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数学必修⑤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7)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数学方法,为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作出最优决策。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是研究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本节课重点体现了这一数学思想,将目标函数与直线的截距、斜率、两点距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更透彻,为以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地理解“以形助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利用数形结合及化归的数学方法,理解并掌握非线性目标函数及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值求法;(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教学难点:能将代数问题转化为斜率或距离等几何问题;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础上,会画出平面区域,并且会计算简单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学习过直线的斜率,两点距离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具备本节课所需知识要素。
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图解法的认识还很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这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以例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实验为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体验“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必修五《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复习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2. 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的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3.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掌握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掌握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课堂教学】(一)复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1. 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y x ,可以看成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
于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可以看成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2. 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判定方法是:以线定界(包括边界,画实线;不包括边界,画虚线),以点定域(以0>++C By Ax 为例):(1)画边界:即画出直线0=++C By Ax 。
(2)定区域:在直线0=++C By Ax 的一侧取一个特殊点()00,y x 作为测试点代入式子C By Ax ++,由C By Ax ++00的符号判定0>++C By Ax 表示的是直线0=++C By Ax 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当0≠C ,常选取()0,0作为测试点;当0=C ,常选取()0,1或()1,0作为测试点。
(3)求交集(公共部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温故而知新】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t A ,2-在直线042=+-y x 的上方,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 点()2,1与点()4,3-在直线0=++a y x 的两侧,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 画出不等式(组)⎪⎩⎪⎨⎧≤≥+≥+-3005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并求其面积。
(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本概念: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高中数学 3.3.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1课时)教案 必修5
3.3.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1课时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会根据条件建立线性目标函数;(3)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并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2.过程与方法(1)本节课是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为基础,将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2)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消化能力,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真正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同时,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可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2)渗透集合、数形结合、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难点:利用图解法求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解决难点的方法是精确作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代数问题几何化.(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从内容上看,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它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数学建模,是初等数学中较抽象的,对学生要求较高,又是必须予以掌握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让学生体味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另外,教师还可借助计算机直观演示利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过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域、线性规划问题等概念.⇒结合教材让学生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巩固掌握利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步骤.⇒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线性规划研究字母参数的方法.⇒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的方法.⇒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达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课标解读1.了解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2.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特别是确定最优解的方法.(重点、难点)可行域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称为可行域.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通常称为线性规划问题,上述只含两个变量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可用图解法解决.(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线性规划问题设z =3x +5y ,式中变量x 、y 满足条件⎩⎪⎨⎪⎧x +2y ≥3,7x +10y ≥17,x ≥0,y ≥0.求z的最小值.【思路探究】【自主解答】 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点(x ,y )的可行域, 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直线).把z =3x +5y 变形为y =-35x +z 5,得到斜率为-35,在y 轴上的截距为z5,随z 变化的一族平行直线.作直线l :3x +5y =0,把直线向右上方平行移至l 1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此时l 1:3x +5y -z =0的纵截距最小,同时z =3x +5y 取最小值.解方程组⎩⎪⎨⎪⎧x +2y =3,7x +10y =17,得M (1,1).故当x =1,y =1时,z min =8.1.由本例可以看出,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最优解的对应点是最大值点,还是最小值点.对于目标函数z =ax +by ,当b >0时,直线截距最大时,z 有最大值,截距最小时,z 有最小值;当b <0时,则相反.2.图解法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是利用z 的几何意义求解.平移直线ax +by =0时,看它经过哪个点(哪些点)时最先接触可行域和最后离开可行域,则这样的点即为最优解,最优解一般是在可行域的边界取得.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2≥0,x -5y +10≤0,x +y -8≤0,则目标函数z =3x -4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多少.【解】 作可行域如图所示,解⎩⎪⎨⎪⎧x -y +2=0,x +y -8=0得⎩⎪⎨⎪⎧x =3,y =5,∴A (3,5).解⎩⎪⎨⎪⎧x +y -8=0,x -5y +10=0得⎩⎪⎨⎪⎧x =5,y =3,∴B (5,3).平移直线3x -4y =z 可知,直线过A 点时,z 取最小值,过B 点时,z 取最大值. ∴z min =3×3-4×5=-11,z max =3×5-4×3=3.利用线性规划求字母参数的值(或范围)已知x ,y 满足⎩⎪⎨⎪⎧x -4y +3≤0,3x +5y ≤25,x ≥1,设z =ax +y (a >0),若当z 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点有无数多个,求a 的值.【思路探究】【自主解答】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由⎩⎪⎨⎪⎧3x +5y =25,x -4y +3=0,得⎩⎪⎨⎪⎧x =5,y =2,∴点A 的坐标为(5,2).由⎩⎪⎨⎪⎧x =1,3x +5y =25,得⎩⎪⎨⎪⎧x =1,y =4.4,∴点C 的坐标为C (1,4.4).当直线z =ax +y (a >0)平行于直线AC ,且直线经过线段AC 上任意一点时,z 均取得最大值,此时有无数多点使z 取得最大值,而k AC =-35,∴-a =-35,即a =35.1.本题中,z 取最值时对应的点有无数多个,故这无数多个对应点构成平面区域的一段边界.2.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一般要结合图形(平面区域)及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解题.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1,x -y ≥-1,2x -y ≤2,目标函数z =ax +2y 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作出可行域,让目标函数所表示的直线过定点,观察斜率的范围,构建不等式求参数范围.如图所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目标函数z =ax +2y ,即y =-a 2x +z 2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故其斜率应满足-1<-a 2<2,即-4<a <2.故填(-4,2).【答案】 (-4,2)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已知x ,y 满足条件⎩⎪⎨⎪⎧7x -5y -23≤0,x +7y -11≤0,4x +y +10≥0.