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82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蝉》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以下各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收敛.():聒聒.():宽恕.():2、《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和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

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二)组内订正第1、2题答案,小组成员互相纠错;小组选代表向全班展示第3题,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要求:先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浏览全文。

独立思考以下小题,然后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准备展示。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3、作者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了什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总结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五作业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松柏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的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干上都有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颠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1、解释“盘根错节”一词中“错”字的含义:2、上文描写了松柏的、和,详写的是,略写的是;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每一寸树干上都有伤疤”,这是说明了什么?4、本段写松柏,开头为什么要提及“小花小草”?5、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什么启示?《贝壳》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蝉一、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这篇小短文数百字,大家认为就单单是写蝉吗?那是写什么呢?大声朗读文本思考。

二、学生朗读课文三、理解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写蝉的生命。

蝉生命的短暂。

写蝉聒聒,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2、自由朗读,并考虑:一个的蝉。

(提示: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

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3、用一个词来填写试试,可。

(提示:可怜,因为它的生命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还可怜在被人厌烦被人聒聒。

还可敬,因为它懂得利用短暂的时光好好珍惜鸣叫,因为它坚持走自己的路,知知个不停,不在乎别人的说法。

)4、从文中看,人们对蝉前后感情变化怎么样?烦——知知不休(板书)宽恕——生命意义(板书)5、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6、能从文中找几个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吗?•(才,就只有,就等)7、那蝉的生命意义的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8、“好好”,在这里应怎么解释?(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

)9、是啊,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就能如此珍惜,那我们人有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大家认为长吗?(不长),那大家觉得怎么做?10、这里有一段话,你们听听这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师读。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手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点】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难点预设】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知识链接】1. 作者档案: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头衔。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2. 文体介绍: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他是一种篇幅紧凑短小,书写自由灵活,语言生动活泼,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3. 关于文眼:指文中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学法导引】品读、欣赏课文,对比探究阅读。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赛读;集体美读。

理解句子: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联系语境和结合托物释理散文的特点,明确本文的中心意思; 3.熟读课文,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学习重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难点预设】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短文两篇
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祖籍内蒙古,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
方法指导:⑴分别从文章的文体、内容、主旨、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

⑵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最后宽恕蝉的聒聒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
四、自学指导(二)(
变化。

段:“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段:“那么小,却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自学指导(三)品味句子,感悟生命意义。


;生
六、课堂小结。

先抑后扬。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和《蝉》一样,《贝壳》也是由具体细微的物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它们对物的观察、描摹都很细致入微。但本文柔美、细腻的特点更突出,当我们品读着它,感动像傍晚的潮汐,慢慢涌来。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18 短文两篇
课 题
18、〈短文两篇〉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朗读课文
教师范度
2.品读课文,揣摩字,讨论交流。
(1)《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让我们知道,无论生命怎样渺小,无论生命如何短暂,我们都必须要做到认真地对待活着的每一天,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作业
1.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的几篇诗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 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短文两篇 导学案(人教版)

18.《短文两篇》《行道树》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作手法。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3、朗读课文,揣摩并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2、积累词语,能读会写知意:(1)、堕.()落: (2)、点缀.():(3)、深沉:(4)、繁弦急管:(5)、红灯绿酒:(6)、贪婪.():(7)、冉冉.():(8)、烟囱.( ) ;(9)、苦熬.();(10)、给予..( ) ;(11)、牙龈.();(12)、雏.( ) 形;3、听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感知行道树的形象: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说一句话,作一个自我介绍。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我是的树。

5、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用笔圈点、勾画出来,并美美地读一读。

课堂探究6、找出文中的两组对比:(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

(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人们生活的对比。

当堂检测10、根据拼音写汉字。

(2)这无疑是一种duòluò________。

(2)我们苦áo ________着。

(3)(3)牙yín________咬得酸痛。

(4)早已习惯于wūzhuó________了。

(5)只是一种悲凉的点zhuì。

11、语段点将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①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②,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烟囱______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______(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答:12.类文赏析煤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收敛(liǎn)聒聒(guō) 宽恕(shù)卑微(bēi) 一丝不苟(gǒu)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②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③把玩:拿着赏玩。 ④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己喜欢的句子。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重点)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难点)。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1)小思:女,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1979年起任教于某某中文大学,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及合集《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随堂检测】小组讨论,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1.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3、《短文两篇》第___单元第__课时授课人______ 时间_____ 签字_____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小的东西都要仔细观察和细致描写。

