (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 (3)细胞壁与细胞质的收缩能力不同。 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 (1)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2)判断细胞的死活; (3)能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四)、细胞的水势
1.细胞水势的组成:ψw=ψs+ψp+ψm+ ψg 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水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详解演示文稿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用Ψ表示,
单位Pa。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
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μw-μ0w △μw
Ψ=
=
Vw
Vw
第15页,共75页。
水的偏摩尔体积: 指1mol水中加入1mol某溶液后,该1mol 水 所占的有效体积。Vw和Vw相差很小,故以 Vw代替Vw。
水势单位:
第9页,共75页。
第10页,共75页。
植物细胞吸水三种方式:
扩散 依浓度梯度进行,短距离运输 集流 依压力梯度进行,长距离运输
渗透 依水势梯度进行
第11页,共75页。
A. 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 分子层进入细胞
B.多个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 水通道进入细胞
第12页,共75页。
水分子通道由水孔蛋白组成。水孔蛋白是 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 蛋白,其活性受磷酸化和合成速度调节。
Ψp
膨压
Ψw = Ψπ= - iCRT
Ψw =Ψπ+ ?
第21页,共75页。
Ψw= Ψπ + Ψp + Ψg + Ψm
•Ψπ (渗透势/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
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Ψp(压力势):细胞壁阻止原生质体吸水膨胀
的力量,是增加水势的值。
•Ψg(重力势):水分因重力下移而增加水势的值

植物生理学水分生理

植物生理学水分生理
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另一种是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
水孔蛋白的单体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 呈“滴漏”模型,每个亚单位的内部 形成狭窄的水通道。水孔蛋白的蛋白
相对微小,只有25-30kDa。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
能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白,
它只允许水分通过,不允许离子
和代谢物通过。
因为水通道的半径大于0.15nm(水分 子半径),但小于0.2nm(最小的溶
生长 快 迟缓
抗逆性 弱 强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physiological roles)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 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 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
与周围溶液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质壁分离
(plasmolysis)和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现象可证 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 原现象可证明植物细胞 是一个渗透系统,另外, 还可判断细胞死活,测
定细胞渗透势:
当ψp = 0,ψw=ψs
浓溶液中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稀溶液或清水中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课件】第1章水分PPT

【课件】第1章水分PPT

B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叫渗透作用(Osmosis)
图中两边的结果就是渗透现象。程度取决于两边的水势差。 Δ µw= µB- µA 水从A B, 当达到h高度时停止。M.g.h为此水柱的静水压,其作用是使水 B A。当 Δ µw=0时,水流达到平衡。 µA是0 (纯水) , µB 也必须为0。在 µB 中的两个作用因素相反,大小相等时, µB 等於0。当液柱达到h时,出现这种平衡。
2, 渗透性吸水 3,代谢性吸水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水流有不同的方向: 什么是水势??
但遵循一个原则:由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
1,扩散作用(diffusion)
溶质分子或离子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 区运动叫扩散作用
特点是: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为什么会扩散?
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束缚能和 自由能。束缚能不能用于做功。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 的条件下用于做功的能量。
2,自由水(free water) 距离胶体颗粒较远而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参与代谢,比例越大,代谢越强。 四,水分的作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2,参与反应的物质
CO2+H2O=====(CH2O)n+O2
PEP+CO2+H2O=====OAA 3,物质吸收和运输的介质
4,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理学第01章植物的⽔分代谢

第⼀章植物的⽔分代谢

本章内容提要

⽔是植物⽣命的基础。植物⽔分代谢包括⽔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有三种⽅式:渗透吸⽔、吸胀吸⽔和代谢性吸⽔,以渗透吸⽔为主。根系是植物吸⽔的主要器官,吸⽔的主要区域为根⽑区,吸⽔的⽅式有主动吸⽔和被动吸⽔,其吸⽔动⼒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蒸腾拉⼒是植物主要的吸⽔动⼒。⽔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内聚⼒克服⽔柱张⼒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蒸腾散失⽔分,具有重要⽣理意义。⽓孔蒸腾是植物叶⽚蒸腾的主要形式。蒸腾速率与⽓孔的开闭关系很⼤。⽓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许多外界因⼦能调节⽓孔开闭。

作物需⽔因作物种类不同⽽异,⼀般⽽论,植物的⽔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壤含⽔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理指标。灌溉的⽣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节⽔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

⼀、植物体内的含⽔量

不同植物的含⽔量不同;同⼀种植物⽣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量也有差异;在同⼀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量也不同。

⼆、⽔对植物的⽣理作⽤

1、原⽣质的主要组分。原⽣质⼀般含⽔量在70%~90%以上,这样才可使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理⽣化过程的进⾏。如果含⽔量减少,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命活动⼤⼤减缓(例如休眠种⼦)。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在光合作⽤、呼吸作⽤、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均有⽔的参与。