(1)求u =x 2+y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z =yx +5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思路探究】【自主解答】 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1)∵u =x 2+y 2,∴u 为点(x ,y )到原点(0,0)的距离,结合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知,点B 到原点的距离最大,而当(x ,y )在原点时,距离为0.由⎩⎪⎨⎪⎧7x -5y -23=0,4x +y +10=0得点B 的坐标为(-1,-6),∴(x 2+y 2)max =(-1)2+(-6)2=37,(x 2+y 2)min =0. (2)z =yx +5=y -0x --5,所以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是求可行域内的点(x ,y )与点(-5,0)连线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点M 的坐标为(-5,0),由⎩⎪⎨⎪⎧x +7y -11=0,4x +y +10=0得点C 的坐标为(-3,2),由(1)知点B 的坐标为(-1,-6),∴k max =k MC =2-0-3--5=1,k min =k MB =-6-0-1--5=-32,∴yx +5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32. 1.本题中,(1)x 2+y 2是平面区域内的点(x ,y )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2)y x +5=y -0x --5可看成平面区域内的点(x ,y )与点(-5,0)连线的斜率.2.解决此类问题,应先准确作出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然后弄清非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已知x ,y 满足⎩⎪⎨⎪⎧x -y +2≥0,x +y -4≥0,2x -y -5≤0.(1)求z =x 2+y 2+2x -2y +2的最小值; (2)求z =|x +2y -4|的最大值. 【解】 (1)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z =(x +12+y -12)2,∴z 可看作是可行域内任意一点(x ,y )到点M (-1,1)的距离的平方. 由图可知z min 等于原点到直线x +y -4=0的距离的平方, ∴z min =(|-4|2)2=8.(2)∵z =|x +2y -4|=5·|x +2y -4|5, ∴z 可看作是可行域内任意一点(x ,y )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的5倍. 由图可知点C 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最大.由⎩⎪⎨⎪⎧x -y +2=0,2x -y -5=0得点C (7,9),∴z max =|7+2×9-4|5×5=21.(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 直线的倾斜程度判断不准致误已知⎩⎪⎨⎪⎧11x +4y ≤44,7x +5y ≤35,6x +7y ≤42,x ≥0,y ≥0,求z =x +y 的最大值.【错解】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作出直线l 0:x +y =0,将它移至点B ,则点B 的坐标是可行域中的最优解,它使z 达到最大值.解方程组⎩⎪⎨⎪⎧11x +4y =44,7x +5y =35,得点B 的坐标为(8027,7727).所以z max =8027+7727=15727.【错因分析】 将直线l 0向上移动时,最后离开可行域的点不是点B 而是点A ,这是由于直线倾斜程度不准确引起的,由于三条边界直线的斜率依次是-67,-75,-114,而目标函数z =x +y 的斜率为-1,它夹在-67与-75之间,故经过点B 时,直线x +y =z 必在点A 的下方,即点B 不是向上平移直线时最后离开可行域的点,而是点A .【防范措施】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可行域一定要准确,关键点的位置不能画错,若数据比较大,不易画图,也可用斜率分析法确定关键点或取得最值点.【正解】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上图.作出直线l ′0:x +y =0,将它向上平移,当它经过点A 时,z 取得最大值.解方程组⎩⎪⎨⎪⎧7x +5y =35,6x +7y =42,得⎩⎪⎨⎪⎧x =3519,y =8419,故z max =3519+8419=119191.基础知识: (1)可行域; (2)线性规划. 2.基本技能: (1)解线性规划问题;(2)利用线性规划求字母参数的值(或范围); (3)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3.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2)函数思想; (3)转化思想.(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1.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5≥0,x ≤3,x +y ≥0,则目标函数z =x +2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3,-3)处取得最小值-3.【答案】 -3图3-3-72.给出平面区域(包含边界)如图3-3-7所示,若使目标函数z =ax +y (a >0)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a =k AC =-35,∴a =35.【答案】 353.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2<0,x >1,x +y -7<0,则y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目标函数y x 是可行域上的动点(x ,y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最小值是k OC =95,最大值是k AO =6,又可行域边界取不到,∴95<yx<6.【答案】 (95,6)4.已知x 、y 满足条件⎩⎪⎨⎪⎧7x -5y -23≤0,x +7y -11≤0,4x +y +10≥0,求z =4x -3y 的最值.【解】 原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其中A (4,1)、B (-1,-6)、C (-3,2). 作与4x -3y =0平行的直线l :4x -3y =t , 即y =43x -t3,则当l 过C 点时,t 最小; 当l 过B 点时,t 最大.∴z max =4×(-1)-3×(-6)=14,z min =4×(-3)-3×2=-18.(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一、填空题1.(2013·微山高二检测)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1,y ≤x ,y ≥-2,则z =3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把z =3x +y 变形为y =-3x +z 得到斜率为-3,在y 轴截距为z 的一族平行直线,由图当直线l :y =-3x +z 过可行域内一点M 时,在y 轴截距最大,z 也最大.由⎩⎪⎨⎪⎧x +y =1,y =-2,∴⎩⎪⎨⎪⎧x =3,y =-2,即M (3,-2).∴当x =3,y =-2时,z max =3×3+(-2)=7. 【答案】 72.(2013·苏州高二检测)变量x ,y 满足⎩⎪⎨⎪⎧2x +y ≥12,2x +9y ≥36,2x +3y ≥24,x ≥0,y ≥0,则使得z =3x +2y 的值最小的(x ,y )是________.【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把z =3x +2y 变形为y =-32x +z 2,作与直线l 0:y =-32x 平行的直线l ,显然当l 经过可行域内点M 时在y 轴上截距最小,z 也最小.由⎩⎪⎨⎪⎧2x +y =12,2x +3y =24,∴⎩⎪⎨⎪⎧x =3,y =6,即M (3,6)时,z =3x +2y 的值最小. 【答案】 (3,6)3.设z =2y -2x +4,式中的x ,y 满足条件⎩⎪⎨⎪⎧0≤x ≤1,0≤y ≤2,2y -x ≥1,则z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作出满足不等式组⎩⎪⎨⎪⎧0≤x ≤1,0≤y ≤2,2y -x ≥1的可行域(如图所示),作直线2y -2x =0,并将其平移,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A (0,2)时,z max =2×2-2×0+4=8; 当直线经过点B (1,1)时,z min =2×1-2×1+4=4.所以z 的取值范围是[4,8]. 【答案】 [4,8]4.(2013·连云港检测)设实数x ,y 满足⎩⎪⎨⎪⎧x -y -2≤0,x +2y -4≥0,2y -3≤0,则yx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又y x =y -0x -0表示过平面区域内一点(x ,y )与原点(0,0)的直线的斜率,由图知(x ,y )在平面区域内A 点处时直线斜率最大.由⎩⎪⎨⎪⎧x +2y -4=0,2y -3=0得⎩⎪⎨⎪⎧x =1,y =32,∴A (1,32),∴y x 的最大值为32.【答案】 325.(2013·无锡检测)二元一次方程组⎩⎪⎨⎪⎧x <0,y <0,x +y +4>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使得x +2y 取得最小值的整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平面区域不包括边界,∴平面区域内的整点共有(-1,-1),(-1,-2),(-2,-1)三个. 代入检验知,整点为(-1,-2)时x +2y 取得最小值. 【答案】 (-1,-2)6.已知⎩⎪⎨⎪⎧x +y -1≤0,x -y +1≥0,y ≥-1,且u =x 2+y 2-4x -4y +8,则u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已知得(x -2)2+(y -2)2=(u )2,则(u )min =|2+2-1|1+1=32,u min =92.【答案】 927.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x +y ≤4,-2≤x -y ≤2.若目标函数z =ax +y (其中a >0)仅在点(3,1)处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由题设知可行域为如图所示的矩形,要使目标函数z =ax +y 在点(3,1)处取得最大值,结合图形可知a >1.【答案】 (1,+∞)8.如果点P 在平面区域⎩⎪⎨⎪⎧2x -y +2≥0,x -2y +1≤0,x +y -2≤0内,点Q 在曲线x 2+(y +2)2=1上,那么|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首先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曲线x 2+(y +2)2=1,如图所示,从而可知点P 到Q 的距离最小值是可行域上的点到(0,-2)的最小值减去圆的半径1,由图可知|PQ |min =12+-22-1=5-1。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冷静讲课本节课先由师生共同剖析平时生活中的实质问题来引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由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能够表示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地区引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内,怎样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来解决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地区求解问题?再从一个详细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下手,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地区及确立的方法,作出其平面区域,并经过直线方程的知识得出最值. 经过详细例题的剖析和求解,在这些例题中设置思虑项,让学生研究,层层铺设,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地区的观点,有益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地区的知识的稳固.“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是《新纲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 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必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必定条件下,怎样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好、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宽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实质问题. 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不过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表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浸透了化归、数形联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此后解决实质问题供给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学建模法.