(2)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 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 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

教与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与学方法: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比较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蝉》课前准备盛夏的午后时分,天气闷热之余,更令人厌烦的莫过于大树上知知不休的蝉鸣声,吵得人难以入眠。

但是了解了蝉的生活过程,它又是令我们惊讶佩服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己查查看,蝉的一生到底要经过怎样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够响彻一个夏天?(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并用箭头连接写在小纸条上)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同学们,你们查找到蝉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是怎样的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相关材料,纷纷发言)总结:蝉虽然知知不休地令人厌烦,却又实在令人尊敬,它仅仅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至少要在黑暗的地底下努力奋斗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学习课文,看看作家小思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悟。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短文两篇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蝉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

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要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十七年吗?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1)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2)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3)宽恕.(shù):宽容饶恕。

(4)短暂.(zhàn):(时间)短。

2.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的态度?【交流点拨】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厌烦;因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让她觉得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篇一: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受到影响,还能学会写作的布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通过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清晰: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注意黑板上的声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活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八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某某香禺,1939年在某某出生。

1964年毕业于某某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X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某某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某某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某某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某某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容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

祖籍某某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某某某某,后随父母由某某迁至某某。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蝉小思【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不同之处: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主题
精彩研讨
写作手法
朗读欣赏
检查巩固预习
合作探究
比较两文的异同
拓展提高
布置作业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见多媒体)包括练习册上的字词。(检查字音和字意,都让学生掌握,可以小组内,也可以全班解决。)
冰心曾说过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短文两篇
教案序号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课 题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讨论后明确:
(1)、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目标探讨
三、检测预习
四、学习《蝉》
五、学习《贝壳》
六、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七、仿句练习
八、拓展积累
谈话: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短文两篇》(蝉、贝壳))
3、品悟句子: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明确: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丰功伟业,她只想用仔细、精致来执著追求人生的美丽,让人们为她而感动。“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
相同之处:
1、都是由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托物言志);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不同之处:
1、《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2)作者由蝉的生命特征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
(1)(先)厌烦:写蝉的叫声使人们心烦;只不过是夏天(不值得为此歌唱),而蝉却聒聒不休(后)赞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2)不管生命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3、你是由文中那一句话得出作者有这样的人生感悟的?
明确:“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文眼)
《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word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word版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循环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哲理小品文《蝉》和《贝壳》先学习小思的《蝉》。

(板书:蝉、小思)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领悟生命的意义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三、了解作者小思,香港作家,原名卢玮銮,作品有《承教小记》等(学生1分钟读记注释,然后抽×号学困生作答,教师稍做补充)四、朗读课文积累字词自学质疑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合作释疑多媒体显示生字词,要求给加点字注音,小组交流最后确定字音蝉(chán)收敛(liǎn)颤(chàn)动聒(guō)宽恕(shù)展示评价教师可采用①、抽签决定3-4名不同小组成员(学困生)到黑板上展示,其余的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各学习组长换组监考。

②、教师抽取其他组的×号(学优生)到前台评改,各学习组长收取评改所监小组学生注音情况,并反馈给老师。

第二循环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一)1、课文写《蝉》,这是怎么样的蝉,请用“这是的(一只蝉)说话”。

2、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课文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3、《蝉》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请在文中找出主旨句要求尽量用课文上的词语说话。

学生看课文,找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画出主旨句。

自学质疑: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形成答案要点。

合作释疑:在学习组长带领下讨论明确问题答案,教师巡视课堂倾听讨论内容。

展示评价:一个问题推荐二个学习小组成员回答,最好是×号(学困生),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

明确:2、烦—宽恕3、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对比探究阅读。

4.领悟生命的意义。

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聚焦】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①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②对于生命的理解。