3、多⽣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植物体内绝⼤多数⽣化过程都是在⽔介质中进⾏的。⽔分⼦是极性分⼦,参与⽣化过程的反应物都溶于⽔,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性的。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机离⼦的吸收和运输在⽔介质中完成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4ψm —衬质势:由于原生质中的亲水物质束
缚水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0)
三、渗透作用
• 3.5 不同类型细胞的水势组成 • A. 分生组织:Ψw=ψ π +ψp+ψm • B. 成熟细胞:Ψw=ψ π +ψp • 成熟细胞指已形成中央大液泡的细胞,这种细
胞很小原忽生略质。被挤压为一薄层,因此,衬质势(ψm) • C.风干种子细胞的水势:Ψw=ψm • 风干种子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没有溶液,
R — 气体常数: 0.00823 kg·MPa · mol-1 · kg-1
T — 热力学温度(K): t℃ + 273
三、渗透作用
Ψw=ψ π +ψp(+ψm)
• 3.3 ψp —压力势: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
引起的水势变化值。在多数情况下压力势为正 值,因为壁压增大水势(大于纯水,>0)。水 势有时为零,有时为负值。
光合
白 天 ATP增加
质子泵开放
H+泵出 ??
胞外H+增加
K+内流通道开放
细胞内K+增多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土壤中可用水分 土壤通气状况:根系呼吸 土壤温度:过低,过高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烧苗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1. 生理意义 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降低叶温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2. 蒸腾部位
皮孔
Ψ π =-1.4MPa Ψp=+0.8MPa
Ψ π =-1.2MPa ?? Ψp=+0.4MPa
甲 Ψw=-0.6MPa
乙 Ψw=-0.8MPa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 的吸收
• 一、根系吸水区域
根 毛
• 根尖的根毛区吸水 区
能力最强
伸 长 区
分 生 区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细胞途径 质外体途径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 1.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 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 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的途径。
• 2.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要两次通过质膜,故称跨膜途径。跨膜途径和 共质体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 3.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 没有细胞质的移动途径。
植物的物质代谢
维持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物质的 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
合成代谢
(光合作用)
代谢
体内物质代谢
(糖、蛋白质、 脂类和核酸)
Baidu Nhomakorabea
分解代谢
(呼吸作用)
外界吸收物质 代谢
水分
矿质元素
空气
(光合作用)
有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无 收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在 于 水
一、植物的含水量
1.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草本植物

含水量70-85%
水生>中生>旱生
一、植物的含水量
2.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
根 60%-90%
种子 10%-14%
新生旺盛>衰老成熟
3. 同一器官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也不同
前期>后期
三、水分对植物的作用
• 1. 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70-90% • 2. 是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物质。如水
A.淀粉-糖互 变学说
光合
白 天 CO2减少
PH升高
淀粉磷酸化酶
[OH-]
淀粉
葡萄糖 ??
水势降低
吸水 气孔开放
二、气孔蒸腾
2)气孔运动机制
A.淀粉-糖互 变学说
黒 光合停止 夜 CO2增加
PH降低
淀粉磷酸化酶
[H+]
葡萄糖
淀粉
?? 水势升高
失水 气孔关闭
二、气孔蒸腾
2)气孔运动机制 B.无机离子泵学说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
1. 根压(叶片未展开时,是主要动力)
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现象:
伤流
吐水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
• 2. 蒸腾拉力(主要动力)
• 在蒸腾作用中,首先是气 孔下腔细胞失水,水势降 低,它就向相邻细胞吸水, 使相邻细胞水势降低,这 种水势降低作用,通过一 个个细胞传递到木质部导 管,使导管水势降低,导 管向根系吸水,使根系水 势降低,产生吸水力。
解、脱氢反应,光合作用。 • 3. 水分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基本介质(溶
剂)。 • 4.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就像
吹气气球)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 的吸收
在植物的生命活 动中,植物不断的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也 不断的向环境中散失 水分。植物是如何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的呢?
主要有三种方式
• 一、扩散 • 二、集流 • 三、渗透作用

角质层 气孔 叶片
二、气孔蒸腾
• 1. 气孔的结构与特点 • A.结构: 双子叶-半月形 单子叶-哑铃形

• B.特点:上表面数目>下表面

孔口侧厚,背口侧薄

辐射状微纤丝
二、气孔蒸腾
• 2. 气孔的运动及机制 • 1)气孔的运动
吸 水
失 水 双子叶植物
吸 水
失 水
单子叶植物
二、气孔蒸腾
2)气孔运动机制
• 3. 细胞水势的组成:
• Ψw=ψπ+ψp(+ψm)
三、渗透作用
Ψw=ψ π +ψp(+ψm)
3.1 规定纯水的水势为 0。 3.2(<ψ0)π—渗透势或溶质势:由于溶质的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ψ π =-iCRT
i — 等渗系数,与溶质电离有关, 如稀的 KCl为2;蔗糖为1
C —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mol ·kg-1)
一、扩散(以浓度为动力)
是一种自发过程,是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 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 的现象。--细胞间水分的迁移(短距离)
水 孔 蛋 白
(磷 质脂 膜双 )分
子 层
二、集流(以压力为动力)
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 下共同移动。
根压和蒸腾拉力
是水分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导管
即没有渗透势;膜失去弹性,也没有压力势, 只有衬质势。
三、渗透作用
• 4. 水分的移动
• 流动方向与从水势高到水势低,从浓度 低到浓度高。
• 例题1: C液>C细,水的流向?细胞->溶液

C液<C细,水的流向?溶液->细胞

C液=C细,水的流向? 流动平衡
三、渗透作用
• 例题2:判断甲、乙两细胞水分的移动方 向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 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三、渗透作用(以压力和浓度两者为动力)
液面上升
蔗糖溶液 半透膜

压力(水势)
经过一段时间
三、渗透作用
• 1. 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 势差。实质是压力单位。
• 2.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质膜和液 泡膜都是半透膜,同细胞质和胞外环境 组成了渗透系统。--烧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