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在解决实质问题中的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照课程标准及教材剖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地区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观点比较抽象,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辟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变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质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识内容定为认识层次.本节内容浸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课的好教材,也是培育学生察看、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本节内容与实质问题联系密切,有益于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要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地区.教课难点难点是把实质问题转变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 解决难点的要点是依据实质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拘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 为突出要点,本节教课应指导学生牢牢抓住化归、数形联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质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拘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观点;2.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察看、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浸透会合、化归、数形联合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建模”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2. 联合教课内容,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本节教课侧重培育学生掌握“数形联合”的数学思想,只管重视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育学生察看、联想、猜想、概括等数学能力;2. 联合教课内容,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教课过程第 1课时导入新课师前方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x+ y+ > 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地区确实定方法,A B C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生回答)推动新课[合作研究]师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资源利用、人力分配、生产安排等问题.比如,某工厂用 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 4 个A产品耗时 1小时,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 B 产品耗时 2 小时,该厂每日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取16个A配件和 12 个B配件,按每日工作8 小时计算,该厂全部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应怎样列式?x 2 y 8,4x16,生由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4 y12,x0,y0.生 (板演)师 比较课本 98 页图 3.39 ,图中暗影部分中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全部可能的日生产安排,即当点P ( x,y )在上述平面地区中时,所安排的生产任务x 、 y 才存心义 .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赢利2 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赢利3万元,采纳哪一种生产安排收益最大?设生产甲产品 x 件,乙产品 y 件时,工厂获取收益为z ,则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生 则 z=2x+3y.师 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变为:当x 、 y 知足上述不等式组并且为非负整数时, z 的最大值是多少?[教师精讲]师 把 z=2x+3y 变形为 y2x 1z ,这是斜率为2,在 y轴上的截距为1z 的直线 . 当 z 变3333化时能够获取什么样的图形?在上图中表示出来 .生 当 z 变化时能够获取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 (板演)师 因为这些直线的 斜率是确立的,所以只需给定一个点〔比如( 1, 2)〕,就能确立一条直线y2 x1z ,这说明,截距 z3 能够由平面内的一个点的坐标独一确立 . 能够看到直线3 3y 2x1 z与表示不等式组的地区的交点坐标知足不等式组,并且当截距z最大时,z 取333最大值,所以,问题转变为当直线y2x 1z 与不等式组确立的地区有公共点时,能够在3 3地区内找一个点P ,使直线经过 P 时截距z 最大.3由图能够看出,当直线y2x 1 z 经过直线 x=4 与直线 x+2y-8=0 的交点 M ( 4, 2)时,截33距 z最大,最大值为14. 此时2x+3y=14. 所以,每日生产甲产品 4 件,乙产品 2 件时,工厂可33获取最大收益 14万元.[知识拓展]再看下边的问题:分别作出x=1 , x-4y+3=0 , 3x+5y-25=0 三条直线,先找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地区(即三直线所围成的关闭地区), 再作直线 l 0:2x+y=0.而后,作一组与直线l 0 平行的直线: l:2x+y=t,t∈R (或平行挪动直线l 0 ),从而察看 t 值的变化: t=2x+y ∈[ 3,12 ] .x 4 y3,若设 t=2x+y ,式中变量x、 y 知足以下条件3x5y25, 求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 1.剖析:从变量x 、 y 所知足的条件来看,变量x 、 y 所知足的每个不等式都表示一个平面地区,不ABC.等式组则表示这些平面地区的公共地区作一组与直线l 0平行的直线: l:2x+y=t,t∈R(或平行挪动直线l 0),从而察看t值的变化:t=2x+y ∈[ 3,12 ] .(1)从图上可看出,点(0, 0)不在以上公共地区内,当x=0, y=0 时, t=2x+y=0. 点( 0, 0)在直线l 0: 2x+y=0 上 . 作一组与直线l 0平行的直线(或平行挪动直线l 0)l:2x+y=t,t∈R.可知,当l 在 l 0的右上方时,直线l 上的点( x,y) 知足 2x+y > 0, 即 t > 0.并且,直线l 往右平移时,t 随之增大(指引学生一同察看此规律).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内的点且平行于l的直线中,以经过点B(5,2)的直线l 2所对应的t最大,以经过点A (1,1)的直线l 1所对应的t最小.所以t max=2×5+2=12,t min=2×1+3=3.(2)(3)[合作研究]师诸如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拘束条件,因为这组拘束条件都是对于x、y 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可称其为线性拘束条件.t=2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波及的变量x、 y 的分析式,我们把它称为目标函数. 因为 t=2x+y 又是对于x 、 y 的一次分析式,所以又可叫做线性目标函数.此外注意:线性拘束条件除了用一次不等式表示外,也可用一次方程表示.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拘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例如:我们方才研究的就是求线性目标函数z=2x+y在线性拘束条件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即为线性规划问题 .那么,知足线性拘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全部可行解构成的会合叫做可行域. 在上述问题中,可行域就是暗影部分表示的三角形地区. 此中可行解( 5, 2)和( 1, 1)分别使目标函数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们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讲堂小结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1.第一,要依据线性拘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2.设 t=0 ,画出直线 l 0.3.察看、剖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 .4.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部署作业1.某工厂用两种不一样原料均可生产同一产品,若采纳甲种原料,每吨成本 1 000 元,运费 500元,可得产品 90 千克;若采纳乙种原料,每吨成本为1500 元,运费400 元,可得产品100 千克,假如每个月原料的总成本不超出 6 000 元,运费不超出 2 000 元,那么此工厂每个月最多可生产多少千克产品?剖析:将已知数据列成下表:甲原料(吨)乙原料(吨)花费限额成本 1 000 1 500 6 000运费500400 2 000产品90100解:设此工厂每个月甲、乙两种原料各x 吨、 y 吨,生产 z 千克产品,则x0,y0,1000 x1500 y6000,500x400 y2000,z=90x+100y.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地区,即可行域,如右图:2x3y12,x12 ,得7由4y20.205xy.7令 90x+100y=t ,作直线 :90x+100y=0 ,即 9x+10y=0 的平行线 90x+100y=t ,当 90x+100y=t 过点 M(12,20)时,直线 90x+100y=t 中的截距最大 .7 7由此得出 t 的值也最大, z max =90×12+100×20=440.77答:工厂每个月生产 440 千克产品 .2. 某工厂家具车间造、B 型两类桌子,每张桌子需木匠和漆工两道工序达成. 已知木匠做一张A、B 型桌子分别需要 1 小时和 2 小时,漆工油漆一张、型桌子分别需要 3 小时和 1 小时;又A A B知木匠、漆工每日工作分别不得超出8 小时和9 小时,而工厂造一张、B 型桌子分别获收益 2A千元和 3 千元,试问工厂每日应生产A、 B型桌子各多少张,才能获取收益最大?解:设每日生产 A 型桌子x张, B 型桌子y张,x 2 y8,则 3x y9,x0, y0.目标函数为 z=2x+3y.作出可行域:把直线 l : 2x+3y=0 向右上方平移至l ′的地点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 M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 z=2x+3y 获得最大值 .x 2 y 8,解方程y得 M 的坐标为( 2, 3) .3x 9,答:每日应生产 A 型桌子 2 张, B 型桌子 3 张才能获取最大收益 .3. 课本 106页习题 3.3A 组 2.第 2课时导入新课师 前方我们学习了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师 同学们回想一下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生( 1)第一,要依据线性拘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2)设 t=0 ,画出直线 l 0 ;(3) 察看、剖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 ;(4) 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推动新课2x y 300, x 2 y 250, 师 【例 1】 已知 x 、 y 知足不等式组0, 试求 z=300x+900y 的最大值时的整点的坐xy 0,标及相应的 z 的最大值 .师 剖析:先画出平面地区,而后在平面地区内找寻使 z=300x+900y 取最大值时的整点 .解:以下图平面地区A O BC ,点 A ( 0, 125 ),点B ( 150 ,0),点C 的坐标由方程组2x y 300 x 350 ,3 x2 y 250y 200 ,3得 C (350 ,200),3 3令 t=300x+900y , 即y1 x t , ,3 900欲求 z=300x+900y 的最大值,即转变为求截距 t900 的最大值,从而可求 t 的最大值,因直线1 xt与直线 y1x 平行,故作 y 1 A ( 0, 125)时,对y9003 x 的平行线,当过点33应的直线的截距最大,所以此时整点A 使 z 取最大值, z ma x =300×0+900×125=112 500.师 【例 2】 求 z=600x+300y 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 、 y 知足拘束条件 3x+y ≤300,x+2y ≤250,x ≥0,y ≥0 的整数值 .师 剖析:画出拘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地区即可行域再解 .解:可行域以下图.