都比较积极、认真;③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①《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②《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

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难点突破】《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

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走进作者】①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著名的散文作家。

作品短小精练。

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又往往流露出家国情怀。

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②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短文两篇》《行道树》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作手法。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3、朗读课文,揣摩并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走近作者,搜集资料,组内交流:2、积累词语,能读会写知意:(1)、堕.()落: (2)、点缀.():(3)、深沉:(4)、繁弦急管:(5)、红灯绿酒:(6)、贪婪.():(7)、冉冉.():(8)、烟囱.( ) ;(9)、苦熬.();(10)、给予..( ) ;(11)、牙龈.();(12)、雏.( ) 形;3、听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感知行道树的形象: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说一句话,作一个自我介绍。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我是的树。

5、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用笔圈点、勾画出来,并美美地读一读。

课堂探究6、找出文中的两组对比:(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

(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人们生活的对比。

7、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

但有人说是在发牢骚,你怎么看?8、如果用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用生命之绿来点缀社会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面对他们,你最想说什么?9、通过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当堂检测10、根据拼音写汉字。

(2)这无疑是一种duòluò________。

(2)我们苦áo ________着。

(3)(3)牙yín________咬得酸痛。

(4)早已习惯于wūzhuó________了。

(5)只是一种悲凉的点zhuì。

11、语段点将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①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②,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烟囱______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______(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3)、结合上下文,你怎样理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的含义?答:12.类文赏析煤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

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

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

好黑,好冷……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

啊,重见天日了。

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

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以“路灯”(或行道树旁边的物体,如花草、白云……)为标题,运用本课所学的表达方法,仿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张晓风,台湾著名女散文家,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

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

六十年代中期就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人称其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

”评价甚高。

(1)、堕.(duò)落:①(思想、行为)往坏里变;②沦落、流落。

堕,落、掉。

(2)、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3)、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4)、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5)、红灯绿酒: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6)、贪婪.(lán):①贪得无厌(含贬义);②不知满足。

(7)、冉冉.(rǎn):慢慢地。

(8)、烟囱.(cōng) (9)、苦熬.(áo)(10)、给予..(jǐyǔ) (11)、牙龈.(yín)(12)、雏.(chú) 形-6 略7、决非发牢骚,而是借行道树之口发出强烈的呼唤。

呼唤社会上能够出现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也呼唤人们要尊重奉献者的辛劳,更加珍惜并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8、a、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b、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c、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d、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e、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f、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9、略10、(1)、堕落(2)、熬(3)、龈(4)、污浊(5)、缀11、(1)、c ōng jǐ(2)、但因为(3)、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染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树木地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12、路灯(仿写行道树)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

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

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

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第一次真好》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加强散文领悟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散文主旨的能力。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的经验。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并识记。

2、第一次关注城市烟尘中的行道树,让我们感慨万千。

在《第一次真好》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第一次”的经历?课堂探究3、品读课文,分析作者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4、这样一个关于人生的主题,作者却用平常的生活小事来表现,这种写法叫做什么?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来并赏析。

6、文中说到"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为什么说是"风情画"而不是"风景画"?"风景"和"风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7、小组内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选出代表在全班讲述。

(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楚,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8、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当堂检测10、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1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具体而微:不可磨灭:回味无穷:12、填空:《第一次真好》节选自周素珊的,作者通过若干次“第一次”的描述,表达了的感悟。

13、为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 )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A、,。

:,? ?B、! ! ,,? ?C、,。

:,,。

D、! ! :,? ?1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A、比喻、比喻、排比B、比喻、拟人、排比C、夸张、拟人、排比D、比喻、夸张、排比15、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第一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1、略2、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小鸟来,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3、让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然后作答。

可用书中的原话如:“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等回答4、以小见大5、略6、“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在南国,作者所见的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人情。

7、略8、有的“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如第一次吸毒,就绝对不能尝试,一试就毁了自己。

课文讲的“第一次”,不言而喻,都指好事,都是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第一次。

9-11、略12、《无言歌》“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13、A 14、B 1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