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白杨礼赞》语文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语文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语文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陈忠实的一篇散文作品,以白杨树为主题,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品质和形象,表达了对白杨树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这篇作品以其鲜明的感性、形象的描写和思维的深度而广受赞誉,是学生学习感性和形象写作的重要篇目。

二、思维梳理

1.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白杨树的外貌特征和意义,理解作品表达的主旨,掌握感性描写和形象描写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受、观察、概括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能动感和敬畏之情。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感知白杨树的形象描写。

(2)难点: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性和形象描写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

三、备教材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白纸、彩色笔等主题相关的教具。

(3)课外补充阅读材料。

四、教师案例设计

(一)导入

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了解学生对白杨树的了解程度。

2.观察描写:通过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白杨树的外貌

特征,并进行简短的描述。

(二)呈现

1.听读作品:教师适当分段朗读《白杨礼赞》,并进行适当的停顿,

引导学生倾听作品的语言美感和形象描写。

2.课文分析:

a.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感知白杨树的形象描写。

b.引导学生分析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识读作品中的感性描写和形象

描写。

(三)探究

1.个人思考:让学生个人静默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白杨树为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各自的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1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

《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读准字音

看清笔画

理解词义

活动二:再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小组讨论完善填空→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进行适当的圈画)→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活动三:三读课文,同时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提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小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并到相关小组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

我的问题之二:;

我的问题之三:;

活动三:四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组内讨论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这种感情是因为

活动四:重点阅读7、8自然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

活动五: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尊敬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观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4. 写作练习:以课文观点为基础,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运用课文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寓意。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3)将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先烈的崇敬和纪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第1课时:课文朗读与背诵

1. 让学生朗读课文《白杨礼赞》,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第2课时:课文分析与讨论

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2. 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白杨树的形象象征意义。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总结课文的要点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课文例子来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3. 课文分析与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

设计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新的一年开始啦,各位朋友要继续加油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

学情分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

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

(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板书:白杨。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理解并背诵《白杨礼赞》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能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白杨礼赞》,培养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

1. 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深层含义。

2.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1. 引入话题: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和了解。

3.2 自主学习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3.3 课堂讲解

1.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4 小组讨论

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2.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拓展。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

4.1 作业

1. 完成课文背诵任务。

2. 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个人感悟和体会。

4.2 评价

1. 对学生的课文背诵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对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体会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主题思想。

3. 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领悟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表达的敬畏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

(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表达的敬畏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白杨树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5. 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树的文章,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 推荐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小桔灯》等,感受作者的文学风格。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4篇)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4篇)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4篇)

第一篇: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一)、概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

1、白杨礼赞

――茅盾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二、重点难点

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释题: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3、教师要充分运用知识和智慧,设计巧妙的授课路线,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据此,我对《白杨礼赞》作了如下教学思路设计。

一、确文章主旨(中心)、主要内容与写作思路

《白杨礼赞》是运用象征手法来赞美北方农民及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那种质

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共九个自然段,写了三个方面内容,即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內在气质不平凡。

二、具体导引步骤

第一步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学生的回答不外乎两种:见过或没见过。若学生中有说见过的,即请他说说白杨树是什么样子,很自然地就过渡到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若学生都说没见过,教师可因势带入: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巧妙地切入对白杨树外形的分析。

第二步分析完白杨树的外形之后,教师可提问:这样的白杨树会生长在什么地方(环境中)呢?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二段对白杨树生长环境描写的学习,抓住重点,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步在分析完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教师提问:假如你当时坐车经过黄土高原,看到一排或三五株白杨树,会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引导: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茅盾先生当时有怎样的感想,过渡到对文章第七、八段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的学习,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作者写白杨树、赞美白杨树是为了赞美象白杨树那样的人和精神。

这样,课文基本就分析完了,其他零星内容可在课后作业中体现。如此,既能做到纲举目张,思路清晰,轻松授课,轻松学习,又能有效地节省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

二001年八月二十日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