四边形 A O BC ,易求点 A (0, 126 ), B ( 100 , 0) , 由方程组3x y 300 x 69 3,5 x 2 y252y911.5得点 C 的坐标为(693, 911).5 5因题设条件要求整点(x,y) 使 z=600x+300y 取最大值,将点(69 , 91 ),( 70 , 90 )代入z=600x+300y ,可知当 x=70, y=90 时, z 取最大值为 z m x =600×70+300×900=69 000.ax 2y 2,师 【例 3】 已知 x 、 y 知足不等式 2xy 1, 求 z=3x+y 的最小值 .x0, y0,师剖析:可先找出可行域,平行挪动直线l 0:3x+y=0找出可行解,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解:不等式x+2y≥ 2 表示直线x+2y=2 上及其右上方的点的会合;不等式 2x+y≥1表示直线2x+y=1 上及其右上方的点的会合.可行域如右图所示.作直线 l 0:3x+y=0 ,作一组与直线l 0平行的直线l:3x+y=t(t∈R).∵x、 y 是上边不等式组表示的地区内的点的坐标.由图可知:当直线 l:3x+y=t经过P(0,1)时,t取到最小值1,即 z min =1.师评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拘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不论此类题目是以什么实质问题提出,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是不变的:(1)找寻线性拘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地区作出可行域;(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师讲堂练习:请同学们经过达成练习来掌握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y x,(1)求 z=2x+y 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 、 y 知足拘束条件x y1,y 1.5x 3 y15,(2)求 z=3x+5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 y 知足拘束条件y x 1,x5y 3.[教师精讲]y x,师( 1)求 z=2x+y 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 y 知足拘束条件x y1,y 1.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地区如右图所示:当 x=0,y=0 时, z=2x+y=0 ,点( 0, 0)在直线 l 0:2x+y=0 上 .作一组与直线 l 0 平行的直线 l:2x+y=t,t∈R.可知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内的点且平行于l 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 ( 2, -1 )的直线所对应的 t 最大 .所以 z max =2×2-1=3.5x3 y 15, (2)求 z=3x+5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 、 y 知足拘束条件yx1,x 5y3.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地区如右图所示.从图示可知直线 3x+5y=t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内的点时,以经过点(-2 , -1 )的直线所对应的 t 最小,以经过点(9 , 17)的直线所对应的 t 最大 .8 8所以 z min =3×(-2)+ 5×(-1)=-11,zmax=3×9+5×17=14.88[知识拓展]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 已知生产甲种产品 1 t ,需耗 A 种矿石 10 t 、 B 种矿石 5 t 、煤 4 t ;生产乙种产品需耗 A 种矿石 4 t 、 B 种矿石 4 t 、煤 9 t. 每 1 t 甲种产品的收益是600 元,每 1 t乙种产品的收益是1 000 元 . 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耗费A 种矿石不超出 360 t 、 B种矿石不超出 200 t 、煤不超出 300 t ,甲、乙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精准到0.1 t),能使收益总数达到最大?师 剖析:将已知数据列成下表:耗费量 产品 甲产品( 1乙产品 (1资源限额( t )资源t ) t)A 种矿石( t ) 10 4 300B 种矿石 (t)5 4 200 煤 (t) 收益(元)4 9 3606001 000解:设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 x t 、 y t ,收益总数为 z 元,10 x 4 y 300, 5x 4 y 200,那么4 x 9 y 360,x 0, y 0;目标函数为 z=600x+1 000y.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地区,即可行域.作直线 l:600x+1 000y=0,即直线 :3x+5y=0,把直线 l 向右上方平移至l 1 的地点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 M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600x+1 000y 取最大值 .5x 4 y 200,解方程组9 y 360,4x得 M 的坐标为 x=360≈12.4,y=1000≈34.4.2929答:应生产甲产品约 12.4 t ,乙产品 34.4 t ,能使收益总数达到最大.讲堂小结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1)第一,要依据线性拘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2)设 t=0 ,画出直线 l 0 .(3)察看、剖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 .(4)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以实质问题为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1)找寻线性拘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地区作出可行域;(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自然也要注意问题的实质意义部署作业课本第 105 页习题 3.3A 组 3、 4.第 3课时导入新课师前方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以及以实质问题为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 . 这节课我们持续来看它们的实质应用问题.推动新课师【例 5】营养学家指出,成人优秀的平时饮食应当起码供给0.075 kg 的碳水化合物,0.06 kg 的蛋白质, 0.06 kg 的脂肪 .1 kg 食品A含有 0.105 kg 碳水化合物,0.07 kg 蛋白质, 0.14 kg脂肪,花销28 元;而1kg 食品B含有 0.105 kg碳水化合物,0.14 kg蛋白质,0.07 kg脂肪,花销 21 元 . 为了知足营养学家指出的平时饮食要求,同时使花销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品A和食物 B 各多少克?师剖析:将已知数据列成下表:食品 /kg碳水化合物 /k g蛋白质 /kg脂肪 /kg A0.1050.070.14B0.1050.140.07若设每日食用 x kg食品 A,y kg食品 B,总成本为z,怎样列式?生由题设条件列出拘束条件其目标函数z=28x+21y.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等价于0.105x 0.105y 0.075, 0.07x 0.14y 0.06,0.14x 0.07y 0.06,①x0,y0,7 x7 y5,7 x14y6,14 x7 y②6,x0,y 0.师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所表示的平面地区,即可行域. 请同学们在底稿纸上达成,再与课本上的比较 .生考虑z=28x+21y, 将它变形为y 4 xz, 这是斜率为-4、随 z 变化的一族平行直线. zz3283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当获得最小值时,z 的值最小 . 自然直线与可行域订交,即2828在知足拘束条件时目标函数z=28x+21y获得最小值 .由图可见,当直线z=28x+21y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时,截距z28 最小,即z 最小 .7x7 y5,1 ,4) ,所以,当x1, y4时, z=28x+21y 取最小值,最解方程组7y 得点 M(14x67777小值为 16.由此可知每日食用食品 A 约143克,食品 B约571克,能够知足平时饮食要求,又使花销最低,最低成本为 16元 .师【例 6】在上一节课本的例题(课本95 页例 3)中,若依占有关部门的规定,初中每人每年每年收取的学费总数最多?学段班级学生数装备教师数硬件建设/万元教师年薪/万元初中45226/班2/人高中40354/班2/人师由前方内容知若设开设初中班x 个,高中班y 个,收取的学费总数为z 万元 ,此时,目标函数z=0.16 ×45x+0.27 ×40y, 可行域以以下图把 z=7.2x+10.8y 变形为y2x5z,获取斜率为 - -2,在 y 轴上截距为5z,随 z 变化的354354一组平行直线 .由图能够看出,当直线z=7.2x+10.8y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时,截距5z最大,即 z 最大 . 54x y30,得点 M( 20,10 ),所以,当 x=20,y=10时, z=7.2x+10.8y取最大值,最解方程组2 y40x大值为 252.由此可知开设20 个初中班和10 个高中班时,每年收取的学费总数最多,为252万元 .师【例 7】在上一节例 4 中(课本96 页例 4),若生产 1 车皮甲种肥料,产生的收益为10 000元,若生产 1车皮乙种肥料,产生的收益为 5 000 元,那么分别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各多少车皮,能够产生最大的收益?生若设生产 x 车皮甲种肥料,y 车皮乙种肥料,能够产生的收益z 万元 . 目标函数z=x+0.5y,可行域以以下图:把 z=x+0.5y变形为y=-2x+2z,获取斜率为-2,在y轴上截距为2z, 随 z 变化的一组平行直线 . 由图能够看出,当直线y=-2x+2z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 M 时,截距 2z 最大,即 z 最大 .18x 15y 66,M(2,2), 所以当 x=2,y=2 时, z=x+0.5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解方程组y 10得点 4x 3.因而可知,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各 2 车皮,能够产生最大的收益,最大收益为3万元 .[教师精讲]师 以实质问题为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 1)找寻线性拘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地区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自然也要注意问题的实质意义.讲堂小结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1)第一,要依据线性拘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地区);( 2)设 t=0 ,画出直线 l 0 ;(3 )察看、剖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4 )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以实质问题为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 1)找寻线性拘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地区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自然也要注意问题的实质意义.部署作业课本第 105 页习题 3.3 B组 1、 2、 3板书设计第 1课时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图 1讲堂小结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观点图 2第 2课时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例 1讲堂小结例 3例 2第 3课时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例 5讲堂小结例 7例 6习题详解(课本第104 页练习)1.(1)目标函数为z=2x+y ,可行域以下图,作出直线y=-2x+z,可知z要取最大值,即直线经过点 C时,x y 1,解方程组得 C(2,-1),y1,所以 z max=2x+y=3.( 2)目标函数为z=3x+5y, 可行域以下图,作出直线z=3x+5y, 可知直线经过点B时,z获得最大值 ; 直线经过点 A 时,z获得最小值.解方程组y x 1,y x1,和x 5y 35x 3 y15.可得点 A(-2,-1)和点 B(1.5,2.5).所以 z max=17,z min =-11.2. 设每个月生产甲产品 x 件,生产乙产品y 件,每个月收入为z,目标函数为z=3x+2y ,需要知足的条件是x 2 y 400,2x y 500,x0,y 0,作直线 z=3x+2y ,当直线经过点 A 时,z获得最大值.解方程组x 2 y 400,2x y 500,可得点 A(200,100),z的最大值为800.( 课本第 106 页习题 3.3)A组1.绘图求解二元一次不等式:(1)x+y≤2;(2)2x-y>2;(3)y ≤ -2;(4) x ≥3.2.3. 解:设每周播放连续剧甲 x 次,播放乙连续剧y 次,目标函数z=60x+20y, 所以题目中包括的80x 40 y 320,x y 6, 80x 40y 320,限制条件为0,解方程组得( 2, 4). 所以 z 的最大值为 200xx y6y 0,(万) .4. 解:设每周生产空调器 x 台、彩电 y 台,则生产冰箱 12-x-y 台,产值为 z ,目标函数为z=4x+3y+2(120-x-y)=2x+y+240,所以题目中包括的限制条件为1 x 1 y1(120 xy) 40,3xy 120,2 3 4x y100,120 x y 20,即0,x 0,xy 0.y0,3x y 120,10 台,可行域如图,解方程组y得 M 点坐标为 ( 10, 90 ). 所以每周应生产空调器x 100,彩电 90 台,冰箱20 台,才能使产值最高,最高产值是1050 千元.B 组1.2.3. 解:设甲粮库要向 A 镇运送大米x 吨、向 B 镇运送大米y 吨,总运费为 z ,则乙粮库要向 A 镇运送大米( 70-x )吨、向 B 镇运送大米( 110-y )吨,目标函数(总运费)为z=12×20×x+25×10×y+15×12×(70 - x)+20 ×8×(110 -y)=60x+90y+30 200.所以题目中包括的限制条件为x y 100,(70 x) (110 y) 80,0 x 70, y 0.所以当 x=70,y=30 时,总运费最省 ,z min=37 100 (元),所以当 x=0,y=100 时,总运费最不合理,z max=39 200 (元) .使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 100 元.答:甲粮库要向 A 镇运送大米70 吨,向 B 镇运送大米30 吨,乙粮库要向A 镇运送大米0 吨,向B 镇运送大米80吨,此时总运费最省,为37 100元 . 最不合理的调运方案是甲粮库要向 A 镇运送大米 0 吨、向B镇运送大米 100 吨,乙粮库要向 A 镇运送大米70 吨、向B镇运送大米10 吨,此时总运费为39 200元,使国家造成损失 2 100元 .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 某糖果厂生产、两种糖果,A 种糖果每箱获收益40 元,B种糖果每箱获收益 50 元,其生产A B过程分为混淆、烹饪、包装三道工序,下表为每箱糖果生产过程中所需均匀时间:(单位:分钟)混淆烹饪包装A153B241每种糖果的生产过程中,混淆的设施至多能用12 小时,烹饪的设施至多只好用30 小时,包装的设施只好用15 小时,试求每种糖果各生产多少箱可获取最大收益?剖析:找拘束条件,成立目标函数.解:设生产 A 种糖果x 箱,B种糖果y 箱,可获取收益z 元,则此问题的数学模式在拘束条件x 2 y 720,5x 4y 1800,3x y 900,下,求目标函数z=40x+50y的最大值,作出可行域,其界限O A: y=0,AB:x0,y 03x+y-900=0 ,BC: 5x+4y- 1 800=0,C D: x+2y-720=0 , DO: x=0.由 z=40x+50y, 得y 4 x z,它表示斜率为4,截距为z50 的平行直线系,z550550越大,从而可知过 C 点时截距最大,z 获得了最大值 .越大, zx 2 y720解方程组C(120,300).5x 4 y1800∴z max=40×120+50×300=19 800, 即生产A种糖果 120 箱,生产B种糖果 300 箱,可得最大收益19 800 元.评论:因为生产 A 种糖果120箱,生产B种糖果300箱,就使得两种糖果合计使用的混淆时间为120+2×300= 720 (分),烹饪时间5×12 0+4×300= 1 800 (分),包装时间3×120+ 300 =660(分),这说明该计划已完好利用了混淆设施与烹饪设施的可用时间,但对包装设施却有240分钟的包装时间未加利用,这类“剩余”问题构成了该问题的“废弛”部分,有待于改良研究.2.甲、乙、丙三种食品的维生素A、 B含量及成本以下表:甲乙丙维生素(单位 /千600700400 A克)维生素(单位 /千800400500 B克)成本(元 / 千克)1194某食品营养研究所想用x 千克甲种食品,y 千克乙种食品,z 千克丙种食品配成100 千克的混淆食品,并使混淆食品起码含56 000 单位维生素A和 63 000单位维生素B.(1)用x、y表示混合食品成本 C;(2)确立x、y、z的值,使成本最低.剖析 : 找到线性拘束条件及目标函数,用平行线挪动法求最优解.解: ( 1)依题意 x 、 y、 z 知足 x+y+z=100z=100-x-y.∴ 成本=11x+9y+4z=7x+5y+400 (元) .C(2)依题意600x700y400z56000, 800x400y500z63000,∵z=100 -x-y,2x3y160,∴ 3x y130,x0, y0.作出不等式组所对应的可行域,如右图所示.联立3xy130交点(50,20). 2x 3 y160A作直线 7x+5y+400= C,则易知该直线截距越小,C越小,所以该直线过A(50,20)时,直线在y 轴截距最小,从而C最小,此时7×50+5×20+ 400 =C=850 元 .∴x=50 千克, z=30 千克时成本最低 .。
高中数学五第三章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2课时)【教案】
3。
3。
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3、会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4、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应用数学的快乐。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讨论,学会沟通,培养团结协作精神;2、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2、解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和意识。
难点:1、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2、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教学模式:采用探究教学法,通过“猜想,验证,证明”来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并通过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抓三线”,即(一)知识技能线(二)过程与方法线(三)能力线。
“抓两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二抓知识的切入点.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学法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讨学习知.来源:学四、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复习概念,回顾方法;4、实际应用,强化思想;5、自主思考,归纳总结;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_五、教学过程设计①画出了可行域后用闪动的方式加以强调;②拖动直线l 平移,平移过程中可以显示z 值的大小变化。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
《简洁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支配等问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简洁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
涉及更多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不能用初等方法解决。
与其它部分学问的联系,表现在: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使学生从实际优化问题中抽象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理解平面区域的意义,并会画出平面区域,还能初步用数学关系式表示简洁的二元线性规划的限制条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从数学学问上看,问题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图解法的相识还很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驾驭还需时日,这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所以,通过这种从点与数对的对应,线与方程的对应,到平面区域与不等式组的对应的过渡和提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重要性。
三、设计思想本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试验为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平台,激发他们动手操作、视察思索、猜想探究的爱好。
留意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建构过程,“从详细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培育学生视察、联想以及作图的实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5.结合教学内容,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图解法解决简洁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难点:精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优选整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docx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了解线性约朿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2)、掌握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屮发现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在画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在目标函数变式训练的中,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探索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身边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能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处理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与方法;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一习了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初步了解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的基础上,进-步研究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使学生体会数与形的转化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应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的意识.面对基础饺为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太大,而本节课内容需要频繁地在代数和几何上转换,学生理解起來相当的艰难.本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与形的转化,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代数问题的几何形态,感受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而掌握解题基本方法和步骤.作为解题的步骤,若老师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想要把过程表述清楚都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学生,因此,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的学生来说必需明确解题的步骤,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这堂课,我進备把我去兴农中学参观的一些图片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指出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兴农中学是贵州办得不错的一所私立中学,但是办学不是租用儿间教室,招用儿个老师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考虑到很多具体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5《简单线性规划》教学设计
课题:简单的线性规划(高三一轮复习课)主旨: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5)第三章第3节“简单的线性规划”.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内容包括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线性规则及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1. 教材地位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 2. 学生特征分析3. 教学目标分析1.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二教学展开分析 2. 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3. 教学媒体选择4. 教学实施三教学结果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地位分析(1)“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复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而再度学习的. 因线性规划的应用性广泛,“简单线性规划”不仅是“新大纲”中增加的新内容,也是“新课标”的必修内容;说明了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2)“简单的线性规划”体现了数学应用性的同时,还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数学建模法.(3)“简单的线性规划”内容已成为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亮点. 几乎每年必考。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2、学生特征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不等式、直线方程知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这是复习“简单的线性规划”的起点能力.(2)认知能力分析:学生能应用不等式、直线方程知识来解决问题,加之,体会过“简单的线性规划”应用性;这有益于“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同化”和“顺应”.(3)认知结构变量分析:“不等式”、“直线方程”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是“类属关系”,故“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复习是“下位学习”,说明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和可分辩性. 但是,由于“简单的线性规划”在教材上的编排简约、图解方法的动态,影响到认知结构的稳固性;这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等来促进认知结构的稳固性,进行意义建构.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进一步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会话,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经历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会话,养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品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以上三个目标确定是基于教材地位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二、教学展开分析1、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并灵活运用,以及线性规划最优解的求解.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整数最优解、最优近似解的求解.利用例题、变式训练,求线性规划最优解的两种有效的方法——“调整优值法”、“换元取优法”的应用,以及“简单的线性规划解答器”的应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教学策略与方法指导(1)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构式教学方法”,即由“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师生会话——意义建构”四个环节组成. 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2)学法指导:教师平等地参与“师生会话”,间或参与“自主探究”并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学习,也可以是“学习共同体”等,引导学生反思评价.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实施按照“建构式教学法”的思想,围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并由师生会话促进意义建构.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分成三大部分,即(1)概念“同化”,(2)例题研讨,(3)反思评价.Ⅱ例题分析三、教学结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结果.1、学生能掌握并灵活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平面区域,能够求出最优解;但在数学建模方面,估计有少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困惑. 另外,对线性规划和其它知识的交汇题的求解以及实际问题的整数最优解、近似最优解的求解仍会有学生感到陌生,故须督促学生课后加强消化.2、学生基本思想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良好的数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3、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已有的数学知识、观念不同,体验和认识也不同,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应鼓励其严谨、谦虚、锲而不舍的求学态度;而对学习欠佳的同学,应多鼓励,并辅之以师生的帮助促进其进步.。
高中数学 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说课一、内容与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
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教科书利用生产安排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引出线性规划等概念,最后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在饮食营养搭配中的应用.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本节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2. 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目标解析x y表示一个方案;约束条件是一次不1. 了解线性规划模型的特征:一组决策变量(,)等式组;目标函数是线性的,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熟悉线性约束条件(不等式组)的几何表征是平面区域(可行域).体会可行域与可行解、可行域与最优解、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关系.2.使学生学会从实际优化问题中抽象、识别出线性规划模型.能理解目标函数的几何表征(一组平行直线).能依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最优解和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其基本步骤为画、移、求、答.3.教学中不但要教教材,还要教教材中的蕴含的方法.在探究如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时,通过以下几方面让学生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1)不定方程的解与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结合,进而产生了直线的方程.(2)线性目标函数解析式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结合.(3)线性目标函数的函数值与直线的纵截距的结合.(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可行域的结合.(5)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与直线过可行域内的点时纵截距的最值的结合.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更透彻,为以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以形助数”的作用以及具体方法.4.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解决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线性规划问题;(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3)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并作合理适度的引导,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借助于讨论、动手画图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究.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既能给学生启示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直接经验.教学难点: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探索过程;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教学关键: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找到目标函数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四、教法分析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应注重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等.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2)提供“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3)在教学中体现“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的理念;(4)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软件为平台,将目标函数与直线方程进行转化,通过直线的平行移动的演示,观察纵坐标的变化,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组织学生做选盒子的游戏活动.在下图的方格中,每列(x )与每行(y )的交汇处都放有一个盒子,每次你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盒子,每个盒子对应一个分值,即为你的得分,而且该分值与盒子所在的行数和列数有关,且每次的关系式在变化,你会选哪个盒子?例如: 第一次:分值=x y + (即: 列数+行数)第二次:分值=2y x - (即: 行数-列数×2)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做选盒子得分的游戏,学生用“运算—比较”的方法容易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给出图3,让学生在图中找目标函数2b x y =+的最大值,学生沿用上面计算的方法显然很复杂,于是学生的思维产生“结点”.引出课题,提出何为线性(即为一次的)?怎么规划(即求函数的最值)?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设计意图】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兴趣解决→稍有困难→有较大困难,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二)独思共议,引导探究方法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分析目标函数的函数值.问题1:当6b =时,求x ,y 的值.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计算找到三个点的坐标,并观察出三点共线,求出直线方程26y x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6b =所对应的直线的纵截距.【设计意图】通过特殊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求x ,y 的值即求不定方程的解.数形结合,将求变量x ,y 转化成求点的坐标(,)x y .观察6b =时三个盒子所在点的位置关系及直线的方程,使学生体会b 值就是直线的纵截距.问题2.在图3中,求2b x y =+的最大值.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求b 的最大值.通过之前教师的引导及学生对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学习,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有两种预案:预案1: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将目标函数2b x y =+转化成2y x b =-+,x ,y 在取得每个可行解时,b 的取值就是直线2y x b =-+过(,)x y 这个点时的纵截距,而所有这些直线都是平行的,因此只需平移直线看纵截距的最大值即可.预案2:根据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学生认为b 取最大值时x 、y 的取值一定在直线26y x =-+的右上方的位置,为此就依次在这些位置上画平行于26y x =-+的直线,只要上面有点就不停的画,直至最后一点.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作演示、分析,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对学生的结论作出总结,先作直线2y x =-,再作平移,观察直线的纵截距.【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利用数形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三)变式思考,深化探究思路1.将目标函数变成34b x y =+, 求b 的最大值.师生活动:通过学生将34b x y =+化成344b y x =-+的形式,做直线34y x =-并进行平移,观察纵截距的最大值的回答过程,教师强调解题步骤:画、作、移、求.【设计意图】规范方法并检验学生对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学生感受由直线斜率的变化引起使b 取最大值的过程中点的变化.2.将目标函数变成34b x y =-,求b 的最大值.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此题和上题的区别,学生发现平移直线时若按上题的方法找纵截距的最大值便会出现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找到本题需取截距最小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目标函数的不同变式,让学生熟悉求最值的方法,尤其是直线中纵截距的符号为负的情况.借助“几何画板”集中呈现目标函数的图形变化,提高课堂效率,建立精准的数形联系.(四)规范格式,应用探究成果1.例1:(习题3.3A 组第3题)电视台应某企业之约播放两套连续剧,其中,连续剧甲每次播放时间为80min ,其中广告时间为1min ,收视观众为60万;连续剧乙每次播放时间为40min ,广告时间为1min ,收视观众为20万.已知此企业与电视台达成协议,要求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6min 广告,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企业提供不多于320min 的节目时间.如果你是电视台的制片人,电视台每周应播映两套连续剧各多少次,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解:设甲播放x 次,乙播放y 次,收视观众z 万人次则6020z x y =+.8040320,6,0,0.x y x y x y +≥⎧⎪+≤⎪⎨≥⎪⎪≥⎩ 用如下步骤求z 的最大值:(1)画出可行域;(2)作出直线0l :3y x =-(3)平移0l 至点A 处纵截距最大,即z 最大;(4)解方程组:80403206x y x y +=⎧⎨+=⎩ 得24x y =⎧⎨=⎩,因此max 200z =.答:甲播放2次,乙播放4次,收视观众最多为200万人次.师生活动:教师引领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继续领会用表格形式描述数据的直观性.让学生独立建立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正确设出变量,找好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后自行完成此题.通过学生板演,教师规范写法,然后借助解题的过程介绍线性目标函数、线性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及线性规划的数学概念.【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激发学习动机,通过一道完整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图解法的认识.2.反思例1解题过程,深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纵观解题过程,体会在解题中“数”与“形”是怎样结合的,并加以总结.代数几何 线性目标函数6020z x y =+直线320z y x =-+ 线性目标函数的函数值 直线的纵截距线性约束条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行域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直线的纵截距的最值【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总结,加强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认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3.例2:(课本例2)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 的碳水化合物,0.06kg 的蛋白质,0.06kg 的脂肪.1kg 食物A 含有0.105kg 的碳水化合物,0.07kg 的蛋白质,0.14kg 的脂肪,花费28元; 1kg 食物B 含有0.105kg 的碳水化合物,0.14kg 的蛋白质,0.07kg 的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 和食物B 各多少kg?师生活动:学生独自完成此题,由一位同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解:设每天食用x kg 食物A ,y kg 食物B ,总成本为z ,那么0.1050.1050.075,0.070.140.06,0.140.070.06,0,0.x y x y x y x y +≥⎧⎪+≥⎪⎪+≥⎨⎪≥⎪≥⎪⎩① 目标函数为2821z x y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等价于775,7146,1476,0,0.x y x y x y x y +≥⎧⎪+≥⎪⎪+≥⎨⎪≥⎪≥⎪⎩ 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5),即可行域.考虑2821z x y =+,将它变形为4321z y x =-+. 这里4321z y x =-+是斜率为43-,随z 变化的一组平行直线,21z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当21z 取最小值时,z 的值最小.当然直线要与可行域相交,即在满足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2821z x y =+取得最小值.由图5可见,当直线2821z x y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时,截距21z 最小,即z 最小. 解方程组775,147 6.x y x y +=⎧⎨+=⎩ 得M 的坐标为17x =,47y =. 所以282116z x y =+=.答:每天食用食物A 为17kg ,食物B 为47kg ,能够满足日常饮食要求,又使花费最低,最低成本为16元.【设计意图】通过此题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准确作图的能力.4.反思例2的求解过程.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错解的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提出问题:有时若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带来错解,你如何解决?师生活动: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错解的原因,并提出问题.学生意识到可以把所有可能的解都求出来,进行比较即可.【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及寻求问题答案,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 归纳梳理,体会探究价值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师生活动:先由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教师作补充说明,尤其是本节课是如何经历的知识探究过程,如何运用化归与数形结合思想得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再有教师介绍数学是有用的,通过本节课看到了时间如何合理分配收获最大的问题,如何使消费最少保证饮食健康的问题,还有很多实际应用由学生自己查资料作为拓展作业.【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六) 目标检测题1.在线性约束条件5315153x y y x x y +≤⎧⎪≤+⎨⎪-≤⎩下,求①目标函数35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目标函数310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某工厂用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1h ,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工作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多少?【设计意图】检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作业的设置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教学设计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的意义.2.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三.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四.教学过程(一)探究在生活、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的等问题,如:某工厂有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1h ,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1)列表(2)建立数学关系式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由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 ⎪⎪⎪⎩⎪⎪⎪⎨⎧≥≥≤≤≤+.0,0,124,164,82y x y x y x(3)画平面区域(注意:在平面区域内的必须是整数点,但一般先找实数解最后转化为在实数解中寻求整数解.)(4)提出新问题: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设获得利润为Z万元,则z=2x+3y,求Z的最大值,(5)尝试解答:设获得利润为Z 万元,则z=2x+3y,求Z 的最大值当直线 332z x y +-=经过直线x=4与直线x+2y-8=0的交点时,截距3z 的值最大,即z 取得最大值 ,解方程组 x=4x+2y-8=0得:x=4,y=2交点坐标为M(4,2)时,zmax=2x+3y=2×4+3×2=14(6)获得结果:答:甲产品生产4件,乙产品生产2件,则利润最大为14万元。
最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教案(精品)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5: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三章不等式第三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与直线方程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也为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等内容做好准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节课学生很容易在以下一个地方产生困惑:1. 线性约束条件的几何意义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并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为基础,将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消化能力,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真正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同时,可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可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3)情感与价值:渗透集合、数形结合、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教学难点:寻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例 1.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A、B的含量及成本如下表:营养师想购这三种食物共10千克,使之所含维生素A不少于4400单位,维生素B不少于4800单位,问三种食物各购多少时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问题1:如何将此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呢?解:设所购甲、乙两种食物分别为千克,则丙食物为千克.又设成本为元.由题意可知应满足条件:即①.问题转化为:当满足①求成本的最小值问题.(二).分析问题问题2:如何解决这个求最值的问题呢?学生基于上一课时的学习,一般都能意识到要将不等式组①表示成平面区域(教师动画演示画不等式组①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3:当点(x,y)在此平面区域运动时,如何求z=2x+y+50的最小值.(第一次转化)引导学生:由于已将x,y所满足的条件几何化了,你能否也给式子z=2x+y+50作某种几何解释呢?将等式z=2x+y+50视为x,y的一次方程,它在几何上表示直线,当z取不同的值时可得到一族平行直线,于是问题又转化为当这族直线与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有公共点时,求z的最小值.(第二次转化)问题4:如何更好地把握直线y+2x+50=z的几何特征呢?将其改写成斜截式y=-2x+z-50,让学生明白原来z-50就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当截距z-50最小时z也最小,于是问题又转化为当直线y=-2x+z-50与平面区域有公共点时,在区域内找一个点P,使直线经过P时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第三次转化)让学生动手实践,用作图法找到点P(3,2),求出z的最小值为58,即最低成本为58元)(三).形成概念1. 不等式组①是一组对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称为线性约束条件.z=2x+y+50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做目标函数.由于z=2x+y+50又是x、y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叫做线性目标函数.2.一般的,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其中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它们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四).反思过程求解步骤:(1)画可行域---画出线性约束条件所确定的平面区域;(2)过原点作目标函数直线的平行直线;(3)平移直线,观察确定可行域内最优解的位置;(4)求最值---解有关方程组求出最优解,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求最值. 简记为画作移求四步.(五).例题讲解例1、设2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下列条件4335251x y x y x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必修⑤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2)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同时,可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可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2)将实际问题中错综复杂的条件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学生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理解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数学模型,自我不断体验、感受、总结;同时,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利用精确的图形并结合推理计算求解3、情态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与不等辩证的数学思想;(2) 通过对不等式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为远大的志向而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2)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尤其是整数解的求解思想)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分层推进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双基回眸科学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表示的区域……并且体会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前景,感受到其重要性。
下面,首先我1.二元一次不等式.:我们把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我们把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而不等式0≥Ax表示区域时则包括边界,把边界By++C画成实线.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y x,),把它的坐标(yx,)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在生活、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的等问题,如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工作8h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知识,大家不难列出相应的量的约束条件,但我们列出(或画出)后,应该要解决生产中的必需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上述问题的进一步所求总结线性规划问题】上面的问题应该到达下面的位置:解: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由已知条件可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8,416,412,00x y x y x y +≤⎧⎪≤⎪⎪≤⎨⎪≥⎪≥⎪⎩ (Ⅰ)将上述不等式组表示成平面上的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的整点。
若继续问: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探究如下:设生产甲产品x 乙产品y 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则X y O 2 4 2 4 6 8y=3 X=4 x+2y-8=z=2x+3y.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当x 、y 满足不等式(Ⅰ)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 的最大值是多少?① 变形:把22333z z x y y x =+=-+转变为这是斜率为23-z ,在y 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3;当z 变化时,可以得到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233z y x =-+当直线与不等式组确定的平面区域内有公共点时,在区域内找一个点P ,使直线经点P 时截距3z 最大; ② 平移:通过平移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直线;③ 求解:找到给M (4,2)后,求出对应的截距及z 的值。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实现233z y x =-+金国直线x=4与直线x+2y-8=0的交点M (4,2)时,截距3z的值最大,最大值为143,这时2x+3y=14.所以,每天生产甲产品4件,乙产品2件时,工厂可获得最大利润14万元。
【引领学生总结出线性规划问题的相关概念】28,416,412,00x y x y x y +≤⎧⎪≤⎪⎪≤⎨⎪≥⎪≥⎪⎩若23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上面不等式组,则不等式组叫做变量x 、y 的 ,23z x y =+叫做 ;又因为这里的23z x y =+是关于变量x 、y 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称为 。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其中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
【小试牛刀】1.求y x z +=2的最大值,使 x 、y 满足约束条件⎪⎩⎪⎨⎧-≥≤+≤11y y x x y2. 求y x z 53+=的最大值,使 x 、y 满足约束条件⎪⎩⎪⎨⎧≤-+≤≤+3511535y x x y y x3、不等式组⎪⎩⎪⎨⎧<-+>>0300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整点坐标为三、互动达标 巩固所学:问题.1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 的碳水化合物,0.06kg 的蛋白质,0.06kg 的脂肪.1kg 的食物A 含有0.105kg 的碳水化合物,0.07kg 蛋白质,0.14kg 脂肪,花费28元;而1kg 食物B 含有0.105kg 碳水化合物,0.14kg 蛋白质,0.07kg 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营养专家指出的日常饮食要求,同时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 和食物B 多少kg?【分析】将已知数据列成下表:【解析】设每天食用x kg 食物A ,y kg 食物B ,总成本为z ,那么⎪⎪⎪⎩⎪⎪⎪⎨⎧≥≥≥+≥+≥+;0,0,06.007.014.0,06.014.007.0,075.0105.0105.0y x y x y x y x 化简得⎪⎪⎪⎩⎪⎪⎪⎨⎧≥≥≥+≥+≥+.0,0,6714,6147,577y x y x y x y x ①目标函数为 y x z 2128+=.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考虑y x z 2128+=,将它变形为2134z x y +-=,这是斜率为34-、随z 变化的一族平行线.21z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当21z 取最小值时,z 的值最小.当然直线要与可行域相交,即在满足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y x z 2128+=取得最小值.由上图可见,当直线y x z 2128+=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时,截距21z 最小,即z 最小.解方程组⎩⎨⎧=+=+,6714,577y x y x 得M 的坐标为 71=x ,74=y . 所以162128min =+=y x z .答:每天食用食物A 约143g ,食物B 约571g ,能够满足日常饮食要求,又使花费最低,最低成本为16元.【点评】线性规划问题首先要根据实际问题列出表达约束条件的不等式,然后分析目标函数中所求量的几何意义,由数形结合思想求解问题. 利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属于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关键在于找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准确地描可行域,再利用图形直观求得满足题设的最优解.问题.2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截成A 、B 、C 三种规格,每张钢板可同时截得三种规格的小钢板的块数如下表所示:钢板类型 规格类型A 规格B 规格C 规格第一种钢板2 1 1 第二种钢板 1 23 今需要A 、B 、C 三种规格的成品分别为15,18,27块,用数学关系式和图形表示上述要求。
并求出各截这两种钢板多少张可得到所需A 、B 、C 三种规格成品,且使所用钢板张数最少?【分析】解决问题1时是先将已知数据列成表,而此题已经给出了表,根据此表直接列出约束条件既可……【解析】设需截第一种钢板x 张,第二种钢板y 张,根据题意可得:⎪⎪⎪⎩⎪⎪⎪⎨⎧≥≥≥+≥+≥+.0,0,273,182,152y x y x y x y x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或打出投影片§7.4.3 B ),即可行域:目标函数为z =x +y ,作出在一组平行直线x +y =t (t 为参数)中经过可行域内的点且和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此直线经过直线x +3y =37和直线2x +y =15的交点A (539,518),直线方程为x +y =557. 由于539518和都不是整数,而最优解(x ,y )中,x 、y 必须满足x ,y ∈Z ,所以,可行域内点(539,518)不是最优解. 经过可行域内的整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且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是x +y =12,经过的整点是B (3,9)和C (4,8),它们是最优解.答:要截得所需规格的三种钢板,且使所截两种钢板的张数最少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截法是截第一种钢板3张、第二种钢板9张;第二种截法是截第一种钢板4张、第二种钢板8张,两种方法都最少要截得两种钢板共12张.【点评】解题步骤小结:①先将数据整理列表, 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变量和目标函数②分析约束条件并列出约束条件③图解法求解问题.3设y x z 32-=,式中y x ,满足下列条件:⎪⎩⎪⎨⎧≥≤+-≤-1255334x y x y x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此种问题显然是上面实际问题中的一个步骤,解决此题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锻炼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解析】让学生自主作出此题并总结出简明的步骤:【点评】简明的步骤为:① 指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② 画出可行域的图形③ 平移直线332z x y -=,在可行域内找到最优解问题.4已知⎩⎨⎧≤-≤-≤+≤1131y x y x 求y x 24+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是先分别求出x 、y 范围还是用y x +和y x -把y x 24+表示出来,再进一步求解……同学们交流一下……【解析】大家看下面两种解法哪一种错了……解法一:由已知可求出x 和y 的取值范围:.20;20≤≤≤≤y x所以y x 24+的取值范围为:[ 0 , 12 ]解法二:因)()(324y x y x y x -++=+所以,y x 24+的取值范围为:[ 2 ,10 ]【点评】经过分析、探讨——解法一是错误的,原因是:此处y x 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由不等式组决定的相互制约关系,x 取最大(小)值时,y 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小)值;y 取最大(小)值时,x 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小)值;四、思悟小结:知识线:(1)线性规划的含义;(2)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